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动机和自我知觉_第1页
社会动机和自我知觉_第2页
社会动机和自我知觉_第3页
社会动机和自我知觉_第4页
社会动机和自我知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动机和自我知觉演示文稿当前1页,总共59页。(优选)社会动机和自我知觉当前2页,总共59页。定义动机:直接推动个体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社会动机是人的社会行为的直接原因。有人主张把动机和社会动机区分开。动机也不是平白无故就有的,归根到底,动机是社会的,人们的行为动机是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并不断提升的。人们在动机的推动下走进社会,又在社会中培育和发展动机。我国学者朱智贤认为,“人的动机以它的本性而言是社会的,故动机也可成为社会动机。”

当前3页,总共59页。

当前4页,总共59页。动机的产生内在条件----需要,需要是动机的本源,动机是需要的表现形式。

外存条件----诱因,能够满足需要的事物。当前5页,总共59页。附:需要层次与自我实现论古代民谣忙碌为充肚子饥,刚得饭饱又思衣。恰得衣食两分足,家中缺少美貌妻。家娶三妻和两妾,出门走路少马骑。骡马成群任驱使,身无官职被人欺。七品六品官太小,四品三品官亦低。朝中一品当宰相,又想面南坐皇帝。当前6页,总共59页。行为产生的基本心理模式

个体的行为是由动机直接导致的,而动机可以主要由个体的需要所驱动,也可以主要由诱因所推动。一般情况下,动机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诱因动机行为BACK当前7页,总共59页。需要、动机与内驱力的区分

阿特金森:需要在心理上的对应者是内驱力.内驱力是指“需要的唤醒状态或行动”。坎农:内驱力实际是需要的唤醒,带有明显的生理色彩。

当前8页,总共59页。例子:如饥饿的感觉就是求食行为的内驱力。

我要吃饭!当前9页,总共59页。处于饥饿状态时,食物就是求食行为诱因当前10页,总共59页。诱因的分类正诱因:能够满足有机体的需要,使其趋近。

负诱因:使有机体产生痛苦,使其逃避。当前11页,总共59页。目标与诱因的区分

诱因:并不一定成为行为的目标,因为可能存在多个诱因可满足一个或多个需要。只有成为行为对象的诱因才成为目标。目标是就行为者而言,诱因是就环境而言。当前12页,总共59页。需要转化为动机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第一,需要必须有一定的强度。第二,需要转化为动机还要有适当的客观条件,即诱因的刺激。

按本学科所揭示的规律,欲求或需要引起动机,动机支配着人们的行为。当前13页,总共59页。二、主要的社会动机1、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指人们对活动本身感兴趣,并能够从活动中得到了满足。外在动机:不是因个体对活动本身的兴趣而产生的动力,而是由外在的奖赏或压力推动个体去行为。当前14页,总共59页。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的关系——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对人类的行为都起作用,但并非是简单的相加。狄西解谜游戏

——在原有内在动机较低的情况下,激发行为的外在动机可能会降低行为的内在动机。无奖励有奖励被试时间多时间少奖励,削弱了内部动机,加强了外部动机表明

当前15页,总共59页。影响内在动机的因素

奖励:控制功能、信息功能。评价性的奖励加强内在动机,因为它代表着胜任感,但如果奖励意味着更强的控制,那么因工作性质而受到的奖励更多的减弱内在动机。因此,奖励对内在动机的影响看来使十分复杂的。自我控制与自我决定的影响:当人们的自我控制、自我决定的力量增强时,其内在动机就比较强。反之,就比较弱,但必须是本人有权自由选择活动是,才能发生作用。当前16页,总共59页。外在动机施加者的行为特征艾曼贝尔强调指出,大量证据表明,凡有可能发展子女的内在动机的双亲,都具有这样的特征:(1)家长尊重孩子,相信孩子有能力做好事情。(2)常常是父亲,甚至是母亲,表现出对子女做的事情不大注意,既不表示强烈的肯定情感也不表现强烈的否定情感。(3)母亲常常让子女独立地、积极地生活。(4)虽然重视发展个人地行为礼教习俗,但却往往不注意正式地宗教活动。当前17页,总共59页。2.成就动机1938年,莫瑞提出“成就需要”概念。成就动机:是个体为了取得较好的成就,达到既定目标而积极努力的动机。(沙莲香)麦克兰德认为是个人在做事时与自己所持有的良好或优秀标准相竞争的冲动或欲望。当前18页,总共59页。成就动机的心理结构

Q:考试时或比赛时是否有过兴奋或紧张的感受?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由两种方向彼此相对的心理因素构成:

一种是希望成功的动机(hopeforsuccess);

一种是害怕失败的动机(fearforfailure)。※前者使人趋近目标以追求成功,后者使人回避目标以避免失败。※一事当前,这两种力量往往同时起作用。当前19页,总共59页。阿特金森(1963)的成就动机模型成就动机的强度是由动机水平、期望和诱因的乘积来决定的。公式:动机强度=F(动机水平×期望×诱因)

动机水平是一个人稳定的追求成就的个体倾向。

期望是某人对某一课题是否成功的主观概率。

诱因是成功时得到满足感。并提出:动机的强度(Ta)等于希望成功的动机(Ts)与避免失败的动机(Tf)的强度之差即:Ta=Ts-Tf当前20页,总共59页。☆当希望成功的倾向在力量上大于害怕失败的倾向时,个体就去追求目标;☆当害怕失败的力量占优势时,个体就会退缩不前;☆当二者力量相等时,就会造成心理冲突,使人焦虑和痛苦。☆力求成功VS避免失败当前21页,总共59页。成就动机的影响因素个体达到目标所需要承担的风险目标所具有的独特吸引力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估计个体对成功或失败概率的主观估计个体因素影响成就动机群体的成就动机与自然、社会环境当前22页,总共59页。成就动机与任务选择按阿特金森观点,哪种成就动机结构会倾向于选择中等难度的任务?对于追求成功的力量高于害怕失败的力量的人而言面临中等难度任务时,成就动机力量最强,任务吸引力最大。如体育比赛,对手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不易激起队员的积极性;当对手的水平与自己的水平相当时,获胜的劲头最足。对于害怕失败的力量高于追求成功的力量的人而言面临中等难度任务时,逃避力量最强,而非常难或非常容易任务吸引力最大。对于追求成功与害怕失败两种力量相等的人而言任务难度不会改变其犹豫不决的焦虑状态。当前23页,总共59页。成就动机与习得性无助Q:为什么一只小羊被拴在小草上却不跑?Q:大家是否有过连续失败的经历?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反应?鱼缸中的鱼习得性无助(learnedhelplessness):指因一系列失败经验而造成的无能为力的绝望心境。当前24页,总共59页。观察他人的无助经验,也能产生习得性无助

如果你看到一个和你能力差不多的人不断尝试一项重要的测验,结果总是失败,此时你会如何反应?

Q:举一个生活中习得性无助的例子?当前25页,总共59页。有人遭遇失败会彻底丧失斗志,而有的人会越挫越勇,why?对失败的解释方式:乐观的解释方式VS悲观的解释方式当前26页,总共59页。高成就动机者的共同特征(1)他们往往接受具有一定难度的挑战性任务;(2)他们非常想知道自己活动的成果;(3)他们常常以旺盛的精力,采用新的方法,创造性地完成任务;(4)他们对自己作出的决定高度负责任;(5)他们选择他人合作共事时,往往选那些有能力的人。当前27页,总共59页。当前28页,总共59页。经典实验——麦克莱伦与主题统觉测验

30年代,默里为了测量人格与需要,曾特别研制了主题统觉测验法(TAT),但却缺乏系统性和恰当的评分标准。麦氏及其助手们改编并发展、完善这种投射技术,并用以作为人类成就动机的测量方法。e.g您能用5分钟时间来就图片的内容写一个故事吗?要求在故事中要回答下面4个问题:①该事是怎样演变而来的?②现在正在发生的是什么?③主体的感受如何?④结果将会如何?

你能据此编一个故事吗?当前29页,总共59页。以下是根据此图所编的两个故事①他已经读过了几本哲学著作,并以18岁少年所特有的敏感,正在追寻着诸如笛卡尔、托马斯、阿奎那等哲学家的足迹,并感到这个世界所赋予他的重任。②他即将离家出走,但离家后,他只能遭受到前途的幻灭,如此而已.很显然,在第一个故事里包括了很高的成就动机.当前30页,总共59页。麦克莱伦其他经典试验

实验对象:一群5岁儿童实验过程:让一个孩子走进一间屋子,手里拿着许多绳圈,让他用绳圈去套房间中间的一个木桩。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站立的位置,并且让他们预测他们能够套中多少绳圈。

当前31页,总共59页。当前32页,总共59页。实验结果追求成功学生选择距离木桩适中位置,避免失败孩子选择了要么距离木桩非常近,要么距离木桩非常远的地方。解释:追求成功孩子选择具有一定挑战性任务,同时也保证了具有一定成功可能性。因此,选择与木桩距离适中位置。这个发现在不同年龄,不同的任务中取得了一致的结果,避免失败的孩子关注的不是成功与失败的取舍,而是尽力地避免失败和与此有关的消极情绪。因此,要么距离木桩很近,轻易成功,要么距离木桩很远,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这是任何人都达不到的,因此也不会带来消极情绪。当前33页,总共59页。阿特金逊的成就动机实验

思考:某小学张老师在上数学课时准备了三面小红旗,面对全班63名同学,他要把这三面小红旗奖励给计算又快又准的前三名同学。张老师的三面小红旗能达到激励全班同学的目的吗?阿特金逊(W.Atkinson)有关成就动机的经典实验可以告诉我们。当前34页,总共59页。实验设计:把80名大学生分为四组,每组20人,给他们同样的任务。明确告之第一组,只有成绩最好者能够得到奖励(概率为l/20);第二组,成绩前5名将会得到奖励(概率为1/4);第三组,成绩前10名者可以得到奖励(概率为1/2);第四组,成绩前15名者都可能得到奖励(概率为3/4)。结果:结果表明,成功可能性适中的第二组、第三组成绩最好;成功概率太高或太低的组成绩则下降。当前35页,总共59页。解释实验结果告诉我们,因为成功概率过高,让人觉得任务本身不具挑战性,努力与否都会成功;而成功概率过低时,则让人觉得即使努力了也没用.反正都是失败:所以这两种情况下人的成就动机都处于较低的水平。当成功概率为50%时,人们的心理是,虽有失败可能,但是如果努力,同样具有成功可能性,同样的任务被看得有挑战性,从而激发人的成就动机,使成就动机水平达到最高。当前36页,总共59页。3.亲和动机定义1:人是社会性的,任何人类个体都有愿意与其他人类个体进行交往,并结成团队的倾向,这就是亲和动机。定义2:个人害怕孤独、希望和他人在一起建立协作、友好关系的一种内在欲求。(归属与爱的需要)当前37页,总共59页。第三相关研究节社会性动机西尔斯(Sears,1953)研究表明:个体亲和动机的强度与幼年时期形成的依赖倾向有关,而依赖倾向又与母亲的抚育方式有关。当前38页,总共59页。先观察婴儿的依赖行为,然后访问这些儿童的母亲,以了解其婴儿期的抚育方式。母亲的抚育方式分为两类:(1)自我需求制:对喂奶时间、奶量和断奶等都以婴儿自己的要求为准;(2)定时制:完全按成人的一套规定来抚育。结果发现:自我需求制与依赖行为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定时制与依赖行为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第三节社会性动机当前39页,总共59页。亲和动机的相关研究斯坦利·沙赫特(StanleySchachter1959):人在恐惧的状况下会产生和他人生活在一起的亲和动机,而且,恐惧感越大,要和其他人待在一起的欲望就越强烈。提出“焦虑—亲和”假说。当前40页,总共59页。4.权利动机:是指个体在某方面取得一定支配地位的需要。权利动机影响个体的自我意识、信念、价值观、思维方式等。5.利他动机:是指不期待任何回报的亲社会的需要。

当前41页,总共59页。6.侵犯动机A·H巴斯认为侵犯是个体向另一有机体施加有害刺激的一种行为反应。J·多拉德和N·E米勒认为侵犯是以伤害另一生命有机体为目的的一种反应。班杜拉认为侵犯是一个复杂的事物,它包括造成伤害的行为,破坏性的影响以及社会标定过程。周晓虹认为侵犯是任何形式的以伤害他人的身体为目的的行为。当前42页,总共59页。你来到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是上帝给你的礼物;你将成为什么样的人——

是你给上帝的礼物。当前43页,总共59页。第二部分自我知觉一些教科书表达为自我意识、自我认识,社会心理学关于自我的研究,着重于“我们如何理解自己”。自我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课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心理学中对于“自我”的关注日益增加。自我意识作为外部的社会影响与个人行为之间相关联的中介因素,调节和影响者个体行为。本章主要讨论自我的本质、自我的功能以及人们如何认识自我。

当前44页,总共59页。一、自我——1.自我James(1890)把自我视为心理学中“最难解的谜题”,将自我分为经验客体的我(me)和在环境中主动行动者的我(I)。Cooley(1902):的“镜像自我”(lookingglassself)Rogers(1959):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Higgins(1989):实际自我是个体或他人认为该个体实际具有的特质,理想自我是个体或他人希望该个体具备的特质,应该自我是个体或他人认为该个体在有关承担责任与义务方面应该具有的特质。Mead(1934):主我(I,即作为知觉者的我)和客我(me,即作为知觉对象的我)。Triandis(1989):私我,即自己对自我的评定;公我,即泛化他人对自我的评定;集体我,即特定团体对自我的评定。当前45页,总共59页。黄希庭(2004)自我是个开放系统,可从至少八个维度对自我进行描述:(1)从主——客关系维度可将自我作为主体自我和客体自我;(2)从与人的关系维度可:个体自我、关系自我和集体自我;(3)从与时间关系维度可将自我作为过去自我、现在自我和将来自我;(4)从发展维度可将自我作为身体自我、物质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5)从个人活动领域维度可将自我作为家庭自我、工作自我、学校自我、学业自我、数理自我等;(6)从评价维度可将自我作为好我和坏我;(7)从个体意识关注方向的维度可将自我作为私我意识和公我意识;(8)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重视的自我维度可突出地分析自立、自信、自尊和自强,等等。

当前46页,总共59页。自我是动态、系统、发展的黄希庭(2002)每个正常人的自我是相对稳定的,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个体的发展和生活经历的改变而有所改变。万明钢(1998)自我是一个永远变化的动力系统,在不同的环境中它会发生改变。俞国良(2006)自我结构的重要变化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从混沌到分化,而量的变化随着年龄增长而起伏变化。从有机组织的观点来看,自我动态性有助于解释人类行为的复杂性(Pervin,2002)。当前47页,总共59页。2.自我概念(自我印象)及其社会性自我的认知层面被称为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指个人对自己的知觉、判断和评价,包括自己身体、学业、能力、性格、愿望以及自己与环境、他人的关系等各个方面(郭永玉,2005)。自我概念是个体与他人交往时产生的,是我们认为他人如何知觉我们的反应(Cooley,1922)只有当人们意识到自己成为他人的知觉对象时才会形成自我概念(Mead,1934)当前48页,总共59页。自我概念的文化差异1993年1月19日,经日本皇家会议批准,日本皇太子德仁与小和田雅子小姐正式订婚,婚礼初步定于6月3日举行。

33岁的皇太子选中的意中人29岁的小和田雅子,是外务省事务次官小和田恒的长女,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经济系。因多年在国外学习和生活,英语、法语和德语都很好,后考入外务省成为职业外交官.皇太子定婚的消息成了日本的头号新闻,不少人欣喜若狂,并认为由此引起的“波及效应”将使萧条的日本经济加速复苏。相互依存的自我观和独立的自我观当前49页,总共59页。美国《新闻周刊》也失望地指出:“日本未来的皇后曾经似乎是被选中来修饰这个国家的帝国形象的,但现在她却退缩到传统的背后。”

当前50页,总共59页。3.自我图式——自我组织功能体现认知心理学认为对信息的选择、组织和加工是由个体的内部认知结构决定的,这些认知结构可以称为图式(schemas)。早期的Gestalt心理学家Koffka在对Gestalt的定义中已经涉及到图式概念的内涵;社会心理学先驱Bartlett认为,认知图式是“过去反应或过去经验的一种积极组织”;Kelly(1955)的构念也包含图式的意味,构念是一种知觉、构建或解释事件的方式;Piaget的图式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可见,图式是一种认知结构,又是一种组织信息的方式。当前51页,总共59页。自我图式是指向自我的个体心理表征组合体或联结,组织形成了人们对自己的品质和特征的概念。自我图式来自过去的经验,组织并指导对于个体社会经验中与自我有关的信息进行加工(Markus,1975)。自我图式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Markus,1985):(1)对个体所接触的外部信息进行分类,区别哪些信息是与其占主导地位的图式是一致的,哪些是不一致的;(2)组织输入信息,将信息形成有意义的组块,将新信息融合到当前的个体经验之中;(3)根据环境和情境需要提取信息;(4)根据任务的需要采取不同的信息提取和加工策略。所以,Markus(1986):自我图式是一种主动、有力且不断变化动态结构。当前52页,总共59页。二、人们如何认识自我1、通过内省认识自己当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时,我们会根据自己内在的标准与价值观评价和比较自己的行为。如:照镜子时的沉思过度内省是危险的,尤其是失败时。“过度内省绝对是一种病态”(Dostoevsly,1864)当前53页,总共59页。2、通过观察我们的行为来认识自己当我们的态度和感受处于不确定或模棱两可的状态时,我们会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和该行为发生时的情境来推论自己的态度和感受(Bem,1972)。Hamilton”我一直有写诗的习惯……但是,我一直不知道自己的想法,直到在自己的诗中读到了它”当前54页,总共59页。3、通过他人认识自己人们通过将自己和他人比较来获取自己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