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与痛苦》阅读附答案 痛苦并快乐着_第1页
《快乐与痛苦》阅读附答案 痛苦并快乐着_第2页
《快乐与痛苦》阅读附答案 痛苦并快乐着_第3页
《快乐与痛苦》阅读附答案 痛苦并快乐着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快乐与痛苦》阅读附答案痛苦并快乐着

喜悦与痛楚吴文越①近读《庄子》,其中至乐篇是议论人的喜悦感的问题。庄子关注人生的逍遥和自由,当然也分外重视喜悦这一人生范畴。文中将喜悦感分成了多个层次,有属于感官消遣的喜悦,“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声。”也有脱离了一般感官享受的喜悦,再就是一种至乐——忘却喜悦的终极喜悦,这是最高境界的喜悦。故日:“至乐无乐,至誉无誉。”②“天下有至乐无有哉?”天下有没有最喜悦的事呢。所谓喜悦和不喜悦应是对比出来的,没有痛楚也无所谓喜悦,人生是痛楚的,这是每个人都体会到的,不过不同的人对痛楚的体验程度并不一致。这是由于每个人都是一个繁杂的个体,没有一个人具有一致的阅历和一致的境遇。这就造成对待同一事物都有不同的看法。③假设人生是痛楚的,那么死亡岂不是解决痛楚最好的方法,可是世上大多数的人还是选择了生而放弃了死。米开朗琪罗曾这样慨叹:“为什么要追求更多的生活和快乐呢?人间的快乐愈是诱惑我们,愈是对我们有害。”这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大师的偏颇之词出自他沉郁悲伤的人生阅历,于是他说,“人一生下来便死去,是最幸福的人。”但是他还是以超凡的聪慧和毅力创作了西斯廷天顶画,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壁画《创世纪》。他的喜悦正是来源于他创作的痛楚过程中。也是我们所说的“痛并喜悦着”。故生命的痛楚和战胜痛楚的快乐,是鼓舞个体永不衰竭的动力。一个人只有体验人生沧桑和苦难之后,才能不惑于世间的纷扰,保持内心恬然平静。④我的小孩子只有8岁,每天我们都会让他练习书法。⑤他说:“我现在已经成为字的奴隶。”⑥恐惧之余,才知单单写字并没有给他带来喜悦。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而已。我说:“从前有一个小孩子手里握着一只鸟,问一位聪慧老人:‘你猜我手里的鸟是活的,还是死的?’老人说:‘我假设说是活的,你就会捏死它,但我假设说是死的,你就会张开手把鸟放飞。也就是鸟的命运掌管在你的手中。’你想成为字的仆人还是成为字的奴隶也是你个人的选择。在校长给你颁发全国青少年书法一等奖证书时,当获奖而成为全校的升旗手时,你喜悦吗?”⑦他说:“当然喜悦。”⑧可见喜悦不是轻而易举的,当我们羡慕智者乐观、幽默、宁静等种种精神品质时,我们就应当采纳属于自己的一份苦难,或对众生的苦难表示出深深的可怜,并从中摄取提升生命的气力。⑨庄子在至乐篇是从喜悦感入手,重点谈到了生死观的问题,还创作了庄子祭妻和骷髅对话这两个寓言来表明返归自然的终极喜悦。死是否能摆脱痛楚没有人能报告我们,正确的态度应视不幸和痛楚为上苍恩赐的资产,它也是我们人生的老师,将教会我们生活的聪慧和爱心。珍惜现在我们所拥有的才是应有的态度,所以说:“喜悦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⑩我想,要想追求真正的喜悦,应先有采纳痛楚的士气。(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6月12日)15.第①段中庄子认为喜悦感的三个层次是什么?(3分)16.在文中认为痛楚与喜悦有怎样的关系?请分条概括。(3分)17.下面A、B两段文字是从文中抽出的,请根据内容判断它们应在原文中的位置,并分别说明理由。(4分)A.这一点不体验痛楚的人是永远也体会不到的。B.譬如在茫茫的原野上飞过一行大雁,被一个画家看到,他会想这是一幅多么美的画面;但假设被一个猎人看到,他会想假设能打下一只,那将会有一顿美食;被出家人望见,会想人生不过如此,来也匆促去也匆促;被庄子望见,他可能会慨叹人要像大雁一样自由,从而摆脱诸如是非、得失、祸福、生死等各种冲突的困扰,以求得精神的平静。A应在_________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应在_________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结合全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真正的喜悦”的熟悉。(3分)

15.感官消遣的喜悦;脱离了一般感官享受的喜悦;至乐——忘却喜悦的终极喜悦。16.①没有痛楚就无所谓喜悦;②体验人生的沧桑和苦难之后,才能不惑于世间的纷扰,保持内心的恬然平静(体验痛楚,才能感受到喜悦);③采纳属于自己的一份苦难,或对众生的苦难表示出深深的可怜,并从中摄取提升生命的气力;④视不幸和痛楚为上苍恩赐的资产;⑤要想追求真正的喜悦,应先有采纳痛楚的士气。17.文章第⑧段举米开朗琪罗的事例论述了体验痛楚后才能感受到喜悦,A句中的“这一点”指代内容为“故生命的痛楚和战胜痛楚的快乐,是鼓舞个体永不衰竭的动力”。文章第③段话通过举例论证了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事物都有不同的看法,进而论证了不同的人对痛楚的体验程度并不一致。本句属于举例论证。1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