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流体流动(3节)_第1页
第一章流体流动(3节)_第2页
第一章流体流动(3节)_第3页
第一章流体流动(3节)_第4页
第一章流体流动(3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管内流体流动现象(1)一、流体流动阻力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2、流体与固体接触后,于是在固体壁附着一层流体膜,即流体与固体间由于润湿作用,即存在附着力。1、流体内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当流体流动时,两流体层间产生相对运动,即存在摩擦力,内摩擦使流体流动时受到阻力,因而消耗能量。这种流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叫黏性力(内摩擦力、剪应力)。2023/2/6第三节管内流体流动现象(2)二、牛顿黏性定律:

流体流动时产生内摩擦的性质,称为流体的黏性。FuΔy→dyu+duu摩擦力F与两流体层间的速度梯度Δu/Δy成正比,与两液层的接触面积S成正比,且平行;即:2023/2/6第三节管内流体流动现象(3)平行地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内摩擦力称为剪应力,用τ表示:du/dy:速度梯度,即u与垂直管壁距离y的变化率。

μ:黏滞系数或动力黏度,简称为黏度。牛顿黏性定律:符合如下系的流体叫牛顿型流体,即

内摩擦力τ与du/dy速度梯度一次方成正比,称为牛顿黏性定律。2023/2/6第三节管内流体流动现象(4)1、μ黏度:促使流体产生单位速度梯度的内摩擦力。μ黏度表示流体黏性大小,是流体的物理属性;流体静止时不讨论性质。2、μ的单位:三、黏度2023/2/6第三节管内流体流动现象(5)3、影响μ的因素:主要是温度t的影响。

t↑:液体的

μ↓

;气体的μ

黏性力:

①分子间吸引力,造成内摩擦力,液体主要是此原因。②分子间的热运动,造成内摩擦力,气体主要是此原因。4、μ的数据来源:文献值;查任意温度下的μ值,查图(教材)。

μ值非常重要的物理量,在流体流动、传热、传质中起重要作用。2023/2/6第三节管内流体流动现象(6)五、流体的流动类型与雷诺数Re1、雷诺实验:为了直观地观察流体流动时,内部质点的运动情况,及各种因素对流体流动状态的影响。请看雷诺实验图示--2023/2/6雷诺实验图示(1)2023/2/6雷诺实验图示(2)2023/2/6第三节管内流体流动现象(7)2、流体流动类型——

层流流动(层流):质点平行沿轴线位移,一层滑过一层流动,质点间无垂直流动方向上的位移,互不干扰的直线运动。湍流流动(湍流):质点在轴向运动的同时,存在径向及各个方向上的杂乱无章运动,流速大、混合快。2023/2/6第三节管内流体流动现象(8)

影响流动类型的因素:内因、外因用不同流体实验,检验内因的影响(

ρμ等);用不同设备(材质、管径、管长、粗糙程度、流速等);经雷诺研究,将实验结果用数学的“因次分析法”处理,得到无因次准数群——雷诺数Re:实验证明:

Re≦2000层流;

Re

≧4000湍流;雷诺数Re为流体流动类型的判据。不稳定的过度状态:雷诺数—流体流动类型的判据2023/2/6第三节管内流体流动现象(9)Re的量纲(单位):

Re的物理意义——两个物理量——力之比。

对于圆管中的流体,uρ表示质量流速,ρu2表示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动量,其值与单位截面积的惯性力成正比。u/d表示流体内部的速度梯度,μ•u/d与流体内部的黏性力成正比。因此,Re就相当于惯性力与黏性力之比。2023/2/6第三节管内流体流动现象(10)3、层流与湍流本质区别:层流沿管轴有规律的平行移动,层与层之间没有明显的干扰,即互不碰撞,互不混合。湍流质点作各个方向不规则的杂乱的运动,剧烈的扰动和混和、强烈的碰撞,存在径向脉动,质点的

径向脉动是湍流运动的最大基本特点。

层流不存在脉动。这是两者流动方式存在的本质区别。流体的湍动、层流在生产中都被广泛应用。2023/2/6第三节管内流体流动现象(11)例:

在25mm的钢管中输送水,流速为1.0m/s,水温为20℃。求:(1)管路中水的流动类型。(2)管路内水保持层流状态的最大流速。解:(1)20℃时,水的黏度为10-3Pa.s,密度为998.2kg/m3,则管中的雷诺数为:为湍流流动(2)若为层流,Re≤2000,即:2023/2/6第三节管内流体流动现象(12)六、流体在圆管内的速率分布:速度分布:描写流体流动过程中,各点轴向速度沿管半径变化的数学式。1、层流:层流时,沿管径的分布为抛物线型。u=u平=0.5umax(1)中心最大流速:(3)速度分布公式:(2)平均速度:2023/2/6第三节管内流体流动现象(13)2、湍流:速度分布没有严格的规律性,速度分布不是严格的抛物线型,是近抛物线型。u=0.82umax(1)速度分布经验式:(2)平均速度:2023/2/6第三节管内流体流动现象(14)圆管内层流与湍流的比较层流Re≤2000湍流Re≥4000本质区别分层流动

质点的脉动

速度分布平均速度

剪应力抛物线近抛物线黏性力黏性力+附加阻力2023/2/6第三节管内流体流动现象(20)湍流核心缓冲层湍流边界层层流边界层1、边界层的形成:当流体流经固体表面时,由于:1)流体与固体间存在附着力,形成流体膜;2)流体内存在粘度具有内摩擦;所以在垂直于流体流动方向上产生速度梯度。边界层:在固体壁面附近存在速度梯度的流体层,称为流体的流动边界层,简称边界层。边界层内速度的特点:只有边界层内才有速度梯度;即边界层内du/dy≠0。边界层以外称主流区,其速度为u认为是恒定的。七、边界层的概念2023/2/6第三节管内流体流动现象(21)

边界层厚度δ随流经管长x0而增加,摩擦力对边界层外的流体持续作用,促进边界层不断增厚,至始边界层在某处汇合,δ值增加到最大值。此后δ不再增大,达到流动稳定。

若汇合处的边界层为层流,则此后管内的流体流动仍为层流。若汇合处的边界层为湍流,则此后管内的流体流动仍为湍流。2、流体在圆形直管进口边界层的厚度:2023/2/6第三节管内流体流动现象(22)结论:流动类型为层流,则管的内半径厚度,均为边界层,称为层流边界层。。流动类型为湍流,在靠近管壁面有厚度为δ的边界层,此厚度称为湍流边界层。

工程上认为:流体进入管口达到稳定流动,需要一“进口稳定段”,稳定段的长度层流时为(50~60)d;湍流时一般比层流短一些,为(40~50)d。2023/2/6第三节管内流体流动现象(23)

应用边界层的概念可使阻力计算问题简化。流体的流动可分为两部分:1)边界层内(边界层区域):靠近固体壁面处的边界层内由于存在速度梯度,存在剪应力,必须考虑流体的黏性作用,即流体阻力存在区,τ=μdu/dy项不能忽略。2)主流区(边界层以外):du/dy≈0,u=0.99us,可以忽略黏性力,但附加阻力比较大,称为外流区域;既使流体黏度较大,

τ也可忽略,此区域黏度不起作用,即不考虑黏性力的作用。

德国科学家普朗特在二十世纪初提出一个重大假设:黏性影响仅限于固体壁面附近,即边界层内;而阻力仅与此薄层的特性有关。3、边界层应用的意义:2023/2/6第三节管内流体流动现象(24)ABCD边界层的分离图示

边界层的一个重要特点:在流体遇到新“情况”时,发生流体脱离壁面,沿着新的流动方向进行流动,此现象称为边界层分离;同时伴随倒流、涡流、碰撞等,消耗能量。

只要有边界层分离的发生,就存在流动阻力,他们是由于固体表面特殊形状造成的,称为形体阻力。当流体遇到管件、阀门、出口及进口等表面,产生能量损失有两种:①的粘性力-内摩擦力;②形体阻力-局部阻力。4、边界层的分离:202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