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22页,共=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备考突破2020高三化学专题强化集训——化学与STSE考查化学已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PM2.5含有的铅、铬、镉、钒、砷等对人体有害的元素均是金属元素
B.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C.水泥冶金厂常用高压电除去工厂烟尘,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D.二氧化硫的大量排放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原因碘在地壳中主要以NaIO3的形式存在,在海水中主要以I−的形式存在,几种微粒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途径Ⅱ中若生成1mol
I2,消耗4mol
NaHSO3
B.一定条件下,I−与IO3−反应可能生成I2
C.氧化性的强弱顺序为:C化学与生活、生产、社会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古成语“刀耕火耨”,其化学原理是以灰肥田,并可以有效降低土壤的酸度
B.凯氏定氨法测定奶粉中蛋白质含量,掺加三聚氰胺不会影响奶粉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结果
C.《本草经集注》中记载了利用“焰色反应”区分硝石和朴硝的方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乃,真硝石是硫酸钠
D.煤经过气化、液化这两个物理变化可以转化为清洁燃料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将煤进行液化处理有助于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B.为防止食品氧化变质,常常在包装袋内放入硅胶或生石灰
C.锅炉水垢中的CaSO4通常先用N厌氧氨化法(Anammox)是一种新型的氨氮去除技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mol
NH4+所含的电子总数与
1molOH−
所含的电子总数相同
B.1mol
联氨(N2H4)中含有
5mol
共价键
C.过程Ⅱ、Ⅲ、Ⅳ均为还原反应
D.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铁路建设所需的大量水泥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B.豆科植物根瘤菌可以在常温常压下把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
C.在含硫的燃料中加入适量生石灰,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D.将废动植物油脂经反应改性制成“生物柴油”,代替柴油作为内燃机燃料的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党的十九大强调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下列做法不应该提倡的是( )A.推广碳捕集和封存技术缓解温室效应
B.研发可降解高分子材料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C.用硅制作太阳能电池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D.工业污水向远海排放防止污染生活水源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氯碱工业是电解熔融的
NaCl,在阳极能得到Cl2
B.电渗析法淡化海水利用了离子交换膜技术
C.硅橡胶既能耐高温又能耐低温,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工业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质量监测新标准中增加了PM
2.5和臭氧(O3)8小时浓度限值监测指标,空气中体积O3分数越大对人体健康有利
B.工业上,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SO2、NO2、化工生产与人类进步紧密相联。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气吹出法提取海水中溴通常使用SO2作还原剂
B.侯氏制碱法工艺流程中利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C.合成氨采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主要是提高氢气平衡转化率
化学与环境、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葡萄糖能用于补钙药物的合成
B.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C.PM2.5颗粒(微粒直径约为2.5×10−6m)分散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
D.自来水厂可使用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O和NO2的排放能引起酸雨,还可能引起光化学烟雾
B.太阳能电池与普通电池相同,都可以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含有重金属盐的皮革废料经水解制成的粉状物可掺入奶粉中
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大量排放NO和NO2等氮氧化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的一个重要原因
B.采用纳米二氧化钛光触媒技术,将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转化为无害气体
C.高纯度的二氧化硅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光导纤维遭遇强碱会“断路”
D.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的废气中含大量SO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向苦卤中通入Cl2是为了提取溴
B.粗盐可采用除杂和重结晶等过程提纯
C.富集溴一般先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溴,在用SO2将其还原吸收
D.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源是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地球上最基本的能源是太阳能
B.钛合金主要用于制作飞机发动机部件,工业上可用钠与四氯化钛溶液反应制取
C.借助扫描道显微镜,应用STM技术可以实现对原子或分子的操纵
D.燃料的脱硫脱氮、SO2的回收利用和雾霾中对人体有害的主要成分有固体细颗粒、氮和硫的氧化物、芳香烃、重金属离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苯是最简单的芳香烃
B.重金属离子可导致蛋白质变性
C.氮和硫的氧化物都属于酸性氧化物
D.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人为因素之一如图为一简易净水装置。针对该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净水装置能杀菌消毒 B.装置中石英砂的主要成分是SiC
C.净化后的水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D.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吸附杂质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SO2、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
B.Na2O、Na2O2组成元素相同,阳离子与阴离子个数比也相同,但化学键种类不同
C.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绿色化学的核心理念是对环境污染进行综合治理
B.现代研制的油漆中一般不使用甲醛等化合物,因为这些化合物对人体有害
C.“辽宁舰”上用于舰载机降落拦阻索的特种钢缆,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D.明矾[KAl(S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O2、NO、SiO2都是酸性氧化物
B.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接近于2.5xl0
−6m的颗粒物,它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
C.向蛋白质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产生沉淀属于化学变化
D.下列关于“化学与健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不需要通过化学反应就能从海水中获得食盐和淡水
B.食用一定量的油脂能促进人体对某些维生素的吸收
C.“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D.CO2、N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蔗糖、淀粉、蛋白质、油脂都是营养物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B.人造纤维、合成纤维、碳纤维、光导纤维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C.乙醇、乙酸、乙酸乙酯都能发生取代反应,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可用饱和Na2CO下列有关物质组成、性质和用途的说法,正确的是( )A.钠、钾合金(液态)可用于原子反应堆的导电材料
B.煤是由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主要含有苯
C.氮化硅、光导纤维、氧化铝陶瓷等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D.化学纤维是把合成纤维经过化学处理得到的高分子材料化学与环境、材料、信息、能源关系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氟利昂(CCl2F2)会破坏大气臭氧层从而导致“温室效应”
B.开发高效氢能、太阳能灯新能源汽车,可以减缓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
C.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接近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用聚乙烯塑料代替聚乳酸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
B.铁表面镀锌可增强其抗腐蚀性
C.光催化还原水制氢比电解水制氢更节能环保、更经济
D.制饭勺、饭盒、高压锅等的不锈钢是合金下列关于有机物的性质或应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饱和的CuSO4溶液使蛋清液发生盐析,进而分离、提纯蛋白质
B.淀粉和纤维素的组成都可用(C6H10O5答案和解析1.【答案】C
【解析】解:A.砷为非金属元素,而铅、铬、镉、钒均为金属元素,故A错误;
B.绿色化学的核心为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使用,不能污染后再治理,故B错误;
C.胶体粒子可发生电源现象,则水泥冶金厂常用高压电除去工厂烟尘,利用了胶体的电源性质,故C正确;
D.氮的氧化物可导致光化学烟雾,二氧化硫的大量排放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故D错误;
故选:C。
A.砷为非金属元素;
B.绿色化学的核心为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使用;
C.胶体粒子可发生电源现象;
D.氮的氧化物可导致光化学烟雾.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及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环境污染及保护、性质与用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2.【答案】A
【解析】解:A.根据转化关系2IO3−~I2~10e−可知,生成1molI2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10NA,则NaHSO3~Na2SO4~2e−,得到被氧化的亚硫酸氢钠物质的量5mol,故A错误;
B.一定条件下,I−与IO3−可能生成I2,如酸溶液中发生5I−+IO3−+6H+=3I2+3H2O,故B正确;
C.由途径I可知氧化性Cl2>I2,由途径Ⅱ可知氧化性I2<NaIO【解析】解:A.草木灰的成分为碳酸钾,水解显碱性,使土壤碱性增强,可以有效降低土壤的酸度,故A正确;
B.三聚氰胺与氨基酸组成元素相同,食品中添加三聚氰胺,可提高含氮率,故B错误;
C.以火烧之,紫青烟起,说明焰色为紫色,说明含有钾元素,硝石是硝酸钾,故C错误;
D.煤的气化、液化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A.草木灰的成分为碳酸钾,水解显碱性;
B.三聚氰胺与氨基酸组成元素相同,食品中添加三聚氰胺,可提高含氮率;
C.钾元素的焰色反应为紫色,硝石是硝酸钾;
D.有新物质生成的过程为化学变化。
本题为综合题,考查了盐类水解的应用,焰色反应,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判断,明确物质组成、性质、用途关系是解本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4.【答案】C
【解析】解:A.将煤进行液化后,燃烧产物还是二氧化碳,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A错误;
B.硅胶或生石灰具有吸水性,不能吸收氧气,防氧化腐烂变质应放还原铁粉或亚铁盐,故B错误;
C.锅炉水垢中的CaSO4通常先用Na2CO3溶液处理后生成更难溶的CaCO3,再加,酸溶液除去,故C正确;
D.蚕丝、棉麻均为天然纤维,蚕丝为蛋白质,蛋白质的构成元素为C、H、O、N等,棉麻属于纤维素,纤维素的构成元素为C、H、O,人造纤维、合成纤维的组成元素也是C、H、O,故D错误。
故选:C。
A.将煤进行液化后,燃烧产物还是二氧化碳;
B.硅胶或生石灰具有吸水性,不能吸收氧气;
C.先用碳酸钠溶液处理,使之转化为易溶于酸的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而硫酸钙不能;
【解析】解:A.1mol
NH4+
所含的质子总数为11NA,故A错误;
B.1个联氨中含有4个N−H,1个N−N键,所以1mol联氨(N2H4)中含有5mol共价键,故B正确;
C.铵根离子中N、H元素化合价分别是−3、+1,联胺分子中N、H元素化合价分别是−2、+1,反应前后N元素化合价升高,所以属于氧化反应,故C错误;
D.由图可知经过过程I、II、III,(假设每步转化均完全)1mol铵根离子与1molNH2OH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1mol氮气,因此处理1mol铵根离子需要的NO2−为1mol,故D错误;
故选:B。
A.1个铵根离子含有11个质子;
B.1个联氨中含有4个N−H,1个N−N键;
C.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为氧化反应,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为还原反应;
D.由图可知经过过程I、II、III,(假设每步转化均完全)1mol铵根离子与1molNH2OH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1mol氮气,因此处理【解析】解:A.铁路建设所需的大量水泥属于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故A错误;
B.利用根瘤菌把氮气转化为蛋白质即氮的化合物,故B正确;
C.脱硫主要是控制二氧化硫的排放防止酸雨形成,故C正确;
D.将废动植物油脂经反应改性制成“生物柴油”,代替柴油作为内燃机燃料,实现变废为宝,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故D正确。
故选:A。
A.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水泥、玻璃、陶瓷等硅酸盐材料;
B.将游离态氮转化为化合态氮的过程;
C.脱硫主要是控制二氧化硫的排放;
D.绿色化学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原子的利用率100%,废动植物油脂经反应改性制成“生物柴油”,可实现变废为宝。
本题考查无机非金属材料、氮的固定、煤的脱硫,难度不大,注意汽油来自于石油是解题的关键。
7.【答案】D
【解析】解:A.推广碳捕集和封存技术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能缓解温室效应,符合“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要求,故A不选;
B.研发可降解高分子材料,能有效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符合“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要求,故B不选;
C.用硅制作太阳能电池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物排放,符合“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要求,故C不选;
D.工业污水向远海排放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能引起海洋水体污染,不符合“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要求,故D选;
故选:D。
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应减少环境污染,开发清洁新能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化学与生产生活关系,侧重考查生活中环境污染与治理,明确“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要求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8.【答案】A
【解析】解:A.氯碱工业是电解饱和的NaCl溶液,氯离子在阳极失电子,所以在阳极能得到Cl2,故A错误;
B.阴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阴离子自由通过,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自由通过,电渗析法是利用电场的作用,强行将离子向电极处吸引,致使电极中间部位的离子浓度大为下降,从而制得淡水,故B正确;
C.硅橡胶具有空间网状结构,具有耐磨、耐高温、耐低温等性能,硅橡胶是目前最好的既耐高温又耐低温的橡胶,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工业,故C正确;
D.煤经过气化生成CO、氢气等,液化可生成甲醇等,可转化为清洁燃料,都是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A。
A、氯碱工业是电解饱和的NaCl溶液;
B、电渗析法是利用膜技术淡化海水,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阴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阴离子通过;
C、硅橡胶具有空间网状结构,具有耐磨、耐高温、耐低温等性能;
D、煤经过气化生成CO、氢气等,液化可生成甲醇等。
本题综合考查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基础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科学素养,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学习中积累。
9.【答案】【解析】解:A.臭氧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浓度较大时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危害,故A错误;
B.氢氧化钠溶液不与CO反应,所以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O大气污染物,故B错误;
C.开发利用太阳能等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则有利于控制酸雨、温室效应,故C正确;
D.氟利昂破坏臭氧层,是使珠三角区域空气中臭氧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故D错误。
故选:C。
A.浓度较大时对人体健康有害;
B.氢氧化钠溶液不与CO反应;
C.开发利用太阳能等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D.氟利昂破坏臭氧层;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及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反应、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10.【答案】C
【解析】解:A.用热空气吹出溴单质得到含溴的空气,利用SO2作还原剂,通过二氧化硫吸收后富集溴元素得到吸收液,再通入氯气氧化溴化氢得到溴水的混合溶液,蒸馏得到溴单质,故A正确;
B.侯氏制碱法是将CO2、NH3通入饱和NaCl溶液中,发生以下反应:NH3+CO2+H2O=NH4HCO3;NH4HCO3+NaCl=NH4Cl+NaHCO3↓,其中NaHCO3溶解度最小,故有NaHCO3的晶体析出,故B正确;
C.合成氨采用高温平衡逆向进行,氢气转化率减小,目的是提高反应速率、高压促进平衡正向进行,氢气转化率增大,催化剂不改变氢气平衡转化率,故C错误;
D.利用反渗透膜从海水中分离出淡水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D正确;
故选:【解析】解:A.葡萄糖酸钙常被用做补钙剂,故A正确;
B.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有毒,是大气污染物之一,故B正确;
C.PM2.5(微粒直径约为2.5×10−6m)微粒直径大于10−7m,不能形成气溶胶,故C错误;
D.Cl2具有强氧化性,可对水进行消毒,又会将Fe2+氧化为Fe3+,Fe3+发生水解生成Fe(OH)3胶体,吸附悬浮物而净化水,故D正确。
故选:C。
A.葡萄糖可用于合成葡萄糖酸钙;
B.一氧化碳是有毒气体不能排放到空气中;
C.气溶胶属于胶体,微粒直径在10−7m~10【解析】解:A.氮氧化物(如NO2、NO等)进入大气后,不仅会形成硝酸型酸雨,还可能形成光化学烟雾,故A正确;
B.太阳能电池将光能转换为电能,而普通电池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故B错误;
C.重金属盐有毒,食用后对人体具有毒害作用,故C错误;
D.光导纤维的成分为二氧化硅,与普通玻璃的成分不同,故D错误。
故选:A。
A.氮氧化物的排放能引起酸雨,光化学烟雾,是城市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HC)和氮氧化合物(NOx)在阳光紫外线的作用下发生的一系列链式大气化学反应生成以臭氧(O3)为代表的刺激性二次污染物,与NO2有关;
B.太阳能电池将光能转换为电能;
C.重金属盐有毒;
D.光导纤维的成分为二氧化硅,不是硅酸盐.【解析】解:A.NO和NO2等氮氧化物,为常见的空气污染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的一个重要原因,故A正确;
B.采用纳米二氧化钛光触媒技术将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转化为氮气和二氧化碳,均为无毒物质,故B正确;
C.二氧化硅能用于制光导纤维、二氧化硅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所以光导纤维遇强碱会“断路”,故C正确;
D.酸雨的pH<5.6,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故D错误;
故选:D。
A.NO和NO2等氮氧化物,为常见的空气污染物;
B.NO和CO转化为氮气和二氧化碳;
C.根据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以及二氧化硅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
D.酸雨的pH<5.6.
本题考查了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知识,涉及二氧化硫的性质、环境污染等,为高频考点,把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化学反应及环境保护问题为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解析】解:A.向苦卤中通入Cl2置换出溴单质,分离得到溴,通入Cl2是为了提取溴,故A正确;
B.粗盐中含有Ca2+、Mg2+、SO42−等杂质,精制时通常在溶液中依次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过量的NaOH溶液和过量的Na2CO3溶液,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盐酸至溶液呈中性,再进行重结晶进行提纯,故B正确;
C.海水提取溴一般用氯气置换溴离子转化为溴单质,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溴,再用SO2将其还原吸收转化为HBr,达到富集的目的,故C正确;
D.NaOH价格比CaO高,从经济上可知,工业常选用生石灰或石灰水作沉淀剂,故D错误;
故选:D。
A.向苦卤中通入Cl2置换出溴单质,分离得到溴;
B.粗盐中含有Ca2+【解析】解:A、地球上的能源主要来源于太阳能,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被循环利用,即地球上最基本的能源是太阳能,故A正确;
B、钠和四氯化钛溶液反应时,实质是和水反应,故若制得钛合金,应是钠和熔融的四氯化钛反应,故B错误;
C、扫描隧道显微镜可观察到分子,应用STM技术可实现对原子或分子的操纵,故C正确;
D、采用燃料脱硫技术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产生,从而防止出现酸雨,NOx的催化转化生成无污染的氮气也是减少酸雨的有效措施,故D正确。
故选:B。
A、太阳能是地球上一切能源的来源;
B、钠和四氯化钛溶液反应时,实质是和水反应;
C、STM技术可实现对原子或分子的操纵;
D、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为减少酸雨的产生,只要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就可以防止酸雨的产生。
本题考查了无机非金属材料、能源问题、环境污染等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知识的积累。
16.【答案】【解析】解:A.苯是最简单的芳香烃,故A正确;
B.重金属离子可导致蛋白质变性,故B正确;
C.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不是酸性氧化物,故C错误;
D.汽车尾气的排放是雾霾天气的成因之一,故D正确;
故选:C。
A.最简单的芳香烃是苯;
B.依据蛋白质遇到重金属离子变性的性质解答;
C.酸性氧化物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只生成盐和水;
D.汽车尾气的排放可导致雾霾天气。
本题考查了蛋白质、胶体的性质、芳香烃的、酸性氧化物的定义,涉及知识点广,均为基础性知识,熟练掌握物质的性质和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17.【答案】D
【解析】解:A、净水装置图中所给物质都不具有强氧化性,都不具备杀菌消毒功能,故A错误;
B、金刚砂的成分是SiC,石英砂的主要成分是SiO2,故B错误;
C、净化后的水含有多种可溶性的矿物质或离子,得到的水不是纯净物,故C错误;
D、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净水中主要作用是吸附杂质,故D正确;
故选:D。
A、能杀菌消毒的物质常常具有强氧化性;
B、石英砂的主要成分是SiO2;
C、简易净水装置只进行了过滤和吸附两种净化,除去了不溶物、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净化后的水中还含有可溶性的矿物质;
D、活性炭是疏松多孔结构,吸附作用强,常作吸附剂。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为高频考点,把握图中物质的性质、混合物分离方法为解答本题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活性炭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
【解析】解:A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而NO与空气中氧气反应,在空气中不能稳定存在,故A错误;
B.Na2O2由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构成,所以Na2O、Na2O2组成元素相同,均存在离子键,阳离子与阴离子个数比也相同,均为2:1,但过氧根离子中还存在非极性键,即二者化学键种类不同,故B正确;
C.SiO2与氢氟酸反应生成SiF4和水,SiF4不是盐,同时SiO2与其它酸均不反应,所以二氧化硅不是两性氧化物,故C错误;
D.新制氯水含有盐酸、氯气和HClO,HClO有漂白性,所以向新制氯水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震荡后溶液先变红后褪色,故D错误;
故选:B。
A.一氧化氮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B.【解析】解:A.绿色化学的核心是从源头上控制污染,而不是污染后如何治理,故A错误;
B.漆中使用甲醛、酚类等化合物有毒,易引发身体各种疾病,因此现代研制的油漆中一般不使用甲醛等化合物,故B正确;
C.特种钢缆是金属材料,不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故C错误;
D.明矾[KAl(SO4)2⋅12H2O]溶于水会形成胶体,因此可用于自来水的净化,但是不会具有消毒作用,故D错误;
故选:B。
A.绿色化学的核心是从源头上控制污染;
B.甲醛、酚类等化合物对人体有毒;
C.特种钢缆是金属材料,不是非金属材料;
【解析】解:A.SO2、SiO2都是酸性氧化物,N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故A错误;
B.PM2.5中颗粒物的直径接近于2.5×10−6m,所以不能形成气溶胶,故B错误;
C.导致蛋白质变性的物理因素有:加热、加压、搅拌、振荡、紫外线照射、超声波等;化学因素有:加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甲醛等,CuSO4属于重金属盐,向蛋白质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产生沉淀属于蛋白质变性,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三氧化硫属于在水溶液中能导电的化合物,但溶液导电是由于三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了硫酸的缘故,所以它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C。
A.氧化物为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按元素组成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按性质可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和不成盐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B.1nm=10−9m,能形成胶体的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
C.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从而导致其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为蛋白质变性,蛋白质变性属于化学变化,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
【解析】解:A、食盐和淡水分离,可利用海水晒盐的方法,没有新物质生成,则不需要通过化学反应就能从海水中获得食盐和淡水,故A正确;
B、油脂既能运送营养素,也能作为维生素A、D、E、K的溶剂,它们必须溶在油脂里面,才会被消化吸收,故B正确;
C、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因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是利用来了血液是胶体,不会通过半透膜的原理,故C正确;
D、二氧化碳不是污染性气体,不会导致酸雨,故D错误。
故选:D。
A、食盐和淡水分离,可利用海水晒盐的方法,没有新物质生成;
B、食用的油脂供给脂溶性维生素作溶剂;
C、血液为胶体,“血液透析”运用了胶体的性质;
D、二氧化碳不会导致酸雨.
本题考查了胶体、六大营养素、酸雨的形成等的基本性质的应用,难度不大,平时学习须多注意即可.
22.【答案】C
【解析】解:A.油脂属于小分子化合物,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A错误;
B.碳纤维是碳单质、光导纤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不是纤维素,故B错误;
C.乙醇、乙酸能发生酯化反应,乙酸乙酯能发生水解反应,所以乙醇、乙酸、乙酸乙酯都能发生取代反应;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目的是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使之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中,故C正确;
D.石油的分馏不能得到甲烷、乙烯等,只能的到汽油、煤油、柴油等轻质油和重油,然后轻质油再经过裂解可以得到甲烷、乙烯等小分子烃,通过煤的干馏可得到苯,故D错误。
故选:C。
A.油脂属于小分子化合物;
B.光导纤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
C.酯化反应、水解反应都是取代反应;饱和碳酸钠溶液与乙酸反应除去乙酸、同时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
D.石油裂解可以得到甲烷和乙烯,苯可通过煤的干馏获得.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性质及物质的提纯,注意辨别相关的基本概念,利用物质的性质即可解答,较简单.
23.【答案】C
【解析】解:A.76%K与24%钠的合金在−12.6℃凝固,比钾和钠的熔点(63.5℃和97.9℃)都低。因此用于原子反应堆中的导热材料,故A错误;
B.煤中不含苯和甲苯,是通过煤的干馏生成的,故B错误;
C.氮化硅、光导纤维、氧化铝陶瓷等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故C正确;
D.是用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为原料,经过制备纺丝原液、纺丝和后处理等工序制得的具有纺织性能的纤维,故D错误;
故选:C。
A.合金的熔点低,具有良好的导热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热水桑拿房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防爆电气设备检查标准
- ZCPZ-50综采机机载喷雾装置产品介绍
- 2025至2030年母材浇注料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高中生礼仪教育
- 供水中心面试题库及答案
- 肿瘤科护理疑难病例
- 2025至2030年多功能数据采集处理卡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我国5-6岁幼儿语言入学准备发展水平及其教育现状研究-以陕西省汉中市A幼儿园为例
- 2025至2030年单级单吸管道高温泵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电炉炼钢工职业技能知识考试题(附答案)
- 依法治县业务培训
- 网络安全课件:防范钓鱼攻击与社工库检测分析
- 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24版)宣传海报
- 2024年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及答案(1000题)
- 年度八一慰问部队物资采购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院感相关知识应知应会
- 半导体品质培训
- 糖尿病的中医护理查房
- 《接触网施工》课件 6.3.1 接触网工程的竣工验收
- 《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用新能源场站建模导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