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言文知识总结复习复习进程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9b94013e2c93376b600add3ff9e08ad/d9b94013e2c93376b600add3ff9e08ad1.gif)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言文知识总结复习复习进程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9b94013e2c93376b600add3ff9e08ad/d9b94013e2c93376b600add3ff9e08ad2.gif)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言文知识总结复习复习进程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9b94013e2c93376b600add3ff9e08ad/d9b94013e2c93376b600add3ff9e08ad3.gif)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言文知识总结复习复习进程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9b94013e2c93376b600add3ff9e08ad/d9b94013e2c93376b600add3ff9e08ad4.gif)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言文知识总结复习复习进程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9b94013e2c93376b600add3ff9e08ad/d9b94013e2c93376b600add3ff9e08ad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言文知识总结复习分数的意义先学后教教案分数的意义先学后教教案
/分数的意义先学后教教案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内容:教材第60-62页的内容及相关题学习目标: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2.理解分数单位的意义,知道一个分数含有多少个分数单位。教具:多媒体课件学习过程:一、板书课题:情景引入:1、老师今天带来了两个苹果要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的几个?列式2÷2=1(个)。2、现在老师手里只有一个苹果,要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的几个?列式1÷2=1∕2(个)小结: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进行测量、分东西、计算时,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产生了分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的意义以及初步应用。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二、揭示目标: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三、自学指导: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61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请看自学指导(投影出示:师读)。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61页和62页的内容,重点看61页的内容,(1)思考:什么叫分数?(2)理解单位“1”的含义。(3)识记分数单位的意义。(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四、先学:1、看一看: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2、做一做:过渡语:(4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63页1题、4题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五、后教:1、更正: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时用黄色粉笔。2、讨论(议一议):(1)、过渡语:看同学们分数线画的多直呀!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回答的最棒。追问1:认为第1题填对的请举手?为什么?追问2:认为第4题填对的请举手?为什么?总结:分数的意义单位“1”与自然数的分别单位“1”不仅可以指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是许多物体的整体自然1是一个数,只表示某一个具体事物(2)、评议板书和正确率。(3)、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4)、拓展练习:3/5的分数单位是(),最小的合数里含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六、全课总结: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七、当堂训练(练一练)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必做题:练习十一:2、3、8题选做题:练习十一:5、6、7题八、板书设计分数的意义单位“1”与自然数的分别单位“1”不仅可以指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是许多物体的整体自然1是一个数,只表示某一个具体事物。
T梁计算说明书T梁计算说明书
/.T梁计算说明书第1章截面尺寸及内力§1.1某公路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主梁结构尺寸。标准跨径:28.00m;计算跨径:27.50m;主梁全长:27.96m;主梁和横隔梁的截面尺寸如下图(单位mm):桥面板截面尺寸如下图(单位mm):§1.2计算内力主梁主梁截面面积A=300×1460+(300+1560)×40/2+1560×100=631200mm2主梁自重gk1=r×A=25×0.6312=15.78KN/m一个横隔梁的自重gh1=r×A1=25×(160+140)×(1200-(140+120)/2)×106=4.05KN/m横隔梁的自重gh=10×gh1/L0=1.47KN/m二期恒载gk2=(24×0.08+23×0.05)×(7+1)/2=7.368KN/m恒载分布值Gk=gk1+gh+gk2=24.618KN/m活载分布值GQ=14.16KN/m跨中截面计算弯矩(标准值)结构重力弯矩:M1/2恒=2327kN.m;活荷载弯矩:M1/2活=1338kN.m(已计入冲击系数);支点截面计算剪力(标准值)结构重力剪力:V0恒=338.5kN;活荷载剪力:V0汽=194.7kN;跨中截面计算剪力(设计值)跨中设计剪力:Vd,1/2=48.68kN(已考虑荷载安全系数);主梁使用阶段处于一般大气条件的环境中。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汽车冲击系数,汽车冲击系数1+μ=1.1。桥面板桥面板自重gk=r×hf=3KN/m二期恒载gk2=3.07KN/m结构重力弯矩:MG=1.2kN.m;活荷载弯矩:MQ=9.95kN.m(已计入冲击系数)§1.3材料主筋用HRB400级钢筋fsd=330N/mm2;fsk=400N/mm2;Es=2.0×105N/mm2。箍筋用R235级钢筋fsd=195N/mm2;fsk=235N/mm2;Es=2.1×105N/mm2。采用焊接平面钢筋骨架混凝土为30号fcd=13.8N/mm2;fck=20.1N/mm2;ftd=1.39N/mm2;ftk=2.01N/mm2;Ec=3.00×104N/mm2。第2章作用效应组合§2.1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作用效应组合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4·1·6条规定:按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采用的基本组合为永久作用的设计值效应与可变作用设计值效应相组合,其效应组合表达式为:跨中截面设计弯矩Md=γGM恒+γqM活=1.2×2327+1.4×支点截面设计剪力Vd=γGV恒+γG1V活=1.2×338.5+1.4×194.7=678.78kN跨中截面设计剪力=γG1V活=1.4×48.68=68kN桥面板截面设计弯矩Md=γGM恒+γqM活=1.2×1.39+1.4ק2.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作用效应组合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4·1·7条规定:公路桥涵结构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应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分别采用不同效应组合,⑴作用短期效应组合作用效应短期组合为永久作用标准值效应与可变作用频遇值效应相组合,其效应组合表达式为:Msd=Mgk+ψ11M11=2327+0.7×1338/1.1=3178kN.m⑵作用长期效应组合作用长期效应组合为永久作用标准值效应与可变作用准永久值效应相组合,其效应组合表达式为:Mld=Mgk+ψ21M11=2327+0.4×1338/1.1=第3章桥面板承载力计算§3.1配筋计算⑴取as=35mm,h0=h-as=120-35=85mm受压区高度
所需钢筋截面面积拟采用Φ10钢筋间距115mm时,提供As=683mm2,则截面配筋率,满足最小配筋要求。§3.2承载力复核受压区高度截面所能承受的弯矩组合设计值符合要求。第4章主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4.1配筋计算⑴翼缘板的计算宽度b′f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第4·2·2条规定:T形截面受弯构件位于受压区的翼缘计算宽度,应按下列三者中最小值取用。翼缘板的平均厚度h′f=(100+140)/2=120mm①对于简支梁为计算跨径的1/3。b′f=L/3=27500/3=9166mm②相邻两梁轴线间的距离。b′f=S=1560mm③b+2bh+12h′f,此处b为梁的腹板宽,bh为承托长度,h′f为不计承托的翼缘厚度。b′f=b+12h′f=300+12×120=1660mm故取b′f=1560mm⑵判断T形截面的类型设as=130mm,h0=h-as=1600-130=1470mm;
故属于第二类T形截面。⑶求受拉钢筋的面积As拟采用9ф36+3ф32的钢筋,As=9161+2413=11574mm2主筋布置如图1所示,主筋为三片焊接平面骨架。每片骨架主筋的叠高为:3×40.2+35.8=156.4mm<0.15h=0.15×1600=240mm,满足多层钢筋骨架的叠高一般不宜超过0.15h~0.20h的要求。梁底混凝土净保护层取32mm,侧混凝土净保护层取32mm,两片焊接平面骨架间距为:§2.2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复核⑴跨中截面含筋率验算h0=h-as=1600-108=1492mm⑵判断T形截面的类型⑶求受压区的高度x符合⑷正截面抗弯承载力Mu说明跨中正截面抗弯承载力满足要求。第3章主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3.1截面尺寸复核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第9·3·10条规定:在钢筋混凝土梁的支点处,应至少有两根并不少于总数1/5的下层受拉的主筋通过。初步拟定梁底3ф36的主筋伸入支座。受拉钢筋面积为3054mm2>20%×11574=2315mm2;支点截面的有效高度h0=h-as=1600-32-40.2/2=1547.90mm;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第5·2·9条:矩形、T形和工字形截面受弯构件,其抗剪截面应符合要求。说明截面尺寸符合要求。§3.2检查是否需要按计算设置腹筋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第5·2·10条:矩形、T形和工字形截面受弯构件,符合下列条件时要求时则不需要进行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而仅按构造要求配置箍筋。跨中:0.50×10-3ftdbh0=0.50×10-3×1.39×300×1492=311.08N>Vdm=68kN支点:0.50×10-3ftdbh0=0.50×10-3×1.39×300×1547.9=322.74kN<Vd0=678kN故跨中截面部分可按构造配置箍筋,其余区段按计算配置腹筋。§3.3最大设计剪力及设计剪力分配⑴确定构造配置箍筋长度l1=27500/2×(311.08-68)/(672.5-68)=5529mm在距跨中l1范围内可按构造配置最低数量的箍筋。⑵计算最大剪力和剪力分配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第5·2·11条:最大剪力取用距支座中心h/2处截面的数值,并按混凝土和箍筋共同承担不少于60%;弯起钢筋承担不超过40%,并且用水平线将剪力设计值包络图分割为两部分。距支座中心h/2处截面剪力混凝土和箍筋承担的剪力Vcs=0.6V'd=0.6×642=385KN弯起钢筋承担的剪力Vsb=0.4V'd=0.4×642=257KN简支梁剪力包络图取为斜直线。即:§3.4箍筋设计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第5·2·11条:箍筋间距按下列公式计算:p中=100ρ中=100×11574/(300×1492)=2.5858>2.5,取p中=2.5p支=100ρ支=100×3054/(300×1547.9)=0.6577<2.5p平=(p中+p支)/2=(2.5+0.6577)/2=1.5789h0平=(h0中+h0支)/2=(1492+1547.9)/2=1520mm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第9·3·13条:钢筋混凝土梁应设置直径不小于8mm或1/4主筋直径的箍筋。其配筋率ρsv,R235钢筋不应小于0.18%,现初步选用φ8的双肢箍筋,n=2;Asv1=50.3mm2。Asv=nAsv1=2×50.3=100.6mm2此时对饮的配箍率。由于故可取Sv=150mm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第9·3·13条: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梁高的1/2且不大于400mm。在支座中心向跨径方向长度相当于不小于一倍梁高范围内,箍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近梁端第一根箍筋应设置在距端面一个混凝土保护层距离处。梁与梁或梁与柱的交接范围内可不设箍筋;靠近交接面的一根箍筋,其与交接面的距离不宜大于50mm。现取从支座中心线到跨径方向1600mm范围内箍筋的间距为50mm,之后至跨中截面取跨径为150mm。§3.5弯起钢筋及斜筋设计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第5·2·11条:计算第一排弯起钢筋Asb1时,对于简支梁和连续梁近边支点梁段,取用距支点中心h/2处由弯起钢筋承担的那部分剪力值Vsb1;计算第一排弯起钢筋以后的每一排弯起钢筋Asb2…Asbi时,取用前一排弯起钢筋下面弯点处由弯起钢筋承担的那部分剪力Vsb2…Vsbi。一排弯起钢筋截面积按下列公式计算:需设置弯起钢筋的区段长度(距支座中心)初步拟定架立钢筋为2ф22,净保护层为42.9mm,则架立钢筋底面至梁顶的距离为42.9+25.1=68mm
第一排弯起钢筋的面积为:(初步拟定为ф36)初步选用由主筋弯起2ф36,Asb1=2036mm2。第一排弯起钢筋的水平投影长度为lsb1:lsb1=1600-(68+40.2/2)-(32+40.2+40.2/2)=1420mm第一排弯起钢筋与梁轴线交点距支座中心的距离为:1600/2-68-40.2/2=712mm第一排弯起钢筋弯起点的剪力第二排弯起钢筋的面积:(初步拟定为ф36)初步选用由主筋弯起2ф36,Asb2=2036mm2。第二排弯起钢筋的水平投影长度为lsb2:lsb2=1600-(68+40.2/2)-(32+40.2+40.2+40.2/2)=1380mm第二排弯起钢筋与梁轴线交点距支座中心的距离为:1420+1600/2-68-40.2/2=2132mm第二排弯起钢筋弯起点至支座中心的距离为:1420+1380=2800mm。第二排弯起钢筋弯起点的剪力第三排弯起钢筋的面积:(初步拟定为ф32)初步选用由主筋弯起2ф32,Asb3=1608mm2。第三排弯起钢筋的水平投影长度为lsb3:lsb3=1600-(68+35.8/2)-(32+40.2*3+35.8/2)=1344mm第三排弯起钢筋与梁轴线交点距支座中心的距离为:2800+1600/2-68-35.8/2=3514mm第三排弯起钢筋弯起点至支座中心的距离为:1420+1380+1344=4144mm。第三排弯起钢筋弯起点的剪力第四排弯起钢筋的面积:(初步拟定直径ф16)初步选用由焊接2ф32,Asb4=1608mm2。第四排弯起钢筋的水平投影长度为lsb4:lsb4=1600-(68+35.8/2)-(32+40.2×3+35.8+35.8/2)=1267mm第四排弯起钢筋与梁轴线交点距支座中心的距离为:1420+1380+1344+1600/2-68-35.8/2=4858mm第四排弯起钢筋弯起点至支座中心的距离为:1420+1380+1344+1267=5411mm。第四排弯起钢筋弯起点的剪力第五排弯起钢筋的面积:(初步拟定直径ф16)初步选用由焊接2ф16,Asb5=402mm2。第五排弯起钢筋的水平投影长度为lsb5:lsb5=1600-(68+18.4/2)-(32+40.2×3+35.8+18.4/2)=1325mm第五排弯起钢筋与梁轴线交点距支座中心的距离为:1420+1380+1344+1267+1600/2-68-18.4/2=6134mm第五排弯起钢筋弯起点至支座中心的距离为:1420+1380+1344+1267+1325=6736mm>l2=6599mm。故不需要再设置弯起钢筋。按照抗剪计算初步布置弯起钢筋如图4所示。第4章全梁承载力校核§4.1正截面和斜截面抗弯承载力校核简支梁弯矩包络图近似取为二次物线:各弯起钢筋计算列于下表弯起点
1
2
3
4
5
弯起钢筋的水平投影长度mm
1420
1380
1344
1267
1325
弯起点距支座中心的距离mm
1420
2800
4144
5411
6736
弯起点距跨中的距离mm
12330
10950
9606
8339
7014
分配的设计剪力Vsbi(KN)
254.8
228
167
108
52.2
需要的弯筋面积mm2
1456.8
1433
1050
679
328
可提供的弯筋面积mm2
2ф36
2ф36
2ф32
2ф32
2ф16
2036
2036
1608
1608
402
弯筋与梁轴交点到支座中心距离mm
712
2132
3514
4858
6134
弯筋与梁轴交点到跨中距离mm
13038
11618
10236
8892
7616
各排钢筋弯起后,相应的梁的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如下表:梁的区段
截面纵筋
有效高度h0(mm)
T形截面类型
受压区高度x(mm)
抗弯承载力Mu(kN.m)
支座中心至1点
3ф36
1547.9
第二类
110.93
3540
1点~2点
6ф36
1527.8
第二类
221.87
4130
2点~3点
9ф36
1507.7
第二类
309.48
4558
3点~4点
9ф36+3ф32
1490.1
第二类
397.10
4959
4点~跨中
9ф36+3ф32
1191.65
第二类
419
5054
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第9·3·11条:受拉区弯起钢筋的弯起点,应设在按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充分利用该钢筋强度的截面以外不小于h0/2处,弯起钢筋可在按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不需要该钢筋截面面积之前弯起,但弯起钢筋与梁中心线的交点应位于按计算不需要该钢筋的截面之外。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及斜截面抗弯承载力校核见图。第一排弯起钢筋(2N2)该排钢筋的充分利用点的横坐标为6229mm,而该排钢筋的弯起点的横坐标为12330mm,说明弯起点位于充分利用点左边,且两点之间的距离为12330-6229=6101mm>h0/2=1547/2=773。5mm,满足斜截面抗弯承载力要求。第二排弯起钢筋(2N3)该排钢筋的充分利用点的横坐标为3708mm,而该排钢筋的弯起点的横坐标为10950mm,说明弯起点位于充分利用点左边,且两点之间的距离为10950-3708=7242mm>h0/2=1470/2=735mm,满足斜截面抗弯承载力要求。第三排弯起钢筋(2N4)该排钢筋的充分利用点的横坐标为0mm,而该排钢筋的弯起点的横坐标为9606mm,说明弯起点位于充分利用点左边,且两点之间的距离为9606-0=9606mm>h0/2=1547/2=773.5mm,满足斜截面抗弯承载力要求。第四排弯起钢筋(2N5)该排钢筋的充分利用点的横坐标为0mm,而该排钢筋的弯起点的横坐标为8339mm,说明弯起点位于充分利用点左边,且两点之间的距离为8339-0=8339mm>h0/2=1490.1/2=745.05mm,满足斜截面抗弯承载力要求。第五排弯起钢筋(2N6)该排钢筋的充分利用点的横坐标为0,而该排钢筋的弯起点的横坐标为7014mm,说明弯起点位于充分利用点左边,且两点之间的距离为7014-0=7014mm>h0/2=1191.65/2=595.83mm,满足斜截面抗弯承载力要求。经上述分析判断可知,初步确定的弯起钢筋的弯起点位置的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和斜截面承载力均满足要求。§4.2斜截面抗剪承载力复核⒈斜截面抗剪承载力复核原则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第5·2·7条:矩形、T形和工字形截面受弯构件,当配有箍筋和弯起钢筋时,其斜截面抗剪承载力验算采用下列公式: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第5·2·8条:进行斜截面承载力验算时,斜截面水平投影长度C应按下式计算:C=0.6mh0。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第5·2·6条:计算受弯构件斜截面杭剪承载力时,其计算位置应按下列规定采用:⑴距支座中心h/2处截面;⑵受拉区弯起钢筋弯起点处截面;⑶锚于受拉区的纵向钢筋开始不受力处的截面;⑷箍筋数量或间距改变处的截面;⑸构件腹板宽度变化处的截面。⒉斜截面抗剪承载力复核距支座中心h/2处的截面h0=1547.8,故x=27500/2-800-1547.8=11402Mjx=4665×(1-4×114022/275002)=Vjx=68+(678-68)×2×11402/27500=582.13kNm=Mjx/Vjxh0=1457.2/(582.13×1.527)=1.63<3.0C=0.6mh0=0.6×1.63×1.527=1.49m在此斜截面水平投影长度范围内,同一弯起平面与斜截面相交的弯起钢筋为236,Asb=2036mm2。配箍率为:纵筋配筋率为:(与斜截面相交的纵筋为336+32)p=100ρ=100×3858/(300×1547)=0.831第一排弯起钢筋弯起点处的截面(x=12.33m)经试算斜裂缝顶端位置横坐标为10.803m。Mjx=4665×(1-4×9.8742/27.52)=2259.35kN.mVjx=68+(678-68)×2×10.803/27.5=542.94kNm=Mjx/Vjxh0=2259.35/524.94×1.507)=2.856<3.0C=0.6mh0=0.6×2.856×1.507=2.582m在此斜截面水平投影长度范围内,同一弯起平面与斜截面相交的弯起钢筋为436,Asb=4072mm2。配箍率为:纵筋配筋率为:(与斜截面相交的纵筋为336+32)p=100ρ=100×3858/(300×1527)=0.842第二排弯起钢筋弯起点处的截面(x=10.95m)经试算取斜裂缝顶端位置横坐标为9.443m。Mjx=4665×(1-4×9.4432/27.52)=Vjx=68+(678-68)×2×9.443/27.5=493.79kNm=Mjx/Vjxh0=2464.78/(493.79×1.49)=3.596>3.0取m=3.0C=0.6mh0=0.6×3.0×1.49=2.682m在此斜截面水平投影长度范围内,同一弯起平面与斜截面相交的弯起钢筋为236,Asb=2036mm2。配箍率为:纵筋配筋率为:(与斜截面相交的纵筋为536+32)p=100ρ=100×4876/(300×1507)=1.708<2.5第三排弯起钢筋弯起点处的截面(x=9.606m)经试算取斜裂缝顶端位置横坐标为8.099m。Mjx=4665×(1-4×8.0992/27.52)=3046.5kN.mVjx=68+(678-68)×2×8.099/27.5=433.19kNm=Mjx/Vjxh0=3046.5/433.19×1.409)=4.99<3.0取m=3.0C=0.6mh0=0.6×3.0×1.409=2.536m在此斜截面水平投影长度范围内,同一弯起平面与斜截面相交的弯起钢筋为236+232,Asb=2036+1608=3644mm2。配箍率为:纵筋配筋率为:(与斜截面相交的纵筋为736+32)p=100ρ=100×5893/(300×1490)=1.35第四排弯起钢筋弯起点处的截面(x=8.339m)经试算取斜裂缝顶端位置横坐标为6.849m。Mjx=4665×(1-4×6.8492/27.52)=3507.55kN.mVjx=68+(678-68)×2×6.849/27.5=376.83kNm=Mjx/Vjxh0=3507.55/376.83×1.191)=7.8<3.0取m=3.0C=0.6mh0=0.6×3.0×1.191=2.14m在此斜截面水平投影长度范围内,同一弯起平面与斜截面相交的弯起钢筋为216+232,Asb=402+1608=2010mm2。配箍率为:纵筋配筋率为:(与斜截面相交的纵筋为936+32)p=100ρ=100×9965/(300×1191.65)=2.79>2.5取p=2.5经前述计算可知,梁的各斜截面抗剪承载力均满足要求。第5章施工阶段的应力验算§5.1施工阶段正应力验算⒈主梁的几何特征值⑴第二类T形截面,计算x。⑵开裂截面惯性矩Icr=b′fx3/3-(b′f-b)(x-h′f)3/3+αESAs(h0-x)2=1560×4203/3-(1560-300)(420-120)3/3+6.6667×11574(1470-420)2=1.123×1011mm4⑶全截面受压区高度⒉正应力验算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第7·2·4条: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应力按下列公式计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受压区混凝土边缘的压应力受拉钢筋的应力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第4·1·10条:构件在吊装、运输时,构件重力应乘以动力系数1.2或0.85。跨中截面的计算弯矩为:Mtk=0.85M1/2=0.85×4454=3786kN.m受压区边缘的应力最外层受拉钢筋重心处的应力最下面一层钢筋的应力,净保护层为32mm。满足《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第7·2·4条规定要求。§5.2主应力验算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第7·2·5条: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中性轴处的主拉应力(剪应力)。σttp应符合下列规定: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第7·2·6条: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中性轴处的主拉应力,若符合下列条件:σttp≤0.25f′tk该区段的主拉应力全部由混凝土承受,此时,抗剪钢筋按构造要求配置。中性轴处的主拉应力不符合上述公式的区段,则主拉应力(剪应力)全部由箍筋和弯起钢筋承受。箍筋、弯起钢筋可按剪应力图配置,并按下列公式计算:箍筋弯起钢筋主应力验算Vtk=0.85V0=1.2×68=57.8kN满足规范要求。第6章使用阶段裂缝宽度和变形验算§6.1使用阶段的变形验算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第6·5·1条: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挠度,可根据给定的构件刚度用结构力学的方法计算。第6·5·2条: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刚度可按下式计算: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第6·5·3条:受弯构件在使用阶段的挠度应考虑荷载长期效应的影响,即按荷载短期效应组合计算的挠度值,乘以挠度长期增长系数ηθ。挠度长期增长系数为ηθ=1.60。变形计算时,主梁已经安装就位,截面应取翼缘的全宽计算,b′f=1600mm。⑴第二类T形截面,计算x。⑵开裂截面惯性矩Icr=b′fx3/3-(b′f-b)(x-h′f)3/3+αESAs(h0-x)2=1560×4203/3-(1560-300)(420-120)3/3+6.6667×11574(1470-420)2=1.123×1011mm4⑶全截面受压区高度⑷全截面惯性矩I0=bh3/12-bh(h/2-x0)2+(b′f-b)(h′f)3/12+(b′f-b)h′f(x0-h′f/2)2+(αES-1)As(h0-x0)2=300×16003/12+1600×300(1600/2-702)2+1260×1203/12+1260×120×(702-60)2+(6.6667-1)×11574×(1470-702)2=2.08×1011mm4⑸全截面换算截面重心轴以上部分面积对重心轴的面积矩S0=bx02/2+(b′f-b)h′f(x0-h′f/2)=300×7022/2+(1560-300)×120×(702-120/2)=1.71×108mm3⑹开裂弯矩换算截面抗裂边缘的弹性抵抗矩。W0=I0/(h-x0)=2.08×1011/(1600-702)=2.32×108mm3受拉区塑性影响系数γ=2S0/W0=2×1.71×108/1.68×108=2.04开裂弯矩Mcr=γftkW0=2.04×2.01×1.68×108=9.51×108kN.m⑺开裂构件等效截面的抗弯刚度全截面的抗弯刚度B0=0.95EcI0=0.95×3.00×104×2.08×1011=5.93×1015mm4·N/mm2Ms=MG+0.7MQ/1.313=2571+0.7×1338/1.313=3.284×109kN.m开裂截面的抗弯刚度Bcr=EcIcr=3.00×104×1.123×1011=3.37×1015mm4·N/mm2开裂构件等效截面的抗弯刚度⑻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下的短期挠度值⑽可变荷载在跨中截面产生的挠度⑾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下,消除结构自重产生的长期挠度后梁式桥主梁的最大挠度并考虑荷载长期效应的影响的挠度:fl=ηθ(fs-fG)=1.6×(114-89.2)=40mm<[f]=l/600=27500/600=45.8mm满足《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第6·5·3条: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按的长期挠度值,在消除结构自重产生的长期挠度后梁式桥主梁的最大挠度处不应超过计算跨径的1/600。§6.2预拱度设置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第6·5·5条:钢筋混凝土弯构件的预拱度可按下列规定设置:当由荷载短期效应组合并考虑荷载长期效应影响产生的长期挠度不超过计算跨径的1/1600时,可不设预拱度;当不符合上述规定时应设预拱度,且其值应按结构自重和1/2可变荷载频遇值计算的长期挠度值之和采用。短期作用效应组合并考虑长期效应影响的跨中截面的挠度f=ηθfS=1.6×114=182.4mm>L/1600=27500/1600=17.2mm说明需要设置预度其值应按结构自重和1/2可变荷载频遇值计算的长期挠度值之和。Δ=ηθ×fG+fl/2=1.6×89.2+40/2=162.7mm取165mm,应设置165mm的预拱度。§6.3使用阶段裂缝宽度验算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第6·4·3条:矩形、T形截面钢筋混凝土构件其最大裂缝宽度Wfk可按下列公式计算:⑴纵向受拉钢筋的直径焊接钢筋骨架d=1.3de=1.3×35=45.5mm⑵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ρ=As/[bh0+(bf-b)hf]=11574/(300×1470+(1560-300)×120)=0.0195<0.02,。⑶受拉钢筋在使用荷载作用下钢筋重心处的拉应力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第6·4·4条纵受拉钢筋的应力按下式计算:σss=Ms/(0.87Ash0)=3.284×109/(0.87×1470×11574)=221.86MPa⑷短期荷载作用下的最大裂缝宽度螺纹钢筋C1=1.0;C3=1.0;C2=1+0.5Nl/Ns=1+0.5×2978/3284=1.45满足《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第6·4·2条的要求。单纯的课本内容,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通过补充,达到内容的完善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提高教学针对性增强教学有效性提高教学针对性增强教学有效性
/提高教学针对性增强教学有效性提高教学针对性增强教学有效性针对性教学有以下三个层面的涵义,一是从教与学的关系而言,针对性教学是针对学生在独立学习中提出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进行教学,即教学生自己弄不懂学不会的知识。二是从教学内容而言,针对性教学是以难点和关键点为对象的教学。“难点”是针对教学内容而言的,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存在认识困难的那些教学内容。“关键点”是针对教学方法而言,即如何通过教学设计克服学生的困难而实现教学目标。三是从教的层次而言,针对性是一种立足于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教师要教学生想不到的东西,要教教科书里蕴含的思想方法和智慧价值。避免教师花很多的时间教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导致教学水平和效益下。更为严重的是阻滞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以及学生责任感的形成。?很多教师在备课和上课时不关注学情,“目中无人”,缺乏教学针对性的表现,这使得他们的课堂教学有效性大打折扣。因此,要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眼中有学生,心中有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制订教学目标,进行课堂设计、课堂教学。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目标要针对学生状态制订和改变。新课程为了避免对初中历史的简单重复,采用专题体例编写,编写者默认学生已经掌握了初中的基本知识,实际上,很多学生并没掌握。这一点,教学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就应十分注意。学生的学习特征也不能只是简单进行一般性的分析,应在平时的教学中留心观察、访谈,注重反馈矫正。反馈矫正必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让反馈和矫正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让反馈切实成为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教学目标的设定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该是动态的,因为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共同创设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肯定会有新的认识、新的收获、新的思想超出、偏离或达不到教师预先设计的要求。学生的学习结果,也应是预设的目标加上生成的目标。如果仅限于预设的目标,那教学势必异化为演一出“教案剧”,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因此,必须充分重视生成性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发挥教学机智,利用生成性课程资源,及时根据教学实际调整目标,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非预期的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的预设目标和生成目标的有机结合。第二,教学设计要针对学生实际粗线条、细琢磨。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在上课前,一堂教学设计看起来很完美,但上起来却大打折扣,经常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事情,导致无法按原有的步骤进行,有时还导致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或者即使完成任务了,也是十分紧张,没有给学生留下余地去主动思考和自由探讨,出现重点不突出、时间分配不合理等等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忽略了教学结构设计,我们的教学设计是在静态而且是按线性的顺序进行的,而由于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我们的教学过程又是动态、立体地运行的,特别是在专题体例下,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多,时间跨度大,本来就不好把握,出现上述情况也就不奇怪了。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重视教学结构的设计,如考虑教学过程的结构如何、各个要素能不能进行整合、如何合理地分配时间、学生在学习中的情绪结构如何、如何科学分配学生的注意力、出现意想不到的事情有几类、分别应怎样处理以保证有充分的时间解决主要问题等等,以便从总体上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控制。所以,教学设计时应强调教学思路上的整体把握,更多地考虑课堂实际,留有师生灵活的课堂操作和活动的空间,留有调整的空间。第三,课堂教学要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有所教、有所不教。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就教学与发展问题提出:对于一节课,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哪些教学内容是属于现有发展区的问题、是学生可以通过独立学习掌握的,哪些教学内容是属于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是需要同伴互助和教师帮助才能掌握的。教师所要教的是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部分。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也曾经提出这样的命题:“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他强调的也是教师要关注教学的“起点”,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处于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的阶段),就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教师决不能自作多情、越俎代庖。当然,这时只靠学生自己读书和思考还不能解决全部问题,教师的教学必须坚持“先学后教”的原则。而且,教师的教一定要针对学生独立学习中提出的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当要求掌握的内容属于“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学生的学习处于依靠教师的学习阶段,教师的教学必须坚持“先教后学”的原则。但是教的着眼点是为了不教,学的着力点在于自主、独立学习,因此,教师要致力于教学生学会学习,从而使学生慢慢地摆脱对教师教的依赖。许多优秀教师总结出了这样的教学过程:教——扶——放。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的教学一定要锁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但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环节的安排等都影响着的生成。教师要想使师生之间的互动顺畅,不仅在课前要认真分析学生知识层面上、解决问题水平上的“最近发展区”,更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捕捉学生思想的能力,积极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的“最近发展区”,要用心捕捉和筛选学生学习活动中反馈出来的、有利于学习者进一步学习建构的生动情境和鲜活的课程资源,及时调整教学行为、教学环节。特别是要坚持在有一定思维价值的问题上,组织学生进行“再创造”式的探究性学习,教师要正确把握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巧点妙引,给足时间,让学生深入探究,让“最近发展区”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兴奋点。综上所述,现今如果想让学生在课堂上单位时间内切实发生变化、获得进步和取得成绩,并伴随积极的学习体验,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都必须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眼中有学生,心中有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制订教学目标,进行课堂设计、课堂教学。只有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有的放矢,才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第九章压强单元测试(含答案)初中第九章压强单元测试(含答案)
PAGE
--
/
PAGE
1
初中第九章压强单元测试(含答案)第九章压强单元测试题(1)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7分)1、注射器的针头做得很尖,其目的是为了增大;注射器能将药液吸入针管是利用了______的作用。2、某中学生质量为50kg,每只脚与水平地面接触面积200cm2,双脚站立时,他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__________Pa。(g取10N/kg)3、研究表明,太阳光对被照射的物体也具有力的作用,利用这一现象制成的太阳帆可以为太空飞船提供动力。设一个太阳帆的面积为1×104m2,正对太阳时受到光的压强为9×10–4Pa,则太阳帆受到光的压力为N。4、如图所示是一双普通的女鞋,其中应用到了许多物理知识,请按要求完成下列空格:鞋底内曾有一层松软的垫层,目的是为了减小足底受到的;鞋底外层的前端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这是为了增大走路时鞋底与地面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三峡工程大坝设计高度为185m。小型轮船通过大坝要乘电梯,大型轮船通过大坝要通过船闸,船闸工作时利用的原理是;如果蓄水高度为170m,则大坝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____Pa(取ρ水=1.0×103kg/m3,g=10N/kg)。6、水平桌面上放一质量为100g、底面积为75cm2的圆柱形茶杯(杯的厚度不计),杯中有10cm深的水,则水对杯底的压强为Pa,桌面对杯子的支持力为N,杯子对桌面的压强为Pa(g取10N/kg)。7、2011年9月18日渠江流域发生了严重洪涝灾害。某地水库堤坝坝底水深已达30m,严重威胁着下游群众的生命安全,此时堤坝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Pa。若该水库堤坝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3.2×105Pa,则最多还允许水位上涨m(g=10N/Kg)。8、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都是利用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的,因此要把抽水机正常工作,它离水面的距离不得超过m。9、草坪式浴室防滑垫,其正面做成仿草坪式,目的是为了;反面的许多小吸盘在_____作用下,使垫紧贴在地面上,从而达到防滑效果。10、一个密度为0.5×103kg/m3、边长为0.2m的实心正方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该物体的质量是kg,它对地面的压力大小是N,对地面的压强是Pa。(取g=10N/kg)11、如图所示,物体A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从甲图位置匀速运动到乙图位置。此过程中,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____水平推力F(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物体A对桌面的压力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物体A对桌面的压强将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2、物理知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病人输液时用的吊瓶就是一例。如图所示,A管是输液管、B管是空气管。在输液过程中,如果发现病人的血液沿输液管回流,可将吊瓶适当地升高,使流入患者血管处药液的压强变。B管的作用是保持瓶口C处的压强始终等于。13、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研究液体压强时,绘制的甲乙两种液体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图象.由图可知,甲乙两种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其中_______液体是水。AF甲AF乙第11题图第12题图第13题图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在下表中(每题2分,共32分)14、有三个相同材料制成的圆柱体,高度相同,它们的质量比为m1:m2:m3=2:3:5,把?它们竖直放在水平面上,则水平面受到的压强之比为(????)?A.2:3:5???B.5:3:2??C.1:1:1??D.15:10:615、有些公共汽车配备逃生锤,遇到紧急情况时,乘客可以用逃生锤打破玻璃逃生,为了更容易打破玻璃,逃生锤外形应选择图中的(???)第18题图第15题图16、?比较下列各种情况下,人对地面压强最小的是(??)?A.汽车司机躺在地面上修车???B.人在步行时?C.人蹲在地面上时?????D.人在踩高跷时17、如图所示,A、B是两个密闭的球形容器,C、D、E都是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它们与容器接口处紧密封接。容器A、B和玻璃管D、E内盛有水,各水面高度差如图所示。则E管内水面高出B容器水面的高度h应等于:(???)A、0.5米。???B、1.0米。??C、?1.5米。??D、2.5米18、如图所示,一杯水放在桌面上,若用细绳系将一金属块悬挂在水中时,则水对杯底的(??)A.压强增大,压力不变?????B.压强不变,压力增大C.压强和压力都不改变?????D.压强和压力均增大19、如图所示,三个相同的烧杯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分别盛有盐水、水和酒精,它们液面的高度相同,其中烧杯底受到液体的压强最大的是()(已知ρ盐水>ρ水>ρ酒精)A、盛盐水的杯子???B、盛水的杯子??C、盛酒精的杯子??D、三者一样大20、如图所示,底面积相同的甲、乙两容器,装有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则它们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大小关系正确的()?A.P甲>P乙?????B.P甲<P乙?????C.P甲=P甲???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21、如图,甲、乙、丙三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密度不同的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在液体内部同一水平面a,b,c三点处液体的压强相等,则各容器中液体的密度大小、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大小排列顺序都正确的是(?????)A、ρ甲>ρ乙>ρ丙,P甲=P乙=P丙B、ρ甲>ρ乙>ρ丙,P甲<P乙<P丙C、ρ甲>ρ乙>ρ丙,P甲>P乙>P丙D、ρ甲<ρ乙<ρ丙,P甲<P乙<P丙22、如图所示:甲、乙两容器用一细管相连,细管中间有一开关K,先把K关上,在两容器中装入不同质量的水,甲中水面比乙中水面高,然后将甲上口密封,打开开关K后,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甲中的水不往乙流,水面高度都保持不变;B、甲中的水往乙中流一些,但甲中的水面一定比乙中的高;C、甲中的水往乙中流一些直到乙的水面比甲高;D、甲中的水往乙中流一些,直到甲、乙水面相平为止;23、将未装满水且密闭的矿泉水瓶,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再倒水放置,如图所示。两次放置时,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强分别为pA和pB,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力分别为FA和FB,则()?A.pA>pB???FA>FB?;????B.pA<pB??FA=FB;?C.pA=pB??FA<FB;??????D.pA<pB??FA>FB24、?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A.堵住茶壶盖上的小孔,壶里的水不容易被倒出来?B.用塑料吸管能把饮料吸入口中C.生产灯泡时,抽气机能抽出灯泡内的空气?D.钢笔吸墨水25、如图所示,两个盛有等高液体的圆柱形容器A和B,底面积不同(SA<S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现将甲球浸没在A容器的液体中,乙球浸没在B容器的液体中,容器中均无液体溢出,若此时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则一定是()A.甲球的质量小于乙球的质量B.甲球的质量大于乙球的质量C.甲球的体积小于乙球的体积D.甲球的体积大于乙球的体积26、如图,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液体.甲试管竖直放置,乙试管倾斜放置,两试管液面相平。设液体对两试管底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则(???)?A、P甲?<P乙???????????B、P甲?=?P乙?C、P甲?>?P乙??????????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27、某同学用嘴对一小空瓶吸一口气,空瓶就能“挂”在嘴唇上,原因是()A、唾液把瓶粘住了B、瓶内气压减小了C、瓶外气压增大了D、瓶子质量减小了28、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大气层是这个家园的保护伞,没有它人类将无法生存,请你想象一下,假如地球周围没有了大气层,以下现象不会再发生的是()A、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B、水往低处流C、将衣服上的灰尘抖下?D、用吸盘挂钩挂衣服29、右图为托里拆利实验的装置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将玻璃管稍微倾斜,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变小B.将玻璃管稍微向上提起但未离开液面,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变大C.向槽中继续注入少量水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变小D.换用更粗一些的等长玻璃管,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不变三、实验、探究题:(6/+7/+7/=20/,共20分)30、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勇同学在同一块海绵上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来进行研究。(所用每块砖重力和型号大小都相同)?A.一块砖平放在海绵上??B.两块砖叠放在海绵上??C.一块砖竖放在海绵上?(1)小勇是通过观察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2)观察比较图A、B的情况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有关;比较图A、C的情况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有关。(3)以上这种研究方法在科学探究中属于法。31、为了估测大气压究竟有多大,某小组同学根据课本中的实验方案,如图8所示,在实验室合作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将蘸水的塑料吸盘按在光滑水平板面上,挤出里面的空气;②用弹簧测力计钩着吸盘挂钩缓慢往上拉,直到吸盘脱离板面;③记录刚刚拉脱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这就是大气对吸盘的压力;④再设法量出吸盘与水平板面的接触面积,然后算出大气压。(1)将吸盘蘸水后再在光滑水平板面上,其目的是为了。(2)从原理上讲,本实验测算大气压的方法是否可行?答:。(3)如果实验中所用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5N,吸盘与水平板面的接触面积为10cm2,请你通过计算,说明他们能否测算出大气压,为什么?(1标准大气压为1.0×105Pa)(4)要估测出大气压,你认为本实验中对主要实验器材有什么要求?32、小梓用U形管压强计去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1)他发现:按与不按探头的橡皮膜(图甲所示),U形管两边液面均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如左图所示.则这套实验装置可能出现的问题是:__.?(2)小梓选用了另一个能正常使用的压强计和一大烧杯的水进行了三次实验如图(乙)所示.他探究的问题是:液体内部压强与_____的关系.实验过程中要判断探头承受液体压强的大小,主要是观察_________________.图(乙)图(甲)图(丙)(3)小梓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选了另一种密度不同的液体做了如图(丙)所示的对比实验.得到的结论是:“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密度大小无关”.他的结论对不对?为什么??四、计算题:(8/+8/+5/=21/,共21分)33、如图所示,甲、乙两个薄壁柱形容器质量分别为1千克和0.5千克,容器的底面积分别为0.015米2和0.01米2,均放在水平面上,甲容器中装有3.0×10-3米3的水。求:(1)水的质量m水;(2)水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3)现将甲容器的水倒一部分到乙容器中,使两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都相等,求倒入乙容器水的质量Δm。(4)现将甲容器的水倒一部分到乙容器中,使水对两容器底面的压强都相等,求倒入乙容器水的质量Δm/。34、水平地面上有一个质量为1千克、底面积为1×10-2m2的薄壁圆柱形容器,容器内盛有质量为4千克的水。①求:水对容器底的压强。②现将一个质量为2.7kg的铝块用细线悬吊而浸没在水中,水未溢出。求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Δp/。35、一台液压机的大、小活塞直径分别为200cm和10cm。若要在大活塞上产生10000N的举力,则需在小活塞上施加多大的作用力?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压强,大气压;2、1.25×104;3、9;4、压强,摩擦;5、连通器原理,1.76×106;6、1000,8.5,1133;7、3.0×105,2;8、大气压,10;9、增大摩擦,大气压;10、4,40,1000;11、等于不变,变小;12、大,大气压;13、甲大于乙,乙;二、选择题: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答案番号
C
D
A
B
D
A
B
C
B
D
C
D
C
B
D
D
三、实验、探究题:30、(1)海绵的形变程度(2)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3)控制变量。31、(1)使吸盘与玻璃板充分密合,防止漏气。(2)从原理上讲是可行的。(3)答:通过按标准大气压计算可以知道,大气对吸盘的压力约为100N,而实验所用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5N,因而所用测力计的量程远小于大气对吸盘的实际压力。所以他们用此器材不能测算出大气压。(4)答:所用的测力计的量程应该大于100N。32、(1)___漏气___.(2)深度,__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_。(3)答:不对。因为液体的压强不仅与液体密度有关,而且还与深度有关。实验中没有控制“深度相同”,因而不能说明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密度大小有无关系。?四、计算题:33、解:(1)m水=ρV=1.0×103kg/m3×3.0×10-3m3=3kg(2)由于是柱形容器,因此水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力就等于水重,即F=mg=30N水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F/S=30N÷0.015㎡=2000Pa(3)由题意可得:(m水+m甲-Δm)g/S甲=(m甲+Δm)g/S乙,代值计算得Δm=1.3kg(4)由题意可得:(m水-Δm)g/S甲=Δmg/S乙,代值计算得:Δm=1.2kg34、解:(1)由于是柱形容器,因此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就等于水重,即F=mg=40N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F/S=40N÷0.01㎡=4000Pa(2)铝块的体积V=m/ρ=2.7kg÷2.7×103kg/m3=10-3m3水面上升的高度Δh=V/S=10-3m3÷10-2m2=0.1m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Δp/=p水gΔh=103kg/m3×10N/kg×0.1m=1000Pa35、解:大小活塞的面积之比S1∶S2=(d1∶d2)2=400∶1则由帕斯卡原理可得F1/S1=F2/S2即:F2=F1·S2/S1=10000N×(1∶400)=25N
第九章压强单元测试题(2)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压力作用的效果与和____有关.2.两个物体分别平放在静止的水平地面上,它们的质量之比为2:3,跟桌面的接触面积之比为3:2,则两个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之比为,桌面受到的压强之比为.3、物体上受到的叫压强。一个箱子对地面的压强是6000Pa,则“6000Pa”表示的物理意义是4、重力为6×104牛的大象,每只脚掌面积是600cm2,它四脚着地时对地面的压强为______Pa。5.潜水员身穿潜水服下潜到水下20m深处,该处水产生的压强为Pa,此压强对潜水服上面积为0.02m2的视窗玻璃的压力为N,g取10N/kg。6.在海拔3000m以上的高原地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水容易沸腾,是因为高原区气压1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100℃。而人在该地区吸气困难,与在平原相比,吸气时肺的容积要扩张得更些,肺内的气压要变得更些。7、下列所述各事例是为了增大压强还是减小压强(填“增大”或“减小”)①刀口常磨得很薄:;②铁轨下面垫枕木:;③书包带换成宽一些的:;④铁钉的头部做得尖尖的:;8、手握着一个鸡蛋用力捏不易捏破,可握着两个鸡蛋用不大的力很容易将鸡蛋捏破,这是因为手握两个鸡蛋时鸡蛋的受力面积比手握一个鸡蛋时鸡蛋的受力面积更,使鸡蛋受到的压强变得更,因此鸡蛋更容易捏破。9.如右图所示的容器内装有水,已知h1=30cm,h2=10cm,容器内的底面积为0.5m2,则A点处水产生的压强是_______________Pa,B点处水产生的压强是_______________Pa,水对容器底的压力是____________N.10、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气压值不是固定不变的,离地面越高,大气压值越,但其变化并不均匀。11.能够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著名实验是___________,最早测出大气压的值的科学家是_________。他测出大气压强值相当于毫米高的汞柱产生的压强。12、使用压力保温瓶,只要将活塞向下按,瓶中的水就会从管口流出,这是因为按下活塞后,瓶内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大气压而将水压出来。13.高压锅容易把食物煮烂,是因为锅内水面上方的气压______________1个标准大气压,锅内水的沸点______________100℃(以上两空选填“大于”或“小于”)。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9分)1、下列哪些应用是属于增大压强的?A.针和锥子的顶端都做得很尖B.载重汽车要用很多个轮胎
C.河堤常常要修得上窄下宽D.用螺丝固定零件,常在螺丝下垫上一个比较宽的垫片2、关于液体压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液体压强是由液体重力产生的,所以液体越重,产生的压强越大
B、因为P=F/S,所以液体压强与容器底面积大小有关
C、由于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因而液体内部只有向下的压强
D、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3、当你上体育课练习正步走时,你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F1、p1;当你立正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F2、p2,则A、F1=F2p1=p2B、F1>F2p1>p2C、F1<F2p1>p2D、F1=F2p1>p24、质量相同的正方体实心铜块和铁块,平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压力相等,铜块对地面压强大;B.压力相等,铁块对桌面压强大;
C.压强相等,铜块对桌面压力大;D.压强相等,铁块对桌面压力大.5.如右图所示三个规格相同的杯子里分别装有水、盐水和煤油。它们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同,根据杯中液面的位置可以判定(ρ油<ρ水<ρ盐水)A、甲杯是水,乙杯是盐水B、甲杯是盐水,乙杯是煤油C、乙杯是盐水,丙杯是水 D、乙杯是水,丙杯是煤油6、下图中所示各实验中,用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实验的是8.有些轿车的尾部安装了导流板,如下图所示。它的作用主要是在轿车高速行驶时,增加对地面的压力,提高车轮的抓地性能。则导流板横截面的形状是导流板第8题图9、右图是甲、乙两种液体的压强p与深度h的关系图像,由图可知,甲液体密度与乙液体密度大小关系是A、ρ甲>ρ乙B、ρ甲=ρ乙C、ρ甲<ρ乙D、无法判断10、在水平桌面上,并排立放着10本同样的书,如果取走5本,则桌面受到的
A、压力和压强都减小一半B、压力减小一半,压强不变
C、压力减小一半,压强增大一倍D、压力不变,压强增大一倍11、把装满水的杯子浸入水中,口朝下。如右图所示那样抓住杯底向上提,在杯口离开水面前,杯子露出水面的部分:A、充满水;B、没有水;C、有水,但不满,水面上方是空气;D、有水,但不满,水面上方是真空;12、某同学做托里拆利实验,测得玻璃管内水银柱比槽内水银面高出76cm,下面的哪些措施可以使这个高度差改变:A、往槽内加入少许水银;B、使玻璃管稍微倾斜一点;C、把玻璃管往上提一提;D、把实验移到高山上去做。13.自来水笔吸墨水时,只要按几下弹簧片,墨水就进入橡皮管里了,这是由于A.弹簧片作用使墨水进入橡皮管B.手的压力使墨水进入管C.橡皮管的吸力使墨水进入管D.大气压作用使墨水进入橡皮管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10分)1、在进行“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从图a和图b可以得出的结论:2.下表是小莉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分别测得水和盐水在不同深度时,压强计(U形管中是水)两液柱的液面高度情况。序号
液体
深度h/mm
压强计
左液面mm
右液面mm
液面高度差mm
1
水
30
186
214
28
2
60
171
229
58
3
90
158
242
84
4
盐水
90
154
246
92
⑴分析表中序号为1、2、3三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同种液体的压强,比较表中序号为3、4两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有关。⑵为了进一步研究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是否相等,她应控制的量有和,要改变的是。⑶小莉同学在学习了液体压强公式后,用公式进行计算得出金属盒在30mm深处水的压强是Pa。四、计算题(每题9分,共18分)1。据报道,2006年德国世界杯期间,设在慕尼黑“IBC”大厅前的大理石足球雕塑“团队之星”,“足球”和底座的总质量达11t,“足球”的体积约为3m3。若雕塑底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m2,大理石的密度为2.6×103kg/m3。请计算:⑴该“足球”的质量;⑵雕塑对地面的压强。2,如图所示,重10N底面积为200cm2的容器装入10Kg的水,水的深度为30cm,求:(1)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2)容器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第九章《压强》单元测试题(2)参考答案(一)、1.垂直,压力大小,受力面积;2。2:3,4:9;3.单位面积;压力大小;地面上每平方米面积受到的压力是6000N;:4.2.5×1055。2×105、4×1036.小于、低于、大、小7.增大;减小;减小;增大;8.小;大9.3×103;1000;1.5×103;10.小;大;低11.马德堡半球实验;托里拆利;760;12.大于;13。大于;大于;(二)、1.A2.D3.D4.A5.C6.B7.D8.C9.C10.B11.A12.D13.D(三)、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压力越大,作用效果越明显;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受力面积越小,作用效果越明显;2.(1)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液体密度;(2)液体密度;液体深度;橡皮膜的朝向;(3)300;3.两张纸片吸到一起;气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四、1、7.8t;5.5×104Pa;2、3000;600;110;5500;
PAGE
16
浮力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4、物体的浮沉条件:(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GF浮GF浮(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F浮GF浮G下沉悬浮上浮漂浮F浮<GF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艺术品捐赠收藏合同范本3篇
- 智研咨询-2025年中国园艺机具行业市场全景调查、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三片罐行业投资方向及市场空间预测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 二零二五年度私人住宅地基买卖及配套设施建设协议3篇
-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知识精研】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 第03章 热现象(物态变化)-2024年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章节过关检测(人教版)
- 二零二五年度铝材研发与应用合作协议范本3篇
- 《服务用语及技巧》课件
- 《隧道盾构法施工》课件
- 《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课件
- 2023国民阅读时间报告
-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绝句》教案
-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英语试卷(含答案)
- 智能机器人与传感器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GB/T 42595-2023承压设备修理基本要求
- 塑料成型模具设计(第2版)江昌勇课件1-塑料概述
- 科幻小说赏读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杭州师范大学
- 《足球:脚背内侧传球》说课课件
- 高中生物 人教版 选修二《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教学设计
- 公司设备日点检表模板
- (新版)金属冶炼(铅、锌冶炼)主要负责人考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