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有关物质进出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和葡萄糖都需要载体B.性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需要载体和能量C.植物根细胞吸收Ca2+的速率与土壤溶液中Ca2+浓度成正比D.神经递质释放需消耗ATP、属于主动运输2.将青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在脊柱下部打开脊椎骨,剥离出脊髓一侧的一对脊神经根(包含背根、腹根和由背根腹根合并成的脊神经,如图)。已知分别电刺激背根、腹根、脊神经均可引起蛙同侧后肢发生收缩。若利用上述实验材料设计实验,以验证背根具有传入功能,腹根具有传出功能,实验操作和预期结果都正确的一组是()实验操作预期结果A剪断背根中央处,分别电刺激背根向中段、外周段刺激背根向中段蛙后肢收缩;刺激背根外周段不发生反应B剪断腹根中央处,分别电刺激腹根向中段、外周段刺激腹根向中段蛙后肢收缩;刺激腹根外周段不发生反应C剪断脊神经,分别电刺激背根、腹根蛙后肢均不收缩D剪断背根、腹根中央处,电刺激脊神经蛙后肢收缩A.A B.B C.C D.D3.随着“蚂蚁森林”的推行和广大用户的积极参与,阿拉善、通辽、鄂尔多斯等地已经种上梭梭树等树木,以前的沙漠,现在已是绿油油的一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沙漠变绿洲过程中生物量逐渐增加B.沙漠变绿洲属于群落演替的次生演替C.“绿洲”的最终平衡状态取决于人类活动D.沙漠变绿洲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速度4.如图为某基因型为AaBb的雄性动物一个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细胞含有4套完整的遗传信息,即4个染色体组B.该动物体内细胞的染色体组数可能是1、2、4C.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基因型为AaBbD.若用适量秋水仙素处理该细胞,染色体的着丝粒将无法分裂5.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叶绿体B.粗面内质网上有合成磷脂的酶C.细胞膜由磷脂、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组成,有的还含有胆固醇D.细胞膜能够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主要与膜上分布的糖蛋白有关6.某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出了一个红绿色盲的儿子和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儿,该女儿与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子结婚,生出一个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A.1/2 B.1/4 C.1/6 D.1/87.材料的选取与处理以及检测试剂的选用是实验成功的关键性因素。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用黑藻叶片进行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实验时,叶绿体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B.在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的实验中,可选用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C.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的实验中,均要使用CuSO4溶液且作用相同D.在探究酵母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可根据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的时间长短,来检测CO2的产生情况8.(10分)水稻的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蓝色,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红色。将W基因用红色荧光标记,w基因用蓝色荧光标记。下面对纯种非糯性与糯性水稻杂交的子代的叙述错误的是()(不考虑基因突变)A.观察Fl未成熟花粉时,发现2个红色荧光点和2个蓝色荧光点分别移向两极,是分离定律的直观证据B.观察Fl未成熟花粉时,发现1个红色荧光点和1个蓝色荧光点分别移向两极,说明形成该细胞时发生过染色体片段交换C.选择F1成熟花粉用碘液染色,理论上蓝色花粉和红色花粉的比例为1∶1D.选择F2所有植株成熟花粉用碘液染色,理论上蓝色花粉和红色花粉的比例为3∶1二、非选择题9.(10分)如图是利用微生物制作葡萄酒的流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葡萄酒制作的原理是利用__________菌分解葡萄糖,首先生成__________,该物质在_________条件下,转变成酒精和二氧化碳。(2)葡萄除梗应在冲洗之__________(填“前”或“后”)完成,原因是__________。(3)制作果酒时,温度应该控制在__________(填温度范围)。若利用果酒发酵的装置和条件,仅向发酵好的果酒中加入醋酸菌,醋酸菌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将果酒转化为果醋,理由是_______。10.(14分)玉米为雌雄同株异花的二倍体植物,染色体数目为。下图中a与b、c与d分别为玉米细胞中的两对同源染色体。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对玉米进行人工杂交的步骤为_______________,若要测定玉米的基因组,应测定___________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2)已知常见的玉米无某种抗性基因,导入外源抗性基因的玉米都能表现出抗性性状,若某玉米植株M的细胞中a染色体上已导入一个抗性基因,欲将另一个抗性基因导入到M的染色体上,用一次杂交实验来判断另一个抗性基因导入的位置(只考虑图中a、b、e、d四条染色体),请写出实验设计思路、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11.(14分)布偶猫又称布拉多尔猫,是猫中体形和体重较大的一种,多为三色猫或双色猫,是非常理想的家养宠物。已知布偶猫的毛色受多对基因控制,请根据控制不同颜色基因的特点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布偶猫中有纯色个体,野生型为海豹色(B),后来培育出巧克力色(b)、蓝色和丁香色等类型,蓝色、丁香色分别是海豹色、巧克力色的稀释色,受d基因控制,D基因无稀释功能。从根本上,巧克力色基因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射线处理野生型海豹色个体的受精卵一定能直接获得巧克力色的个体吗?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将两只基因型为BbDd的猫进行交配,理论上F1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如何确定一只蓝色的布偶公猫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写出实验方法并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布偶猫中野生型基因(o)使白色呈现黑色,突变型基因(O)抑制棕色基因的表达,使白色呈现红色。①若两个基因同时存在则为黑红交错的双色猫,且双色猫均为母猫,不考虑从性遗传,分析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②当白斑基因(S)存在时,对毛发颜色的分布会造成影响,使双色猫中同种颜色的毛发聚为一簇,称为三花。三花个体也是最受欢迎的类型,三花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同种基因型的三花猫,同颜色的毛聚集的位置不同,形成的花色多种多样,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极少数的双色猫和三花猫为公猫,且天生没有生育能力,产生的原因很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12.我国从东北到西北基本上都有大麦的分布,尤其是在陕西、山西、甘肃、宁夏等地更是大麦的主产区。大麦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二倍体(2n=14)。因杂交去雄工作很不方便,科学家培育出一种如图所示的6号染色体三体新品系,该三体植株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I和II分离,染色体III因结构特殊随机分配。含III号染色体的花粉无授粉能力,雄性可育(M)对雄性不育(m)为显性(雄性不育指植株不能产生花粉),椭圆粒种子(R)对长粒种子(r)为显性。请回答下列问题:(1)控制大麦雄性是否可育和种子形状的两对等位基因_________(填“遵循”、“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欲测定正常的大麦基因组的序列,需要对__________条染色体的DNA进行测序。(3)该三体新品系自交产生的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其中形状为_______种子种植后方便用来杂交育种。(4)在稳定遗传的大麦群体中由于隐性突变出现一株高产植株(研究发现高产与低产是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为判断该突变是否发生在6号染色体上(不考虑基因R、r和染色体的交叉互换),请通过杂交育种的方法来判断(所选择的亲本需写明其基因型和表现型)。①实验基本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预期结果与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A【解析】
1、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名称运输方向载体能量实例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不需不需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要不需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需要需要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2、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为胞吞、胞吐。【详解】A、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和葡萄糖的方式均为主动运输,都需要载体和能量,A正确;B、性激素进入靶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B错误;C、植物根细胞吸收Ca2+的方式为主动运输,吸收速率取决于根细胞细胞膜上运载离子的载体数量多少及能量多少,C错误;D、神经递质释放方式为胞吐,需消耗ATP,D错误。故选A。【点睛】要求考生识记小分子物质的几种跨膜运输方式,掌握各种运输方式的影响因素;识记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及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A【解析】
背根传入功能:电刺激背根向中段可以产生后肢运动反应,表明神经兴奋进入脊髓的中枢并通过传出神经纤维引发相应肌肉收缩,可见是传入功能。电刺激背根外周段不发生反应,表明背根无传出功能。腹根传出功能:电刺激腹根向中段不发生反应,而电刺激腹根外周段可以产生后肢运动反应,表明神经兴奋进沿传出神经纤维引发相应肌肉收缩,因此是传出功能。【详解】A、电刺激背根向中段后肢收缩,表明神经兴奋进入脊髓的中枢并通过传出神经纤维引发相应肌肉收缩,可见是传入功能;电刺激背根外周段不发生反应,表明背根无传出功能,A正确;B、刺激腹根向中段蛙后肢收缩,表明神经兴奋进入脊髓的中枢并通过传出神经纤维引发相应肌肉收缩,可见是传入功能;刺激腹根外周段不发生反应,表明腹根无传出功能,B错误;C、脊神经由背根和腹根合并,电刺激脊神经蛙后肢均不收缩,不能说明背根具有传入功能,腹根具有传出功能,C错误;D、脊神经由背根和腹根合并,电刺激脊神经蛙后肢收缩,不能说明背根具有传入功能,腹根具有传出功能,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能否依据解剖结构和实验提供的相应的生理现象,通过推理得出脊神经背根和腹根的生理功能。首先要能读懂示意图,了解“向中段和外周段”的涵义,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从而得出正确结论。3、C【解析】
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1)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2)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解】A、沙漠变绿洲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加,生物量逐渐增加,A正确;B、沙漠中可存在数量极少的植物,沙漠变绿洲属于群落演替的次生演替,B正确;C、“绿洲”的最终平衡状态取决于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C错误;D、人类的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沙漠变绿洲加快了群落的演替速度,D正确。故选C。4、B【解析】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像考查细胞分裂的知识,要求考生理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规律,能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进而分析、判断各选项。【详解】A、分析图像可知,该细胞内染色体平分成两组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每一极均含有染色单体但不含同源染色体,故该细胞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精母细胞,此时细胞内含有2套完整的遗传信息,即2个染色体组,A错误;B、由上述分析可知,该动物的体细胞内含有2对共4条染色体,在其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内会出现4个染色体组,其次级精母细胞内可能含有1个(前期和中期)或2各染色体组(后期),B正确;C、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此时细胞的基因型为AAaaBBbb,C错误;D、若用适量秋水仙素处理该细胞,染色体的着丝粒可正常分裂,但由于纺锤体无法形成,故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无法移向细胞两极,D错误。故选B。5、B【解析】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其中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含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有:液泡、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详解】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A正确;光面内质网上有合成磷脂的酶,B错误;细胞膜由磷脂、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组成,有的还含有胆固醇,其中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C正确;细胞膜能够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主要与膜上分布的糖蛋白有关,糖蛋白还具有润滑、保护等作用,D正确。故选B。6、D【解析】
红绿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表现型正常的女性基因型为:XBXB、XBXb,色盲女性的基因型为XbXb,正常男性的基因型为XBY,色盲男性的基因型为XbY。【详解】某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出了一个红绿色盲的儿子,说明该夫妇的基因型为:XBXb×XBY,他们所生正常女儿的基因型为:1/2XBXB、1/2XBXb,与正常的男性即XBY婚配后代是XBXb的概率是:1/2×1/4=1/8。综上所述,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7、D【解析】
本题考查高中生物课本上的基础实验,包括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的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和蛋白质的实验、探究酵母细胞的呼吸方式实验,回忆这些实验的选材、处理、试剂的选择、实验结果与结论等,据此答题。【详解】A、在运用黑藻叶片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实验中,叶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现绿色,可以通过绿色部分(即原生质层)的变化观察质壁分离或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因此叶绿体的存在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A错误;B、在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的实验中,蔗糖不管是否发生水解都不能使碘液变蓝,因此不可选用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而应该选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B错误;C、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的实验中,均要使用CuSO4溶液,但作用不相同,前者CuSO4与NaOH反应生成Cu(OH)2,Cu(OH)2可与还原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而后者Cu2+在碱性条件下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紫红色络合物,C错误;D、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有氧条件下酵母菌产生CO2的速率较快,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所需时间短,无氧条件下产生CO2的速率较慢,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所需时间长,因此可根据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的时间长短,来检测CO2的产生情况,D正确。故选D。8、D【解析】
基因的分离定律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细胞中的过程。【详解】A、纯种非糯性与糯性水稻杂交的子代,Fl的基因组成为Ww,则未成熟花粉时,发现2个红色荧光点和2个蓝色荧光点分别移向两极,是因为染色体已经发生了复制,等位基因发生分离,移向了两个细胞,这是基因的分离定律最直接的证据,A正确;B、观察Fl未成熟花粉时,染色单体已经形成,不同的荧光点荧光都是两个,如发现1个红色荧光点和1个蓝色荧光点分别移向两极,说明形成该细胞时发生过染色体片段交换,B正确;C、基因分离定律形成的配子中糯性和非糯性的花粉的比例为1:1,故理论上蓝色花粉和红色花粉的比例为1∶1,C正确;D、依据题干可知,Fl的基因组成为Ww,F2所有植株中非糯性(W_):糯性(ww)=3:1,但他们产生的成熟花粉用碘液染色,W:w的比例不是3∶1,D错误。故选D。【点睛】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二、非选择题9、酵母丙酮酸无氧后避免除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18~25℃不能因为醋酸菌需要在有氧且温度最好是30~35℃条件下,才能将果酒转化成果醋,而此时发酵装置中的条件是无氧且温度是18~25℃【解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果酒的制作流程,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活,在有氧时,酵母菌大量繁殖,但是不进行酒精发酵;在无氧时,繁殖速度减慢,但是此时可以进行发酵。在利用酵母菌发酵时,最好是先通入足够的无菌空气,使其在有氧环境下大量繁殖,再隔绝氧气进行发酵。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酒精发酵的最佳温度是在18℃~25℃,pH最好是弱酸性。【详解】(1)葡萄酒酿造的原理是利用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可产生酒精,无氧呼吸第一阶段的产物是丙酮酸,而后在无氧条件下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2)葡萄除梗应在冲洗之后进行,避免除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3)酵母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8~25℃。醋酸菌是需氧型微生物,而酿制果酒时发酵装置中为无氧环境,且温度不适合醋酸菌生存,醋酸菌不能将果酒发酵为果醋。【点睛】本题考查果酒与果醋制作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10、套袋---授粉----套袋10实验设计思路:可以选用无抗性基因的玉米与M植株进行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玉米的抗性性状出现的比例。预期结果及结论:①若子代玉米的抗性性状占子代总数的1/2,则另一个抗性基因导入到a染色体上。②若子代玉米的抗性性状占子代总数的1,则另一个抗性基因导入到b染色体上。③若子代玉米的抗性性状占子代总数的3/4.则另一个抗性基因导入到c或d染色体上。【解析】
植物的杂交实验方法通常是去雄、套袋、传粉、再套袋。基因组计划通常需要对该物种的基因的全部DNA序列进行测序。在设计杂交实验时需考虑基因导入的位置,基因可能导入到同一条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上,或非同源染色体上。【详解】(1)因为玉米为雌雄同株异花,因此对玉米进行人工杂交时无需去雄,步骤为套袋---授粉----套袋,雌雄同株的植物没有性染色体,所以玉米的一个单倍体基因组中有10条染色体;(2)选用无抗性基因的玉米与M植株进行杂交,三种导人情况如图所示:①细胞可产生带抗性基因的配子占配子总数的1/2,②细胞产生的配子全是带抗性基因的,③细胞可产生带抗性基因的配子占配子总数的3/4,上述配子分别与无抗性基因的配子结合后,预期结果及结论为:①若子代玉米的抗性性状占子代总数的1/2,则另一个抗性基因导入到a染色体上;②若子代玉米的抗性性状占子代总数的1,则另一个抗性基因导入到b染色体上;③若子代王米的抗性性状占子代总数的3/4,则另一个抗性基因导入到c或d染色体上。【点睛】该题的难点在于设计实验判定基因的位置关系,以实验的方法考察了同一条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及所遵循的定律,需要学生对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两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有很扎实的基础。11、基因突变不一定,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和不定向性海豹色∶巧克力色∶蓝色∶丁香色=9∶3∶3∶1选择多只丁香色的母猫与之杂交,观察后代的表现型;若后代中均为蓝色个体,则为纯合子,若后代中出现丁香色个体,则为杂合子(合理即可)O、o基因存在于X染色体上,母猫有两条X染色体,可使两个基因同时出现SSXOXo、SsXOXo基因的表达受到影响(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染色体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或染色体结构变异)【解析】
根据题干的信息海豹色基因型是B_D_,巧克力色的基因型是bbD_,蓝色基因型B_dd,丁香色基因型bbdd。【详解】(1)巧克力色是由海豹色经过基因突变形成;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和不定向性,所以利用射线处理野生型海豹色个体的受精卵不一定能直接获得巧克力色的个体;BbDd的猫进行交配,子代表现型、基因型及比例海豹色(B_D_)∶蓝色(B_dd)∶巧克力色(bbD_)∶丁香色(bbdd)=9∶3∶3∶1。蓝色猫的纯合子基因型是BBdd,杂合子是Bbdd,判断动物的基因型通常选择测交,所以选择多只丁香色(bbdd)的母猫与之杂交,观察后代的表现型;若后代中均为蓝色个体(Bbdd),则为纯合子,若后代中出现丁香色个体(bbdd),则为杂合子。(2)①若两个基因同时存在则为黑红交错的双色猫,且双色猫均为母猫,可以推测雄性猫只含有一个基因型,所以O、o基因存在于X染色体上,母猫有两条X染色体,可使两个基因同时出现,而公猫只有1条X染色体,所以只含有一个基因。②三花个体需要在黑红交错的双色猫基础上出现白斑,所以其基因型是SSXOXo、SsXOXo;同种基因型的三花猫,同颜色的毛聚集的位置不同,形成的花色多种多样,原因可能是基因的表达受到影响或基因的选择性表达。③正常公猫只含有1条X染色体,所以不可能是双色毛,极少数的的双色猫和三花猫为公猫,且天生没有生育能力,可能的原因是发生了染色体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或染色体结构变异)。【点睛】本题需要考生分析题干中的信息得出各种表现型的基因型,在分析(2)时需要根据“雄性猫只含有一个基因型”推测出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12、不遵循7雄性可育椭圆形∶雄性不育长粒=1∶1长粒低产雄性不育植株(mmBB)与高产可育植株(MMbb)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种植F2各植株,最后单株收获F2的种子并统计其数量比若F2低产量植株∶高产植株=2∶1,则高产突变发生在6号染色体上;若F2低产量植株∶高产植株=3∶1,则高产突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