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全球效应分析中国经济自身的增长动能正在减弱,若无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有效刺激,今年全年的增长率将持续第二年低于8.0%。由于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全球最主要的贸易国之一,其增长放缓肯定具有全球性效应。
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影响
要度量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的拉动力或贡献率,需要两个变量:它占全球经济的比重以及它本身的增长速度。2012年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11.2%的比重,以今年增长率按照IMF7.8%的预测计算,那么它对今年全球经济增长就可贡献0.87个百分点,相当于IMF对今年全年全球经济3.1%的增长预测的28%,即全球经济今年接近三成的增长动力将来自中国。与之相比,美国经济年内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就只是0.37个百分点或12%。这就是说尽管中国经济今年增长不足8.0%几成定局,但由于其预测增幅是美国经济的4.6倍之多,它仍对全球经济增长产生最主要的贡献。这是横向比较的结果。
这一贡献率是多是少,就要同时参考纵向比较的结果。有意思的是,根据IMF预测所推算出来的中国经济今年对全球经济增长28%的贡献率也是历年来最高的。2007年中国经济的实质增幅高达14.2%,但当年它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14%。2010年中国经济的实质增长率为10.4%,它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仅增加至17%。2012年中国经济的实质增长率显著放缓至7.8%,但它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反而进一步升至26%,今年将再上一个台阶至28%。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尽管中国经济增长的步伐在减慢,它占全球经济的比重却仍在不断提升,抵消了增长减速的影响有余,令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在增加。但这一现象却也突出了中国经济的另一值得探讨之处,那就是它占全球经济比重的增加。
表面来看,中国经济的增长步伐持续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其占全球经济的比重就会不断增加。但深究之下,度量一个经济体的经济规模一般用的是名义概念,要根据当时汇率将其换算成美元,才能作全球性比较。因此它不仅包括价格变动因素,而且还包括汇率变动因素。而度量一个经济体的增长速度则通常只看实质增长率,即撇除价格变动影响后的增长速度。中国的物价升幅多年以来一直高于美国乃至全球平均水平,而且自2005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累积升值逾三成,连同中国经济的实质增长步伐本来就快,就令中国经济相对于美国乃至全球经济的规模能够更快地提升,而足以抵消实质增长步伐温和放缓的有关影响。但这样一来,便得出了容易误导的“中国经济增长率在放缓、但它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在增加”的结论。
通过贸易的影响
据此,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多地是一个学术性命题,其真正的影响力还需要从其他指标来度量,贸易便是其中一个有用的参考指标。目前中国不仅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且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统计,它还是全球第一大商品出口国,2012年中国商品出口占全球商品出口的11.2%,较排第二位的美国高出2.8个百分点。在商品进口方面,中国则刚好与美国位置互换,2012年其商品进口占全球商品进口的9.8%,较排名第一位的美国低2.8个百分点。在服务贸易方面,中国的排名稍后,但仍居全球前列,进出口分居世界第三和第五位。
从GDP的角度来看,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越快,对全球经济的拉动作用就越大,但从贸易的角度主要要看进口而非出口。
中国在2001年底加入WTO,在此之前,中国商品进口占比不到全球的4.0%,服务进口占比不到全球的3.0%。到了2012年,中国商品进口已占全球9.8%,服务进口占比也增至6.8%,分别排全球第二和第三名,因此它对全球经济的拉动作用必然可以从进口中得到体现。根据中国海关的统计,在2012年中国总值1.8万亿美元的进口商品当中,来自欧盟的进口占比最高,为11.7%,来自美国的进口占比则为7.3%,还不及来自日本和韩国的进口所占的9.8%和9.3%,仅与来自台湾地区进口占比的7.3%持平。若从地区来看,则中国自东盟(ASEAN)的商品进口占比为10.8%,相当接近欧盟的水平。
以上中国商品进口按来源地的占比是在金额的基础上计算的,但金额的高低并不一定代表其重要性的大小,只有把中国来自其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口与它们本身的GDP作一比较,才可以更为准确地反映中国市场对其的重要性。从这一角度来看,中国来自欧盟和美国的进口金额虽然较大,但与欧盟和美国同年的GDP相比,其比率就不过为1.3%和0.8%,远远低于ASEAN平均8.5%的水平。至于中国来自韩国和台湾地区的进口,就更分别相当于韩国和台湾地区在2012年GDP的14.6%和27.9%(日本比重为3.0%)。另外,中国从俄罗斯、巴西、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进口相当于它们GDP的比重分别为2.2%~5.5%不等,这就显示中国市场对亚洲国家的重要性最高,其次是资源出口国,再其次才是美、欧发达经济体。在这种进口结构之下,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导致进口递减,影响大小的顺序也是和其一致。由于亚洲国家或地区和资源出口国的经济规模加总还是不及美、欧、日发达经济体,故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带来进口减少而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拖累其实没有市场所普遍担心的那么严重。此外,中国进口有相当一部分是为再出口所用,那么中国内需通过进口来解决的比例就不及贸易数字表面显示的那么庞大。
附加值的贡献
由于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缘故,中国大量的进口当中既有原材料,也有制成品和半制成品,许多经过加工/组装/生产后成为最终制成品出口到世界各地。在中国的进口当中,约六成为制成品,约三成为燃料和矿产品,约一成为农产品,正反映了这种贸易特征。这样一来,对其部分进口产品的最终需求其实并不来自中国,中国只是全球供应链最后或较后的一环,在像苹果一样的产品价值链当中由中国新创造的附加值甚至是很小的,但围绕苹果产品的中国进出口资料却可以很大。这样中国进口对其他经济体的拉动作用也有被夸大之嫌。要准确度量中国经济通过贸易对全球经济的拉动作用,就要撇除这一价值链的连环影响而只看中国的最终内部消费如个人消费开支、政府消费开支和投资有多少是通过进口来解决的。
就此,经合组织(OECD)和WTO联合推出了一个新的统计系列,从附加值的角度去追踪全球供应链当中56个主要经济体和37个主要行业通过进出口贸易对其贸易伙伴的拉动作用。资料涵盖这56个经济体的商品和服务贸易在1995年、2000年、2005年、2008年和2009年的表现及其影响。根据这一统计方式,2009年中国的最终内部需求为其进口来源地所创造的附加值合共有6185亿美元,以单一经济体来衡量,则以由美国创造的附加值最高,占该6185亿美元的12.1%,其次为日本的11.7%,至于欧盟成员德国的占比也较高,为6.6%。由于中国也进口庞大的天然资源,故其最终内部需求为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所创造的附加值占比分别为5.0%、3.3%、3.3%和3.7%。至于其亚洲主要贸易伙伴,就以为韩国和台湾地区所创造的附加值占比5.0%和3.6%为最高。
以地区计算,中国的最终内部需求为其进口来源地所创造的附加值以OECD的61.6%所占的比重为最大,另欧盟的占比为21.4%,东亚(含日本)的占比为22.3%,ASEAN占比则是7.6%。该统计是一个总量的概念,即中国经济通过进口为发达经济体所创造的附加值要较新兴市场多得多。但同样如果从相对的角度来看,即这些附加值相当于各个经济体的GDP的比例,情况就刚好倒过来。尽管中国的最终内部需求为美国创造的附加值金额最高,但该金额相对于美国GDP而言在2009年的比率就不过为0.5%,与之相比,亚洲国家因对中国出口而创造的附加值平均却是超过其GDP的2%,亦即中国的内需在2009年对亚洲国家GDP的拉动超过两个百分点。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目前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是外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