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法学讲座(第四讲高等学校学生法律制度)_第1页
教育法学讲座(第四讲高等学校学生法律制度)_第2页
教育法学讲座(第四讲高等学校学生法律制度)_第3页
教育法学讲座(第四讲高等学校学生法律制度)_第4页
教育法学讲座(第四讲高等学校学生法律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法学讲座(第四讲高等学校学生法律制度)第一页,共34页。第四讲高等学生法律制度

学生的法律地位

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教学侵权问题

学校对学生的纪律处分问题第二页,共34页。一、学生的法律地位(一)学生是在依法成立或国家认可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按规定条件具有或取得学籍,并在其中接受教育的公民。

第三页,共34页。(二)高等学校与学生的关系1、特别权力关系的困境所谓特别权力关系,是指根据特别的法律原因,以公法上的特别目的为界限,一方能够支配他方,他方也应服从这种支配。特点:第一,当事人地位不对等;第二,义务不确定;第三,有特别规则;第四,对于违反义务者,有权加以惩戒;第五,在纠纷解决方面,一般不得提起法律争讼。

第四页,共34页。2、教育消费关系作为消费者一方,学习者或其家长有权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满意度来选择某类学校、某类教育内容、甚至选择某位教师。与之相对,学校和教师作为这项服务的提供者,有义务按照国家的教育标准和自己对学习者的承诺,来提供合格的教育服务。第五页,共34页。权利:(一)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三)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四)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第六页,共34页。义务:(一)遵守法律、法规;(二)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三)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四)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第七页,共34页。

一、教学侵权的内涵二、教学侵权的类型与案例

教学侵害人格权

教学侵害名誉权

教学侵害隐私权

教学侵害生命健康权

教学侵害受教育权

教学侵害财产权第八页,共34页。1.侵权侵权是指当事人一方非法侵害他方的财产或人身权利的行为。侵权行为可以分为一般侵权和职务侵权。教学侵权是职务侵权的一种。2.教学侵权教学侵权是指依法履行教育教学权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或其它与教育教学有关的活动中,因其过错侵害了侵权法所保护的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并造成了对受教育者损害的行为。第九页,共34页。3.教学侵权的构成要件(1)侵权行为的主体是依法享有教育教学权的教师。(2)侵权行为发生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即课堂教学或其他与教育教学有关的活动中。(3)行为人违反了执行职务时应当注意的义务。(4)职务行为侵犯了受教育者的权益并有损害后果。第十页,共34页。(一)教学侵害人格权1.人格权的含义人格权是法律赋予每一个民事主体保持其在法律上的独立人格所必须享有的权利,是一项最基本的权利。人格权是基于民事主体人格产生,并由民事主体直接支配。在主体存在期间,人格权始终与主体不可分离。人格权包括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教育教学活动对象与其他活动最大的不同是受教育者有与教师在法律上平等的独立人格,享有与教师平等的人格利益的权利。第十一页,共34页。2.人格权在法律上的规定《宪法》第37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第38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教师法》第8条第4款:教师应“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力等方面全面发展。”《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5条:“学校、幼儿园的教职人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2条:“学校和教师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对品行有缺陷、学习有困难的儿童、少年应当给予帮助,不得歧视。”第十二页,共34页。3.教学侵害人格权案例1999年10月25日晨,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白河镇第二初级中学三年级学生小李因到校外小卖部购卖方便面,被值班的费老师发现,与小李发生争执,费老师当众责罚小李,将小李手中的方便面踢掉,要求小李写检查。第二天,费老师要检查时,小李顶撞费老师说不会写,双方又发生争执,费老师一气之下踢伤了小李的腿。小李受到费老师的责罚后,思想上难以接受,精神上受到了强烈的刺激,突然变得态度冷漠,言语减少,半个月后,辍学回家,整日目光呆滞,精神恍惚,不愿走出家门。2000年5月,区教委给予费老师行政警告处分。2000年8月4日,小李以人身损害赔偿为由,把学校和费老师推上了被告席,请求法院依法判令学校和费老师赔偿其医疗费用2346元,精神损失费5万元。2000年9月25日,南阳市宛城区法院开庭审理,并委托南阳市精神病医院刑事诉讼医学委员会对小李进行医学鉴定:心因反应。法庭判决被告第二初级中学应赔偿原告医疗费计1744元,赔偿原告精神抚慰金5000元。因费老师是在执行职务期间由于态度不冷静造成小李身心伤害,不支持原告对费老师负赔偿责任的诉讼请求。当事双方均表示服从法院的判决。第十三页,共34页。(二)教学侵害名誉权1.名誉权的含义名誉权是公民或法人对其自身的社会评价所享有的专有支配权。名誉是社会公众对公民和法人的品德、声望、信誉等方面的行为而形成的社会舆论或观念。名誉权包括:(1)专有利用其名誉权。公民和法人的良好名誉为其顺利取得、行使民事权利提供了可能性。(2)维护名誉不受破坏。侵犯名誉,伤害公民的人格尊严和法人的社会信誉,破坏社会对公民或法人的信赖程度,会直接导致受害人的名誉、精神损失和财产损失。第十四页,共34页。2.名誉权在法律上的规定《民法通则》第101条:“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到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和法人的名誉。”所谓侮辱是指故意以暴力、语言、文字等方式贬低他人人格,毁损他人名誉的行为;所谓诽谤是指行为人因故意或过失而散布某种虚假的事实,损害他人名誉。第十五页,共34页。3.教学侵害名誉权案例山东淄博市张店区房镇镇东孙村幼儿园石老师,在镇教委组织的教学经验交流会上作了题为“点点细春雨,滴滴润幼苗”的演讲,其中有关于学生小刚的父亲劳教过的语句,镇教委并把此文收入到《红烛情》一书中,印刷了140份。小刚父子发现此事,认为该文编造事实,侵犯了其名誉权,遂将石某和镇教委诉至法院,要求停止侵权,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经济损失2000元,精神损失6000元。张店区法院依法判决:(1)镇教委收回《红烛情》一书,消除影响,当面向原告赔礼道歉;(2)镇教委赔偿两原告精神抚慰金1000元;(3)被告石某不承担侵权责任(属职务行为);(4)驳回原告其他诉讼请求。第十六页,共34页。(三)教学侵害隐私权1.隐私权的含义隐私是指不愿让他人知道或不愿公开的个人的事。隐私权是指不受他人干拢的权利或者关于人的私生活不受侵犯或者不得将人的私生活非法公开的权利。即隐私权是指公民或法人对某个人秘密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权利。公民的个人秘密,如存款、生理、社交、家庭等秘密均属隐私。隐私权的内容是:(1)保守秘密不泄露;(2)制止和追究侵犯公民或法人隐私的行为。在我国的法律中虽然没有直接涉及“隐私权”这几个字,但很多法律法规都涉及到隐私权问题。第十七页,共34页。2.隐私权在法律上的规定《世界人权宣言》中规定,干拢人的隐私、家庭、住宅或通信的行为是侵犯人权的行为。《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0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第46条:“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被害或者其监护人有权要求有关部门处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行政诉讼法》第45条、《民事诉讼法》第66条、《刑事诉讼法》第142条规定,不得公开审理“个人隐私”的案件。《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民法通则》、《刑法》等法律对“隐匿、毁弃或者私自载拆他人邮件、电报的”都做出了相应的处罚规定。《教育法》第29条第4款:学校有“以适当的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的义务,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受法律保护。第十八页,共34页。3.教学侵害隐私权的案例2000年5月17日,北京市朝阳区某中学初二(2)班班主任苏某将该班一女生及其母亲、该班一男生召集到办公室,谈该女生与另一男生是否关系密切的问题。第二天,女生没有到校上课。2000年6月4日,该女生从家中出走,6月8日从南京找回。2000年8月1日,该女生对苏某和学校提起诉讼,指控苏某当众翻书包、强迫交出日记,并在同学中辱骂、孤立自己,侵害了自己的名誉权和隐私权。2001年12月27日,朝阳法院做出一审判决:苏某和学校分别口头向该女生赔礼道歉,并承担交通费、医疗费、误工费等共计3000余元和精神抚慰金500元。第十九页,共34页。(四)教学侵害生命健康权1.生命健康权的含义生命健康权是公民享有的维护其生命安全、身体健康、机能完整、并予以支配的权利。生命健康权包括:(1)恢复身体健康;(2)保护生命健康免遭侵害;(3)容许他人利用自己的肌体、器官;(4)请求追究侵害人危害其生命健康的法律责任。教学对学生生命健康权的侵害主要表现为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2.生命健康权在法律上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98条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第二十页,共34页。3.教学侵害生命健康权的案例2000年8月31日下午,吉林省长春铁路实验小学发生了一起教师鞭打学生事件。二年三班学生范可欣因写错了12个字,被班主任陈彩老师用教鞭打了100多下。陈彩规定,谁写错一个字,老师就要用教鞭打10下。经医院诊断,范可欣的臀部软组织受损,脊骨一二节断裂,当日被收留住院。学校规定范可欣的医药费由陈彩出,可陈彩背着家长办了出院手续。家长随即把孩子带到原医大二院治疗,此间范可欣又出现了胸痛、乏力、夜惊、哭闹等症状,经检查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和聂叶癫痫。11月30日,范可欣将陈彩和长春铁路实验小学送上了法庭。学校从大局出发,在事件发生后主动为范可欣治病支付6000元。第二十一页,共34页。(五)教学侵害受教育权1.受教育权的含义受教育权是指公民为接受教育,要求国家作出相应的行为的权利,即公民获得均等的受教育条件和机会的权利。包括上课权、教学设施使用权、获得公正评价权。第二十二页,共34页。2.受教育权在法律上的规定《宪法》第46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教育法》第9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义务教育法》第2条:“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第4条:“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4条:“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教育法》第42条:受教育者享有“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的权利和“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的权利。第二十三页,共34页。3.教学侵害受教育权的案例2000年11月20日,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社旗镇13岁的男学生小赵,上数学课时不遵守课堂纪律并与数学课老师顶撞,该老师把他交给班主任处理,班主任又把他交学校党支部书记处理,书记对小赵进行了批评后,班主任又把他送回其爷爷。次日和第三日,小赵多次找学校要求返校上学,学校虽未明确表示不让小赵上学,但也未同意小赵立即上学,而是把小赵向数学老师认错作为上学的前提条件。小赵家长向县教委上访,该校仍未明确表态让小赵上学。2001年春季,小赵将学校告上法庭。社旗县法院判决学校向小赵书面赔礼道谦,赔偿小赵经济损失500元。本案受理费290元,其他诉讼费200元,原告负担190元,被告负担300元。第二十四页,共34页。(六)教学侵害财产权1.财产权的含义财产所有权是指财产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占有,是指法人或个人对财产的实际控制或管理。使用,是指依财产的性质或用途作营利或非营利的运用,发挥财产的使用价值。收益,是指通过财产的占有、使用、经营、转让等取得的经济收益。处分,是指财产所有人对其财产在事实上和法律上的最终处置。财产所有权的主要类型有国家财产所有权、集体财产所有权和个人财产所有权三种。第二十五页,共34页。2.财产权在法律上的规定《宪法》第13条:“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民法通则》第71条:“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第75条:“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技术、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教育法》第29条、《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17条规定:学校有义务遵照国家有关规定并公开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办法,学校不得向学生乱收费。《未成年人保护法》第5条:“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第二十六页,共34页。3.教学侵害财产权的案例河南省某县某镇东平小学五年级班主任李某,在1992年9月至1993年6月间,对该班学生以迟到、考试不及格等为借口,收取学生罚款、押金等15项费用2157.88元。在上学期,李某还以同样手法扣、收、罚学生1511.42元,合计3669.30元。1993年6月23日,63名学生向法院递交了诉状,法院当即免费受理。经法庭调查,学生所述乱罚款、乱摊派、乱收费均属事实,李某也承认,并将全部不合理收费退还给学生。第二十七页,共34页。处分权的法律依据处分权内容处分权的行使要求处分救济第二十八页,共34页。法律依据:《教育法》第28条第3款“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规章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52条“对有违法、违规、违纪行为的学生,学校应当给予批评教育或者纪律处分。”第二十九页,共34页。第五十三条纪律处分的种类分为:(一)警告;(二)严重警告;(三)记过;(四)留校察看;(五)开除学籍。第五十四条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学校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一)违反宪法,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破坏安定团结、扰乱社会秩序的;(二)触犯国家法律,构成刑事犯罪的;(三)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受到处罚,性质恶劣的;(四)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行为严重的;(五)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情节严重的;(六)违反学校规定,严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生活秩序以及公共场所管理秩序,侵害其他个人、组织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七)屡次违反学校规定受到纪律处分,经教育不改的。第三十页,共34页。1、合理性原则:第52条:学校给予学生的纪律处分,应当与学生违法、违规、违纪行为的性质和过错的严重程度相适应。2、程序正当原则:第55条:学校对学生的处分,应当做到程序正当、证据充分、依据明确、定性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