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读写共生视域中的“微写作”教学植入 论文_第1页
例谈读写共生视域中的“微写作”教学植入 论文_第2页
例谈读写共生视域中的“微写作”教学植入 论文_第3页
例谈读写共生视域中的“微写作”教学植入 论文_第4页
例谈读写共生视域中的“微写作”教学植入 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例谈读写共生视域中的“微写作”教学植入【内容摘要】有质量的表达是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最好体现。统编教材非常重视表达素养的涵育,几乎每篇课文都有微写作开发的空白点。植入文本的微写作,让读与写密切结合;植入教学的微写作,发展读写高阶思维;植入评价的微写作,增强读写持久动力。读、写和评价三者相辅相成,教学才能实现读写相随、同频共振。【关键词】阅读教学读写共生微写作教学植入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读写相辅相成,才能有效习得语言,提升语文素养。而有质量的表达是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最好体现。统编教材非常重视读与写整体设计,正在营造一种读写共生的教学视域。这里的写,除了常规意义上的写作、写话,更体现在阅读课文后的微写作设计。教学实践中,我们意识到微写作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效实现了读与写的融合。在读中渗透写,用“写”推进“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实现读写能力的同步发展。一、植入文本的微写作,让读与写密切结合1.单篇课文的微写作《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教学建议中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统编教材是达成这一目标的重要载体,每篇课文都在有落实读写共生的思想。以往教材课后编排的小练笔,要求比较宽泛,写感想体会的比较多,指向的是阅读感受的抒发,缺乏具体的写法要求,对于学生语言表达技能的提升帮助不大。统编教材课后微练笔的设计有了很大的改进,指向性更强,写法的要求更加明确。例如,《匆匆》一课,老教材课后小练笔: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仿照课文中的写法,再写几句。统编教材小练笔:仿照课文第三自然段,用一段话把你对时间流逝的感触写下来。老教材练笔目标比较模糊,统编教材的要求更加明确,容易操作。老教材《北京的春节》课后练笔:找出课文中描写小孩子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再联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感兴趣的可以简单写一写。统编教材《腊八粥》小练笔: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再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照样子写一种你最喜爱的食物。同样是传统节日单元的课文,老教材要求比较宽泛,缺乏写法的指向性,统编教材非常鲜明地要求由读到写,具有实效性。还比如《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一文,老教材课后小练笔: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统编教材小练笔: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几个事例说明一个观点,如“有志者事竟成”“玩也能玩出名堂”。新老教材虽然都要求用具体的实例说明一个观点,但是老教材要求写一段话,没有具体的楔入点;统编教材重在引导学生学会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用几个事例来写,要求更加精准,思维更加发散。可见,统编教材课后微练笔,与读紧密结合,指向语言形式的训练,要求更加明确,利于读写一体教学,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2.单元整体的微写作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学期安排一个习作单元。习作单元的编排思路是“由读到写,读写结合”,精选的阅读课文,不仅仅是为了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提高阅读鉴赏能力,而是用经典名篇引领学生学会写作,助力习作水平的提高。例如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习作单元,表达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本单元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这一表达要素统领下,两篇课文安排了不同角度的微写作训练。《匆匆》课后第三题:时间的流逝本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为什么作者能写得如此感人?读了课文,你对时间的流逝有什么感触?仿照课文第三自然段,用一段话把你的感触写下来;《那个星期天》课后第二题:读下面的句子,想想作者是怎样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地表达内心感受的。在课文中再找一找类似的语句,仔细体会。教学时先引导学生在读中领悟表达情感的方法,然后通过随堂微写作实践尝试运用:《匆匆》的微写作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学习直接表达情感的方法;《那个星期天》的微写作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学习间接表达情感的方法。两篇课文围绕表达要素,从不同角度进行训练,单元习作写真情实感时,学生运用这两种表达情感的方法就水到渠成。这样每篇课文既能独当其任,又融合贯通,最终形成合力来提高表达能力。整个单元,不管是阅读感悟,还是微写作实践,都集中指向表达方法的习得,写作素养的提升。读与写紧密结合,循序渐进,落点准确,逐步夯实,最终实现读与写的同步发展。二、植入教学的微写作,发展读写高阶思维1.迁移原理,让微写作更有针对性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统编教材中的微写作教学资源,积极寻找文本中读与写的“中间地带”,让学生在丰富的读写实践中积累言语范式,习得表达方法。教学时,老师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要,运用迁移原理及时进行微写作教学。实践证明,知识与能力的转化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只有在大量的读写活动中,学生才能实现由知识向能力转化,达到既提高阅读水平,又提高习作能力的目的。在阅读教学时及时进行微写作迁移处理,用从课文学到的表达方法练习准确表达,能够达到及时内化的效果,使微写作教学更有针对性。例如,六年级下册《腊八粥》一课的课后小练笔: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再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照样子写一种你最喜爱的食物。教学第1自然段时,可以结合课后微写作设计“读写一体”活动:第一步,引导学生潜心会文,说说这段话写的是什么。第二步,数一数,这段话一共有几句,看一看,每句话都写了什么——先强调大家对腊八粥的喜爱;然后描绘腊八粥的食材、做法、味道;最后再次强调腊八粥的美味诱人。第三步,发现方法,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写的。学生从读中领悟了写作方法,又有课文做范例,微写作自然水到渠成。一个女孩这样写豆沙馒头的诱人味道:还在上学的小朋友,工作稳定的大朋友,以及领了退休金的老朋友,提到豆沙馒头,都会心生一种软软糯糯的感觉。和好的面,煮熟了的红豆,再加上白糖,包好了放在锅中蒸好,想必是谁都会垂涎欲滴吧。单看颜色,就让人倾心不已,揭开锅盖,闻着扑鼻的香气,谁都会情不自禁地流下口水,更何况是热乎乎的捧在手里,一大口一大口的嚼着呢!这样的微写作教学植入,真正达到了读与写的紧密结合。由此可见,对写作特色鲜明的课文语段进行及时迁移处理,让读写教学植入更有实效,增强微写作训练的现场感,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更好地实现学以致用。2.陌生原理,让微写作更富吸引力很多读写一体教学之所以平平淡淡,一个主要原因是走寻常路,缺乏创意。俗话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读写结合教学最忌讳“套路”,遇到写人的文章,就让学生写一写《×××,我想对您说》;遇到文中有排比句式,就仿照再写几句……这样的读写仍然是两条道,读归读,写归写,读写结合流于形式。统编教材很多阅读课文后面有设计好的微写作练习,为老师的读写一体教学指明了方向。但也有的课文后面没有这样的习题设计,教学时,老师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要,运用陌生化原理进行创意设计。陌生化原理迁移到语文教学中,即在微写作设计时进行陌生化处理,能够让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对微写作产生新鲜感,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表达的好奇心。例如,教学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24课《火烧云》时,很多老师都会根据火烧云的形态变化很美,像马、像狗、像狮子……令人目不暇接来设计微写作练习,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这样的句式表达变化之多,或者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这样的句式表达变化之多之快。这样的微写作是近迁移,缺乏新意。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在教学这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创意微写作:运用“间接写”,将“烈日炎炎”这个成语写成一段话,要求只能借用“霞光”一段中写到的事物和人物。设计的微写作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却带给学生一种“新奇感”,获得一种成功感。学生经历长时间的“艰苦思考”,居然被逼出了精彩:大白狗躺在树荫底下,伸出长舌头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红公鸡不安地在林子里转来转去,红红的鸡冠也耷拉了下来,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最可笑的是那只黑母鸡,走着走着下了一个蛋,转身一看,蛋居然熟了……这样的微写作设计不仅有新意、有变化,保持教学的新鲜感,而且创设的语用现场,都在文本语境中,读写一体,实时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展了学生的高阶思维。由此可见,对微写作训练进行陌生化处理,让教学更富吸引力,能够感染学生的语言表达,学生才有兴趣进入学习场,表达素养才能得到孕育。3.主线思维,让读与写更显层递性统编教材重视学生的大量阅读,提出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模式。整本书阅读中巧妙融入微写作,既是学生表达感悟、运用语言、客观评价人物的综合体现,也是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一次整体提升,最终实现融入文本,与作者共鸣,从而发展思维,提升表达能力。结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这一阅读主题,推荐孩子们阅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整本书的读后交流融入主线思维,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层层深入。主线思维,就是要求教师摒弃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思维模式,紧扣主线,删繁就简,大胆取舍,精选内容,帮助学生更快、更好、更深入地理解整本书的内容,揣摩语言表达,实现语言的内化。《城南旧事》一书中,“离别”一词是书的经脉。教师可将这一关键词作为视角,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书中内容的基础上,由点到面展开探究:以书中的“离别”为主线展开设计:①发现离别。先让学生用一个词语说说读完这本书的整体感受,有的学生读出了“坚强”,有的读出了“伤感”,还有的读出了“不舍”……此时,教师稍加点拨:“离别”是小说的主线。②感悟离别。以统整的方法,发现书中显性的离别:告别了书中的秀贞、妞儿……另外,整合作者生平资料,感悟隐藏的离别:和童年告别、与故土告别。③书写离别。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和老师的引导,对“离别”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巧设微写作,表达自己对“离别”的感悟:离别,是挥手后永远的怀念;离别,是心碎后艰难的成长;离别,是坚强后振翅的飞翔;离别,还是远离后隔海的相望。这样的教学设计,以整本书中的“离别”为主线,一线串珠,既有故事情境、人物形象的感悟,又有写作方法、文体特征的揣摩,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提高了学生阅读的智慧。微写作,不仅激活了学生的阅读思维,还让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得到提升,二者相辅相成,提升了阅读品质。三、植入评价的微写作,增强读写持久动力《课标》指出:“应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重功能,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在不断的实践中,我们意识到多元评价微写作是读写一体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中要通过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展评活动的新颖化,为每个学生读写提供持久的动力,激发学生微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学生自评微写作的教学紧紧结合文本内容,指向文本语言形式和写法的揣摩。微写作最好在课内指导学生完成,并通过交流分享来修改完善微写作。每当学生写好之后,老师首先让学生对自己的语段进行评价。语句是否通顺,用词是否恰当,标点使用是否准确等。学生自评过后,再让学生结合要求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星级评价。学生自评的过程,也是重新阅读自己作品、再次感受写作的过程,实现由读到写再到读的深层次感悟。2.老师点评课堂上师生面对面的点评,更有针对性。此时,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视角,或给予学生真诚的鼓励,使学生信心满满;或给予巧妙点拨,让学生恍然大悟;或从表达技巧上进行指导,给学生铺设写作的路径。例如,学生介绍她喜欢的美食——红豆馒头时,老师点评到:你能灵活的把书上的句子变为自己的语言,老师仿佛闻到了诱人的香味。如果能融入自己的活动,表达的效果就更不一样了。教师的点评犹如一把金钥匙,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让学生茅塞顿开。3.生生互评①微写作本,互传互学每学年为学生设计统一的微写作作业纸,装订成本,作为微写作本。除了每周课内完成规定动作的微写作,再鼓励学生完成一到两次自选动作的微写作,及时记录自己的读书感悟和思考,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微写作本每天放在教室,可以自由阅读,学习伙伴可以在微写作后发表自己的见解或给予星级评价。在自由传阅和评价中,学习他人的长处,反思自己的不足,认识自我,了解同伴。这样的交流、评价方式既能激发学生读写的积极性,又能激励学生的上进心。②微文展示墙,互评互赏学生自评、互评后推选出来的优秀微文,展示在教室外面的“优秀微文展示栏”内,不仅自己班级的同学可以在展示区欣赏,也会吸引其他班级的同学驻足欣赏。学生的微写作得到展示,一定能极大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写作注入动力。“优秀微文展示栏”每星期更换一次,让更多的孩子获得写作的成就感,享受写作带来的快乐,从而喜欢上课堂微写作。③微写作班报,增强动力每月评选出班级优秀微作品,鼓励学生编辑成电子文档,发在班级微信群展示,然后分版块将学生微文刊登在班级作文小报上,学生能阅读自己同学的佳作,是一种学习。同时,他们也感觉到,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