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耕作学复习题及复习资料_第1页
土壤耕作学复习题及复习资料_第2页
土壤耕作学复习题及复习资料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和地面状况,以调整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供给适宜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概念)施。素之间的冲突,为形成高产土壤奠定根底。水分和空气状况,从而协调土壤中水、肥、气、热等肥力因素之间的冲突,为作物播种、出苗、根系生长制造一个松、净、暖、平、肥的土壤环境。具体任务:疏松耕层,裂开土块;翻转耕层;混拌土壤;平坦地面;压紧土壤;开沟培垄;增加土壤确定粗糙度。四大根本任务:调整耕层三相比例,建立适宜的耕层构造;制造深厚的耕层,预备调控地表水热状况,保持水土,熟化土壤。展的空间。耕层中总孔隙度为50%对根系生长较为适宜。土壤通气1/1425~302018℃,玉米25~3028~302028℃。作物根系生长抵抗外界束缚力而产生的生长压力5~8,棉花9.4,花生11.5,玉米11~13,豌豆13。一般作物都在12~15之间。土壤湿度既直接影响作物的生理需水,又间接影响土壤组孔隙少、孔径小是土壤阻力增大的根本缘由。在确定孔隙范围内,土壤强度受含水量的调整2.与土壤特性相适应。土壤剖面分为四层:〔~1〔~〔~1〔1~2~30:也称根际层。犁底层:容重较大、透性不良,是由农具摩擦和黏粒沉积的结果。隔开了耕层与心土层之间的水、肥流通。心土层:犁底层以下的土壤。土壤构造严密,毛管孔隙占确定优势,可保3.与气候条件相适应〔1〕降水与蒸发。土壤耕作调整易旱农〔2〕干湿交替与冻融交替。干湿交替是依据土壤胶体遇湿膨胀、壤变得松碎,促进团聚体的形成;冻融交替是利用冬季低温,土壤里的水分因结冰而体积膨胀,引起土块崩解。而春季较暖时,扩大的土2/14壤孔隙却不能复原,于是土壤变得疏松,并形成团粒构造〔3〕水蚀与风蚀。承受保护耕作措施,如等高耕作、残茬掩盖耕作,有助于农田水蚀的把握。在风蚀地区,土壤耕作应制造严密的表土层,削减耕作次数,保持良好的表土构造。如地面留茬或掩盖、少〔免〕耕、开沟起垄增大地表粗糙度等均有助于防治农田风蚀。土壤耕作的机械作用:松碎土壤:用犁铧、耙齿、松土铲等将耕层切割裂开,使之疏松而多孔隙,以增加土壤通透性。翻转耕层:用翻耕消灭杂草和病虫害,消退土壤有毒物质。混拌土壤:用有壁犁和旋耕犁耕地,圆盘耙或钉齿耙耙地,将肥料均匀地分布在耕层中,使土肥融为一体,改善土壤的养分状况。使肥土与瘦土混合,使耕层形成均匀全都的养分环境。平坦地面:通过耙地、耕地和镇压等整平地面,削减土壤水分的蒸发,利于保墒。便于播种机作业,提高播种质量。对盐碱地可减轻返盐,有利于播种保苗,同时提高盐碱地洗盐效果。对于水浇地,精细耕作可提高浇灌效率,节约用水。可使灌水均匀,全田作物生长整齐,便于中耕和施肥等作业,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压紧土壤:使大孔隙减小,增加毛细管孔隙,抑制气态水的集中,削减耕作层,为作物的种子发芽出苗和幼苗生长制造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开沟培垄、挖坑推土、打埂作畦: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可增加土壤与大气的接触面,增加太阳照耀面,多承受热量,提高地温,利3/14于作物的生长发育,提早成熟。在多雨高温地区可排水,增加土壤通透性,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植物根系的生长。在种植块根、块茎类作物的地上可使耕层土壤相对加厚,使土壤通气排水,提高地温,有利于块根块茎的生长膨大,提高产量。在水浇地上便于平坦地面,利于浇水。在风沙严峻地区可挡风积沙,减轻风蚀。在岗坡地上,耕失。翻耕〔分层翻垡〔〕深松耕〔〕旋耕集犁、耙、平三次作业于一体。2.浅,作用强度较小,旨在裂开土块、平坦土地、消灭杂草,为作物制造起垄〔6〕作畦作物布局: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构造与配置的总称。(广义)作物种植比例。作物构造包括作物种类、品种、面积比例等。配置:作物在区域或田地上的分布。经科因素是条件4综合因素 5多样化与专业化4/14生态环境因素对作物布局的影响:1.光〔光与作物分布:C3作物与(1)喜凉耐霜型:如油菜、豌豆、春小麦、大白菜、胡萝卜、芜箐及箭舌豌豆、毛苕子等绿肥作物。生育期适宜生长的温度在15~20℃左右,生物学最低温度为2~8℃(2)喜凉耐寒型:如冬小麦、冬大麦、黑麦、青棵等。适宜生长温度为20℃左右,冬季可耐-18~-20-252200℃(1)温凉型:如大豆、谷子、糜子、莜麦、甜菜、大麻、20~35℃左右(2)温顺型:如水稻、玉25~30℃(3生、烟草、苜蓿和南瓜、西瓜等]3.水[(1)喜水耐涝型如水稻。它在根、茎、叶中均有通气组织,细胞间隙达25%,喜淹水(2)喜湿润麻、蚕豆、莜麦、马铃薯、油菜、胡麻、及很多蔬菜(3)中间水分型(4)耐旱怕涝型很多作物具有耐旱特性,如糜子、谷子、苜蓿、芸芥、扁豆、大麻子、黑麦、向日葵、芝麻、花生、黑豆、绿豆、蓖麻(5)耐旱耐涝型如高粱、田菁、草木樨等作物既耐旱又耐涝]4.土肥〔土层厚度、质地、酸碱度、盐碱度、耐瘠性与耐肥性、养地与耗地5.地势、地形〔海拔越高,温度越低、降水越多,南坡与北坡〕5/14地域性分布规律,进展农、林、牧、副、渔等各生产部门的分区规划和综合农业区划,提出各类型区域农业进展方向及对策。种植业区划:农业区划中的单项区划,目的是依据地域性分布规律,合理制定各种作物种植区域及其比例。部门按确定比例在不同区域上的配置。度。12.生态适应性是作物布局的根底1〕一种作物〔或品种〕2〕能够有其最适的分布范围。3〕一个地方总有其最适或较适的生长作物或31〕比较效益2〕3〕自然吻合程度与人工吻合41〕2〕3〕有助于全年均匀使用劳动力。4〕5〕但面面俱到难以提高技术与工艺水平,商品率低,扩大再生产慢。作物布局的内容、步骤123.农作物生态适应性确实定4.作物生态区、种植适宜区的划分与适生地的567.综合8.可行性鉴定6/14产的?1〕对当地农产品的需求进展分析和推想:包括自给性的需要和商品性的需要两方面2〕对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进展综合分析与评价:工程主要有:气候、地形、地貌、土壤、作物、植被、畜牧、灾难、经济、市场等3〕农作物的生态适应性确实定:实行作物生物学特性与环境因素的平行分析法和地理播种法等方法分析4〕作物生态区、种植适宜区的划分与适生地的选择:从光、热、水、土等自然生态的角度,区分作物的生态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5〕作物生产基地和商品基地确实定6〕作物组成确实定:主要包括:种植业在农业中的比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的比重等7〕划分作物的种植区划或配置:拟定种植区划,依据相像性和差异性状分布图和打算分布图。8〕可行性分析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保护;经济收入是否合理;肥料、土壤肥力、水、资金、劳力是否平衡等。构造调整:因某种因素的转变,对原有构造进展调整,泛称为构造调整。1〕农村产业构造:第一产业是指对自然资源进展采掘(采集)并进展粗加工的产业,主要包含农业(农、林、牧、渔)。其次产业是对农产品与矿产品进展加工生产的产业,主要包含制造7/14业、建筑业与水电气生产供给业;也包括采掘业(以矿业为主含林木等采运业)。第三产业是指各种工商效劳、社会效劳与个人效劳业,它是非物质生产部门。主要包含商业贸易、金融投资、运输仓储及通迅、媒介、询问、旅游、餐饮、政府效劳等各种效劳业。2〕农业构造3〕4〕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与饲料作物构造调整的阶段性:第一步,先调整种植内部构造,在粮食满足根底上,增加高收益作物的比重。其次步,在种植业进展并有了饲料、资重,同时进展农产品加工业。第三步,有了较多的资金、劳动力、技术贮存以后,进一步调整一、二、三产业构造,削减农业产值比重,增加工业商业产值的比重。农民调整种植业构造的原则:1.市场需求打算原则2.区域农业生态34.农产品延长产业连,提高附加值的56.市场位差原则方式。休闲:指耕地在可种作物的季节内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的方式。间作(“‖”)和混作〔“×”〕即凡在—年内,于同一田地上前后或同时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都称为多熟种植。撂荒:指荒地开垦种植几年后,较长期弃而不种,待地力恢复时再行8/142/312.有利于缓3.有利于稳产〔一〕热量条件:积温、生长期和界限温度是复种的打算0℃积温计,喜温作物以≥10℃积温计。在一年内,≥10℃积温在:①2500~3600℃可实行两年三熟,或复种早熟青饲料作物、蔬菜或套种早熟作物②3600~4000℃可一年两熟,但要选择生育期短的早熟作物或承受套种、移栽的方式③4000~5000℃之间可进展多种作物的一年两熟④5000~6500℃之间650010℃积温根本都<3600210℃日数:①180180~250③2503.界限温度:指作物各生育时期的起点要种喜凉作物,一般冬季日最低平均气温-2023℃为种植冬小麦的北一般最热月平均气温18℃为喜温作物种植的下限〔二〕水分条件:从降水量看,一般年降水量达:6008001000区,可实行一年三熟〔三〕地力与肥料条件〔四〕劳畜力、机械化条件〔五〕经济效益的大小9/14栽〔3〕抢时播种〔4〕承受促进早发早熟的技术间作套种效应:异质效应、密植效应、边际效应、时空效应、补偿效应2耕作制度理论:核心是用地养地相结合。促进大农业全面进展;增进经济效益;提高土地生产力,全面持续增产。多熟、多样、多利、多养。耕作制度技术体系:1.种植制度: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总称。是耕作学的中心(包括作物布局、复种与休闲、间混套作、轮作与连作、农牧结合种植制度)2.养措施,包括农田根本建设、土壤培肥、土壤耕作、杂草防除、农田保护等。耕作制度优化设计的方法:系统论、把握论、信息论、规划论、决策论等方法,线性规划设计法3A、取近几年的平均单产B、取确定条件下的理论生产潜力C、应用推想产量31〕农业资源的约束:包括劳力、水资23〕社会需求约10/144〕畜牧业约束:即保证确定的饲料、饲草、合理轮作,且有确定养地作物面积5〕稳产性约束:耕作制度不仅要高产,而且要稳产,且调整后的种植方案6〕个别作物约束:当地的主产物或高产4、非负条件123、层次分析法(简称法)4、模糊评价法5、多元统计分析方法6、灰色关联分析法轮作:在同一田地上有挨次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保护性耕作:指在一季作物之后地表残茬掩盖至少为30%,使土壤侵50%的那种耕作和种植体系。50%以34.耕作方式有利于资源56.保护性耕作降低了低温,从而降低了矿化率,利于地表碳的截留;缺点〔〕农田杂草危害加重,除草剂大量使用,植物多样性下降〔〕一些越冬性病虫害发生加重,土传病害加重趋势〔〕农田中有毒污染物长期积存,难以降解和去除,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较大〔4〕免耕和秸秆还田致使春季土壤温度偏低,不利于出苗〔5〕一般在降雨偏多的潮湿地区易消灭减产现象。保护性耕作实质:改善土壤构造,削减水蚀风蚀和养分流失,保护土壤;削减劳动力、机械设备和能源的投入,到达高产、高效、低耗、11/14优质、可持续进展的目的。生态系统生产力为目标;少动土、少暴露、低污染、多掩盖为核心技系。我国需要实行的经济有用的耕作1.东北冷凉旱作区:干旱缺水,气温偏低,冬春季节风蚀严峻,耕层变浅,水土流失及黑土肥力退化较重。可实行坡岗地留茬垄侧种植、全秸秆掩盖玉米免耕种植、平作留茬少〔免〕2.黄淮海一年两熟区:地下水严峻超采,燃烧秸秆,作业本钱高和能源消耗大。可实行小麦秸秆还田免耕播种玉米种植、玉米秸秆还田播种小麦种植。3.农牧穿插区:冬春季土壤暴露,风大风多、土壤风蚀、沙化严峻,旱养牲畜。可实行轮作倒茬、留高茬固土、免耕、夏季深松、防草害的保护性耕作技术。4.黄土高原区:干旱少雨,缺少浇灌条件,且降雨集中,坡地多、土壤流失严峻;冬春风蚀,造成土地退化。可实行夏闲期防水蚀、冬闲期抗风蚀抑蒸发为重点的免耕、深松、秸秆掩盖的保护性耕作模式。5.南方地区:劳动力相对紧缺,机械化水平不高,水土流失严峻,季节性干旱突出,稻田潜育化、土地生产力低下、水源污染和农田冬闲期资源利用率低。需要水旱轮作、免少耕种植、秸秆全量旋埋等保护性耕作模式。6.西北绿洲: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旱灾严峻,靠浇灌进展农业生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