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第13课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教学课件_第1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第13课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教学课件_第2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第13课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教学课件_第3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第13课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教学课件_第4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第13课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教学课件科目:语文适用范围:【教师教学】适用版本:部编人教版13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新课导入你知道谁是董存瑞吗?语文百宝箱董存瑞(1929—1948),河北怀来人。1945年参加八路军。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手托炸药包炸毁敌桥头堡,壮烈牺牲,用生命为部队开辟前进道路。被授予“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称号。董存瑞写作背景194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当时解放战争形势大好,国民党反动派节节败退,党中央发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号召,极大地鼓舞了解放军全体指战员。董存瑞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一位杰出的战斗英雄,他在1948年5月解放隆化的战斗中,用手举着炸药包炸掉了敌人的暗堡,壮烈牺牲。课文记述的便是这次战斗中董存瑞炸暗堡的事。初读课文朗读课文,读准字音。默读课文,理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将课文复述出来。初读课文生词学习嗒嗒

郅顺义战壕扑哧扑哧匍匐

凹地púfúzhìdāchīháoāo初读课文词语解释暗堡:隐蔽的碉堡。封锁:(采取军事等措施)使不能通行。匍匐:爬行。扫射:文中指用机枪、冲锋枪等左右摆动连续射击。眺望:从高处往远处看。初读课文地动山摇:形容震动强烈或声势浩大。扑哧扑哧:文中指子弹发出的声音。惊天动地:形容声音特别响亮。昂首挺胸:形容斗志高昂,无所畏惧。嘹亮:(声音)清晰响亮。品读课文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这篇课文讲述的是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河北隆化的战役中,为炸毁敌人设下的暗堡,董存瑞冒着枪林弹雨去炸桥,他将生死置之度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托起炸药包炸毁暗堡,为夺取战斗的胜利壮烈牺牲。品读课文快速阅读课文,将课文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划分为三个部分,并概括每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1):写解放隆化的战斗打响了,我军在敌人的一座暗堡前受阻。第二部分(2—7):写董存瑞主动请战,为了革命的胜利,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第三部分(8):写战士们沿着董存瑞开辟的道路,消灭了敌人,解放了隆化。起因经过结果品读课文品读课文第1自然段对暗堡所处地理位置和修筑情况的介绍,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从暗堡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修筑情况来看,暗堡十分隐蔽和坚固,如果不炸掉暗堡,战士们就不能顺利前进,还会有更多的战士牺牲,为后文写董存瑞炸暗堡作了铺垫。品读课文思考:董存瑞为什么要主动请求去炸毁敌人的暗堡?从文中对战况的描写可以看出炸暗堡的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再不炸毁暗堡,就会有更多的战士牺牲,甚至影响战斗的最终胜利。仔细阅读第二部分(2—7自然段),与小组成员讨论,分析董存瑞在战斗中面对困难时的言行表现,体会言行背后的心理,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品读课文品读课文董存瑞瞪着敌人的暗堡,两眼迸射出仇恨的火花。他跑到连长身边,坚决地说:“连长,我去炸掉它!”动作、神态、语言描写写出了董存瑞对敌人的仇视和看到部队受阻后的焦急心情。表明董存瑞坚决的态度。品读课文董存瑞抱起炸药包,郅顺义背起两兜手榴弹,同时跃出战壕,冲了上去。他们互相配合,郅顺义扔一阵手榴弹,董存瑞就向前跃进几步;郅顺义再扔一阵,董存瑞再跃进几步。动作描写点明了董存瑞和郅顺义的动作敏捷。写出了敌人的火力很猛,前进的难度非常大。品读课文敌人的机枪更疯狂了,子弹扑哧扑哧打在董存瑞身边,激起了点点尘土,四周冒起了白烟。说明了敌人的火力猛,炸暗堡的任务艰巨。拟声词,说明董存瑞的处境不容乐观。扑哧扑哧品读课文董存瑞夹紧炸药包,一会儿忽左忽右地匍匐前进,一会儿又向前滚上好几米。敌人的机枪一齐向董存瑞扫射,在他面前交织成一道火网。突然,他身子一震,左腿中了一枪。他用手一摸,全是血。动作描写具体写出了董存瑞的勇敢、机智和他艰难前进的情形。品读课文董存瑞夹紧炸药包,一会儿忽左忽右地匍匐前进,一会儿又向前滚上好几米。……他身子一震,左腿中了一枪。他用手一摸,全是血。……他隐蔽在一小块凹地里。……董存瑞猛冲到桥下。品读第6自然段对董存瑞的动作描写,你体会到了他怎样的精神?用四字词语概括。动作敏捷、机智勇敢、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品读课文他想把炸药包放在河沿上,试了两次,都滑了下来。要是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无法炸毁暗堡。就在这时候,嘹亮的冲锋号响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在桥下找不到放炸药包的地方。来到桥下,董存瑞遇到了什么困难?品读课文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动作描写这些动作一气呵成,坚定且果断,表明董存瑞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而他奋不顾身的英雄形象也定格在了人们心中。品读课文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这是董存瑞拉了导火索,炸药包即将爆炸时的神情,充分显示了董存瑞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神态描写品读课文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动作、语言描写这是董存瑞牺牲前的热情呼唤,表达了他对胜利的向往、对战友的期望,表明舍身炸暗堡是为了建立新中国这一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品读课文读课文,想一想:董存瑞在炸暗堡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做的?困难解决方法敌人的机枪扫射夹紧炸药包,忽左忽右地匍匐前进左腿中枪在战友的掩护下,猛冲到桥下桥有一人多高,两边是光滑的斜坡昂首挺胸,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拉导火索,舍身炸掉了暗堡从“两眼迸射出仇恨的火花”“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的神态描写中,你体会并感受到了董存瑞的什么精神?品读课文我体会到了董存瑞在战斗中誓死杀敌、英勇无畏的精神,感受到了董存瑞大无畏的革命英雄形象。结构梳理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暗堡封路:几条火舌、封锁道路——起因(1)请求炸暗堡:坚决、恳切冲到桥下:抱、跃、匍匐、滚、冲炸掉暗堡:站、托、顶、拉、望、喊解放隆化:地动山摇、冲、消灭——结果(8)结果(2—7)革命精神英雄气概课堂小结本文记叙了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战斗英雄董存瑞为了部队能顺利前进,主动请求去炸掉敌人的暗堡,他冒着枪林弹雨,将生死置之度外,舍身炸掉暗堡的经过,赞扬了他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崇高品质。拓展延伸关于爱国的名言:(3)人类最高的道德是什么?那就是爱国之心。——拿破仑(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2)科学虽没有国界,但科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巴斯德课后作业在解放战争中,像董存瑞这样的英雄战士还有很多,课后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他们的事迹,感受他们的精神。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文言文二则课件科目:语文适用范围:【教师教学】适用版本:部编人教版14文言文二则第1课时第2课时第1课时孟子小时候很贪玩,还喜欢模仿他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所以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孟子的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可是孟子又新课导入孟母三迁模仿做生意的人夸口叫卖。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于是,孟子就跟着学生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心里很高兴,认为这里才是适合儿子居住的地方,就不再搬家了。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战国时期邹国(现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作者简介学弈下棋谁学下棋?跟谁学下棋?学的结果怎么样?初读课文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朗读时有困难的地方,发现容易读错的词句。多音字缴zhuó()jiǎo()弓缴缴纳为wèi()wéi()因为为难读一读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zhuówèi读的速度要慢。停顿要得当。反复练读,熟读课文。反复朗读,读通读顺。互读课文,纠正错误。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理解词句自由读课文,对照注释,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理解“之”在不同句子里的不同意思。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不如这样通假字“与”:同“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跟“吗”“呢”相同。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结合注释读懂句子的意思,再将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深化认识这两个人是怎么学下棋的?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学的结果怎么样?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原因使后一个徒弟“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是后一个徒弟的智力不如前一个吗?他们俩学下棋时各持有什么样的态度?专心致志三心二意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你们还能用不同的成语概括这两个人的表现吗?一心一意心不在焉说说你的心得体会。无论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成功。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书写指导援俱弗同桌互相讲故事。背诵课文。学弈专心致志成功三心二意失败学习之理贵在专心板书设计第2课时新课导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人物介绍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两小儿辩日初读课文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若遇到读不准的字,请画出来,查工具书,同桌交流或举手询问老师。读一读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yúcānɡshúrǔ书写指导:左中右结构,中间的言字旁要写得小而窄。精读课文自读理解,合作交流。借助注释自由读懂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地方在组内交流,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小组长记录下来,再在全班交流。解释带点的字,并说出这几句话的意思。问其故。及日中则如盘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孰为汝多知乎?....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两个小孩争论的是什么问题?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两个小孩争论的是什么问题?争论的是太阳离人远近的问题。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小儿甲日始出时近,日中时远小儿乙日初出远,日中时近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小儿甲: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小儿乙: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视觉触觉他们运用了打比方、作比较的方法,分别从视觉、触觉的角度说明各自的观点。他们争执不下,就去问谁?孔子孔子最后做出判断了吗?你是从哪句话看出来的?不能决也错觉演示太阳的大小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和讨论,你们从课文中受到什么启示?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演一演四人一组合作练习创造性的表演,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个角色。我们是采用什么方法学习这篇文言文的?学习文言文的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