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生产重大病虫害防控预案_第1页
粮食生产重大病虫害防控预案_第2页
粮食生产重大病虫害防控预案_第3页
粮食生产重大病虫害防控预案_第4页
粮食生产重大病虫害防控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粮食生产重大病虫害防控预案

为深入贯彻中央和省一号文件精神、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切实做好我县粮食生产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努力夺取全年粮食丰收,特制定本预案。

一、预案背景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在春季全球遭受肺炎影响的大背景下,全力稳定粮食生产意义十分重大。我县粮食作物病虫害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发生,严重威胁我县粮食产量。据今年我省农作物病虫长期测报预报,全省主要病虫害总体呈中等发生态势,其中:玉米螟在西部地区有偏重发生可能,地下害虫在中部、西部可能偏重发生,稻瘟病、玉米大斑病在部分地区可能偏重发生,迁飞性害虫粘虫总体为中等发生,草地螟有迁入可能,防治任务十分艰巨。做好病虫害防控工作,是实现全年粮食丰收的重要保障措施。

二、粮食生产重大病虫害防控措施

(一)迁飞性害虫防控

1.粘虫

(1)发生趋势。2020年总体为中等发生,玉米为主的禾谷类作物田块局部有出现高密度集中为害的可能。

(2)防控目标。防治处置率达到95%以上,增加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面积,总体防治效果85%以上。

(3)防控策略。加强监测预警,突出早查早治,控制成虫种群数量,减少有效卵量,抓住幼虫3龄暴食危害前的防治关键期,集中连片普治重发生区。

(4)防治时期和技术措施

成虫发生期,采用谷草把、糖醋液、性诱捕器、杀虫灯、食诱剂、塑料撕裂带等诱杀成虫;初孵幼虫集中在杂草中,要及时清除田边杂草,并用药防控。幼虫3龄之前施药防治。在粘虫卵孵化初期喷施苏云金杆菌制剂;当玉米田二代(我县一代)粘虫虫口密度达30头/百株、水稻田虫口密度达20头/平方米以上,三代(我县二代)粘虫50头/百株时,可用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等杀虫剂喷雾防治;严重发生区域,在未受害或田内幼虫量少的地块和某些幼虫龄期较大虫量集中危害的地块,实行挖沟、打药带、立膜阻隔等方法,防止幼虫迁移扩散为害。

2.草地螟

(1)发生趋势。越冬代成虫春季会有少量迁入,预计一代成虫亦具有异地迁入的可能。

(2)防控目标。草地螟重发生区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中低密度区处置率达到7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下,确保草地螟常发区农田不成灾、偶发区农田不造成危害。

(3)防控策略。阻击外来虫源,控制本地虫源。强化虫情监测,防治幼虫为主,诱杀成虫为辅。重发生区及时开展应急防治,控制幼虫大规模群集迁移为害。加强农田周边公共地带联防联控与统防统治。

(4)防治时期和技术措施。可选用食诱剂或杀虫灯诱杀成虫;对于草地螟喜食性作物如麻类、豆类、向日葵等,于产卵盛期结合中耕除草灭卵;抓住3龄幼虫前防治,草地上的幼虫可以用三唑磷或甲维·三唑磷进行防治。草地螟严重发生区域,采取应急防控集中歼灭,及时挑治幼虫分布不均匀的地块,为防止幼虫向农田迁移,可实行挖沟、打药带、立膜阻隔等方法,防止扩散危害。

(二)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

1.发生趋势。2020年玉米病虫害总体中等发生。以玉米螟、蚜虫、双斑萤叶甲、大斑病、丝黑穗病、地下害虫为主。玉米螟局部偏重发生;地下害虫局部偏重发生;玉米大斑病偏重发生。

2.防控目标。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治处置率90%以上,病虫害总体防治效果85%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率4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进一步推进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

3.防治策略。以绿色防控技术为支撑,大力推进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实施种子处理、苗期病虫害防治、赤眼蜂防螟、天敌保护利用和中后期病虫一体化防治技术,保障玉米生产安全。

4.防治时期和防治技术措施

(1)地下害虫、蚜虫、粘虫等苗期害虫。选用含有噻虫嗪、吡虫啉、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等成份的药剂包衣或拌种。

(2)玉米螟。越冬代成虫羽化期可使用杀虫灯、性诱剂诱杀成虫;玉米螟产卵初期释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心叶末期喷洒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生物农药,或选用四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甲维·高氯氟等药剂喷施。

(3)大斑病。提倡适期早用药,在玉米大斑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施药,可采用肟菌·戊唑醇、吡唑醚菌酯等药剂,视发病情况施药1-2次,间隔7-10天,全株均匀喷雾。

(4)玉米蚜虫。常年发生重的地区应用吡虫啉、噻虫嗪等种衣剂包衣,可有效控制后期玉米蚜虫。玉米抽雄前和盛发初期喷施溴氰菊酯等药剂进行防治。

(5)双斑长跗萤叶甲。在玉米吐丝授粉期,花丝上平均单穗超过5头时就要进行防治,选用适当杀虫剂喷施,直接将药液喷在果穗花丝上。喷药时间选择上午10时前和下午5时后。

(6)丝黑穗病和茎腐病。选用抗病品种,丝黑穗病可选用苯醚甲环唑、精甲·咯·灭菌、戊唑醇等种衣剂包衣,精甲·咯·灭菌可兼防茎腐病。

(三)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

1.发生趋势。2020年水稻病虫害总体中等发生。重点防治二化螟、稻瘟病、纹枯病,密切关注恶苗病、稻曲病、穗腐病、立枯病、粘虫、负泥虫、稻潜叶蝇和稻螟蛉等。

2.防控目标。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治处置率90%以上,总体防治效果85%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化学农药使用量负增长。

3.防控策略。预防为主,绿色控害,减药增效。以稻田生态系统为中心,以健康稻田为基础,采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等非化学防治技术,增强稻田生态系统自然控害能力,降低发生基数。应用高效、生态友好型农药应急防治,控制病虫为害。推进绿色防控专业化服务,促进水稻重大病虫害可持续治理,为绿色品牌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4.防治时期和防治技术措施

(1)水稻稻瘟病。预防为主,早抓叶瘟,狠治穗瘟。苗期稻瘟病用肟菌·异噻胺浸种预防苗瘟;秧苗移栽前2~3天施用内吸性药剂,带药移栽预防稻瘟病。防治叶瘟在田间初见病斑时施药,预防穗瘟在破口抽穗初期施药(可组合用药同时防治纹枯病、稻曲病、穗腐病、二化螟等病虫),气候适宜病害流行时间隔7天第2次施药,选用枯草芽孢杆菌、春雷霉素、多抗霉素、申嗪霉素等生物农药或三环唑、丙硫唑、嘧菌、咪铜·氟环唑等化学药剂。

(2)二化螟。性信息素诱杀成虫;释放混合赤眼蜂寄生二化螟卵;药剂防治:秧苗移栽前2~3天,施用内吸性药剂,“送嫁药”带药移栽预防二化螟,减少前期用药;水稻分蘖期于枯鞘丛率达到8~10%或枯鞘株率3%时施药;穗期于卵孵化高峰期施药,重点防治上代残虫量大、当代螟卵盛期与水稻破口抽穗期相吻合的田块。防治二化螟幼虫优先采用苏云金杆菌(BT.)、金龟子绿僵菌等生物农药,化学药剂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甲氧虫酰肼等。

(3)纹枯病。防治重点在分蘖末期至孕穗抽穗期,可选用井冈·蜡芽菌、井冈霉素(24%A高含量制剂)、申嗪霉素等生物药剂或噻呋酰胺、氟环唑、咪铜·氟环唑等化学药剂。

(4)稻曲病。水稻破口前7~10天(10%水稻剑叶叶枕与倒二叶叶枕齐平时)施药预防,如遇多雨天气,7天后第2次施药。可选用井冈·蜡芽菌、申嗪霉素、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药剂或肟菌·戊唑醇、咪铜·氟环唑、苯甲·丙环唑、氟环唑等化学药剂。

(5)恶苗病。选用氰烯菌酯、咪鲜胺、肟菌·异噻胺浸种预防恶苗病。

(四)大豆重大病虫害防控

1.发生趋势。2020年大豆病虫害总体轻发生;大豆霜霉病、孢囊线虫病在局部地区会对产量影响较大。

2.防控目标

重大病虫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总体防治效果85%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3.防控策略

针对大豆不同种植区重大病虫发生特点,因地制宜选用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生态调控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病虫害防控方式。推广抗病品种,加强耕作栽培措施,大力推广米豆轮作等轮作方式。

4.防治时期和防治技术措施

(1)大豆食心虫。可以用性诱剂、杀虫灯、食诱剂诱杀成虫;成虫高发期通常在8月8~15日,在傍晚时用化学药剂熏蒸成群飞舞的成虫;在成虫产卵盛期释放螟黄赤眼蜂灭卵;食心虫幼虫临近脱荚之前,用白僵菌粉加细土或草木灰,均匀撒在豆田垄台上防治。幼虫可以在蛾高蜂后5~7天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可用的药剂有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氰戊菊酯及氯虫·高氯氟等化学药剂防治幼虫。

(2)大豆孢囊线虫病。采取大豆与禾本科作物如玉米、谷子等轮作,可以有效预防孢囊线虫病。可种子包衣处理,常用药剂有多·福·甲维盐、苏云金杆菌、阿维·多·福等,常年发病的地块建议采用药剂处理土壤。

(3)大豆蚜虫。利用瓢虫、草蛉、食蚜蝇等天敌或悬挂黄板可以有效控制蚜虫。可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蚜虫发生期用抗蚜威、氰戊菊酯、噻虫·高氯氟、高氯·吡虫啉等药剂喷雾防治。

(五)马铃薯重大病虫害防控措施

1.发生趋势。2020年马铃薯病虫害中等发生。重点防治早疫病、晚疫病、二十八星瓢虫、地下害虫。

2.防控目标。病虫害发生区防控处置率95%以上,总体防治效果8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8%以内。

3.防控策略。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大力推进绿色防控,优先采用抗病品种、种薯处理和健身栽培等技术,采取绿色防控与科学用药相结合,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群众联防联控相结合。

4.防治时期和防治技术措施

(1)晚疫病。选用抗病品种。提倡小整薯播种,薯种需切块的,刀具需用75%的酒精或高锰酸钾做好消毒处理,切块后的种薯,可选用甲霜灵、精甲霜灵等药剂拌种。拌种后晾干,并保持良好的通风,促使伤口愈合,1~2天后播种;中心病株始见期,及时处理中心病株;田间植株开始显蕾封垄时,发现中心病株连根和薯块全部挖出,带出田外深埋1米以上,病穴撒石灰消毒,选用枯草芽孢杆菌、氟啶胺、氰霜唑等保护性药剂进行全田喷雾处理;现蕾期,植株高30~40厘米表现出徒长情况时,选用适当植物生长调节剂控制徒长;进入流行期后,选用烯酰吗啉、氟菌·霜霉威、霜脲·嘧菌酯、嘧菌酯等药剂进行防控;马铃薯收获前2周进行杀秧,茎叶田外集中处理,杀秧后地表喷施一次氟噻唑吡乙酮、噁唑菌酮等铜制剂预防块茎感病,选择晴天收获。

(2)早疫病。选用抗(耐)病品种,最好与豆科、禾本科作物轮作。发病初期喷施保护性杀菌剂,如丙森锌或代森锌等药剂1~2次;发病较重时,用嘧菌酯、啶酰菌胺、烯酰·吡唑酯、苯甲·丙环唑等药剂防治,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3)地下害虫。可用性信息素、杀虫灯诱杀成虫。选用氯虫·噻虫胺沟施或用吡虫啉、噻虫胺等药剂包衣防治地下害虫。

(4)二十八星瓢虫。在卵孵化盛期至三龄幼虫分散前进行药剂防治,可选用高效氯氰菊酯等进行叶面喷雾,施药间隔期7~10天。

三、技术保障措施

(一)加强监测预警与信息报送。专业技术人员要加强重大病虫害发生动态的监测和调查,及时开展虫情、病情会商,准确中期和短期预报。要严格执行病虫信息报送制度,及时将有关信息逐级上报,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病虫害发生和防治信息。一旦出现大面积暴发危害的病虫情,要立即病虫情预警信息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和上级机关报告,并提出应急防治对策建议,为科学指导防治提供依据。

(二)加强技术指导。根据今年病虫害发生新情况和新任务,要提早研究制修定防治技术方案,细化工作方案,针对关键季节、关键病虫和关键防治环节,安排得力技术人员深入一线指导防治工作,重点地区分片包干组织工作组或督查组赴实地检查、指导防治工作,进一步提高防治技术科技含量和防治效果。

(三)加大宣传培训和试验示范力度。通过各种媒体和现场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发动农民群众参与防治工作。同时要加大防治关键技术培训力度,印发一批实用的技术宣传资料,培养一批掌握关键病虫害监测和防控技术的新型农民,切实提高新技术到位率。对病虫害监测防治技术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可多部门联合开展技术集成和试验示范,通过示范,进一步集成优化防治技术,示范展示防治效果,加大防治技术推广力度。

(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