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工程水文设计规范》(NB-T 10233-2019)_第1页
《水电工程水文设计规范》(NB-T 10233-2019)_第2页
《水电工程水文设计规范》(NB-T 10233-2019)_第3页
《水电工程水文设计规范》(NB-T 10233-2019)_第4页
《水电工程水文设计规范》(NB-T 10233-2019)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27.140

P59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PNB/T10233-2019

代替DL/T5431-2009

水电工程水文设计规范

CodeforHydrologicDesignofHydropowerProjects

2019-11-04发布2020-OS-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Nß/T10233-2019

前言

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5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

(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科技(2015J283号)的要求,规范

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

的基础上,修订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基本资料,气象,径流,洪水,

泥沙,蒸发、水温和冰情,水位,水位流量关系,水情自动测报

系统。

本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一一一增加了"洪水"、"泥沙"、"水情自动测报系统"三章,

重点从一般规定、主要工作内容、设计成果要求等方面作出有关

规定。

增加了"水文调查"一节,主要包括水量调查、暴雨调

查、洪水调查、枯水调查、冰情调查、产沙调查等。

→一-增加了"径流特性分析"一节,并增加了短缺水文资料

地区径流和枯水径流分析计算方法的有关规定。

增加了非单一性水位流量关系分析计算及设计断面水位

流量关系移用的有关规定。

-一增加了径流还原计算中蒸发差值法的附录。

修改了径流系列插补延长和径流频率计算对资料系列长

度的有关规定。

本规范由国家能源局负责管理,由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提

出并负责日常管理,由能源行业水电规划水库环保标准化技术委

员会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

寄送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六铺炕北小街

2号,邮编:100120)。

而且

NB/T10233-2019

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张敏赵纪民谭建夏传清

马崇祥朱祯张军良吕金波

吴付华马顺刚樊明兰张波

张勇鞠琳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万文功杨百银刘光保晏忠林

叶绪刚杨大文张建华刘书宝

徐俊夏建荣李国芳李晓伟

张耀宾草光华高j吉朴苓

李仕胜

N

NB/T10233一-2019

目次

1总则……………l

2术语.....………........................…·………..................2

3基本资料………........................…………...................4

3.1基本资料收集和整理…………4

3.2水文调查……………………5

3.3基本资料复核和评价…………6

4气象........…………….........….........………·…........….8

4.1一般规定……………………8

4.2气候特性分析………………8

4.3工程区气象要素计算…………8

5t至rÝÍE..……·……10

5.1一般规定…………………10

5.2径流特性分析………………10

5.3径流还原计算………………10

5.4径流资料插补延长…………11

5.5径流系列代表性分析………12

5.6径流分析计算………………12

5.7枯水径流分析计算…………14

5.8冰雪融水补给地区径流分析计算……………15

s.'l岩溶地惊:径流分析计算……16

6洪水..............…...........................……………….......17

6.1一般规定…………………17

6.2洪水分析计算………………17

6.3分期洪水及施工洪水分析计算………………四

7泥沙……………21

V

NB/T10233-2019

8蒸发、水温和冰情......................................…..........22

8.1蒸发分析计算………………22

8.2水温分析计算.................................................……23

8.3冰情分析计算………………23

9水位……………25

9.1江河水位分析计算…………25

9.2潮水位分析计算……………25

10水位流量关系........……….................................….27

11水情自动测报系统……………........…...................…29

11.1一般规定…………………29

11.2系统规划设计……………29

11.3系统总体设计……………m

附录A径流还原计算方法……31

附录BE-601型蒸发器水面蒸发折算系数…34

本规范用词说明…………………36

引用标准名录……………………37

附:条文说明........……………..................….........…….39

飞4

NB/T10233-2019

1总则

1.0.1为规范水电工程水文设计的原则、内容、方法和技术要

求,制定本规范。

1.O.2本规范适用于水电工程的水文设计。

1.O.3水文设计应充分收集基本资料,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水文

分析计算,提出满足工程设计需要的水文设计成果。

1.O.4水文设计应对基本资料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整理、

复核,并分析水文特性及人类活动对水文要素的影响。

1.O.5工程位置和邻近河段缺乏实测水文资料时,水文设计应

根据要求设立水文测站或增加测验项目。

1.o.6水文设计依据的资料系列应具有可靠性、一致性和代

表性。

1.O.7水文计算方法应科学、实用,对计算成果应进行多方面

分析,论证其合理性。

1.O.8水文资料短缺或资料条件较差地区的水文计算应采用多

种方法,对计算成果应综合分析,合理选定。

1.O.9水电工程水文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

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NB/T10233-2019

2术语

2.0.1水文设计hydrologicdesign

对降水、蒸发、流量、水位、泥沙等水文气象要素进行

定量计算,统计分析水文特性,研究水文现象的形成原理和

时空变化规律,对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进行规划和总体设计,

提供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所需水文成果等各项工作

的总称。

2.O.2水文调查hydrologicalinvestigation

采用勘测、观测、调查、考证、试验等手段采集水文信息及

其有关资料的工作。

2.0.3设计依据站出signbasisstation

位于工程场址或其上下游,为工程水文设计提供水文数据的

水文测站。

2.O.4设计参证站designbenchmarkstation

工程水文计算所参照移用水文数据的测站,或作为分析论证

的对照测站。

2.O.5径流分析计算runoffanalysisandcalculation

对径流的多年变化和径流年内分配的规律进行定量分析计算

的工作。

2.O.6还原计算restoringcalculation

将非天然的流量、水位资料通过计算恢复到天然状况,以保

持资料系列一致性的计算过程。

2.O.7径流模数runoffmodulus

单位流域面积上单位时间所产生的径流量。

2.O.8径流系数runoffcoefficient

任意时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与相应面降水量的比值。

2

NB/T10233-2019

2.0.9枯水径流low-flowrunoff

枯水期计算时段内河川径流的最小流量、最枯时段径流量及

其时程分配。

2.0.10颗粒级配particlesizedistribution;grainsizedistri

bution

沙样中泥沙的粒径与小于该粒径的沙量占全部沙量比值的百

分数。

3

NB/T10233-2019

3基本资料

3.1基本资料收集和整理

3.1.1基本资料应按工程设计需要进行收集和整理,主要包括

下列内容:

1设计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

地质、土壤、植被、气候等。

2设计流域及河道的特征资料,包括流域集水面积、高程、

坡度、几何形态特征和流域内闭流区面积,河流长度和支流分

布,工程设计河段的河道形态特性、纵横断面资料等。

3水文测站分布及基本情况资料.包括水文站网分布情况,

设计依据站和参证站的沿革、集水面积、高程系统、测站控制、

观测项目、观测方法及段次、整编情况等资料。

4水文资料,包括水位、流量、比降、河道糙率、纵横断

面、泥沙、降水、蒸发、水温、冰情等资料,有关的洪枯水调查

资料及径流、洪水、泥沙还原计算资料。

5水电水利工程概况、水土保持措施概况,包括与设计工

程有关的蓄、引、提水工程,堤防、蓄洪、滞洪、分洪工程的规

划、设计和运行资料及水土保持措施情况等。

6气象资料,包括设计流域或邻近地区气象测站的基本情

况、测站点高程和水文、气象测站观测的降水、蒸发、气温、气

压、湿度、风速、风向、日照时数、地温、雷电、雾、霜期、冰

期、雪深、冻土深度、冻融循环次数、探空资料等。

7冰雪融水补给地区和岩溶地区水文分析计算特需的各项

资料。

8堪塞湖惯决洪水资料,包括堪塞及溃决发生时间、地点,

4

NB/T10233-2019

溃口形状、尺寸,堪塞湖的高程与库容曲线,溃决洪水沿程水

位、流量过程等资料。

9成果资料,包括设计流域及邻近地区有关的水文、气象

分析和研究成果。

3.1.2水文设计应收集水文测站建站至今的整编资料。对最近

年份发生的尚未整编的水文特异值资料,应根据工程设计需要进

行补充收集,并调查分析该场次水文要素。

3.1.3对收集的基本资料应查明来源、ìlJ!IJ站基本情况、测验方

法、精度等,并分类整理。

3.2水文调查

3.2.1水文调查应按工程设计需要进行,包括水量调查、暴雨

调查、洪水调查、枯水调查、冰情调查、产沙调查等工作。

3.2.2水量调查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流域界线、集水面积明显变

化情况,河川径流量和影响河川径流的各分项主要水量,流域蓄

水、取水、退水、耗水、分洪、横决及流域间交换水量等各分项

水量,水量调查成果的可靠程度评价。

3.1.3暴雨调查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不同地点处各种历时的最大

暴雨量或暴雨量级、暴雨起吃时间、暴雨强度和时程分配、暴雨

中心位置的分布及走向、大于某一量级暴雨的笼罩面积、雨前及

当时天气形势和暴雨成因、暴雨灾害情况、暴雨重现期分析、暴

雨量调查成果的可靠性分析。

3.2.4洪水调查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洪水发生时间、洪水痕迹、

洪水成因、洪水来源,洪水历时及涨落变化,河床组成及河道冲

淤变化,洪峰流量、洪水总量和洪水过程计算,洪水灾情及有关

洪水记载的文献、文物,洪水重现期考证分析,洪水调查成果的

合理性分析。

3.2.5枯水调查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枯水期起记时间、枯水期水

位及流量变化情况、枯水成因及补给来源,枯水分布范围、持续

5

NB/T10233-2019

时间及枯水灾情,河道是否断流,断流成因、发生时间及持续历

时,人类活动对枯水径流的影响,枯水流量计算,枯水重现期考

证分析,枯水调查成果的合理性分析。

3.2.6冰情调查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初生冰、岸冰、流冰花、流

冰、冰上流水、融冰、冰塞和冰坝情况,结冰期初冰、封冻、解

冻、终冰日期,最大冰厚、冰块体积。

3.2.7产抄调查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泥沙来源,产沙区分布范围,

年内输沙量变化,河道冲淤变化,人类活动及水土流失概况,滑

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情况,已建或在建工程对河流泥沙的

影响。

3.3基本资料复核和评价

3.3.1用于水文设计的流域和河道特征资料、水文资料以及径

流还原资料等应进行检查;明显影响计算成果的资料应重点复

核;明显错误和系统偏差资料应于改正,并建档备查;应对采用

资料的可靠性进行评价。

3.3.2流域特征资料应重点复核设计断面、设计依据站和参证

站的集水面积,复核用图应采用最新测绘成果,明确量算用固的

比例尺。

3.3.3水位资料复核应查清水尺位置、高程系统、水尺零点和

断面冲淤的变动情况,并分析其对水位的影响。对观测精度较

差、断面冲淤变化较大或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的资料,尤其是极

值资料应重点复核。水文资料复核应采用本站过程线连续性分

析、上下游或邻近流域测站过程线对照分析以及水文要素相关分

析等方法。

3.3.4流量资料应重点复核测验精度较差资料。流量资料复核

应采用历年水位流量关系线比较、流量与水位过程线对照以及上

下游水量平衡分析等方法,并应从浮标系数、水面流速系数是否

恰当,借用断面是否合理,冰期流量改正方法及改正系数是否合

6

NB/T10233-2019

适等方面进行分析。

3.3.5水库径流还原资料应重点从库水位、库容曲线和过水建

筑物泄流曲线的精度以及渗漏水量和库面蒸发增损量计算等方面

进行分析检查。其他水电水利工程和水保措施的径流还原资料应

根据分析计算的依据、方法,结合水量平衡进行复核。

3.3.6气象资料复核应从场址位置、仪器类型、观测和整编方

法等方面,重点针对特异值进行分析检查。

7

NB/T10233一-2019

4气象

4.1一般规定

4.1.1气象统计应查明流域及邻近地区气象站分布和观测情况,

应选用与工程区较近且自然地理条件相似的站点作为设计代

表站。

4.1.2气象统计采用的资料系列不宜少于:)0年,长度不足时宜

插补延长。

4.1.3气象资料短缺或代表性不足,不能满足设汁要求时,应

设站观测。

4.2气候特性分析

4.2.1气候特性分析内容应包括流域主要气候特性分析和工程

区气候特点分析。

4越2.2气候恃性分析应根据流域气象统计资料和分析成果,结

合流域自然地理条件,归纳流域气候特性和l工程区气候特点。

4.3工程区气象要素计算

4.3.1工程区气象要素计算应按工程设计需要进行,主要包括

下列内容:

1气温的多年平均年、月值,年、月极值及出现时间,各

分级月平均、日平均、日最低气温出现天数,气温骤降及冻融循

环次数等资料。

2降水量的多年平均年、月值,历年计算时段最大降水量

及出现时间,分级降水量出现天数。

3风速的多年平均年、月值,年、月最大值及出现时间和

8

NB/T10233-2019

相应风向,各级风速出现天数。

4蒸发量的多年平均年、月值。

5地温和湿度的多年平均年、月值,年、月极值及出现

时间。

6雷暴、霜、雪、雾等年内出现天数及出现时间。

7日照时数、积雪深度、冻土深度等。

4.3.2工程区具有长系列气象观测资料时,工程区气象要素应

直接统计计算。

4.3.3工程区气象现测资料短缺或代表性不足时,工程区气象

要素应结合邻近且气象条件相似地区长系列气象资料、气象要素

等值线图及气象要素地区变化规律等进行统计计算或成果修正。

4.3.4设计气象要素特征值应进行合理性分析与检查。

9

NB/T10233-2019

5径流

5.1一般规定

5.1.1径流分析计算应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径流特性分析。

2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分析及径流资料的还原计算。

3径流资料的插补延长。

4径流系列代表性分析。

5设计年、期径流量及其时程分配。

6径流计算成果合理性检查。

5.1.2径流分析计算应采用天然径流系列,特殊情况下也可采

用径流形成条件基本一致的径流系列。

5.1.3冰雪融水补给地区或岩溶地区应根据其特殊的径流特性

进行径流分析计算。

5.2径流特性分析

5.2.1径流特性分析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径流补给来源、径流时

空分布、枯水流量及持续时间。

5.2.2径流特性应根据流域径流统计资料和分析成果,并结合

影响流域径流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

5.3径流还原计算

5.3.1明显受人类活动影响和径流形成条件明显变化的径流资

料应进行还原计算。

5.3.2还原水量应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工农业及生活耗水量。

10

Nß/T10233-2019

2蓄水工程蓄变水量及蒸发增损水量。

3分洪溃口水量、河道改道水量。

4跨流域引水量。

5水土保持措施影响水量。

5.3.3根据资料条件和计算精度要求,径流还原计算应选用分

项调查法、多元分析法、降雨径流关系法和蒸发差值法等。径流

还原计算方法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

5.3.4还原计算宜逐年、逐月进行。逐年还原所需资料不足时

宜按人类活动对径流影响的相近程度划分时期,采用各时期的丰

水、平水、枯水典型年还原水量进行还原,逐月还原所需资料不

足时宜按主要用水期和非主要用水期进行还原。人类活动对径流

的影响有明显地区差异时,还原计算应分区进行。

5.3.5还原计算成果应进行合理性检查,并应从单项指标和分

项还原水量是否合理、上下游和干支流水量是否平衡,以及降雨

径流关系变化是否合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5.4径流资料插补延长

5.4.1径流系列长度不应少于40年。实测径流系列长度不足

40年,或虽有40年但系列代表性不足时,径流系列应插补延

长。插补延长年数应根据资料条件、插补延长资料的精度和系列

代表性分析的要求而定。

5.4.2根据资料条件,径流系列插补延长应符合下列要求:

1水位流量关系稳定时,径流系列应采用水位资料插补延

长;结冰对水位流量关系影响明显时,冰期径流系列应采用改正

系数法插补延长。

2与上下游或邻近相似流域测站的径流要素相关关系较好

时,径流系列应采用系列较长站的径流要素插补延长。

3设计流域或自然地理条件相似流域的降雨径流关系较好

时,径流系列应采用较长的降雨资料插补延长。

11

NB/T10233-2019

5.4.3进行相关插补延长时,相关要素间应有明确的径流成因

联系。当相关点据散乱或部分相关点据明显偏离时应查明原因,

并应结合成因分析,采用增加参变量的方法改善相关关系。相关

关系外延幅度不宜超过实测变幅的50%。

5.4.4插补延长的径流资料应从径流系数、径流模数和上下游

水量平衡等方面检查其合理性。

5.5径流系列代表性分析

5.5.1径流系列代表性分析应采用具有可靠性和一致性的全部

资料。

5.5.2径流系列应通过分析统计参数的变化规律和丰水、平水、

枯水年或年组的组成等,评价其代表性。

5.5.3根据资料条件,径流系列代表性分析方法选用应符合下

列要求:

1径流系列较长时,径流系列代表性分析应采用累积平均、

差积曲线和滑动平均等方法。

2径流系列较短、上下游或邻近自然地理条件相似地区的

参证站系列较长时,径流系列的代表性应通过参证站相应短系列

的代表性进行分析评价。

3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流域,当径流系列较短、本流域或邻

近自然地理条件相似地区有较长降水资料时,径流系列的代表性

宜通过与径流相应的短系列降水资料代表性进行分析评价。

5.6径流分析计算

5.6.1径流频率计算依据的资料系列长度不应少于40年。统计

时段应根据设计要求选用年、期等。

5.6.2在n项连序径流系列中,按大小次序排列的第m项的经

验频率Pm应按下式计算:

12

NB/T10233-2019

η1υ

n平lXlOOYo(5.6.2)

式中:η连序系列的项数;

m径流在连序系列中的序位,m=l,2,…,川

Pm一←第m项径流的经验频率。

5.6.3实测或调查的特枯水年应考证确定重现期,采用数学期

望公式计算经验频率。

5.6.4径流频率曲线的线型应采用P←囚型。经分析论证后,

也可采用其他线型。

5.6.5P一田型频率由线的统计参数应采用均值X、变差系数

c和偏态系数c表示,可用矩法等方法初估,由经验适线法确

定。适线时,在拟合点群趋势的基础t应侧重考虑平水年点据和

枯水年点据。

5.6.6设计断面的径流应采用设计依据站的径流成果推求,并

考虑集水面积、降水和下垫面条件的差异对成果进行修正。

5.6.7设计径流应根据设计要求和资料条件采用长系列或代表

年。计算时段应按工程调蓄能力采用月、旬或日。

~.6.8代表年轻流垦应与证11(直相等,其年内分配应采用典型

年按径流量的倍比缩放而得。典型年宜按丰水、平水、枯水分别

从测验精度较高的系列中选取,其水量应与设计值接近。

5.6.9径流资料短缺或代表性不足时,径流计算应选用多种方

法,经综合分析后,合理选用径流成果。根据资料条件,设计径

流应选用水文比拟法、等值线图法、径流系数法、经验公式法、

流域水文模型法、地区综合分析法等进行计算。各径流计算方法

应符合下列要求:

1水文比拟法应选择与设计流域径流特性相似且具有较长

实测资料的邻近流域水文测站作为设计参证站,设计成果移用时

应考虑影响径流的因素差异进行相应修正。

2等值线图法应选用经省级及以上行政主管部门审定的最

13

NB/T10233-2019

新水文图集,并明确其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设计流域属于非闭

合流域时,径流成果宜根据土壤特性、河槽下切深度、地下水埋

藏深度及流动特性等非分区性因素进行修正。

3采用径流系数法时,径流系数可通过等值线图查算或移

用邻近相似流域的径流系数,并根据设计流域内有代表性的降水

资料系列计算径流成果。

4经验公式法应分析经验公式是否适用于设计流域。公式

适用时,计算参数应通过调查、测量或等值线图查算等方法合理

确定。

5流域水文模型法应根据实测资料率定模型参数,并根据

设计流域内有代表性的降水资料系列,计算径流成果。

6地区综合分析法应根据工程所在区域及邻近地区各水文

测站的径流资料,分析径流统计参数或设计值与集水面积的综合

关系线,并按工程设计断面的集水面积推求其径流成果。

5.6.10根据工程设计需要,径流系列可采用随机模拟的方法

获得。

5.6.11径流成果应通过分析上下游、干支流水量平衡,地区径

流统计委数变化规律,降雨在流时空分布的相应性等进行合理性

检查。

5.7枯水径流分析计算

5.7.1枯水径流分析计算的内容应包括最小流量、最小日平均

流量和最枯时段径流量及其时程分配等。

5.7.2枯水径流还原计算宜采用分项调查、退水曲线、长短时

段或上下游枯水径流量相关等方法。枯水径流系列插补延长宜采

用水位流量关系、上下游或邻近相似流域参证站与设计依据站的

流量相关、退水曲线等方法。

5.7.3径流特枯值的重现期应根据设计流域和邻近相似流域的

历史文献、文物和调查资料,以及长系列的降水、径流资料等综

14

NB/T10233-2019

合分析确定。

5.7.4枯水径流分析计算方法应按本规范第5.6.1~5.6.11条

的规定执行。枯水系列中有零值时,枯水径流可采用包含零值项

的方法进行频率计算。

5.7.5短缺枯水径流资料系列时,工程设计断面的枯水径流宜

选用水文比拟法、枯水径流分区图法、经验公式法等方法计算。

根据工程设计需要,在设计河段应进行枯水调查,修正枯水径流

计算成果。

5.7.6枯水径流成果应通过分析上下游、干支流和邻近地区枯

水径流统计参数变化规律,并结合设计流域下垫面条件、枯水期

雨情、旱情及人类活动影响等进行合理性检查。

5.8冰雪融水补给地区径流分析计算

5.8.1设计流域冰川覆盖率大于5%或径流明显受冰雪融水影

响,其夏季水位、流量有明显的日周期变化时,径流分析计算应

结合冰雪融水补给特性进行。

5.8.2冰雪融水补给地区基本资料收集还应包括冰川面积和储

量的高程变化、冰川j胡容积、冰川湖fR决与泪程影响、冰川站和

邻近地区地面及探空气象观测、分析研究成果等资料。

5.8.3冰雪融水补给地区径流还原计算宜考虑人工融冰化雪和

冰川湖愤决等对径流的影响。

5.8.4冰雪融水补给地区径流的插补延长,在分析区间或邻近

流域相似条件和建立相关关系时宜考虑气温因子的影响。

5.8.5冰雪融水补给比重较大的地区,径流系列代表性分析应

将径流或降水资料结合气温变化综合分析。

5.8.6冰雪融水径流分析计算应按本规范第5.6.1~5.6.11条

的规定执行。

5.8.7冰雪融水补给地区径流计算成果应结合冰雪消融规律、

冰雪融水占径流总量的比重和汇入位置等进行合理性检查。

15

NB/T10233-2019

5.9岩溶地区径流分析计算

5.9.1岩溶地区设计依据站与邻近非岩溶地区水文站的年径流

系数相差20%以上,且径流年内分配有明显差异,经调查设计

依据站以上流域地下分水线与地面分水线的控制面积相差20%

以上时,径流分析计算应根据岩溶地区的径流特性进行。

5.9.2岩榕地区基本资料收集内容还应包括设计依据站和设计

流域地下分水线,漏斗、溶洞、伏流、暗河等水文地质资料。

5.9.3岩溶地区径流还原计算应按本规范第5.3.1~5.3.5条的

规定执行,受地下水库调节影响的径流还原计算还应考虑地下水

库的影响。

5.9.4利用上下游站插补延长或面积比法转换资料时,计算过

程应考虑区间岩梅差异对径流的影响。

5.9.5用上下游或邻近河流参证站资料推求设计断面径流年内

分配时,径流成果应结合区间或两地岩溶影响的差异进行修正。

5.9.6岩榕地区径流成果合理性检查时,与集水面积有关的项

目均应采用非闭合影响还原后的闭合流域成果。

16

NB/T10233-2019

6洪水

6.1一般规定

6.1.1洪水分析计算应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暴雨洪水特性分析。

2洪水系列的一致性处理和插补延长。

3历史洪水、暴雨资料的调查与考证。

4根据流量资料计算设计洪水。

5根据暴雨资料计算设计洪水。

6受上游水库调蓄影响的设计洪水计算。

7分期设计洪水及施工设计洪水计算。

8设计洪水计算成果合理性检查。

6.1.2设计流域发生特大暴雨、特大洪水后,应对设计暴雨和

设计洪水成果进行分析复核。

(},1,丐干旱.岩溶.冰川等地区~感潮河段洪水计算应根据其

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水文特性进行。

6.1.4设计流域内的人类活动使产流、汇流条件发生明显改变

时,洪水计算应分析确定人类活动对其造成的影响。

6.1.5可能最大暴雨和可能最大洪水计算应按工程设计需要进

行,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电工程可能最大洪水计算规范》

NB/T10234的有关规定。

6.1.6洪水计算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

规范))NB/T35046的有关规定。

6.2洪水分析计算

6.2.1暴雨洪水特性分析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暴雨成因、暴雨量

17

NB/T10233-2019

级、暴雨起吃时间和地区变化规律,洪水成因、洪水季节性变化

规律、洪水发生频次和年际变化幅度,洪水历时及涨落变化

特征。

6.2.2设计洪水计算采用的洪水系列应进行一致性分析和处理。

实测洪水、暴雨系列较短或实测期内有缺测年份时,洪水、暴雨

资料应进行插补延长。

6.2.3设计洪水计算应对历史洪水、暴雨资料及其汇编成果进

行合理性检查。根据资料条件和工程设计需要,对历史洪水、暴

雨资料应进行补充调查和考证。

6.2.4根据流量资料系列计算设计洪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计洪水计算依据的流量资料系列长度不应少于40年。

2设计洪水计算应采用频率分析法。根据工程设计需要,

设计洪水过程应采用典型洪水过程按同频率放大法或同倍比放大

法进行推求。

3工程设计断面的设计洪水应根据设计依据站的洪水成果

推求,并考虑集水面积、暴雨和下垫面条件的差异对成果进行

修正。

4根据资料条件和丁秤设计需要喜,人库带计渎水市洗用加

率分析法、典型入库洪水放大法、流量反演法等方法进行计算。

对建库后产流、汇流条件有明显改变的水库,坝址断面设计洪水

与入库设计洪水调洪结果差别较大时,洪水成果宜采用入库设计

洪水作为设计依据。

6.2.5洪水资料系列短缺时,洪水计算应根据暴雨资料进行产

流和汇流计算,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或根据邻近地区水文

资料进行地区综合分析,计算设计洪水。

6.2.6根据暴雨资料计算设计洪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计暴雨计算应包括不同历时的点雨量、面雨量计算,

暴雨时程分配和面分布等。

2有40年及以上的暴雨资料系列时,设计暴雨量应采用频

18

NB/T10233-2019

率分析法计算。系列中有特大暴雨时,暴雨重现期应根据暴雨雨

情、水情、灾情和邻近地区暴雨资料等分析确定;暴雨资料系列

短缺时,各时段设计暴雨量宜采用等值线图法并考虑暴雨点面关

系进行计算。

3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时,产流和汇流计算应根据设

计流域水文特性、流域特征和资料条件,选用与其相适应的计算

方法。

4设计流域面积较大、暴雨在面上的分布不均匀、产流和

汇流条件有较大差异时,产、汇流计算应划分不同单元分别进

行,再经河道演算,并与基流组合叠加后,计算设计洪水。

6.2.7对大型工程或重要的中型工程,洪水计算应对资料条件、

参数选用、抽样误差等进行综合分析检查;校核标准洪水成果有

偏小的可能时,安全修正值应综合分析确定。

6.2.8工程设计断面上游有调蓄能力较大的水库时,工程设计

断面应计算受上游水库调蓄影响的设计洪水。

6.2.9工程设计断面上游曾发生堪塞湖渍决洪水的或有发生堪

塞湖横决洪水潜在可能时,水文设计应分析计算受上游堪塞湖溃

决影响的设计识水成果υ

6.2.10设计洪水计算成果应进行合理性检查。资料短缺地区的

设计洪水计算应采用多种方法,经对比分析后,合理选定设计洪

水成果。

6.3分期洪水及施工洪水分析计算

6.3.1分期设计洪水计算应按工程设计需要进行,并应符合下

列要求:

1汛期内不同时间段洪水成因和量级有显著差异时,汛期

分期设计洪水应根据设计和水库运行需要分析计算;主汛期的设

计洪水应采用年最大洪水计算成果,其余汛期分期的设计洪水应

根据分期选样的洪水系列采用频率分析法进行计算。

19

NB/T10233-2019

2非汛期设计洪水应根据非汛期流量资料按最大值法选样

组成洪水系列,并采用频率分析法进行计算。

3上游有调蓄水库时,工程设计断面应分析计算受上游水

库调蓄影响的分期设计洪水。

6.3.2施工分期设计洪水计算应按工程设计需要进行,并应符

合下列要求:

1施工分期设计洪水计算应根据洪水季节变化规律、成因

特点和施工设计要求,合理进行洪水分期。

2施工分期洪水选样应在各分期内按最大值法选择。跨期

选样时,不应跨期使用;不跨期选样时,可跨期使用。

3有洪水资料系列时,各施工分期设计洪水应采用频率分

析法计算;洪水资料系列短缺时,各施工分期设计洪水可采用水

文比拟法计算,并结合设计流域产、汇流特性予以修正。

4上游有调蓄水库时,工程设计断面应分析计算受上游水

库调蓄影响的施丁.分期设计洪水。

20

NB/T10233-2019

7泥沙

7.0.1泥沙分析计算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流域产沙分析、悬移质

分析计算、推移质分析计算及设计水沙系列分析选择。

7.0.2流域产沙分析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了程所在流域的产沙地

区分布、产沙特性、产沙成因及流域的产沙发展趋势。

7.O.3悬移质分析计算的主妻内容应包括逐年及多年平均的输沙

量和含沙量、输沙量和含沙量的年际变化及年内分配特性、颗粒级

配的年内及年际变化、洪峰与沙峰对应关系、流量与含沙量关系。

7.O.4悬移质计算采用的设计依据站宜有20年及以上的实测泥

沙资料连续系列。系列不足20年时,泥沙资料系列应进行插补

延长,并应对系列中受自然灾害或人类活动影响显著的悬移质泥

沙实测资料进行修正。

7.O.5工程所在河流悬移质泥沙测验资料短缺时,悬移质宜采

用现有观测资料、工程所在地区输沙模数图、邻近相似流域的测

验资料、工程所在地区悬移质输沙量经验公式、洪水期悬移质沙

样等方法估算。

7.0.6推移质分析计算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流量与推移质输沙率

关系、流量与推移质特征粒径关系、输沙量年内分配特性。

7.0.7推移质输沙量可采用设计依据站的推移质测验资料、推

移质输沙率试验成果、推移质输沙率公式、推移质与悬移质输沙

量比例进行估算。

7.0.8对悬移质计算及推移质计算的成果应进行合理性分析。

7.0.9设计水沙系列宜采用代表系列或代表年进行组合,设计

水沙系列应考虑设计水平年的人类活动影响。

7.0.10泥沙计算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电工程泥沙设计规

范>>NB/T35049的有关规定。

21

NB/T10233-2019

8蒸发、水温和冰情

8.1蒸发分析计算

8.1.1蒸发分析计算应按工程设计需要进行,主要内容应包括

多年平均年、月水面蒸发量及其年、月系列计算,水库蒸发增损

计算,蒸发计算成果的合理性检查。

8.1.2水面蒸发计算选用的蒸发测站应与设计区域自然地理条

件相近。

8.1.3水面蒸发量计算采用的资料系列长度不宜少于30年。

8.1.4根据蒸发资料条件和观测仪器类型,水面蒸发量计算方

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池面不小于20旷的蒸发池蒸发量应作为当地大水体的水

面蒸发量。设计区域与观测地自然地理条件相近时应直接移用,

蒸发差异明显时应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修正。

2E-601型和20cm、80cm蒸发器皿观测资料应先折算为

20m2蒸发池蒸发量,再向设计区域转换。E-601型蒸发器水面蒸

发折算系数应符合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

3漂浮蒸发器观测资料在消除浮徨结构、安装方式和观测

方法等产生的影响后,可用于计算设计区域水面蒸发量。

8.1.5水面蒸发资料短缺时,水面蒸发量可采用经省级及以上

行政主管部门审定的最新等值线图或地区经验公式法计算。根据

工程设计需要,水面蒸发资料应设站或增加观测项目进行观测。

8.1.6水库蒸发增损计算采用的水面和陆面蒸发量,宜根据库

区附近水文、气象条件相似地区资料分析确定。

8.1.7蒸发计算成果应通过邻近相似工程成果对比等方法进行

合理性检查。

22

NB/T10233-2019

8.2水温分析计算

8.2.1水温分析计算应按工程设计需要进行,主要内容应包括

设计依据站水温统计、设计河段水温计算、水温成果的合理性

检查。

8.2.2统计分析的水温特征值应包括年、月水温的多年平均值,

年、月平均水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历年水温的最高值、最低值

及其出现时间。

8.2.3水温统计采用的资料系列长度不宜少于30年,不足30

年时应插补延长。特异资料应予复核。

8.2.4设计河段水温应采用设计依据站的水温统计成果计算.

并应分析水温影响因素的差异。水温影响因素差异明显时,应对

水温计算成果进行修正。

8.2.57](温资料短缺时应增设专用测站或增加观测项目进行

观测。

8.2.6水温计算成果应通过对比邻近相似河段,并结合气温、

太阳辐射等气象条件进行合理性检查。

8.3冰情分析计算

8.3.1有冰情的设计河段应统计冰情特征值,分析冰情特性,

分析工程施工期与运行期的冰情问题。

8.3.2统计分析的河流冰情特征值应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初生冰、流冰花、封冻、开河、流冰和终冰的平均、最

早、最晚日期。

2封冻前流冰花的疏密度、流冰花总量和最大冰花流量。

3封冻期冰厚演变,最大冰厚及出现时间,最大冰花厚及

出现时间。

4开河期流冰疏密度、总量、最大冰块尺寸、速度和最大

冰流量。

23

NB/T10233一-2019

5不同开河形式的出现概率。

6冰塞和冰坝出现时间、地点、规模及演变。

8.3.3具有10年及以上且人类活动影响基本一致的冰情观测资

料时,冰情特征值应直接统计计算。资料不足10年时,冰情特

征值应结合冰情调查综合分析确定。

8.3.4设计断面与设计依据站水力、热力条件相近时,设计断

面应直接移用测站冰情统计特征值。水力、热力条件差异明显

时,设计断面冰情特征值应结合对比观测和调查资料分析修正。

8.3.5冰情观测资料短缺fH.ì水情特征值!但选用冰情特征图表

法、地区经验公式法、热平衡法等方法估算。

8.3.()工程冰情分析计算应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设计来水、来冰过程u

2导流、排冰设施的排冰能力和设计河段的设计塞水高度。

3水库冰厚和库末形成冰塞、冰坝的可能性及其塞水高度。

4渠道沿程冰情变化及其对输水能力的影响。

5抽水蓄能电站上、下水库结冰特性,最大冰凉库容及防

冰对水电站运行方式的要求。

6水库下游零温断面位置及不封冻距离。

8.3.7工程冰情分析计算前应全面了解和分析设计工程施工和

运行的要求、设计河段的冰情特征及已建工程兴建前后的冰情

变化。

8.3.8工程冰情应采用水力学、热力学和水文学的原理与方法

分析计算,资料短缺时宜采用类比法估算分析。

8.3.9工程冰情分析11算成果应进行合理性检查。根据工程设

计需要,工程冰情计算成果可结合模型试验确定。

24

NB/T10233-2019

9水位

9.1江河水位分析计算

9.1.1根据资料条件,江河设计水位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1具有设计流量和水位流量关系时,设计水位应采用设计

流量推求。

2仅有水位资料时,设计水位应通过水位频率计算法推求。

9.1.2用于频率计算的水位资料应进行复核检查,其系列长度

应在40年及以L且观测期内河床基本稳定,人类活动影响程

度基本一致。

9.1.3水位资料不足40年时,水位资料系列应采用相关或水面

曲线法进行延长,相关因子间应有成因联系。

9.1.4水位频率曲线应采用P-ill型。经分析论证,可采用其

他线型或经验频率线。

9.1.5水位频率计算宜采用实测水位减去一个固定水位值后形

成的系列进行,再用计算结果回加减去值的方法推求设计水位。

9.1.6测站设计水位向设计断面转换应采用水位相关、水面曲

线等方法。

9.1.7设计水位成果合理性检查重点应为水位频率曲线外延部

分,可从河段特性和上下游测站成果的相应性关系等方面分析

检查。

9.2潮水位分析计算

9.2.1潮水位分析计算内容应主要包括设计高潮位、设计低潮

位、设计潮差、设计潮流量、设计潮水位过程线以及感潮河段设

计洪水与设计潮沙要素的组合遭遇状况。

25

NB/T10233-2019

9.2.2潮水位资料有30年及以上且满足系列一致性要求时,潮

水位计算应采用频率分析法。

9.2.3潮水位设计标准较高时,在设计坷段应进行潮水位调查,

并将其成果与实测资料合并使用。

9.2.4潮水位频率曲线宜采用P-III型。

9.2.5设计依据站潮水位资料不足30年,但具有5年以上资料

时,潮水位分析计算应选取邻近有同步系列且资料达30年及以

上的潮水位站作为参证站,并采用极值同步差比法推求设计潮水

位。参证站应在潮沙特性及受河川径流影响等方面与设计依据站

相似。

9.2.6设计潮水位过程线应采用设计潮水位控制,修匀典型潮

水位过程线的方法推求。

9.2.7挡潮建筑物陡立于海岸时,潮水位计算应分析其对天然

高潮水位的塞高和低潮水位的落低影响,并据此对统计计算的设

计潮水位进行修正。

9.2.8设计潮水位成果应采用多种途径进行综合分析,检查其

合理性。

26

NB/T10233-2019

10水位流量关系

10.0.1水文设计应按工程设计需要推求设计断面天然河道的水

位流量关系。

10.0.2水位高程系统应与设计工程的高程系统一致。

10.0.3水位流量关系分析计算应开展现场水文调查和水位、流

量、比降等观测及河道纵、横断面测量工作。

10.0.4设计断面所在河段有实测水位、流量资料时,水位流量

关系应直接根据实测资料分析确定。

10.O.5设计断面所在河段仅有实测水位资料,而上下游有可供

移用的流量资料时,水位流量关系可根据实测水位及移用流量资

料分析确定,也可采用水位相关移用上下游断面水位流量关系,

区间流量不可忽略时应进行修正。

10.0.6设计断面所在河段无水位和流量资料时,在设计河段应

开展水位观测、流量测验和洪枯水调查,并结合河道纵、横断面

测量等资料,采用多种方法分析计算,确定水位流星关系。

10.0.7水位流量关系的高水延长应选用水位面积关系与水位流

速关系曲线法、水力学法等方法,并结合洪水调查成果综合分析

确定;低水延长条件具备时应以断流水位控制,并结合枯水调查

成果综合分析确定。

10.O.8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不稳定时应分析其原因。非单一性的

水位流量关系分析应主要考虑下列情况:

1受洪水涨落影响。

2受变动回水影响。

3受冲淤变动影响。

4受横比降或分流影响。

10.O.9非单→性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应根据主要水力影响因素

27

NB/T10233-2019

及河道特性,选用下列方法分析确定:

1受洪水涨落影响的河段,宜分析确定稳定的水位流量关

系曲线,也可分别确定涨水及落水部分的外包线或平均线;高水

延长应以涨落率为零的实测点据为依据,或按校正因素法定出单

一的综合曲线后再进行高水延长。

2受下游变动回水影响的河段,水位流量关系应考虑田水

的顶托影响,分析计算以下游水位或流量为参数的一簇水位流量

关系曲线。当实测资料不足时,水位流量关系线簇可采用水力学

方法分析计算。

3受冲淤变动影响的河段,应分析确定现状水位流量关系

曲线,并根据设计要求,分析计算设计年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4受横比降或分流影响的河段,应结合横比降或分流的影

响分析,分别分析确定左、右岸或分河汉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10.0.10设计断面的水位流量关系应根据同河段测站的水位流

量关系成果、河道横断面、水面比降、流量差异等资料进行

计算。

10.0.11水位流量关系应根据河段控制条件、河道断面特征,

从曲线变化趋势以及相应的水位与流速、水位与糙率关系等方面­

进行合理性检查。

28

NB/T10233-2019

11水情自动测报系统

11.1一般规定

11.1.1建设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应进行必要性分析论证。有必要

建设系统时,应进行系统规划设计和总体设计。

11.1.2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电工程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技术规范))NB/T:\500::;的有关规定。

11.2系统规划设计

11.2.1系统必要性论证应根据流域水文特性、工程特性及防洪

度汛要求,从工程度汛安全与发电及其综合利用、流域生态环保

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

11.2.2系统规划设计应开展下列工作:

1调查分析工程所在流域水文气象特征、水文站网布设及

流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工程施工与运行特点、流域内交通及通

信等基本情况。

2初拟水情预报配置方案和系统测报范围、遥测站网。

3拟定通信方式、通信组网方案和工作体制。

4拟定遥测站、中继站、中心站、分中心站主要设备。

5初拟土建工程项目。

6拟定系统基本功能。

7拟定建设计划和工程施工期水情服务计划。

8估算系统建设投资和施工期水情测报服务费用。

11.3系统总体设计

11.3.1系统总体设计应开展下列工作:

29

NB/T10233-2019

1收集与分析工程所在流域水文气象特性、水文站网布设

及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工程施工与运行特性、流域内交通及通信

等基本资料。

2确定系统基本功能。

3确定系统测报范围、遥测站网。

4确定系统的通信方式、通信组网方案和工作体制。

5确定系统的电惊和过电压保护、防雷接地措施。

6确定系统的遥测站、中继站、中心站、分中心站主要

设备。

7拟定系统的土建工程项目和规模。

8提出系统水情预报方案配置。

9确定数据处理设备和软件平台功能。

10拟定系统建设计划和施工期水情服务计划。

11编制系统建设投资和施工期水情测报服务费用概算。

11.3.2梯级工程的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应根据梯级工程的建设运

行管理需要,充分利用已有站网系统,进行合理衔接,并论证建

立系统分中心的必要性。

30

NB/T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