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课件2(共20张)_第1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课件2(共20张)_第2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课件2(共20张)_第3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课件2(共20张)_第4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课件2(共20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3课2020/12/181ContentsPage目录页知识点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知识点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知识点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四大经济区的划分: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

、山西、

和龙门碣石以北。2.各经济区的基本特征(1)山东、山西:属于黄河流域,是传统的农业区。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2)江南:两汉时江南大部分地区人口稀少,

落后,与山东、山西相比,经济实力差距较大。江南山东生产技术(3)龙门碣石以北:气候寒冷,土地贫瘠,是传统的

或半农半牧区。西汉时塞内一度被辟为

,但经济实力有限。3.中国古代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的

特点。畜牧区农业区不平衡(1)第一次南迁高潮:两晋之际,

人口纷纷南迁,黄河流域的农业生态环境迅速恶化。(2)第二次南迁高潮:唐朝安史之乱,使黄河流域再次遭到严重破坏,北方人口大量涌入

及其以南地区。(3)第三次南迁高潮:

之际,靖康之变造成北方动荡,中原人口大举南迁。中原长江流域两宋1.原因(1)中原人口的南迁,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2)南方社会环境相对

。(3)南方本来就蕴涵着发展

的巨大潜力。稳定农耕经济2.过程(1)初步开发:经过孙吴、东晋和的南朝开发,江南地区初步形成了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南方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增加。同时,手工业和商业也发展起来,出现了像健康这样人口上百万的大城市。(2)加速发展:中唐以后,南方无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都会,都在继续加速发展,逐渐超过了北方。(3)超过北方:北宋立国主要依靠东南的财富力量,宋都南迁后,更致力于南方的经济建设,经济上

的局面完全确立,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完成。南强于北3.影响(1)经济重心的南移带来了的

南移。自南宋起,江浙地区已成为人才密布区。(2)随着中华帝国疆域的不断扩展,区域经济发展的多样性日益突出;

的南移凸显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互补的需求,成为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一大特点。文化重心区域经济主题: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移的原因、流向和影响(1)原因:①少数民族经济文化落后和中原地区先进的经济文化的吸引。②天灾人祸和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导致北方人口大量南迁。③统治阶级出于政治、经济、军事需要组织军民迁移。④统治阶级的专制统治、土地兼并等也使农民流离失所,导致人口被迫迁移。(2)流向:①边民内迁:由人口稀少的荒漠草原地区流向人口稠密的黄河中下游地区。②北人南迁:由人口众多的黄河流域迁往人口稀少的长江中下游地区。③内民外迁:由内地流向边疆地区,大多是由政府组织的军民迁移,从事戍守、开发、屯田等。(3)影响:①口迁移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有助于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提高各民族的素质。②促进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③促使人口分布趋向合理。④促进了文化的交流。材料一唐安史定后,有魏生者……因避乱,将妻入岭南天宝末,禄山作乱,中原鼎沸,衣冠(喻指官僚地主)南走,真如展转流寓于楚州安宜县(真如,安宜均在今江苏境内)。——《太平广记》材料二(安史之乱后)夫以东周(洛阳)之地,久陷贼中,宫室焚烧,十不存一中间畿内(指洛阳附近),不满千户……东至郑(今郑州)、汴(今开封),达于徐方(今徐州),北自覃怀(今河南沁阳一带),经于相土(相州),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旧唐书•列传第七十》讲史料导读:材料一反映的是:为逃避战乱,北方居民纷纷迁往南方;材料二反映的是:安史之乱导致中原荒凉残破,人口大量减少。材料唐江南九州户数表(单位:户)练史料州名苏州鄂州洪州饶州吉州开元户数6809319190554041406234381元和户数10080838618911294611641025州名衡州邵州泉州汉州

开元户数135131233030754477

元和户数180471800035571899

《元和郡县图志》(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年)材料中的历史现象对当时及以后的中国历史有何影响?答案

导致我国人口的大量南迁,改变了我国人口的分布状况;给南方带来了劳动力,促进了南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产生了重要影响。探究1.中国历史上三次人口南迁高潮出现的相同原因是()A.自然灾害B.战乱频繁C.逃避兵役徭役D.逃避债务解析

两晋之际的人口南迁是由于汉族统治阶级内乱和少数民族内迁;唐中期以后的人口南迁是由于安史之乱;两宋之际的人口南迁是由于靖康之变。故中国历史上三次人口南迁高潮出现的相同原因是战乱频繁。答案

B2.下列材料中,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是()A.“(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B.“扬一益二”(扬州商业居天下第一,益州则居第二)C.“苏湖熟,天下足”D.“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解析

我国古代是农业大国,农业(粮食生产)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所以,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意味着全国粮食供给主要依赖南方。A项只能说明江南粮食产量高;B项反映的是江南商业的繁华;D项说明江南棉纺织业的兴盛;只有C项“苏湖熟,天下足”能表明江南已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答案

C3.中国古代由个人撰写的四大农书中,其中三部出自山东,即西汉末年氾胜之(今山东曹县人)的《氾胜之书》、南北朝贾思勰(今山东寿光人)的《齐民要术》、元代王祯(今山东东平人)的《农书》,加上明代上海人徐光启撰写的《农政全书》,合称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农书”,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山东在我国古代曾是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B.山东著书风气盛行C.山东地方官员重视农业D.山东在古代始终是中国的经济重心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历史现象的能力。农书是对农业文明的总结,它是建立在对农业文明的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四大农书”三部出自山东,很大程度上证明了山东曾是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答案

A4.徐光启《农政全书》载,“今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这说明当时()A.商业是棉纺织发展的前提B.商人买贱卖贵伤害了农业C.北方农业生产比南方发达D.南方经济较北方更有优势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明朝,经济重心巳经完成南移,北方到南方卖棉花(原料),南方则到北方卖加工后的布(手工业品),说明南方经济较北方更有优势。棉纺织发展是商业发展的前提,A项颠倒因果关系,排除。B、C两项材料不能体现,排除。答案

D5.我国的南北分界自古是淮河跟秦岭一线。据美国学者贾志扬统计,唐代科第人物北方占绝对优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