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完整演示文稿_第1页
教育学基础完整演示文稿_第2页
教育学基础完整演示文稿_第3页
教育学基础完整演示文稿_第4页
教育学基础完整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学基础完整版演示文稿第一页,共二百二十页。优选教育学基础完整版ppt第二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学基础——课程简介师范生为什么要学教育学教育学都讲哪些内容如何学习教育学第三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学基础——课程简介师范生为什么要学教育学学科知识与能力(教什么)教育知识与能力(如何教)

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实践能力

专业情意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第四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学基础——课程简介教育学都讲那些内容什么是教育;什么是教育学;人为什么要受教育;社会为什么要办教育教育如何展开;遵循规律讲究原则与艺术我国发展教育的目的何在学校如何办教育

第五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学基础——课程简介教育学都讲那些内容谁来参与学校教育:教师与学生学校如何开展教育:课程(教什么);

教学(如何教——应当怎么教;可以怎么教)学校如何培养出向善的孩子:德育学校如何管理学生:班主任工作

第六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学基础——课程简介如何学习教育学课上:看、听与理解课后:看教育著作与教育电影集中:复习课件中的内容提纲考试:应知应会加案例分析表现:能从专业视角理解和指导教育活动

第七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与教育学许红敏

第八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与教育学何为教育甲骨文中的教和育(持棒训导)拉丁文educare(潜质引发)教育: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孟子

孟子:存心养性(固有的善性得以保持)荀子:化性起伪(人的本性得到人为矫正)《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第九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与教育学何为教育

西方自然主义

卢梭:儿童的天性率性发展裴斯泰洛奇: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西方实用主义斯宾塞:为儿童的未来美好生活做准备杜威: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未来生活的准备教育即生活,教育即不断改造经验的过程,

目的在于加广和加深经验的社会内容第十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与教育学何为教育

教育是什么(质的规定性);教育做什么(一般价值)广义的教育

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增进、提高、促进、发展(人的素质);艺术宣传活动有意识的、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目的的社会活动

正面价值;教唆、蛊惑、诱骗、误导狭义的教育

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如此定义教育,体现了什么样的教育观念)第十一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与教育学何为教育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专门性、制度性、系统性以人为本:人的需要和发展为教育第一要务根本任务:促进人的健全发展;实现社会化与个性化统一活动样态:平等的交往与互动

狭义教育是一种由学校等教育机构实施的专门性、制度性和系统性的教育,即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合理需求,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平等的交往与互动过程,促进受教育者健全发展的活动。(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第十二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与教育学何为教育学pedagogy(教育术)education(教育学)educology(教理学)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探索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和阐释教育理论及其应用的一门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中的人文因素(社会需要的教育;人与人的交往)

教育现象在根本上是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折射;教育的无奈)

第十三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与教育学何为教育学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和阐释教育理论及其应用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研究的方法(无自身研究方法;定量与定性结合—逻辑和事实)教育研究的目的:1.将规律性认识转化为教育学的知识和原理;

2.将教育理论应用于教育实践——非线性关系;

有用但不能用、不被用、不会用、不愿用

第十四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与教育学何为教育学教育学的价值诉求之一——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问题教育实践者对教育理论的应用:是一个包括分析、选择、组合、

转换、改造、具体化和寻求适切性的创造性过程,而不是一个“搬运”

过程。

现实中并不存在“普遍有效、发展成熟、适用于每一个教师和学生的教育科学”——拉格曼(一门捉摸不定的科学:困扰不断的教

育研究的历史)

第十五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与教育学对教育职业的理解教师的动机地位和预备教育职业历史基础与哲学基础我们的教育遗产的渊源教育学先驱美国教育的历史发展教育的哲学观念政治基础、经济基础和法律社会基础变革社会中的学校教育目的课程与教学学校的有效性与变革

教育与教育学教育的功能教育规律、原则与艺术教育目的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教师与学生课程教学理论教学实施德育班主任工作第十六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与教育学教育的产生劳动起源说

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起源论(教育起源于有智慧的劳动)

1.是个体的经验变为人类的经验世代相传

2.经验习俗礼仪传统等集体精神财富的保存和积累

3.依靠工具和语言——教育活动的条件人生发展说;社会化影响说;交往起源说等

第十七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与教育学教育的发展古代教育(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近代教育(资本主义社会)现代教育(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第十八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与教育学教育的发展古代教育中国:庠(养-德育)、校(教-智育)、序(射-体育)

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

儒家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印度:婆罗门教《吠陀》

佛教埃及:宫廷学校——职官学校——文士学校

以僧为师、以吏为师希腊罗马:学习文法——拉丁文和修辞

雅典教育——文化修养;身心和谐发展

斯巴达教育——军事训练第十九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与教育学教育的发展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复兴古希腊罗马的文化(反对封建文化,创造资产阶级文化)以人性反对神性以科学理性反对蒙蔽主义

以个性解放反对封建专制以平等友爱反对等级观念教育与现实生活第二十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与教育学教育的发展近代教育(16c以后)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现代大工业—受教育人群国家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教育世俗化——教育功利化,远离宗教第二十一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与教育学教育的发展现代教育(20c以后)终身化:活到老学到老全民化:一个都不能少民主化:机会均等、资源均衡、办学自主多元化:目标多元、形式多元、内容多元、评价多元等技术现代化: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第二十二页,共二百二十页。推荐书目《理想国》——柏拉图(商务馆)

推荐电影《死亡诗社》——何为好的教育好的课堂不是得到了多少答案,而是引发了多少困惑与思考!第二十三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的功能许红敏

第二十四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的功能教育的功能(教育的能耐)本体功能:人的发展(教育根本性的、直接性的功能)派生功能:社会发展(借人的发展实现对社会发展的促进)

教育通过培养的人进入社会,担任社会角色,对社会的维持和发展所发挥的适应、改造和变革的功能——间接性教育直接指向培养人——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独特属性。教育学基本的学科立场——人和人的发展第二十五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的功能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个体的先天性(遗传基因)素质可能性、不确定性

内发论(孟子;格塞尔)外铄论(洛克;华生)多因素论社会环境的决定性影响(环境因素)

大环境(自然与社会)

小环境(家庭、学校)个体活动(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第二十六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的功能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人的发展动因之一——内发论人的身心发展源于人自身的内在动力,包括人的自然本能

内在需要和成熟机制。社会生物学认为基因是决定人类行为的本质力量格塞尔认为成熟机制是人的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孟子认为行为源于人的仁、义、礼、智四种品性内发论主张教育应自内向外,认为内在需要、内在动力和内在结构是发展的根本,因此也是教育的根本。第二十七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的功能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人的发展动因之一——外铄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即环境的刺激和要求洛克认为人的心灵犹如一块白板,可以任人涂抹。华生说给他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他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荀子认为人性本恶,要通过外力强制约束才能弃恶从善。外铄论主张教育应由外入内,教育用以改造人,他人影响

与学校教育是塑造人的良好方式第二十八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的功能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人的发展动因之一——多因素相互作用论人的发展既受内在因素的制约也受外部条件的影响。内在因素如遗传和成熟;

外部条件如社会文化、环境及教育;个体发展是内外因素是交互作用的结果。如果主客观条件大致相当,

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第二十九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的功能学校教育如何促进人的发展目的性:明确;统一(社会主导性);稳定(尊重人与社会);系统性:计划性(保证效果);组织性(非自发);协作性

(教育合力);全面性(课程、途径、师资);选择性: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专门性:专门培养人;专供课程;专门教师基础性:双基;厚基础宽口径第三十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的功能学校教育如何促进人的发展不是万能的非理智择校;青少年社会问题归咎于学校德育;

学校教育是影响人发展的因素,但不唯一不单一,多因素交叉不是无条件

学校制度;师资力量;教育理念——学校内部

社会文化影响;家庭氛围与教育——学校外部第三十一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的功能教育的人的制约性(教育的无奈)人的制约性: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个人的智力成熟从出生到4岁发展到40%,4到8岁再发展30%,8岁

以后发展剩下的30%……——[美]布卢姆《人类特征的稳定性与变化》社会的制约性:受制于社会的发展与变化

现在中国高等教育在校人数已超过2000万,毛入学率达到19%,已经进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而中国的人均GDP只有1000美元,在世界人均GDP只有1000美元的国家里,还很少有国家能做到中国这样,这种超前发展必然伴随很多深层次矛盾——穷国办大教育第三十二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的功能教育的制约性——面对个体身心发展特点顺序性:生理机能(身体成长的顺序);心理机能(具体到抽象)

教育中“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循序渐进

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青春期);前后段相互关联(骨骼与肌肉)

每个年龄段的教育要求和教育期望(孩子关心的事)

不平衡性:身体特征(身高体重);神经系统-淋巴系统-生殖系统

某机能最适宜形成的时期(语言关键期;口唇敏感期)

第三十三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的功能教育的制约性——面对个体身心发展特点互补性:机能相互补偿(视觉失去后用听觉去弥补);

教育中取长补短和特长爱好发展(盲人推拿;非智力因素)

整体性:各发展元素相互关联相互制约(情商与气质)

教育既要追求全面发展又要发展个性(抑郁质容易生病)

个别差异性:早慧与大器晚成

因材施教;不可歧视和抛弃弱势群体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适当超前于学生现有水平;拉动、引导第三十四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经济功能

劳动者再生产的重要手段(劳动者、劳动水平劳动技术、)

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传递和发展科学知识)

政治功能

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专制社会和民主社会)

能够制造政治舆论(公民教育和政治责任感)

文化功能社会功能第三十五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制约着教育的结构;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政治对教育的制约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制约着教育的权利与机会;制约着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文化对教育的制约重功利轻发展的价值观(书中自有黄金屋);重共性轻个性

重服从轻自主;重认同轻创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三十六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具有独立于政治经济等其他社会现象的特性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以培养人为首要目的社会活动;最基本的立足点和功能教育具有能动性教育不仅维护着现存社会,而且也力求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

教化和导引社会。第三十七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

不管社会如何变更,那些“扬弃”经典的教育理念与方法

不同时代和不同社会性质的教育之间有传承接续和交流共享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教育相对于政治经济等更趋于“维护和传承社会已成之局”,

所以教育滞后;还有另外一种“教育先行”,超前于社会发展

教化和导引社会。第三十八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坚持“教育独立性”观点的意义第一:教育必须坚守自己独立的品格和立场(不盲从依附)

第二:教育对社会的适应必须是有批判性的(不同流合污)

第三:教育对社会的适应必须是有选择性的(价值取向选择)教育要“比翼双飞”且“守身如玉”

既要与社会保持联系,又要保持恰当距离我们不要“被完全政治化和经济化的教育”,丧失自身独立

性的教育便也丧失了自身存在的价值第三十九页,共二百二十页。推荐书目《教育:求真留痕》——金一鸣(人教社)

推荐电影《美丽的大脚》——张美丽的“穷人教育学”好的课堂不是得到了多少答案,而是引发了多少困惑与思考!第四十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的目的许红敏

第四十一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的目的何为教育目的

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

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

本书——依据一定社会需要和对人的发展的认识而形

成的关于教育对象的总体发展规格的预期设

想或规定,它以观念或思想的形式存在并发

挥着作用。我国教育目的——是由国家来制定的,通过国家的教

育方针和重大教育政策与法律来呈现。第四十二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的目的何为教育目的

广义的教育目的——广泛存在于人们头脑中事实上的

教育目的:个人化、比较现实、比较功利

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书中自有黄金屋

狭义的教育目的——国家规定的统一的教育目的:关

注社会的普遍价值、着眼于理想和高尚的目标

人的全面发展;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四十三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的目的何为教育目的

教育方针——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国家根据一定社会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一部分。

培养目标——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培养目标则是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和不同专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中的具体化和个别化。

教学目标——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的进一步具体化和细化。(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第四十四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的目的何为教育目的

教育方针——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一部分。

培养目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中的具体化和

个别化。

教学目标——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的进

一步具体化和细化。

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第四十五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的目的如何制定教育目的——理论基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第四十六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的目的如何制定教育目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原始社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自然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都要具备

古希腊:和谐发展的追求

理想的人就是真善美三位一体的完美的人

文艺复兴:一个新型的人——完善全面的人——具有

充分完备人格的人;巨人(旅行、语言等)

资产阶级:和谐全面的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和能力。

第四十七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的目的如何制定教育目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资产阶级: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理想的途径主要寄托

于一种和谐、全面与充满理性的教育之上。

夸美纽斯:学校里面所给的教育应该是周全的。

洛克:首次把教育三大组成部分德智体全面区分。

裴斯泰洛奇:和谐发展的教育包括体劳德智等

赫尔巴特:为了和谐发展学生“多方面的兴趣”,

必须实施一种和谐全面发展的教育。

空想社会主义:提出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

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和主张

第四十八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的目的如何制定教育目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资本论》——共产主义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

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人是在各种活动中改变外部世界和改造自身的。

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

唯一方法”——社会背景(工厂制度下的童工)第四十九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的目的如何制定教育目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人的全面发展的不当理解——人的全面发展既不可能,也无必要,还会阻碍人的个性和特长发展,造成人的“全面平庸”。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一种理想,又存在于现实中,是一个永远追求而又永远没有止境的目标,是人在发展上的一种价值取向。这是一个相对概念,其精神实质是指人在发展上的自由、自主、和谐、丰富和变化,而不是受强制、遭奴役、被凝固。第五十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的目的如何制定教育目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完整发展人的最基本素质的整体发展(做人与做事;身与心等)

可以偏移但不能偏废(德智体美;真善美)和谐发展人的最基本素质的协调发展(短板理论)

可以偏移但不可失调

第五十一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的目的如何制定教育目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多方面发展人的最基本素质中的要素多样化发展(德中的知情意行;智中的多元智力等)

最求丰富多彩,避免单一贫乏自由发展人的自主的、具有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发展

全面发展不是平均发展和人的一律化,鼓励个性

第五十二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的目的如何制定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人为什么要受教育阅读链接——

我奋斗了十八年,终于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小强和小明

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

一张发人深思的照片

第五十三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的目的如何制定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人为什么要受教育教育目的应以个人需要为根本或出发点,强调以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社会本位论:社会为什么要办教育强调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教育应该按照国家的需要来造就个人,使个人社会化,使个人适应社会生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公民。

第五十四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的目的如何制定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两种本位论对立的根源——

当社会处于混乱无序的时期,一些人,尤其是那些具有人文主义倾向的思想家就会极力倡导个人本位论,并以个人来反对社会,进而期望改变社会;当社会处于上升和稳定的时期,一些人,尤其是那些具有唯物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的思想家就会极力倡导社会本位论,并要求以社会来约束个人,以保持社会的繁荣和稳定。第五十五页,共二百二十页。

——刘良华新道家自然教育学

微信公众号——diyijiaoyu第一教育好的课堂不是得到了多少答案,而是引发了多少困惑与思考!第五十六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的目的我国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演变1957年第一次概括性表述(毛泽东)——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85年新的历史时期的一次全面概括——

教育所培养的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第五十七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的目的我国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演变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是目前通行的教育目的最规范最权威的表述)演变中所保持的基本精神——

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2.坚持培养劳动者

3.坚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第五十八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的目的我国教育目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的“五育”——独立性

德育——关注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初步树立公民的国家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

智育——关注提高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般素养

初步具有基本的观察、思维、动手操作和自学的能力

体育——关注改善身体素质

初步掌握基本运动技能,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第五十九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的目的我国教育目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的“五育”——独立性美育——关注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初步掌握一种艺术活动能力,如绘画、唱歌、舞蹈等,使他们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情操。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态度的改善和职业生活的准备

使学生掌握一些服务性劳动和工农业生产及其他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第六十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的目的我国教育目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的“五育”——内在联系在教育实践中,五育不是各自孤立实施,而是在其他各育的配合下统一展开的;

五育虽有不同的任务,但对人的全面发展都具有综合性的作用;全面发展的“五育”——地位不平衡性

智育和德育的地位和作用更具基础性和全面性;

身体的发展更具基础性,但身体的发展不主要依靠教育;

智育是其他各育取得成效的必要前提;

德育对人的发展起着价值方向的作用,具有根本性意义;第六十一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的目的我国教育目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理论要点——1.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应:注重选拔性淘汰性,多数成为陪衬2.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五方面相互渗透协调发展

应:注重智育“否定应试教育不是要完全否定现行的教育”;“素质教育还不是要考试!”第六十二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的目的我国教育目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理论要点3.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1)创新能力是一种人格特征,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2)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3)重视创新能力培养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发现”

二者的根本区别——并不在于它们在形式或事实上是否有考试

与应试,而在于考试与应试的根本价值取向是否与教育的宗旨

和人的健全发展相符合。第六十三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的目的我国教育目的——素质教育案例链接

我所看到的美国小学教育——高钢《读者》

思考:如何评价美国的小学教育?

结合素质教育的有关理论,评析中国中小学教育目的第六十四页,共二百二十页。现代学校制度许红敏

第六十五页,共二百二十页。现代学校制度现代学校制度——内涵界定新课题:现代学校制度在我国教育理论界和教育实践界尚属

探索和起步阶段缘起:教育制度创新和现代学校制度建立是深化学校与教育

改革尤其是学校内部体制改革的重要前提来源:移植现代企业制度的概念

四个要素——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第六十六页,共二百二十页。现代学校制度现代学校制度——内涵界定现代:既指时间也指价值教育:突出现代学校制度的“教育”性质与学校教育功能的发挥教育制度:现代学校制度的上位概念是教育制度而不是“学制”;

基本功能是促进人的发展(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学校:现代学校制度的主体是“学校”,涉及学校内外部关系的处理概念——现代学校制度是指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具有与现代社会相适应

的价值理念,以促进人(学生与教师)的发展为根本取向的学

校制度体系。

第六十七页,共二百二十页。现代学校制度现代学校制度——内涵界定学校内部的制度体系:教职工绩效与激励制度

内部分配制度

课程制度考试与评价制度

教师发展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学校与外部关系的制度体系:

教育资源分配制度择校制度

招生制度家访制度

安全事故责任制度第六十八页,共二百二十页。现代学校制度现代学校制度——理念案例链接

南京试行教师轮岗制——江南时报

思考:轮岗制的出发点是什么?

轮岗制的现实推进困难在哪里?第六十九页,共二百二十页。现代学校制度现代学校制度——理念

一个好的制度比这个制度下有道德的人更重要!法治理念:学校内部规章制度的内容和制定程序是否合法,实行依法治

校的重要标志。如:学校对开除学生时须告知学生有陈述、

申辩和听证的权利。如果学校没有履行告知义务,则开除处

分因程序违法而无效。

《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民主理念:

制度是利益的表达,制度要体现多数成员的共同利益和意愿。

缺少民主,师生则缺少行动和自我负责的力量。“教代会”“学代会”第七十页,共二百二十页。现代学校制度现代学校制度——理念一个好的制度比这个制度下有道德的人更重要!公正平等:公正性是现代学校制度的根本属性。一个公正的学校制度会

鼓励学校成员彼此协作、互助互利、抑恶扬善、以正压邪,

有利于学校的和谐发展和人的健全发展。人本理念:制度不是限制人的自由,恰是维护人的自由不受外在不合理

因素的强制和干预。学校制度要尊重人的差异性,反映人的

多元需求和丰富个性,反对以标准人的形象把所有人都齐一

化。第七十一页,共二百二十页。现代学校制度现代学校制度——理念一个好的制度比这个制度下有道德的人更重要!拒绝市场化理念:教育产业化教育市场化

不利于实现教育公平与教育均衡发展

公益性的事业不能用市场化的方式去运作。

经济与教育隶属于不同的社会板块,有着不同的理念与价值追求第七十二页,共二百二十页。现代学校制度现代学校制度——价值追求一个好的制度比这个制度下有道德的人更重要!优化教育秩序:目前基本正常且存有混乱。择校与教育乱收费问题;

名校办民校问题;民主制衡机构和民意机构形同虚设。推进教育公平:入学机会均等、教育过程均等和教育结果均等。

中小学校之间的差距;高考录取分数和人数的差距;第七十三页,共二百二十页。现代学校制度现代学校制度——价值追求一个好的制度比这个制度下有道德的人更重要!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机构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获得平等待遇,

平等的分配教育资源。

重点班实验班;注重优生教育;注重毕业班的

优质资源配置;注重主学科;保证师生人格尊严:缺乏科学与伦理的制度约束。伤害学生的老师,

教师人格尊严受到歧视让师生有尊严地工作、生活、学习,亦是现代学校制度的价值追求。第七十四页,共二百二十页。现代学校制度现代学校制度建立——实践探索一个好的制度比这个制度下有道德的人更重要!学校办学自主权不足:政府大包大揽,学校失去自主权,成为附属机构

上级直接管辖人、财、物;束缚校长手脚

权力下放,重心下移,突出责任和服务功能学校教育功能偏离:不得不做一些与教书育人无关的事;行政命令式;

评价学校绩效的尺度严重扭曲,升学率事实上成了

评价学校的唯一指标(南外是南京教育的一颗毒瘤)

逼迫校长和教师为自身利益的谋求而对学生的发展

不负责(吴康宁)第七十五页,共二百二十页。现代学校制度现代学校制度建立——实践探索一个好的制度比这个制度下有道德的人更重要!教师发展不足:学校管理呈现繁琐性和管理主义倾向;教育管理的金字

塔形科层组织中,教师处于最底层。

吴康宁:教师很容易矮化成一个仅仅从事非创造性劳动的雇工,

僵化成一个只是灌输既定的意识形态的传声筒,愚化成

一个贬抑自身魂灵的思想附庸,堕化成一个维护错误观

念的文化保安。——教师是社会的代表者吗?绝大多数教师几十年工作在同一个单位或某一个狭窄的领域,很

难有流动的愿望和流动的可能;校本培训、异地培训第七十六页,共二百二十页。现代学校制度现代学校制度建立——实践探索一个好的制度比这个制度下有道德的人更重要!学校活力缺乏:评价制度、人事分配制度等种种不合理制度的限制和压

抑;学校消极被动疲于应付,缺乏自我发展、自我激励。制定《学校法》:理顺政府与学校的关系,解决学校是政府附庸的问题,

形成自主管理机制,增强办学活力;建立校长问责制。第七十七页,共二百二十页。

推荐电影——黑板(伊朗流浪教师)

推荐人物——吴康宁(南师大教育社会学)好的课堂不是得到了多少答案,而是引发了多少困惑与思考!第七十八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规律教育原则教育艺术许红敏

第七十九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规律原则艺术教育规律——客观存在的教育必然性教育原则——根据教育规律所制定的教育工作的基本准则教育艺术——贯彻教育原则的智慧与风格第八十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规律教育规律——

教育系统在其运动发展过程中内部诸要素之间、教育系统与其环境(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之间的一种本质或必然的联系。

纯粹线性的必然性在复杂的教育系统中是不存在的,它仅在逻辑上存在。必然性的教育规律:只要满足一定的条件,马上就会有相应的现象出现;可能性的教育规律:体现人在教育活动中的价值选择和主体性;第八十一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规律如何理解教育规律——客观性:教育与人的发展(德、智、体等);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科技)

教育目的——教育手段——教育结果或然性:在大量同类现象的运动过程中以一定的概率形式表现出来;

一般情况下;大致如此(教师公开课前的试上行为)价值性:人总把自己的需要通过价值取向赋予教育活动;

知识改变命运;教育为了人的全面发展

第八十二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规律教育规律的分类——结构规律:教育结构是构成教育系统的单元、各要素的整体的组成情况.如教育者、受教育者(一句有争议的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功能规律——内功能规律:教育者通过教育活动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同时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制约着教育活动的展开;外功能规律:教育通过影响人的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第八十三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规律教育规律的分类——结构规律功能规律发展规律——

教育随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上层建筑对教育发展有重要影响;教育的文化继承性与革新性均是教育发展所必需的;教育目标与受教育者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因;

第八十四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规律将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转化为教育实践活动的行动指南——教育规律理论化

整理出能反应教育规律的科学理论供教育者学习与参照(学习教育理论,识读教育规律)教育理论目的化

改变现存的教育活动,创造出符合主体价值追求的教育活动新形式(运用教育规律到教育实践中去)第八十五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规律将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转化为教育实践活动的行动指南——建立教育活动的观念模型在理论指导下,教育主体在头脑中构想的关于未来教育活动的

目的和计划(说课的方式)教育理论技术化把基础性理论转化为应用性理论——把应用性理论转化为操作方式教育观念行动化

用观念去带动和指导实践第八十六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原则教育原则——人们在总结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整个教育的根本性准则。人道性原则个性原则创造性原则活动性原则民主性原则第八十七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原则人道性原则教育过程中应珍重学生生命、尊重人格和权利,使教育过程充满人道精神和生命意义。贯彻原则的具体要求满足学生作为人的正常而合理的需要(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学生穿夏装表演)营造旨在培养学生人性的留有余地的学校生活(减负、自主)有意识培养学生的人道精神:关爱生命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感培育等向学生提出严格而合理的要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第八十八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原则个性原则尊重学生的独特性、独立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追求自由发展与形成个性特点的愿望,培育学生敢于特立独行的勇气。贯彻原则的具体要求端正对个性的认识(个性不是随心所欲,是个体稳定的有一定倾向性的特征总和)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思考、自主选择、承担责任(穷人的孩子……)处理好集体与个人的关系:尊重集体,并不与个体对立。培养学生特长:特长发展的核心是人的素质构造的独特性。第八十九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原则创造性原则教育过程中要精心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尊重和鼓励学生的独特性贯彻原则的具体要求创新素质培养的可能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自主的认识活动中去发现个体所不知晓的事物,而并非是去发现人类尚不知晓的事物。呵护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在教育中小心翼翼地呵护学生稚嫩的好奇心,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获取成就感。重过程而淡化结果:创新素质的培养主要追求的是对创新过程的亲身经历和直接体验,不在于对创新结果的获取。营造宽松的创新氛围:强调求异,追求个性,宽容另类,鼓励创新,反对教育的单一性、专制性以及无条件的求同和强制性统一。第九十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原则活动性原则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实现师生、生生交往与影响,使受教育者获得主动发展贯彻原则的具体要求联系日常生活实施教育: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生活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主动、深层次内在教育活动:富有教育意蕴的活动,而非东施效颦、形式主义的活动;体会亲情、感恩父母活动——(“摸摸妈妈的手”和“写一篇作文”)自主活动:培养勇于探索、主动探索的积极态度。加强师生互动与碰撞:群体间思想和经验交流第九十一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原则民主性原则受教育机会民主、均等;教师教育爱的民主性、公开性播撒贯彻原则的具体要求不断增加教育机会:义务教育、民工子弟学校。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师生平等友爱,氛围宽松启发式教育:满堂言——满堂问(也不对);“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第九十二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艺术教育艺术——

教育者在教育双边活动中,在遵循教育规律和原则的基础上,稳定、综合的体现出来的具有主观性、创造性、灵活性和感染力的教育智慧、个性、美感和灵性。

例如:教育中的幽默感:是教师综合素质和人生智慧的高度体现,很难通过外在训练而习得

教育技术:显性知识的形态,能通过行为训练而“复制”。第九十三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艺术教育艺术的要旨——主观性:教育理念、价值取向和人生经历等都对教育行为有影响作用;

(个性与教学风格)情感性:以情感人、以情怡人……(公开课中的情境导入)双边性:依靠教师生成与师生、生生的交往、合作与互动中;(用话剧的形式表扬什么叫危险)创造性:弹性、灵活性、智慧性;不做“教书匠”审美性:教育不要“花架子”,不是外在表演;(教育幽默:在幽默中获得知识会印象更加深刻)独特性:艺术的生命力;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曹玉辉)第九十四页,共二百二十页。教育艺术教育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区别: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真”;教育艺术研究教育“美”;教育科学来自于教育事实与实证;教育艺术来自于教师经验与体悟联系教育科学是教育艺术的基础和依据;教育艺术是教育活动的发挥与升华;二者并不对立,需要相互结合与融合第九十五页,共二百二十页。

好的课堂不是得到了多少答案,而是引发了多少困惑与思考!推荐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推荐人物——李如密(南师大

教育艺术)第九十六页,共二百二十页。学生与教师许红敏

第九十七页,共二百二十页。学生学生的属性——学生是自然人和社会人的结合体学生身心处于快速发展期;可塑性与可能性;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与上升空间,同时未来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他们的社会背景、人生阅历、生活经验、交往关系等与学校教育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发展。第九十八页,共二百二十页。学生学生的属性——学生是教育活动的客体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育活动:学生是客体地位,教师具有文化优势与选择能力;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并不必然导致“学”;

信息的获得和主体性的发挥并不意味着发展的实现;

真正的“学”和“学会”,必然蕴涵着学生自觉认识

对象、积极加工信息、努力改造经验以及不断进行知

识选择的主动意识和主体精神。第九十九页,共二百二十页。学生学生的地位——传统教育中学生处于从属和依附的地位1989年《儿童权利公约》确立了青少年儿童作为社会权利主体的地位;

——现代教育思想的根本理念之一学生的法定权利(受尊重受保护)三枚护身符——《宪法》:父母的抚养义务;德智体等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法》:必须接受;必须保证;

——《未成年人保护法》:监护抚养;人身权;人格尊严;

不得影响未成年学生的发展;第一百页,共二百二十页。学生学生的地位——学生的话语权利(有权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作一名自主行动者)倾听学生话语:从学生、儿童的视角看问题;学生的实际感受和声音;

成年人设计的课程针对性问题学生作为研究合作者:研究对象——研究者

参与设计访谈提纲、参与收集和分析数据等

研究问题:一堂好课的标准;学校文化建设;学生参与管理:提防和控制的对象——民主氛围中的管理者

琅琊路小学小主人教育:思想的主人、决策的主人、实践的主人

第一百零一页,共二百二十页。学生学生的类型——优等生

特点:学习动机强(勤于动脑;学习处于积极的状态)

元认知能力强(智力高;会反思自身的学习;总结与归纳)

自律能力(配合管理;较强的自制自控能力)

特性:优越感强,自我评价高,受挫能力欠缺;

对待方式:鼓励他们追求卓越;一视同仁,不能一俊遮百丑

案例链接:羡慕嫉妒恨的故事

第一百零二页,共二百二十页。学生学生的类型——中等生

特点:各方面平庸而容易受到忽视的大群体

学习态度端正或学习方法不当;缺少抱负甘居上游;

特性:有上进的愿望而自信不足;不断肯定与否定自己;

对待方式:信任欣赏;挖掘潜能;鼓励期待

第一百零三页,共二百二十页。学生学生的类型——边缘生

特点:学习跟不上,容易被教师忽视或蔑视

A.退却型学生:学业成绩不良,自卑观望,既不参与合作也无外显的反抗,很少引起教师关注。

B.反抗型学生:学业成绩不良但自我意识水平高,时常违反纪律;被划分特定座位区域;常受斥责或惩戒;特性:麻木冷漠,彻底消极;对待方式:改变以分数为取向的教师评价观;人格尊严

第一百零四页,共二百二十页。教师教师职业——原始社会:长者为师、能者为师;

封建社会:学者为师、以吏为师;

西方古国:以僧为师、学在教会;

——靠知识、经验、才能来传道、授业、解惑

(非专业化)

近现代社会:1966《关于教师地位问题的建议》

——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

曾荣光(港):越来越多的职业都努力效仿专业所具备的的特质并

以此作为从业群体上升流动的主要途径。

第一百零五页,共二百二十页。教师教师职业——(从职业走向专业)职业和专业的区别教师专业化——社会承认形式(教师地位的提升);

——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职业专业知识基础行业的规则高深的学理知识获得个人工作经验积累长时间的专业训练准入要求没有准入门槛严格的准入要求从业目标谋生手段服务理想和奉献精神职业声望较低较高社会地位较低较高第一百零六页,共二百二十页。教师教师地位——基本涵义:教师地位的基础是法律保障;由法律地位派生其政治经

济地位和职业声望(教师执行公务员政策等);

教师地位的核心是专业身份的确立;专业身份决定其权

利和义务的内涵;

地位确立:封建社会(天地君亲师,成人之师;蒙师教书匠;家有五斗梁不当孩子王)

新中国成立以后(1993年《教师法》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2000年《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第一百零七页,共二百二十页。教师教师权利和义务——权利:教育教学活动;参加学术活动;指导与评价;

获取工资;意见和建议;参与管理;参加培训;

义务:遵守职业道德,为人师表;组织学生实践与学习规定内容;

促进学生发展;监督孩子健康成长;业务水平与理论知识;教师地位的思考——

完善教师资格制度(考取从业资格证);

有效监督和保障权利的实现(拖欠教师工资,动员父母拆迁);

明确中小学教师的公务员身份(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

第一百零八页,共二百二十页。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在教育过程中和学校生活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的特殊的人际关系。

是教育活动中一对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直接或间接影响学校文化和教育质量。教学关系良好的教学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理念/专业知识/教育能力/人格魅力等,需要吸引/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伦理关系师生的道德责任和道德权利:班级规章;民主与平等;多元与宽容

第一百零九页,共二百二十页。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在教育过程中和学校生活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的特殊的人际关系。

情感关系师生作为生命个体而存在的重要表征;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亲密度和融洽性),是其他两类关系的“调节器”;师生关系的主要类型——(李比特和怀特;教师的领导方式)权威型:教师控制学生的行为;学生自主性差;自由型:教师不介入,没有建议和批评;课堂秩序散乱;民主型:教师是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创造性和责任心;案例链接:爱的教育第一百一十页,共二百二十页。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构建——建构主义:有关建构主义理论的德国“鱼牛故事”。

在一个小池塘里住着鱼和青蛙,他们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听说外面的世界好精彩,都想出去看看。鱼由于自己不能离开水而生活,只好让青蛙一个人走了。一天,青蛙回来了,鱼迫不急待地向他询问外面的情况。青蛙告诉鱼:“外面有很多新奇有趣的东西,比如说牛吧,这真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它的身体很大,头上长着两个犄角,吃青草为生,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斑点,长着四只粗壮的腿,还有大大的乳房”。鱼惊叫道:“哇,好怪哟!”

同时鱼脑海里即刻勾画出她心目中的“牛”的形象:一个大大的鱼身子,头上长着两个犄角,嘴里吃着青草。鱼脑中的牛形象,我们姑且称之为“鱼牛”。第一百一十一页,共二百二十页。建构主义知识观下的师生关系第一百一十二页,共二百二十页。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构建——建构主义:有关建构主义理论的“鱼牛故事”。

在客观上当然是错误的,但对于鱼来说却是合理的,因为它根据从青蛙那里得到的关于牛的部分信息,从本体出发,将新信息与自己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结合,构建出了“鱼牛”形象。

这体现了建构主义的一个重要结论: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即由于人们对于世界的经验各不相同,人们对于世界的看法也必然会各不相同。知识是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与情景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建构的。

学生“理解”和“消化”知识并不是被动的吸收,是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对教师所授内容重新加以解释,重新建构其意义。第一百一十三页,共二百二十页。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构建——建构主义知识观下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不再是强制灌输和被动接纳的关系,而是教师多元启发与学

生积极反思的关系。伦理关系:不是学生对教师敬畏服从的关系,而是彼此间信任的关系。情感关系:教师必须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和安全的心理氛围。第一百一十四页,共二百二十页。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构建——新课程标准下的师生关系:新课程标准不再具有严肃的统一性,只是制定课程基本标准,同时对实施过程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对目标/手段/进度不做硬性规定。教学关系:不再是规定好时间和知识点的单向传递关系;而是师生在互

动中拓展知识理解的生成关系;伦理关系:不是操纵-依附的等级关系,而是对话-协商式的平等关系。情感关系:学生获得了更为宽松的心理环境和更充分的情感交流。第一百一十五页,共二百二十页。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构建——新教材使用中的师生关系:过去教材就是世界,现在世界就是教材;

过去教教材,现在用教材教;

教材不再是法典式唯一的教学资源:面对复杂多变的教育情景及时增删/延展一些观念,创造出师生对话的愉悦氛围,使教学活动更灵活。

第一百一十六页,共二百二十页。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构建——新教材学习方式与师生关系: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师生之间不再是一成不变的线性关系,而是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非线性关系。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的角色,师生之间充分交流/对话与沟通。

第一百一十七页,共二百二十页。

好的课堂不是得到了多少答案,而是引发了多少困惑与思考!推荐书目——亚米契斯《爱的教育》推荐网站——

教育在线(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朱永新(新教育之梦)第一百一十八页,共二百二十页。课程许红敏

第一百一十九页,共二百二十页。课程课程词源课程:有规定数量和内容的工作规程(生活)

唐代

孔颖达——以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也。课程:学习或课业及其进程(教学)

南宋朱熹——宽著期限,紧著课程课程:教育机构提供的一段进程(英文)

英国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拉丁词源,马车牙买加人博尔特——跑马道;跑道(规定场地和范围)美国学者博比特Bobbitt《课程》——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第一百二十页,共二百二十页。课程课程定义课程:教育内容

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课程:学科;科目

某一门课,如语文课程;数学课程;课程表广义课程: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一定内容从而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和形成经验的过程。(三人行必有我师)狭义课程:学校中的课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

学习一定内容从而……(课程表)第一百二十一页,共二百二十页。课程课程的六个特征学习性:个体调动已有经验对人类经验进行内化和再创造的过程。过程性:不仅是静态的内容文本,还是动态生成的学习过程选择性:从无边际的文化中选择一些值得学习的内容目的性:为“培养什么样的人”而做准备计划性:精心设计与组织学习过程结果性:个体的学习结果第一百二十二页,共二百二十页。课程课程概念辨析教材教材:教学材料(文本教材、视听教材、网络教材)课程:教学材料以及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创造;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学科学科:学术的分类,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

(数学、文学、教育学)

教学的科目(你是教什么的?我教数学)课程:学科课程,如语文课程;还包括实践课程、活动课程等第一百二十三页,共二百二十页。课程课程类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以课程角色层次为标准国家课程:满足公民基本素质发展;语文、数学、历史地方课程:满足地方社会发展及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四川防震课程校本课程:展示学校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四点钟课堂第一百二十四页,共二百二十页。课程课程类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整合课程以课程组织形式为标准学科课程:分科上课,语文数学英语体育活动课程:实践课程,见实习、手工、体操综合课程:科学,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师资:追求精专?博学多能?)第一百二十五页,共二百二十页。课程课程开发(课程研制)(curriculumdevelopment)课程规划——

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进行课程组织——制定课程方案——研制课程标准——编制教材课程实施——

把计划落实为教与学的行动;课程实施取向(辛德)

忠实取向——按部就班地执行预订课程方案(照本宣科;教教材)

相互调适取向——预定课程方案与学校情境之间相互适应(教学生)创生取向——师生缔造新的教育经验(学生学)第一百二十六页,共二百二十页。课程课程开发(课程研制)(curriculumdevelopment)课程评价——

教学过程评价、教师评价、学生学业成就评价

评价目的是为新一轮的课程开发提供修正和完善

即时评估反馈调节

评价的多元化: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多一个成功的学生第一百二十七页,共二百二十页。课程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案例链接:感受一下一线教师对课程改革的看法

几位中学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识改革时间:

1999年1月: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获批

1999年6月: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改革,研制和构建新的

课程教材体系,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启动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课

程改革开始试点实验

2005年:全面使用新课程第一百二十八页,共二百二十页。课程新课程改革概览——主要目标: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A.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

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

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语文三维目标)

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开设综合课程《品德

与生活》,增设选修课。

第一百二十九页,共二百二十页。课程新课程改革概览——主要目标: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C.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关系:改变繁难偏旧,关注学生学

习兴趣和经验。

D.改善学习方式:不再强调机械训练与死记硬背,倡导学生主动参

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第一百三十页,共二百二十页。课程新课程改革概览——主要目标: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E.建立发展性的评价与考试制度,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

进教学实践。不再是甄别与选拔。

F.实现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学校课程管理包括: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

校本课程的合理开发(陶行知教育思想概述)

第一百三十一页,共二百二十页。课程新课程改革概览——现实遭遇:教师对课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