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报刊对中国文人思想的重塑,近代文学论文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54cc4c49b36ace3f7c98e38a3d2a022/b54cc4c49b36ace3f7c98e38a3d2a0221.gif)
![晚清报刊对中国文人思想的重塑,近代文学论文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54cc4c49b36ace3f7c98e38a3d2a022/b54cc4c49b36ace3f7c98e38a3d2a0222.gif)
![晚清报刊对中国文人思想的重塑,近代文学论文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54cc4c49b36ace3f7c98e38a3d2a022/b54cc4c49b36ace3f7c98e38a3d2a0223.gif)
![晚清报刊对中国文人思想的重塑,近代文学论文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54cc4c49b36ace3f7c98e38a3d2a022/b54cc4c49b36ace3f7c98e38a3d2a0224.gif)
![晚清报刊对中国文人思想的重塑,近代文学论文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54cc4c49b36ace3f7c98e38a3d2a022/b54cc4c49b36ace3f7c98e38a3d2a022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晚清报刊对中国文人思想的重塑,近代文学论文摘要:晚清报刊文献作为晚清时期重要的文献资料,在研究中国文学转型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一方面,早期传教士报刊促进了中国文学新意识的兴起;另一方面,中国人自办文艺报刊促进了中国文人平民意识的兴起,以及中国文学语言和文体的变革,其间,梁启超是晚清文学转型的关键性人物。晚清报刊实际上促成了中国近代文学内部转型的初步完成。本文关键词语:晚清文学;晚清报刊;文学转型。研究中国文学的近代转型,首先应该研究文人思想意识的转型,而研究这一转型的首要资源就是晚清报刊文献。晚清文人的思想意识,在嘉道年间就已开场出现一定程度的萌动,主要原因在于清朝统治者面临的最严重的内外危机。在内,已至嘉道中衰,突出表现为吏治腐败、武备松弛、国库空虚、民众反清斗争频频;在外,表现为西方列强势力东侵,鸦片荼毒国民。道光帝颇想有一番作为,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且身体力行、俭德有方,可惜朝纲独断,内政事物如吏治、河工、漕运、禁烟等均无起色,即使勤政图治,亦鲜有作为。社会逐步走向衰退与坠入乱象的背景,为当时文人思想的变化铺垫了文化历史基础,使传统的儒家思想发生了动摇。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以英国为首的西方新教徒开场进入中国,在传教的同时开设书院,将西方新式教育理念传入中国,并试图通过报刊宣传来改变天朝思想。所有这些,都无形中对传统文人的思想意识产生了一定冲击。当然,文人思想与文化的变化对社会的影响,十分是对文学的影响,是有所区别的。应该讲,某一时期文人思想的变化先于文化的变化,而文学思想的变化是文人思想变化的直接产物。所以,文学所反映出的某些思想变化往往先于、且不知不觉间推动着社会与文化的变化;反过来,社会与文化的变化和发展又推动了文学的发展与转型。晚清以降中国文学的转变,首要在于文人思想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关键具体表现出在晚清报刊对文人思想意识的塑造方面。一、早期传教士报刊与中国文人思想意识的转型。1815年后,近代性质报刊的产生对晚清各个方面都产生了较大影响,尤其具体表现出在文人思想意识从传统向近当代的转变上。具有近代意义的报刊,作为一种传播媒介,不仅仅是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且对社会和人们将来的发展起了重要的导向作用。所以,王韬等人非常看重当代报刊之作用,讲:西国之为日报主笔者,必精其选,非绝伦超群者,不得预其列。今日云蒸霞蔚,持论蜂起,无一不为庶民之清议。其立论一秉公平,其存心务期诚正。如英国之泰晤士,人仰之几如泰山北斗。国家有大事,皆视其所言以为准则,盖主笔之所持衡,人心之所趋向也。[1]〔P299〕这种导向作用同样具体表现出在传教士所办报刊中,早在1815年,英国新教徒米怜、马礼逊为了躲避清的查禁,在苏门答腊岛开创办理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其宗旨也讲:首在灌输知识,阐扬宗教,砥砺道德,而国家之大事之足以唤醒吾人之迷惘,激发吾人之志气者,亦兼收而并蓄焉。[2]〔P76〕我们国家当代报刊的产生,基本出自外人之手,在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外国人创办的外文、中文报刊达170种,占同期报刊总数的95%[3]〔P12〕。外国人开创办理的中文报刊从时间点看,可分为两个阶段。鸦片战争前,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和南洋等地;鸦片战争后,逐步发展到华东及内地。鸦片战争前影响较大的报刊主要有(察世俗每月统记传〕〔1815年〕、(特选撮要每月记传〕〔1823年〕、(天下新闻〕〔1828年〕、(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33年〕等。鸦片战争后,主要有(遐迩贯珍〕〔1853年〕、(中外新报〕〔1854年〕、(六合丛谈〕〔1857年〕、(香港新闻〕〔1861年〕、(中外杂志〕〔1862年〕、(中外新闻七日录〕〔1865年〕、(小孩月报〕〔1875年〕、(益文录〕〔1878年〕、(图画新报〕〔1880年〕、(益文月报〕〔1887年〕等。到了19世纪末,这一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人自个主办报刊越来越多,这讲明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文人的思想意识开场发生深入变化,具有近代意义的报刊,无疑对文人的思想变革以及文学的近代变革,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近代报刊与文化转型的关系研究日益遭到学界关注,但对于晚清以来报刊文献与中国文学转型的关系研究,则相对薄弱。其实,从1815年具有近代性质的中文报刊产生,到1915年中国人自个开创办理大型综合性杂志(新青年〕,整整100年间,中国文学的变化不仅仅是内容的,更是文体的。19世纪末梁启超等人倡导的新文体新小讲新诗等,无一不与晚清以来的报刊有关。报刊的迅速发展与传播,不仅促使文人思想意识开场由传统转向近代,而且对普通百姓和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与观念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为中国文学转型创造了外部条件。(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从一创刊,就特别重视文体变革与读者的关系,颇注意报刊的通俗性和文体的改善,注重向普通民众的宣传,以此来到达其最终的文化传播作用。也就是讲,他们办报目的从一开场,不仅仅是针对中国的文人士大夫,更重视对普通民众的文化宣传与引导。刊物宗旨强调:为使这份刊物办得更有吸引力该刊登载更多有益且体裁多样的文章。米怜在该刊的序言中也谈到:但人最悦彩色云。书所讲道理要如彩云一般,方使众位亦悦阅读也。[4]因而,该刊除了注意文体的吸引力与可读性外,还在报刊文字的通俗性上下了不少功夫,尽管用的是文言,但已开场在文言中引入西式标点进行断句,文章本身较之传统文言文而言,化晦涩为通俗,对普通读书人阅读与理解文章主旨极为便利。除此之外,为了活泼踊跃文化气氛,(遐迩贯珍〕与早期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开场刊登一些寓言及颇具娱乐性的文艺性文章,以此来进行宗教道德的宣传。米怜在报纸上连载的(张远两友相论〕就借鉴了中国传统的章回小讲叙事形式,表示清楚了其世俗化、本土化的传教策略,出发点都是以简化、通俗化知识为旨归,使其广输至于白丁,使贩夫走卒亦可引经据史[5]〔P49〕。此类传教士报刊上的西方寓言,是晚清通过报刊传播西方文学的开场。二、中国人自办报刊与晚清文学转型。1874年,(循环日报〕在香港开创办理,主笔是王韬,这是一份真正意义上由中国人自个开创办理的中文报纸,其重要奉献在于催生了新政论文体文章。该文体同传统文人所做文章相比,发生了一系列根本性的变化。传统文人论讲性文章,基本是在传统文化孔孟之学经学理学实学的基础上的阐释与延伸,而(循环日报〕上刊登的大量政论性文章,尤其是主笔者王韬的文章,显然更多遭到西方论讲文的影响,尤其是英国(泰晤士报〕的影响,它更注重文章的逻辑性、论辩性与讲理性。正如他自个讲的:其立论一秉公平,其存心务期诚正。[1]〔P299〕王韬在(循环日报〕所写的这些具有新政论体的文章,能够讲为稍后梁启超的新民文体和鲁迅的杂文体开了先河。假如讲,王韬是开启了新政论性文体散文的先河;那么,梁启超则是近代中国文学转型的关键性人物。他不仅在维新期间主办的(时务报〕上发表了大量的政论体文章,还在流亡日本期间主编的(清议报〕(新民丛报〕上发表了诸多具有慷慨激昂色彩的新文体报章体文章,这些文章比王韬的更具抒情性、感染力、煽动性和个人特质,有一呼百应之号召力与气势。同时,他的语言显然比王韬的愈加通俗化,构成了介于文言文与白话文之间的所谓半文半白的梁氏语体。这是随着报刊的日益发达应运而生的一种新语体,在晚清及近代对文人文风产生过宏大影响。这种报章体文风明显改变了千百年来传统文人文章的文体特点,为将要到来的五四新文化与中国文学的彻底转型准备了必要的条件,为中国文人从传统文体、古典语言向新文化和新文学的转型提供了必备的文学经历体验。梁启超后来与黄遵宪等人一起提倡诗界革命,提倡诗歌要表现适应时代变化的新内容、新事物,还主张诗歌的通俗化与语言的白话化,这为后来的新诗革新提供了新的思路。20世纪初,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又开创办理了中国最早的小讲杂志(新小讲〕〔1902年〕,该杂志在小讲从传统向当代转型方面起到了重要的过渡作用。在(新小讲〕杂志的影响下,这一时期的小讲报刊杂志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绣像小讲〕〔1903年〕、(月月小讲〕〔1906年〕、(小讲林〕〔1907年〕随后出现,与(新小讲〕共同构成了清末四大小讲杂志。能够讲,从1902年梁启超开创办理(新小讲〕后,具有新范式的小讲开场大量产生,尤其是短篇小讲在这一时期开场集中出现,这一阶段也成为晚清历史上小讲创作最为辉煌的阶段。四大小讲刊物中,(月月小讲〕的小讲创作数量最多,在近100多篇的小讲中几乎有60%以上来自(月月小讲〕:分期出版的报刊杂志对于短篇小讲的孕育,看起来顺理成章,似乎月出一期的杂志或日出一张的报纸,天然就应对短篇青睐有加。[6]〔P33〕不过,近代影响较大的小讲,大部分还是长篇小讲,华而不实好多一部分后来成为近代小讲名着。如发表在(新小讲〕上的(二十年目击之怪现在状况〕(痛史〕(九命奇冤〕,发表在(绣像小讲〕上的(文明小史〕(老残游记〕,发表在(小讲林〕上的(孽海花〕等,都是风行一时、炙手可热。言及小讲文体的变革,首推(新小讲〕;言及小讲变革的奉献,首推梁启超。在(新小讲〕创刊号上,梁启超发表(论小讲与群治之关系〕一文,竭力强调小讲与改进社会之关系,为近代小讲的发展趋势设定了一个总的发展调子,把小讲纳入了社会改进、政治改进的话语背景中,加上严复等人的推波助澜,共同为近代文学的发展造就了宏大的声势与社会影响,深入改变了近代有志于改造中国社会的文人的思想意识。这种影响,一直到五四新文化时期也余波未消。(绣像小讲〕也是在梁启超倡导的小讲界革命的影响下创刊的,主要以小讲连载为主。刊载的小讲有很多是晚清着名作家的创作及翻译作品,每次刊载还配以形象而生动的插图,增加了刊物的观赏性与趣味性。同时,还继承了梁启超的小讲理念,在创刊号发表的(本馆编印〈绣像小讲〉缘起〕讲:或对人群之积弊而下砭,或为国家之危险而立鉴。[7]很显然,(绣像小讲〕承接了梁启超等人所提倡的开发民智、改造国民的思想,其发表小讲的目的正是这一前提下的产物。梁启超在(新民丛报〕报刊告白中强调:本报取(大学〕新民之义,以为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中国所以不振,由于国民公德缺乏,智慧不开,故本报专对此病而药治之,务采中西道德以为德育之方针,广罗政学理论以为智育之本来。[8]要到达新民的目的,他以为小讲是最好的武器,正像他在(新小讲〕创刊号上发表的(论小讲与群治之关系〕一文中所讲的: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讲。由于小讲能够做到:仅识字之人,有不读经,无有不读小讲者,故六经不能教,当以小讲教之;正史不能入,当以小讲入之;语录不能谕,当以小讲谕之;律例不能治,当以小讲治之。[9]梁启超提倡的这一全新的小讲理念,小讲。利用演义的手段,对作品中的人物与事件进行极度的夸大,使之不同于常情或常理来使人物英雄化。如(三国演义〕,它是在社会既定的文化与道德背景的基础上,根据历史上流传的历史事件与人物构思华而不实心故事情节,以一个大的历史与时代背景为框架,设置一连串相对独立的故事,进而构成了章回体的小讲叙事形式。章回体形式的目的恐怕还是为了吸引读者的阅读心理,使之读完一段故事时,无法释手。这种小讲留给读者最大的悬念是,当你看完一个独立的故事时,其实你没有完成最终的阅读,由于它把每一个独立的人物或故事融汇到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时间概念的框架里,由每一个小的故事组成了一个大的历史主题,也就是维克多斯克洛夫斯基所讲的,各种各样看来似乎毫无联络的插曲下面的潜在构造,在这种构造形式之中,一些独立的故事主题前后相随,所有这些主题都被主要行动人物的统一性联合起来。[15]〔P36〕但其实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并不是构造,构造只是一种手段,真正使读者产生浓烈厚重兴趣的是那些英雄式的故事。这好像历代中国读者所喜欢的(水浒传〕,根据一般观念,造反者都是杀人放火、面目狰狞的妖魔鬼怪和离经叛道者,但这部充满传奇色彩的小讲却反其道而行之,为那些所谓的造反者歌功颂德,并渲染他们豪侠仗义、除暴安良、替天行道的英雄壮举,由此成为读者心目中的英雄人物。这种英雄化的小讲叙事形式,至20世纪初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它主要表如今英雄式人物的情节开场淡化。尽管在小讲形式上与传统小讲并无二致,但其人物与情节开场逐步接近现实,小讲已经不再靠单纯的英雄化或非常态的生活行为与历史事件吸引读者,转而更关注现实性、与自我生活密切相关的利益。在行动之外是对于哲学、社会和道德问题的深思内省。这些深思内省在有些小讲中便发展成独立完好的插曲,它们由典型的哲学化人物〔僧侣、店主等〕支配。这种非行动材料多少具有一种纯文学的形式〔如哲理性的对白〕,这种形式并被纳入情节之中。总之,具有线式情节的小讲由四个层次组成:主要主人公的故事,即线索;次要〔可任意选择的〕主人公的故事,它与主要主人公的故事平行;一连串独立的轶事;以及表现为纯文学形式的非行动性材料〔后两层次完全由线索结合在一起〕。[16]〔P39〕与文学叙事形式发生深入变革相联络的是,作为文学与思想直接表示出工具的语言,也发生了中国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变革。晚清的白话文运动是以改进政治为动力的,要推行民主,普及教育,必须言文一致,让更多的平民接受教育。[17]文言作为中国文人书面语言表示出的主要工具,经过悠久的历史积淀,成为文化当中最为稳固的部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固然也发生过某种程度的流变,但其变化显然是最缓慢的。语言对文化的生成起着关键性作用,没有语言,人类很难有本质性的进步与发展。所以,在不同的时空中,随着人类思想行为与社会实践的变化,相应地,语言也会随之变化。当人类活动较为封闭、社会交往较少的时候,语言作为人类交际与沟通的工具,无疑会相对简单而贫乏,由于它不需要传达过多的信息量;当人类随着沟通增加,信息量变大时,就会需要更丰富的语汇来表示出,不同的语言就会日趋融汇,产生越来越多的新名词。报刊小讲的出现,打破了传统诗文的话语形式,尤其是小讲中的全知全能叙事形式,更为作者自由发挥创造了可能,进而通过作者的话语传达给读者更多的信息,也更容易为人接受。所以,小讲这一文类从诞生开场,就决定了比诗文更需要与文言文脱离,更需要与口头表示出接近。小讲不同于诗文的最大特点,是它的故事性,它不是论辩,也不是作者主观情感的呈现,它的受众对象是最普通的民众百姓,它必须得到观众或读者的接受。能够讲,小讲的发展,与社会历史的发展趋势是同步的。到了近代,平民的价值得到不断提升,文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自然也发生着渐变,不仅具体表现出为题材的变化,往往也伴随着话语形式的变化,文人原有的话语形式逐步消解,转而融入更多的平民话语。这一方面是由于随着明代商业文化的兴起与繁荣,市民阶层越来越需要表示出自个的思想与情感;另一方面是由于在明代尽管思想禁锢严厉,但文人思想日趋活泼踊跃,对传统理学的质疑此起彼伏。所以,文学中不同于诗文类型的小讲的兴起,也是自然的事情。它表示清楚了人们的思想能够通过小讲故事的转义性质来突破禁锢。中国近代的语言变革不是语言发展自发产生的变革,而是社会政治变革带动下的变革。报刊带来的语言变化,是在晚清先进知识分子掀起的救国热潮中才转变为语言变革,构成潮流的,它汇成潮流的关键在于把提倡白话文与救国结合起来,而原来享有文言专利的士大夫中,分化出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成为提倡白话文的急先锋。[18]〔P131〕晚清报刊作为中国近代文化西学东渐之产物,对西方近代文明的宣传、中国传统文人意识的消解和平民意识的构成,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就其种类和数量来讲,主要有宗教性报刊、政论性报刊、商业性报刊、专业性报刊、娱乐性报刊等几大类,约2,000种[19]〔P12〕,这在鸦片战争以前,是不可能出现的,尤其是小报的产生,不仅得益于近代社会文化转型时期得天独厚的时代机遇,更因当代都市的初步构成、近代市民社会与市民文化的衍变,以及近代文化市场机制的建立。[20]〔P27-28〕晚清小报不仅影响了近代社会民众的生活态度、思想心态、价值取向,更为中国社会从封闭狭隘的农业文化向信息开放、观念多元的近当代文化转变提供了充足的发展前景与空间。假如讲,具有严肃思想追求、明确文化与政治导向的报刊,其目的在于引导国家向文明、理性的方向发展,为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构建一种文化与政治蓝图的话;那么,在市民中更有影响力的近代小报则代表了世俗社会的生活天地,表现出下层社会民众心理、情感与审美的新趋向,在不断引导群众生活价值取向与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催生了近代都市商业消费文化的日臻完善。这种连锁效应,共同推动了中国近代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使出版业、印刷业到达了空前繁荣的程度。概括来讲,到了20世纪初,中国已经开场逐步摆脱封建农业文化的衣钵,迈向一个对将来充满诱惑与无限想象的社会愿景。在这一经过中,传统文人意识的消解与平民意识的构成,为五四新文化与新文学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在这一思想建构的经过中,晚清报刊对新思想与西方近代文化及文学的传播,无疑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并成为促进当代文学与文化产生的思想资源。这一新资源的产生,主要来自两个板块。一是在华传教士在中国开创办理的大量中文报刊,他们广泛地宣传了西方的近代文化与历史,以及关于自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五年级品社下册《校园红绿灯》说课稿 上海科教版
- 2025股份转让合同
- 煤矿集中检修方案
- 襄阳防腐木屋施工方案
- 青岛垂直植物墙施工方案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八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三课 经济全球化的世界说课稿 人民版必修2
- 净化设备合同范例
- 28 枣核 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 Unit 3 Fit for life Welcome to the unit 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译林版(2020)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 桥面防腐木施工方案
- 化工企业静电安全检查规程
- 线性系统理论郑大钟第二版
- 宁骚公共政策学完整版笔记
- 项目负责人考试题库含答案
- GB/T 7251.5-2017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5部分:公用电网电力配电成套设备
- 2023年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数学)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中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0篇专项练习及答案
- 勇者斗恶龙9(DQ9)全任务攻略
- 经颅磁刺激的基础知识及临床应用参考教学课件
-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群文阅读“神话故事之人物形象”PPT
- ISO 31000-2018 风险管理标准-中文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