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资源高效高值化利用项目商业计划书(范文)_第1页
再生资源高效高值化利用项目商业计划书(范文)_第2页
再生资源高效高值化利用项目商业计划书(范文)_第3页
再生资源高效高值化利用项目商业计划书(范文)_第4页
再生资源高效高值化利用项目商业计划书(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泓域咨询/再生资源高效高值化利用项目商业计划书

再生资源高效高值化利用项目商业计划书xxx集团有限公司

报告说明再生资源高效高值化利用目录第一章项目绪论 7一、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 7二、项目承办单位 7三、项目建设选址 7四、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7五、资金筹措方案 8六、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8七、项目建设进度规划 9八、项目综合评价 9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9第二章市场分析 11一、碳达峰发展的风险因素 11二、碳达峰未来发展趋势 14三、碳达峰发展机遇 15四、碳达峰实施的重要意义 17五、实施碳达峰的基本原则 19六、碳达峰实施的影响 20七、碳达峰发展的风险因素 22八、市场营销与企业职能 24九、碳达峰未来发展趋势 26十、市场需求预测方法 28十一、碳达峰发展机遇 32十二、扩大市场份额应当考虑的因素 34十三、碳达峰实施的重要意义 35十四、市场导向组织创新 37十五、实施碳达峰的基本原则 40十六、制订计划和实施、控制营销活动 41十七、碳达峰实施的影响 42十八、营销调研的方法 44十九、营销信息系统的内涵与作用 47二十、消费者行为研究任务及内容 49第三章SWOT分析说明 52一、优势分析(S) 52二、劣势分析(W) 54三、机会分析(O) 54四、威胁分析(T) 55第四章运营模式分析 61一、公司经营宗旨 61二、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 61三、各部门职责及权限 62四、财务会计制度 65第五章人力资源 73一、绩效管理的职责划分 73二、企业劳动定员基本原则 76三、劳动定员的基本概念 79四、绩效考评周期及其影响因素 80五、企业组织结构与组织机构的关系 83六、薪酬管理制度 86七、员工福利管理 88第六章企业文化分析 90一、企业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90二、品牌文化的基本内容 100三、企业文化理念的定格设计 118四、企业文化的选择与创新 124五、企业先进文化的体现者 128第七章经营战略管理 135一、企业战略目标的含义与作用 135二、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类型划分 136三、企业投资战略的概念与特点 137四、企业投资方式的选择 139五、人力资源战略的概念和目标 141六、企业文化的概念、结构、特征 144七、企业品牌战略概述 148八、集中化战略的优势与风险 150九、目标市场战略的含义 152第八章财务管理分析 153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153二、对外投资的影响因素研究 160三、财务管理的内容 162四、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主要内容 165五、应收款项的日常管理 166六、短期融资券 169七、筹资管理的原则 173第九章经济收益分析 175一、经济评价财务测算 175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175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176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178二、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179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180三、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182四、偿债能力分析 182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183五、经济评价结论 184第十章项目投资计划 185一、建设投资估算 185建设投资估算表 186二、建设期利息 186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187三、流动资金 188流动资金估算表 188四、项目总投资 189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 189五、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 190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190项目绪论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一)项目名称再生资源高效高值化利用项目(二)项目建设性质本项目属于技术改造项目项目承办单位(一)项目承办单位名称xxx集团有限公司(二)项目联系人邹xx项目建设选址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区域地理位置优越,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088.42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440.9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9.00%;建设期利息15.1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73%;流动资金632.3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0.28%。(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1440.92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1064.48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41.53万元,预备费34.91万元。资金筹措方案本期项目总投资2088.42万元,其中申请银行长期贷款619.05万元,其余部分由企业自筹。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一)经济效益目标值(正常经营年份)1、营业收入(SP):7300.00万元。2、综合总成本费用(TC):5630.22万元。3、净利润(NP):1224.76万元。(二)经济效益评价目标1、全部投资回收期(Pt):4.02年。2、财务内部收益率:45.08%。3、财务净现值:2963.49万元。项目建设进度规划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项目综合评价本项目生产线设备技术先进,即提高了产品质量,又增加了产品附加值,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项目生产所需原料立足于本地资源优势,主要原材料从本地市场采购,保证了项目实施后的正常生产经营。综上所述,项目的实施将对实现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期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总投资万元2088.421.1建设投资万元1440.921.1.1工程费用万元1064.481.1.2其他费用万元341.531.1.3预备费万元34.911.2建设期利息万元15.171.3流动资金万元632.332资金筹措万元2088.422.1自筹资金万元1469.372.2银行贷款万元619.053营业收入万元7300.00正常运营年份4总成本费用万元5630.22""5利润总额万元1633.01""6净利润万元1224.76""7所得税万元408.25""8增值税万元306.46""9税金及附加万元36.77""10纳税总额万元751.48""11盈亏平衡点万元2241.26产值12回收期年4.0213内部收益率45.08%所得税后14财务净现值万元2963.49所得税后市场分析碳达峰发展的风险因素碳中和工作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变革,不要走进双碳速胜论消极悲观论的误区,而要把握城市发展规律和产业发展趋势,能源、产业、金融多部门协同联动,数据、人才、管理多要素融合创新,多管齐下消解碳减排的灰犀牛带来的巨大风险,为城市升级创造可持续的发展动力。所谓碳减排灰犀牛,指在碳达峰、碳中和落地过程中,发生概率很高、负面影响巨大的各类潜在危机,特别是对以高耗能企业为主的产业链,以及发展与之密切联系的城市或区域影响较大。(一)要注重地区转型与区域发展的公平减碳问题我国地域广阔、地区发展资源基础差距较大,因此长期以来形成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问题,在较长一段时间,仍存在着发展惯性和投资路径依赖。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各地争先出台达峰时间表,对于发展基础较好、产业负担较轻的地区来说,碳达峰的实现成为地区加速升级、产业要素集聚的重要机遇。但对于西部、中部等资源型城市,现有的能源结构和经济结构与煤炭高度关联,发展投入大,在减碳要求下,会造成地区发展空间压缩、转型路径探索困难。同时,由于我国地区发展水平不均衡,中心城市的要素集聚和流动水平要显著高于一般城市,周边城市往往承担着疏解城市非核心功能、保障中心城市资源供应的重担。在单一减碳要求下,会造成这些城市比较优势和产业协同优势弱化,城市群整体发展合力和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因此,需警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对城市评价和考核方式的单一指标化、标准一致化,容易出现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进一步扩大的风险。(二)要注重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的协同减碳问题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调整是两个重要抓手。由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长期性、艰巨性,地方往往会把重心放在能源结构调整上,重点是将以煤炭为主的化石能源用天然气或其他形式的清洁能源进行替代。因此忽视了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相互耦合关系。对于以工业为主的城市,由于能源的锁定效应和工业发展的长期需求,城市会在一段时间保持工业制造占主导地位的发展态势,甚至对于一些地区,仍需要保持高耗能行业持续发展以提供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这样的地区和行业,需要客观认识发展和减碳之间的关系,客观看待发展所处的阶段,客观评估未来发展的模式和空间。将碳排放峰值以指标的形式进行分配,不利于地区发展动能的平稳过渡,需要分行业、分区域地考虑排放条件,进而有区分、有阶段地制定排放指标。因此,需要警惕由于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的不同步、部门管理作用发挥不协同,而造成城市发展优势弱化,发展基础薄弱地区,会产生由于较为激进减碳手段而造成的空间压缩、发展动力不足的风险。(三)要注重新型电力系统安全减碳问题目前,对于未来新能源在能源系统中占比的讨论仍然存在很大分歧,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对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风险认知存在不同。一方面,新能源的大规模接入,会造成传统由煤电承担基础能源的系统结构发生变化,未来谁来扮演能源兜底保障的角色,谁来进行灵活性调节,目前都未形成统一认识。另一方面,电力系统的运行控制方式会发生变化,传统源随荷动的模式将向着源网荷互动转变,系统中运行主体的行为、需求都存在着很大不确定性,为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很大风险。传统电力系统的安全保障,主要是通过技术和管理完成,做好供需之间的有效平衡是核心任务。因此,随着可再生能源逐渐站上舞台,如果不能有效做好不同能源之间的协同配合,以灵活机制调动起不同主体之间参与平衡调度的积极性,保障共同价值最大化,能源系统将会面临安全稳定运行方面的更大挑战和风险。碳达峰未来发展趋势(一)六大领域发力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1、调整能源结构推进能源体系清洁低碳发展,稳步推进水电发展,安全发展核电,加快光伏和风电发展,加快构建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新型电力系统,完善清洁能源消纳长效机制,推动低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推动能源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加快提升能源产业链智能化水平。2、产业结构转型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优化存量产能,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新增产能,推动钢铁、石化、化工等传统高耗能行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3、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严格控制能耗强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建立健全用能预算等管理制度,推动能源资源高效配置、高效利用。继续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着力提升新基建能效水平。4、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更大力度推进节能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应用,加快推进规模化储能、氢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技术发展,推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在节能、清洁能源领域的创新融合。5、增加生态碳汇加强森林资源培育,开展国土绿化行动,不断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增强草原、绿地、湖泊、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固碳能力。(二)生态将作为重要辅助领域助力碳中和生态是三大主要的辅助领域,如中国人民银行提出将通过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等加大对碳减排投融资活动支持;财政部表示将研究碳减排相关税收问题;科技部将加大碳减排科技攻关;生态环境部将建立碳排放交易基金,规范统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三)能源消费端需要做出更大贡献实现碳中和目标,不仅是能源企业的事情,也需要消费端的技术突破。工业、建筑、交通等传统高碳排行业是额外减排贡献的重点潜在来源,仅供给端的清洁化发展无法直接实现净零碳排放,必须配合消费端通过低碳技术脱碳。碳达峰发展机遇(一)为提升国际竞争力带来机遇双碳目标为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快速绿色低碳转型为中国提供了和发达国家同起点、同起步的重大机遇,中国可主动在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社会观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系统性变革,提升国家能源安全水平。若合理布局5G、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将为自主创新与产业升级带来独特机遇,推动国内产业加快转型,有力提振中国经济竞争力,巩固科技领域国际领先者的地位。(二)为低碳零碳负碳产业发展带来机遇双碳背景下,新能源和低碳技术的价值链将成为重中之重,中国也可借此机遇,进一步扩大绿色经济领域的就业机会,催生各种高效用电技术、新能源汽车、零碳建筑、零碳钢铁、零碳水泥等新型脱碳化技术产品,推动低碳原材料替代、生产工艺升级、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构建低碳、零碳、负碳新型产业体系。(三)为绿色清洁能源发展带来机遇在我国能源产业格局中,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产生碳排放的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耗总量的84%,而水电、风电、核能和光伏等仅占16%。目前,我国光伏、风电、水电装机量均已占到全球总装机量的三分之一左右,领跑全球。若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核能、风能、太阳能的装机容量将分别超过目前的5倍、12倍和70倍。为实现双碳目标,中国将进行能源革命,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降低化石能源的比重,巨大的清洁、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空间将会进一步打开。(四)为新的商业模式创新带来机遇双碳目标有助于中国提高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改变生产方式,加快节能减排改造,培育新的商业模式,从而实现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的整体目标。环保产业将从纯粹依赖以投资建设为主要模式的末端污染治理方式,转向以运维服务、高质量绩效达标为考核指标的方式。企业也将加快制定绿色转型发展新战略,借助数字技术和数字业务推动商业模式转型和数字化商业生态重构,以体制与技术创新形成低碳、低成本发展模式及绿色低碳投融资合作模式。碳达峰实施的重要意义(一)碳达峰碳中和具有十分重大意义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达峰目标包括达峰年份和峰值。所谓碳中和是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一般指一年)人为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与其通过植树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碳达峰与碳中和紧密相连,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前提,达峰时间的早晚和峰值的高低直接影响碳中和实现的时长和实现的难度。(二)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绿色工业革命2012年,碳达峰及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实现彻底脱钩,视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基本特征之一,即不同于前三次工业革命经济增长碳排放增长的基本特征,实质上是从黑色工业革命转向绿色工业革命,从不可持续的黑色发展到可持续的绿色发展。(三)中国成为绿色工业革命的发动者客观地讲,欧盟等发达国家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先行一步,中国则是后来者居上,要继续完成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主要任务,即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与此同时,要率先创新绿色工业化、绿色现代化,即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基本实现。绿色现代化本质是不同于黑色高碳要素的传统现代化,而是创新绿色要素(特别是绿色能源、绿色技术要素),加速实现从高碳经济转向低碳经济,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主要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进而实现零碳经济目标,或者通过碳汇实现碳中和的绿色经济发展体系。中国将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通过分四个十年专项行动计划、八个五年规划落实并实现碳中和目标,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的绿色贡献。实施碳达峰的基本原则系统谋划、稳妥有序。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贯穿产业链供应链全过程和各环节的流程再造与模式创新,统筹谋划、系统推进,加快工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在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基础上,稳妥有序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节约优先、分类施策。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持续降低单位产出能耗和碳排放,提高投入产出效率,从源头和入口形成有效的碳排放控制阀门。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促进各地区、各行业梯次有序达峰。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加强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的系统性和协同性,推动各地区、各行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聚焦钢铁、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加快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力争率先实现碳达峰。技术创新、数字赋能。聚焦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关键核心技术,完善支持科技创新及其转化应用的体制机制,推动低碳前沿技术研究和产业迭代升级,全方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技术发展。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赋能绿色化,以信息技术加快驱动工业低碳转型。政策引领、市场主导。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激发企业活力,持续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主导的工业低碳发展推进机制。碳达峰实施的影响(一)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从达峰国家经验看,整体实现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提高人均GDP水平,是平稳达峰的前提保障。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都要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做强经济基础,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实现共同富裕。(二)着力优化能源结构,保障如期实现碳达峰与已达峰国家相比,我国能源结构偏煤的特点,决定了能源结构的低碳化转型仍是我国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的主要着力点。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坚持先立后破基本原则,杜绝运动式减碳,保障能源供给安全的基础上,以电力生产清洁化、消费终端电气化为主线,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供给和消费水平,推动能源行业率先实现碳达峰。(三)着力优化产业结构,保障高质量实现达峰产业结构调整是高质量实现碳达峰的重要手段。我国两高行业比重偏大,新型城镇化建设需求旺盛,发达国家向外转移产业的做法无法复制。须立足本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淘汰资本密集、能源密集、碳密集产业,发展信息密集、知识密集、就业密集的现代服务业,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新格局,力争早日实现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四)制定各省差异化目标,杜绝达峰时间一刀切从欧盟经验看,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差异性直接影响碳达峰的时间。我国经济发展东中西部、省际之间不平衡的情况更加突出,应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坚持全国一盘棋,以碳排放总量占比高的地区为重点,因地制宜推动各省梯次有序实现碳达峰,允许不同省份率先、同步甚至晚于全国达峰,对个别省份达峰时间较长或长期位于达峰平台期应有充分预期。(五)加强全球各国碳达峰状态的监测增强我国在国际气候变化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我国应定期开展全球各国碳达峰状态的评估与监测。对于已进入后工业化时期并实现达峰的碳排放大国,督促其主动承担减排国际义务与历史责任,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足够的减排资金与技术支持。对于已位于碳达峰平台期或尚未达峰的国家,督促其分行业细化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确保碳排放不会反弹式上升。碳达峰发展的风险因素碳中和工作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变革,不要走进双碳速胜论消极悲观论的误区,而要把握城市发展规律和产业发展趋势,能源、产业、金融多部门协同联动,数据、人才、管理多要素融合创新,多管齐下消解碳减排的灰犀牛带来的巨大风险,为城市升级创造可持续的发展动力。所谓碳减排灰犀牛,指在碳达峰、碳中和落地过程中,发生概率很高、负面影响巨大的各类潜在危机,特别是对以高耗能企业为主的产业链,以及发展与之密切联系的城市或区域影响较大。(一)要注重地区转型与区域发展的公平减碳问题我国地域广阔、地区发展资源基础差距较大,因此长期以来形成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问题,在较长一段时间,仍存在着发展惯性和投资路径依赖。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各地争先出台达峰时间表,对于发展基础较好、产业负担较轻的地区来说,碳达峰的实现成为地区加速升级、产业要素集聚的重要机遇。但对于西部、中部等资源型城市,现有的能源结构和经济结构与煤炭高度关联,发展投入大,在减碳要求下,会造成地区发展空间压缩、转型路径探索困难。同时,由于我国地区发展水平不均衡,中心城市的要素集聚和流动水平要显著高于一般城市,周边城市往往承担着疏解城市非核心功能、保障中心城市资源供应的重担。在单一减碳要求下,会造成这些城市比较优势和产业协同优势弱化,城市群整体发展合力和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因此,需警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对城市评价和考核方式的单一指标化、标准一致化,容易出现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进一步扩大的风险。(二)要注重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的协同减碳问题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调整是两个重要抓手。由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长期性、艰巨性,地方往往会把重心放在能源结构调整上,重点是将以煤炭为主的化石能源用天然气或其他形式的清洁能源进行替代。因此忽视了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相互耦合关系。对于以工业为主的城市,由于能源的锁定效应和工业发展的长期需求,城市会在一段时间保持工业制造占主导地位的发展态势,甚至对于一些地区,仍需要保持高耗能行业持续发展以提供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这样的地区和行业,需要客观认识发展和减碳之间的关系,客观看待发展所处的阶段,客观评估未来发展的模式和空间。将碳排放峰值以指标的形式进行分配,不利于地区发展动能的平稳过渡,需要分行业、分区域地考虑排放条件,进而有区分、有阶段地制定排放指标。因此,需要警惕由于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的不同步、部门管理作用发挥不协同,而造成城市发展优势弱化,发展基础薄弱地区,会产生由于较为激进减碳手段而造成的空间压缩、发展动力不足的风险。(三)要注重新型电力系统安全减碳问题目前,对于未来新能源在能源系统中占比的讨论仍然存在很大分歧,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对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风险认知存在不同。一方面,新能源的大规模接入,会造成传统由煤电承担基础能源的系统结构发生变化,未来谁来扮演能源兜底保障的角色,谁来进行灵活性调节,目前都未形成统一认识。另一方面,电力系统的运行控制方式会发生变化,传统源随荷动的模式将向着源网荷互动转变,系统中运行主体的行为、需求都存在着很大不确定性,为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很大风险。传统电力系统的安全保障,主要是通过技术和管理完成,做好供需之间的有效平衡是核心任务。因此,随着可再生能源逐渐站上舞台,如果不能有效做好不同能源之间的协同配合,以灵活机制调动起不同主体之间参与平衡调度的积极性,保障共同价值最大化,能源系统将会面临安全稳定运行方面的更大挑战和风险。市场营销与企业职能迄今为止,市场营销的主要应用领域还是在企业。在下一节我们将会看到,市场营销学的形成和发展,与企业经营在不同时期所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方式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市场经济体系中,企业存在的价值在于它能不断提供合适的产品和服务,有效地满足他人(顾客)需要。因此,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指出:“顾客是企业得以生存的基础,企业的目的是创造顾客,任何组织若没有营销或营销只是其业务的一部分,则不能称之为企业。”“市场营销和创新,这是企业的两个功能。”其中,“营销是企业与众不同的独一无二的职能”。这是因为:(1)企业作为交换体系中的一个成员,必须以对方(顾客)的存在为前提。没有顾客,就没有企业。(2)顾客决定企业的本质。只有顾客愿意花钱购买产品和服务,才能使企业资源变成财富。企业生产什么产品并不重要,顾客对他们所购物品的感受与价值判断才是最重要的。顾客的这些感觉、判断及购买行为,决定着企业命运。(3)企业最显著、最独特的功能是市场营销。企业的其他职能,如生产、财务、人事职能,只有在实现市场营销职能的情况下,才是有意义的。因此,市场营销不仅以其“创造产品或服务的市场”标准将企业与其他组织区分开来,而且不断促使企业将营销观念贯彻于每一个部门。在现实中,许多企业尽管对市场营销及其方法颇为重视,但并未真正把它作为企业核心职能进行全面贯彻。如一些经理认为营销就是“有组织地执行销售职能”。他们着眼于用“我们的产品”,寻求“我们的市场”,而不是立足于顾客需求、欲望和价值的满足。但是,市场营销并不等于销售。市场营销的核心是清楚地了解顾客,并使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服务)适合顾客需要。不做好这一工作,即使拼命推销,顾客也不可能积极购买。因此,企业尽管也需要做销售工作,但市场营销的目标却是要减少推销工作,甚至使得销售行为变得多余。全面构建和贯彻面向市场(顾客)的企业职能,关系到企业能否生存和健康成长。碳达峰未来发展趋势(一)六大领域发力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1、调整能源结构推进能源体系清洁低碳发展,稳步推进水电发展,安全发展核电,加快光伏和风电发展,加快构建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新型电力系统,完善清洁能源消纳长效机制,推动低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推动能源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加快提升能源产业链智能化水平。2、产业结构转型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优化存量产能,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新增产能,推动钢铁、石化、化工等传统高耗能行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3、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严格控制能耗强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建立健全用能预算等管理制度,推动能源资源高效配置、高效利用。继续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着力提升新基建能效水平。4、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更大力度推进节能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应用,加快推进规模化储能、氢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技术发展,推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在节能、清洁能源领域的创新融合。5、增加生态碳汇加强森林资源培育,开展国土绿化行动,不断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增强草原、绿地、湖泊、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固碳能力。(二)生态将作为重要辅助领域助力碳中和生态是三大主要的辅助领域,如中国人民银行提出将通过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等加大对碳减排投融资活动支持;财政部表示将研究碳减排相关税收问题;科技部将加大碳减排科技攻关;生态环境部将建立碳排放交易基金,规范统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三)能源消费端需要做出更大贡献实现碳中和目标,不仅是能源企业的事情,也需要消费端的技术突破。工业、建筑、交通等传统高碳排行业是额外减排贡献的重点潜在来源,仅供给端的清洁化发展无法直接实现净零碳排放,必须配合消费端通过低碳技术脱碳。市场需求预测方法科学的营销决策,不仅要以市场营销调研为出发点,而且要以市场需求预测为依据。市场需求预测是在营销调研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未来一定时期的市场需求量及影响需求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寻找市场需求发展变化的规律,为营销管理人员提供关于未来市场需求的预测性信息,并以此作为营销决策的依据。市场需求预测的方法,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购买者意向调查法购买者意向调查法即通过直接询问购买者的购买意向和意见,据以判断销售量。如果购买者的购买意向是明确清晰的,这种意向会转化为购买行为,并且愿意向调查者透露,这种预测法特别有效。但是,潜在购买者数量很多,难以逐个调查,故此法多用于工业用品和耐用消费品。同时,购买者意向会随着时间转移,故此法适宜作短期预测。调查购买者意向的具体方法比较多,如直接访问、电话调查、邮寄调查、组织消费者座谈会等。例如,采用概率调查表向消费者调查耐用消费品购买意向,可能会收到较好效果。(二)综合销售人员意见法综合销售人员意见法即通过听取销售人员的意见来预测市场需求。销售人员包括基层的营业员、推销员及有关业务人员。销售人员最接近市场,比较了解顾客和竞争者的动向,熟悉所管辖地区的情况,能考虑到各种非定量因素的作用,较快地做出反应。由于销售人员中没有受过预测技术教育的居多,往往因所处地位的局限性,对经济形势和企业营销总体规划不够了解,可能存在过于乐观或过于悲观的估计。但在销售人员较多时,过高或过低的期望值可互相抵消,从而使预测结果趋向合理。这一方法的主要优点是比较简捷,无须复杂的计算;缺点是容易受个人认识水平等主观因素影响。(三)专家意见法专家意见法是指根据专家的经验和判断以求得预测值。其具体形式有三种:一是小组讨论法。召集专家集体讨论,互相交换意见,取长补短,发挥集体智慧,做出预测。二是单独预测集中法。由每位专家单独提出预测意见,再由项目负责人员综合专家意见得出结论。三是德尔菲法。该方法用系统的程序,采取不署名和反复进行的方式,先组成专家组,将调查提纲及背景资料提交专家,轮番征询专家意见后再汇总预测结果。该方法的特点是专家互不见面,可避免相互影响,且反复征询、归纳、修改,有时要经过四五轮,意见才能趋于一致,其结论比较切合实际。(四)市场试验法市场试验法是指在新产品投放市场或老产品开辟新市场、启用新分销渠道时,选择较小范围的市场推出产品,观察消费者反应,预测销售量。该方法由于时间长、费用大,因而多用于投资大、风险高和有新奇特色产品的预测。(五)时间序列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法是指将某种经济统计指标的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序列,再将此序列数值的变化加以延伸,进行推算,用以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其主要特点是以时间的推移来研究和预测市场需求趋势,排除外界因素影响。采用此法首先要找出影响变化趋势的因素,再运用其因果关系进行预测。产品销售的时间序列(Y),其变化趋势主要是以下四种因素发展变化的结果:(1)趋势(T)。系人口、资本积累、技术发展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利用过去的销售资料,描绘出销售曲线,可看出某种趋势。(2)周期(C)。许多商品销售受经济周期影响,销售额往往呈波浪形运动。认识循环周期,对中期预测相当重要。(3)季节(S)。指一年内销售额变化的规律性周期波动。此种变化通常与气候、假日、交易习惯有关,如果具体到周、日,也可能与上下班时间有关。(4)不确定因素(E)。包括自然灾害、战乱以及其他变故,这些偶发事件,一般无法预测,应从历史资料中剔除这些因素的影响,考察较为正常的销售活动。(六)直线趋势法直线趋势法是指运用最小平方法,以直线斜率表示增长趋势的外推预测方法。(七)统计需求分析法任何产品的销售都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统计需求分析是运用一整套统计学方法,发现影响企业销售的最重要的实际因素及其影响力大小的方法。该方法经常分析的因素是价格、收入、人口和促销等。应当指出,这些变量同销售量(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不能用严格的数学公式表示,只能用统计分析来揭示和说明。运用多元回归技术在寻找最佳预测因素和方程的过程中,可以找到多个方程。用上述方程预测需求量,首先要预测平均温度和人均收入,并注意可能影响预测值的因素,如观察值过少、变量之间高度相关、变量与销售之间关系不明朗和未考虑新变量的出现等。碳达峰发展机遇(一)为提升国际竞争力带来机遇双碳目标为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快速绿色低碳转型为中国提供了和发达国家同起点、同起步的重大机遇,中国可主动在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社会观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系统性变革,提升国家能源安全水平。若合理布局5G、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将为自主创新与产业升级带来独特机遇,推动国内产业加快转型,有力提振中国经济竞争力,巩固科技领域国际领先者的地位。(二)为低碳零碳负碳产业发展带来机遇双碳背景下,新能源和低碳技术的价值链将成为重中之重,中国也可借此机遇,进一步扩大绿色经济领域的就业机会,催生各种高效用电技术、新能源汽车、零碳建筑、零碳钢铁、零碳水泥等新型脱碳化技术产品,推动低碳原材料替代、生产工艺升级、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构建低碳、零碳、负碳新型产业体系。(三)为绿色清洁能源发展带来机遇在我国能源产业格局中,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产生碳排放的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耗总量的84%,而水电、风电、核能和光伏等仅占16%。目前,我国光伏、风电、水电装机量均已占到全球总装机量的三分之一左右,领跑全球。若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核能、风能、太阳能的装机容量将分别超过目前的5倍、12倍和70倍。为实现双碳目标,中国将进行能源革命,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降低化石能源的比重,巨大的清洁、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空间将会进一步打开。(四)为新的商业模式创新带来机遇双碳目标有助于中国提高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改变生产方式,加快节能减排改造,培育新的商业模式,从而实现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的整体目标。环保产业将从纯粹依赖以投资建设为主要模式的末端污染治理方式,转向以运维服务、高质量绩效达标为考核指标的方式。企业也将加快制定绿色转型发展新战略,借助数字技术和数字业务推动商业模式转型和数字化商业生态重构,以体制与技术创新形成低碳、低成本发展模式及绿色低碳投融资合作模式。扩大市场份额应当考虑的因素一般而言,如果单位产品价格不降低且经营成本不增加,企业利润会随着市场份额的扩大而提高。但是,切不可认为市场份额提高就会自动增加利润,还应考虑以下三个因素。1、经营成本许多产品往往有这种现象:当市场份额持续增加而未超出某一限度的时候,企业利润会随着市场份额的提高而提高;当市场份额超过某一限度仍然继续增加时,经营成本的增加速度就大于利润的增加速度,企业利润会随着市场份额的提高而降低,主要原因是用于提高市场份额的费用增加。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则市场份额应保持在该限度以内。2、营销组合如果企业实行了错误的营销组合战略,比如过分地降低商品价格,过高地支出公关费、广告费、渠道拓展费、销售员和营业员奖励费等促销费用,承诺过多的服务项目导致服务费大量增加等,则市场份额的提高反而会造成利润下降。3、反垄断法为了保护自由竞争,防止出现市场垄断,许多国家的法律规定,当某一公司的市场份额超出某一限度时,就要强行地将其分解为若干个相互竞争的小公司。西方国家的许多著名公司都曾经因为触犯这条法律而被分解,微软公司也曾引起反垄断诉讼。如果占据市场领导者地位的公司不想被分解,就要在自己的市场份额接近于临界点时主动加以控制。碳达峰实施的重要意义(一)碳达峰碳中和具有十分重大意义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达峰目标包括达峰年份和峰值。所谓碳中和是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一般指一年)人为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与其通过植树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碳达峰与碳中和紧密相连,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前提,达峰时间的早晚和峰值的高低直接影响碳中和实现的时长和实现的难度。(二)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绿色工业革命2012年,碳达峰及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实现彻底脱钩,视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基本特征之一,即不同于前三次工业革命经济增长碳排放增长的基本特征,实质上是从黑色工业革命转向绿色工业革命,从不可持续的黑色发展到可持续的绿色发展。(三)中国成为绿色工业革命的发动者客观地讲,欧盟等发达国家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先行一步,中国则是后来者居上,要继续完成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主要任务,即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与此同时,要率先创新绿色工业化、绿色现代化,即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基本实现。绿色现代化本质是不同于黑色高碳要素的传统现代化,而是创新绿色要素(特别是绿色能源、绿色技术要素),加速实现从高碳经济转向低碳经济,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主要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进而实现零碳经济目标,或者通过碳汇实现碳中和的绿色经济发展体系。中国将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通过分四个十年专项行动计划、八个五年规划落实并实现碳中和目标,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的绿色贡献。市场导向组织创新现代市场营销管理哲学要求企业创造顾客和顾客满意,将顾客利益摆在核心地位。许多企业在此基础上也开始认识到兼顾行业、合作伙伴、社区和国家利益对企业成功经营与发展的重要地位。然而,在实践中真正贯彻这种观念,保证企业健康成长,却并不容易。面对现代科技迅速发展、市场环境急剧变迁和竞争日趋激烈的挑战,企业必须对自身组织与管理制度进行革新,形成能够全面有效地招律顾客并为之提供良好服务的机制。里特尔咨询公司在总结卓有成效的公司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高绩效业务模型。该模型将企业资源与组织配置列为基础。我们可以将它作为企业组织与体制创新的主要原则来讨论。(一)满足利益方的要求在今天的价值交换体系中,企业绩效及其利润目标只有在能使其他利益方获得利益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实现。因此,企业及其经营业务,都要确定利益方及其要求。一般地说,利益方主要包括顾客、供应商、经销商、企业员工和股东。如果这些利益方觉得不满意,就不能实现理想的合作,导致整体绩效下降,甚至经营失败。为此,企业必须遵循一个原则:满足每一个利益团体的最低期望。企业要致力于为不同的利益方传递高于最低限度的满足水平。同时,也需要根据不同程度满意水平,为员工尽好责任(基本满意水平),为经销商提供绩效满意水平。在确定这些满意水平的时候,企业必须注意,不要让利益方之间感到相对待遇有失公平。各方利益关系的协调本质上仍然是以顾客满意为核心的。从经营动态关系上看,通过顾客满意达到包括股东在内的其他利益方满意,又是建立在企业组织与制度革新所创造的高质量环境基础上的。建立一个面向市场的组织管理体制,形成高水平的员工满意;通过员工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以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建立高度的顾客满意,从而带来更多的交易,更高的企业利润,以及供应商、经销商的利益。各方满意的结果,又会促进新一轮更高质量的良性循环。(二)改进关键业务过程达到满意目标必须通过对工作过程的管理才能实现。目前,大多数企业的这种管理都是通过以专业职能分工为基础的部门组织来进行的。这种传统的组织结构往往使各业务部门各自为政,追求自身目标最大化而不是企业目标最大化,各部门之间不能实现理想的合作,从而也使企业保有高度满意顾客这一总体目标及其战略规划不能有效地遍及整个业务各环节和全过程。因此,使企业的每一个部门都高度面向市场并热心于同其他部门协作,是十分必要的。为适应以快速变化为主调、灵活反应为关键的外部环境,企业必须突出和加强对关键业务过程的管理,通过组织革新,建立多功能的团体,将市场和企业的各种声音和谐一致地协调起来,形成自己的管理核心业务的能力。(三)合理配置资源业务过程的执行,需要配置相应的人、财、物及信息等资源。企业必须设计出一个决策框架,使有限资源能够按照使顾客和企业都满意的方式来有效配置。这需要寻求拥有资源并对各业务的资源分配与使用实施控制。同时,企业还应努力寻求运用协作资源的可能性,以充分利用外部获得的非关键性资源。研究表明,高绩效公司往往十分重视自己拥有并培养那些能构成业务核心的资源和能力,以此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他们将好钢用到刀刃上,而将非关键性资源配备转移到企业外部。(四)组织革新企业的组织要素通常包括组织结构、政策与文化。这些因素在市场环境发生急剧变化时,如果不相应变革,往往会成为企业维系和发展与市场有机联系时的机能障碍。我国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转换机制的沉重任务,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其组织与市场不相适应而派生出来的。传统企业组织(有的学者称之为“命令一控制式组织”)的致命弱点是阻碍市场知识的积累及其在组织内部的广泛传播,影响企业的决策水平及营销观念的全面贯彻。企业要根据环境的变化对其组织结构和政策进行革新。与此同时,也要通过长期艰苦努力,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实施碳达峰的基本原则系统谋划、稳妥有序。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贯穿产业链供应链全过程和各环节的流程再造与模式创新,统筹谋划、系统推进,加快工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在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基础上,稳妥有序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节约优先、分类施策。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持续降低单位产出能耗和碳排放,提高投入产出效率,从源头和入口形成有效的碳排放控制阀门。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促进各地区、各行业梯次有序达峰。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加强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的系统性和协同性,推动各地区、各行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聚焦钢铁、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加快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力争率先实现碳达峰。技术创新、数字赋能。聚焦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关键核心技术,完善支持科技创新及其转化应用的体制机制,推动低碳前沿技术研究和产业迭代升级,全方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技术发展。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赋能绿色化,以信息技术加快驱动工业低碳转型。政策引领、市场主导。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激发企业活力,持续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主导的工业低碳发展推进机制。制订计划和实施、控制营销活动对目标市场、定位和营销组合的思考与决策,最后要形成营销计划,作为营销行动的依据。“营销计划”是一个统称,一般分为品牌营销计划,即关于单个品牌的营销计划;产品类别营销计划,关于一类产品、产品线的营销计划,已经完成、认可的品牌计划应纳入其中;新产品计划,在现有产品线增加新产品项目、进行开发和推广活动的营销计划;细分市场计划,面向特定细分市场、顾客群的营销计划;区域市场计划,面向不同国家、地区、城市等的营销计划;客户计划,是针对特定的主要顾客的营销计划。这些不同层面的营销计划,相互之间需要协调、整合。从时间跨度看,营销计划可分长期的战略性计划和年度营销计划。战略性计划要考虑哪些因素会成为今后驱动市场的力量,可能发生的不同情境,企业希望在未来市场占有的地位及应采取的措施。它是一个基本框架,由年度营销计划使之具体化。必要时,企业需要每年对战略性计划进行审计和修订。制订营销计划之后,企业或战略业务单位需组织力量落实,并对营销进程进行控制,以保证达成预定的营销目标。碳达峰实施的影响(一)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从达峰国家经验看,整体实现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提高人均GDP水平,是平稳达峰的前提保障。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都要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做强经济基础,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实现共同富裕。(二)着力优化能源结构,保障如期实现碳达峰与已达峰国家相比,我国能源结构偏煤的特点,决定了能源结构的低碳化转型仍是我国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的主要着力点。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坚持先立后破基本原则,杜绝运动式减碳,保障能源供给安全的基础上,以电力生产清洁化、消费终端电气化为主线,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供给和消费水平,推动能源行业率先实现碳达峰。(三)着力优化产业结构,保障高质量实现达峰产业结构调整是高质量实现碳达峰的重要手段。我国两高行业比重偏大,新型城镇化建设需求旺盛,发达国家向外转移产业的做法无法复制。须立足本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淘汰资本密集、能源密集、碳密集产业,发展信息密集、知识密集、就业密集的现代服务业,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新格局,力争早日实现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四)制定各省差异化目标,杜绝达峰时间一刀切从欧盟经验看,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差异性直接影响碳达峰的时间。我国经济发展东中西部、省际之间不平衡的情况更加突出,应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坚持全国一盘棋,以碳排放总量占比高的地区为重点,因地制宜推动各省梯次有序实现碳达峰,允许不同省份率先、同步甚至晚于全国达峰,对个别省份达峰时间较长或长期位于达峰平台期应有充分预期。(五)加强全球各国碳达峰状态的监测增强我国在国际气候变化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我国应定期开展全球各国碳达峰状态的评估与监测。对于已进入后工业化时期并实现达峰的碳排放大国,督促其主动承担减排国际义务与历史责任,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足够的减排资金与技术支持。对于已位于碳达峰平台期或尚未达峰的国家,督促其分行业细化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确保碳排放不会反弹式上升。营销调研的方法(一)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对象的代表性直接影响调查资料的准确性。根据调研的目的及人力、财力、时间情况,要适当地确定调查样本的多少和确定调查对象。1、普查和典型调查普查是对调查对象进行逐个调查,以取得全面、精确的资料,信息准确度高,但耗时长,人力、物力、财力花费大。典型调查是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调查,据以推论总,体。只要样本代表性强,调查方法得当,典型调查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抽样调查当调查对象多、区域广而人力、财力、时间又不允许进行普查时,依照同等可能性原则,在所调研对象的全部单位中抽取一部分作为样本,根据调查分析结果来推论全体。常用的抽样方法有:(1)纯随机抽样。完全不区别样本是从总体的哪一部分抽出,总体中的每个单位都有同等机会被抽取出来。如采用抽签法或乱数表法。(2)机械抽样。遵照随机原则,将全部调查单位按照与研究标志无关的一个中立标志加以排列,严格按照一定的间隔机械地抽取调查样本。由于样本在总体中分配较均匀,样本代表性也较大。(3)类型抽样。实行科学分组与抽样原理相结合,先用与所研究现象有关的标志,把被研究总体划分为性质相近的各组,以减低各组内的标志变异度,然后在各组内用纯随机抽样或机械抽样的方法,按各组在总体中所占比重成比例地抽出样本。这种方法也叫类型比例抽样,样本代表性更大,可得到较纯随机抽样或机械抽样更精确的结果。(4)整群抽样。上述方法都是从总体中抽取个别单位,整群抽样则是整群地抽取样本,对这一群单位进行全面观察。其优点是比较容易组织,缺点是样本分布不均匀,代表性较差。(5)判断抽样。由专家判断而决定所选的样本,也称立意抽样。(二)收集资料调查收集第一手资料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固定样本连续调查用抽样方法,从母体中抽出若干样本组成固定的样本小组,在一段时期内对其进行反复调查以取得资料。调查技巧可采用个别面谈、问卷调查、消费者日记或观察记录调查。固定样本连续调查能掌握事项的变化动态,分析发展趋势。但如持续时间长,被调查者会感到厌烦。所以,对一般问题的调查,往往采用一次性调查,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和询问法。2、观察调查由调查人员到现场对调查对象的情况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观察记录,据以研究被调查者的行为和心理。这种调查多是在被调查者不知不觉中进行的,除人员观察外,也可利用机械记录处理。如广告效果数据,国外多利用机械记录器来收集。直接观察所得的资料比较客观,实用性也较大。其局限性在于只能看到事态的现象,往往不能说明原因,更不能说明购买动机和意向。3、实验法在给定的条件下,通过实验对比,对营销环境与营销活动过程中某些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进行观察分析。如通过一项推销方法在特定地区及时间的小规模实验,并用市场营销原理分析其是否值得大规模推行,即销售实验。4、询问调查按预先准备好的调查提纲或调查表,通过口头、电话或书面方式,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收集资料。口头询问不仅能当面听取被调查者的意见,还可观察其反应,发现新问题,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可靠的资料;缺点是花费时间和人力较多,调查结果还会受调查人员的询问技巧及主观因素影响。电话调查取得信息最快,回答率也较高,而且同城电话费用也较低;不足之处是被调查对象限于通电话者,对问题只能得到简单的回答,有时不易得到被调查者合作。通信调查一般是将所要收集的资料设计成问卷,其调查面宽,能深入城乡各地,被调查者也有充分时间考虑;主要缺点是回收率低、周期长,有时因误解问卷或不愿认真回答造成误差较大。营销信息系统的内涵与作用每个公司都必须为营销经理组织和输送持续的信息流。营销信息系统(MIS)由人员、设备和程序构成。营销信息系统对信息进行收集、分类、分析、评估和分发,为决策者提供所需的及时和精确的信息。营销信息系统是从了解市场需求情况、接受顾客订货开始,直到产品交付顾客使用,为顾客提供各种服务为止的整个市场营销活动过程中有关的市场信息搜集和处理的过程。企业营销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它的基本任务是搜集顾客对产品质量、性能方面的要求,分析市场潜力和竞争对手情况,及时地、准确地提供信息,用于企业营销决策。这些信息应能满足以下要求。(1)目的性。在营销活动产出大于投入的前提下,为营销决策及时提供相关联的必要的信息,尽量减少杂乱无关的信息。(2)及时性。在激烈的竞争中,信息传递的速度越快就越有价值。频率也要适宜,低频率的报告会使管理者难以应付急剧变化的环境,而频率过高又会使管理者面临着处理数不清的大量数据。(3)准确性。要求信息来源可靠,收集整理信息的方法科学,信息能反映客观实际情况。(4)系统性。营销信息系统是若干具有特定内容的同质信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形成的有序集合。在时间上具有纵向的连续性,是一种连续作业的系统;在空间上具有最大的广泛性,内容全面、完整。(5)广泛性。营销信息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的市场活动,是营销活动中人与人之间传递的社会信息,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市场营销活动的范围由地方市场扩展为全国性、国际性市场,信息的搜集更是空前广泛。营销信息系统是企业进行营销决策和编制计划的基础,也是监督、调控企业营销活动的依据。一个四通八达的营销信息网络,可把各地区、各行业的营销组织连接成多结构、多层次的统一的大市场。因此,营销信息系统关系到企业营销的顺利开展乃至有效的社会营销系统的形成。一个理想的市场营销信息系统应能解决以下问题:(1)它能向各级管理人员提供从事其工作所必需的一切信息。(2)它能够对信息进行选择,以便使各级管理人员获得与他们能够且必须采取的行为有关的信息。(3)它提供信息的时间限于管理人员能够且应当采取行动的时间。(4)它提供所要求的任何形式的分析、数据与信息。(5)它所提供的信息,一定是最新的并且所提供的信息的形式都是有关管理人员最易了解和消化的。消费者行为研究任务及内容1、消费者行为消费者行为指消费者在内在和外在因素影响下挑选、购买、使用和处置产品和服务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消费者行为直接决定了营销企业的产品研发、销售、利润乃至兴衰。消费者市场研究实质就是消费者行为研究。2、消费者行为研究任务消费者行为研究的任务有三个方面:一是揭示和描述消费者行为的表现,即通过科学的方法发现和证实消费者存在哪些行为,也就是观察现象,描述事实,所谓“知其然”。二是揭示消费者行为产生的原因,所谓“知其所以然”。把观察到的已知事实组织起来、联系起来,提出一定的假说去说明这些事实发生的原因及其相互关系。三是预测和引导消费者行为,即在影响因素既定的条件下预测消费者行为,并通过设置或改变某些条件来引导和控制消费者行为。3、消费者行为研究内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内容分为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消费者个体因素、外在环境因素和市场营销因素四个方面。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是消费者购买动机转化为购买活动的过程,分为确认问题、信息收集、产品评价、购买决策和购后行为五个阶段。个体因素指消费者自身存在的影响消费行为的各类因素,包括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经济因素和生活方式等。外在环境因素指消费者外部世界中所有能对环境产生影响的物质和社会要素的总和。市场营销因素指企业在市场营销活动中可以控制的各类因素。市场营销因素通过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作用于消费者,又受到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本书其他章节主要内容就是市场营销因素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所以本章不展开这部分内容。以上四类因素中,“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即为消费者行为,其他三类因素为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因素。因此,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又可以分为消费者行为和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两大类。SWOT分析说明优势分析(S)(一)工艺技术优势公司一直注重技术进步和工艺创新,通过引入国际先进的设备,不断加大自主技术研发和工艺改进力度,形成较强的工艺技术优势。公司根据客户受托产品的品种和特点,制定相应的工艺技术参数,以满足客户需求,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工艺技术。经过多年的技术改造和工艺研发,公司已经建立了丰富完整的产品生产线,配备了行业先进的设备,形成了门类齐全、品种丰富的工艺,可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综合服务。(二)节能环保和清洁生产优势公司围绕清洁生产、绿色环保的生产理念,依托科技创新,注重从产品结构和工艺技术的优化来减少三废排放,实现污染的源头和过程控制,通过引进智能化设备和采用自动化管理系统保障清洁生产,提高三废末端治理水平,保障环境绩效。经过持续加大环保投入,公司已在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方面形成了较为明显的竞争优势。(三)智能生产优势近年来,公司着重打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