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OC\o"1-4"\u1.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 31.1编制依据 31.2编制原则 32.工程概况 42.1.工程地理位置 42.2.工程地质、水文、气象条件 42.2.1.工程地质情况 42.2.2.1孔隙潜水含水层特征 42.2.2.2孔隙承压水含水层特征 52.2.3.气象条件 52.2.4.工程围护结构 72.3工程施工中的难点及对策 73.施工组织管理机构及施工总体布署 73.1施工组织机构的设置 73.2施工总平面布置 83.3施工总进度计划 83.3施工设备配置 83.4劳动力配置 94.江北盾构工作井施工方案 104.1.井点降水方案 104.1.1降水目的 104.1.2疏干井布置 104.1.3降压井布置 114.1.4深井的构造与设计要求 134.1.5抽水试验方案 144.1.6降水运行 164.1.7成井施工工艺 174.1.8封井方案 204.2.基坑开挖方案 214.2.1基坑开挖分段 214.2.2基坑开挖坡度 214.2.3基坑开挖的基本方法 214.2.4基坑开挖前的准备工作 224.2.5基坑开挖 234.2.6基坑开挖技术要点 234.3主体结构施工 264.3.1结构混凝土分节浇筑 264.3.2施工准备 264.3.3砂垫层铺设 264.3.4环梁、支撑梁施工 274.3.5内衬墙施工 284.3.5素混凝土垫层铺筑 284.3.6底板施工 284.3.7结构施工注意事项 294.3.8主要工序施工方法 294.4.基坑监测方案 384.4.1基坑监测目的 384.4.2基坑监测内容 384.4.3围护体水平位移监测(测点布置参见后附的示意图,以下均同。) 394.4.4围护体顶部水平位移监测 394.4.5围护墙顶部垂直位移(沉降)监测 404.4.6支撑轴力监测 404.4.7地下水位监测 404.4.8基坑周围地表沉降监测 414.4.9监测工序和测点保护 414.4.10监测频率及报警值 424.4.11监测点布置图 434.5季节性施工技术措施 444.5.1冬季施工技术措施 444.5.2夏季施工技术措施 454.5.3雨季施工技术措施 455质量保证措施 466.工期保证措施 487.安全保障措施 498.环境保护措施 519.应急预案 529.1.风险分析 529.1.1施工技术风险 529.1.2结构安全风险 539.1.3意外事故风险 539.1.4人员安全风险 539.1.5施工风险应急预案 539.2.基坑施工风险应急措施 549.3.防台防汛应急预案 579.4.突发事件应急措施 5710.附图 591.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1.1编制依据(1)“杭州市xx过江隧道工程项目盾构工作井土建工程施工招标补充文件”,杭州市钱江新城建设管理委员会,上海中鑫建设咨询有限公司,2006.5;(2)杭州市xx过江隧道工程(江北工作井、江南工作井)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阶段),浙江省工程勘察院,2006.4。(3)杭州市xx过江隧道工程施工设计江南、江北工作井围护结构分册(A版),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2006.4(4)参考的主要标准和规范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8-2002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1.2编制原则(1)遵守招标文件及施工合同书各项条款的原则。严格按照招标文件及施工合同书的规定,做到统一标准,规范编制。(2)坚持施工技术的先进性、针对性,施工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做到技术先进、设备齐全、科学合理、经济实用。(3)实施项目法管理,通过对劳力、设备、材料、资金、技术方案、时间与空间条件的优化配置,并通过对施工现场进行全过程严密监控,实施全方位动态管理,确保实现质量、工期、安全、成本及社会信誉的预期目标。(4)坚持遵循集团公司的ISO9002标准,优质、高效、重信、守诚、完成业主要求的质量目标。(5)坚持施工过程严格管理的原则。2.工程概况2.1.工程地理位置杭州市xx过江隧道工程江北盾构工作井土建工程位于浙江省杭州市钱江新城,里程桩号LK1+320~LK1+344.4。2.2.工程地质、水文、气象条件2.2.1.工程地质情况江北盾构工作井的基坑开挖深度约为22.89m,内尺寸24.4m×37.9m,设计基坑开挖底标高为-15.899m。基坑位于=5\*GB3⑤-2层粉质粘土,其下卧土层主要有=6\*GB3⑥-1层粘土,=6\*GB3⑥-2层粉质粘土,=7\*GB3⑦-2层粉细砂,其中①-1杂填土~④淤泥质粉质粘土在施工过程中均将挖除。盾构工作井所处位置各土层的岩性特征及设计参数表1。2.2.2.水文地质受气候、地形、地势、地表水及土层结构影响,沿线地下水丰富,按其埋藏条件可分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含水层和第四系孔隙承压水含水层两大类含水层。2.2.2.1孔隙潜水含水层特征主要赋存于场区浅部人工填土及其下部粉、砂性土层内,含水层底板大致以④层淤泥质粉质黏土层为界,其富水性和透水性具有各向异性,且分布连续。特别是表部填土层,透水性良好,下部粉性土层透水性弱,江北岸区段含水层厚度在15.8~22.4m。孔隙潜水受大气降水竖向入渗补给及地表水体下渗补给为主,迳流缓慢,钱塘江中段潜水以向下游排泄为主,岸区则以蒸发方式排泄和向附近河塘侧向迳流排泄为主,与钱塘江水体水力联系密切。地下水位随季节气候及钱塘江水位动态变化明显,据区域资料,动态变幅一般在1~3m左右。勘察期间实测潜水位埋深0.70~3.10m,相对于标高为2.86~6.07m,平均水位标高为3.75m。2.2.2.2孔隙承压水含水层特征主要赋存于下部⑦砂土和⑧层圆砾、卵石层内,上覆④层、⑤层、⑥层粘性土,是相对隔水层,构成了含水层的承压顶板。含水层顶板标高为-32.67~-24.10m,厚度大于20m,透水性良好,沿线全场均有分布,为钱塘江古河道。承压水受上游侧向迳流补给,水量充沛,富水性好,具有明显的埋藏深、污染少、水量大的特点,一般单井开采量1000~3000m3/d,水位标高+5.5~-4.5m,随季节变化,动水位埋深通常为8~12m,是市区地下水主要开采层之一。勘察实测承压稳定静止水位埋深为9.30~11.15m,相对于标高为-3.98~-3.80m,单位涌水量为1.8×103~2.3×1032.2.3.气象条件杭州市地处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北缘,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交替显著,有一些明显的特殊气候现象:如寒潮、雾、梅雨、台风、春秋季低温、干旱等。常年各地平均气温15.3~17.0℃,1月最冷,平均气温3.0~5.0℃,7月最热,平均气温27.4~28.9℃,冬季土层冻结深度为20~30cm,基本雪压0.4kN/m2。年相对湿度80%左右,月平均相对湿度以夏季最大,冬季最小,总各地相对湿度变化都不太大。杭州市平均年降水量1100~1600mm,各地平均降雨日为150~160天,降水以春雨、梅雨(4~6月)、台风(7~9月)为主。7~8月份杭州常受太平洋台风影响,带来狂风暴雨,台风侵袭本流域每年约2~3次。春季及冬季多北风,汛期多东南风,最大台风达12级,风速34m江北盾构工作井各土层的埋藏分布及工程地质特性表1层号成因时代土层名称天然重度γ垂直渗透系数Kv(cm/s)水平渗透系数Kh(cm/s)内聚力CkPa顶板标高m层厚m①-1aQ杂填土1.30①-2aQ素填土0.40~3.80②-1al-mQ43砂质粉土19.51.49E-041.99E-048.26.02~3.244.70~6.40②-2al-mQ42砂质粉土19.21.78E-042.07E-048.3-1.71~1.321.50~4.20③-1al-mQ42粉砂夹粉土19.51.58E-042.20E-048.8-4.04~-5.702.10~4.00③-2al-mQ42砂质粉土19.82.24E-044.55E-0410.2-2.43~-8.681.90~3.85③-3al-mQ42粉砂夹粉土19.83.11E-041.03E-038.2-4.75~-10.582.05~7.20③-4al-mQ42粘质粉土19.52.46E-043.83E-048.0-10.48~-12..001.20~2.00④mQ41淤泥质粉质粘土18.51.45E-073.23E-0718.7-11.76~-14.000.50~8.00⑤-2al-lQ32粉质粘土19.02.16E-072.46E-0738.0-12.26~-13.585.16~9.60⑥-1mQ32粘土18.89.55E-081.28E-0729.0-18.74~-20.092.20~2.90⑥-2mQ32粉质粘土19.01.77E-072.85E-0730.0-21.04~-22.668.80~10.40⑦-2alQ31粉、细砂20.52.74E-046.49E-044.0-31.3~--31.460.70~2.802.2.4.工程围护结构本工程采用地下连续墙围护,地下连续墙入土深度为35.89M,厚度1000MM,地下墙通过预留接驳器同主体结构相连,并与主体结构内衬墙一起组成主体结构的外墙。2.3工程施工中的难点及对策(1)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达22.89m,基坑跨度达37.9m,从地表到设计开挖底标高要穿越5个土层,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如何保证基坑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形量不超过设计规定的警戒值将是本工程面临的一大挑战。为了克服基坑跨度大,开挖深度深而导致基坑变形量大这一工程难题,在施工过程中将严格遵循基坑变形的“时空效应”理论,尽量减少基坑暴露的时间,采取分段开挖,分段浇筑的明挖逆筑的施工工艺。(2)采用明挖逆筑施工时,内衬墙施工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主体结构的渗漏水情况。因此,为了确保内衬墙的施工质量,应采取如下措施:=1\*GB3①在内衬墙施工前需先检查地下墙的渗漏水情况,对渗漏水情况比较严重的地方要进行及时堵漏。=2\*GB3②为确保内衬墙混凝土的浇筑质量,需在顶层环顶梁及地下一层~地下三层环顶梁上预埋混凝土浇筑孔(兼凝土振捣孔)。其平面布置见附图07。(3)采用明挖逆筑施工时,水平施工缝是在结构完工后最容易渗漏水处,因此,止水带的安装质量至关重要。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应严格将橡胶止水带安装在设计指定位置,并在施工缝处预留注浆孔,在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再进行压浆处理。3.施工组织管理机构及施工总体布署3.1施工组织机构的设置为确保本工程的施工工期、质量及安全目标的顺利实现,我单位将组织以章仁财为项目经理的项目经理部,项目部的具体组织机构见图3-1:庆春东路越江隧道项目部组织机构图图3-13.2施工总平面布置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见附图01。3.3施工总进度计划施工总进度计划见附图02。3.3施工设备配置深井井点降水、基坑土方开挖及主体结构施工所需设备见“深基坑施工机具设备表”。深基坑施工机具设备表序号名称型号规格单位数量用途1电子全站仪NikonDTM-352套1测量2水准仪S3E套13自卸卡车东风4.5T台2土方内驳4插入式振动器通用产品台10结构施工5破碎机日本古河2×200台1破碎导墙6空压机9m台4墙体凿毛7深井泵100JC型台8基坑内降水8双节真空泵2S-185台6基坑内降水9蚌式抓斗1m只1基坑挖土10履带吊50T(日本)台1同抓斗配套11液压挖掘机日立2×220,1.4m台1开挖基坑12液压挖掘机日立2×60,0.25m台2开挖基坑13自卸卡车15T大通辆10出土14钢筋切断机GQ40-A型(3KW)台1结构施工15钢筋成型机GC40-1型(3KW)台116闪光对焊机UN-100型(100KW)台117直流电焊机AX-320×1型(14KW)台518配电柜移动式只6供配电3.4劳动力配置本工程所需钢筋工、木工、电焊工等主要劳动力如下,并视实际工程进度情况在工程施工中进行适当调整。劳动力配置表表-3序号工种名称单位数量用途1高级工程师名2管理人员2管理人员名63钢筋工名40作业人员4木工名30作业人员5混凝土工名15作业人员6电焊工名10作业人员7起重工名2作业人员8机修工名2作业人员9钻工名3作业人员10普工名10作业人员合计名120可适当调整4.江北盾构工作井施工方案4.1.井点降水方案4.1.1降水目的根据本工程的基坑开挖及基础底板结构施工的要求,本方案设计降水的目的为:(1)疏干坑内地下水,方便挖掘机和工人在坑内施工作业。(2)降低坑内土体含水量,提高坑内土体强度,减少坑底隆起和围护结构的变形量,防止坑外地表过量沉降。(3)及时降低下部承压含水层的承压水水头高度,防止基坑底部突涌的发生,确保施工时基坑底板的稳定性。4.1.2疏干井布置采用围护明挖法施工时,需要及时疏干开挖范围内土层的地下水,降低围护范围内基坑中的地下水位,保证基坑的干开挖施工的顺利进行。因此,开挖基坑前,需要布设若干数量的疏干井,对基坑开挖范围内土层含水进行疏干。井数计算(a):基坑内总抽水量计算由于基坑采用地下墙围护,且基坑底粉质黏土垂直渗透系数很小(KV=1.77E-07CM/S),基坑总抽水量按封闭式基坑计算:Q=V×(0.05~0.1)W式中:Q基坑内总抽水量(M3)V基坑内总挖掘土方量(M3)V=24.4*37.9*22.89=22093(M3)W地基土原天然平均含水量(%)按地质勘察报告,本工程取40%。所以Q=22093*0.1*40=883.72(M3)(b)单井抽水量的确定由于基坑处于相对封闭状态,基坑内的潜水基本上处于无补给状态,疏干井的单井降水量按同类工程经验取20M3(c)疏干井数量确定本工程拟在基坑开挖前14天连续降水,所以需要疏干井数量为n=883.72/(14*20)=3.15口,取4口。(2)井点布设依据上面的井数计算,在江北工作井基坑内布置4口疏干井,井编号为JB1~JB4,井深为284.1.3降压井布置基坑开挖一定深度后,基坑底部距离承压含水层顶板距离减小,相应地含水层上部土压力也随之减小;当基坑开挖到一定深度后,承压含水层上部土压力可能小于含水层中承压水顶托力,导致基坑底部失稳,发生突涌现象,严重危害基坑安全。因此,在开挖较深的基坑的开挖过程中,要考虑底部承压含水层的水压力,必要的时候要对承压水头进行降压,保障基坑安全。(1)基坑底板稳定性验算基坑底板的稳定条件:基坑底板至承压含水层顶板间的土压力应大于安全系数下承压水的顶托力。即:ΣH·γs≥Fs·γw·hH—基坑底至承压含水层顶板间距离(m);γs—基坑底至承压含水层顶板间的土的重度(kN/m3);h—承压水头高度至承压含水层顶板的距离;γw—水的重度(kN/m3),取10kN/m3;Fs—安全系数,一般为1.0~1.2,本工程取1.10;根据勘查报告,本工程降压主要针对⑦-2层承压含水层,该层承压水埋深取9.30m,相对于江北工作井绝对标高-2.309m。江北工作井选取孔ZK3作为计算参考孔,其地面标高为+7.00m,⑦-2层承压含水层顶板标高为-31.30m;算出江北工作井基坑⑦-2层承压含水层在安全系数下承压水的顶托力为:江北工作井:Fs·γw·h=1.1×10×[(-2.309)-(-31.30)]=318.901KPa由此得出基坑稳定性验算的计算结果如下表:表4.1-01:基坑稳定降压表工程名称开挖部位开挖标高(m)含水层上部土压力需降承压水头(m)控制水位埋深(m)江北工作井全段-15.599298.3192.0511.35(2)基坑稳定性分析针对第⑦层承压水,为了保证基坑稳定,根据公式ΣH·γs≥Fs·γw·h,计算基坑开挖时基坑稳定临界开挖深度。计算结果如下表:表4.1-02:基坑临界开挖深度工程名称地面标高(m)承压水顶托力(KPa)临界开挖深度(m)江北工作井+6.991318.90121.50针对上述情况,对基坑开挖挖土安全面作如下分析:江北工作井开挖深度不超过21.50m时,可不考虑对第⑦层承压含水层进行水头降压。但当基坑开挖到21.50m时,下部承压水的顶托力将大于基坑底至承压含水层顶板间的土压力,即基坑会发生突涌现象,基坑底板不安全。(3)井点布设根据本工程围护结构设计,江北工作井地下连续墙的深度进入⑥-2粉质粘土层中下部,距⑦-2粉细砂层层顶约3.0m;根据这些情况,结合前面井群干扰抽水水位下降的预测结果,我们井点布设概况如下:江北工作井共布设8口降压井,井号为YB-1~YB-8,其中坑外布设口降压井作为降压主抽井,坑内设口降压井作为降压辅抽井。降压井井深为46m,井管直径Φ325mm,壁厚7mm,过滤管总长6m,位于埋深38.00~44.00m;过滤管以下2.0m为沉淀管,位于埋深44.00~46.00m;过滤管以上为井壁管,井管外36.00~46.00m处按《供水勘察规范》要求人工填砂;31.00~36.00m处填粘土球;0.00具体井点平面布设以及井结构图参照附图-03、附图-04。4.1.4深井的构造与设计要求(1)深井构造①井壁管:井壁管均采用焊接钢管,降压井的井壁管直径均为Φ325mm;(外径),疏干井的井壁管直径均为Φ273(外径);②过滤器(滤水管):降水井分段设计,所有滤水管外均包一层30目~40目的尼龙网,滤水管的直径与井壁管的直径相同;③沉淀管:沉淀管主要起到过滤器不致因井内沉砂堵塞而影响进水的作用,沉淀管接在滤水管底部,直径与滤水管相同,降压井为2.00m,疏干井为1.00m(2)设计要求①井口:以防止地表污水渗入井内,井口地面以下0.50m,用优质粘土封堵;②填滤料(中粗砂):疏干井从井底向上至地表以下3.00m均围填中粗砂;降压井的滤水管部位围填磨圆度较好的滤砂(中粗砂),填入部位从井底向上至过滤器顶部以上2~3.0m。③填粘性土封孔:在粘土或滤砂的围填面以上采用优质粘土填至地表并夯实,并做好井口管外的封闭工作;(3)降水井质量验收标准①井身偏差:井身应圆正,井的顶角及方位角不能突变,井身顶角倾斜度部能超过1度。②井管安装误差:井管应安装在井的中心,上口保持水平。井管与井深的尺寸偏差不得超过全长的正负千分之二;③井水含砂量抽水稳定后,井水含砂量不得超过2万分之一(体积比);④井中水位降深:抽水稳定后,井中的水位处于安全水位以下;⑤井出水量:抽水稳定后,井中出水量不得小于120m4.1.5抽水试验方案(1)抽水试验的目的由于先期岩土工程堪察报告中并没有详细地给出承压水水位埋深以及含水层其他相关的一些水力参数,并且由于部分基坑围护结构较深,对含水层的水力参数影响较大,因此,在正式降水方案之前需要进行实地抽水试验,其主要目的为:①确定在地下连续墙施工完成后承压含水层(⑦层)的水位和水力参数;②确定降水井的结构及单井出水量;③了解在地下连续墙施工完成后承压含水层水位下降规律,确定降水方案;④了解减压降水引起的土层孔隙水压力变化对土层压缩变形的影响程度;⑤为确定合理的围护设计提供试验数据;⑥分析并确定合理的降水井的深度和滤网的长度;⑦检验降水效果,为正式施工阶段降水方案设计提供依据。(2)试验内容①了解场地内承压水水位变化;②直接测定井孔实际涌水量,测定涌水量与水位降深的关系曲线;③根据非完整井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测定三维模型中含水层参数;④根据测定的含水层参数用三维模型计算降水时承压含水层的水力场。(3)试验设备①抽水设备:深井水泵(实抽出水量不小于120t/h)②自动水位数据采集仪DT615:1个③压力传感器:10个④流量表(三角堰)10个(4)抽水试验工作量的布置①抽水井:选择具有代表性场地布设2口降压管井,进行抽水试验,获取现场有关水文参数。②观测井:有规律地设置2口水位观测井,根据正式施工时的分层情况来确定承压水头降深,并进行浅层潜水水位和深层承压水水头的观测。③分层沉降观测孔:在降水所影响的各土层范围内,与水位观测井布设点相对应,观测各工况(各承压水头降深)条件下的各土层的竖向位移情况。④孔隙水压力观测孔:孔隙水压力观测计与分层沉降标深度设置相对应,并考虑在不同层区布置孔隙水压力观测孔。对各工况阶段降水引起的相关土层的孔隙水变化情况进行监测。⑤根据本工程的降水目的与要求及本次降水目的层的水文地质条件,采用单井与群井抽水试验。布置一组抽水试验井(包括2口抽水井、2口观测井,均为非完整井)。⑥自动水位采集系统:在正式记录之前,先要调配自动采取系统,并根据传感器参数以及现场水位合理设置监测软件内计算公式(电源要稳定),安置点数根据观测井的选取进行调整(5)井位布置①工作井:布置2口工作井,位置详见井点平面布置图(附图-04,井号YB-6、YB-7)。井深为46m,滤水管的设计深度为38m~44m,井结构详见降压井剖面构造示意图②水位观测井:坑内坑外都有,用于对比水位,确定地下连续墙对渗流的阻隔作用。位置详见井点平面布置图(井号GB-1、YB-2)。其中GB-1可以用于后期正式降水时观测用井,YB-2可以用于后期正式降水时抽水。(6)抽水试验方法本次抽水试验先进行单井定流量抽水,后进行群井定流量抽水。两次抽水之间让地下水位充分恢复。试验过程中抽水井与观测井同步进行水位观测,抽水观测时间按开泵后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水位观测记录时间间隔为1min;自动水位采集仪工作时,需要有人在旁边注意看守,发现采集仪出现异常立即校正,同时负责及时保存数据,避免意外事故造成数据丢失。抽水停止后观测恢复水位,记录时间间隔同抽水试验。抽水时流量观测时间间隔为30min,流量精度应读到0.1m3(7)试验结果统计与分析①计算单井出水量②水力参数的计算a.绘制降深与时间s~t曲线,Lgs~Lgt以及s~Lgt曲线b.选取适当的求参方法进行求参计算c.求出水力参数4.1.6降水运行(1)试运行①试运行之前,准确测定各井口和地面标高、静止水位,然后开始试运行,以检查抽水设备、抽水与排水系统能否满足降水要求。②在疏干井的成井施工阶段应边施工边抽水,即完成一口投入降水运行一口,力争在基坑开挖前,将坑内土体含水量减小到最低限度。(2)降水运行管理①在基坑正式开挖时,基坑内的疏井应在基坑开挖前二十天进行抽水,做到能及时降低连续墙内基坑中的地下水位;②做好基坑内的明排水准备工作,以保证基坑开挖时遇降雨能及时将基坑内的积水抽干;③坑内疏干井抽水时,潜水泵的抽水间隔时间自短至长,每次抽水井内水抽干后,应立即停泵,以免电机烧坏。对于出水量较大的井每天开泵的抽水的次数相应要增多。④抽水需要每天24小时派人现场值班,并做好抽水流量记录;另外要24小时值班监测自动水位采集系统,以免出现错误。⑤降水井要配备独立的电源线,(配备发电机)整个降水过程中应备有双电源。降水运行降水工人前应熟悉电路切换,以确保降水连续进行,避免应供电无法保证造成井底突水。⑥降水工作应在地下构筑物施工至上覆土压力和下伏承压含水层的顶托力平衡后才可停止降水。⑦降水结束提泵后应及时将井注浆封闭,补好盖板。(3)坑内降水井井管保护技术措施①井位尽可能靠近支撑边,沿支撑的垂直向离支撑约80cm~100cm。②井管口设置醒目标志,做好标识工作。③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不断加深,井管的暴露长度不断加大,井管沿纵向与每道支撑要及时焊接钢筋加固。④协同总包单位与挖机施工人员做好井管保护工作。⑤降压井采取搭设辅助工作平台进行后期的运营管理与保护。4.1.7成井施工工艺(1)前期准备工作①测放井位根据降水管井平面布置图测放井位,井位测放完毕后应做好井位标记,方便后面施工。如果布设的井点存在地面障碍物,应当设法清除障碍物,以利于打井的进行。若地面障碍物不易清除或受其他施工条件的影响,无法在原布设井位进行打井时,应与工程师及甲方及时沟通并采取其他措施,必要的时候可对井位作适当调整。②埋设护口管埋设护口管时,护口管底口应插入原状土层中,管外应用粘性土或草辫子封严,防止施工时管外返浆,护口管上部应高出地面0.10m~0.30m。③安装钻机安装钻机时,为了保证孔的垂直度,机台应安装稳固水平,大钩对准孔中心,大钩、转盘与孔的中心三点成一线,严把开孔关,钻头与钻杆连接处带两根钻铤,并且,弯曲的钻杆不得下入孔内。(2)成孔施工施工机械设备选用GPS-10型工程钻机及其配套设备。成孔时采用正循环回转钻进泥浆护壁的成孔工艺。对卵石层中钻进施工,在后续工作中还应制定专项施工方案。①钻进成孔疏干井开孔孔径为φ600mm,降压管井开孔孔径为φ650mm,观测井开孔孔径为对降水井,上部钻进采用轻压慢转,钻压为15~35KN,转速20~50rpm,当钻头钻入深层粘土层时,钻具阻力会加大,进度缓慢。这时,不可加大压力和加快转速,以免造成钻孔偏斜。当钻具全部进入砂层后,可适当加压,提高转速。如果成孔过程中遇到注浆层钻进时,钻具采用环状带扦头钻进。遇卵石等硬质地层,采用牙轮钻头钻进。成孔施工采用孔内自然造浆,钻进过程中泥浆密度控制在1.10~1.15,当提升钻具或停工时,孔内必须压满泥浆,以防止孔壁坍塌。②清孔换浆钻孔钻进至设计标高后,在提钻前将钻杆提至离孔底0.50m,进行冲孔清除孔内杂物,同时将孔内的泥浆密度逐步调至1.10,孔底沉淤小于30cm,返出的泥浆内不含泥块为止。③下井管井管进场后,应检查过滤器的缝隙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首先必须测量孔深,并对井管滤水管逐根丈量、记录。封堵沉淀管底部,为保证沉淀管底部封堵牢靠,下部封堵铁板不小于6mm。其次要检查井管焊接,井管焊接接头处应采用套接型,套接接箍长20mm,套入上下井管各10mm;套管接箍与井管焊接焊牢、焊缝均匀,无砂眼,焊缝堆高不小于6mm。检查完毕后开始下井管,下管时为保证滤水管居中,在滤水管上下两端各设一套直径小于孔径5cm的扶正器(找正器),扶正器采用梯形铁环,上下部扶正器铁环应1/2错开,不在同一直线上。④埋填滤料填滤料前在井管内下入钻杆至离孔底0.30m~0.50m,井管上口应加闷头密封后,从钻杆内泵送泥浆进行边冲孔边逐步调浆使孔内的泥浆从滤水管内向外由井管与孔壁的环状间隙内返浆,使孔内的泥浆密度逐步调到1.05,然后开小泵量按前述井的构造设计要求填入滤料,并随填随测填滤料的高度。直至滤料下入预定位置为止。填滤料时,根据孔口返水情况调整泵量。填滤料过程中要跟踪滤料上返高度,当滤料密实到设计高度后,向井管与孔壁间投粘土球止水,粘土球采用直径5cm优质风干粘土球,粘土球上部用粘土块填孔密实,防止泥浆及地表污水从管外流入井内。(3)洗井在提出钻杆前利用井管内的钻杆接上空压机先进行空压机抽水,待井能出水后提出钻杆再用活塞洗井。活塞直径与井管内径之差约为5mm左右,活塞杆底部必须加活门。洗井时,活塞必须从滤水管下部向上拉,将水拉出孔口,对出水量很少的井可将活塞在过滤器部位上下窜动,冲击孔壁泥皮,此时应向井内边注水边拉活塞。当活塞拉出的水基本不含泥砂后,可换用空压机抽水洗井,吹出管底沉淤,直到水清不含砂为止。洗井完毕后,可以下泵试抽。试抽成功,代表该井成孔完毕,可以投入使用。4.1.8封井方案封井采取在井管内先填瓜子片然后注浆再灌注混凝土的封堵方法,基本操作顺序及有关技术要求如下:(1)当本基坑挖至设计标高后,在基坑底开挖面以上50cm处,在井管外焊一止水板,止水板外圈直径φ600mm。(2)降水运行结束封井前,先预搅拌一定量的水泥浆,水灰比0.4~0.5。(3)井管内填入瓜子片,其回填高度在基坑底板以下4.00m~5.00m左右。(4)井管内下入注浆管,其底端下入深度离瓜子片回填高度以上0.5m左右。(5)在井管内设置一个压板,与注浆管连接并由注浆管送入井内,压板的放置深度与瓜子片回填的回填顶部。(详见图4-1-8)图4-1-8(6)正式注浆前井管口用钢筋作支撑,将注浆管固定,然后开始注浆,注浆时要求将水泥浆通过瓜子片的空隙渗入底部滤水管的周围将滤水管的缝隙堵死,一般要将预拌的水泥浆注完。(7)注浆完毕,水泥浆达到初凝的时间后,抽出井管内压板以上的残留水,并及时观测井管内的水位深度或标高的变化情况。一般观测2~4小时后,井管内的水位无明显的升高,说明注浆的效果较好。(8)当判定已达到注浆的效果后,即向井管内灌入混凝土,混凝土的灌入高度略低于基坑底板混凝土面约10cm。混凝土灌注结束,及时观测井管内水位的变化情况,(9)待井管内混凝土的初凝能符合要求,并能确定封堵的实际效果满足要求后,即可割去所有外露的井管。(10)井管割去后,在管口要用铁板焊封,管口低于基底混凝土面以下10cm。(11)管口焊封后,用水泥砂浆填入孔洞抹平,封井工作完毕。注:封完井后要严格做好封井效果的检验工作,当试验符合设计要求后,再逐个实施封井工作。4.2.基坑开挖方案4.2.1基坑开挖分段为了控制基坑在开挖过程中变形量,拟将基坑沿长度方向分六段进行分层对称开挖,其中Ⅰ区、Ⅵ区为第一开挖区段,Ⅱ区、Ⅴ区为第二开挖区段,Ⅲ区、Ⅳ区为第三开挖区段,每层的一次开挖深度不大于2米。每一区段先挖中间部分土体,再开挖两侧土体,以控制基坑围护结构变形,具体分段见附图05基坑土方分段开挖图。4.2.2基坑开挖坡度基坑开过程中临时放坡坡度为1:2~1:2.5。4.2.3基坑开挖的基本方法基坑开挖以机械挖土为主,人工修挖为辅。(1)表层土方开挖坑内表层土方(层号=1\*GB3①,厚度在3.6m左右)采用液压挖掘机挖土,直接装车外运。(2)粉质砂土土方开挖坑内砂质粉土(层号=3\*GB3③,厚度在13m左右)采用高压水枪冲射取土,泥浆泵抽排,泥浆土沉淀外运。(3)粘性土土方开挖①采用液压挖掘机挖土,并将土方喂给布置在坑外施工道路上携带1.0m3蚌式抓斗的50②机械挖不到的死角用人工翻挖,喂给液压挖掘机。4.2.4基坑开挖前的准备工作⑴凿除内侧导墙及路面在基坑开挖前,先凿除原有路面结构及地下连续墙的内侧导墙。=2\*GB2⑵布置测量网点在基坑开挖前,先布置好每个基坑的测量网点,放出各轴线位置及地面标高。以保证支撑的及时安装和控制挖土标高,这项工作对于整个工作井施工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现场施工人员必须加以重视。=3\*GB2⑶进行技术交底在基坑施工前,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全体施工人员熟悉并掌握本工程所执行的各项技术措施和技术标准。=4\*GB2⑷检查井点降水效果和地基加固龄期基坑开挖前,应检查井点降水效果和地基加固龄期。当井点降水持续至地下水位降至开挖面1m=5\*GB2⑸配备施工机械根据施工的工作量及工期要求,配备1台日产KH180型50t吊车及铲车、挖掘机、高压水枪、泥浆泵等开挖基坑的施工设备。4.2.5基坑开挖⑴基坑开挖前必须具备以下现场条件:①基坑四周设置合格可靠的安全栏杆及混凝土防撞墙,防止四周明水进入基坑。②场地周围及基坑内必须有足够的照明度。③基坑四周不准堆放杂乱零散物质,防止高空坠物事故的发生,确保施工人员行走安全,严防杂物滚落坑内伤及作业人员。⑵开挖施工根据我们拥有的机具设备和施工技术,基坑开挖主要依靠配备1.0m3蚌式抓斗的50T①在开挖前应将分层位置、深度,各道支撑标高,作图示意,使施工人员做到心中有数,以控制挖土深度,严禁超挖回填土;②基坑开挖土施工必须遵循:“先端部、后中间”的原则,即挖土施工先将端头斜撑位置土体挖出,放出1:2~1:2.5坡后挖中间段,在中间段挖土中也必须分层、分小段开挖,随挖随撑,每层深度控制在2m③挖每一层土,土层底面都要大致平整,抓斗要有规律地从北到南(或从南到北)挖土;④每层挖土前,先在前面15.0m左右处设一超前集水井(0.6×0.6m~0.8×0.8m)作为基坑内排水之用,如遇暴雨季节,应增设集水井,并应迅速排除坑内积水,使基坑始终处于无水状态。⑤在最后一层开挖中应特别注意,当机械挖土离控制标高300mm范围时,一律改用人工修整坑底,并及时排除积水,保证内部结构施工时垫层能铺在原状土上。⑥随挖土深度逐层加深,及时凿除围护墙上的混凝土凸瘤与积土,对支撑腹下残留的陡峭土尖应及时清除,防止其倒塌伤人。4.2.6基坑开挖技术要点⑴关于技术准备工作=1\*GB3①制定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操作规程按设计规定的技术标准、地质资料等详实资料,严细地做好深基坑施工组织设计(包括保护周围环境的监控措施)和施工操作规程。通过技术交底,使全体施工人员认识到:深基坑开挖、内部结构及支撑施工必须按照技术标准、所设计的施工程序及施工参数来进行。施工参数是对开挖分步和每步开挖的实际尺寸、开挖时限、内部结构施工时限等各道工序的定量施工管理指标。②井点降水加固土体的技术措施采用井点降水法加固土体时,降水深度需在设计基坑底面以下一定深度,以满足被动区土体抗力要求。按此要求布置井点滤管深度及水位观测孔。降水要在开挖前二十天开始,以使土体要开挖时已经受到相当程度的排水固结。降水开始后,要定期地对预先设置在基坑内的水位观测孔的水位进行观测,以检查水位降落,并兼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3\*GB3③充分备好排除基坑积水的排水设备。为保证基坑开挖面不浸水,并确保查清和排干基坑开挖范围的贮水体,在开挖基坑时做好疏导和排水工作。=4\*GB3④切实备好出土、运输和弃土条件。保证基坑开挖中连续高效率出土,加速开挖造成的速度,减少地层移动,确保达到规定的土方开挖速度。⑵开挖施工的合理程序及关键性细节①严格执行开挖程序采用逆作法施工,在每个限定长度的开挖段中,按图4-2-6规定的开挖流程进行开挖。=2\*GB3②控制开挖段两头的土坡坡度对开挖两段的土坡,要按土质特性,经边坡稳定性分析,定出安全坡度,开挖过程中务使土坡坡度不大于安全坡度,并且要时时注意及时排除流出土坡的水流,以防止滑坡。每一小段的土方开挖中,严禁挖成3~4m高的垂直土壁或陡坡,以免坍方伤人,也可避免坍方而导致的横向支撑失稳。深基坑土方开挖流程图开挖至控制标高铺设砂垫层、并夯实整平开挖至控制标高铺设砂垫层、并夯实整平绑扎钢筋架设模板搭设模板支护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养护,达到设计强度继续开挖图4-12-6=3\*GB3③封堵水土流失缝隙开挖过程中,对地下墙接缝或墙体上出现水土流失现象,要及时封堵,严防小股流砂冲破地下墙中存在的充填泥土的孔洞,以致发展成急剧涌砂,这不仅将引起大量地面沉陷,这会导致地下墙支护结构失稳,以致造成严重灾害性事故。=4\*GB3④坑底开挖与修整开挖最下一层土层时,应按每6m或3m一小段分段开挖,16小时以内挖好。为做到坑底平整,防止局部超挖,在设计坑底标高以上30cm的土方,要用人工开挖修平,对局部开挖的洼坑要用砂填实,绝不许用烂泥回填,同时必须要设集水坑以用泵排除坑底积水。=5\*GB3⑤测定合适的基坑超挖量人工挖至设计坑底标高后,立即量测最下一道环梁中间底面至基坑底面的高低,并且仔细测出此处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此高度变化即为挖到坑底后的土体回弹过程情况,从中可判断为保证浇筑底板达到标高而需要的基坑超挖量。=6\*GB3⑥实行信息施工在一个基坑面开挖段整个开挖施工中,应按照设定的观测频率对地下墙墙顶隆沉、地下墙变形、基坑回弹、地下墙两侧纵向及横向的地面沉降进行观测。并应根据基坑每个开挖段,每层开挖中的地下墙变形等的监测反馈资料,及时根据各项监测项目在各工序的变形量及变形速率的警戒指标,及时采取措施改进施工,控制变形。4.3主体结构施工内部结构由钢筋混凝土底板、内衬墙、支撑梁、环梁等构成,采用明挖逆做法施工,环梁及内衬墙采用砂垫层作为结构底模、底板采用素混凝土垫层作为结构底模。4.3.1结构混凝土分节浇筑江北工作井结构混凝土分6次浇筑,浇筑分节位置见附图06;主体结构混凝土的浇筑流程按图4-3-14.3.2施工准备⑴为确保内衬墙质量,必须对地下墙面进行凿毛、清洗,使内衬混凝土和地下墙面紧密结合。施工凿毛工作随基坑开挖顺序进行;⑵底板部位须将墙面凿50mm深的凹面,并将插筋扳出理顺回直,以加强结构的整体性。4.3.3砂垫层铺设⑴砂垫层材料采用中粗砂。砂中不得含有草根、垃圾等有机杂物,含泥量不得大于3%;⑵砂垫层一般厚50mm局部厚150mm(止水钢片下方),由人工铺设,采用平板式振动器反复振实,砂较干时需要洒水湿润,使含水量达到15~20%。主体结构混凝土的浇筑流程图挖第四层土至第四道圈梁底面挖第二层土至第二道圈梁底面制作第一道圈梁挖第一层土至第一道圈梁底面设置井点和降水施工准备工作挖第四层土至第四道圈梁底面挖第二层土至第二道圈梁底面制作第一道圈梁挖第一层土至第一道圈梁底面设置井点和降水施工准备工作安装部分盾构预埋钢环安装部分盾构预埋钢环制作第四道圈梁及梁圈梁间侧墙挖第五层土至坑底设计标高浇筑底板结构安装部分盾构预埋钢环,第四道与底板间内衬墙立模浇筑砼结束浇筑素砼垫层制作地梁挖第五层土至坑底设计标高浇筑底板结构安装部分盾构预埋钢环,第四道与底板间内衬墙立模浇筑砼结束浇筑素砼垫层制作地梁制作第二道圈梁及圈梁间侧墙制作第二道圈梁及圈梁间侧墙挖第三层土至第三道圈梁底面挖第三层土至第三道圈梁底面安装部分盾构预埋钢环,制作第三道圈及梁圈梁间侧墙安装部分盾构预埋钢环,制作第三道圈及梁圈梁间侧墙图4-3-14.3.4环梁、支撑梁施工⑴基坑开挖至控制标高后,要尽快落实环梁、支撑梁的浇捣工作,一般要求在7天内能完成;⑵施工前要做好材料、设备和劳动力等各方面的准备工作;⑶对地下墙进行凿毛、清洗处理,使内部结构与围护内表面结合紧密;⑷做好堵漏工作,当渗漏量较大时,还要注浆或引流处理渗水。堵漏处理方法要注意在施工后初期尚处于“蠕动”状态,堵漏材料和工艺都要适应这个要求。堵漏材料要满足具有延伸率大且能抵抗设计水压,又和混凝土基面有较好粘结力要求,堵漏施工要简单可行但要精心操作;⑸每层环梁还须预留止水钢片,止水钢片设置完毕后,用砂密实回填至环梁底标高;⑹砂垫层作为梁的底模,在浇筑前应先摊铺找平,复测标高后立模浇砼。4.3.5内衬墙施工⑴浇捣内衬墙前,要对地下墙和接缝进行堵漏、凿毛、清洗处理,当地下墙有渗漏水时,可以采用压注水溶性聚氨酯进行堵漏处理。⑵内衬超限处理:在超限不大的情况下,可利用围护结构外放的余量(100毫米)和调整内衬墙厚度及钢筋设计作处理;在个别超限严重的情况下,则需剔除超限部分的混凝土和钢筋,并用增大的钢筋或型钢加强,必要时还得在地下墙外侧进行补强加固处理。⑶在有盾构洞门钢环一侧,此时洞门钢环应按浇筑结构高度分成4块。4.3.5素混凝土垫层铺筑⑴素混凝土采用C20泵送商品混凝土,垫层厚200mm⑵为防结构底板受地下水浮力损害,要求在浇灌素混凝土垫层前,先将泄水孔(Φ273)立于砂垫层下。4.3.6底板施工⑴开挖最至下层时,应在逐小段开挖后,在8~16小时内浇筑砼垫层。要预先做好混凝土垫层及浇筑钢筋砼底板的材料、设备、人力等施工准备工作,以便在基坑挖好后即进行各道工序,力求在坑底挖好后第五天以前做好钢筋砼底板;⑵底板泄水孔应予以保留并备好相应的排水设备,待将来顶板施工完毕后另行处理。4.3.7结构施工注意事项⑴结构浇混凝土应遵守有关规程要求,严格控制一次浇筑厚度或高度,随时观察模板支撑是否走模、跑模现象,发现问题立即停止浇灌,及时整治加固。⑵钢筋型号、布设、搭接长度等应严格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施工。⑶由于本工程大量使用钢筋联接器,施工时必须严格按图纸要求进行联接。4.3.8主要工序施工方法脚手架搭设与拆除①脚手架搭设a.脚手架搭设应满足以下使用要求:(a)有适当的宽度(或面积)、步架高度、离墙距离,能满足工人操作、材料堆置和运输的需要。(b)具有稳定的结构和足够的承载能力,能保证施工期间在可能出现的使用荷载(规定限值)的作用下不变形、不倾斜、不摇晃。(c)与垂直运输设备及其作业面高度相适应,以确保材料垂直运输转入水平运输的需要。(d)搭设、拆除和搬运方便,能长期周转使用。搭拆进度能满足施工安排的需要。(e)应考虑多层作业、交叉流水作业和多任务作业的要求,减少多次搭拆。②脚手架拆除a.拆除脚手架前,先划出工作区标志,禁止行人进入。b.严格遵守拆除顺序,由上而下,后绑者先拆,先绑者后拆,一般是先拆栏杆、脚手板、剪刀撑,而后拆小横杆、大横杆、立杆等。c.统一指挥,上下呼应,动作协调,当解开与另一人有关的结扣时应先告知对方,以防坠落。d.材料工具要用滑轮和绳索运送,不得乱扔。模板①模板设计、制作(a)模板的选型及立模方案为确保浇筑混凝土的外观质量,本工程拟采用14mm厚,竹胶板作为侧墙模板,以截面积100×100@450的方木作为模板支护的内楞,以2根φ48@600的脚手管为外楞,并通过φ16@600拉条螺栓固定构成整个侧墙的模板体系。因本工程在施工圈梁,及中间支撑梁时均采用地模作为梁的底模,故不存在支撑结构重量的承重脚手,在设计载荷组合时恒载为混凝土的侧压力,活载为混凝土倾倒、振动产生的侧向冲击荷载,分项系数分别取1.2和1.4。(b)侧墙荷载计算混凝土侧压力计算混凝土侧墙的最大浇筑高度为4.66m,混凝土侧压力取Min(FC=0.22γCt0β1β2,FC=γCH)其中γC-筋混凝土重度取25KN/M3,t0-混凝土初凝时间取4小时,β1-外加剂修正系数取1.2,β2-混凝土坍落度修正系数取1.15,V-混凝土浇注速度取2M/H,H-侧墙高度取4.66M。所以有:Min(FC=0.22γCt0β1β2,FC=γCH)=42.94KN/M2混凝土倾倒、振动产生的冲击荷载取4KN/M2设计荷载FC‘=1.2*42.94+1.4*4=57.128KN/M2(c)对拉螺栓强度验算对拉螺栓承受的拉力为:FL=FC‘*a*b=57.128*0.6*0.6=20.56KNφ16拉条螺栓的容许拉力为:F容=24.5KN>FL=20.56KN因此,按φ16@600布置拉条螺栓能满足强度要求。内楞强度、刚度验算强度验算内楞截面尺寸为100×100,则截面抵抗矩为W=1.67×105(mm3);截面惯性矩 I=8.3*106(mm4)由于外楞间距l=600,故内楞的强度按三跨等跨连续梁计算,则Mmax==0.1*57.128*0.6*0.6=2.06(KN·M)则有内木楞的抗弯强度σ=M/W=2.06*106/1.67*105=12.34N/mm2<fm=13N/mm2故强度能满足要求。刚度验算内木楞的挠度按下式计算ω==57.128*0.64/(150*9*103*8.3*106)=0.66<[ω]=600/400=1.5(mm)故刚度能满足要求。e.模板采用拉条螺丝固定为主,脚手管水平支撑为辅的支护方式,能保持模板牢固不变形,能使完成的混凝土符合规定的尺寸和外形。其具体设置见附图09-江北工作井内部结构模板设置示意图。=2\*GB3②模板接缝、涂油与清理a.模板中所有的连接缝都采用双面泡沫胶拼合处理,保证在混凝土浇注或固结过程中细料或水泥浆不致流失。b.混凝土外露表面的模板接缝,做成一种有规则的形式,水平和垂直线条应一直连贯每个结构物,所有的施工缝应同这些水平和垂直线条相重合。c.混凝土浇注前,模板接触混凝土的表面必须用一种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浅色石蜡基石油涂抹均匀。涂抹的油必须为木板充分吸收且不应造成混凝土表面变色。d.如果监理工程师同意以化学脱膜剂代替模板油,则严格按照生产厂家的说明书使用,且不与钢筋与预应力钢丝束、锚头接触。不得在同一结构的模板中使用不同的脱模剂,以免在完成的结构物上出现外观颜色的差异。e.当在高温下使用吸水性模板时,应在浇注混凝土前,将模板两面用水完全润湿。f.浇注混凝土前,模板必须清理干净,底部应完全没有锯未、刨花、铁锈、污垢,泥土或其它杂物。=3\*GB3③模板的拆卸a.在拆除模板前,提前通知监理工程师并取得同意。b.模板的拆除,应保持不致由此而引起混凝土的损坏。在混凝土未达到足够的强度前不得拆模。c.不承重的垂直模板,应在混凝土的强度能保持其表面和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损坏时,或在混凝土强度超过2.5MPa时方可拆除。=4\*GB3④质量控制a.模内干净,无杂物,接缝紧密,无漏浆缝隙。b.支架稳定,木楔牢固。钢筋①钢筋调直a.钢筋不应存在有害的缺陷,如裂纹及迭层。经用钢丝刷或其它方法除锈及去污后的钢筋,其尺寸、横截面积和拉伸性能等应符合设计要求。b.成盘或弯曲的钢筋的调直方法应取得监理工程师的批准,调直后钢筋的损伤不能超过截面的5%。②截断与弯折a.钢筋的截断与弯折必须由合格工人在工地的加工车间进行。b.所有钢筋的弯折必须在温度为+5℃c.钢筋必须按图纸所示形状弯折。浇入于混凝土中的钢筋的露出部分,不能在浇筑混凝土现场弯折。所有钢筋都应冷弯。d.弯曲半径按照图纸所示。e.用圆钢筋(3号钢)制成的箍筋,其未端应设180°弯钩。弯钩长度应按图纸说明。③安装、支撑与固定a.钢筋应按图纸所示的位置准确地安装,并用批准的支撑将钢筋牢固地固定好,使其在浇注过程中不致移位。不允许将钢筋放入或推入浇注后未凝固的混凝土中。也不允许在浇注过程中放入钢筋。b.用于保证钢筋正确就位的保护层垫块应尽可能小些,具有符合其用途的合适形状,并使其在浇注混凝土时不致倾斜。c.保护层垫层用水泥砂浆按不同厚度预制并分开堆放、标致防止用错,禁止使用片石、碎石或砧块、金属管和木块作垫块。d.如构件有数层钢筋,且上层重量较大,在安装就位时,可使用特制的钢筋支架。支架应支承在下层钢筋上,不得直接支承在模板上。e.任何构件的钢筋安装后,应如实填写质量检验表,必须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和批准后才能浇注混凝土。④钢筋网a.网片及钢筋网彼此间应有足够搭接,以充分保持强度均匀,并在端部和边缘牢固地联接。其边缘搭接宽度应不少于一个网眼。b.所有的钢筋交叉点采用直径1.2mm软熟铁丝绑扎或点焊。⑥钢筋接头a.如果需要在图纸所示以外任何位置设置钢筋接头,应将绘有每个接头位置的图纸送交监理工程师批准。b.应避免在最大应力处设置接头,并尽可能使接头交错排列,接头间距相互错开的距离应不小于30d(d为钢筋直径),且不小于500mm。c.热轧钢筋可按图纸所示采用搭接。d.焊接接头(a)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施焊,焊工必须有考试合格证书。(b)焊接应优先采用闪光对焊法。当采用闪光对焊有困难时,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可采用电弧焊或其它方法,如接驳器连接。(c)布置在同一区段内(30d长度范围内,但不小于500mm)的受拉钢筋接头,其截面积不得超过配筋总面积的50%,在受压区内不受限制;如在装配式构件的连接处,不论受压或受拉均不受限制。(d)钢筋与钢板的连接,应按规定的搭接焊要求进行电弧焊。e.热轧钢筋接头采用闪光对焊时的要求:(a)为保证闪光对焊的质量,待焊钢筋的焊接端应切割平整并且截面与轴线垂直。焊接端面彼此平行。焊接时被挤出接头外的熔渣应剔除。(b)每当改变钢筋的类别、直径或调换焊工时,应检查已确定的焊接参数。如监理工程师要求,应在同一批钢筋中取两根焊接试件作试验。(c)焊接试件作试验时,将试件绕芯棒弯曲到90°作冷弯试验。对Ⅰ级钢筋芯棒直径为2d,即2倍钢筋直径;对Ⅱ、Ⅲ、Ⅳ级钢筋芯棒直径分别为4d、5d、7d。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芯棒直径应增加1d。冷弯试验时,焊接点位于弯曲的中点,并将接头内侧的镦粗部分去削除。试件经冷弯后,外侧的横向裂缝宽度不超过0.15mm时,才允许使用已确定的焊接参数。f.热轧钢筋接头采用电弧焊时的要求:(a)焊缝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必须按照图纸所示。如图纸未标出,则必须遵守规范的规定。(b)每当改变钢筋类别、直径、焊条型号或调换焊工时,应事先用相同的材料和所用焊接参数制作两个抗拉试件和两个冷弯试件。当焊接接头试验结果大于或等于所接钢筋的抗拉强度时,才允许正式施焊。(c)焊接点和钢筋弯曲处的间距应大于10d(d为焊接钢筋的直径)。接头不应布置在最大应力处。(d)当焊接现场气温为5℃结构混凝土浇筑①混凝土拌制采用具有合格资质的混凝土搅拌站供应的商品混凝土。②混凝土运输a.混凝土采用混凝土搅拌车运送。从开始拌和到混凝土送到最终位置捣实的最长时间,应由试验室根据水泥初凝时间及施工气温确定,并应符合规范的规定。b.无论什么情况,运输过程中不得加水。③混凝土浇注a.施工要点(a)混凝土在运输及浇注过程中不得发生污染、离析和材料损失等情况。(b)已初凝的混凝土不得使用,不允许用加水或其它办法更变混凝土的稠度。浇注时坍落度不在规定限界之内的混凝土不得使用。(c)浇注混凝土前,全部模板和钢筋应清除干净,不得有滞水、冰雪、锯末、施工碎屑和其它附着物质,并应检查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坍落度。(d)混凝土浇注作业应连续进行,如发生中断,应立即向监理工程师报告。(e)混凝土浇注期间的气温不低于+5℃,也不得高于+32b.浇注(a)混凝土自由卸落高度不得超过2m。当采用导管或溜槽时,应保持导管或溜槽的干净,使用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土离析。(b)混凝土应按水平层次浇注,当用插入式震捣器时,捣实厚度不得超过30cm,用其它震捣器时,其厚度则不得超过15~30cm。每层混凝土应在前一层混凝土初凝前浇注和捣实,以防止损害先浇的混凝土,同时要避免两层混凝土表面间脱开。(c)混凝土初凝之后,模板不得振动,伸出的钢筋不得承受外力。(d)当浇注基础最下面一层混凝土时,应防止混凝土从地基吸收水分或水渗入混凝土内。基坑内应设排水设施,在混凝土浇注前,基坑底部不允许有积水。(e)浇注混凝土作业过程中,应随时检查预埋部件(螺栓、锚固筋等),如有任何位移,应及时矫正。应当小心确保水平钢板(如伸缩缝钢板)下面的混凝土填充饱满。(f)工程的每一部分混凝土的浇注日期、时间及浇注条件都应保有完整的记录。c.泵送混凝土混凝土的泵送作业,应使混凝土连续不断地喷出,且不产生气泡。泵送作业完成后,管道里面残留的混凝土应及时排出,并将全部设备彻底进行清洗。④混凝土捣实a.所有混凝土,一经浇注,应立即进行全面的捣实,使之形成无空隙、无分离、无蜂窝的密实均匀体。b.捣实设备(a)捣实混凝土方法,一般均应使用内部机械震捣方法;混凝土构件顶面部分,薄形结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或其它特殊地方,可用外部机械振捣。(b)振捣器的类型应经监理工程师批准,振捣器应能以每分钟不小于4500脉冲的频率传递振动于混凝土。其振动强度应能明显地使坍落度为25mm的混凝土体受到有效影响半径至少达到45cm。(c)工地上应配有足够数量的处于良好状态的振捣器,以便可随时替补。c.振捣(a)振捣应在浇注点和新浇注混凝土面上进行,振捣器插入混凝土或拔出时速度要慢,以免产生空洞。(b)振捣器要垂直地插入混凝土内,并要插至前一层混凝土,以保证后浇混凝土与先浇混凝土良好结合,但插进深度不应超过5~10cm。(c)振动应保持足够时间和强度,以彻底捣实混凝土。但时间不能持续太久,以免造成混凝土离析。不允许在模板内利用振捣器使混凝土长距离流动或运送混凝土。(d)当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时,应避免碰撞模板、钢筋及其它预埋件,不得直接地或通过钢筋施加振动,与侧模应保持5~10cm的距离。(f)模板角落以及振捣器不能达到的地方,应辅以插钎插捣,以保证混凝土表面平滑和密实。(g)混凝土捣实后1.5h到24h之间,不得受到振动。⑤施工缝(a)在设计图上标明的地方施做施工缝。(b).施工缝的表面应凿毛至露出集料,但不伤及集料和接缝的边棱。凿好后的表面应用清水洗刷干净,除去松散的颗粒。当混凝土还未完全凝固的时候,应尽可能将混凝土表面的浮浆及松散材料清除,不必要凿毛。(c).为确保在已硬化的混凝土与新浇混凝土的接缝中有充足的灰浆,应首先洗净和润湿表面,对垂直施工缝应刷一层水泥净浆,对水平缝应铺一层厚为1~2cm的1∶2水泥砂浆。新混凝土应在砂浆初凝前浇注。施工缝不允许使用砂浆掺合料。(d).施工缝混凝土浇注应连续进行。暴露在可见面的施工缝边线,应注意加以修饰,做到线条及高度整齐。=6\*GB3⑥混凝土养生a.施工要点(a)混凝土浇注完成后,应立即对混凝土养生,养生期应最少保持7天。(b)养生方法和持续时间,应使混凝土具有足够的耐久性和强度,且混凝土构件变形最小,避免混凝土过分泛白,不应有由于混凝土的收缩而引起的裂缝。(c)同样构件尽可能在同一条件下养生。b.洒水养生(a)洒水养生包括对未拆模板洒水和在混凝土无模板表面上严密地覆盖一层稻草、麻袋、砂或能延续保持湿润的吸水材料,但不能使混凝土产生不良的外观。(b)如果在养生期后拆除了模板,应继续养生。(c)洒水养生应根据气温情况,掌握恰当时间间隔,在养生期内保持表面湿润。当气温低于5℃4.4.基坑监测方案根据设计要求,本基坑保护等级为一级。4.4.1基坑监测目的(1)对基坑施工期间基坑变形和其影响范围内的环境变形、被保护对象的变形以及其它与施工有关的项目或量值进行测量,及时和全面地反映它们的变化情况,实现信息化施工,并将监测数据作为判断基坑安全和环境安全的重要依据;(2)为修正设计和施工参数、预估发展趋势、确保工程质量及周边管线的安全运营提供实测数据,是设计和施工的重要补充手段;(3)为理论验证提供对比数据,为优化施工方案提供依据;(4)积累区域性设计、施工、监测的经验。4.4.2基坑监测内容(1)围护体水平位移;(2)围护体顶部水平位移;(3)围护体顶部垂直位移(沉降);(4)支撑轴力;(5)地下水位;(6)基坑周围地表沉降;(7)周围建(构)筑物变形;(8)地下管线变形。4.4.3围护体水平位移监测测点布置参见后附图08-监测点位图,以下均同。(1)监测方法本项监测是深入到围护体内部,用测斜仪自下而上测量预先埋设在围护体内的测斜管的变形情况,以了解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围护体因相应位置土体的挖除对其整体水平位移的影响程度,分析围护体在各深度上的稳定情况。仪器:北京航天CX-03测斜仪;量程:±53°;精度:±0.024%F.S.。(2)测点布置测点布置在地下连续墙围护体中,根据基坑平面布置情况,共布设3个。测斜管为外径70mm、内径66mm内壁有十字滑槽的PVC管,管长与相应维护体等深(34.59m),固定在钢筋笼上随之一起埋入连续墙槽内。安装测斜管时,其一对槽口必须与基坑边线垂直,上下管口用盖子密封,安装完成后立即灌注清水,防止泥浆渗入管内。如有必要测斜管管口设可靠的保护装置如钢管。4.4.4围护体顶部水平位移监测(1)监测方法利用经纬仪测量围护体顶部各测点与测量基线间距离或角度的变化再进行计算;如果视线受限制,则建立平面控制网,采用全站仪测水平角、水平距进行计算,从而了解围护体因相应位置土体的挖除对其顶部水平位移的影响程度,分析围护体的稳定情况。仪器:南方NTS-352,测角精度:2″;测距精度:2+2ppm*D。(2)测点布置测点沿基坑周边布置,根据基坑平面布置情况,共布设6个。在围护墙体顶部的设计测点处埋入顶部为光滑面的钢制测钉。测钉与混凝土体间不应有松动。4.4.5围护墙顶部垂直位移(沉降)监测(1)监测方法建立高程控制网,利用精密水准仪观测测点高程变化情况,从而了解围护体因相应位置土体的挖除对其竖直方向上的影响程度,分析围护体的稳定情况。仪器:苏光DSZ2型精密水准仪加测微器;精度:±0.7mm(2)测点布置测点布置与埋设同“6.2围护体顶部水平位移”。共计6个。4.4.6支撑轴力监测(1)监测方法钢筋混凝土支撑采用在其内部钢筋上(预)设钢筋应力计的方法来监测其工作时的支撑轴力的变化。预设时需在上下的两根主钢筋同时安设应力计;处理检测数据时取其平均值,以消除弯矩的影响。仪器:钢弦式钢筋应力计,频率计(数字式读数仪);量程:+300/-150MPa(因未有配筋图,暂定用Φ25mm);精度:2%。(2)测点布置布设在混凝土板梁支撑内,在其上下各道支撑上布置支撑轴力测点。共布设1个断面、共需要10个钢筋应力计。4.4.7地下水位监测(1)监测方法预埋水位观测管于土体内,用水位计测量,了解止水及降水效果及管涌、流砂等岩土工程病害发生的可能性。仪器:国产水位计;量程:30m;分辨率:1cm(2)测点布置观测井布设在基坑四周,距围护墙为2m处。观测井深度与相应位置的基坑深度一样或深(如果要观测承压水位)。设井时,先在土体内钻孔至设计深度,孔径100mm,然后将管径为53mm的PVC带有用土工布裹住的进水孔的水位管(长5m)放入孔中,再于管外回填中粗砂至进水段上方30cm,其上方回填粘土封孔。管口设必要的保护装置。共布设4个。基坑内水位可利用降水井进行量测,无须埋设水位管,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现场确定。4.4.8基坑周围地表沉降监测(1)监测方法利用水准仪观测测点高程变化情况,从而了解因相应位置土体的挖除对坑外土体的影响程度,分析土体及地下管线的稳定情况。仪器:苏光DSZ2型精密水准仪加测微器;精度:±0.7mm(2)测点布置测点沿基坑周边布置,共布设二个断面,每个断面内有7个测点,断面内测点与围护体的距离分别为相应位置基坑开挖深度的0.1倍、0.25倍、0.5倍、0.75倍、1.0倍、1.5倍、2.0倍。共计2个断面、14个测点。其他如地下管线等限于资料了解不多,可在实施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结合施工过程因地制宜进行布设。以上所有监测内容的测点的具体布设,在实际布设时要根据现场施工需要进行数量和位置的调整。4.4.9监测工序和测点保护(1)监测工序各监测内容所需的监测仪器、监测点的安装、埋设以及测读的时间应随基坑工程施工工序而展开:①根据各道工序施工需要,先期布设地表、建筑物(如有)、及地下管线(如有)的沉降点;②地下围护结构及土体加固施工完成后,进行水位管测点的埋设;③围护墙顶的圈梁浇筑时,同步埋设墙顶位移、沉降测点,同时做好测斜管口的保护工作;④基坑开挖之前,应建立测量控制网,将所有已埋设测点测读初始值,并应测读三次;⑤在相应施工区段及其影响范围内的测点在施工期间按要求进行测读并进行数据整理和及时完成、提交日报表;⑥在相应支撑施工时,同步安装钢筋应力计;⑦某施工段工程全部完成之后,按照有关要求相应测点停止测读,以此类推直至工程全部完成;(2)测点保护仪器(传感器)、测点安装、埋设好后应作好醒目标记,设置保护设施,平时加强测点保护工作,确保测点成活率,保证监测数据的连续性。4.4.10监测频率及报警值(1)观测频率在施工开始前应完成有关各项测点的埋设工作,并取前三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初始读数,以保证测试数据更接近真实。施工开始后,根据有关技术规程的规定和开挖进度进行安排观测频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特色手工美术课课程设计
- 2024年标准版个人消费贷款购销合同版B版
- 2024年儿童鞋类品牌联合营销销售合同3篇
- 物联网创新应用课程设计
- 2024年甲方乙双方送货员雇佣合同
- 电波传播 课程设计
- 2024年世界杯足球赛运动员参赛合同协议书3篇
- 电子节能照明设备绿色设计理念实践案例考核试卷
- 2024年新型代发工资与员工健康保险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二零二四年度城市公共交通电动化改造项目合同范本3篇
-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4年中国人保行测笔试题库
- 初++中数学设计学校田径运动会比赛场地+课件++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 2024年秋八年级英语上册 Unit 7 Will people have robots教案 (新版)人教新目标版
-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3
- 微积分试卷及规范标准答案6套
- 蓝色国家科学基金16.9杰青优青人才科学基金答辩模板
- 自来水的供水环保与生态协调
- 羽毛球馆运营管理指南
- 销售储备培养方案
- 【电动汽车两挡变速器结构设计10000字(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