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4篇(截至2024年)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29/14/wKhkGWepW2uAEJK6AACw9oRHX90910.jpg)
![四川成都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4篇(截至2024年)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29/14/wKhkGWepW2uAEJK6AACw9oRHX909102.jpg)
![四川成都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4篇(截至2024年)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29/14/wKhkGWepW2uAEJK6AACw9oRHX909103.jpg)
![四川成都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4篇(截至2024年)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29/14/wKhkGWepW2uAEJK6AACw9oRHX909104.jpg)
![四川成都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4篇(截至2024年)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29/14/wKhkGWepW2uAEJK6AACw9oRHX90910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汇编四川成都非连续性文本阅读4篇目录大熊猫(2024年四川成都) 2华西坝(2023四川成都) 4传统节日(2022四川成都) 6关于“三星堆考古”为主题的阅读(2021四川成都) 8
大熊猫(2024年四川成都)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甲咱们的大熊猫①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有大熊猫的身影,成都大运会吉祥物又选择了它。大熊猫究竟有哪些特别之处让人如此青睐?②熊猫憨态可掬的外在自不必多说:圆滚滚的身子,呆萌萌的样子,还有那看似笨拙实则灵活的上蹿下跳、左右腾挪……人们喜欢它还有更“深刻”的理由:它的黑白两色深深契合了中国文化中黑白相衬、阴阳相生之说;它喜食竹子,常于竹林之中饮食、休憩的特性,又与传统文人追求的隐逸思想相匹配,这让它赢得“竹林隐士”的美誉。③诗文中的“隐士”,曲高和寡,难以亲近,熊猫“隐士”却与之不同。它见到陌生人时往往会“怕羞”,一旦熟悉起来,就会抱着你的双腿或者搂着你的脖子,撒娇不停,温柔万分。④虽然熊猫科学意义上的发现距今不到两百年,但在典籍中却不乏它的身影。据载,古时两军鏖战不休,只要有一方举起熊猫旗帜,双方就会鸣金收兵。原来,被称为“驺虞”的熊猫,食竹,不杀生,啃吃铁器,符合“化干戈为玉帛”的要义。藏身山野的“竹林隐士”于是又摇身变为终止战争的“和平大使”。(摘自《熊猫中国:中国大熊猫纪实》,有删改)乙大熊猫,你爱它有多深①从熊猫的先祖始熊猫到今天的大熊猫,已有约800万年的历史。不过熊猫科学意义上的发现距今不到两百年,而在今天所有动物里,估计受喜爱指数最高的,非它莫属。②人们是喜欢它的外在吗?假如你作出肯定回答,那请“扪心自问”:和大熊猫一样外形庞大且毛茸茸的动物何其多也,一身金毛的狮子、披着美丽斑纹的老虎,以及外形与之更为接近、动作同样呆萌的北极熊,为什么你不那么喜爱呢?说到底,以貌取“物”并不成立,人类喜欢的不过是它庞大身躯之下那份与人亲近的温顺罢了。从人类本性来说,凡是具有攻击性或威胁性的生物,从来就不会被划入喜爱之列。③这只是针对一般人而言,对于科学研究者来说,大熊猫受到喜爱不会那么感性。种类更多、分布更广的恐龙早已消失,它为何还可以存活至今?食肉类猛兽在“物竞天择”的法则面前节节败退,它为何可以转“荤”为“素”?繁殖能力如此低下的它,如何能够“香火不断”……这些,比起人们赋予它的隐含意义,更容易引起研究者的关注。④人类根据自己所“需”来选择所“爱”,亘古不变,在大熊猫身上表现得尤其明显。(摘自《成都日报》,有删改)10.甲文谈及的“大熊猫受人喜爱之处”,哪些不符合乙文的表述?请分点概括。11.甲、乙两文画线句都谈及“大熊猫科学意义上的发现时间短”这一事实,作用有何不同?请结合两文内容简要说明。12.两文都围绕“人们对大熊猫的喜爱”展开,其中有一篇文章的题目与内容不够匹配,请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参考答案】10.①憨态可掬外在;②契合中国文化的特性;③和平的象征。11.①甲文画线句引出典籍中有关大熊猫的记载,进而引出对它象征和平的介绍。②乙文画线句引出大熊猫“受喜爱指数最高”的观点,进而引发有关大熊猫受喜爱之处的论述。12.乙文题目不够匹配。乙文围绕人们对大熊猫的喜爱会因所需有别从而所爱不同展开论述,而乙文题目则聚焦人们对大熊猫喜爱的程度。【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概括与比较分析。从甲文第②段的“熊猫憨态可掬的外在……它的黑白两色深深契合了中国文化中黑白相衬、阴阳相生之说……它喜食竹子,常于竹林之中饮食、休憩的特性,又与传统文人追求的隐逸思想相匹配,这让它赢得‘竹林隐士’的美誉”和④段的“藏身山野的‘竹林隐士’于是又摇身变为终止战争的‘和平大使’”可以看出,大熊猫受人喜爱之处在于憨态可掬的外在,契合中国文化的特性,“竹林隐士”的美誉,和平的象征。结合乙文第②段的“说到底,以貌取‘物’并不成立,人类喜欢的不过是它庞大身躯之下那份与人亲近的温顺罢了”和③段的“对于科学研究者来说,大熊猫受到喜爱不会那么感性……它为何还可以存活至今……它为何可以转‘荤’为‘素’……如何能够‘香火不断’……这些,比起人们赋予它的隐含意义,更容易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可知,大熊猫受人喜爱之处在于庞大身躯之下那份与人亲近的温顺,大熊猫的科学研究价值。两者进行比较,可判断出,甲文不符合乙文的特点是:憨态可掬的外在,契合中国文化的特性,“竹林隐士”的美誉,和平的象征。【11题详解】本题考查句段作用。结合甲文④段中划线句后面的“但在典籍中却不乏它的身影……原来,被称为‘驺虞’的熊猫,食竹,不杀生,啃吃铁器,符合‘化干戈为玉帛’的要义。藏身山野的‘竹林隐士’于是又摇身变为终止战争的‘和平大使’”可以看出,甲文画线句引出了后面典籍中有关大熊猫象征和平的记载,表明它“和平大使”的身份。结合乙文①段画线句后面的“而在今天所有动物里,估计受喜爱指数最高的,非它莫属”和②段的“人们是喜欢它的外在吗”及③段的“这只是针对一般人而言,对于科学研究者来说,大熊猫受到喜爱不会那么感性”可以看出,乙文画线句引出了后面的大熊猫“受喜爱指数最高”的观点,进而引发有关大熊猫受喜爱之处的论述。【12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与题目分析。甲文题目“咱们的大熊猫”,对大熊猫的称呼很亲切,可以看出对它们的喜爱;接下来①段提出“大熊猫究竟有哪些特别之处让人如此青睐”的问题,其它段落回答这个问题,表明原因很多,题目与内容相符;乙文的题目是“大熊猫,你爱它有多深”,表明人们对大熊猫有多喜爱;而结合②段的“人们是喜欢它的外在吗?……从人类本性来说,凡是具有攻击性或威胁性的生物,从来就不会被划入喜爱之列”和③段的“这只是针对一般人而言,对于科学研究者来说,大熊猫受到喜爱不会那么感性”可以看出,④段的“人类根据自己所‘需’来选择所‘爱’”才是本文的中心观点。因此乙文题目与内容并不相符。(2024年四川成都)华西坝(2023四川成都)【甲】百年风流华西坝①成都南门外有一个叫“华西坝”的地方。若向成都人打听它,他们准会热情又自豪地回答你:晓得,晓得。②华西坝原为前蜀皇帝王建的蜀宫别苑。1907年,华西协合大学临时管理部在这里购买土地作为校址。1910年,华西协合大学正式开学。于是,学校所在的这片平坦开阔之地就被称为“华西坝”。③坝因校而名,校依坝而建。英国建筑家因地制宜,设计的校园中西合璧:青砖黑瓦与拱廊浮雕相得益彰,绿窗红门和如茵草色相映成趣。随着校园的扩大与环境的美化,华西坝成了成都人向往的胜地。“柳塘压雪”“晚钟荷影”等美景更是被成都人津津乐道。时至今日,华西坝依然保持网红打卡地的热度。④抗战时期,金陵大学、燕京大学等高校先后迁至华西坝。华西协合大学与它们联合办学:校舍共享,课程共建,行政共管。一时间,华西坝大师云集,灿若星河。陈寅恪、朱光潜、李约瑟、海明威等都曾在此设坛授课。这段厚重的办学历史为华西坝的发展注入独特的文化基因。⑤新中国成立后,经过重组,华西协合大学改建为四川医学院。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学校更名为华西医科大学,2000年并入四川大学。百余年过去,如今的华西坝已是四川大学华西校区。作为享誉世界的医学高地,“华西坝”这个名字在时光流逝中承续着历史给予的风流。(摘自《成都文学地图》,有删改)【乙】叩问华西坝①华西坝得名不过百余年,就由成都南门外的普通乡村化身为蜚声中外的文化地标,令人赞叹之余,也引人思索:这种变化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②“兼容并包”方能脱颖而出。华西协合大学的办学者一直以“兼容并包”为办学思想,在主动接纳现代文化时,又坚守传统精粹:校园中西合璧,教师中外皆聘,课程博观约取,教学双语并重等。这种“兼容并包”的思想,爆发出了强劲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让华西坝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引领着时代文化的风潮。③“敢为人先”才可创新发展。华西协合大学引入牛津、剑桥的管理体制和哈佛的课程体系,讲授西方现代医学、药学等,率先在中国西部高校实行男女合校,延聘中外名家授课讲学……在那个保守的年代,开此先河需要极大勇气,但正是这份“敢为人先”,给华西坝带来了持续的创新和发展。④华西坝带给人们的启示远不止于此。今天,这些宝贵的经验仍将在成都的城市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摘自“红星新闻”等,有删改)10.华西坝依靠什么成为“蜚声中外的文化地标”?请结合两文内容分条作答。11.甲乙两文相互关联,两文开头都引出对象,二者所引对象是否相同?请结合内容简要说明。12.如果将甲乙两文按序组合成一篇新的文章,下面哪一项更适合放在甲乙两文之间,作为二者的衔接句?请作出选择并结合两文简述理由。A.我们既要走近华西坝,还要走进华西坝。B.我们既要叩问华西坝,还要了解华西坝。C.我们既要欣赏华西坝,还要建设华西坝。【参考答案】10.①中西合璧的美丽校园;②厚重的办学历史;③“兼容并包”的思想;④“敢为人先”的勇气。11.不同。甲文开头引出的是说明对象“华西坝”,乙文开头引出的是论述话题“这种变化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12.选A.“走近华西坝”承接甲文对华西坝百年发展历程的介绍,“走进华西坝”引出乙文对华西坝文化内涵的论述。【10题点津】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结合甲文第③段“坝因校而名,校依坝而建。英国建筑家因地制宜,设计的校园中西合璧:青砖黑瓦与拱廊浮雕相得益彰,绿窗红门和如茵草色相映成趣。随着校园的扩大与环境的美化,华西坝成了成都人向往的胜地”可知,华西坝依靠中西合璧的美丽校园成为“蜚声中外的文化地标”;结合甲文第④段“抗战时期,金陵大学、燕京大学等高校先后迁至华西坝……这段厚重的办学历史为华西坝的发展注入独特的文化基因”可知,厚重的办学历史为华西坝的发展注入独特的文化基因,使之成为“蜚声中外的文化地标”;结合乙文第②段“华西协合大学的办学者一直以‘兼容并包’为办学思想,在主动接纳现代文化时,又坚守传统精粹:校园中西合璧,教师中外皆聘,课程博观约取,教学双语并重等。这种‘兼容并包’的思想,爆发出了强劲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让华西坝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引领着时代文化的风潮”可知,“兼容并包”的思想,使华西坝引领着时代文化的风潮,使之成为“蜚声中外的文化地标”;结合乙文第③段“在那个保守的年代,开此先河需要极大勇气,但正是这份‘敢为人先’,给华西坝带来了持续的创新和发展”可知,“敢为人先”的勇气给华西坝带来了持续的创新和发展,使之成为“蜚声中外的文化地标”。【11题点津】本题考查说明对象。结合甲文第①段“成都南门外有一个叫‘华西坝’的地方。若向成都人打听它,他们准会热情又自豪地回答你:晓得,晓得”和标题“百年风流华西坝”可知,甲文开头引出的是说明对象“华西坝”;结合乙文第①段“华西坝得名不过百余年,就由成都南门外的普通乡村化身为蜚声中外的文化地标,令人赞叹之余,也引人思索:这种变化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和标题“叩问华西坝”可知,乙文开头引出的是论述话题“这种变化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12题点津】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结合甲文内容可知,甲文是在介绍华西坝的百年发展历程;结合乙文内容可知,乙文是在阐述华西坝的文化内涵;A.“我们既要走近华西坝”中“走近华西坝”意指了解华西坝,承接甲文,介绍华西坝的百年发展历程;“还要走进华西坝”中的“走进华西坝”意指对华西坝进一步地了解,引出乙文,阐述华西坝的文化内涵;可以衔接甲乙两文;B.“我们既要叩问华西坝”中“叩问华西坝”与乙文内容有关;“还要了解华西坝”中“了解华西坝”与甲文内容相通;依据甲乙两文的顺序安排,此句不能衔接甲乙两文;C.“我们既要欣赏华西坝,还要建设华西坝”中的“建设”华西坝在甲乙两文均不涉及,故此句不能衔接甲乙两文。故选A。(2023年四川成都)传统节日(2022四川成都)【甲】传统节日知多少①“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欢快民谣,唱的是习俗丰富的端午。②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很多,除了端午节,还有元宵节、花朝节、上巳节、清明节、重阳节——这些传统节日的习俗也很丰富。元宵节吃汤圆,猜灯谜,赏花灯。清明节祭先祖,放风筝,荡秋千。二月十二花朝节,民间有“贯红”之俗,文人雅士会相聚饮酒,赋诗唱和。三月三上巳节,人们以香草沐浴,与亲友携游……丰富的习俗让传统节日成为古往今来人们共同的期盼。③作为祭祀、天文、术数、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的载体,传统节日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如灼灼夺目的明珠,闪耀着迷人的光彩。除夕烹鱼,寓意年年有余。上巳沐浴,祈愿身体安康。重阳登高,怀想亲朋故交。中秋赏月,更是构筑了文人墨客的精神家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传统节日体现了先民对天地自然的认识和敬畏,是千百年来人们哀乐祈愿等情感的仪式化表达。(摘自《中国风俗大辞典》,有删改)【乙】小议传统节日的“打开”方式①“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插艾,吃粽,赛龙舟,这些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的端午活动。如今它们正以新的方式进入人们的生活。②2021年河南卫视的晚会《端午奇妙游》,以“网剧+网综”的形式,串联《祈》《龙舟祭》等节目,将端午祈福、赛龙舟等习俗鲜活地呈现在人们面前。近年来,不少传统节日都有了新的“打开”方式,如春节集五福、中秋新诗会。值得一提的是,因“天问一号”着陆火星,回答了2000多年前屈原的“天问”,一些地方还举办了端午航天展。新的过节方式提高了参与度,增强了体验感。人们纷纷感慨:“传统节日有魅力,过节这么有意思!爱了,爱了!”③然而,仅仅是形式新就够了吗?理解节日内涵、弘扬节日文化才是根本。如此,才有助于深度融入传统节日,深刻理解民族文化,从而更有效地建立文化自信。《端午奇妙游》做了好的尝试,它的开场舞《祈》,舞者拂袖起舞,拨裙回转,使人仿佛回到了古人端午祈福的场景,感受那些美好的向往。《龙舟祭》则再现了端午祭祀盛景,让人们在此情境中追思先哲,体悟爱国为民的伟大精神。④吃吃粽子,穿穿汉服,只是形式。传统节日的“打开”,如不追根潮源,理解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情不知所起”,自然也就谈不上“一往而深”。(摘自人民网等,有删改)10.传统节日受到喜爱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两文内容,分点概括。11.甲乙两文开头都引用端午民谣,作用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12.下面这句话作为结尾段,更适合放入甲乙两文中的哪一篇?请作出判断并根据文章简要分析。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漫漫历史长河里,散发着永恒的魅力。【答案】10.传统节日习俗丰富,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厚,增加了人们喜欢的新的过节方式。11.同:点出端午的几种习俗;以有趣的民谣作为开头,增强可读性。异:甲文中,引出说明对象“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说明传统节日习俗丰富;乙文中,引发对传统节日“打开”方式的论述。12.甲文。甲文围绕说明对象“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介绍其习俗、文化内涵,表现其魅力。这句话写传统节日有魅力,与甲文更匹配。【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根据甲文第②段“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很多,除了端午节,还有元宵节、花朝节、上巳节、清明节、重阳节——这些传统节日的习俗也很丰富”,可知原因之一是:传统节目习俗丰富;根据甲文第③段“作为祭祀、天文、术数、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的载体,传统节日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可知原因之二是: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厚;根据乙文第②段中“近年来,不少传统节日都有了新的‘打开’方式”“新的过节方式提高了参与度,增强了体验感”,可知原因之三是:增加了人们喜欢的新的过节方式。【1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段作用的分析。甲乙两文,都引用了端午的民谣,“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列举了端午的几中习俗,生动有趣,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不同之处在于:甲文是说明文,用端午民谣引出说明对象“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第②段),也说明了第②段中“丰富的习俗让传统节日成为古往今来人们共同的期盼”;乙文是议论文,引用端午的民谣,引出“插艾,吃粽,赛龙舟,这些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的端午活动。如今它们正以新的方式进入人们的生活”,进而引出论题“传统节目的‘打开’方式”。【12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漫漫历史长河里,散发着永恒的魅力”,是对中国传统节日意义的说明。甲文说明了“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习俗、文化内涵,说明了传统节日具有永恒的魅力,因此这句话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放在甲文结尾最合适。(2022年四川成都)关于“三星堆考古”为主题的阅读(2021四川成都)甲
“超五星”的三星堆①残缺的黄金面具、彩绘的青铜头像、巨大的青铜神树……2021年春天,随着一件件神秘文物的陆续出土,三星堆遗址再次聚焦世人目光。②位于四川省广汉市的三星堆遗址距今约5000至2800年。几千年来,它沉睡于成都平原一隅,直到上世纪二十年代,才被一位村民“悄然唤醒”。经过数次发掘,其出土文物数量之惊人,造型之精美,可谓“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③文物众多且精美就能让其“吸睛无数”?事实远非如此。“高颜值”的背后有许多未解之谜,令我们对其历史文化价值不断叩问——眼睛向前凸出的青铜面具,为什么造型如此奇特?高耸的青铜神树,是对太阳的崇拜,还是对鸟的崇拜?这些神奇的器物,构建起古蜀人怎样的精神世界?……有关专家表示,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充分体现了古蜀文明对中华文明的重要贡献,更体现了我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完整性,它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模式的重要实物例证,足以位居世界顶级考古发现之列。
(摘自三星堆博物馆解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设备更新定》课件
- 《MBA故事分享》课件
- 《认识糖尿病》课件
- 灯谜教学课件范文
- 体育馆文化活动组织与物业服务合同模板
- 《成人泪道冲洗》课件
- 乡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 人才管理与企业战略的融合
- 《鼻咽癌诊治彭小波》课件
- 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与前景预测
- 成人学士学位英语1000个高频必考词汇汇总
- 2023年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单招综合素质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常见食物的嘌呤含量表汇总
-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含答案)
- SB/T 10752-2012马铃薯雪花全粉
- 2023年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英语)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 湿型砂中煤粉作用及检测全解析
- 积累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课件
- 机动车登记证书英文证书模板
- 第8课《山山水水》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
- T∕ZSQX 008-2020 建设工程全过程质量行为导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