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学案: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_第1页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学案: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_第2页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学案: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_第3页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学案: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_第4页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学案: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学案: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

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I、历史纲要导引人民解放战争通过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II、学科素养对接立德树人时空观念通达时空观念掌握1945年重庆谈判,1946年内战爆发,1947年战略反攻,1948年三大战役,1949年渡江战役史料实证运用史料实证探究共产党为和平建国的努力及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的方针、策略历史解释明确历史解释研思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唯物史观立足唯物史观认知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故能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家国情怀渗透家国情怀感悟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努力奋斗的精神III、学习目标初呈现时空定位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重庆和平谈判背景①抗日战争胜利后,和平建国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不同的建国方针:中国共产党以和平、民主、团结为号召,力争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国民党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1945年8月,蒋介石接连3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举行和平谈判。中国共产党决定接受邀请,争取和平民主新局面。8月底,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乘专机抵达重庆。成果: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署了《双十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2.重庆政协会议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案等5项协议。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很快否决了这些协议。二、全面内战的爆发1.内战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全面内战爆发。2.粉碎全面进攻:中共中央确定了自力更生、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进攻的方针。1946年7—10月,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3.粉碎重点进攻1947年3月,国民党军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指挥下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三、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1.经济危机全面内战爆发后,国统区财政经济逐渐陷入崩溃的境地。国民政府无限制地发行纸币,导致恶性的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和官僚资本的巧取豪夺,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民不聊生。国民党在人民中的信誉一落千丈。2.政治独裁:1946年11—12月,国民党包办的“国民大会”在南京召开。通过的《中华民国宪法》,是国民党一党专政和蒋介石独裁的装饰品,进一步暴露了国民党当局坚持独裁和内战的真面目。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土地改革1947年夏,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制度的《中国土地法大纲》。各解放区掀起土地改革群众运动,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战略进攻: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军突破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战略决战过程1948年秋,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9月,东北野战军发动辽沈战役,东北全境解放。人民解放军从此在数量上取得对国民党军队的优势。11月初,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发起淮海战役,南线国民党军队的精锐主力已被消灭,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获得解放。11月下旬,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二、三兵团联合发动平津战役,基本解放华北全境。意义:三大战役是国共两党的战略决战,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4.七届二中全会时间、地点:1949年春,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内容: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提出了革命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毛泽东提醒全党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5.北平和谈背景:经过三大战役,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的力量已全线崩溃。结果:1949年4月,中共代表团和国民政府代表团,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但国民党最终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6.渡江战役4月21日,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中华民国时期结束。7.革命胜利国民党败因:因其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不能应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不能代表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从而失去了民众的支持,丧失了在中国大陆的统治权。共产党胜因:能够始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故能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胜利意义: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伟大事件之五、教材内容拓展分析[拓]

由于内战准备尚未完成,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共商国是。►[评]►[评]团哑和吧真内战"漫画《小距离》选自1945年8月《自由画报》,漫画中共产党人的下方是打狗棒,说明中国共产党已经做好了应对的准备。►[释]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胜利之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在重庆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重庆谈判及达成的《双十协定》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希望和曙光。虽然在1946年国民党统治集团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和平建国的意愿,悍然撕毁《双十协定》,但其历史意义仍是非常重大的。►[释]重点进攻,是第二次国共内战中国民党军队于1947年采取的战略,指重点进攻中国共产党控制的山东和陕北。国民党军队采取该战略以取代1946年采用的全面进攻战略。重点进攻最终遭到失败,被迫转入重点防御。►[联]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1)合作一对抗一再合作阖祀党{反帝〜馳r反封即1曲商’合阖祀党{反帝〜馳r反封即1曲商’合S航II也(192仲f民主革I丄国民革命(2)再合作一再对抗国民虎A<战国共两党对拉伽年)書(主藍孑石)国民虎A<战国共两党对拉伽年)書(主藍孑石)(1949年:附级矛曲(】彌年)盟合桩日新民主主义革倩肚解放战爭时期利►[注]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拓][新中国诞国(重床谈判”背钛囁争[政协师p(站1裁役〕[全面进攻]—彳直点进攻}j战略决战:■__{北平谈判J►[注]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辨]国民政府覆灭只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获得基本胜利的标志,而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完全胜利的标志。因为当时中国大陆仍有大片领土尚未解放,国民党在大陆仍有大量残余,在农村仍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势力,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并未彻底完成。►[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进行土地革命,赢得了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的支持;建立了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蒋介石政府倒行逆施,丧失民心。六、史论点睛重庆谈判与北平谈判的异同(1)相同点都是由国民党主动提出,也都是国民党玩弄假和谈的阴谋。结果都被国民党破坏,从而揭穿了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与民主的诚意。都是由中国共产党提出谈判方案。都有美国插手。虽然没能阻止或结束内战,但都是中国民主政治进程中的重要机遇。(2)不同点背景不同。重庆谈判时,国民党在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上占有较大优势,迫于国内要求和平、反对内战独裁的舆论压力和内战准备工作尚未完成而谈判;北平谈判时,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国民党内部分裂,败局已定,不得不发出求和声明。目的不同。重庆谈判时,国民党是为发动内战争取准备时间,共产党则是为了尽力争取国内和平,揭穿蒋介石假和谈的阴谋,团结和教育人民;北平谈判时,国民党是为争取喘息时间以继续进行内战,共产党则力图尽早结束内战,减少人民痛苦,并揭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面目。内容不同。重庆谈判的焦点是解放区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问题;北平谈判的焦点是革命是否进行到底的问题。结果不同。重庆谈判签订了有利于人民的《双十协定》,随后召开的政协会议通过了政协协议,但最终被国民党撕毁;北平谈判达成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国民政府拒绝签字后,中国共产党发动了渡江战役,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的特点从最高纲领到最低纲领: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革命,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从以城市为中心到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工农武装割据,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从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展抗日战争,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从农村到城市:人民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战略反攻、三大战役战略决战到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的统治。3.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发展壮大的原因(1)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懈奋斗的精神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号召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共同抗日。这种为谋民众利益而顾全大局的精神,赢得人民的信任。在实践中坚持和维护统一战线政策:在抗日根据地,政治上的“三三制”原则和经济上的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有利于团结各阶层的力量,发展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以斗争求团结,同国民党破坏统一战线的行为作斗争。

(2)英勇抗击日寇的实际行动明确提出了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路线,广泛地发动全国各族人民群众,开展人民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实现有根据地、有后方的持久作战。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受社会各界瞩目。民主政治建设:坚持抗战与民主的协调统一,加强根据地的民主政权建设,建立“三三制”政权结构,吸引并团结广大抗日民众。经济上改善民生:为战胜经济困难,中国共产党深入开展减租减息和大生产运动,为改善民生、支持抗战奠定了基础。党的思想、作风及人格魅力:重视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整顿党内不正之风,坚持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深入人心。作重心从农村转到城市。4.影响国共两党关系演变的因素国共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共产党代表工农群众利益。阶级性质的不同是导致国共两党关系恶化直至破裂的根本原因。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当阶级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时,两党关系就可能破裂,走向对抗。国际政治形势和国际环境的影响。有利的国际政治形势和国际环境能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不利的国际政治形势和国际环境会加速国共两党关系的破裂。七、史料补遗[史]两次国共合作比较第Tfc第Tfc国共合柞第二此国共合作(1豹4一1彌年)(1937-I倾年)国民革命时期.国内阶级矛盾为主国民革命时期.国内阶级矛盾为主抗H战争时軌中H民1924年国民竟-大”的1924年国民竟-大”的打倒军間,驱除帝国主义在华勢力党内合作新三民主^由于国民党右眞叛变革命而屮逹跛裂抿动了国民革命运功的迅速开展.墓本上椎醐了-北洋军阀的反动觥治[识]影响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治势力的态度和国际环境的变化。]帧年9月国民党发表(中国共产立为公布国共台作宜言〉打地H本帝国主义丸外右作(职方惺持看藪杯组织上的独立)无维持到抗战的结^建立了抗日民族疣一战銭,畋取得了抗喘的胜利级属性不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国际政IV、核心素养共涵育一、共产党为和平建国的努力史料一万急,延安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蒋中正八月十四日史料二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测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如彼不能……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1945年9月20日蒋介石给各战区司令长官密电史料三把共产党阻止在长江北岸……司徒雷登大使曾说:划江而治,搞一个国共两党“南北朝”美国人的一厢情愿,构成了李宗仁全部言和活动的精神支柱。《解放战争全记录》(1)根据史料一,指出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理由是什么。提示:为了避免内战,共商和平建国。(2)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蒋介石采取的策略是什么?提示:目的:拖延时间,为内战做准备。策略:假和平,真内战。根据史料三,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北平和谈的真正目的。提示:缓兵之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全中国,企图划江而治。二、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的方针、策略史料一在重庆,有些人认为,蒋介石是靠不住的,是骗人的,要同他谈判出什么结果是不可能的我向他们说,你们说的是有理由的,有根据的,积十八年之经验,深知是这么一回事……但是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事情还有另外一个方面,还有许多因素,使得蒋介石还不能不有很多顾忌。史料二有些同志问,为什么要让出八个解放区……我们的方针是保护人民的基本利益。在不损害人民基本利益的原则下,容许作一些让步,用这些让步去换得全国人民需要的和平和民主。我们过去和蒋介石办交涉,也作过让步,并且比现在的还大。——以上史料均摘自毛泽东《关于重庆谈判》(1)史料一中所说的“许多因素”主要包括哪些因素?提示:国内外求和平、反内战的压力;中国共产党赢得人民的信任,成为国内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2)史料二中“我们过去……也作过让步,并且比现在的还大”的表现是什么?提示: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新编第四军。V、知识反馈与升华一、回归时空

赃逃台湾斛放南京全而进攻(:中华民国宪法》卢沟桥爭变邀庆利谈日木駅阵摊略相赃逃台湾斛放南京全而进攻(:中华民国宪法》卢沟桥爭变邀庆利谈日木駅阵摊略相持棗罔成立三盍桂堆畴U攻粉嚳血甕内^8^压定j利2七大人SS正面ig^<4^全髭抗战两蚩暑一二*九远动A一宜肓39二、知识提纲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重庆和平谈2.重庆政协会议二)、全面内战的爆发1.内战爆发2.粉碎全面进攻3.粉碎重点进攻三)、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1.经济危机2.政治独裁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土地改革2.战略进攻3.战略决战4.七届二中全会5.北平和谈6.渡江战役7.革命胜利三、本课小结[质疑与反思启示与认识]由学生在学习后,进一步提出质疑与反思,或总结学习启示与认识【限时训练】限时10分钟。1.把敌人这个既重要而又薄弱的战略后方,变成了解放军继续前进的战略基地,南可进退长江,威慑国民党统治的中心,西可直出汉水、大巴山,叩击川东门户。这样的战略态势(C)A•揭开了渡江战役的序幕出现在淮海战役结束后A•揭开了渡江战役的序幕出现在淮海战役结束后得益于进军大别山的行动表明国共决战的时机成熟得益于进军大别山的行动表明国共决战的时机成熟2.从1946年下半年到1949年9月的3年中,烟台各县大批支前民工随军支前,先后支援了鲁南战役、孟良崮战役、潍县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以上信息表明了上述战役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是(C)A.国民党军队战斗力低下氏国民党统治腐败C.人民群众积极拥护支持D.解放军作战方针正确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指出党必须一步一步地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并号召全党同志必须用全力学习工业生产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学习和生产有密切联系的商业工作银行工作和其他工作。其主要目的是(A)A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B.争取解放战争尽快取得胜利C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D彻底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度中共七属二中全会的决议指出,党必须一步-一步地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并号召全党同志必须用全力学习工业生产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学习和生产有密切联系的商业工作、银行工作和其他工作。其主要目的是(A)A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B争取解放战争尽快取得胜利C.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D.彻底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度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美国对国民政府的政策从部分解除禁运到取消禁运,再到实行“有限援助”,1949年开始逐步削弱对国民党的援助。由此可见,这一时期(B)A.美国放弃控制中国的战略政策B.国民政府在中国的影响力发生变化C.美国由“扶蒋”逐渐转向“中立”D.美苏争霸使美国国力迅速下降VI、学术前沿内容拓展阅读战后社会的动荡与纷扰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内局势持续动荡不安。国民党通过接收获得了大批资财,成为其统治的有力的物质支撑。但国民党在接收中普遍的贪污腐败行为,使民怨四起,严重损害其政治形象。以学生为主力的反战民主运动在战后此起彼伏,并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认同与支持,动摇了国民党的统治基础,成为呼应中共军事作战行动的第二条战线。中间势力在战后一度亦十分活跃,他们主张在美苏、国共之间走中间道路,虽然缺乏现实的可能性,但对国民党企图继续维持其一党统治的作为仍具有冲击作用。为了因应社会各界对实行民主宪政的强烈要求,国民党被迫召开国大,通过宪法,在名义上实行宪政,中止其一党统治。但国民党的如此作为,并未改变其统治的实质,也无法起到在政治上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战后的中国仍然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地方与边疆问题,而在大国强势下进行的外交努力亦尽显弱势。战后的经济重建困难重重,国家资本急速膨胀,而经济危机及恶性通货膨胀则急速发展,国民党对此几陷于束手无策之境地。经济危机及通货膨胀的恶化,更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使社会始终处在动荡与纷扰之中,大大不利于国民党的统治。节选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中国命运的决战》二、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论述题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从孔子身后到东汉初的五百年间,孔子形象凡四变:由子贡作俩,使孔子由普通贤人一变而为超级贤人;由孟轲发端,荀况定型,使孔子从贤人再变为圣人,凌驾于世俗王侯之上而在人间不得势的圣人;由董仲舒首倡,西汉今文博士们应和,使孔子从不得志的圣人,三变为接受天启,为汉制法的“素王”;由王莽赞助在先,刘秀提倡于后,使孔子从奉天命为汉朝预作一部法典的“素王”,四变为传达一切天意的“通天教主”。伺候还有韩愈、欧阳修的孔子,程颐、朱熹的孔子,陆九渊、王阳明的孔子,顾炎武、戴震的孔子,直到近代康有为的孔子等等。总之,在历史进程中的孔子,存在“真的孔子”与“假的孔子”。——摘编自朱维钟《历史的孔子与孔子的历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孔子形象的变迁”,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运用相关史实加以简要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答案】示例:论题:孔子形象的变迁是适应时代需要的改造,阐释:战国时期,在百家争鸣的竟争格局中,儒家学者为抬高学派地位,开展“造神运动”,将孔子变为圣人;西汉董仲舒用天人感应思想改造传统儒学,以适应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的需要,与之相对应,孔子变为接受天启的素王;近代康有为为推行维新变法,把孔子打扮成主张变法改制的第一人,借助孔子及儒学权威增强改革的合理性;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分子用民主科学作为武器抨击封建儒家,作为儒学创始人的孔子自然就变成历代专制的护身符,成为批判打倒的对象,(任意两点史实加逻说明)总结:总之,孔子形象的变化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是出于服务现实需要而进行的历史重构,(“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解析】【详解】本题我开放性试题,可以根据理解来确定一个论题,然后用所学知识进行论证即可。根据材料“从孔子身后到东汉初的五百年间,孔子形象凡四变”从一个普通的贤人到超级贤人,到圣人,到董仲舒时为汉制法的“素王”,到传达一切天意的“通天教主”,可见地位变化之快,在认真分析,之所以出现这些变化都是跟当时统治者的需要分不开的,从而能得出一个论点如“孔子形象的变迁是时代的需要”。论点产生以后,进行论述时要紧扣论点,运用所学内容进行论述,主要通过董仲舒改造传统儒学和康有为利用孔子达到其变法目的进行阐述即可。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未代与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科技成就简表(部分)•北来指南钟用F就海,后僮到歐洲,在地氏大发现申起了重宴作用.•北来TLE$RI1话字卬刷术’东传刮牺祥.日札西传飼城总欧WO«•北来科学獄沈拈通过林确测讹尸|邈’&现地KAft存在.比畋洲早40(牟他把艸季二十四和卜二个月统一起*.利f农事紅排H•北宋迩筑学家卒诫编并制F造法式》.址我閑內代址丸巒的建筑技术甘KU•天文学宝开普勒51-1630年〉通过对丹麦尺丈学家第祥的观测牡脈的硏尤*捷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宦ttu««*&¥»■.MWC1W-)S724)Hit巧抚顎扁发现门7山雄怵.葡物休利撫拭:、大定律*•解制性蠻哈堆通过大廣的动物齡剖虫脸,『1百湖年笈袤电心血运动论,等沦打桌铳阐粋了血嵌运动的规律.•苛皆儿(1569-1650^)话用他的临标几何噺从审%学研丸,在<JQM学,屮初亠次対折射定律提出『理论卜.的推吒.日本著名科学史学家薮内清在论述宋代的科技成就时指出:“北宋时代是中国划时代意义的时代,北宋时代可以和欧洲的文艺复兴以至近代相比。”对这一观点你是否赞同?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要求:围绕一种立场展开论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观点一:赞同。北宋的科技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印刷术在雕版印刷之外出现了活字印刷,加速了印刷业和文化传播业的发展,有利于文化普及,为市民文化的兴起创造了条件;同时印刷术的外传,推动了欧洲思想解放和文化发展。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促进了当时的航海贸易,商品经济更加活跃,有利于中外的文化交流;指南针传人欧洲,在新航路开辟和资产阶级开拓世界市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综上所述,北宋科技发展在推动文化下移、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也有利于世界文明的进步。(若学生答出火药的成就及作用、天文学、农学、建筑学等成就也可酌情给分。)观点二:反对。北宋的科技与文艺复兴近代科技有着巨大差异。北宋科技属于古代传统科技,实用性强,重经验总结,且主要分布在和农业密切相关的农业、天文历法等领域。而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科技属于近代科技,注重实验,注重总结科学定律,且主要集中在天文学、物理学、数学、生物学等与工业密切相关的领域。宋代科技发展虽然取得很大成就,但最终没有推动中国的社会转型。而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科技发展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助推了西方社会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综上所述,宋代科技在科技范畴、社会作用等方面均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科技存在很大的差异,故不能等而视之。【解析】【详解】此题为开放性试题,首先应当表明立场,即对材料观点“北宋的科技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持赞成或者反对意见。然后结合史实说明自己的立场。本详解以赞成为例:观点一:赞同。北宋的科技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结合材料中涉及的印刷术、指南针对宋代和世界的影响进行说明,来体现其意义所在。如印刷术在宋代有所创新,出现了活字印刷,从其对宋代文化事业、市民阶层以及欧洲文化发展的影响展开说明即可。最后对论证过程进行总结,生化观点,即北宋的科技发明不仅影响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也有利于世界文明的进步。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历史长河中,城市见证了历史的辉煌与沧桑。材料一: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开放了上海等通商口岸,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有人说,如果没有鸦片战争砸开我们这个封闭的铁罐头,中国不知道还要经历几百年,几千年才能进化到现代文明社会。也有人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所学知识,列举近代史中四个与南京有关的历史事件。(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鸦片战争的影响,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答案】(1)事件:《南京条约》的签订;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南京大屠杀;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2)观点一:是灾难:鸦片战争使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观点二:是转折点。鸦片战争在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文化和科技;使新思潮萌发;开始向近代社会的过渡。观点三:二者兼而有之。理由参考观点一;理由参考观点二。【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中“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信息结合所学从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太平天国定都、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南京大屠杀和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方面进行列举。(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观点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并说明理由。可同意材料中鸦片战争是灾难的观点,然后从鸦片战争对中国主权的破坏、中国社会性质的转变等方面进行说明,也可同意材料中鸦片战争是转折点的观点,然后从促进西方文化和科技传入中国、促使新思潮萌发和向近代社会过渡等方面进行说明。5.对宋朝的褒贬对宋朝,史学界褒贬不一。史学家翦伯赞在《中国史纲要》中,用“积弱积贫”一词评价宋朝。而史学家邓广铭认为,宋代的社会发展水平之高,在整个中国古代是空前绝后的。请论证你赞同的那位史学家的观点。也说说另一位史学家观点的可取之处。【答案】赞成翦伯赞观点:①官僚机构庞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