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6~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
一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现状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恩施州)地理位置优越,坐落于湖北省的西南部,东连荆楚,南接潇湘,西临渝黔,北靠神农架,下辖恩施市、利川市和巴东、建始、宣恩、来凤、咸丰、鹤峰六个县,是土家族、苗族等民族的聚居地,境内共有29个少数民族。作为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恩施州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厚重独特,非物质文化资源丰富,文化生态优势明显。恩施州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是境内各个民族历史发展的见证,是不可复制的物质与精神财富。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恩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国家级非遗名录截至2017年7月,恩施州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含扩展项目)15项。入选的国家级非遗项目主要涉及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技艺、曲艺等五大类(见表1)。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表1恩施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类别项目名称项目编号申报地区批次批准年份传统音乐(4项)薅草锣鼓(宣恩薅草锣鼓)Ⅱ-27宣恩县第一批扩展2008土家族打溜子(鹤峰围鼓)Ⅱ-54鹤峰县江河号子(长江峡江号子)Ⅱ-98巴东县第二批2008利川灯歌Ⅱ-142利川市第三批2011传统舞蹈(4项)土家族摆手舞(恩施摆手舞)Ⅲ-17来凤县第一批扩展2008肉连响Ⅲ-52利川市第二批2008龙舞(地龙灯)Ⅲ-4来凤县第一批扩展2011土家族撒叶儿嗬Ⅲ-18巴东县第一批扩展2014传统戏剧(3项)灯戏Ⅳ-77恩施市第一批扩展2008傩戏(鹤峰傩戏、恩施傩戏)Ⅳ-89鹤峰县、恩施市南剧Ⅳ-125来凤县、咸丰县第二批2008曲艺(2项)恩施扬琴Ⅴ-74恩施市第二批2008三棒鼓Ⅴ-106宣恩县第三批2011传统技艺(2项)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Ⅷ-211咸丰县第三批2011绿茶制作技艺(恩施玉露制作技艺)Ⅷ-148恩施市扩展2014合计15项注:本表由恩施州分区域课题组根据国务院、文化部公布的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整理而成,数据仅代表课题组意见。资料来源:恩施州文体新广局非遗科。表1恩施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通过表1可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国家级非遗项目比较集中,以传统音乐和传统舞蹈居多,种类相对较少。就地域分布而言,恩施市最多,共有4个;来凤县有3个;巴东、利川、宣恩、咸丰和鹤峰各有2个;建始县没有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地域分布较为不均匀。(二)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省级非遗名录2007年湖北省公布了第一批省级非遗名录,截至目前,湖北省先后公布了五批省级非遗名录,恩施州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66项(见表2)。表2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省级非遗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类别项目名称项目编号申报地区批次批准年份民间文学(3项)寇准的故事Ⅰ-17巴东县第二批2009土家族哭嫁歌Ⅰ-37来凤县第三批2011三峡传说Ⅰ-43巴东县第四批2013传统音乐(14项)薅草锣鼓Ⅱ-7宣恩县第一批2007喜花鼓Ⅱ-8建始县利川灯歌Ⅱ-9利川市建始丝弦锣鼓Ⅱ-16建始县长江峡江号子Ⅱ-17巴东县鹤峰围鼓Ⅱ-21鹤峰县十姊妹歌Ⅱ-24宣恩县第二批2009五句子山歌(恩施五句子山歌)Ⅱ-46恩施州第三批2011石工号子Ⅱ-47恩施州高腔山歌(宣恩高腔山歌)Ⅱ-48宣恩县穿句子山歌(鹤峰山歌)Ⅱ-49鹤峰县吹打乐(建始南乡锣鼓、来凤打安庆)Ⅱ-51建始县、来凤县太阳河民歌Ⅱ-55恩施市第四批2013吹打乐(坪坝营镇唢呐)Ⅱ-51咸丰县扩展2016传统舞蹈(15项)土家族撒叶儿嗬Ⅲ-1巴东县第一批2007建始闹灵歌Ⅲ-2建始县耍耍Ⅲ-3宣恩县、恩施市地盘子Ⅲ-4咸丰县土家族摆手舞Ⅲ-5来凤县宣恩土家族八宝铜铃舞Ⅲ-7宣恩县肉连响Ⅲ-9利川市地龙灯Ⅲ-12来凤县建始闹灵歌(建始武丧)Ⅲ-2建始县扩展2009龙舞(恩施板凳龙)Ⅲ-16恩施市第二批2009滚龙连厢Ⅲ-19宣恩县龙舞(咸丰板凳龙)Ⅲ-16咸丰县扩展2011花鼓灯(鹤峰花鼓灯)Ⅲ-25鹤峰县第四批2013绕棺Ⅲ-26利川市、咸丰县草把龙灯(宣恩草把龙、咸丰草把龙)Ⅲ-29宣恩县、咸丰县传统戏剧(6项)傩戏Ⅳ-1鹤峰县、恩施市第一批2007南剧Ⅳ-3来凤县、咸丰县恩施灯戏Ⅳ-12恩施市鹤峰柳子戏Ⅳ-13鹤峰县巴东堂戏Ⅳ-14巴东县皮影戏(巴东皮影戏)Ⅳ-17巴东县扩展2016曲艺(7项)恩施扬琴Ⅴ-4恩施市第一批2007利川小曲Ⅴ-10利川市满堂音Ⅴ-12鹤峰县三棒鼓(土家三棒鼓、土家族花鼓)Ⅴ-15宣恩县、来凤县第二批2009恩施三才板Ⅴ-19恩施市竹琴Ⅴ-35利川市第五批2016讲书锣鼓Ⅴ-37鹤峰县传统体育、游戏与杂技(1项)板凳拳Ⅵ-7咸丰县第三批2011传统美术(5项)咸丰何氏根雕Ⅶ-16咸丰县第三批2011民间绣活(土家族苗族绣花鞋垫)Ⅶ-17咸丰县、宣恩县石雕(尖山石刻)Ⅶ-13咸丰县扩展2013木雕(利川木雕)Ⅶ-12利川市扩展2016竹编(宣恩竹编)Ⅶ-21宣恩县传统技艺(10项)土家织锦“西兰卡普”Ⅷ-7来凤县第二批2009干栏吊脚楼建造技艺Ⅷ-20咸丰县糕点制作技艺(建始花坪桃片糕制作技艺)Ⅷ-24建始县第三批2011绿茶制作技艺(恩施玉露制作技艺、宣恩伍家台贡茶制作技艺)Ⅷ-27恩施市、宣恩县豆制品制作技艺(利川柏杨豆干制作技艺、巴东五香豆干制作技艺)Ⅷ-34利川市、巴东县油茶汤制作技艺Ⅷ-35咸丰县、来凤县漆筷制作技艺(来凤漆筷制作技艺)Ⅷ-36来凤县酱菜制作技艺(凤头姜制作技艺)Ⅷ-15来凤县扩展2013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三峡老窖酒传统酿造技艺)Ⅷ-26巴东县制漆技艺(坝漆制作技艺)Ⅷ-62利川市第五批2016传统医药(1项)严氏眼科中医疗法Ⅸ-11咸丰县第三批2011民俗(4项)恩施社节Ⅹ-2恩施市第一批2007恩施土家女儿会Ⅹ-9恩施市第二批2009巴东土家族民间历法Ⅹ-11巴东县土家族牛王节Ⅹ-21来凤县第四批2013合计66项注:本表数由恩施州分区域课题组根据湖北省公布的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研究整理而成,为统计方便,上表均用项表示。资料来源:恩施州文体新广局非遗科。表2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省级非遗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恩施州的少数民族人口以土家族居多,从表2可以看出,恩施州申报的项目也基本上以土家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基本涵盖所有的类别。从所属地区看,恩施州的66项省级非遗项目仅有2项是以恩施州的名义申报的,即五句子山歌和石工号子,其他项目都是下辖各县市申报的。两地共有的名录有11项,其余各项均为单一地方申报。咸丰县有13项非遗名录,是所有县市中拥有名录最多的;拥有省级非遗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最少的是建始县,共有6项。总体而言,恩施州8个县市拥有非遗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较平均(见图1)。图1恩施州各地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数量(三)恩施州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基本情况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点,传承人在非遗保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代代相传、辈辈承袭。截至2016年底,恩施州共有5位(含离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76位(含离世)省级项目传承人,177位(含离世)州级传承人,489位(含离世)县市级传承人。表3恩施州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项目类别编号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项目编码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传承人批次传统舞蹈03-0935吴修富男土家族1928年10月Ⅲ-52肉连响湖北省利川市第三批(1人)04-1545邓斌男汉族1932年9月Ⅲ-4龙舞(地龙灯)湖北省来凤县第四批(1人)传统戏剧03-1070孟永香女土家族1946年2月Ⅳ-77灯戏湖北省恩施市第三批(2人)03-1074蒋品三男土家族1921年11月Ⅳ-89傩戏(恩施傩戏)湖北省恩施市传统技艺04-1933万桃元男土家族1956年2月Ⅷ-211干栏吊脚楼建造技艺湖北省咸丰县第四批(1人)合计(人)5注:本表由分区域课题组根据国务院、文化部公布的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整理而成,数据仅代表课题组意见。资料来源:恩施州文体新广局非遗科。表3恩施州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通过表3可以看出,恩施州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并不多,仅有3个项目5位传承人,其中有2位传承人已离世,剩下的3位传承人中年纪最大的为86岁,最年轻的为62岁,平均年龄已达73岁,老龄化趋势严峻。表4恩施州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项目类别编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项目编码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传承人批次传统音乐(16人)28李忠和男1953年5月Ⅱ-27薅草锣鼓宣恩县第一批(2008)41吕守芹男1951年10月Ⅱ-8喜花鼓建始县42黄宗平男1962年1月43全友发男1941年6月Ⅱ-142利川灯歌利川市62肖远游男1941年9月Ⅱ-16建始丝弦锣鼓建始县63余定喜男1944年3月74王兆梧男1933年5月Ⅱ-54鹤峰围鼓鹤峰县02-0205张厚彪男1946年12月Ⅱ-17江河号子(长江峡江号子)巴东县第二批(2010)02-0207苏国明男1945年10月Ⅱ-21土家族打溜子(鹤峰围鼓)鹤峰县02-0209李美珍女1966年12月Ⅱ-24十姊妹歌宣恩县03-0312冷浩然男1944年10月Ⅱ-7薅草锣鼓宣恩县第三批(2012)03-0313罗伦秀女1964年3月Ⅱ-8喜花鼓建始县03-0316冉起良男1949年10月Ⅱ-16建始丝弦锣鼓建始县03-0329何松庭男1940年4月Ⅱ-48高腔山歌(宣恩高腔山歌)宣恩县03-0334刘法兵男1968年9月Ⅱ-51吹打乐(来凤打安庆)来凤县04-0469谢小苹女1963年9月Ⅱ-55太阳河民歌恩施市第四批(2014)传统舞蹈(21人)84黄在秀男1950年6月III-18土家族撒叶儿嗬巴东县第一批(2008)85黄治军男1946年6月86谭学聪男1968年4月87陈生源男1927年9月Ⅲ-2建始闹灵歌建始县88郭龙聪男1947年6月89董兴林男1937年8月Ⅲ-3耍耍宣恩县恩施市90向大荣男1933年5月91李仕洲男1935年9月Ⅲ-4地盘子咸丰县92彭承金男1968年12月Ⅲ-17摆手舞来凤县93田宗堂男1933年2月Ⅲ-7宣恩土家族八宝铜铃舞宣恩县94吴修富男1928年10月Ⅲ-52肉连响利川市96邓斌男1927年8月Ⅲ-4地龙灯来凤县02-0221黄知培男1958年11月Ⅲ-3耍耍恩施市第二批(2010)02-0222彭南清男1962年11月Ⅲ-5土家族摆手舞来凤县02-0224刘守红男1987年8月Ⅲ-9肉连响利川市02-0225李英男1928年6月Ⅲ-12地龙灯来凤县02-0228侯安星男1941年11月Ⅲ-19滚龙连厢宣恩县03-0336龙世斌男1942年7月Ⅲ-2建始闹灵歌建始县第三批(2012)03-0341周礼乐男1942年1月Ⅲ-16龙舞(咸丰板凳龙)咸丰县04-0477李兴爱男1973年10月Ⅲ-26绕棺利川市第四批(2014)04-0478范先菊女1946年7月Ⅲ-25花鼓灯(鹤峰花鼓灯)鹤峰县传统戏剧(14人)104黄茂庭男1923年2月Ⅳ-89傩戏鹤峰县第一批(2008)105蒋品三男1921年11月IV-89恩施市109秦唯正男1953年3月IV-125南剧来凤县118孟永香女1946年2月IV-77恩施灯戏恩施市119谭文友男1928年11月IV-13鹤峰柳子戏鹤峰县120谭绍康男1942年12月IV-14巴东堂戏巴东县121谭文碧男1942年12月02-0240卢碧川男1946年11月IV-1傩戏鹤峰县第二批(2010)02-0241邓玉书男1941年8月恩施市02-0243徐钊元男1940年7月IV-3南剧来凤县02-0244杨道运男1947年8月咸丰县02-0251肖宗祥男1962年10月IV-13柳子戏鹤峰县03-0350吴兆云男1945年9月Ⅳ-3南剧来凤县第三批(2012)03-0359熊晓华女1964年7月Ⅳ-13鹤峰柳子戏鹤峰县曲艺(7人)144孙邦固男1941年7月V-74恩施扬琴恩施市第一批(2008)147李源道男1933年6月V-10利川小曲利川市148彭文照男1956年10月V-12满堂音鹤峰县02-0264田延江男1949年12月V-15三棒鼓(土家族花鼓)来凤县第二批(2010)02-0265向前和男1963年6月02-0272杨洪顺男1943年3月V-19恩施三才板恩施市03-0389朱锦泉男1948年4月Ⅴ-15三棒鼓(土家三棒鼓)宣恩县第三批(2012)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1人)03-0402陈俊法男1971年11月Ⅵ-7板凳拳咸丰县第三批(2012)传统美术(4人)03-0415何平男1958年5月Ⅶ-16咸丰何氏根雕咸丰县第三批(2012)03-0416周银菊女1965年10月Ⅶ-17民间绣活(土家族苗族绣花鞋垫)宣恩县03-0417陈永丰女1953年3月咸丰县04-0520谢先华男1963年5月Ⅶ-13石雕(尖山石刻)咸丰县第四批(2014)传统技艺(11人)02-0282刘未香女1955年10月Ⅷ-7土家织锦《西兰卡普》来凤县第二批(2010)02-0288万桃元男1956年2月Ⅷ-20干栏吊脚楼建造技艺咸丰县03-0421谢明贤男1945年12月Ⅷ-20干栏吊脚楼建造技艺咸丰县第三批(2012)03-0430吴际安男1952年12月Ⅷ-24糕点制作技艺(建始花坪桃片糕制作技艺)建始县03-0434沈金忠男1951年2月Ⅷ-34豆制品制作技艺(利川柏杨豆干制作技艺)利川市03-0435刘家富男1964年2月豆制品制作技艺(巴东五香豆干制作技艺)巴东县03-0436田小英女1968年1月Ⅷ-35油茶汤制作技艺来凤县03-0443王耀志男1957年3月Ⅷ-36漆筷制作技艺(来凤漆筷制作技艺)来凤县04-0544马金现男1972年3月Ⅷ-35油茶汤制作技艺咸丰县第四批(2014)04-0545郑时兵男1975年10月Ⅷ-27绿茶制作技艺(宣恩伍家台贡茶制作技艺)宣恩县04-0546杨胜伟男1937年6月恩施市传统医药(1人)03-0448严一福男1957年12月Ⅸ-11严氏眼科中医疗法咸丰县第三批(2012)民俗(1人)02-0299谭支秀女1953年12月Ⅹ-11巴东土家族民间历法巴东县第二批(2010)合计76人注:本表数由恩施州分区域课题组根据湖北省公布的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研究整理而成。资料来源:恩施州文体新广局非遗科。表4恩施州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通过研究表4可以发现,恩施州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主要集中在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和传统技艺等方面,其中男性传承人有65人,占到了总人数的85%以上,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在年龄结构分布上,1980年以后出生的仅有1人,1970年以后出生的有4人,传承人主要以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出生为主,断代现象还是不容忽视,恩施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其他少数民族地区一样都面临着不容小视的困难。二恩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现状早在2005年,恩施州政府就已制订并颁布了《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2009年又审议通过了《恩施州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条例》和《细则》的实施为恩施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使得恩施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更加规范化、法制化,恩施州已基本形成了以国家立法为主、以地方立法为辅的法制保护框架。恩施州各县市政府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针为总体要求,以“巩固抢救保护成果,提高保护传承水平”为主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条例》和《细则》,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整体推进“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保护工作原则。各县市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长远规划方案,相关部门则进一步明确职责,分步实施规划方案,将点与面有机结合,逐渐形成了工作的合力,已初步形成以区域保护、项目保护和传承人保护为重点,以立法保护、政策保护为保障的基本模式,真正落实保护的实效。(一)保护传承机制基本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要以制度保障作为支撑。近年来,恩施州以加强州级统筹考核为抓手,以县市建立长效机制、实行目标管理为突破口,推动恩施州的保护工作落到实处。在“十二五”期间,“民族文化的抢救、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正式被写进了恩施州政府的工作报告中,作为当年的政府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高位推进。《恩施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立健全抢救、保护、开发、利用体系,全面落实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各县市在制订本县市的“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时,均把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规划中,将同部署、同检查、同考评经济社会发展与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使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二)四级传承体系初步完备恩施州经过十几年的调查摸底,通过申报已建立完善了国家、省、州、县市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传承人体系,逐渐将全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点项目纳入各级人民政府的法律保护范围,促进了恩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和区域保护。当前恩施州共有63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四级名录,其中有15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有66项入选湖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有110项入选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有444项入选县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承项目离不开传承人,恩施州十分重视对非遗传承人的挖掘和保护。截至2017年底,恩施州有5人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有76人被命名为省级项目传承人,有152人被公布为州级项目传承人,还有316人被恩施州辖区内八县市公布为县市级项目传承人。此外,恩施州还命名了6批共计64人为州级民间艺术大师。逐步建立起来的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系,既为保护和传承恩施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保障,也从客观上促进了恩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三)示范创建有声有色2015年8月,文化部批复湖北省人民政府,同意设立“武陵山(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该实验区包括恩施州所辖八个县市。近年来,恩施州正在开展《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各县市子规划的编制工作。依托非遗项目在传统村落、社区、学校建立29个传习点。中央财政为实验区的建设下拨专项经费共计500余万元。2016年,恩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恩施州文化馆挂牌并正式开展工作。目前非遗保护中心已开展了第五批和第六批省级、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评审工作。利川市编辑出版“利川戏剧曲艺”“利川民间歌曲集”“利川遗风”三部非遗丛书。2017年11月,在来凤县召开了湖北省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作会议,会上来凤县、恩施市、咸丰县作为先进典型做了报告发言,与全省其他地区进行经验交流。恩施州还注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区域的整体性保护,2011年4月,湖北省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入选名单公布,恩施市、来凤县百福司镇、利川市柏杨镇、建始县长梁乡和宣恩县沙道沟镇入选了。另外,恩施州还命名了20处州级民族民间生态文化保护区,56个村寨被纳入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名录。利川市、来凤县被文化部命名为2014~2016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恩施市三岔乡等12个乡镇被湖北省文化厅命名为2014~2016年度“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四)非遗文化活动进社区进乡镇2017年为庆祝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恩施州在世界文化遗产咸丰县唐崖土司城举办非遗展演活动,此次活动结合精准扶贫工作拉开了文化惠民演出季的序幕,为老百姓奉献了一场非遗文化盛宴。目前,恩施州各县市均开展“一县一品”文化工程:恩施市的“土家女儿会”已举办17届,来凤县和宣恩县的土家族摆手舞比赛和滚龙连厢比赛各举办2届,建始县则举办了以土家民歌《黄四姐》命名的文化艺术节,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带动了群众的热情。恩施州文化馆及县市文化馆多次举办非遗文化培训,恩施州的广场舞更是掀起了一股打连厢的高潮。群众积极参加非遗活动才是非物质文化保护和传承最行之有效的方式。(五)举办非遗文化展览作为非遗文化展示的一个场所,博物馆正积极发挥着其教育和宣传功能。恩施州博物馆作为恩施地区最大的博物馆,近些年来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推出恩施非物质文化展。仅2017年,便与县市博物馆和民间公司合作,先后将《清江风物——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展》和《土家印象——绚彩西兰卡普》推到浙江省舟山市和广东省东莞市展出,有力地宣传了恩施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恩施州的普及,民间也掀起了一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仅在恩施市,就开设了数家民间民俗博物馆,如恩施州毕兹卡非遗博物馆、女儿城民俗博物馆和施南府民俗博物馆,展品多为民俗爱好者的个人藏品。三恩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面临的问题恩施州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通过前面的数据分析,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方面,恩施州还存在着诸如项目传承后继乏人,缺乏相关专业人才,保护的观念和意识还有待提高,经费保障还需不断充实,部分非遗保护项目本真性逐渐弱化等多方面的问题。(一)传承人老龄化现象严重,断层现象已出现非遗的产生是由社会环境决定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状态与过去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有的节庆礼仪被不断简化,原有的传统文化被逐渐淡化,年轻人被现代物质文明所吸引,大多外出务工,非遗传承人队伍面临断层的危险。非遗的传承多以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肉连响”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守红,师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吴修富(已过世),是目前恩施州唯一的一名80后省级传承人。通过表3和表4可以得知,恩施州传承人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以老带新刻不容缓。另外,有些老艺人还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想法,在传授技艺的时候会“留一手”,这些情况都不利于恩施州的非遗保护。同时,男女比例失调严重也是恩施州非遗传承面临的一大问题。这一方面是因为很多传承项目只适合男性传承,如肉连响等。另一方面是受旧有习俗“传男不传女”观念的影响,即使女性有这方面的天赋,也得不到学习的机会。(二)非遗保护水平亟待提升恩施州下辖的8个县市都是国家级贫困县市,地方能投入的财政有限,经费总量相对较少,难以满足众多非遗项目保护的需要。同时,各县市从事非遗保护工作的人员大多是兼职,工作能力参差不齐,对非遗保护工作的认识、理解不够深入,在实际操作层面,专业化程度明显不能适应工作需求,这些问题都制约着恩施州的非遗保护工作向纵深推进,迫切需要科学化、精细化的保护。(三)部分非遗保护项目的本真性逐渐弱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生活环境和民族文化的真实反映,一般通过鬼神祭祀、婚丧嫁娶和各种节日庆典仪式体现,如土家族的“撒叶尔嗬”是土家人丧事中一种仪式,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土家人的丧事礼仪越来越简化,跳“撒叶尔嗬”逐渐退出丧事礼仪,更多地被吸入舞蹈中,成为一种商业表演形式,其本真性逐渐弱化。非遗项目也出现生产性保护过度情况,“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已经屡见不鲜,土家族的“女儿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也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民族节日,而是被政府打造成了一个可以市场运作的商业活动,其中的很多项目都已经变成演艺节目,如对歌、陪十姊妹等,都是由专业演员演出的,民族文化的内涵已基本丧失。四对保护和传承恩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议恩施州在面对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出现的问题时,应及时考虑应对之策,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一)建立健全整体规划,进一步推进恩施州非遗研究政府需要加大对非遗保护的力度,完善相关的保护流程。结合恩施州的实际情况,各级政府应制订非遗代表性五年保护计划,以科学的计划统领保护工作有效开展,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在湖北省文化厅的牵头下制订《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明确武陵山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保护范围、保护对象、保护原则、保护方式、保护措施和保障机制,并将《总体规划》纳入恩施州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传承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加强对非遗资源的挖掘和申报,并对现有各级名录项目进行扶持,争取早日有项目能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加强队伍建设,重视培养新生代传承人注重传承人队伍的建设,国家和地方政府要采取发掘、培育、扶持等有力措施改变目前各类非遗项目后继乏人的现状,为传承人队伍良好发展创造体制机制环境。要重点帮助相对贫困的传承人,发展非遗优势产业,吸引年轻人回来学习、继承、创业。要重视将非遗传承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现在恩施的很多小学都开展了非遗保护和传承的课程,可以从中选拔优秀的学生进行培养,逐步解决传承人断层问题。要重视改善男女传承人比例失调现象,地方政府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改善一些落后的习俗和观念。通过这些方法,逐步培养新生代传承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恩施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要着重加强非遗工作队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钢结构厂房防腐施工方案
- 2024年计算机辅助类工具软件项目评估分析报告
- 2024年电测仪器项目成效分析报告
- 2024年聚氧乙烯醚项目综合评估报告
- 2023年滴眼剂机械项目评估分析报告
- 工业厂房外墙保温临时用电方案
- 2024年国际货物运输代理服务合同范本
- 2024年国际某知名品牌授权许可合同
- 2024年人工智能技术授权合同
- 2024年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优化合同
- 测井原理及方法
- 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标准
- 土地管理法培训课件
- 当代媒介素养 课件 第六章 报刊媒介素养
- 采购垫资协议书范本
- 医学生生涯发展报告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双数年 中职组赛题 ZZ025 舞台布景 赛项赛题汇总 第6-10套
- 关于激发兴趣转化初中物理学困生的个案研究的开题报告
- 七年级数学(上)有理数混合运算100题(含答案)
- 博弈论中机制设计
- 铁路专用线设计规范(试行)(TB 10638-2019)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