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兼爱墨
子导入:现代的中国,有“中国梦”,奔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先秦时代的智者,也发挥着他们的智慧,畅想着一幅幅社会蓝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墨子的理想世界。一起学习这篇《兼爱》。学习目标:1.了解墨子及其思想主张。2.积累文中的文言字词。3.能够理解文章的论证层次,理解作者的观点。4.体会兼爱思想内涵,进一步思考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知人论世
墨子(约公元前476年-约公元前390年),名翟,春秋末战国初宋国人,宋国贵族目夷的后裔,曾担任宋国大夫。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
子
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他提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墨子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在科技方面颇有成就,被誉为“科圣”。墨子死后,其弟子完成了《墨子》一书传世。非儒即墨
“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
显学:通常是指与现实联系密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学问。
隐学:通常是指离现实较远、不那么为世人瞩目的学问。
《墨子》这本书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记录。
《墨子》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记载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一部分有《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6篇,一般称作墨辩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还包含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反映了后期墨家的思想。《墨子》
现存《墨子》一书,宋朝多散佚,至清代编《四库全书》时,仅存五十三篇。
文章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典型如《非攻》。语言质朴,逻辑严密,善于运用具体事例来说理。中国古代严格意义上的论说文,就是从《墨子》开始的。
政治:主张“尚贤”与“尚同”。提出了维护和平,反对侵略的“非攻”的主张。经济:主张“强本节用”,即重视生产,崇尚节俭,人人参与劳作并分工合作、各尽所能。主张量功分禄,以劳定赏。伦理:主张“兼爱”。为官的要“兴万民之利,除万民之害”,为民的要相亲相爱,交互得利。墨子思想教育:主张教育目的是实现救世济民。重视教授生产、军事技能、自然科学知识和逻辑知识。军事:主张“有备无患”,反对侵略战争,主张采取防御战术。主张外交上要“遍礼四邻诸侯”,争取国际上的支持。
今人评价
墨子是中国的良心和灵魂。——张知寒
墨子是一个劳动者,他不做官,但他是比孔子高明的圣人。
——毛泽东
兼爱非攻,是全人类的精神制高点。——余秋雨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把墨子推崇为“平等、博爱”的中国宗师。他说“古时最讲爱字的,莫过于墨子。墨子所讲的兼爱,与耶稣所讲的博爱是一样的。”快马寓人
墨子学生耕柱子,聪颖过人,但不知发奋努力,墨子总是责备他。耕柱子说:“先生,我真的没有什么比别人强的地方吗?”墨子说:“我将要上太行山,乘坐快马和牛,你打算鞭策哪一个呢?”耕柱子很自信地说:“我要鞭策快马。”墨子追问:“你为什么要鞭策快马?”耕柱子说:“快马值得鞭策。因为它感觉灵敏,鞭打它可以使它跑得更快!”墨子轶事
墨子的用意是启发耕柱子,让他努力求学,奋发上进,现已水到渠成,就对耕柱子说:“我也认为你是值得鞭策的!你应该象快马一样力求上进啊!”以后耕柱子发奋读书,力求上进,再也不用老师整日督促了。
墨子生活在春秋战国之交、社会大变革时期,这时奴隶制度已经开始崩溃,封建制度正在逐步建立,礼崩乐坏、王权衰败、生灵涂炭,社会的动荡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广大劳动人民极度渴望过上安定太平的生活。墨子对现实生活给予积极的关注与思考,认为一切的灾难和邪恶都是人们不相爱带来的恶果,提出了“兼爱”“非攻”等主张,站在平民的立场上坚决地维护劳动人民的生存与安危。写作背景整体感知1.范读: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2.自读:整体把握,疏通文意。明确字音:
譬(pì)弗(fú)恶施不孝(wū)
恶(wū)得不禁恶(wù)而劝爱
交相恶(wù)
故盗贼有(yòu)亡(wú)诵读感悟文题解读《兼爱》有上、中、下三篇,这里选的是上篇。
“兼爱”是墨子最根本、最核心的思想,其本质是要求人们爱人如己,彼此之间不存在血缘与等级差别的观念,即不分亲疏厚薄地互相关爱。兼爱还表现在大国不侵略小国,国与国之间无战事,和平共处。墨子认为社会动乱的原因就在于人们不能兼爱,人们只有通过“兼相爱,交相利”才能达到社会安定的状态。这种理论具有反抗贵族等级观念的进步意义,但同时也带有强烈的理想色彩。文章结构第一段:开门见山,指出议论的重点,提出圣人治天下当知“祸乱产生的根源”。第二段:指出祸乱产生的原因是“起不相爱”。第三段:运用假设论证,阐述若天下“兼相爱”就不会出现不孝、不慈、盗贼横行、卿大夫相互袭扰、诸侯相互攻伐的现象。第四段:得出“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的结论。文本研读第一段
圣人①以治天下为事②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③,焉④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⑤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⑥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⑦?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①古时对君主的尊称②事务③起源的地方,由何引起④于是⑤治疗⑥不⑦这样【译文】
君主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必须知道混乱是由什么引起的,于是能治理它;不知道混乱是由什么引起的,就不能治理。//比如医生治疗人的疾病,必须知道疾病是由什么引起的,于是能治疗它;不知道疾病是由什么引起的,就不能治疗。//治理混乱的人何尝不是这样呢?必须知道混乱是由什么引起的,于是能治理它;不知道混乱是由什么引起的,就不能治理。
中心句:“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本段采用了类比(比喻)论证,以大家熟知的医生治病需要明确病因,来写圣人治国须知混乱产生的原因,更加生动形象。1.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2.概括本段内容及作用。
提出观点,为下文引出“兼爱”的观点做了铺垫。第二段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①乱之所自起。当②察乱何自起③?起不相爱④。臣子⑤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⑥,不爱父,故亏⑦父而自利⑧;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①考察②同“尝”,尝试③由什么引起④互相关爱⑤臣下和儿子⑥“爱自”,爱自己⑦使受损失⑧使自己得利、获利【译文】
君主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不可不考察混乱是由什么引起的。尝试考察混乱是由什么引起的?起于不互相关爱。臣下和儿子不孝敬国君和父亲,这就是所说的混乱。儿子爱自己而不爱父亲,因此使父亲受损失而使自己得利;弟弟爱自己而不爱兄长,因此使兄长受损失而使自己得利;臣下爱自己而不爱君王,因此使君王受损失而使自己得利。这就是所说的混乱。虽①父之不慈②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①即使
②慈爱【译文】即使父亲对儿子不慈爱,哥哥对弟弟不慈爱,国君对臣下不慈爱,这些也是天下所说的混乱。父亲爱自己,不爱儿子,因此使儿子受损失而使自己得利;哥哥爱自己,不爱弟弟,因此使弟弟受损失而使自己得利;国君爱自己,不爱臣下,因此使臣下受损失而使自己得利。这是为什么呢?都是起于不互相关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①者,亦然。盗爱其②室③,不爱异室④,故窃⑤异室以利其室;贼⑥爱其身,不爱人,故贼⑦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①偷窃和抢劫财物的人。盗:小偷;贼:强盗。②自己的
③家
④别人的家
⑤偷窃⑥名词,强盗
⑦动词,伤害【译文】即使是天下偷窃和抢劫财物的人,也是这样。小偷爱自己的家,不爱别人的家,因此偷窃别人的家来使自己的家得利;强盗爱自己,不爱别人,因此伤害别人来使自己得利。这是为什么呢?都是起于不互相关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①、诸侯之相攻国②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③,具此④而已矣。①卿大夫的封地
②诸侯的封地③纷乱之事
④全都在这里。具,完全、齐全。【译文】即使是大夫互相扰乱封地,诸侯互相攻占封国,也是这样。大夫各自爱自己的封地,不爱别人的封地,所以扰乱别人的封地来使自己的封地得利。诸侯各自爱自己的封国,不爱别人的封国,所以攻占别人的封国来使自己的封国得利。天下的纷乱之事,全都在这里了。1.在墨子看来,“天下之乱”有哪些?
这些乱象是如何产生的?①“子不爱父”“亏父”“弟不爱兄”“亏兄”“臣不爱君”
“亏君”②“父不爱子”
“亏子”
“兄不爱弟”
“亏弟”
“君不爱臣”“亏臣”③“盗不爱异室“窃异室”“贼不爱人”“贼人”④“大夫不爱异家”
“乱异家”“诸侯不爱异国”“攻异国”不相爱
乱即:国与国相攻,家与家相篡,人与人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这些乱象产生的原因是“自爱”而“不爱人”。“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2.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3.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通过问答的方式,列举大量事例,层层深入,逐一分析。第三段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①天下兼相爱②,爱人③若④爱其身,犹⑤有不孝者乎?视⑥父兄⑦与君若其身,恶⑧施⑨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⑩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⑪。//①假使,假如,如果
②全部相亲相爱
③爱别人④像,如
⑤还,仍
⑥看待,对待
⑦父亲、兄长
⑧相当于“何”,怎么
⑨实行,施行
⑩弟弟、子女
⑪同“无”,没有【译文】考察这是由什么引起的?都起于不互相关爱。如果天下全部相亲相爱,爱别人就像爱自己,还会有不孝顺的人吗?看待父亲、兄长和君主像看待自身,怎么会实行不孝顺的事情呢?还会有不慈爱的人吗?看待弟弟、子女和臣子像看待自身,怎么会实行不慈爱的事情呢?所以不孝顺不慈爱就没有了。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有:同“又”【译文】
还会有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吗?
看待别人的家如同自己的家一样,谁还会盗窃?
看待别人如同自己一样,谁还会伤害人?
所以盗贼又没有了。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译文】还会有大夫之间相互扰乱封地、诸侯之间相互攻占封国的事吗?
看待别人的封地如同自己的封地一样,谁还会制造混乱?
看待别人的封国如同自己的封国一样,谁还会发动攻占?
因此大夫之间相互扰乱别人的封地,诸侯之间相互攻占别人的封国的现象就又没有了。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治:治理得好,安定太平。【译文】假使天下的人都能相亲相爱,国家与国家之间不相互攻占,封地与封地之间不相互扰乱,盗贼没有了,君主、臣子、父亲、子女之间都能孝顺慈爱,像这样天下也就安定了。“若使天下兼相爱,则天下治。”
分析并点明“兼爱”的意义和对社会产生的影响。1.本段的中心观点是什么?2.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运用假设、铺排、反问的句式,正面论证了“天下兼相爱,则天下治”的观点。
采用铺排的手法,连用“犹有”“谁”引起的反问句,以反诘的语气坚定而鲜明地阐述了唯有“兼爱”才可止乱致治的观点。
第四段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①得不禁恶②而劝③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④恶则乱。故子墨子⑤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①怎么
②憎恨,讨厌,厌恶
③鼓励、劝勉
④相互
⑤墨子的弟子对墨子的尊称【译文】所以君主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怎么能不禁止憎恨而鼓励相爱呢?
所以天下的人全部相亲相爱就能治理的好,互相憎恨就会发生混乱。
所以墨子说不可以不鼓励爱别人,就是这个道理。总结全文,得出“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的结论。
即统治者要鼓励人与人相亲相爱。1.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2.思考:什么叫做“兼相爱,交相利”?
不分亲疏厚薄地互相关爱、互相使对方得利。归纳总结主旨归纳墨子认为“乱”起于人们的“不相爱”,人们损人害人以求自爱自利。
于是倡导“兼相爱,交相利”,从而实现“天下治”的政治蓝图。
墨子是如何一步步表明自己观点的?即论证说理结构。
文章开篇提出要圣人治理好天下的祸乱必须要知道混乱产生的源头,就像医生要知道病人的病根才能对症下药,把病治好一样。
接着指出天下混乱产生的原因是人们不相爱。以实例论证,论述从父子、兄弟、君臣之间的不相爱,到盗贼横行,再到大夫互相侵害、诸侯互相攻伐,分层论述乱“起不相爱”的观点。
然后,运用假设论证,阐述若天下“兼相爱”就不会出现不孝、不慈、盗贼横行、卿大夫相互袭扰、诸侯相互攻伐的现象。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使天下兼相爱”。
最后得出“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的结论,总结全文。第一段:治天下者,必知乱之所自起。第二段: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第三段:若使天下兼相爱,天下治。第四段: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起承转合论证结构①多用设问句和反问句,使得问题醒目地提出,让读者思考,加强了作者观点的阐述,让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更加鲜明。如: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②层层深入,逻辑性强,条理井然。墨子要阐述的是天下人只要“兼爱”就可以天下大治。也就是文中“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这句话在文章的结尾,也是对上文的总结。说理特点③善于运用具体事例来说理。文中列举了大量君臣父子、盗贼、大夫等事例。④综合运用,譬喻法、对比论证、假设论证等论证手法。语言特点
有人说,读墨子的《兼爱》就像是听老太太说话,有絮叨之感,语言不简洁,你是怎样看待墨子语言的“絮叨”的?这是使用了繁复论证的方法。墨子努力追求语言的浅显、逻辑的严谨和结构的层次感,反复论说,务求把意思说得清楚明白。拓展延伸儒墨之爱墨家“兼爱”与儒家“仁爱”的异同点【相同之处】:
1.内涵一致。二者都显出了爱的普遍性,孔子的“泛爱众”与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都体现了爱的普遍性、广泛性。
2.社会背景和基本目标相同。都产生于春秋战国的社会动乱时期,都怀着安邦定国、终止混乱纷争的理想。【不同之处】:
1.爱的基础
①兼爱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之上的。
墨子强调的“利”,不是维护一己私利,更强调“利他”和“公利”的思想。人与人相互帮助,恰如我们今天所倡导的“与人方便,与己方便”“互利互惠”等。
②仁爱是建立在血缘的基础上的。
儒家的爱,爱是以自己为中心,从天性中的情感出发,强调推己及人。2.爱的关系
①兼爱一定是双向交互的。
墨子的兼爱思想站在功利的角度,提出对等互报的原则“兼相爱,交相利”。
②仁爱则不一定,也可以是单向不求回报的。
儒家的“仁爱”思想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主张尽心,不言回报,只求尽职尽责,不问自己的权利。
3.爱的含量
①兼爱是无差等的,均衡的。
“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无差等的爱冲破等级的枷锁,冲破血缘的坚冰,爱人如己,尤其去爱那些最可怜、最卑下、最被社会践踏的人。
②仁爱是有差等的,不均衡的。探究墨家在历史中没落的原因在当时的社会墨子的理想能实现吗?
孟子曾批评道:“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你如何理解孟子对墨子兼爱思想的评价?
1.破坏血亲伦理
①孟子是儒家思想代表人物,有着强烈的宗法观念和血缘意识。
②兼爱要求爱别人的父亲犹如爱自己的父亲,而父亲本是唯一的,爱人父若己父无异于消解了父亲的唯一性,也就破坏了最基本的血亲伦理。
2.空想脱离实际生活
孟子对墨子兼爱思想的否定,实际上是因为看到了兼爱缺乏人性基础和伦理基础,过于空想化,难以操作。除此,后来的历史为什么没有选择墨家?①墨子历史认识的局限性。
由于墨家是站在弱势群体的角度,客观地反映了身处贫困与战乱的人们的愿望,因而它成为战国时期一大学派。但是,这种“兼爱”的学说在封建等级社会能行得通吗?再者墨子所处的时代正值春秋末战国初,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此时所出现的社会动乱并不是墨子所简单朴素理解的各方不兼爱,“交相恶”引起的,根本的则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引起的。因此,墨子的这种兼爱的思想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理想主义,它根本是不会实现的。②当时社会生活环境的制约。
“兼爱”虽然不是评判一个人道德高下的标准,却也涉及到人的道德层面,当时社会秩序混乱,战争不止,百姓生活困苦,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所有的人都在为了生存而奔命,反映出的都是人自利自保的天性,对自身的道德要求根本不高,因此“兼爱”这种高尚的道德情操不可能推行。③墨家代表的阶级利益,令统治者忌惮。
墨子出身平民,他的思想和利益需求自然充满了民本的特点,他的草根精神是统治者所畏惧的,更何况,墨家自己有一个300多人的武装力量,令统治者忌惮。
立足现代,心存“兼爱”
“兼爱”思想创造地转化自爱自利为相爱相利。“兼爱”的互利性、互助性、对等性以及爱人若己的方式,使人与人和睦相处、共存共荣、良性互动。
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与政治、文化的多元化的矛盾日益突出,能源危机、生态恶化、环境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制作冰淇淋课件
- 第七讲 调用五官感受写一写(看图写话教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秋)
- 2024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数学真题卷及答案解析
- 幼儿园小班音乐《狐狸和石头》教案
- 西京学院《影像信息学与使用》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京学院《继电保护装置》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西京学院《儿科护理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华师范大学《中国画基础》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华师范大学《新闻修辞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课程与教学论》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工厂安全培训考试题(完美)
- Office高效办公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西安欧亚学院
- 2024-2025学年牛津版小学六年级英语上册期中检查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浙江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事业单位笔试真题
-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
- SAP项目实施服务合同(2024版)
- 集体荣誉感主题教育班会
- HG-T 2006-2022 热固性和热塑性粉末涂料
- 金融调解中心可行性报告
- 医学检验技术生涯规划报告
- 2024陕西榆林能源集团横山煤电限公司招聘46人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