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认知程度及改善预后的作用研究_第1页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认知程度及改善预后的作用研究_第2页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认知程度及改善预后的作用研究_第3页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认知程度及改善预后的作用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认知程度及改善预后的作用研究综合性护理干涉对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认知程度及改善预后的作用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涉对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认知程度及改善预后的作用,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办法选择我院2022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据护理办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干涉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涉组在常规护理根底上应用综合性护理干涉,包括心理护理、运动干涉、体位干涉、饮食干涉、用药护理、健康教育,比拟两组患者干涉前后认知功能级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并对两组的预后进行比拟。结果干涉3个月后,干涉组患者的时间定向力、地点定向力、即刻记忆、注意力及计算力、延迟记忆、语言、视空间各项评分分别为〔8.97±0.59〕、〔8.39±1.14〕、〔2.93±0.82〕、〔4.45±0.64〕、〔2.26±0.14〕、〔8.83±1.26〕、〔2.62±0.34〕,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701〔2022〕14-0126-04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ffectofcomprehensivenursinginterventiononimprovingthecognitivelevelinpatientswithchronicheartfailureandtheprognosis,toprovidebasisforclinicalnursing.MethodsInourhospitalfromJune2022toJune2022,60casespatientswithchronicheartfailureaccordingtothenursingmethodsweredividedintocontrolgroupandinterventiongroup,30casesineachgroup,thecontrolgroupwasgivenroutinenursing,theobservationgroupbasedonroutinenursingapplicationofcomprehensivenursingintervention.Thepsychologicalnursing,exerciseintervention,bodypositionintervention,dietaryintervention,medicationnursing,healtheducation,cognitivefunctionlevelqualityoflife,thescorebeforeandafterintervention,andtheprognosiswerecomparedbetweenthetwogroups.ResultsAfter3monthsintervention,interventiontimedirectionalforce,disorientation,immediatememory,attentionandcalculation,delayedmemory,language,visuospatialscoresofobservationgroupwere〔8.97±0.59〕,〔8.39±1.14〕,〔2.93±0.82〕,〔4.45±0.64〕,〔2.26±0.14〕,〔8.83±1.26〕,〔2.62±0.34〕,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e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failure,CHF〕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终末阶段的临床表现,有反复发作、屡次住院、病情不断恶化、死亡率高等特点,预后较差[1]。且随年龄增长其发病率和患病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发现,心力衰竭患者认知功能降低,出现记忆功能损害、学习能力下降等临床病症,且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增加,其认知功能损害加重[2]。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实施综合性护理干涉措施,尤其是心理干涉,从而纠正患者不正确的认知,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本研究通过探讨综合性护理干涉对提高心力衰竭患者认知程度及改善预后的作用,旨在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及护理提供进一步的指导依据,从而促进病情稳定,减少复发率和病死率。

1资料与办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2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合乎国际心脏学会及WHO临床诊断规范。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49~82岁,平均〔68.1±10.2〕岁。心功能依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为Ⅰ~Ⅳ级,其中Ⅰ级34例,Ⅱ级18例,Ⅲ级6例,Ⅳ级2例;纳入规范:具有正常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能力;患者或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规范:排除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恶性肿瘤者及排除精神病史或神经病史者、伴肢体运动障碍者。根据护理办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干涉组,对照组中男19例,女11例,进行常规护理;干涉组中男16例,女14例,在常规护理根底上实施综合性护理干涉。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性别和年龄、文化程度、根底疾病等临床方面比拟,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比拟见表1。

1.2护理办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察看组在常规护理根底上应用综合性护理干涉。①常规护理:保持病房环境整洁、干净,定期消毒,保持室内温度和湿度合适,保持室内安静。②心理干涉: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干涉,采用耐心倾听患者诉说各种不适病症,激励患者进行负性情感的充沛叙述、宣泄,采用认知疗法、支持疗法、放松疗法等行心理治疗,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增强患者的自信心,从而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③运动干涉:心功能Ⅱ、Ⅲ级的患者采用步行方式,以50~100m距离开始,20~30min,速率以患者能耐受的最大速度为准。运动频率从每周3次开始。当日运动后患者无不适病症、体征时,下次运动时增加50~100m。第2周开始可根据情况每周增加1次,最多不超过5次。心功能Ⅳ级的患者在床上轮流作单肢体的运动训练,运动时如出现疲劳或心慌、气促,即降低运动量或停止运动[4]。④体位干涉: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行卧位或者半卧位,双足可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量,减轻心脏负担,同时定期予以翻身,防止发生压疮。⑤用药干涉:耐心指导患者了解用药办法、考前须知等,告知患者不要随便更改医嘱所给药物剂量,且不能自我更换药物,并在用药过程中注意察看血压的变化情况。⑥饮食干涉:向家属表明饮食干涉的重要性,针对患者不同的体质特点,在饮食方面给予指导。指导患者在饮食方面以高蛋白及易消化饮食为主,最主要的是注意摄入盐的量。⑦健康干涉:利用宣传栏宣传、组织专题讲座和小组学习等办法向患者家属介绍心力衰竭发病的诱因、临床表现、并发症及治疗等相关知识,让患者充沛认识到该疾病是可以控制的,告知坚持长期合理用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的有效性和必要性。

1.3评价指标

1.3.1认知功能评价[5]采用MMSE量表,即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mini-mentalstateexamination,MMSE〕,包括下列7个方面:时间定向力、地点定向力、即刻记忆、注意力及计算力、延迟记忆、语言、视空间。共30项题目,每项答复正确得1分,答复错误或答不知道评0分,量表总分范围为0~30分。对患者和家属所有调查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问卷由经培训后的护士进行调查及患者或家属独立完成问卷。

1.3.2生活质量评价[6]应用简明36项健康问卷〔medicaloutcomesstudy36-itemshortformhealthsurvey,SF-36〕,包括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几方面,每个维度均为0~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10]。SF-36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QOL量表,具有良好的可信度、效度和反映度。发放问卷60份,回收有效问卷6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1.4察看指标

比拟两组患者干涉前后认知功能级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并对两组的预后〔包括死亡、心衰恶化再住院率、因心衰至急诊就诊〕进行比拟。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规范差〔x±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2结果

2.1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干涉前后认知功能各项评分比拟

干涉前,两组患者的时间定向力、地点定向力、即刻记忆、注意力及计算力、延迟记忆、语言、视空间各项评分组间比拟,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涉3个月后,干涉组患者的时间定向力、地点定向力、即刻记忆、注意力及计算力、延迟记忆、语言、视空间各项评分分别为〔8.97±0.59〕、〔8.39±1.14〕、〔2.93±0.82〕、〔4.45±0.64〕、〔2.26±0.14〕、〔8.83±1.26〕、〔2.62±0.34〕,对照组患者的时间定向力、地点定向力、即刻记忆、注意力及计算力、延迟记忆、语言、视空间各项评分分别为〔7.86±0.75〕、〔7.07±1.23〕、〔1.82±0.73〕、〔3.13±0.48〕、〔1.72±0.34〕、〔7.13±1.12〕、〔1.82±0.13〕,两组干涉后比拟,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干涉前,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总体生活质量各项评分,组间比拟,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涉3个月后,干涉组患者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总体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分别为〔95.37±3.62〕、〔91.40±3.97〕、〔89.42±4.13〕、〔81.33±4.64〕、〔59.01±3.92〕、〔89.47±4.18〕,对照组患者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总体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分别为〔88.44±2.86〕、〔86.81±4.38〕、〔80.69±4.20〕、〔77.52±4.38〕、〔48.73±3.86〕、〔79.83±3.91〕,两组干涉后比拟,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2.3两组患者随访其预后比拟

出院后随访6个月,其中对照组2例死亡,干涉组心衰恶化再住院率、因心衰至急诊就诊比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呈逐年回升的趋势。有资料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的患病率为6%~10%,占老年患者的80%以上[7]。近年来研究显示,老年CHF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率较高,且CHF可导致认知功能受损,且同时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心力衰竭患者的住院率、病死率相对无认知障碍心力衰竭患者高、预后差。且CHF的发病过程中,患者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层面上要遭遇许多困扰,身体活动受限、睡眠紊乱,对心衰诊断的困惑感、角色改变、社会生活受限、担忧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及其他医疗技术设施等,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8,9]。因而如何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认知水平,改善其预后成为目前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局部之一。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证实,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涉,有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