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汉江滩水利风景区发展报告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66317669f1aa102ea4500ca93c3d124/266317669f1aa102ea4500ca93c3d1241.gif)
![湖北武汉江滩水利风景区发展报告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66317669f1aa102ea4500ca93c3d124/266317669f1aa102ea4500ca93c3d1242.gif)
![湖北武汉江滩水利风景区发展报告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66317669f1aa102ea4500ca93c3d124/266317669f1aa102ea4500ca93c3d1243.gif)
![湖北武汉江滩水利风景区发展报告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66317669f1aa102ea4500ca93c3d124/266317669f1aa102ea4500ca93c3d1244.gif)
![湖北武汉江滩水利风景区发展报告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66317669f1aa102ea4500ca93c3d124/266317669f1aa102ea4500ca93c3d124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武汉江滩水利风景区发展报告
武汉江滩位于武汉市城区段长江、汉江“两江四岸”交汇处,全长26千米、总面积2.34平方千米,是全国唯一一座位于城市中心的国家水利风景区,属于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图1武汉江滩水利风景区武汉江滩由汉口江滩、汉阳江滩、武昌江滩和汉江江滩组成,将昔日的杂屋滩涂、防洪险点改造成美丽景点和防洪屏障,是一处融防洪、景观、旅游、休闲、健身为一体的亲水岸线,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江城亮丽的风景线、武汉城市的新名片(见图1)。先后获得“全国十大体育公园”“全国人居环境奖”“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示范工程”等荣誉。2008年获评“国家水利风景区”。一景区概况武汉江滩位于武汉市城区段长江、汉江“两江四岸”交汇处,全长26千米、总面积2.34平方千米,两江四岸江滩各具神韵,交相辉映,尽显风情。其中汉口江滩起于武汉客运港,止于后湖船厂,总面积1.15平方千米,雄伟开敞、大气磅礴、简洁宁静。武昌江滩起于紫阳路,止于秦园路,总面积0.82平方千米,以江滩观景为主要特色,俊逸自然,突出休闲观赏功能。汉阳江滩起于晴川阁,止于杨泗港工业区下游端,总面积0.315平方千米,采用大型雕塑及绿色造景的手法突出体现了大禹文化及鹦鹉洲文化两大特色,文化积淀厚重,凸显文化神韵。汉江江滩分为汉阳岸、硚口岸两个部分,硚口岸为汉水一桥至月湖桥,汉阳岸为大庆闸口至月湖桥,总面积0.058平方千米,景观自然朴素,夜景迷人。上述各江滩分别矗立于三镇,均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妙乐章。武汉江滩是一处集防洪、观景、旅游、休闲、健身为一体的亲水岸线,由昔日的杂屋滩涂、防洪险点改造而成,既是防洪屏障,又是美丽风景,满足了武汉市民的亲水需求,让普通市民时刻体验到“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伟人情怀。该工程由城市防洪、道路排水、园林绿化、亮化音响、体育休闲等设施共同组成,江滩名木林立,芳草茵茵,绿化率达90%,绿滩与清水组成独特的生态乐园,宛如亮丽的绿锦铺展在两江四岸。“运动在天水绿荫之间”是江滩的又一特色,江滩各种体育健身场地设施种类齐全、服务完善。2005年,国家体育总局授予汉口江滩“全国十大体育公园”称号,目前,每天都有数万人在江滩运动、健身,江滩全民健身活动蔚然成风,已经发展成为城市中心的健身公园。江滩亮化景观璀璨瑰丽,多种灯饰犹如点点明珠镶嵌在两江四岸,与沿江大道历史建筑互相映衬,灯火辉煌,繁星点点,共同构成沿江独有的夜景景观带。江滩人文荟萃,注重创新,兼具楚风汉韵,彰显滨江特色,实现了历史与现代的融合。众多独特设计把江韵和地域历史文化融为一体。中西文化合璧,使江滩彰显迷人魅力。自2002年江滩开园以来,每年都有国际渡江节、低碳婚礼节、地书大赛、花卉展等各种大型社会文化活动在江滩举办。每逢重大活动,江滩人山人海,盛况空前。目前,江滩节庆活动举办日已经成为江城人民的盛大节日,江滩已成为市民游客休憩游玩的人间乐园。二发展历程武汉因江而兴。明末清初,汉口江滩因长江、汉江的运输通畅,迅速发展成国内著名的码头,成为近代武汉发展的起源。至19世纪末,汉口开埠通商,西方列强纷纷在汉口江滩沿线设领馆、划租界、盖工厂、办洋行,奠定了武汉近代城市的格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汉江滩港埠密集,规模居内河之首。武汉也由一个临江码头,发展成为我国中部的特大中心城市。然而,过度开发致使江滩船舶接踵连营,滩地上“沙码头”“煤码头”堆积如山,垃圾遍布,违章建筑林立,不但造成临江不见江的局面,而且阻水、挑流,直接阻碍大江行洪。(一)基础开发阶段武汉市区河湖密布,河流环绕,地势北高南低,地形波状起伏,市内地势低洼,历史上屡屡遭遇洪灾。1931年,武汉关水位创汉口建水文站以来的最高洪水记录;1935年最高洪水位创汉口水文站次高洪水记录;1954年发生特大洪水;1998年长江发生自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其水位之高、流量之大、来势之猛、洪峰之多、形势之险、持续时间之长为历史罕见。当时汉口边滩地附近商业服务设施密集,堤外分布有码头、仓储及货物堆场,市政公用设施等基本都是临时建筑,结构简陋、杂乱无章,大量的阻水建筑物、构筑物具有强烈的阻水挑流作用,给武汉市防洪造成了很大压力,沿江杂乱无章的环境也严重影响了武汉市的整体形象。为了减轻洪水压力,改善武汉的滨江环境,自1982年起,长江水利委员会,武汉市建委、市规划局等有关部门就开始筹划整治汉口江滩,1998年洪水过后,中央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加固堤防,武汉江滩综合整治项目也被提上日程。2001年起,武汉举全市之力整治江滩,经拆违、固基、吹填和景观建设,全长7千米、总面积1.5平方千米的汉口江滩分3期陆续建成开放。1999年,武汉市与长江水利委员会就汉口江滩一期工程建设进行了专题会商,确立了“疏浚河道、归顺流路、加固堤防、提高防洪能力、改善城市形象”的指导思想,在参考上海、杭州、宁波、苏州等城市滨水区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初步规划方案。规划在确保防汛安全的前提下,按照防洪治导线吹填平整,以大面积的立体绿化和滨江公共休闲活动空间为主,建设一条具有气势恢宏的滨江景观特色、树茂荫浓的生态绿化特色、开敞舒适的亲水休闲特色的滨江风光带。2003年,江滩二期工程投入建设,继续保持整体、亲水、生态、休闲的特色,形成“大绿化、大格局、大景观”,成为标志武汉城市形象的、具有观江亲水和游憩健身功能的绿色滨江长廊,凸显了汉口江滩的恢宏气势。2004年,江滩三期工程开工建设,工程延续了汉口江滩位于长江之滨的恢宏气势,突出了生态、绿化、休闲特色,构建了大气、开敞、多样化的景观格局,以简洁、现代化的设计手法,将江滩打造为集大众休闲运动和自然生态绿化于一体的滨江绿色长廊。三期工程与江滩一、二期工程一道,将江滩建设成了汉口滨江地区一道多彩绚丽的城市标志性风景线,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随后,四期工程也提上议程。在充分考虑不同季节、不同水位的基础上,结合水利防汛要求、长江水文变化特征和市民活动需要,江滩建立起三级亲水平台。一方面清除了江滩的违章建筑和阻水物体,使河道畅通,另一方面使市民和游客无论在旱季还是在汛期,都能享受滨江城市特有的美景,使昔日杂屋滩涂变成了独显江城个性魅力的滨江景观。江滩建成后,为加强维护管理工作,武汉市水务局专门成立了江滩管理办公室,依照武汉市人民政府2002年发布的《武汉市长江汉口江滩管理暂行办法》,履行江滩管理的职责。江滩办设有物业、绿化、场管、保卫等6个部门,借鉴武汉城市网格化管理的成功做法,实施了分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大大加强了江滩现场维护、管理的工作力度。(二)稳步发展阶段汉口江滩建设获得成功后,武昌、汉阳、汉江江滩建设也相继展开。2006年,武昌江滩四期建成开放,形成长10千米、面积达38万平方米的滨江风景长廊。2006年底,全长3.6千米的汉阳江滩竣工,一个集大型雕塑、观江休闲、体育健身于一身的水文化主题公园——大禹神话园——展现在市民面前,展示出“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地方文化特色。2007年10月,汉江河口至月湖桥两岸防洪及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完工,全长5千米的汉江两岸彰显出塞纳河般迷人的夜景。至此,三镇江滩基本建成完工。三镇江滩各具神韵,交相辉映,集城市防洪、观景、旅游、休闲、健身于一体,成为武汉市中心区独具魅力的风景线,俨然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城市与江河融合的风景长卷。“十一五”期间,武昌江滩再向东延伸,与青山相连,汉阳江滩二、三期工程加快建设,并与汉江江滩建设相呼应,武汉中心城区两江四岸26千米江滩全部焕然一新。前所未有的江滩创举,标志着武汉进入人、自然、社会和谐相融的新阶段。2007年,汉口江滩继获“鲁班奖”“全国人居环境奖”后,又被评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示范工程”。2008年,汉口江滩荣获“国家水利风景区”称号,放眼望去,江滩百里生态画卷浩然磅礴,美不胜收。(三)品牌提升阶段2004年以来,武汉市水务局、江滩办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支持下,秉承“以人为本,服务于民”的宗旨,按照科学管理、精细管理、依法管理、人本管理的要求,紧紧围绕江滩服务社会、打造品牌的目标,不断加强窗口形象建设,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树立文明管理风气,提升江滩管理水平,着力为广大市民营造了安全、文明、和谐、优美的游园环境。新江滩逐渐被冠以“金外滩”的称号,享誉海内外,成为游客向往之地,被誉为“亚洲第一滩”“三镇第一游”,年均接待游客量达1500万人次,每逢节假日和举办重大活动时更是游人如织。各类大型社会文化活动接连不断、精彩纷呈。新江滩已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江城亮丽的风景线、武汉城市的新名片。据中南社会研究所2006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在31项市民热爱武汉的理由中,江滩风景区以77.4%的确认率列第一位。在武汉地区最受欢迎的十大景观评选中,武汉江滩以84.7%的得票率高居榜首。江泽民、李鹏、吴官正、李长春、贺国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此视察,给予江滩高度赞扬。2007年底,江泽民同志参观后欣然题词:“武汉江滩,人民乐园”。2008年,武汉市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起步,为江滩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江滩在水利部门的领导下,以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和申报国家水利风景区为契机,坚持人水和谐、生态文明,推动自身建设朝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2014年,武汉市拟建设的5A级景区“江汉朝宗”在汉口江滩正式挂牌,目标是建成国内最大的城市景区,打造全国首个以长江游览为主题的开放式国家5A级旅游景区,深入挖掘城市文化内涵,进一步提升景观品质,提高服务水平,扩大宣传影响,创建“江汉朝宗”文化品牌。伴随着“江汉朝宗”项目的推进,江滩党建志愿服务创品牌活动也被纳入进程。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完善党支部建设,江滩第二党支部被局党组推荐为市直机关工委“支部主题党日”示范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紧抓作风建设,践行“党员常青”,成为江滩“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品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大力推进党员志愿服务,吸纳众多市民、学生加入志愿者队伍,在“爱我百湖”和地书大赛等志愿服务中大展风采,在劝导安全游园和服务市民的热心行动中与群众拉近了心灵的距离。经过一年又一年的辛苦耕耘,武汉江滩党员志愿服务平台逐步成长为江滩党建品牌,收获了无数赞许。三建设成效江滩综合治理工程是武汉水利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江滩自建成以来,发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综合效益,为保障长江中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武汉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对市民游客开放后,陆续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一)改善自然环境,完善生态功能江滩综合治理工程对自然环境产生了十分有利的影响,顺应河流发展趋势、因势利导治理,改善汉口段水流条件,使岸线顺直,扩大河道泄洪量,提高了城市防洪能力,减轻了武汉市的防洪压力,彻底改变了武汉市沿江城市环境景观,并有利于改善沿江环境状况,预防血吸虫病等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以往长江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工业污染等人类活动在一定时期内使水生生物的种类和种群急剧减少,在实施长江环境整治一系列措施后,江滩在保护岸线生态环境上也在不断寻求可持续发展道路。江滩环境建设思路突出一个“水”字,强化一个“绿”字,体现一个“美”字。其中汉口江滩综合治理规划设置了沿江步行绿化带,绿化面积约为16.9万平方米,这对改善沿江城区严重缺乏公共绿地和缺少游憩活动空间的现状,优化市民生存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二)创造社会环境,完善经济功能汉口金融、商业发达,市级政府机关集中,常住人口达170万人,是一片黄金宝地。江滩综合整治充分体现了长江与汉水交汇的特色,将这一段建设成中国最美丽的滨江绿化带之一,对汉口沿江一带的社会经济发展会产生力度更大、涉及范围更广甚至更深层次的影响,最为直观的是可推动旅游经济增长和吸引外部投资资金,为武汉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三)景观文化互建,完善审美功能滨江亲水活动带、观景林荫游憩带、交通市政功能带、滨江观景区和休闲活动区等景观区域是充分体现城市特色、形象和文化内涵的重要区域,该区域采取中西造景方式塑造绿化园林景观,形成了“江滩十景”的特色风景。规划建设了观江平台、凭江观景台、文化主题广场和露天舞台等活动空间,满足了城市观光、观景和观江的需求。打造防洪纪念碑、码头文化区、游泳健儿雕塑等景点,继而新建成横渡长江博物馆,众多特色人文景观满足了人们精神休憩的需求。搭上“两江四岸亮化规划”顺风车,设计形成了4道光彩流线,层次丰富,相互烘托,与沿江大道历史建筑的流光溢彩相映衬,共同构成汉口沿江独有的夜景特色。常年引进各种大型文化活动,芦花节、花卉展、低碳婚礼节、国际渡江节、地书大赛、惠民文艺汇演等活动轮番开展,形成文化特色,让市民游客在欣赏江滩美景的同时享受了精神文化大餐。(四)联动增值效益,完善综合功能综合治理工程对城市交通等其他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由于历史原因,汉口沿江道路布局不合理,效能流量分布不均,25条既有道路中,宽度在20米以上的仅有黄浦路、三阳路、沿江大道三条,高峰时交通饱和,甚至不畅。根据规划在附近建立立交桥和过江隧道等交通措施,使武汉三镇之间的联系更加便捷,加大了沿江道路的通行能力和车辆的行驶速度,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此外,汉口江滩防洪及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具有很好的防洪经济效益、经济联动增值效益和吸引外资效益,其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效益亦十分显著。通过综合治理,武汉汉口沿江成为交通畅通、港域码头运行良好、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城市中心滨水风景带,不仅稳定社会,为武汉经济腾飞提供了安全保障,而且改善了生活环境和投资环境,增加了就业机会,繁荣了经济,为市民游客提供了更为安心舒适的游乐休闲空间,为武汉早日建成现代化的国际城市提供了有利条件。武汉江滩的创新,远远超过了“堤防”本身,它既为武汉市水环境的综合整治和开发建设创造了机遇,又为这座城市的经济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新江滩人流如织、客流旺盛,带火了临江地区的市场,临风眺江、涉江亲水、品茶赏景已成为武汉人的一种新时尚,沿江服务业勃然兴起,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新江滩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美化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功能、塑造品质生活的一大引擎。四经验启示当前武汉江滩正处于转型提升的关键阶段,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又肩负着防洪保安与服务群众的重大责任与使命,江滩现有的发展经验对承上启下、完善管理服务体制、构建充满生机活力的市民乐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研究参考价值。(一)夯实发展基础,形成防洪+景观模式以往的滨河区设计往往偏重于考虑城市防洪,注重堤坝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滨水区的景观营造。武汉江滩工程建设在剖析城市防洪与滨水景观设计的内在矛盾后,提出了基于防洪安全的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方法和对策,随之带来的发展效益远超过防洪保安这一项内容,使江边黄金滩地获得全方位的关注和开发,实现了更大的综合价值。根据护岸及堤防工程规划,对江边滩地进行疏浚吹填;为稳定岸线,在绿化平台外形成护脚平台、武汉关多年平均水位、武汉市设防水位三级亲水平台;为平顺岸线,在汉口江滩建设了长119米的新堤,改造防水墙后新增保护面积7500平方米。在不影响防洪功能的基础上,各级亲水平台设计有广场、舞台、雕塑小品,并种植了亲水乔木灌木,以创建景观的方式增强观江亲水乐趣,以绿化的方式减缓水流对江岸的冲刷,多效合一,对江滩进行综合保护,为江滩打好安全牌和发展牌。(二)注重生态文明,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传统水利一般是工程水利,其主要作用是防洪治河与灌溉排水。现代水利注重对有限的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并满足对水资源的总体需求。可持续发展水利,则是在保护环境及合理利用资源的前提下发展经济和文化,实践人水和谐新理念。江滩不忘初心,明现状、谋长远,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牢记历史上过度开发带来的脏、乱、差、生态破坏、水土流失、物种减少的教训,不忘建设江滩、防洪保安、服务群众的初心,审视现有治理成效和存在不足,坚定追求长远发展的目标,筚路蓝缕,朝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前行。夯实堤防安全基础,坚持绿化改善环境,不以牺牲环境谋取短暂利益。为给市民提供便利的娱乐休闲服务,江滩引进餐饮、酒吧、婚庆店等配套便民服务设施,希望继续入驻服务门店的资金众多,江滩坚持通过严格招租程序引入适量便民服务设施,在生态环境和便民服务中寻找平衡点,避免过量的商业活动破坏现有的环境和秩序,推动江滩和谐稳定发展。(三)坚持以人为本,创建观江休闲乐园江滩坚持服务群众的宗旨,考虑游客、市民及老中青少等多种人群的需求,有选择地布置了参观、休闲、晨练、夜游等场所,在保障市民游客安全游园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江滩服务群众的价值。用中西造园手法创造特色绿化景观;用网球场、游泳池、健身器材等设施设备满足游客的健身活动需求;用大大小小的文化景观和文化活动丰富市民的业余生活;用制度约束、现场管理、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规范园区秩序,维护安全文明的游园环境;提供直饮水、便民晾衣架、流动图书室、医药箱等贴心微服务;通过调查问卷、信访投诉平台、现场询问交流等多种方式了解群众需求,力所能及地为市民游客提供优质服务。(四)创新治理方式,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江滩工作的特点为点多、线长、面广,人多、事繁、责重,仅依靠自身力量难以实现创新驱动和进一步发展。为克服既有缺陷、打开管理视界、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江滩创新性地采用服务外包模式,将部分服务项目转接给外部有经验的专业人士和团体,定点、定位、定向落实工作任务,提高了管理服务的效率。为贴近群众了解需求、提高市民游客在江滩的主人翁意识、增进与群众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江滩党员干部联合社会人士长期坚持提供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给市民游客带来实际便利。致力于提升自身管理服务水平,通过知识技能培训和引进优质人才等方式优化管理队伍,通过科技智慧等方式完善江滩管理服务设施,通过吸收建议、自我批评、问计于民等方式了解存在问题,不断改进和完善管理服务措施。持续完善制度建设,通过绩效考核、履职尽责监督、严肃问责等方式强化党员干部的担当意识,通过开展技能比赛、优秀职工评选、道德讲堂等活动激发干部职工的奉献精神,为江滩和谐发展及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凝聚各方力量,奠定坚实基础。(五)宣传扩大影响,打造江城亮丽名片在创建江滩5A级景区的新时期和新阶段,宣传江滩形象的过程中不仅有领导们的高度重视,还有科学的顶层设计,即相关部门合理与有机组合宣传资源,形成宣传合力,力争发挥最大的宣传效益。江滩在宣传方面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采用问卷调查、信访投诉平台、现场走访探查等多种方式了解、研究、化解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并通过水务平台及江滩网站就问题反馈情况进行公布宣传,主动查明问题所在、回应群众呼声,努力抓住时代潮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游客需求同提高群众素养结合起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汉市江滩管理办法》、园林景观、惠民文化活动、江滩工匠、志愿服务等正能量的文化精神以活泼温馨的方式推广出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LY/T 3411-2024超薄纤维板
-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人口》听课评课记录3
- 粤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3.1.1《可持续发展战略》听课评课记录
- 2025年运载火箭承力壳段合作协议书
- 环保清洁标准协议书(2篇)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5.1《走向世界大舞台》听课评课记录
- 新版湘教版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课题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听评课记录
-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数一数》听评课记录
-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听课评课记录: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八课探问生命第一课时《生命可以永恒吗》
-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2圆心角、圆周角2.2.1圆心角听评课记录
- 2024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历史试题卷(含答案解析)
- 借名买车的协议书范文范本
- 《2024 ESC血压升高和高血压管理指南》解读
- 历史公开课《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教学设计-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二下册历史
- 北京中考英语词汇表(1600词汇)
- 20世纪西方音乐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北京大学
- 期末模拟试卷 (试题)-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 塑料 聚氨酯生产用聚醚多元醇 碱性物质含量的测定
- 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课件第十二章运动技能学习的反馈
- 食材配送售后服务方案
- 胸腔镜下交感神经切断术手术配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