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蜀道难》-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蜀道难》-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蜀道难》-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蜀道难》-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诵读诗歌,体味诗歌的意境美。2、体会诗歌想象奇特、善用夸张的写作特点,体会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3、领会诗人豪迈奔放的感情,体会诗人的忧国情怀。学习目标

我们离李白越近就越需要仰望。他写落自九天的瀑布,写奔腾咆哮的黄河,又写崎岖险阻的蜀道。沈德潜说“他不是人,是仙,上穷碧落下黄泉,天马行空,意兴遄飞”杜甫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是赞叹,也是唐诗艺术巅峰上一位巨星对另一位巨星在诗风上做出的标准诠释,那就是浪漫主义色彩浓厚的“豪放飘逸”。

继披香草散步汨罗江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之后,又一位才高气逸的浪漫主义诗人。回忆李白回忆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三次)蜀道难作用:贯穿始终,层层深入,一唱三叹。叹高、叹险、叹乱。富有节奏,突出内容,加强情感。初读感知

诗人三叹蜀道“难于上青天”,有什么作用?“蜀道之难”究竟难在哪里?哪些句子可以体现?怎么体现的?复沓(又称反复)的修辞手法噫(yī)吁(xū)嚱(xī),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fú),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sài)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diān)。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zhàn)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náo)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yíng)岩峦。扪(mén)参(shēn)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yīng)坐长叹。结合课下注释与手中工具书,梳理文本内容。补充释义:危:高。(危险、危急;正值)。于:比。通:交往,往来。巅:山顶。然后:这样以后。钩连:沟通相连。上、下:方位名词作状语。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尚:尚且。过:越过(过:过错,超过,罪,拜访,探望,过去,次,遍。)。度:渡过(济,涉)。愁:忧愁。攀援:抓住东西向上爬。何:多么。萦:缠绕,绕。以:用。膺:胸口。参考译文

啊!多么高峻!蜀道的难走,比上天还难。蚕丛和鱼凫开国的事迹多么模糊难知。从那时以来四万八千年,蜀与秦地还没有交通往来。秦地西面有太白山阻隔了入蜀之路,山势高峻,道路狭窄,只有鸟才能飞过峨嵋山顶。直到地崩山塌壮士都被压死,这样以后才有了高险的山路和在山崖上凿石架木建成的通道沟通相连。上面有迫使太阳神的车架回转的高峻的山峰,下面有激浪冲撞岩石倒流形成的回旋激流。高飞的黄鹤尚且飞不过去,猿猴想过去,发愁没有地方可以攀援。山路盘旋曲折的青泥岭啊,很短的路程内要转很多弯,盘绕着山崖。山高入天,由秦入蜀的人在山上,可以用手触摸到星宿,仰着头,屏住呼吸,用手摸着胸口空叹息。蚕丛

作为有史以来的第一代蜀王,蚕丛,在传说中与黄帝处于同一时期。据说这一代蜀王长相奇特,对三星堆稍有了解都知道那一座座奇特的青铜纵目面具,怎么看怎么不像中原人,甚至不少人觉得这面具根本就是外星人。而蚕丛,这位初代蜀王,就长了一双向前突出的“螃蟹眼”,头发在脑后梳成“椎髻”,住在岷山下的石穴内。民国《邛qióng崃lái县志》卷三记载:“蜀中古庙多有蓝面神像,面上磈礧如蚕,金色,头上额中有纵目,当即沿蚕丛之象。”也就是说蚕丛的纵目还可能长在额中,传说二郎神额上神目,正是来自蚕丛纵目的传承。

总之就是这样一位纵目川主,驯化了蠋zhú,教民众饲养桑蚕,得到了民众的拥戴和支持,至今他的故事在川内都广为流传,许多古庙都供奉着蚕丛纵目神像,供人祭祀,也有说三星堆遗迹的开端便是蚕丛。鱼凫

鱼凫是史上有名的三代蜀王。《诗·大雅》曰:“凫,水鸟也。”鱼凫本为捕鱼之水鸟,被古蜀人视为部落图腾。由此可知,鱼凫时代的古蜀人或已由山野走向川泽,从采集经济走向渔猎经济,故有学者谓鱼凫氏是古蜀王序列中继蚕丛、柏灌之后的第三个氏族。鱼凫王一生为人传诵的事迹很多,其中非常传奇的一次是屡战屡胜的鱼凫王在攻打绵州的时候,当地十多个小王国联合起来对付他,寡不敌众的鱼凫王一路逃到马坝河,没有渡船无法渡河,本来以为是天要亡我,突然——河面金光一闪,满天的鱼老鸹(鱼凫)飞来,浮在河面上搭成了一座桥,鱼凫王赶紧率兵从这桥上跑回去了。刚过完桥,追兵赶来,鱼老鸹立刻散去,保全了鱼凫王一族。143厘米的金杖,金杖一端刻有戴冠人像,以及扛着箭的鸟,箭的末端刺有一条鱼。捕鱼的水鸟应当就是鱼凫的化身。第一段中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开辟难的?运用了哪些手法?五丁开山,神话色彩,引人入胜,重大牺牲突出开辟之难。开辟难山势高危群山挡日,急浪回旋黄鹤不得过,猿猱愁攀援正侧面虚实结合映衬夸张山路曲折盘旋,行旅艰难人的感受:神情、动作细节蜀道来历:历史(闭塞)、地貌(重山叠岭)、来由(五丁开山)行人角度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chán)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háo)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tuān)瀑流争喧豗(huī),砯(pīng)崖转石万壑(hè)雷。其险也如此,嗟(jiē)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结合课下注释与手中工具书,梳理文本内容。补充释义:畏途:险恶可怕的路径。但:只。从:跟随。去:距离。盈:满,足。倚:靠。险:险要。胡为:为什么。乎:无义。

参考译文:问你入蜀什么时侯回来?可怕的路途,陡峭的山岩难以攀登。只见鸟儿在古树上悲鸣,雌的和雄的在林间环绕飞翔。又听见杜鹃在月夜里啼叫,哀愁充满空山。蜀道的难行,比上天还难,让人听了这话使容颜大变。连绵的山峰离天不到一尺,倒挂的枯松斜靠绝壁悬崖边。急流瀑布争着喧嚣而下,激流和瀑布冲击山崖,使大石滚滚而下,千山万壑间响起雷鸣般的声音。蜀道如此危险,啊!你这远方的人为什么要来这里呢?第二段中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开辟难的?运用了哪些手法?设问动物:悲鸟,子规景物:山水险恶视觉——听觉悲凉荒寂视觉——听觉静——动风光奇险借景抒情,烘托渲染,夸张剑阁峥嵘而崔嵬(wéi),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shǔn)血(xuè),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结合课下注释与手中工具书,梳理文本内容。补充释义:峥嵘:高俊的样子。崔嵬:高耸的样子。夫:人。当:把守。或:如果,倘若。朝、夕:在早上,在晚上。互文手法。吮:用嘴吮吸。虽:虽然。云:说。乐:享乐。西:名词作状语,向西。长:深深。

参考译文:剑阁高峻险要,一个人守住关口,万人也打不开。守关的如果不可靠,就会变成当道的豺狼。早晨要躲避猛虎,晚上要提防长蛇,磨着牙齿吸人血,杀的人数不清。锦城虽然说能享乐,不如早回家。蜀道的难行啊,比上天还难,侧过身向西望着,长长地叹息。锦城:因为三国蜀汉时期,成都是中国的织锦中心,美丽的蜀锦(蜀锦与南京的云锦、苏州的宋锦、广西壮锦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锦”)畅销全国,成为朝廷重要的贡赋来源。朝廷专门设置了锦官管理,并在城西南筑锦官城,于是成都又被称为“锦官城”、“锦城”。互文互文,也叫互辞。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合而见义。”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互辞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互文一般有四种类型(常见的有两种):单句、对句、隔句、排句。知识补充单句(即在一个句子中的互文)在同一句子中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相互交错、渗透、补充。例如: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对句(也叫互文相补)对(下)句中含有出(上)句已经出现的词,出(上)句里含有对(下)句将要出现的词,对句出句的意义相互补充说明。例如现行教材里的: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辞》又名《木兰诗》)当窗亮敞,对镜顾影是理云鬓,帖花黄的共同条件,意指“当窗、对镜理云鬓帖花黄”。知识补充隔句互文,是指两句互文之间,有其它句子相隔的互文句式。分析理解时和“对句互文”的思路步骤一样。例如: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王勃《滕王阁序》)这里的“十旬休假”和“千里逢迎”是隔句,“胜友如云”和“高朋满座”是互文。“胜友”“高朋”“如云”“满座”相互交错,补充说明。应解释为:“胜友如云,胜友满座;高朋满座,高朋如云。”排句互文,是说这种互文的句子在两句以上,而且是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完整意思。如《木兰辞》中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就是排句互文。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知识补充第三部分,写蜀地安居难,主要从哪些方面写明蜀地不宜居住?战祸惨烈剑阁:险要,易守难攻所守化为狼与豺,易发生战祸杀人如麻,战祸惨烈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问君西游何时还三处蜀道难,由历史到现实到未来,由自然到社会,层层展开,而中心句在其中起到了沟通连接的作用和一唱三叹的效果。这也是本诗被称道章法灵活的原因和被称为气象宏伟的原因之一。“太白之精下人间,李白高歌蜀道难。蜀道之难难於上青天,李白落笔生云烟。”(欧阳修《太白戏圣俞》)全诗小结本诗的浪漫主义特色体现在哪些方面?一、浪漫的手法: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诗人“驰走风云,鞭挞海岳”,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二、浪漫的句式:唐以前的《蜀道难》作品,简短单薄。李白对乐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用了大量散文化诗句,字数从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诗的用韵,也突破了梁陈时代旧作一韵到底的程式。后面描写蜀中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三、浪漫的个性: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被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主题?唐代蜀中商品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有意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政治变乱的可能。这首诗一般认为作于唐天宝初年,是李白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人蜀而作。“蜀道难”是古乐府旧题,以此为题的歌曲都以蜀道险阻为内容,寓有功业难成之意。正是这一点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未成的心事。当友人人蜀时,他便用这一古题写诗送别友人。在诗中,诗人极力描绘蜀地山川的险要,预示这样的地理条件易为野心家所利用。因而,诗中寄寓着诗人对社会问题的隐忧,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形势的担忧和对人民的关怀。写作背景“蜀道难”是乐府诗《相和歌辞·瑟调曲》的旧题,多写蜀道险阻。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引《乐府解题》曰:“《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之阻。”南朝梁、陈间已有人拟作。李白的《蜀道难》即袭用乐府古题而作。蜀道,蜀中(四川)的道路,是古代由长安通往蜀地的道路。蜀道因穿越秦岭和巴山,道路难以行走。因此,蜀道常成为难以行走的道路的代名词。文题解读你认为本诗的主旨是什么?请谈一谈你的想法。①送友人入蜀说

阴铿《蜀道难》云:“蜀道难如此,功名讵可要。”认为《蜀道难》是李白在长安送友人入蜀之作,采用乐府旧题,描绘蜀地道途艰险和环境险恶,希望友人不要久留蜀地。(蜀地的道路如此险恶,功名还怎能去追求呢?)②咏祖国山川的奇险和壮丽说

王启兴的《〈蜀道难〉新探质疑》认为《蜀道难》是借乐府旧题极写雄峻奇险的蜀中山川,咏叹蜀道难者,远不及歌颂锦城乐者更为热烈;而蜀道,在蜀人的眼中,又是一条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道路,李白作此诗就是对这条奇光异彩道路的描述。主题解读你认为本诗的主旨是什么?请谈一谈你的想法。③仕途坎坷说

郁贤皓在其《李白两入长安及有关交游考辨》中认为

当在天宝初间,时太白方在长安未久,尚未得志。开元十八年,李白初入长安见贺知章,写《蜀道难》寓功业难成之意。是李白首次入长安困顿蹭蹬失意之作,是作者经历一番大幻灭以后谱出的血泪交织的乐章。④隐喻黑暗现实说

姜光斗、顾启的《〈蜀道难〉作年与主题思想质疑》一文,认为该诗的主题应是隐喻玄宗后期李林甫专权时政治黑暗、仕途艰险的社会现实。它正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前夜,通过极力描写蜀道的艰险,深刻地揭示出盛唐时代的社会矛盾,表达自己的远见卓识和雄才大略。主题解读你认为本诗的主旨是什么?请谈一谈你的想法。⑤多重寓意说

袁宗一的《略论〈蜀道难〉之有无寄托》则认为《蜀道难》作于天宝三载春,李白"济苍生、安社稷"的仕宦之途失败后,借友人入蜀之机,描写入蜀途中的险阻,抒发理想幻灭的痛苦,怀才不遇的悲哀,备受屈辱的愤懑,以及当时社会阴暗面所引起的种种思想感情。主题解读1.[2021全国新高考Ⅱ·17]李白《蜀道难》中

两句,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是”的句子,写剑阁的险要,告诫人们警惕战乱。

2.[2019全国I·16]李白《蜀道难》中“

”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

3.[2016全国Ⅱ·10]李白《蜀道难》中“

”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4.[2014全国I·10]李白《蜀道难》中“

”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5.李白《蜀道难》的主旨句是“

。”6.李白《蜀道难》中“

”两句,点明长期以来秦蜀不通往来的状况,极言出行之难。情境默写7.李白《蜀道难》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秦蜀之间崇山峻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

”。8.李白《蜀道难》中描写蜀道开辟极其艰难的句子是“

”。9.李白《蜀道难》中“

”两句,借神话夸张地写出了蜀道的山之高、水之曲。

10,李白《蜀道难》中运用拟人和衬托的手法写出蜀道之难的是“

”。11.青泥岭是千年蜀道上的历史文化名岭。李白《蜀道难》中“

”两句,形象地写出了青泥岭峰路萦回的样子。12.李白《蜀道难》中“

”两句,用夸张手法写行人走在蜀道上的情形,极言山之高峻险拔,让人感到惶恐不已。13.李白《蜀道难》中,借鸟儿惊飞、于林中悲鸣来渲染蜀道荒寂凄清的氛围的句子是“

”。14.李白《蜀道难》中“

”两句,借“杜鹃啼月”渲染了蜀道上空寂苍凉的气氛。

15.李白《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是“

”。16.李白《蜀道难》中描写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句子是“

”。17.李白《蜀道难》中描写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句子时“

”。18.李白在《蜀道难》中不仅描写了蜀道奇异的自然景色,还通过“

”。两句,写出了自己对剑阁防御的担忧。19.在《蜀道难》中,李白向友人表明蜀地不可久留,用“

”。两句规劝友人早离是非之地。

20.通过诗人李白在《蜀道难》结尾“

”的长叹,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他对国事的关切和忧虑。参考答案:1.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3.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4.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5.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6.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7.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8.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9.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10.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11.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12.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13.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14.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15.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16.飞湍瀑流争喧崖转石万壑雷17,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18,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19.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20.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比较《蜀》诗与《送》诗的异同。《送友人入蜀》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何必问君平。注释:君平:汉代隐士,在成都以占卜算命为生。比较《蜀》诗与《送》诗的异同。相同点:都写蜀道惊险难行,都借景抒情。不同点:第一,体裁不同——《蜀》诗是乐府古题,《送》诗是五言律诗。第二,主旨不同——《蜀》诗是借蜀道的高危,对国家某种命运的关注。《送》诗是借蜀道的艰险,表达诗人对友人的规劝,说明仕途的艰险,不要过于追求仕途功名。第三,艺术风格不同:《蜀》诗雄放飘逸,《送》诗清新俊逸。诗歌体裁?李白诗歌?诗歌1、强烈的抒情性:最集中、精炼、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充满作者浓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2、和谐的音乐美:节奏鲜明,音调铿锵,讲究押韵。3、语言凝练、形象、含蓄。

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诗词曲古体诗近体诗(唐代确立)——元代成就最高——宋代成就最高古体诗乐府诗律诗8句绝句宋词元曲四、五、七言古诗杂言古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排律(12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汉乐府民歌、建安文学按字数分:小令、中调、长调按内容分:豪放、婉约散曲:小令、套数杂剧《诗经》《楚辞》李白:浪漫主义杜甫:现实主义白居易:新乐府运动

乐府:采集民歌加以整理,配乐演唱的机构。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乐府民歌内容:继承《诗经》现实主义传统。如《上邪》《陌上桑》

语言:朴素自然,活泼生动。句式:五言为主。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上邪》)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就属于后者,属于杂言乐府诗。《孔雀东南飞》我国文学史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