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几月几日今年(优秀4篇)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069443d2eb1b4d486cc82429319fe15/a069443d2eb1b4d486cc82429319fe151.gif)
![清明节是几月几日今年(优秀4篇)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069443d2eb1b4d486cc82429319fe15/a069443d2eb1b4d486cc82429319fe152.gif)
![清明节是几月几日今年(优秀4篇)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069443d2eb1b4d486cc82429319fe15/a069443d2eb1b4d486cc82429319fe153.gif)
![清明节是几月几日今年(优秀4篇)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069443d2eb1b4d486cc82429319fe15/a069443d2eb1b4d486cc82429319fe154.gif)
![清明节是几月几日今年(优秀4篇)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069443d2eb1b4d486cc82429319fe15/a069443d2eb1b4d486cc82429319fe15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9-清明节是几月几日今年(优秀4篇)清明节是几月几日篇一
清明节的起源于来历
清明节最早只是节气的名称,它与寒食节有密不行分的关系,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面一天命为清明节,清明节也是中国十分重要的时年八节中的一节,它起源于古代皇家对祖先的墓祭之礼,后来流传到民间,逐渐形成了清明节,而且清明节还与天气节候有关,清明季节,万物生长,这个时候也有外出春游祭祖之说。在纪念先祖的同时,也在野外欣赏一下漂亮的景色,外出转换一下情绪。
清明节的风俗习惯
清明节的习俗有荡秋千,蹴鞠,春游,植树,扫墓,插柳,射柳,斗鸡,蚕花会等,清明节主要的活动是为先人扫墓,清明祭奠参加者是全国人民,都要去祖先的墓碑前祭奠祖先,为祖先扫墓。清明节也属于三大鬼节中的一种,但是普通不会被称为鬼节,由于清明节只是祭奠先祖的亡魂,而不会去祭奠孤魂野鬼。
每个地区祭奠先祖的方式都各不相同,日期也各不相同,北京在清明前后的单日祭奠祖先,而浙江一带则在清明前后7天内都能够去祭拜祖先,山东等则是在寒食节的时候去祭拜祖先。每个地方,祭奠时光与方式各不相同,但大体都是一样的
清明节的由来篇二
春秋时代,晋国的晋献公由于宠爱骊姬,导致太子申生自杀,其它的两个儿子重耳与夷吾则逃亡他国。
重耳在北方游牧民族的部落里借居十二年,后来重返中原,欲寻求各国的帮助而复国。他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一行人饥寒交迫的到达了卫国,没想到卫文公却让他们吃了尴尬的闭门羹。这时,重耳由于长久的养分不良,染上了风寒,发着高烧,他喃喃呓语着想喝一碗肉汤。但是,随行的人一样也两袖清风,上哪儿去筹钱买肉呢?忠心耿耿的介之推,一咬牙割下了自己大腿上的肉,煮出热热的肉汤,重耳喝了之后,竟然不药而愈。一行人也继续前行,到达了齐国,并得到齐桓公的支持,最终在流亡十九年之后,返回晋国,登上大位,成为历史上出名的晋文公。
晋文公执掌政权后,要之前伴同流亡的臣子们,说说自己的贡献,再来论功行赏。看到众人自我吹嘘、争相邀功的嘴脸,介之推十分厌恶,他自始至终都不发一语,晋文公也没想起他来。介之推失望之馀,带着母亲退隐山林。介子推的一个街坊为他打抱不平,晋文公才想起了他的恩泽,连忙 派人寻访,但是介之推已经淡泊名利,无论如何都不愿下山受赏。有人向晋文公献策,放火烧山逼他下山,却没料到这把火熄灭之后,众人在满山灰烬中,找到了抱着一棵树被活活烧死的介之推与母亲。
介子推母子被火烧死以后,次年晋文公命令从此往后每到介子推死的日子(3月初五,清明前一天)家家不得生火,只能吃凉的食物,以纪念介子推。而当初晋国文化为春秋时期的强势文化,寒食的传统便被推广到了全国,自此便有了寒食节。清明与寒食(扫墓、不吃热是寒食的习俗)本不是同一个节日(清明其实只是个节气),但寒食过后就是清明,所以渐渐也就合二为一。
唐玄宗时又下诏将寒食扫墓定为五礼之一。
古时将清明、7月15中元节、10月15下元节并称三冥节,都是祭奠鬼神的节日。
清明节的由来和传奇篇三
无数传统节日都和古老的传奇有关系,清明节也是如此,这个节日的由来,能够追溯到春秋时期。相传春秋晋国时期,晋文公受到迫害,因此在国外四处流浪,而忠臣介子推向来都陪伴在他身边,吃了不少苦头。有一次晋文公饿到昏倒,介子推就割下了大腿的肉做成汤给主公吃,救了他一命。后来晋文公重回朝堂,恩赐了无数协助过他的人,唯独漏掉了介子推。
介子推不以为意,但是携老母隐居山野,他离开之后,晋文公回想往事才觉得愧对忠臣,于是带领部下去找介子推,没想到苦寻无果。晋文公认为对方是在怨恨自己,于是放火烧山想逼介子推出来,没想到对方刚正不阿,宁愿被火烧死也不出来。他死之后,留下的血书“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令晋文公感到懊悔,为了纪念他,就把放火烧山这一天定为“寒食节”,下令每年此时百姓只能吃素纪念介子推。这个日子后来逐渐演化成了清明节,成为人们怀念忠烈与祖先的日子。
清明节习俗篇四
扫墓祭祖
清明节是传统的春祭大节,与之相对应的是重阳节的秋祭。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久远。据考古,广东英德青塘遗址发觉万年前的墓葬,经加速器质谱(AMS)测定,年月距今13500年左右,表明距今1万多年前,古人已具有明确的故意识墓葬行为和礼俗观念。扫墓祭祖,是清明节俗的中心。清明之祭主要祭奠祖先,表述祭奠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
清明祭奠在清明前后,各地有所差异,清明祭奠按祭奠场所的不同可分为墓祭、祠堂祭。以墓祭最为普遍,清明祭奠的特色就是墓祭,清明祭奠主要是因为实行墓祭方式。另一种形式是祠堂祭,又称庙祭,庙祭是宗族的共同聚会,有些地方径直称为“清明会”或“吃清明”。清明节祭祖,根据习俗,普通在清明节上午动身扫墓,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先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或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拜祭。
春游
春游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普通指初春时到郊外漫步 游玩。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观赏和领略春日景象,郊外远足,这种春游也叫踏青。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春游草,在郊野游玩,欣赏春色。春游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奠的迎春习俗。这种农耕祭奠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
清明之时,正是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乘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也有些特意于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观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远足,一抒在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清明前后正是春游的好时间,所以成为清明节习俗的一项重要内容。春游郊游,是清明季节与春祭并存的古老主题。
插柳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光,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春游时随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据说插柳的习俗与避开疫病有关。唐人认为在河边祭奠时,头戴柳枝能够挣脱毒虫的损害。宋元以后,人们春游归来,往往在家门口插柳以避开虫疫。这是由于春天气候变暖,各种病菌开头繁殖,人们在医疗条件差的状况下,只能寄希翼插柳避开疫病了。柳枝插在屋檐下,还能够预告天气,古谚云:“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
游乐
清明节除了上述扫墓祭祖、春游插柳的习俗之外,还有大量游乐的风习,千百年来,倍受人们的爱慕,如连续至今的牵钩、放风筝和荡秋千等,也还有曾盛行一时,惟今已不复见的射柳和蹴鞠(音:cùjū)。
拔河
拔河,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头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时进行大规模的拔河竞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向来流传至今。
放风筝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爱慕的活动之一。古人信任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害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后来,风筝亦逐渐进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消遣活动。
清人潘荣陛所著《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盒,轮毂相望。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古人还认为清明的风很适合放风筝。《清嘉录》中说:“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能够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无数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全部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荡秋千
荡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进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秋千不仅能够促进健康,而且能够培养英勇精神,至今为人们特殊是儿童所爱慕。
秋千之戏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荆楚岁时记》记载:“春时悬长绳于高木,士女衣彩服坐于其上而推引之,名曰打秋千。”唐代荡秋千已经是很普遍的嬉戏,并且成为清明节习俗的重要内容。因为清明荡秋千随处可见,元明清三代定清明节为秋千节,皇宫里也安设秋千供皇后、嫔妃、宫女们戏耍。如今的公园和游乐场仍然有秋千,供儿童戏耍。
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嬉戏。在瘦长摇曳的柳枝上,拴上一缕红绸,即是被射的任务。大多是青年男子,骑马挽弓,在百步以外,用特制的前头分杈的箭,射断那枝柳条,待柳条落地之前,飞马前往,将柳条接住。据明朝人的记载,射柳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败。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爱慕的一种嬉戏。蹴鞠,就是中国足球的`前身,球皮是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
蹴鞠在唐宋时期最为富强,常常浮现“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欣赏,万人瞻仰”的情景,《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初情景。杜甫的《清明》诗中写到,“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也说明白当初蹴鞠活动的普及。在讲求“中庸”的传统文化背景下,蹴鞠逐渐由对抗性竞赛演化为表演性竞技。到了清代,在史籍上有关蹴鞠活动的记载,就寥寥无几了。
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嬉戏,斗鸡由清明开头,斗到夏至为止。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帝也参与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五代女词人花蕊夫人有诗云:“寒食清明小殿旁,彩楼双夹斗鸡场。内人对御分明看,先睹红罗被十床”。皇宫里进行斗鸡竞赛,还用10床被子当作赌注,可见玩兴极浓。
蚕花会
蚕花会“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些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其中以洲泉的马鸣庙和青石的双庙诸的蚕花会尤为出色隆重。马鸣庙位于洲泉镇西,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棒球场租赁与赛事宣传合作合同
- 人力资源公司合作合同
- 食堂承包合同书
- 交通运输行业智能交通出行服务平台方案
- 服装厂缝纫机设备买卖合同书
- 物流市场分析与规划作业指导书
- 买卖房屋交接合同协议书
- 人工智能系统开发与部署作业指导书
- 带担保的借款合同
- 工业互联网背景下智能仓储管理解决方案
- 美丽的大自然(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一年级下册
- 2024年低压电工考试题库(试题含答案)
- 成都特色民俗课件
- 花城版音乐四下-第四课-认知音乐节奏(教案)
- 宠物医院员工手册
- 2024年高考英语读后续写高分宝典专题08读后续写肢体动作描写积累1(词-句-文)讲义
- 商业与公积金贷款政策
- 时政述评培训课件
- 2022届高三体育特长生家长会
- 不对外供货协议
-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时评类(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