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题(含答案)_第1页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题(含答案)_第2页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题(含答案)_第3页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题(含答案)_第4页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7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符合事实的是()

A.蚌:受精卵-幼蛙-蝌蚪-成蛙

B.家蚕:受精卵-幼虫-蛹-蛾(成虫)

C.蝗虫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D.人:婴幼儿-青春期-少年-成年-老年

2.人类对天体的认识是不断深入、不断完善的。下列天体系统关系图正确的是()

3.如图表示马铃薯的无性生殖过程,与此生殖方式不同的是()

A.玫瑰托插B.李树嫁接C.水稻播种D.细菌分裂

4.每年的3月3日是“世界爱耳日”,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耳是人的听觉器官,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

B.听觉感受器位于内耳,形成听觉的部位在耳蜗

C.飞机起降时可咀嚼口香糖,使咽鼓管张开从而使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D.青少年听音乐时应少用耳塞,并控制音量

5.与声音传播速度有关的是()

A.声音的音调B.声音的响度

C.声音的频率D.传播声音的物质

6.如图所示的四个光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C.人眼看到不发光的物体

D.白光通过三棱镜产生彩色光带

7.如图所示,当我们看远处物体时,远处物体的光线正好聚焦在视网膜上。当我们从看远处物体改

为看近处物体时(一般不小于10cm),为了使近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晶状体凸度和焦距的变化情

况分别是()

A.晶状体凸度变大,焦距变短B.晶状体凸度变大,焦距变长

C.晶状体凸度变小,焦距变短D.晶状体凸度变小,焦距变长

8.小应同学的下列估测,与实际相符的是()

A.他散步时的步行速度一般为36km/h

B.他在教室内使用的学生课桌,高度约为75dm

C.他使用的七年级《科学》课本,重力约为3N

D.他双脚站立在操场上,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00Pa

9.如图为桃的花和果实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桃花中的①②构成的雄蕊属于营养器官

B.桃的果实是由⑤发育来的

C.桃的果实里的种子萌发时胚芽最先突破种皮

D.桃通过种子繁殖后代的方式属于无性生殖

10.”兼葭苍苍,白露为霜”。兼葭是指一种单子叶植物一芦苇(如图),曾在钱塘江边广泛分布。芦苇

种子贮存营养物质的主要结构是()

A.胚芽B.胚乳C.子叶D.胚根

11.如图所示为一辆行驶的汽车,车内乘客因惯性而偏离原来位置,据此判断,这辆汽车的运动情况

可能是()

A.正在向前减速运动B.正在向前匀速运动

C.正在向前加速运动D.正在向后匀速运动

12.如图所示的各种措施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A.轨道铺在枕木上

13.如图为玩具鸟在平面镜中的成像示意图,下列能改变玩具鸟成像位置的是()

A.竖直上移玩具鸟B.竖直下移平面镜

C.改变平面镜大小D.像与镜间放一小木板

14.购物支付己进入"刷脸"时代。当有人靠近摄像头至1米左右时,收银机上的传感器能接收到人体

发出的红外线并启动摄像头拍照,完成支付。下列关于“刷脸"支付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发出的红外线属于可见光

B.人距摄像头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C.人脸通过摄像头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

D.摄像头内可选用焦距是2米的凸透镜

15.如图所示,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木块随小车一起在水平地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分

析正确的是()

A.木块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B.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F

C.小车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D.小车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2F

16.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B."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区分

C.宇航员在月球上可以不借助其他设备直接用语言交流

D.超声波粉碎结石是利用声波具有能量

17.如图所示,一只烧杯中装有半杯水,放在水平木板AB上,一束光线竖直向下照在水面上。现在

B端下方垫一个小木块C,使木板倾斜一个小的角度,则此时()

A.折射光线的方向不变B.折射光线逆时针方向旋转

C.反射光线顺时针方向旋转D.反射光线逆时针方向旋转

18.图1是女性生殖系统图,图2为男、女的主要性器官发育趋势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

是()

A.②的功能是产生卵细胞B.受精卵在④子宫处形成

C.A代表卵巢,B代表输精管D.A比B晚一到两年开始发育

19.如图所示,在黑暗的环境中用方向不变的平行光照射地球仪,并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使其绕地轴

转动,这个实验能较好地演示()

A.昼夜父替B.昼夜长短变化

C.四季变化D.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20.甲、乙两物体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路程与时间关系(s-t)图像如图所示。在t=5秒时两线相

交。由图像可知()

A.两物体在t=5秒时一定相遇

B.两物体在5秒内通过的路程甲大于乙

C.6秒时,甲通过的路程小于乙

D.甲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1.冰墩墩成为了"天宫课堂"的"小助手",图中男老师固定在原地将冰墩墩抛向女老师,冰墩墩被抛

出后,沿原有方向匀速前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墩墩匀速前进时受到了男老师对它的推力

B.冰墩墩被抛出前没有惯性

C.冰墩墩在"天宫"中的质量比在地面时小

D.以冰墩墩为参照物,男老师在后退

22.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物块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和乙的密度相等,甲的边长大于乙

的边长。甲对地面的压强为力,乙对地面的压强为P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P1=P2

B.pi>p2

C.若将甲放到乙上,乙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1

D.若将乙放到甲上,甲对地面的压强将小于pi

23.如图所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沿①一②T③T④绕着太阳公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的方向为自东向西

B.地球公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C.6月21日这天地球位置最接近图中的④

D.地球从①处运行到②处,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向北移动

24.如图1所示,水平路面由三段粗糙程度不同的区域组成。物块(体积忽略不计)在F=2N的水平

拉力作用下从区域①的最左端由静止开始运动,在刚进入区域③时撤去拉力,物块最终停在区域③

的最右端。图2为物块运动的v-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块在区域②经过的路程为3m

B.物块在区域②路面上所受的摩擦力等于2N

C.区域③段,物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平衡力作用

D.区域①路面的粗糙程度比区域②路面的粗糙程度大

25.小应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左盘和右盘同时放入等重的祛码后木块保持静止,说明木块所受的一对平衡力方向相同

B.保持两盘祛码质量相等,将木块扭转一个角度后再松手观察,目的是研究这两个力是否在同一

物体上

C.向左、右盘同时放入不等重硅码时,木块仍保持静止状态,说明桌面光滑无摩擦

D.将木块换成轻质弹簧测力计,左右两盘各放入重5N的祛码,则测力计示数为5N

二、填空、作图题(本大题22分)

26.按照题目要求作图:

(1)图1中给出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请在方框中画出适当的透镜。

(2)如图2(a)所示,空缆车随缆绳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图2(b)中画出缆车的轿厢(以方框

表示)受力示意图(不计空气阻力)。

(3)如图3,AB、CD是某一点光源S发出的二条入射光线,请画出它们的反射光线,标出点光

源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27.种子是植物的生殖器官。从自然界的种子到人工种子,显示了科技的进步。如图甲是蚕豆和玉米

种子的结构图,图乙是人们模仿天然种子结构制造出来的生命有机体一人工种子,请读图回答:

(1)蚕豆幼苗的根由图中的【]发育而来;

(2)在玉米种子的纵切面上滴碘液会呈现蓝色,说明;

(3)构成蚕豆新一代的植物体,是左图中种子的哪些结构?。(填字母)

(4)根据图示,比较菜豆和玉米种子的结构,不同之处在

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乙表示人工种子的生产过程:将外植体诱导为愈伤组织,进一步诱导成胚状体,将其包埋

在能提供营养的胶质中,构成人工种子,其中相当于植物种子胚的是o(填图中数字序号)

28.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人类对他的探索始终在进行。

(1)据记载:公元前28年”三月以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这里的黑气是指太阳

黑子,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的层。

(2)小应在杭州利用一根垂直插入水平地面的圭杆,于夏至日和冬至日的正午分别观察杆影,如

右图所示。则形成(选填表示的杆影时,北半球各地昼短于夜。

(3)"帕克"太阳探测器于2018年8月12日升空,正式开启人类历史上首次穿越日冕、"触摸"太

阳的逐日之旅。如图乙所示,"帕克"太阳探测器发射后,不是直飞太阳而是驶向行星A,以便通过该

行星的引力作用改变探测器的速度和轨道。

①图中行星A的名称是o

②"帕克"太阳探测器可以对太阳进行全方位探测,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请

举一个对人类有影响的太阳活

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小应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他先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0cm处,然后将F形光源从透镜左

侧20cm处逐渐向透镜靠近,移动光屏A,观察到清晰的像,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组别12345

F形光源所在刻度/cm2015107.53

像所在刻度/cm6.77.51015

(1)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

(2)在进行第5组实验时,人在光屏一侧透过透镜观察到的像应是下列选项中的。(选

填字母)

A.。B.°C.0•©

(3)将光源、凸透镜、光屏A放在如图所示位置,在不改变光源、凸透镜位置情况下,要想在光

屏A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A应如何移动

____??P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33分)

30.小应观察发现,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由此他猜想弹簧的伸长量与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为了验证猜想,他决定进行实验。

(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如图中所示的一根两头带钩的弹簧、若干相同的钩码(每个钩码重力

已知)、铁架台以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O

(2)进行实验后记录数据如下表,表中数据明显错误的是第次实验。

实验次数1234567

拉力(钩码总重)F/N0123456

弹簧伸长量△L/cm00.400.8()1.701.602.002.40

去除错误的一组数据,在图中作出弹簧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关系图线。

(3)由图像可验证小应的猜想是(填"正确"或"错误”)的。

(4)小皓认为实验中可以用弹簧测力计代替钩码。

他的做法是:用弹簧测力计挂钩勾住弹簧下端向下拉来改变力的大小,力的数值由弹簧测力计读出。

在实际实验中,小应认为用钩码比用弹簧测力计更好一些,理由

是。

31.花生的种子具有休眠性,科研人员拟用沙藏法打破花生种子的休眠,并通过实验找到最适宜的沙

藏条件。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沙藏处理方式及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回答问题:

将钟子进行冲洗后迸行计算各组

沙鼠处理雷温培养冷子萌发率

组别种子沙藏处理方式种子萌发率

傻子含水量温度/℃沙藏天数

11005%01530%

21005%151055%

31005%151590%

41005%152070%

(1)花生种子是由子房里的发育而来的。

(2)比较4组实验的结果,可得到的结论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1点即可)

(3)若要利用上述实验装置与材料,进一步探究沙子含水量是否为打破花生种子休眠的因素;请

简要写出实验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如图所示是"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小应用到了一个弹簧测力计、一块木块、一

个祛码、一块长木板和一条毛巾。

(1)拉着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木块受到的滑动摩

擦力大小为No

(2)分析图甲、乙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有关。

(3)小应想进一步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进行了图丙的实验,当测力计示数

达到最大值时仍没拉动木块。为了使用现有实验器材顺利完成此实验探究,你建议他尝试采取的办法

是:,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再和实验(选填"甲""乙")进行比较。

33.在学习光现象时,小应进行了如下实验:

(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按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为了能在纸板上清晰显示出入

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光路,纸板的表面应(选填“光滑“或"粗糙”)些。

(2)当在图甲上出现反射光线0B后,将一透明塑料硬板按图乙方式放置,并以ON为轴旋转该

塑料板,观察塑料板上能否出现反射光,他的设计意图是为了探

究。小应再让光沿BO方向入射,发现反射光沿

OA方向射出,说明在反射现象中。

(3)如图丙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应将点燃的蜡烛A竖直放在薄玻璃板的

一侧,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另一侧的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发现无法让它

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调整后蜡烛B与

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放置一块光屏,

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说明o

四、解答题(本题20分)

34.夏季是溺水多发季节,在野外游泳有许多不安全因素。如清澈的溪流看上去较浅,实际上却较深。

请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进行解释(可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

35.小应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

(1)实验前,要调整U型管压强计,使左右两边玻璃管中液面

(2)将同一压强计分别放入甲、乙、丙图中液体的相同深度,选择甲乙两图进行对比,目的是探

究液体压强与是否有关。他想探究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是否有关,于是选择

了乙丙两图进行对比,结论是: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o

(3)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处,使用不同的压强计时,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

度差不完全相同。小应认为可能与金属盒的橡皮膜安装时松紧有关.他将祛码放在水平放置的金属盒

橡皮膜上,改变橡皮膜的松紧程度,发现橡皮膜较紧时,U型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较(选

填"大‘'或"小

36."公筷公勺”倡议一直是饮食文化的热点话题之一,使用公筷公勺能否有降低病菌的传播风险,专

家们为此专门开展了实验探究。

使用公筷公勺能否减少细菌对菜品的污染

菜名菌落总数(菌落数/克)

餐前餐后

组①组②

凉拌黄瓜140001500045000

盐水虾150150220

炒芦笋3030530

咸菜八爪15205000

色辣牛蛙60150560

步骤1:实验小组在餐馆,一共点了6道菜。餐前均经严格的第一次无菌采样。

步骤2:每道菜分成两份,一份使用公筷公勺(组①),一份不使用公筷公勺(组②)。参与人员

交替着吃使用公筷公勺和不使用公筷公勺的两组菜,最后每个菜都至少留下了25克后再进行第二次

无菌采样。

步骤3:采集的样本通过冷链运到实验室,经过48小时的培育。再分别测试餐前、使用公筷公勺

和不使用公筷公勺用餐之后的菌落数。测试结果如下表。

(1)细菌是单细胞生物,主要的繁殖方式是。

(2)每道菜分成两份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实验。

(3)分析本实验数据后,小应的建议是聚餐时要使用公筷公勺,理由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从"嫦娥探月"到"天问探火",我国始终致力于探月和深空探测领域,以期为人类探索浩瀚宇宙作

出中国贡献。

资料一: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着陆器实现了人类在月球背面首次软着陆。

。月H

阳光»

«后

(1)如图甲为阳光照射地球、月球的示意图。图中人所在位置的时间及看到的月相为

A.黄昏,上弦月B.清晨,上弦月

C.黄昏,下弦月D.清晨,下弦月

(2)小应画了一幅科幻画一心中的月球(如图乙),图中呈现了类似地球上雨后“彩虹”光晕。月球

上真的有彩虹吗?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3)资料二: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携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乌托邦平原。

火星距离地球很遥远,若距离取5.5x101。米,则着陆组合体通过电磁波信号与地面控制中心通信,信

号来回需要多少时间?(电磁波的速度为3xl08m/s)

(4)着陆后,“祝融号”火星车从着陆器中驶出。已知火星车质量为240kg(g火=3.76NKg),共有6

个车轮,若每个车轮与火星表面的接触面积为4.0xl(pm2,求“祝融号”对火星水平平整表面的压强。

答案解析部分

L【答案】D

【知识点】人的发育、衰老和死亡;动物的生长时期

【解析】【分析】根据不同动物的生长时期,分析解答。

【解答】A:青蛙的发育过程为:受精卵一蝌蚪一幼蛙一成蛙,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系统结构和生活

习性上差异很大,这样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A是错误的。

B:家蚕的发育过程为:受精卵-幼虫一蛹一成虫四个时期,为完全变态发育,所以B是正确的。

C:蝗虫的发育过程为:受精卵一若虫一成虫三个时期,为不完全变态发育;所以C是错误的。

D:从婴儿出生到个体发育成熟,根据生理和心理发育的不同特征可以分为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

青春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等。少年期是从童年期(幼稚期)向青年期(成熟期)发展的一个

过渡时期。所以D是错误的。

故选B。

2.【答案】A

【知识点】银河系和宇宙

【解析】【分析】星系,别称宇宙岛,指数量巨大的恒星系及星际尘埃组成的运行系统。星系是构成

宇宙的基本单位。

【解答】银河系包含了太阳系和地月系;太阳系包含了地月系;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3.【答案】C

【知识点】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

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指的是不经过两性生

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据此作答。

【解答】李树嫁接、玫瑰托插、细菌分裂都与马铃薯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

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而水稻播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

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C符合题意。

故选C。

4.【答案】B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

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

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

听小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

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听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解答】A:耳是人的听觉器官,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A正确。

B:听觉感受器位于内耳,形成听觉的部位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B错误。

C:飞机起降时可咀嚼口香糖,使咽鼓管张开从而使鼓膜内外气压平衡,C正确。

D:青少年听音乐时应少用耳塞,并控制音量,D正确。

故选B。

5.【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传声最快、液体次之,气

体最慢。本题考查了影响声音传播快慢的因素,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

【解答】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不同介质传播声音快慢不同,同一介质中温度越

高,声速越大。

故答案为:D

6.【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

【解答】A.“日环食”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合题意;

B.露珠下的叶脉“变粗”,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再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形成的,故B不合题意;

C.人眼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发生反射,故C符合题意;

D.白光通过三棱镜产生彩色光带,属于光的色散现象,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7.【答案】A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凸透镜的凸度越大,对光线的会聚能力越强,结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凸透镜成像时“物近像远大”的规律可知,当我们看近处物体时,所成像的像距会增大,

即成像在视网膜的后面。要使像回到视网膜上,就必须使光线会聚,即增大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能力,

因此晶状体凸度变大而焦距变小。

故选Ao

8.【答案】C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根据对速度、长度、重力和压强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人散步时的速度大约为lm/s=3.6km/h,故A不合题意;

B.学生课桌的高度大约在腰间,即为身高的一半左右,为:1.5mx;=0.75m=7.5dm,故B不合题意;

C.《科学》课本的质量大约30()g,那么重力大约:G=mg=0.3kgxl0N/kg=3N,故C符合题意;

D.它自身的质量大约50kg,则它对地面的压力大约:F=G=mg=50kgxl0N/kg=500N。双脚与地面的接

触面积大约为400cm2,则他对地面的压强:p=4=-_47=12500Fa,故D不合题意。

S400x10m2

故选C。

9.【答案】B

【知识点】花的结构

【解析】【分析】花的主要结构是花蕊,包括雄蕊和雌蕊,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子房,雄蕊包花药、

花丝。花开放之后经过传粉和受精能发育成果实和种子,据此解答。

发育成

「子房壁

发育成

子r~珠被A种皮]果

房实

胚普雪彩0受精卵一胚种

珠A

u极核+精子融合e台皿廿发育成门日

(2个)(1个}-►受精极核------►胚期

【解答】A:桃花中的①②构成的雄蕊不属于营养器官,A错误。

B:桃的果实是由⑤子房发育来的,B正确。

C:桃的果实里的种子萌发时胚根最先突破种皮,C错误。

D:桃通过种子繁殖后代的方式属于有性生殖,D错误。

故选B。

10.【答案】B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

【解析】【分析】根据种子的胚中含有子叶的数目,通常将植物分为单、双子叶植物。凡是种子的胚

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叫做双子叶植物,凡是种子的胚具有一片子叶的植物叫做单子叶植物。

【解答】芦苇属于单子叶植物,种子由种皮、胚乳和胚组成,胚乳里贮存着营养物质。

故选B。

11.【答案】A

【知识点】惯性

【解析】【分析】根据惯性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车内的乘客向前倾倒。原来乘客和汽车一起向前运动,由于某种原因汽车紧

急刹车,从而做减速运动,而车内的乘客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因此会继续向前运动,则上

半身向前倾倒,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o

12.【答案】B

【知识点】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解析】【分析】增大压强的方法:减小受力面积和增大压力。

【解答】轨道铺在枕木上、书包带做得很宽和穿滑雪板滑雪,都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式减小压强,

故A、C、D不合题意;

切菜刀磨得锋利,即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式增大压强,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13.【答案】A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判断。

【解答】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即像的位置由物体位置和平面镜的位置决

定。

当平面镜的位置不变,竖直上移玩具鸟时,物体的位置发生改变,因此像的位置发生改变,故A正确;

竖直向下移动平面镜时,平面镜所在的那条直线没有发生改变,因此像的位置不变,故C错误;

玩具鸟像的位置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故C错误;

在像与镜面之间放一木板,也不会改变像的位置,故D错误。

故选Ao

14.【答案】B

【知识点】紫外线、红外线;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根据红外线的定义判断;

(2)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判断;

(3)根据光的折射的知识判断;

(4)根据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判断。

【解答】A.在红光外面,存在一种看不到的光,这就是红外线,故A错误;

B.根据凸透镜成实像“物近像远大”的规律可知,人距离摄像头越近,则所成的像越大,故B正确;

C.人脸通过摄像头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错误;

D.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必须在一倍焦距以外,因此使用焦距为2m的凸透镜时会很不方便,故D

错误。

故选B。

15.【答案】C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由于它和小车之间保持相对静止关系,即没有相对运动

的趋势,因此它不受摩擦力,故A、B错误;

小车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它受到平衡力,即水平向右的拉力与地面施加的水平向左的摩

擦力相互平衡,那么摩擦力f=F,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6.【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

【解析】【分析】(1)(2)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声音的特点叫音色;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4)根据声音的利用的知识判断。

【解答】A.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大小,即改变响度,故A错误;

B.”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区分,故B错误;

C.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的传播没有介质,则宇航员在月球上可以不借助其他设备无法用语言交流,

故C错误;

D.超声波粉碎结石是利用声波具有能量,故D正确。

故选D。

17.【答案】A

【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由于光线垂直水面入射,因此传播方向不变。当在B端下方垫上一个小木块

C后,水面仍然在水平方向,即分界面的位置不变,入射光线的方向不变,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

此时光线仍然竖直向下传播,即折射光线的方向保持不变。

故选Ao

18.【答案】D

【知识点】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分析】图中①是卵巢,②是输卵管,③是子宫,④阴道。

女孩约在9-11岁进入青春期,男孩约在11-13岁进入青春期,在发育上男孩一般比女孩晚两年。

【解答】A:是产生卵细胞的是①卵巢,A错误。

B:受精卵在②输卵管处形成,B错误。

C:A代表睾丸,B代表卵巢,C错误。

D:A比B晚一到两年开始发育,D正确。

故选D。

19.【答案】A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地球不停地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地方时、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等现象;地球

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

化以及地球五带等现象。

【解答】图可知,用手拨动地球仪使其绕地轴转动,是地球绕着地轴进行自转,自转产生的现象有昼

夜交替、太阳的东升西落、地方时的差异等。

故选Ao

20.【答案】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从图像中提取相关信息,然后根据速度公式s=vt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A.根据图像可知,如果甲、乙两个物体做相向运动,那么二者路程相同时它们也可能没有相

遇,故A错误;

B.根据图像可知,两个物体在5s内通过的路程都是3m,故B错误;

C.6s时,甲通过的路程为5m,乙通过的路程为4m,则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故C错误;

D.甲的s-t图像为一条曲线,则甲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乙的s-t图像为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那

么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21.【答案】D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参照物及其选择;惯性

【解析】【分析】(1)对冰墩墩进行受力分析即可;

(2)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3)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不随物体形状、形状、位置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4)根据参照物的知识判断。

【解答】A.冰墩墩在匀速前进时,男老师的手已经与它分开,因此它不再受到男老师的推力,故A错

误;

B.冰墩墩被抛出前仍然有惯性,故B错误;

C.冰墩墩在“天宫”中的质量与在地面时一样大,故C错误;

D.以冰墩墩为参照物,男老师在向后的方向上不断改变位置,即男老师在后退,故D正确。

故选D。

22.【答案】B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水平面上的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自身重力,根据公式p=(分析判断。【解答】AB.

设甲的边长为a,乙的边长为b,由题意知a>b;

甲、乙的密度相等,甲的边长大于乙的边长,

3

因实心正方体物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等=苧=*=pgL,

所以pi>P2,故A错误,B正确;

C由前面解答可知,pi=pga,p2=pgb;

将甲放到乙上,乙对地面的压强:P2,=G,吆=pa3g/g二吟+的二吗+

3乙bb乙b

因为a>b,所以a?*即£>1;

贝吟=吟丝>0叫=「1;

bb

所以P2>pi,故C错误;

D.将乙放到甲上,与甲相比,甲对地面的压力变大,受力面积不变,所以甲对地面的压强变大,即口,

>pi,故D错误。

故选B。

23.【答案】D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太阳同一时间里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产生昼夜现象;地球不停地自转产生了昼夜

交替现象、地方时、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等现象;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

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地球五带等现象。

①春分日(3月21日前后)、②夏至日(6月22日前后)、③秋分日(9月23日前后)、④冬至日

(12月22日前后)

【解答】A:地球公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A错误。

B: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B错误。

C:6月21日这天地球位置最接近图中的②,C错误。

D:地球从①处运行到②处,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向北移动,D正确。

故选D。

24.【答案】B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图2确定区域②内的速度和时间,然后根据$=,计算通过的路程;

(2)根据图2确定物块的运动状态,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计算出此时它受到的摩擦力;

(3)根据图2的运动状态分析它的受力情况;

(4)根据运动状态确定摩擦力的大小,再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比较粗糙程度的大小。【解答】

A.由图2物块运动的v-t图象可知,在2s〜3s内在区域②上做匀速运动,物块在区域②经过的路程

为s=vt=2m/sxls=2m,故A错误;

B.由图2物块运动的v-t图象可知,在2s〜3s内在区域②上做匀速运动,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

拉力F等于摩擦力f2,即F=f2=2N,故B正确;

C.由图2物块运动的v-t图象可知,在区域③做减速运动,拉力F等于0,物体只受摩擦力f3的作用,

故C错误;

D.由图2物块运动的v-t图象可知,物块在区域①内做加速运动,那么拉力2N>摩擦力f”即f《2N。

物块在区域②内受到的摩擦力f2=2N,则因为物块对地面的压力相同,所有区域①路面的粗

糙程度比区域②路面的粗糙程度小,故D错误。

故选Bo

25.【答案】D

【知识点】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解析】【分析】根据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现象和结论分析判断。

【解答】A.向左盘和右盘同时放入等重的祛码后木块保持静止,说明木块所受的一对平衡力方向相反,

故A错误;

B.保持两盘祛码质量相等,将木块扭转一个角度后再松手观察,目的是研究这两个力是否在同一直线

上,故B错误;

C、向左、右盘同时放入不等重祛码时,木块仍保持静止状态,说明木块受到摩擦力作用,桌面不光

滑,故C错误;

D.轻质弹簧测力计,左右两盘各放入重5N的跌码,测测力计受到的拉力为5N,则测力计示数为5N,

故D正确。

故选D。

26.【答案】(1)

S

【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透镜的光路图;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

【解析】【分析】(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据此判断透镜的种类;

(2)首先对缆车的轿厢进行受力分析,然后再画出力的示意图;

(3)所有入射光线的交点就是发光点,然后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完成作图即可。

【解答】(1)根据图1可知,此时光线向主轴方向偏折,即通过透镜后光线会聚了,那么应该为凸透

镜,如下图所示:

(2)在空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轿厢,它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如下图所示:

(3)①将两条入射光线反向延长,它们的交点就是光源S;

②通过入射点作垂直与镜面的法线,然后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另一侧画出对应的反射光线

即可,如下图所示:

S

27.【答案】(1)B;胚根

(2)玉米粒中含有淀粉

(3)D、A、B和E

(4)玉米种子的胚有1片子叶而菜豆种子2片;玉米种子有胚乳,营养在胚乳中,而菜豆种子没有

胚乳,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

⑸④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的萌发

【解析】【分析】种子是由胚珠经过传粉和受精作用后形成的,种子一般由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组

成,有的植物成熟的种子只有种皮和胚两部分;种皮有保护种子内部结构的作用,胚乳是种子储存营

养物质的结构,据此答题。

在图乙中①是细胞,②是细胞群,③是组织,④是分化完成后的能生长发育的部分,相当于植物

种子胚,将来萌发成植物体。

【解答】(1)蚕豆幼苗的根由胚根发育而来,即是图中的B胚根。

(2)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在玉米的纵剖面上滴一滴碘液,部分结构会变蓝",说明玉米粒中含

有淀粉。

(3)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胚由组成D胚芽、A胚轴、B胚根和E子叶。

(4)根据图可知:

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的相同点:都有种皮和胚,胚均由胚芽、胚根、胚轴、子叶四部分组成;

不同点:玉米种子的胚有1片子叶而菜豆种子2片;

玉米种子有胚乳,营养在胚乳中,而菜豆种子没有胚乳,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

(5)双子叶植物种子包括种皮和胚,单子叶植物种子胚、种皮和胚乳,胚是种子的重要部分,都包括胚

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四部分,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营养物质的贮存结构是子叶,而单子叶植物种子的

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因此,题干中人工种子是将类似胚的结构包埋在能够提供营养的胶状物质中

制造的生命有机体,该层胶状物质相当于种子的胚乳部分,为④。

28.【答案】(1)光球层

(2)a

(3)金星;耀斑:发出的强大的短波辐射,会造成地球电离层的急剧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很大。造

成短波通讯中断。

【知识点】银河系和宇宙;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解析】【分析】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主要有太阳黑子、光斑、谱斑、耀

斑、日珥和日冕瞬变事件等。

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中局部区域各种不同活动现象的总称。包括:

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基本标志

光斑:太阳光球边缘出现的明亮组织,向外延伸到色球就是谱斑。光斑一般环绕着黑子,与黑子有密

切的关系。

谱斑:太阳光球层上比周围更明亮的斑状组织。

太阳风:太阳风形成的带电粒子流造成了地球上的极光

耀斑:发出的强大的短波辐射,会造成地球电离层的急剧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很大。造成短波通讯中

断。

日珥:在日全食时,太阳的周围镶着一个红色的环圈,上面跳动着鲜红的火舌,这种火舌状物体就叫

做日珥。

日冕: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其内部分别为光球层和色球层),厚度达到几百万公里以上。

【解答】(1)太阳黑子是在太阳的光球层上发生的一种太阳活动。

(2)如图,b杆影比较短,应该是北半球夏至日,a杆影比较长,应该是北半球冬至日,冬至日时北半

球昼短夜长,故形成a表示的杆影时,北半球各地昼短于夜。

(3)根据八大行星排序可知,行星A为金星。

对人类有影响的太阳活动:耀斑:发出的强大的短波辐射,会造成地球电离层的急剧变化。对人类的

影响很大。造成短波通讯中断。

29.【答案】(1)5

(2)D

(3)向左移动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1)当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时,此时物距等于像距,都等于2f;

(2)根据凸透镜的位置确定成像的特点;

(3)根据(1)中的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当物距为10cm时,像距恰好也是10cm,此时10cm=2f,解得:f

=5cmo

(2)在进行第5组实验时,此时物距u=3cm<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选D。

(3)根据图片可知,此时物距u=10cm,即物体在二倍焦距上,那么此时像距v=10cm,则光屏A应

该向左移动。

30.【答案】(1)刻度尺

AAL/cm

(3)正确

(4)弹簧测力计难控制力的大小、弹簧的伸长量难以确定

【知识点】弹力

【解析】【分析】(1)根据实验过程确定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据此确定需要的器材;

(2)根据表格数据重大弹簧伸长量与拉力的数量关系,再对数据进行分析即可。在方格纸上,横轴

表示拉力,纵轴表示伸长量,根据各组数据进行描点,最后将相邻的点连接起来即可。

(3)根据图像的形状分析弹簧伸长量与拉力的数量关系即可;

(4)每个钩码的质量都是相同的,只要改变钩码的个数,就能非常简便的成倍改变拉力的大小,据

此分析解答。

【解答】(1)钩码的重力已知,因此不需要测量,实验中要测量的是弹簧的伸长量,所以需要刻度尺;

(2)分析数据发现,拉力每增大1N,弹簧伸长量增大0.4cm,则在第4次实验时,弹簧的伸长量应

该为:0.8cm+0.4cm=1.2cm,则表中数据明显错误的是第4次实验。

将表中拉力对应横坐标,弹簧伸长量对应纵坐标,描点连线,图象如下:

(3)由图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弹簧的伸长量与它受到拉力成正比,因此小刚的猜想是正确的;

(4)实验中,如果用弹簧测力计挂钩勾住弹簧下端向下拉来改变力的大小,尽管力的数值由弹簧测

力计读出,但是弹簧测力计难控制力的大小、弹簧的伸长量难以确定,因此还是用钩码好些。

31.【答案】(1)胚珠

(2)①温度和沙藏天数(时间)是打破花生种子休眠的影响因素。②其他条件适宜且相同时,打破

花生种子休眠的适宜沙藏天数是15天。③其他条件适宜且相同时,打破花生种子休眠的适宜温度

是15℃»

(3)实验的思路:设置4组实验,每组花生种子数为10()枚;第1组用含水量5%的沙子沙藏,第2

组用含水量10%的沙子沙藏,第3组用含水量15%的沙子沙藏,第4组用含水量20%的沙子沙藏;

温度均为15C,沙藏天数均为15天;冲洗后在常温下培育,一段时间后计算各组种子萌发率。

【知识点】种子的萌发

【解析】【分析】1.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都是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种子萌发

的自身条件是胚必须是活的且是完整的,具有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种子不在休眠期。

2.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

3.受精完成以后,花瓣、雄蕊及柱头和花柱纷纷凋落,子房继续发育成为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

【解答】(1)花生种子是由子房里的胚珠发育而来的。

(2)比较4组实验的结果,可得到的结论是

①温度和沙藏天数(时间)是打破花生种子休眠的影响因素。

②其他条件适宜且相同时,打破花生种子休眠的适宜沙藏天数是15天。

③其他条件适宜且相同时,打破花生种子休眠的适宜温度是15℃。

(3)若要利用上述实验装置与材料,进一步探究沙子含水量是否为打破花生种子休眠的因素,

实验的思路:设置4组实验,每组花生种子数为100枚;第1组用含水量5%的沙子沙藏,第2组用

含水量10%的沙子沙藏,第3组

用含水量15%的沙子沙藏,第4组用含水量20%的沙子沙藏;温度均为15C,沙藏天数均为15天;

冲洗后在常温下培育,一段时间后计算各组种子萌发率。

32.【答案】(1)4.2

(2)压力

(3)去掉上面的祛码;甲

【知识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首先根据图甲确定测力计的分度值,读出拉力的大小,再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

计算出木块受到的摩擦力;

(2)比较甲和乙两个实验中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3)没有拉动木块,说明木块在毛巾上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太大,此时可以想办法减小摩擦力。因为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能改变,因此可以减小对毛巾的压力,即将木块上的祛码去掉。根据控制变量法

的要求选择对比实验。

【解答】(1)根据图甲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则此时拉力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