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武安西交中学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河北省邯郸市武安西交中学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河北省邯郸市武安西交中学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河北省邯郸市武安西交中学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河北省邯郸市武安西交中学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邯郸市武安西交中学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物质或过程不影响磷酸二酯键数目变化的是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B.DNA聚合酶C.遗传信息的翻译

D.染色体的结构变异参考答案:C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会导致磷酸二酯键的数量减少,A错误;DNA聚合酶会导致磷酸二酯键的数量增加,B错误;遗传信息的翻译会增加肽键的数目,不影响磷酸二酯键数目,C正确;染色体的结构变异会导致磷酸二酯键数目增加或减少,D错误。2.科学家在培养果蝇时得到了黏胶眼和展翅两种品系。果蝇黏胶眼基因(G)和展翅(D)均为Ⅲ号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G或D纯合时有致死效应。请问以下方法中最适合于长期保留这两种果蝇品系的是A.分别寻找黏胶眼的纯合品系和展翅的纯合品系并独立繁殖保留B.分别寻找黏胶眼的杂合品系和展翅的杂合品系并独立繁殖保留C.选择既非黏胶眼又非展翅的隐性纯合品系,与黏胶眼杂合品系和展翅杂合品系分别杂交并保留D.寻找既为黏胶眼又为展翅且两个显性基因不在同一条Ⅲ号染色体上的品系相互杂交并保留参考答案:D【分析】由题意“黏胶眼基因(G)和展翅(D)位于Ⅲ号染色体上”可知,这两对基因连锁;又因G或D纯合时有致死效应,说明不存在GG__或__DD的个体,据此围绕“基因与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知识分析各选项。【详解】由题意“G或D纯合时有致死效应”可知:不可能找到黏胶眼的純合品系(GG)和展翅的純合品系(DD),A错误;分别寻找黏胶眼的杂合品系(Ggdd)和展翅的杂合品系(ggDd)并独立繁殖保留,可以保留这两种品系,但是在繁殖过程中会发生性状分离,并且会出现显性纯合致死个体,B错误;选择既非黏胶眼又非展翅的隐性純合品系(ggdd),与黏胶眼杂合品系(Ggdd)和展翅杂合品系(ggDd)分别杂交并保留,可以达到保留的效果,但是后代会出现隐性纯合个体,C错误;寻找既为黏胶眼又为展翅且两个显性基因不在同一条Ⅲ号染色体上的品系,该品系个体的基因型为GgDd,产生的配子类型为Gd、gD,让他们相互杂交,子代存活下来的个体的基因型均为GgDd,表现型均为既为黏胶眼又为展翅的个体,最适合长期保留,D正确。【点睛】根据题文描述“果蝇黏胶眼基因(G)和展翅(D)均为Ⅲ号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和关键字“G或D纯合时有致死效应”明确该题考查的是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连锁定律的相关知识,由题意信息确定致死个体的基因型和各选项所描述的相关个体的基因型是解题的关键。3.右图表示的是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之间关系的曲线。该曲线反映1片叶子在不同光照条件下,CO2吸收和释放的情况。下图中,细胞内发生的情况与右上图中曲线bc段(不包括b、c两点)相符的1项是

参考答案:D4.2005年秋季,东南亚及其他国家爆发了大规模的禽流感,与前两年欧洲地区的疯牛病和口蹄疫一样,引起世界性的肉类食品进出口贸易恐慌。下列关于禽流感的免疫学的看法,错误的是

A.抗体只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而不能作用于细胞内的抗原

B.体液免疫对病原体通过血液循环的散播起抵制作用

C.人体可通过效应B细胞和效应T细胞产生抗体抵抗病原体

D.效应T细胞能激活靶细胞中的溶酶体和释放淋巴因子参考答案:答案:C5.放入30%蔗糖溶液中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的一组细胞是()①洋葱根尖生长点细胞②人的口腔上皮细胞③洋葱表皮细胞④干种子细胞⑤蛔虫卵细胞⑥洋葱根毛细胞A.①④⑤⑥B.②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①②④⑥参考答案:C6.如图是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K+和NO的曲线.影响a、b两点和b、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A.载体数量、能量B.能量、载体数量C.载体数量、离子浓度D.能量、离子浓度参考答案:

考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分析: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有三种: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K+和NO﹣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协助,同时消耗能量.解答: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胡萝卜细胞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K+和NO3﹣的,需要载体和能量(其中能量是由有氧呼吸作用提供的,与氧浓度密切相关,一定范围内氧浓度的大小就代表了能量的多少.),所以载体的数量和能量是影响这两种物质吸收量的主要因素.A、B两点在同一条曲线上,吸收相同的离子,所以载体相同,则影响A、B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是能量;B、C两点不在同一条曲线上,吸收的是不同的离子,但两点的氧浓度相同,代表能量相同,则影响B、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是载体数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主动运输原理的理解,审图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曲线题的分析,同一曲线上不同点的差异是横坐标表示的量引起的,当横坐标一定时,影响因素应从其它方面去考虑.7.某科学兴趣小组发现某植物雄株出现一突变体,为确定该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及其位置,设计了杂交实验方案:利用该突变雄株与多株野生纯合雌株杂交,观察记录子代中表现突变性状的雄株在全部子代雄株中所占的比率(用Q表示),以及子代中表现突变性状的雌株在全部子代雌株中所占的比率(用P表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突变基因仅位于Y染色体上,则Q和P分别为l、0B.若突变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Q和P分别为0、lC.若突变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隐性,则Q和P分别为l、lD.若突变基因仅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Q和P分别可能为1/2、1/2参考答案:C8.A.草履虫有细胞、组织、器宮和系统等生命结构层次B.芦苇有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等生命结构层次C.池塘内所有动植物构成了生物群落,而所有藻类构成了种群D.池塘内所有雄性草鱼不能构成生物种群参考答案:D【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4)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解答】解:A、草履虫为单细胞动物,故而没有组织、器官和系统等生命结构层次,A错误;B、植物没有系统这一生命结构层次,B错误;C、一个池塘内,所有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另外藻类包括很多物种,不能视为种群,C错误;D、池塘内所有草鱼才能构成生物种群,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

9.人类ABO血型由9号染色体上的3个复等位基因(IA,IB和i)决定,血型的基因型组成见下表。若一AB型血红绿色盲男性和一O型血红绿色盲携带者的女性婚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血型ABABO基因型IAIA,IAiIBIB,IBiIAIBii

A.双亲产生的含红绿色盲致病基因配子的概率不同B.子代女孩基因型都是杂合子,男孩基因型有纯合子C.他们B型血色盲女儿和AB型血色觉正常男性婚配,生B型血色盲男孩的概率为1/2D.他们A型血色盲儿子和A型血色觉正常女性婚配,有可能生O型血色盲女儿参考答案:DAB型血红绿色盲男性的基因型为IAIBXbY,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IAXb∶IBXb∶IAY∶IBY=1∶1∶1∶1,O型血红绿色盲携带者的女性的基因型为iiXBXb,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iXB∶iXb=1∶1,可见,双亲产生的含红绿色盲致病基因配子的概率相同,都是1/2,A错误;子代女孩的基因型为IAiXBXb、IBiXBXb、IAiXbXb、IBiXbXb,都是杂合子,男孩的基因型为IAiXBY、IBiXBY、IAiXbY、IBiXbY,都是杂合子,B错误;他们B型血色盲女儿的基因型为IBiXbXb,AB型血色觉正常男性的基因型为IAIBXBY,二者婚配,生B型血色盲男孩的概率为1/2(IBIB+IBi)×1/2XbY=1/4,C错误;他们A型血色盲儿子的基因型为IAiXbY,A型血色觉正常女性的基因型为IAIAXBXB或IAIAXBXb或IAiXBXB或IAiXBXb,二者婚配,有可能生O型血色盲女儿,D正确。10.下图是物质甲与物质乙相互转化的反应式,其中“~”代表高能磷酸键。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时,图中酶1催化的反应会伴随着发生B.物质乙中的高能磷酸键断裂,得到的产物中含有RNA的组成单体C.图中酶2催化的反应,可发生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中D.图中物质甲与物质乙的相互转化可发生在所有生物体内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分析图可知,该图表示ATP与ADP相互转化的方程式。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不消耗ATP,A错误;ADP中高能磷酸键断裂,得到的产物中有磷酸和腺嘌呤核糖核苷酸,而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组成单体之一,B正确;ATP合成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内膜、叶绿体类囊体薄膜,而叶绿体基质是消耗ATP的场所,C错误;病毒属于生物,其体内不能发生ATP与ADP的相互转化,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ATP与ADP相互转化,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能从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11.某研究小组测定了多个不同双链DNA分子的碱基组成,根据测定结果绘制了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与其互补链、一条单链与其所在DNA分子中碱基数目比值的关系图,下列正确的是()A. B. C. D.参考答案:C【考点】78: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分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2)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3)DNA分子一条链中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为1;(4)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不同,即的比值不同.该比值体现了不同生物DNA分子的特异性.(5)双链DNA分子中,A=,其他碱基同理.【解答】解:设该单链中四种碱基含量分别为A1,T1,G1,C1,其互补链中四种碱基含量为A2,T2,C2,G2,DNA分子中四种碱基含量为A、T、G、C,则A1=T2,T1=A2,G1=C2,C1=G2.A、由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A=T,C=G,=1,即无论单链中的比值如何变化,DNA分子中的比值都保持不变,A应该是一条水平线,A错误;B、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该单链中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比值互为倒数,对应的曲线应该是双曲线中的一支,B错误;C、===,即DNA分子一条链中的比值与整个DNA分子中的比值相等,C正确;D、=,即DNA分子一条链中的比值与其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相等,D错误;故选:C.12.关于人体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内膜蛋白质和脂质的比值大于外膜

B.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主要场所

C.核膜上有核孔,脱氧核糖核酸等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D.高尔基体与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有关参考答案:A13.下图是脑啡肽(一种具镇痛作用的神经递质)的结构简式,有关脑啡肽的叙述正确的是A.合成脑啡肽所需的能量直接来自于细胞呼吸B.含有四个肽键,编码它的模板上至少需要4个密码子C.只有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加工形成一定的空间构象后才具有镇痛作用D.由五种氨基酸组成,脱水缩合生成的H2O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参考答案:C14.根据进化的定义判断,下列过程不会导致生物进化的是(

)A.在红眼果蝇的群体中,出现了白眼突变个体B.小麦Aa连续自交,导致后代个体中AA所占比例越来越髙C.濒临灭绝的江豚,有些个体得不到交配机会使部分基因消失D.抱犊崮森林公园不断有灰喜鹊迁入从而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参考答案:B15.右面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敲击Ⅱ处,小腿突然抬起,这种现象属于反射

B.阻断Ⅰ处,敲击Ⅱ处,小腿不能抬起

C.刺激Ⅲ处,可在Ⅰ处检测到电位变化

D.Ⅳ处神经元的活动可能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参考答案:C16.已知A、a是一对等位基因。右图①~③分别表示某种动物存在地理隔离的3个不同种群的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3个种群的初始个体数依次为26、260和2600。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种群越小基因的丧失对该基因频率的影响越大

B.②在125代时aa个体约占总数的25%

C.150代后3个种群之间可能出现生殖隔离

D.自然选择使A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参考答案:B17.在基因型为AaXBXb、AaXBY的果蝇产生正常配子过程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次级卵母细胞在分裂后期含有2条X染色体B.卵巢中某卵原细胞可产生aXB、A、AXbXb三个极体C.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可直接产生AXB、aY两种精子D.雄果蝇的XB与XB、Y与Y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参考答案:C【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次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一条X染色体分开为条X染色体,A正确;两条X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因此产生的三个极体的基因型为aXB、A、AXbXb,B正确;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可产生AXB、aY两种精子或AY、aXB两种精子,C错误;雄果蝇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XB与Y发生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XB与XB、Y与Y发生分离,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8.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就越大B.某植株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时,该植物净光合作用为零C.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C6H12O6分解成CO2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D.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ATP参考答案:A19.下图表示底物和两种抑制剂与酶的结合机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X位点是酶与底物结合的活性位点B.抑制剂2降低酶活性的机理与高温、低温对酶活性抑制的机理相同C.抑制剂1与底物具有类似结构而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D.增加底物浓度会减弱抑制剂1的抑制作用,但不会减弱抑制剂2的抑制作用参考答案:B【分析】分析题干和题图可知,酶的活性位点的结构具有特异性,一定的酶的活性位点只能与相应结构的底物结合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起催化作用;竞争抑制剂可以与酶的活性位点结合,使反应底物失去与酶结合的机会而抑制酶的催化作用,当竞争抑制剂消除以后,酶的活性会恢复;非竞争抑制剂是通过与酶的非活性部位结合,使活性部位的结构发生改变,不能与底物结合。抑制剂1为竞争性抑制剂,抑制剂2为非竞争性抑制剂。【详解】A、据图示可知,X位点是酶与底物结合的活性位点,A正确;B、据图示可知,抑制剂1为竞争性抑制剂,抑制剂2为非竞争性抑制剂;非竞争抑制剂是通过与酶的非活性部位结合,使活性部位的结构发生改变,故抑制剂2降低酶活性的机理与高温对酶活性抑制的机理相同,而低温只是抑制酶的活性不会使其失活,B错误;C、由于抑制剂1为竞争性抑制剂,竞争抑制剂可以与酶的活性位点结合,因此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C正确;D、由于抑制剂1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因此增加底物浓度会减弱抑制剂1的抑制作用,而抑制剂2为非竞争性抑制剂,可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不能与底物分子结合,因此增加底物浓度不会减弱抑制剂2的抑制作用,D正确。故选B。20.酶和ATP是细胞生命活动中两种重要的化合物,绝大多数生命活动都与这两者关系密切,但也有“例外”,下列各项中,属于这种“例外”的是A.细胞免疫时的效应T细胞合成并分泌干扰素B.人体的骨骼肌细胞吸收周围组织液中的氧气C.人体的吞噬细胞吞噬并水解入侵机体的抗原D.脊髓的神经中枢中突触小体分泌神经递质参考答案:B21.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其中A是感受器,E是效应器。下列操作能引起相应结果的是

A.切断①处,刺激③处,引起E处肌肉收缩

B.刺激①处,该处的细胞膜内外的电位由外负内正变为外正内负

C.切断③处,刺激①处,引起E处肌肉收缩

D.刺激③处,在①处检测到动作电位参考答案:答案:A22.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表示)且独立遗传.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果皮有毛和无毛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果肉黄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2)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和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依次为.(3)若无毛黄肉B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4)若实验3中的子代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5)实验2中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有.(6)请写出实验一的遗传图解:.参考答案:(1)有毛

黄肉(2)DDff、ddFf、ddFF(3)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

(4)有毛黄肉:有毛白肉:无毛黄肉:无毛白肉=9:3:3:1(5)ddFF、ddFf(6)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分析实验:实验1和实验3中,有毛和无毛杂交后代全为有毛,因此有毛为显性性状;实验3中,白肉和黄肉杂交后代全为黄肉,说明黄肉为显性性状.【解答】解:(1)由分析可知,果皮有毛对无毛为显性性状,果肉黄色对白色为显性性状.(2)实验1中,有毛白肉A(D_ff)与无毛黄肉B(ddF_),后代全为有毛,说明A的基因型为DDff;而后代黄肉和白肉比例为1:1,因此B的基因型为ddFf.有毛白肉A(DDff)与无毛黄肉C(ddF_)杂交后代全为黄肉,因此C的基因型为ddFF.(3)B的基因型为ddFf,自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4)实验3子代的基因型为DdFf,自交下一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有毛黄肉:有毛白肉:无毛黄肉:无毛白肉=9:3:3:1.(5)由于实验2中亲本的基因型为ddFf、ddFF,因此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有ddFF、ddFf.(6)由(2)小题可知,A的基因型为DDff,B的基因型为ddFf,杂交的遗传图解见答案.故答案为:(1)有毛

黄肉(2)DDff、ddFf、ddFF(3)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

(4)有毛黄肉:有毛白肉:无毛黄肉:无毛白肉=9:3:3:1(5)ddFF、ddFf(6)【点评】本题考查了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掌握显隐性性状判断的方法,根据杂交实验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确定亲本的基因型,再根据亲本的基因型利用遗传规律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23.将刚采摘的新鲜蓝莓分成两等份。一份用高浓度的CO2处理48h后,贮藏在温度为1℃的冷库内。另一份则始终在l℃的冷库内贮藏。从采后算起每10天取样一次,测定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计算二者的比值得到下图所示曲线。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第20天对照组蓝莓产生的乙醇量高于CO2处理组B.第40天对照组蓝莓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C.比值大于1,表明蓝莓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D.贮藏蓝莓前用CO2短时处理,能抑制其在贮藏时的无氧呼吸参考答案:B24.科学家将水稻和番茄分别放在含Ca2+、Mg2+和SiO44+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液中的离子浓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水稻吸收Ca2+、Mg2+的速度与吸水的速度相同B.番茄从培养液中吸收Ca2+,而从体内排出SiO44+C.Ca2+和Mg2+的跨膜运输可以是逆相对含量梯度的D.水稻和番茄对离子吸收的选择性由浓度差决定参考答案:C考点:主动运输的原理和意义.分析:分析题图可知,与初始浓度相比,培养水稻的溶液中镁离子、钙离子浓度增加,而硅离子浓度显著降低,说明水稻大量吸收硅离子,而吸收钙离子、镁离子较少;与初始浓度相比,培养番茄的溶液中镁离子、钙离子浓度降低,而硅离子升高,说明番茄大量吸收钙离子、镁离子较多;吸收硅离子较少.解答:解:A、由题图知,与初始浓度相比,培养水稻的溶液中镁离子、钙离子浓度增加,说明水稻吸收Ca2+、Mg2+的速度与吸水的速度不相同,A错误;B、由题图知,初始浓度相比,培养番茄的溶液中钙离子浓度降低,说明番茄大量吸收钙离子,而硅离子升高,但是不一定是从体内排出SiO44+,可能是吸水的相对速率大于吸收SiO44+的相对速率,B错误;C、植物对Ca2+和Mg2+的跨膜运输是主动运输过程,可以是逆相对含量梯度进行运输,C正确;D、水稻和番茄对离子吸收的选择性由细胞膜上载体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能量决定,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吸收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及利用相关信息结合根对矿质元素和水的吸收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25.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见下图)。如以该植株为父本,测交后代中部分表现为红色性状。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减数分裂时染色单体1或2上的基因b突变为BB.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3与4自由分离C.减数第二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自由组合D.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参考答案:D根据题干所知,染色体缺失花粉不育,则正常情况下,该植物做父本只产生含b的配子,测交后代不可能出现红色性状。既然测交后代中有部分个体表现为红色性状,说明父本产生的配子中有部分含有B。若发生基因突变,则后代个体只有有个别个体表现为红色;若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因为交叉互换有一定的交换率,故父本产生的配子中可能有一部分含有B,测交后代可能会出现部分(不是个别)红色性状,B正确。26.PCR是一种体外迅速扩增DNA片段的技术,其基本原理和过程与细胞内DNA的复制类似。下列关于两者共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①边解旋边复制②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③需要引物④过程可分为变性、复性、延伸等步骤

A.①⑦

B.⑦③

C.③④

D.①④参考答案:D27.通过质壁分离实验可以鉴定

①细胞的死活

②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伸缩性大小的差异

③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④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

⑤细胞壁由纤维素构成

⑥细胞膜是单层膜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②⑥参考答案:A28.蛾类的复眼在光线很暗的情况下也可以成像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A.有角膜晶体

B.色素细胞结构特殊

C.晶锥结构特殊

D.视杆结构特殊参考答案:B29.图中甲、乙、丙分别是细胞或细胞内的某种结构,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含有DNA。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丙的另一个共同特点是都含有双层膜结构

B.只有真核细胞才具有甲和乙结构

C.丙结构具有纤维素成分的细胞壁

D.丙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乙的1/2参考答案:答案:B30.潮间带常见的浜螺捕食多种藻类,尤其喜食竞争力强的浒苔。据图1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浜螺捕食浒苔,其它藻类能获得更多的生存空间

B.浜螺的种群密度越大,越容易维持藻类的多样性

C.若潮间带没有浜螺,其藻类多样性会下降

D.浜螺的种群密度对藻类的多样性有调控作用参考答案:答案:B31.下表为研究光照和赤霉素(CA)对某种植物种子萌发影响的实验,环境条件等同且适宜(GA缺陷型是基因突变造成不能合成GA的植株)。下列对该实验结果的分析不合理的是A.光照能促进种子萌发B.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C.光照和赤霉素都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D.光照通过促进赤霉素的合成促进种子萌发参考答案:D略32.下列各项对组成细胞有机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细胞质中不含有脱氧核糖核酸

B.组成淀粉、糖原、纤维素的单体都是葡萄糖

C.多肽链在核糖体上一旦形成便具有生物活性

D.质量相同的糖、脂肪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是相同的参考答案:B33.下图是用甲、乙两个电流表研究神经纤维及突触上兴奋产生及传导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静息状态下,甲指针偏转,乙指针不偏转B.刺激a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偏转两次C.刺激b处时,甲指针维持原状,乙指针偏转一次D.清除c处的神经递质,再刺激a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不偏转参考答案:D甲电流表的两极分别位于膜外和膜内,乙电流表的两极均置于膜外,静息状态下,甲电流表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甲指针偏转,而乙电流表两极均为正电位,乙不发生偏转,A正确。刺激a处时,对于甲电流表,兴奋传到电极处,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甲指针偏转一次。对于乙电流表,兴奋先传到乙电流表的左边电极,然后传到右边电极,乙指针偏转两次,B正确。刺激b处时,兴奋无法传到左边神经元,因此甲指针维持原状,对于乙电流表,兴奋无法传到电流表左边电极,乙指针偏转一次,C正确。清除c处的神经递质,再刺激a处时,兴奋无法传到右边神经元,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偏转一次,D错误。【点睛】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分析(1)在神经纤维上①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②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2)在神经元之间①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②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点,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表只发生一次偏转。34.在一个家庭中,父亲、母亲均不患白化病,他们有一个色觉正常但患白化病的男孩和一个患红绿色盲病的女孩,则下一个孩子同时患红绿色盲和白化病的概率是

A.1/4

B.1/8

C.1/16

D.1/32参考答案:B35.某两性植物品种(2n=20)因变异产生了一个三体植株。该三体产生配子时,较短的染色体无法配对,随机移向细胞一极,且含有较短染色体的雄配子不能授粉。另一对染色体上含有控制花色的基因,其中基因B、C同时存在为红色,缺少任意一个基因呈白色。图中A表示相应染色体上的基因。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该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可观察到20个四分体B.该植株可产生四种雄配子且比例为1:1:1:1C.该植株必然是由ABC的雄配子和AAbc的雌配子结合形成的D.该植株自交,后代红花:白花的比例为3:1参考答案:D【分析】1、减数分裂——精子的形成过程

2、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及相关比例图解3、由于含较短染色体的雄配子不育,且B和C、b和c分别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该植株可产生ABC、Abc两种雄配子和ABC、AABC、Abc、AAbc四种雌配子。该植株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如下表所示:故红花:白花=3:1。【详解】A.该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可观察到10个四分体,A错误;B.据分析可知,该植株可产生2种雄配子且比例为1:1,B错误;C.该植株可以是由ABC的雄配子和AAbc的雌配子结合形成,也可以由Abc的雄配子和AABC的雌配子结合形成,C错误;D.由分析可知,该植株自交,由于花色由B、C基因控制,B、C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可根据一对相对性状分离定律分析后代红花:白花的比例为3:1,D正确;故选D。【点睛】结合题文“较短染色体的雄配子不能授粉”、花色受基因控制规律和题图分析选项是解题的关键。36.某科研人员在培育无子西瓜时,探究二倍体与四倍体正反交所得无子西瓜有无差异,培育流程及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育种流程中所用试剂应为秋水仙素或适宜浓度的生长素B.图中形成的三倍体植株不是一个新物种C.三倍体植株不能产生种子的原因是该植株不进行减数分裂D.二倍体植株和四倍体植株杂交能产生三倍体植株,所以两亲本为同一物种参考答案:B生长素不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而秋水仙素和低温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A错误。图中形成的三倍体植株不可育,不是一个新物种,B正确。三倍体植株能进行减数分裂,只是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出现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配子,C错误。二倍体植株和四倍体植株杂交能产生三倍体植株,但三倍体植株不育,所以二倍体植株和四倍体植株不是同一物种,D错误。37.在植物体的细胞中,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反应,不正确的是(

)A.既可以在线粒体中进行,也可以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B.既可以在叶肉细胞中进行,也可以在根细胞中进行C.既可在有氧条件下进行,也可以在无氧条件下进行D.既可在有光条件下进行,也可以在无光条件下进行参考答案:A38.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说法与之不相符合的是

A.在捕食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基本相同B.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之一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C.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循环往返D.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通过信息传递实现的参考答案:A略39.(01广东、河南卷)下图表示蛙的受精卵发育至囊胚过程中,DNA总量、每个细胞体积、所有细胞体积之和、有机物总量的变化趋势(横坐标为发育时间)。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参考答案:答案:A40.下列于几种化学元素与光合作用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O2光合作用的产物,缺O2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B.O是组成有机物的基本元素之一,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氧来自水C.P是组成ATP的必需元素,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碳反应过程中均有ATP合成D.C是组成糖类的基本元素,在光合作用中C元素从C02先后经C3和C5,形成(CH2O)参考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41.反硝化细菌能将硝态氮(如N03-)转化为氮气(2N03-+l0e-+12H+→N2+6H20),广泛用于污水处理。科研人员开展好氧反硝化细菌的筛选和固定化研究,主要过程及结果如下。请回答:步骤1菌株初筛、纯化和鉴定将1g活性污泥稀释成不同浓度的溶液,各取50μL稀释液均匀涂布到含有溴麝香草酚蓝(BTB)的初筛培养基上(BTB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在弱酸性溶液中呈黄色,弱碱性溶液中呈蓝色,中性溶液中呈绿色,初筛培养基呈绿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获得单菌落,再进行纯化和遗传鉴定。步骤2制备固定化细菌配制海藻酸钠等溶液并灭菌。在无菌条件下制备固定化小球,用无菌水冲洗并保存。步骤3不同C/N(碳氮比)对反硝化效率的影响研究配制不同C/N的培养液,每种培养液分两组,分别加入100粒固定化小球和0.8mL的菌液,在30下振荡培养48h后,测定培养液中NO3-的去除率,结果如图。(1)步骤1中,初筛培养基中的氮源应是____。在细菌培养过程中,需要放置未接种的培养基一起培养,其目的是____。初培结束时,选择的目标菌落周围应呈____色。(2)步骤2中,海藻酸钠等溶液的灭菌方法是____。制作的凝胶球不宜过大,否则会使小球的____减小,影响小球内外物质交换.进而影响反硝化效率。(3)步骤3中,若每个固定化小球包埋的细菌数量为19×l06个,则实验接种的菌液中反硝化细菌的密度约为____(保留一位小数)个?mL-1。实验结果表明,固定化会使细菌的反硝化效率略有下降,可能的原因是____。(4)用反硝化细菌进行污水处理过程中,有时需要向污水中加入少量淀粉。结合实验结果分析,添加淀粉的主要目的是____。参考答案:

(1).硝态氮(或NO3-)

(2).检验培养过程中培养基是否受到杂菌污染

(3).蓝

(4).高压蒸汽灭菌

(5).表面积与体积比(或相对表面积)

(6).2.4×108

(7).固定化阻碍细菌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或减少了对细菌O2、NO3-等的供应)

(8).提高污水中的C/N,以提高细菌对污水中NO3-的去除率【分析】根据题意可得,反硝化细菌是以硝态氮作为氮源的一类微生物。分析题图可得,随着C/N值上升,菌株对污水中NO3-的去除率先上升后下降,且游离菌株的NO3-的去除率略高于固定化菌株的NO3-的去除率。【详解】(1)根据题意可得,反硝化细菌是以硝态氮作为氮源的一类微生物,故初筛培养基中的氮源应是硝态氮;放置未接种的培养基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培养基是否收到杂菌污染,用于对比;反硝化细菌可将硝态氮转化为氮气,反应过程中有2N03-+l0e-+12H+→N2+6H20,消耗培养基中的H+,故会使菌落附近呈弱碱性,菌落周围的培养基呈蓝色;(2)溶液的灭菌方法通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制作的凝胶球如果过大会使得小球的相对表面积(即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减小,影响物质交换,进而影响反硝化效率;(3)每个固定化小球包埋的细菌数量为19×l06个,每组培养液中加入100粒固定化小球和0.8mL的菌液,所以反硝化细菌的密度约为(100×19×106)÷0.8=2.4×108个·mL-1;固定化会减少细菌细胞与O2、NO3-等的解除,阻碍了细菌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导致细菌反硝化效率略有下降;(4)加入淀粉作为碳源,能够提高污水中的C/N值,结合题表中数据可分析得,提高污水中的C/N值,能够提高细菌对污水中NO3-的去除率。【点睛】判断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的酸碱性时不能只从产物中判断,还需要结合代谢过程来判断其中的酸碱变化,本题关于反硝化细菌的代谢产物的酸碱性就是一个典型,细菌代谢产物为N2,呈中性,但是最终使酸碱指示剂呈弱碱性的原因是在代谢过程中消耗了H+,使细菌附近的培养环境呈弱碱性。42.黄瓜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果实苦味是影响黄瓜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P1为新发

现的黄瓜果实苦味纯合品系,科研人员对其进行了遗传学研究.(1)将P1与其他的纯合黄瓜品系进行杂交得F1,再自交得到F2.结果如表:杂交组合F1F2果实苦味果实不苦P1×P2(果实苦味)果实苦味192株0株P1×P3(果实不苦)果实苦味137株47株P1×P4(果实苦味)果实苦味154株11株分析上述结果可知,果实苦味、不苦性状由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定律,若检测F1个体的基因组成,应将其与品系进行杂交.(2)控制果皮光泽、果皮绿色深浅、刺瘤密稀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黄瓜的4、6、7号染色体上.为确定P1所携带的果实苦味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研究人员进一步分析了P1与P3的杂交后代,由如表的结果可推测,控制P1果实苦味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判断的依据是.

P1×P3性状组合F1的测交结果①果实苦皮有光×果不苦皮无光果实苦皮有光40株果不苦皮有光42株果实苦皮无光41株果不苦皮无光45株②果实苦皮浅绿×果不苦皮深绿果实苦皮深绿41株果不苦皮深绿44株果实苦皮浅绿40株果不苦皮浅绿43株③果实苦刺瘤稀×果不苦刺瘤密果实苦刺瘤密12株果不苦刺瘤密74株果实苦刺瘤稀69株果不苦刺瘤稀13株(3)为选育品质优良的果实无苦味黄瓜,研究人员进行了分子水平的鉴定.STR是DNA分子上的重复序列,重复次数在黄瓜的不同个体间有差异,可作为苦味基因的分子标记.利用技术,扩增P1和P3杂交后代F2中不同植株的STR,以此检测.根据电泳检测的图谱分析,应该选取F2中用于后续培养.参考答案:(1)两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P3(2)7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