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北京九中初三(上)期中语文含答案_第1页
2018北京九中初三(上)期中语文含答案_第2页
2018北京九中初三(上)期中语文含答案_第3页
2018北京九中初三(上)期中语文含答案_第4页
2018北京九中初三(上)期中语文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102018北京九中初三(上)期中语文基础·运用(共14分)1.2017年12月15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正式发布。会徽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在此之前,也有很多会徽的设计创意来自汉字的各种书体。请你根据书法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会徽①的图形巧借汉字“冬”的行书形态,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内涵丰富,线条流畅,充满韵律。B.会徽②以繁体字“蘭”为基础,配以兰花图案,以楷书的方正、平直、严谨,传递出兰花的风骨和优雅,字画配合,表达弘扬中国兰文化之意。C.会徽③的创意来自中国汉字“集”“乐”的繁体字“雧”“樂”,从中能看到蚕头雁尾的隶书形态,其字意和形象都与合唱比赛这一活动相契合。D.会徽④中国印的“京”字取自篆书,篆体本身的艺术性,又使它可以被看作是一个舞动的人形或一个“文”字,体现出人文精神与奥运盛会的融合。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共6分)水是生命之源。人类文明大多依水而生,沿着河流繁衍兴盛。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人与水相亲、相和、相生的历史。一江清水,万般风情。汉字的“水”是象形文字,简洁明了的字形勾绘出河水清清、波浪徐徐的生动样态;用“水”(三点水)作偏旁的汉字,竟多达1035个。我们的祖辈先贤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与水相关的哲理名言,还有大量成语、俗语、典故、谚语等,如“上善若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等,水因而又成为我们祖先高深智慧与丰富情感的承载,构成独特的中华水文化。在文学创作中,灵感来源于水的作品

a

(络绎不绝/比比皆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以长江水为背景抒写离情;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深沉的情思也随冷绿色的波光而起伏。由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与水

b

(息息相关/生死与共),所以古典小说里也有很多与水相关的内容。

所写的章回体小说《水浒传》里,梁山好汉就驻扎在“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的“浪里白条”张顺和阮氏兄弟,入水更是赛过蛟龙,水中杀敌

c

(各行其是/各显神通)。罗贯中创作的《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

纵火”展现的就是孙刘联手,在长江上火烧曹军战船的情景,留下了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笔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水能载舟(zǎi)

水泊梁山(bó)

“波”字的第五笔是“乛”B.水能载舟(zài)

水泊梁山(pō)

“波”字的第五笔是“丿”C.水能载舟(zǎi)

水泊梁山(pō)

“波”字的第五笔是“丨”D.水能载舟(zài)

水泊梁山(bó)

“波”字的第五笔是“フ”(2)请在①处再写出一个与水相关的成语、俗语、典故或谚语:

(1分)(3)第三段的a、b、c处,应填入的成语依次是(1分)A.比比皆是

息息相关

各显神通B.络绎不绝

生死与共

各显神通C.络绎不绝

息息相关

各行其是D.比比皆是

生死与共

各行其是(4)第三段的②③两处,应填入的人名依次是

。(2分)3.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就与“亭”结缘,不但写出脍炙人口的名篇,还留下联语佳句。在学习《醉翁亭记》时,小华查阅资料得知,醉翁亭一带的建筑还有二贤堂、冯公祠、古梅亭、意在亭等。小华记下了其中的一些对联,发现有很多都源自《醉翁亭记》的文意,于是他想把与课文无关的对联筛选出去。应被筛出的一副对联是(2分)A.饮既不多缘何能醉

年犹未迈奚自称翁B.泉声如听醉翁操

海日已照琅琊山C.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D.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4.“地铁是城市的永动机,读书是颜值的保鲜器”“体肥还须少吃饭,想美就要多读书”“壮士腰间三尺剑,大咖腹中五车书”……2017年,郑州地铁一组劝人读书的俏皮标语火了,甚至登上了新浪微博的热搜榜,引起广大网友的围观和讨论。下列网友的留言,表达不够得体的一条是(2分)A.谁说标语一定要板起脸来说道理?网络语言简洁时髦,轻松诙谐,宣传效果很赞!B.标语形式工整如对联,读起来押韵上口,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郑州地铁标语真是良心广告!C.作为阅读标语,说的比唱的好听没有用。你也不想想,看过标语后,大家还不都一笑置之?D.读书标语接地气、吸引眼球只是第一步,对它最好的夸赞与回应,就是走近阅读。5.《西游记》的故事妇孺皆知。元宵节,你所在的社区举办猜灯谜活动,其中就有几则与《西游记》相关的谜语。请你选择其中一则,把谜面和谜底的关系解说给邻家的小朋友听。(2分)①谜面:孙悟空龙宫借宝(打一成语)

谜底:大海捞针②谜面:猪八戒离开高老庄(打一常言俗语)

谜底:呆不住③谜面:沙僧劝猴哥消消火(打一环保名词)

谜底:净化空气我选择第则谜语,对它的解说正确的是

古诗文默写阅读(共9分)

6、金樽清酒斗十千,,,拔剑四顾心茫然。不应有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月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醉翁之意不在酒,。山水之乐,。长风破浪会有时,。“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一副怎么样的图画?(2分)文言文阅读(9分)岳阳楼记(宋)范仲淹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观月记(宋)张孝祥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欤?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下列加点字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月极明于中秋月南极潇湘临水之观把酒临风未尝身至其境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属予作文以记之翻译文中划线语句,并根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翻译: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湘,来往的商人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理解:洞庭湖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正式这样的地理位置,才会有迁客骚人常常会集此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翻译:比天下人忧虑在前,比天下人享乐在后。理解:末尾“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一生行为的准则,并用这两句话来勉励自己和朋友滕子京。文中有一个四字词与“中秋”的意思完全相同,这个词是,北宋文学家的《水调歌头》同为中秋时所作。北宋文学家的《岳阳楼记》这三篇文章都有关于月的描写,描写了一轮怎样的月呢?请结合原文谈谈。(5分)答:现代文阅读(共23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4-16题(7分)【材料一】“北京8分钟”亮相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其中最吸引眼球的当属贯穿全场的“冰屏”机器人。这24块透明又多彩的屏幕是怎么制作的呢?研发团队采用了透明的LED作为显示介质。不仅因为LED亮度高,足以保证“冰屏”机器人在几万人的体育场中表演效果完美,还因为LED完全是由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每块“冰屏”由两块屏幕组成,跨度长3米,中间没有支柱,很难稳定,研发团队对此进行了专门的技术攻关,制作了结构非常精密的卡槽,卡槽与屏幕之间的距离细致到可以用微米计算。这项源自中国本土可以实现透明图像显示的创新设计,在国内外获得了多项发明专利。其研发者骄傲地宣称:“目前‘冰屏’技术我们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这种工艺世界上也仅此一家。”而载着“冰屏”跳出华丽舞步的,是24个动作灵活的机器人。表演中,它们不仅需要做非常复杂又有艺术特点的动作——像芭蕾舞演员一样一边旋转,一边画出完美的弧形,完整地呈现出舞美创意,而且还需多台协调,最大的难题是运动姿态的多样性与演员表演、演出音乐、地面投影、场地灯光等的高度统一。这不仅要求机器人看到更远、看得更清,同时还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判断,并迅速调整。这是中国新一代智能机器人第一次在国际赛事上表演高难度舞蹈动作,也是中国在技术领域中完成地又一次升级创新。24个“冰屏”机器人展现了中国翻天覆地的科技巨变,同时也展现了更加自信的中国力量!【材料二】两只活泼可爱、表演自如的“大熊猫队长”闪亮冬奥会舞台。这两位主角与表演中出现的中国结、中国龙、长城、京剧演员、凤凰开屏等传统意象和文化元素共同彰显了中国这一大国的文化自信。这两只2.35米高的熊猫木偶,采用了碳纤维等全新材质,整体重量仅有20斤。在“大熊猫队长”的制作过程中,川北大木偶300多年的历史和独有的传统制作工艺发挥了独特的作用。熊猫队长的身上传承着目前全世界唯一保留下来的大木偶艺术的精髓,流淌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血脉,有着浓浓的中国味道。为了完全贴合舞台演出的需要,实现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道具内置数千个LED小灯,每一个都被固定在相应位置上,密布的丝线细得像纳鞋底的线,制作木偶就像姑娘绣花,一针一线都是功夫活。另外,在熊猫木偶的外挂摄像头上加装云台,与内部演员所使用的我国自主研发的双目增强现实智能眼镜相结合,使熊猫木偶内的演员在表演过程中能够无差别观测到外面的环境。突破传统、创新思维,制作团队攻克了传统艺术融合高科技的难关,经历了反复修改、完善地磨练,克服了新问题接踵而至的考验,将“川北大木偶”与“中国大熊猫”完美结合呈现,赢得了世界的喝彩。【材料三】2012—2017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及投入强度—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亿元)投人强度(%)14. 结合【材料一】的内容,概括“冰屏”机器人在哪些方面展现了“中国力量”。(2分)答: 15. “大熊猫队长”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请结合【材料二】的内容具体

说明。(3分)答: 16. 请综合三则材料的内容,探究“冰屏”机器人和“大熊猫队长”被成功制造的原因。(2分)答: (二)阅读《叶至善:一个一生咬文嚼字的人》,完成第21-23题。(共10分)叶至善:一个一生咬文嚼字的人①叶至善先生是叶圣陶的长子。他是1945年正式从事编辑工作的,直到晚年还在为父亲编文集,写传记,编龄长达60年之久。这在出版界当属凤毛麟角。先生还是著名的科普作家,当过出版社的社长、总编,又是全国政协常委、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民主促进会名誉副主席……但他最看重的头衔还是“编辑”。他曾编过一本集子,书名便叫《我是编辑》,干脆,明确,坚定,从中流露出来的是职业的自豪感。②也许是因为自幼受到父亲的影响吧,至善先生称自己有“编辑瘾”,“老觉着没做够”。他曾在一首《贺新凉》的词中吐露心声:“矻矻何为者,事雕虫、咬文嚼字,灯前窗下。烟蒂盈盘茶重沏,忽忽秋冬春夏。且不悔为人作嫁……”“且不悔”的“且”字,他说不是暂且的“且”,在北京方言中,“且”字比“终”字还要斩钉截铁。这“且不悔”三字,该蕴藏着多少人生故事!在长期的编辑生涯中,先生不仅表现出了高尚的职业操守,而且训练出了敏锐的编辑眼光,无论是审稿还是编稿,总是自光如炬,运笔如刀,追求一种至善的文字境界。③且说有一次,先生审读一部关于候鸟的稿子,稿中谈到了军舰鸟。作者说军舰鸟体形硕大而性格凶猛。先生作为科普作家,自有丰富的生物学知识,立即发现了其中的疑点:候鸟中有体形硕大的,但并不是猛禽,而猛禽中似乎没有候鸟。难道军舰鸟是一个特例?查核资料后证实:军舰鸟并非候鸟。这些说来都是常识问题,而编辑的职业敏感,正是由常识构成的。④至善先生不止一次说过:“编辑就是咬文嚼字。”他做案头工作,自是不放过一个文字疑点,就连读书也会流露出编辑的职业习惯,先生写的《一个编辑读〈红楼梦〉》一文,便是从文字角度切入的,在红学研究中,可谓别具一格。文中有一节谈《红楼梦》中的两个小人物:“卜世仁夫妻俩”。先生拈出《红楼梦》中的两段文字,作了非常有趣的比较:⑤《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写住在后街的贾芹之母周氏,通过凤姐为儿子贾芹谋得一个差事:“管办”贾府里的十二个小沙弥并十二个小道士。贾芹“就职”那天,你看他那副得意样:“登时雇了大脚驴,自己骑上;又雇了几辆车,至荣国府角门,唤出二十四个人来,坐上车,一後往城外铁檻寺去了。”⑥《红楼梦》第二十四回,写贾府的另一个穷亲戚贾芸,到舅舅卜世仁家借贷。卜世仁是个生意人,在《红楼梦》中只出场一次。贾芹率队往铁槛寺,恰巧被他看到。他绘声绘色地给外甥说:“前日我出城去,撞见了你们三房的老四,骑着大叫驴,带着五辆车,有四五十和尚道士,往家庙去了。他那不亏能干,这事就到他了,⑦至善先生认为这两段文字很值得咀嚼。前面一段虽是寥寥几笔,但写出了小人得志的神态。“登时雇了大脚妒”的“登时”,“唤出二十四个人出来”的“唤出”,“一径往城外铁槛寺去了”的“一径”,都给客观叙述涂上了感情色彩;而后一段则渲染了生意人的艳羡之情,“他那不亏能干,这事就到他了”,简直眼红得连口水都流了下来。⑧先生细加比较之后,也发现了这两段文字的两处不同:第一,前面是“大脚驴”,后面是“大叫驴”,名称不统一;第二,前面是二十四人,后面是四五十人,数字有出入。至善先生分析认为,第一个不同“大概可以肯定是曹雪芹的疏忽”,第二个不同则恰恰体现了作者的_。二十四人是作者的客观叙述,这是一个准确数字;四五十人则是卜世仁的不由自主地夸大,是艳羡之情驱使下的一种心理错觉。这个与事实不符的数字,正是刻画人物的精彩的一笔。⑨如此精细入微的分析,确实有别于其他的红学研究,它反映了编辑的特殊视角。⑩在文字方面,至善先生对别人要求严格,对自己更是一丝不苟。他写的字是典型的“编辑体”,从不龙飞凤舞。凡是字形相似的字,如“活”与“话”、“崇”和“祟”、“没”和“设”,

先生总是点是点,横是横,每一个字都清晰可辨。先生曾写有一首《蝶恋花》,其中有这样两句:“信手丹黄宁复可?难得心安,难解眉间锁。”这可以说是他平日字斟句酌的形象写照。他在《细数家珍》一文中,原稿中写“父亲以前每隔一两年,总要到苏州看看”,定稿时“到苏州看看”改成了“回苏州看看”。一字之改,感情含量大不一样。“到苏州”,叶圣老可以到,其他人也可以到,连外国人也可以到,只要你有时间,有精力,谁都可以到;而“回苏州”,只有苏州籍的人才称得上“回”。一个“回”字,点出了叶圣老和家乡的特殊的感情联系。什么叫咬文嘴字?这就是咬文嘴字。⑪至善先生称得上是个一生都在咬文嚼字的人。他的身体力行,体现的是出版人的敬业精神和文化追求。大概在二十年前,我们上海文艺出版社的几个编辑,曾在丁景唐先生的带领下,拜访叶圣陶老先生,至善先生当时曾陪同在座。他俯身在父亲耳边说话的恭谨神态,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以后为《中国新文学大系》事,我又和先生有过几次直接接触。日前惊悉先生驾鹤西归,不禁怅然若失,当年的情景——浮上心头。我想,对先生的最好的纪念,莫过去像他那样热爱编辑工作,像他那样咬文嚼字。(有删改)17.文章记叙了叶至善先生“咬文嚼字”的几个小故事。请根据提示,补写相应的内容。(4分)(1)作《贺新凉》,“且不悔”表达人生追求。(2)①(3)品《红楼梦》,理解曹雪芹真妙笔。(4)②18. 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第⑧段中“匠心”的理解。(3分)答: 19. 本文的语言颇具特色,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的情感。请你就这篇文章的语言提出一个问题,并说明这个问题对理解文章主旨有什么帮助。(3分)问题: 帮助: (三)阅读下面辩论会的辩词,变成20-22题。(共6分)【正方一辩陈词】主席、各位评委、对方辩友:eq\o\ac(○,1)洪荒久远的50万年前,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上生活着我们的祖先北京猿人。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过去,他们学会了钻木取火。火的运用是跨时代的大发现,然而直到一百多年前,科学家才揭开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规律,从而科学地证明了钻木取火的真正奥秘。这就无可辩驳地证明了我方立场:知难行易。②我方主张知难行易,理由如下:③首先,认识发生学告诉我们,行先知后,知难行易。人一生下来便会行,所谓:“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但要成为像对方辩友那样才学渊博的翩翩君子,寒窗十年苦,谈何容易。孔子他老人家到了晚年还坚持学习《周易》,韦编三绝。可见求知难哪!④其次,辩证法告诉我们知行密切相关。人类的行为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其中,知是关键。有了知,才有了自觉行为;有了知,才有了开拓引进。知作为行的认识、概括和总结,是行路明灯,是行动指南,掌握了知识和方法,行才会有成就,因而知比行显得更难。⑤再次,日常经验告诉我们,行之不易,归根到底是不知或知之不足;俗语“会者不难,难者不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旦掌握了知识和方法,行起来必然如庖丁解牛般游刃有余。⑥总而言之,知行相比,知难行易。谢谢各位!【反方一辩陈词】主席、各位评委、对方辩友:eq\o\ac(○,1)大体而言,知只有两种,一方面是道德伦理的良知,一方面是科学经验的所谓知识。我方将从这两方面,分别论述知和行之间的关系。eq\o\ac(○,2)第一,环顾当今社会,教育、科技日渐普及,但是人们的道德行为却是日益堕落。赌博、拐骗、偷窃等问题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难题。这时我们不禁怀疑,真的是知难行易吗?难道是知识教育文化不够?难道问题不是出在具体的落实与实践方面吗?难道我们不知道仁义礼智?难道我们不知道公民道德?孟子有言:“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王阳明先生还告诉我们,今天所谓的良知是本心所固有的,是生而有之的。因此对于为人处世的一些基本道理,对于一般的伦理道德,我们本来就是知道的,良知更是我们本心所拥有的。难在哪里呢?难在具体的实践方面。由于人心的懈怠,由于外在环境种种的限制,导致行难更甚于知难啊!③第二,从科学经验方面来说,也是知易行难。顶夸克在物理学上早就能够论证出所谓顶夸克粒子的存在,但是还必须等到加速器产生,我们才能确切真实掌握这样的概念。④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说是一回事,做又是另外一回事。唯有认清知易行难的情况,才能够认清什么情况你不是不知道,你只是不愿意去做。20.双方是围绕什么辩题展开辩论的?(2分)答:21.“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后,人们却要经过一段长时间的艰辛过程才能创造出原子弹。”可以作为哪一方的论据?(1分)A正方B反方22.你认为正反两方的一辩陈词哪方更为精彩?请举某方其中一段辩词加以说明。(3分)答:五.名著阅读(5分)请结合自己的阅读一本书的经历,谈谈你的“遇见”以及相应的收获。(100字左右)作文(40分)

2018北京九中初三(上)期中语文参考答案一、基础·运用(共14分)1.(2分)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