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1 a letter to an architect 知识点讲解学习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91546433e0f9e7819e13b4174310c9d/891546433e0f9e7819e13b4174310c9d1.gif)
![unit1 a letter to an architect 知识点讲解学习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91546433e0f9e7819e13b4174310c9d/891546433e0f9e7819e13b4174310c9d2.gif)
![unit1 a letter to an architect 知识点讲解学习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91546433e0f9e7819e13b4174310c9d/891546433e0f9e7819e13b4174310c9d3.gif)
![unit1 a letter to an architect 知识点讲解学习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91546433e0f9e7819e13b4174310c9d/891546433e0f9e7819e13b4174310c9d4.gif)
![unit1 a letter to an architect 知识点讲解学习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91546433e0f9e7819e13b4174310c9d/891546433e0f9e7819e13b4174310c9d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unit1alettertoanarchitect知识点财务管理试题2006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财务管理》讲义财务管理试题2006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财务管理》讲义
/财务管理试题2006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财务管理》讲义2006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财务管理》讲义【例题20】某企业2006年计划全年的A种材料的需求量为72000公斤,材料单价为5元,预计一次采购费用为1000元,单位材料的年变动储存费用率为材料进价成本的20%。要求:(1)计算材料的经济订货批量及相关的最低总成本。【答案】经济订货批量==12000(公斤)达到经济批量的相关最低总成本==12000(元)。(2)计算材料全年最佳订货次数和最佳订货间隔时间。【答案】全年最佳订货次数=72000/12000=6(次)最佳订货间隔时间=360/6=60(天)。(3)计算A材料的年总成本。【答案】A材料的年总成本=购置成本+相关最低总成本=72000×5+12000=372000(元)。(4)计算达到经济订货量时材料平均占用资金。【答案】达到经济订货量时材料平均占用资金==30000(元)。(5)假设在交货期内,企业所生产产品的产量是不确定的,其概率分布如下:已知该产品的A材料消耗定额为10公斤/件,材料的缺货成本为3元/公斤。计算当保险储备量分别为0、1000公斤、2000公斤和3000公斤时的与保险储备量相关的总成本,并进行决策。【答案】订货间隔期内平均需求=12000×0.9+13000×0.05+14000×0.03+15000×0.02=12170(公斤)①B=0,R=12170公斤=(13000-12170)×5%+(14000-12170)×3%+(15000-12170)×2%=41.5+54.9+56.6=153(公斤)相关总成本=153×6×3=2754(元)。②B=1000公斤,R=13170公斤=(14000-13170)×3%+(15000-13170)×2%=61.5(公斤)相关总成本=1000×5×20%+61.5×6×3=2107(元)。③B=2000公斤,R=14170公斤=(15000-14170)×2%=16.6(公斤)相关总成本=2000×5×20%+16.6×6×3=2298.8(元)。④B=3000公斤,R=15170公斤,=0(公斤)相关总成本=3000×5×20%=3000(元)。当保险储备量为1000公斤时,该企业缺货成本与储存成本之和为最小。因此,以1000公斤为保险储备量较为合适。【例题21】某商业企业2005年四季度现金收支的预计资料如下:(1)2005年预计全年的销售收入为8000万元,假设全年均衡销售,按年末应收账款计算的周转次数为12次,第三季度末预计的应收账款为500万元,预计的现金余额为6万元。(2)销售毛利率为28%,假设全年均衡销售,当期购买当期付款。按年末存货计算的周转次数为8次,第三季度末预计的存货为480万元。(3)四季度的费用预算为50万元,其中折旧为12万元.其余费用须当季用现金支付。(4)预计四季度支付工资等40万元。(5)预计四季度将购置设备一台,支出63万元,须当期付款。(6)四季度预交所得税58万元。(7)假设该商业企业只经销一类商品,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8)该商业企业日常的现金管理采用随机模式,每季度最高现金存量与最优现金返回线的差额不超过5万元,已知每季度最低现金存量为2万元。要求:(1)计算四季度的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和现金收支差额。【答案】2005年年末应收账款=8000/12=666.67(万元)由于假设全年均衡销售,所以,四季度预计销售收入=8000/4=2000(万元)四季度的预计销售现金流入=2000×(1+17%)+(500-666.67)=2173.33(万元)。全年销售成本=8000×(1-28%)=5760(万元)2005年年末存货=5760/8=720(万元)由于假设全年均衡销售,所以,四季度预计销售成本=5760/4=1440(万元)第四季度预计的购货(不含税)金额=期末存货+本期销货-期初存货=720+1440-480=1680(万元)第四季度预计的采购现金流出(含税)=1680(1+17%)=1965.6(万元)四季度可使用现金合计=6+2173.33=2179.33(万元)四季度现金支出合计=1965.6+38+40+63+58=2164.6(万元)现金多余(或不足)=2179.33-2164.6=14.73(万元)(2)计算确定四季度是否需要进行现金和有价证券的转换,如需要转换计算转换的数量以及四季度末的现金余额。【答案】由于H=3R-2L,即H-R=2(R-L)=5万元,所以,R-L=2.5万元,根据L=2万元,可知R=4.5万元,H=9.5万元。而四季度现金收支差额为14.73万元,所以,四季度需要将多余现金购买有价证券,转换数量=14.73-4.5=10.23(万元),转换后四季度现金余额为4.5万元。【例题22】某商业企业2005年有两种信用政策可供选用:甲方案预计应收账款平均周转天数为45天,其收账费用为0.1万元,坏账损失率为货款的2%。乙方案的信用政策为(2/10,1/20,n/90),预计将有30%的货款于第10天收到,20%的货款于第20天收到,其余50%的货款于第90天收到(前两部分货款不会产生坏账,后一部分货款的坏账损失率为该部分货款的4%),收账费用为0.15万元。假设该企业所要求的最低报酬率为8%。该企业按经济订货量进货,假设购销平衡、销售无季节性变化。甲方案的年销售量为3600件,进货单价60元,售价100元,单位储存成本5元(包括占用资金利息),一次订货成本250元;乙方案的年销售量4000件,改变信用政策预计不会影响进货单价、售价、单位储存成本、一次订货成本等,所有销货假设均为赊销。要求:为该企业作出采取何种信用政策的决策,并说明理由。【答案】本题的主要考核点是应收账款的信用决策。(1)甲、乙两方案毛利之差=40×(4000-3600)=1.6(万元)(2)计算甲方案的相关成本:①应收账款机会成本=×60%×8%=0.216(万元)②坏账成本=3600×100×2%=0.72(万元)③收账费用为0.1(万元)④按经济进货批量进货的相关最低总成本==0.3(万元)⑤采用甲方案的相关成本=0.216+0.72+0.1+0.3=1.336(万元)(3)计算乙方案的相关成本:①应收账款平均收账天数=10×30%+20×20%+90×50%=52(天)②应收账款机会成本=×60%×8%=0.2773(万元)③坏账成本=4000×100×50%×4%=0.8(万元)④现金折扣成本=4000×100×30%×2%+4000×100×20%×1%=0.32(万元)⑤收账费用为0.15万元⑥按经济进货批量进货的相关最低总成本==0.316(万元)⑦采用乙方案的相关成本=0.2773+0.8+0.32+0.15+0.316=2.163(万元)(4)甲、乙两方案成本之差=2.163-1.336=0.827(万元)(5)为该企业作出采取何种信用政策的决策,并说明理由。∵乙方案与甲方案相比增加的收益∴企业应选用乙方案。【例题23】某企业在2006年的后几个月中有关销售、原材料购入与工资支付等方面的计划如下表所示:假设所有的销售都是赊销。50%的应收账款将在销售的当月内收回,但要提供2%的现金折扣。其余的50%将在下个月收回;企业通常在购买原材料之后的下个月支付货款;但所有的工资都在当月支付。另外,假设还有以下情况发生:(1)每个季度的房租为10000元,在每个季度末支付。(2)每个月要支付2000元的其他期间费用。(3)11月份支付9月份购买设备的应付账款25000元。(4)10月1日企业计划保持的银行存款余额为10000元。要求:(1)编制该企业2006年10月到12月的现金预算表(完成给定表格)。(2)假设该企业日常的现金管理采用存货模式,每个季度的现金需求量为500000元,一次交易成本为600元,有价证券的月利率为0.5%。计算最佳现金持有量以及达到最佳现金持有量时的机会成本、交易成本和相关总成本。【答案】(2)每个季度的现金需求量为500000元,则全年的现金需求量=500000×4=2000000(元)有价证券的月利率为0.5%,则年利率=0.5%×12=6%。最佳现金持有量==200000(元)年机会成本==6000(元)年交易成本==6000(元)或:由于达到最佳现金持有量时,机会成本=交易成本,所以,只需计算机会成本或交易成本即可知道另一项成本。年相关总成本=机会成本+交易成本=2×机会成本=2×交易成本=12000(元)。注意:应用存货模式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的公式中,现金需求总量和有价证券的利率所处的期间一致即可,可以是一年、一个季度或一个月等等,不一定必须是一年。如刚才:每个季度的现金需求量为500000元。有价证券的月利率为0.5%,则季度利率=0.5%×3=1.5%。最佳现金持有量==200000(元)每个季度的机会成本==1500(元)或:每个年度的机会成本=1500×4=6000(元)每个季度的交易成本==1500(元)或:每个年度的交易成本=1500×4=6000(元)则:每个季度的相关总成本=机会成本+交易成本=2×机会成本=2×交易成本=3000(元)。每个年度的相关总成本=每个季度的相关总成本×4=3000×4=12000(元)。【例题24】W公司决定添置设备一台,其价值为100万元。该设备预计可使用5年,5年后预计残值为零,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为购置设备而举债的债务年利率为10%,每年末等额支付本息。W公司除了借债购买设备外,也可以向有关租赁公司租用该设备。租赁合同规定:租期5年,每年年初支付租金30万元,租赁期满后设备无偿交归该公司所有。该设备的每年日常维修保养费用为6万元,添置该设备后预计每年可以为公司节约营运成本8万元。该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40%。要求:通过计算为该公司作出选择举债购买设备还是租赁取得。【答案】该设备的每年日常维修保养费用和节约的营运成本均属于无关现金流量。贷款本息偿还额=1000000÷(P/A,10%,5)=1000000÷3.7908=263797(元)。由于租赁筹资与举债筹资的现金流量的差异不涉及或很少涉及风险问题。因此,只要用税后债务资本成本作为折现率计算现值即可。税后债务资本成本=10%(1-40%)=6%。举债购买设备现金流出量现值小于租赁设备现金流出量现值,说明举债购买较为合算。因此,该公司应通过举债筹资的方式获取设备。【例题25】M公司属于基础设施类上市公司(以下称“M公司”),经省级人民政府推荐,报中国证监会审批,拟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有关内容如下:(1)M公司拟申请发行11000万元、5年期可转换公司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利率按现行银行同期存款利率4.5%执行。该公司经审计的最近三年的有关财务会计数据为:(2)2003年3月31日负债含2002年6月18日发行的3000万元、3年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3)在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结束3个月后,可转换公司债券持有人可以按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前60天股票的平均价格为基准,上浮一定幅度作为转股价格,进行转股。(4)2002年12月31日的普通股股数为10000万股;(5)2003年6月3日该公司为了减少注册资本,回购本公司股票600万股(每股回购价格为5元);(6)2003年10月2日持有该上市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投资者按约定的转换价格(每股8元的转换价格)将其持有的可转换公司债券转换为普通股,已知该批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账面价值为3060万元,面值为3000万元(每张债券的面值为100元);(7)2003年4月1日—2003年12月31日实现的净利润为2000万元;(8)2003年12月31日该公司派发现金股利500万元。要求:根据上述内容,分别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该公司提供的财务数据,该公司是否符合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条件?并说明理由。【答案】M公司符合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条件。根据有关规定,该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符合以下条件:①最近3年连续盈利,且最近3年净资产利润率平均在10%以上,属于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类的公司可以略低,但不得低于7%。M公司的财务数据表明,该公司最近3年连续盈利,M公司属于基础设施类公司,最近3年净资产利润率平均在7%以上。②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后,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根据M公司2003年3月31日的财务数据,发行11000万元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后,资产负债率为44.58%(),低于70%的上限。③累计债券余额不超过公司净资产额的40%。M公司发行11000万元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后,累计债券余额(11000+3000=14000万元)占公司净资产额37300万元的比重为37.53%。④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利率不超过银行同期存款的利率水平,而股份公司确定的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利率符合这一规定。⑤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额不少于1亿元,M公司的发行额11000万元符合规定。(2)该公司转股价格是否符合规定?【答案】转股价格不符合规定。根据我国《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以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前1个月股票的平均价格为基准,上浮一定幅度作为转股价格。(3)该公司回购本公司股票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并说明理由。【答案】该公司回购本公司股票符合法律规定。按照我国《公司法》的规定,除非为减少公司资本而注销股份或者与持有本公司股票的其他公司合并,公司不得收购本公司的股票。所以,该公司为了减少注册资本回购本公司股票符合法律规定。(4)计算2003年该公司的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和每股股利;【答案】①每股收益:2003年加权平均股数=10000-600+(3000÷8)×=9762.5(万股)每股收益=(元/股)②每股净资产:2003年12月31日的普通股股数=10000-600+(3000÷8)=9775(万股)2003年12月31日的净资产=37300-600×5+2000+3060-500=38860(万元)每股净资产=(元/股)③每股股利:每股股利=(元/股)(5)假设该公司2003年12月31日的市净率为1.6,公司股票为固定增长股票,股利固定增长率为6%,计算该公司股票的预期收益率;【答案】每股市价=市净率×每股净资产=1.6×3.98=6.37(元)根据式中:g—固定的成长率;D0—最近刚支付的股利(当前股利);D1—1年后的股利(第1年股利)。将其变为计算预期报酬率的公式为:RS=[D0(1+g)/P0]+gD0=0.05(元/股)P0=6.37(元)RS=0.05×(1+6%)÷6.37+6%=6.84%(6)假设无风险报酬率为4%,该公司股票的贝他系数为1.2,结合上面(5)计算确定市场平均风险股票的必要收益率。【答案】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式:即:6.84%=4%+1.2×(Rm-4%)求得:Rm=6.37%。【例题26】某公司年终利润分配前的股东权益项目资料如下:股本—普通股(每股面值2元,200万股)400万元资本公积160万元未分配利润840万元所有者权益合计1400万元公司股票的每股现行市价为35元。要求:计算回答下述3个互不关联的问题。(1)计划按每10股送1股的方案发放股票股利并按发放股票股利后的股数派发每股现金股利0.2元,股票股利的金额按现行市价计算。计算完成这一方案后的股东权益各项目的数额。【答案】发放股票股利后的普通股数=200×(1+10%)=220(万股)发放股票股利后的普通股本=2×220=440(万元)发放股票股利后的资本公积=160+(35-2)×20=820(万元)现金股利=0.2×220=44(万元)利润分配后的未分配利润=840-35×20-44=96(万元)(2)如若按1股换2股的比例进行股票分割,计算股东权益各项目数额、普通股股数。【答案】股票分割后的普通股数=200×2=400(万股)股票分割后的普通股本=1×400=400(万元)股票分割后的资本公积=160(万元)股票分割后的未分配利润=840(万元)(3)假设利润分配不改变市净率,公司按每10股送1股的方案发放股票股利,股票股利按现行市价计算,并按新股数发放现金股利,且希望普通股市价达到每股30元,计算每股现金股利应是多少。【答案】分配前市净率=35/(1400/200)=5每股市价30元时的每股净资产=30/5=6(元)每股市价30元时的全部净资产=6×220=1320(万元)每股市价30元时的每股现金股利=(1400-1320)/220=0.36(元)【例题27】某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的净利润为1800万元,可用于发放股利,也可以用于留存,假设该公司目前不存在有息负债。该公司2006年预计有三个可以考虑的追加投资机会,需要追加的投资资本(有息长期负债和股权资本)分别为:甲:1500万元;乙:2400万元;丙:3200万元。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要求:针对以下三种不同的股利分配政策完成表格。(1)如果该公司采用剩余股利政策,最优资本结构为30%的负债和70%的股东权益。有息长期负债假设全部为平价债券,债券的票面年利率为10%。无风险报酬率为6%,该公司股票的β系数为1.6,市场组合的收益率为10%。(2)如果该公司采用固定股利政策,固定的股利额为450万元。有息长期负债假设全部为平价债券,债券的票面年利率为10%。目前该公司股票的总市价为3000万元。外部融资时债券融资优先于增发普通股融资,但长期债券不得高于追加投资资本的45%。(3)如果该公司采用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股利支付率为40%,可持续增长率为8%。有息长期负债假设全部为平价债券,债券的票面年利率为10%。目前该公司股票的总市价为5000万元。外部融资时债券融资优先于增发普通股融资,但长期债券不得高于追加投资资本的35%。【答案】(1)采用剩余股利政策。注:长期债券的资本成本=10%(1-33%)=6.7%。权益资本成本=6%+1.6(10%-6%)=12.4%。新增资本的加权平均成本=30%×6.7%+12.4%×70%=10.69%。(2)采用固定股利政策。注:在固定股利政策下,净利润先满足派发股利,然后满足追加投资资本。注意长期债券不得高于追加投资资本的45%的限制。股权资本成本==15%。(3)采用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注:在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下,净利润先满足派发股利,然后满足追加投资资本。注意长期债券不得高于追加投资资本的35%的限制。该公司股票为固定增长股票,固定的股利增长率等于可持续增长率。股权资本成本===23.55%。【例题28】资料:A公司正在研究其股利分配政策。目前该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共100万股,净资产200万元,今年每股支付1元股利。预计未来3年的税后利润和需要追加的资本性支出如下:假设公司目前没有借款并希望逐步增加负债的比重,但是资产负债率不能超过30%。筹资时优先使用留存收益,其次是长期借款,必要时增发普通股。假设上表给出的“税后利润”可以涵盖增加借款的利息,并且不考虑所得税的影响。增发股份时,每股面值1元,预计发行价格每股2元,假设增发的股份当年不需要支付股利,下一年开始发放股利。要求:(1)假设维持目前的每股股利,计算各年需要增加的借款和股权资金;【答案】假设维持目前的每股股利,计算各年需要增加的借款和股权资金(单位:万元)(2)假设采用剩余股利政策,计算各年需要增加的借款和股权资金。【答案】假设采用剩余股利政策,计算各年需要增加的借款和股权资金(单位:万元)【例题29】A公司的2005年度财务报表主要数据如下:(单位:万元)营业收入4000息税前营业利润800利息支出100股东权益(400万股,每股面值1元)2000权益乘数2该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40%,股利支付率为60%,假设债务资本均为5年期、分期付息平价债券。要求分别回答下列问题:(1)计算该公司2005年的可持续增长率。【答案】净利润=(800-100)×(1-40%)=420(万元)留存收益率=1-60%=40%年初股东权益=2000-420×40%=1832(万元)可持续增长率=年初股东权益净利率×留存收益率=×40%=9.17%。(2)假设A公司2006年继续维持2005年的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不变并且不打算增发新股,产品不受市场限制,不变的销售净利率可以涵盖负债的利息,计算确定A公司2006年的股利预期增长率。【答案】如果A公司2006年继续维持2005年的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不变并且不打算增发新股,则正好满足可持续增长率的假设条件,满足这些条件时,股利增长率等于可持续增长率。所以,2006年预期股利增长率为9.17%(3)假设A公司2005年12月31日的市盈率为20,计算2005年12月31日A公司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按账面价值权数)。【答案】A公司2005年12月31日的每股收益=420/400=1.05(元)A公司2005年12月31日的每股市价=市盈率×每股收益=20×1.05=21(元)A公司2005年12月31日的每股股利=(420×60%)/400=0.63(元)权益资本成本==12.45%权益乘数为2,则产权比率为1,资产负债率=50%。股东权益=债务资本=2000(万元)债券票面年利率=100/2000=5%平价债券的税后资本成本=5%×(1-40%)=3%加权平均资本成本=3%×50%+12.45%×50%=7.725%。(4)假设2006年预计通货膨胀率为10%,销售量的增长率为5%,若想保持2005年的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不变,计算A公司需要从外部筹集的权益资本数额。【答案】2006年预计通货膨胀率为10%,销售量的增长率为5%则销售额的名义增长率=(1+通货膨胀率)×(1+销售量增长率)-1=(1+10%)×(1+5%)-1=15.5%则预计2006年的销售额=4000×(1+15.5%)=4620(万元)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不变,则收入增长率=资产增长率=股东权益增长率=15.5%。则股东权益增加额=2000×15.5%=310(万元)销售净利率不变,则预计2006年净利润=4620×=485.1(万元)留存收益率不变,则预计2006年留存收益=485.1×40%=194.04(万元)故外部股权融资额=股东权益增加额-2006年留存收益=310-194.04=115.96(万元)(5)假设2006年的通货膨胀率为10%,销售量的增长率为零,若不打算从外部筹集权益资本,并维持2005年的经营效率和资本结构不变,计算A公司2006年的股利支付率。【答案】销售额的名义增长率=(1+通货膨胀率)×(1+销售量增长率)-1=(1+10%)×(1+0)-1=10%维持2005年的经营效率不变,即销售净利率和总资产周转率不变,则有收入增长率=资产增长率,资产负债率不变,即权益乘数不变,则股东权益增长率=资产增长率。所以,股东权益增长率=10%,股东权益增加额=2000×10%=200(万元)。由于不打算从外部筹集权益资本,留存收益增加额=股东权益增加额=200(万元)。由于销售净利率不变,所以,净利润=4000(1+10%)×=462(万元)。留存收益率=×100%=43.29%,则股利支付率=1-43.29%=56.71%。(6)假设公司为了扩大业务,需要新增资本2000万元,追加资本有两种方式筹集:全部通过增发普通股或全部通过银行长期借款取得。如果发行普通股筹集,预计每股发行价格为20元;如果通过长期借款筹集,长期借款的年利率为6%。假设A公司固定的经营成本和费用可以维持在2005年每年1600万元的水平不变,变动成本率也可以维持2005年50%的水平不变。计算:①两种追加筹资方式的每股收益无差别点及此时的每股收益。②两种追加筹资方式在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时的经营杠杆系数和财务杠杆系数。③若预计2006年追加筹资后的销售增长率为20%,计算此时的安全边际率并依据每股收益确定应采用何种筹资方式。【答案】①设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的销售收入为X,则有:求得:X=4600(万元)。每股收益==0.72(元)②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的销售收入为4600万元,则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的息税前营业利润=4600(1-50%)-1600=700(万元)。经营杠杆系数=(两种筹资方式的经营杠杆系数相同)长期借款的财务杠杆系数=增发股票的财务杠杆系数=。③2006年追加筹资后的销售增长率为20%,则预计销售收入=4000(1+20%)=4800(万元),由于追加筹资后的预计销售收入4800万元大于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的销售收入4600万元,借款筹资的每股收益大于增发股票筹资的每股收益,所以应选择借款筹资。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万元)此时的安全边际率==33.33%。【例题30】某公司今年年底的所有者权益总额为9000万元,普通股6000万股。目前的资本结构为长期负债占55%,所有者权益占45%,没有需要付息的流动负债。该公司的所得税税率为30%。预计再继续增加长期债务不会改变目前的11%的平均利率水平。董事会在讨论明年资金安排时提出:(1)计划年度分配现金股利0.05元/股;(2)为拟新的投资项目筹集4000万元的资金;(3)计划年度维持目前的资本结构,并且不增发新股,不举借短期借款。要求:测算实现董事会上述要求所需要的息税前营业利润。【答案】本题的主要考核点是资本结构与筹资决策。(1)发放现金股利所需税后利润=0.05×6000=300(万元)(2)投资项目所需税后利润=4000×45%=1800(万元)(3)计划年度的税后利润=300+1800=2100(万元)(4)税前利润=2100/(1-30%)=3000(万元)(5)计划年度借款利息=(原长期借款+新增借款)×利率=(9000/45%×55%+4000×55%)×11%=1452(万元)(6)息税前营业利润=3000+1452=4452(万元)【例题31】资料:某公司2002年、2003年的财务报表数据摘要如下(单位:万元):要求:(提示:为了简化计算和分析,计算各种财务比率时需要的资产负债表数据均使用期末数;一年按360天计算):(1)权益净利率变动分析:确定权益净利率变动的差额,按顺序计算确定资产净利率和权益乘数变动对权益净利率的影响;【答案】权益净利率变动的差额=权益净利率=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上年权益净利率=???????①替代1????????②②-①资产净利率变动对权益净利率的影响=2.625%-10.5%=-7.875%替代2????????③③-②权益乘数变动对权益净利率的影响=8.4%-2.625%=5.775%两因素变动影响之和为=-7.875%+5.775%=-2.1%(2)资产净利率变动分析:确定资产净利率变动的差额,按顺序计算确定资产周转率和销售净利率变动对资产净利率的影响;【答案】资产净利率变动的差额=资产净利率=资产周转率×销售净利率上年资产净利率=????????①替代1????????②②-①资产周转率变动对资产净利率的影响=5.25%-8.4%=-3.15%替代2????????③③-②销售净利率变动对资产净利率的影响=2.1%-5.25%=-3.15%两因素变动影响之和=-3.15%+(-3.15%)=-6.3%(3)假设2004年保持2003年的销售收入增长率、年末各项资产的周转率和资本结构(有息负债和股东权益)不变,无息流动负债和无息长期负债与销售收入同比例增长。各项营业成本费用与收入同比例增长,各项所得税率均为30%。企业的融资政策是:权益资本的筹集优先选择利润留存,然后考虑增发普通股,剩余利润全部派发股利;债务资本的筹集选择长期借款,长期借款的年利率继续保持5.4%不变,计息方式不变。计算2004年的下列数据:①年末投资资本和净投资。②年末长期借款和股东权益。③利息费用、净利润和当年应派发的股利。④年末未分配利润和年末股本。【答案】销售收入增长率=(30000-10000)/10000=200%①年末投资资本和净投资:年末投资资本=年末有息负债+年末股东权益=年末资产-年末无息流动负债-年末无息长期负债=60000(1+200%)-1000(1+200%)-29000(1+200%)=90000(万元);净投资=投资资本增加=90000-(15000+15000)=60000(万元)年末股东权益增加=年末有息负债增加=60000×50%=30000(万元)②年末长期借款和股东权益:年末股东权益=年末长期借款=90000×50%=45000(万元)③利息费用、净利润和当年应派发的股利:利息费用=45000×5.4%=2430(万元)净利润=(息税前营业利润-利息)(1-所得税税率)=[(1800+810)(1+200%)-2430](1-30%)=3780(万元)应增发普通股=股权净投资-净利润=30000-3780=26220(万元)④年末未分配利润和年末股本。年末未分配利润=年初未分配利润+净利润-股利=1500+3780-0=5280(万元)年末股本=年末股东权益-年末未分配利润=45000-5280=39720(万元)或:年末股本=年初股本+增发的新股=13500+26220=39720(万元)(4)假设2004年保持2003年的销售收入增长率、年末各项资产的周转率不变,无息流动负债和无息长期负债与销售收入同比例增长。各项营业成本费用与收入同比例增长,各项所得税率均为30%。企业投资资本筹集的优先次序是:利润留存、长期借款和增发普通股,但长期借款占投资资本(有息负债和股东权益)的比例不得高于70%,在归还借款之前不分配股利,在归还借款后剩余部分全部发放股利。长期借款的年利率继续保持5.4%不变,计息方式改为按上年末长期借款余额计息。计算2004年的下列数据:①年末投资资本和净投资。②利息费用、净利润和当年应派发的股利。③年末长期借款和年末股东权益。④年末股本和年末未分配利润。【答案】销售收入增长率=(30000-10000)/10000=200%①年末投资资本和净投资:年末投资资本=年末有息负债+年末股东权益=年末资产-年末无息流动负债-年末无息长期负债=60000(1+200%)-1000(1+200%)-29000(1+200%)=90000(万元);净投资=投资资本增加=90000-(15000+15000)=60000(万元)②利息费用、净利润和当年应派发的股利:利息费用=15000×5.4%=810(万元)净利润=(息税前营业利润-利息)(1-所得税税率)=[(1800+810)(1+200%)-810](1-30%)=4914(万元)由于净利润小于净投资,所以当年不可能派发股利,而且需要增加长期借款和增发普通股。年末长期借款的最大限额=年末投资资本×70%=90000×70%=63000(万元)应增加长期借款=63000-15000=48000(万元)应增发普通股=净投资-净利润-增加的长期借款=60000-4914-48000=7086(万元)③年末长期借款和年末股东权益:年末长期借款=63000(万元)年末股东权益=年末投资资本-年末长期借款=90000-63000=27000(万元)④年末股本和年末未分配利润。年末股本=13500+7086=20586(万元)年末未分配利润=年初未分配利润+净利润-股利=1500+4914-0=6414(万元)。【例题32】资料:某公司2003年的财务报表数据摘要如下(单位:万元):预计2004年—2005年的销售收入增长率为10%,2006年及以后销售收入增长率降低为8%。假设今后保持2003年的年末各项资产的周转率和资本结构(有息负债和股东权益)不变,无息流动负债和无息长期负债与销售收入同比例增长。各项营业成本费用与收入同比例增长,各项所得税率均为30%。企业的融资政策是:权益资本的筹集优先选择利润留存,不足部分考虑增发普通股,剩余部分全部派发股利;债务资本的筹集选择长期借款,长期借款的年利率以及计息方式均保持2003的水平不变。目前至2005年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为15%,2006年及以后年度降低为12%。要求:(1)编制完成2004—2006年的预计报表数据。有关数据直接填入下表(见答案)。【答案】(2)根据现金流量折现法计算该公司的实体价值。【答案】解法一:企业实体价值=2265(P/S,15%,1)+2491.5(P/S,15%,2)+=2265×0.870+2491.5×0.756+73870.5×0.756=1970.55+1883.57+55846.10=59700.22(万元)。解法二:企业实体价值===2265(P/S,15%,1)+2491.5(P/S,15%,2)+=59700.22(万元)。注意:站在2005年末来看,2005年的实体自由现金流量属于D0,2006年的实体自由现金流量属于D1,所以2006年及以后年度的实体自由现金流量折成2005年年末的现值,可以根据来计算,但不能根据公式来计算,原因是不等于,即2006年的实体自由现金流量的增长率不等于以后年度的实体自由现金流量的增长率。由此可以看出,公式的应用范围更加宽泛一些,它不受未来第1年的增长率是否等于以后年度的增长率的影响。而公式的应用必须强调站在0时点,未来第1年的增长率必须等于以后年度的增长率的时候才能使用。(3)根据经济利润法计算该公司的价值。【答案】企业价值=12000+1665(P/S,15%,1)+1831.5(P/S,15%,2)+=12000+1665×0.870+1831.5×0.756+59350.5×0.756=12000+1448.55+1384.61+44868.98=59702.14(万元)。注意:站在2005年末来看,2005年的经济利润属于D0,2006年的经济利润属于D1,所以2006年及以后年度的经济利润折成2005年年末的现值,可以根据公式来计算,但不能根据公式来计算,原因是不等于,即2006年的经济利润的增长率不等于以后年度的经济利润的增长率。注意这与现金流量折现法下实体自由现金流量的增长率的分析是一致的。根据现金流量折现法计算的公司的实体价值与根据经济利润法计算的公司的实体价值,在相同的假设条件下计算结果应该相同,之所以产生差额是由于系数误差导致的。【例题33】B公司属于拥有大量资产、净资产为正值的上市公司,2004年度该公司财务报表的主要数据如下(单位:万元):销售收入1000税后利润100股利60股东权益(200万股,每股面值1元)1000权益乘数2该公司负债全部为有息长期负债,该公司2004年12月31日的股票市价为10元。要求计算:(1)2004年的可持续增长率。【答案】2004年的可持续增长率=期初权益净利率×收益留存率=[100/(1000-40)]×40%=4.2%(2)2004年的市盈率和收入乘数。【答案】2004年的市盈率和收入乘数市盈率=10/(100/200)=20收入乘数=10/(1000/200)=2(3)若该公司处于稳定状态,其权益资本成本是多少?(1)【答案】若该公司处于稳定状态,其股利增长率等于可持续增长率,即4.2%。目前的每股股利=60/200=0.3(元)权益资本成本==7.33%(4)若该公司2004年的每股资本支出为0.6元,每股折旧与摊销0.4元,该年比上年营业流动资产每股增加0.2元。公司欲继续保持现有的财务比率和增长率不变,计算该公司股权价值。【答案】每股税后利润=100/200=0.5(元)2004年每股净投资=△每股营业流动资产+每股资本支出-每股折旧与摊销=0.2+0.6-0.4=0.4(元)由权益乘数2,可知负债率为50%。2004年每股股权现金流量=每股税后利润-(1-×每股净投资=每股税后利润-(1-负债率)×每股净投资=0.5-(1-50%)×0.4=0.3(元)股权价值===9.99(元)。(5)与B公司所在行业相同的代表性公司有甲、乙两家公司。甲、乙两家公司的有关资料如下:请根据修正的市价/净资产比率模型评估B公司的价值。【答案】目标企业每股价值=平均修正的市净率×目标企业权益净利率×100×目标企业每股净资产=0.2358×10%×100×5=11.79(元),由于每股价值11.79元大于每股价格10元,所以,B公司的股票被市场低估了。【例题34】某企业2004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简表)如下:该企业2004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为6000万元,主营业务净利率为10%,净利润的50%分配给投资者。预计2005年主营业务收入净额比上年增长25%,为此需要增加固定资产200万元,增加无形资产100万元,根据有关情况分析,企业流动资产项目和流动负债项目将随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例增减。假定该企业2005年的主营业务净利率和利润分配政策与上年保持一致,该年度长期借款不发生变化,有息负债的平均年利率为6%;2005年年末固定资产净值和无形资产合计为2700万元。2005年企业需要增加对外筹集的资本由投资者增加投入解决。假设该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为8%。要求:(1)计算2005年需要增加的营业流动资产。【答案】敏感性资产销售百分比=(300+900+1800)/6000=50%敏感性负债销售百分比=(300+600)/6000=15%2005年需要增加的营运资本额=6000×25%×(50%-15%)=525(万元)(2)预测2005年需要增加对外筹集的资金额。【答案】2005年需要增加对外筹集的资金额=525+200+100-6000×(1+25%)×10%×(1-50%)=450(万元)(3)预测2005年末的流动资产额、流动负债额、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和所有者权益总额。【答案】2005年末的流动资产=(300+900+1800)×(1+25%)=3750(万元)2005年末的流动资负债=(300+600)×(1+25%)=1125(万元)2005年末的资产总额=5400+200+100+(300+900+1800)×25%=6450(万元)(上式中“200+100”是指长期资产的增加额;“(300+900+1800)×25%”是指流动资产的增加额)。因为题目中说明企业需要增加对外筹集的资金由投资者增加投入解决,所以长期负债不变,即2005年末的负债总额=2700+1125=3825(万元)2005年末的所有者权益总额=资产总额-负债总额=6450-3825=2625(万元)(4)预测2005年的速动比率、产权比率、权益乘数和已获利息倍数。【答案】2005年的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300+900)×(1+25%)/[(300+600)×(1+25%)]=1.332005年的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3825/2625=1.462005年的权益乘数=1+产权比率=1+1.46=2.462005年的净利润=6000(1+25%)×10%=750(万元)2005年的利息费用=2700×6%=162(万元)2005年的息税前营业利润=750/(1-33%)+162=1281.4(万元)2005年的已获利息倍数=1281.4/162=7.91(5)预测2005年的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和总资产周转次数。【答案】2005年初的流动资产=300+900+1800=3000(万元)2005年的流动资产周转次数=6000×(1+25%)/[(3000+3750)/2]=2.22(次)2005年的总资产周转次数=6000×(1+25%)/[(5400+6450)/2]=1.27(次)(6)预测2005年的净资产收益率。【答案】2005年的净资产收益率=6000×(1+25%)×10%/[(1200+600+2625)/2]×100%=33.90%。(7)预测2005年的应收账款周转次数。【答案】2005年年末的应收账款=900×(1+25%)=1125(万元)2005年的应收账款周转次数=6000×(1+25%)/[(900+1125)/2]=7.41(次)。(8)假设2005年预计的销售毛利率为20%,预测2005年的存货周转次数。【答案】2005年预计的销售毛利率为20%,则销售成本率为80%即2005年预计的销售成本=6000×(1+25%)×80%=6000(万元)2005年年末的存货=1800×(1+25%)=2250(万元)2005年的存货周转次数=6000/[(1800+2250)/2]=2.96(次)。(9)假设2005年继续保持当前的财务政策和经营效率,并且不打算发行新的股份。计算2005年预期的收入增长率。【答案】2004年的净利润=6000×10%=600(万元)2004年的留存收益率=50%2004年年末权益资本净利率==33.33%2004年的可持续增长率===20%2004年的可持续增长率即为保持当前的财务政策和经营效率不变,并且不打算发行新的股份的前提条件下的2005年的预期收入增长率。(10)预测2005年年末的投资资本和2005年的净投资。【答案】2005年年末的投资资本=有息负债+股东权益=资产-无息负债=6450-1125=5325(万元)。2005年的净投资=投资资本的增加=有息负债的增加+股东权益的增加=资产的增加-无息负债的增加=(6450-5400)-(1125-300-600)=825(万元)。(11)预测2005年的实体营业现金流量和经济利润。【答案】2005年的实体营业现金流量=息税前营业利润(1-33%)-净投资=1281.4(1-33%)-825=33.54(万元)2005年的经济利润=息税前营业利润(1-33%)-年初投资资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1281.4(1-33%)-(2700+1200+600)×8%=588.54(万元)。【例题35】某企业本月生产A、B两种产品,其中A产品技术工艺过程较为简单,生产批量较大;B产品工艺过程较为复杂,生产批量较小。其他有关资料见下表:要求:(1)采用产量基础成本计算制度计算A、B两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及单位成本。【答案】产量基础成本计算制度下A、B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及单位成本:制造费用分配率=(元/工时)A产品单位成本应分配制造费用==35(元)B产品单位成本应分配制造费用==35(元)A产品单位成本=10+15+35=60(元)B产品单位成本=10+25+35=70(元)(2)假设经作业分析,该企业根据各项作业的成本动因性质设立了机器调整准备、质量检验、生产订单、材料接收、机器工作等五个作业成本库;各作业成本库的可追溯成本、成本动因、作业量以及作业成本分配率等有关资料见下表:采用作业基础成本计算制度计算A、B两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及单位成本。【答案】作业基础成本计算制度下A、B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及单位成本:A产品单位成本应分配制造费用==24.89(元)B产品单位成本应分配制造费用==75.44(元)A产品单位成本=10+15+24.89=49.89(元)B产品单位成本=10+25+75.44=110.44(元)(3)针对两种成本计算制度计算A、B两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及单位成本的差异进行原因分析。【答案】产量基础成本计算制度和作业基础成本计算制度下A、B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之所以会产生较大的差异,其原因就在于这两种制度在间接费用归集的方法和分配基础的选择上有重大差别。也就是说,在产量基础成本计算制度下是统一按直接人工工时为基础来分配制造费用,由于它们单位产品耗用的直接人工工时相同,由此而分担的制造费用也相同,这样,不同产品生产技术复杂程度等因素不同引起的制造费用耗费上的差别,在成本计算上就体现不出来了,将会导致成本信息的失真,必将对企业的经营决策产生不利影响;而在作业基础成本计算制度下是以作业量为基础来分配制造费用,即为不同的作业耗费选择相应的成本动因来向产品分配制造费用,从而使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大大提高。【例题36】某企业只生产一种A产品,年初产成品存货为1000件,单位生产成本为8元,其中:单位变动性生产成本为6元,单位固定性生产成本为2元;单位销售费用为1元。本年产量为8000件,本年销售量为6000件,年末产成品存货3000件,发出存货计价方式为先进先出法。单位产品的售价为12元。2006年的有关成本费用资料如下:要求:(1)分别计算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下的单位产品成本。【答案】在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下确定的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分别见下表。(2)分别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编制该年的简化利润表,并具体说明两种方法计算的营业利润差异的原因。【答案】本年发生的固定制造费用12000元,在变动成本法下不计入产品成本,而是作为期间费用直接在当期损益中扣除,全部由本期已销产品成本负担。在完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12000元计入产品成本,本期生产8000件产品,每件负担成本1.5元,本期已销产品6000件负担成本7500元(即本期生产本期销售的5000件),期末存货3000件负担4500元,换个角度讲,本期已销产品6000件负担的固定制造费用为倒挤出来的9500元(2000+12000-45000)。由此可见,在变动成本法下本期已销产品负担全部的固定制造费用12000元,比完全成本法下本期已销产品负担的固定制造费用9500元多负担2500元,导致变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比完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少2500元。【例题37】某企业生产乙产品,成本计算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采用定额比例法,其中原材料费用按定额原材料费用比例分配;其他各项费用均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该企业月末没有盘点在产品。(1)有关乙产品的定额资料见下表。(2)根据乙产品的定额资料、各种生产费用分配表,有关第一车间乙产品的成本资料见下表。(3)根据乙产品的定额资料、各种生产费用分配表,有关第二车间乙产品的成本资料见下表。要求:(1)完成第一车间乙产品产品成本明细账;(2)完成第二车间乙产品产品成本明细账;(3)完成乙产品产品成本汇总表。【答案】本题的主要考核点是平行结转分步法的应用以及定额比例法的应用。(1)上表中:原材料费用分配率==产成品成本中第一车间原材料费用份额=10000×1.1=11000(元)月末在产品原材料费用=11210+7446-11000=7656(元)人工费用分配率==产成品成本中第一车间人工费用份额=6000×1.2=7200(元)月末在产品人工费用=5020+4196-7200=2016(元)制造费用分配率==产成品成本中第一车间制造费用份额=6000×2.1=12600(元)月末在产品人工费用=9810+6318-12600=3528(元)(2)上表中:人工费用分配率==产成品成本中第二车间人工费用份额=8000×1.1=8800(元)月末在产品人工费用=2910+7551-8800=1661(元)制造费用分配率==产成品成本中第二车间制造费用份额=8000×1.3=10400(元)月末在产品人工费用=4870+7493-10400=1963(元)(3)【例题38】某工业企业甲产品分三个步骤生产,分别由第一、第二、第三3个车间进行,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计算成本。甲半成品成本的结转采用综合结转法(按实际成本),各步骤对半成品的收发通过半成品库进行,假设第一、第二车间月初半产品库期初库存均为零。2006年5月份甲产品各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如下:要求:(1)将产成品成本中的半成品费用按本月第二、第一车间所产的半成品成本结构进行还原,计算出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成品成本。(2)结合题中资料和成本还原结果,简要说明成本还原的必要性。【答案】(1)第二步骤还原分配率==1.2415。第一步骤还原分配率==1.1351。(2)从以上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采用综合结转法的结果,表现在产成品成本中的绝大部分费用是第三车间所耗第二车间半成品的费用,而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只是第三车间发生的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小。显然,这不符合产品成本构成的实际情况,因而不能据以从整体企业角度分析和考核产品成本的构成和水平。因此,在管理上要求从整个企业的角度分析和考核产品成本的构成和水平时,必须将综合结转算出的产成品成本进行两步还原,从而可以得到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成品成本构成。【例题39】A公司是一个化工生产企业,生产甲、乙、丙三种主要产品和丁一种副产品。甲、乙、丙三种产品是联产品,本月生产甲、乙、丙、丁四种产品发生的共同成本为752500元,根据估算丁产品的数量约为50吨,每吨单价80元。该公司采用可变现净值法分配联合生产成本。由于在产品数量虽大但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动不大,在产品成本按年初数固定计算。本月的其他有关数据如下:要求:(1)分配本月联合生产成本;【答案】主产品的联合生产成本=752500-50×80=748500(元)甲产品单位单独加工成本=1050000/700000=1.5(元)乙产品单位单独加工成本=787500/350000=2.25(元)丙产品单位单独加工成本=170000/170000=1(元)甲产品可变现净值=[(销售单价-单独加工成本)×生产量]=700000×(4-1.5)=1750000(元)乙产品可变现净值=[(销售单价-单独加工成本)×生产量]=350000×(6-2.25)=1312500(元)丙产品可变现净值=[(销售单价-单独加工成本)×生产量]=170000×(5-1)=680000(元)合计:3742500(元)甲产品分配的联合成本=748500×1750000/3742500=350000(元)乙产品分配的联合成本=748500×1312500/3742500=262500(元)丙产品分配的联合成本=748500×680000/3742500=136000(元)(2)假设甲产品本月一部分销售,其余部分可以作为生产A产品的半成品进一步进行深加工,假定A产品生产分两个步骤,分别由两个车间进行,产品成本计算采用逐步综合结转分步法。第一车间生产甲半成品,交半成品库验收;第二车间按所需数量从半成品库领用,所耗半成品费用按全月一次加权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第二车间的月末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同时假设本月生产的甲产品的成本构成比例为:直接材料占60%,直接人工占30%,制造费用占10%。第二车间本月领用甲产品500千克,其他有关资料如下:假设本月完工产成品数量为100件,根据以上资料计算本月生产A产品的完工产品成本并进行成本还原。(按照本月所产半成品的成本构成进行还原)。【答案】甲产品本月生产成本=350000+1050000=1400000(元)甲产品本月加权平均成本=(36000+1400000)/(18000+700000)=2(元/千克)【例题40】某公司甲产品经两道工序加工,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分配各项生产费用。2006年4月份,甲产品生产完工500件,本月投产450件;月初在产品数量为:第一道工序300件,第二道工序300件,月末在产品数量为:第一道工序350件,第二道工序200件。其他有关资料如下:(1)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单位产品的标准材料消耗定额为40千克。(2)甲产品完工产品标准工时定额为50小时,其中第一道工序为40小时;第二道工序为10小时。每道工序在产品工时定额(本工序部分)按本工序工时定额的50%计算。(3)材料的标准价格为10元/千克,标准工资率为8元/小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为5元/小时。(4)假设该公司采用标准成本和变动成本计算制度相结合的方式计算产品成本。(5)本月购入原材料50000千克,材料的实际价格为12元/千克,本月生产产品实际领用19000千克;本月实际使用直接人工20000小时,实际支付工资200000元;本月实际发生变动制造费用120000元。要求:(1)按工时定额计算甲产品各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率。【答案】按工时定额计算甲产品各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率:第一道工序在产品完工率=(40×50%)÷50×100%=40%第二道工序在产品完工率=(40+10×50%)÷50×100%=90%。(2)按根据工时定额确定的完工率计算甲产品在产品和本月投产产品的约当产量。【答案】①月初在产品的约当产量:第一道工序在产品约当产量=300×40%=120(件)第二道工序在产品约当产量=300×90%=270(件)月初在产品约当产量总数=390(件)。②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第一道工序在产品约当产量=350×40%=140(件)第二道工序在产品约当产量=200×90%=180(件)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总数=320(件)。③本月投产产品的约当产量=500+320-390=430(件)(3)根据标准成本计算制度,分别计算本月生产费用、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答案】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及月末在产品成本:本月投产产品负担的原材料费用=450×40×10=180000(元)完工产品负担的原材料费用=500×40×10=200000(元)月末在产品负担的原材料费用=550×40×10=220000(元)本月投产产品负担的直接人工=430×50×8=172000(元)完工产品负担的直接人工=500×50×8=200000(元)月末在产品负担的直接人工=320×50×8=128000(元)本月投产产品负担的变动制造费用=430×50×5=107500(元)完工产品负担的变动制造费用=500×50×5=125000(元)月末在产品负担的变动制造费用=320×50×5=80000(元)本月生产费用合计=180000+172000+107500=459500(元)完工产品总成本=200000+200000+125000=525000(元)月末在产品成本=220000+128000+80000=428000(元)。(4)计算各项成本差异(材料价格差异在购入时确认)。【答案】计算各项成本差异:①直接材料价格差异=50000×(12-10)=100000(元)直接材料数量差异=(19000-450×40)×10=10000(元)②直接人工效率差异=(20000-430×50)×8=-12000(元)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200000/20000-8)×20000=40000(元)③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20000-430×50)×5=-7500(元)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120000/20000-5)×20000=20000(元)。【例题41】M公司生产制造A产品,本期共生产A产品400件。有关资料如下:(1)需用甲、乙两种直接材料,标准价格分别为5元/千克、10元/千克,单位产品的标准用量分别为30千克/件、20千克/件;实际购入甲材料12000千克、乙材料10000千克;实际耗用甲材料11000千克、乙材料9000千克,甲、乙两种材料的实际价格分别为4.5元/千克、11元/千克。(2)假设加工生产A产品,只需一个工种加工,实际耗用5000工时,实际工资总额9000元;标准工资率为2元/工时,单位产品的工时耗用标准为12工时。(3)实际耗用人工工时5000工时,实际发生了变动制造费用20000元,单位产品的工时耗用标准为12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为4.2元/工时。(4)本期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为42000元,预算最大生产能量为5600工时,实际固定制造费用45000元。(5)假设“在产品”和“产成品”账户均无期初余额,本期投产的400件A产品均已全部完工,并已全部出售,每件售价为800元。(6)该公司成本差异的处理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要求:(1)计算各项成本差异。(2)编制领用材料、将直接人工工资、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的会计分录。(3)编制结转完工入库产品标准成本的会计分录。(4)编制结转本期各项成本差异的会计分录。【答案】(1)各项成本差异计算如下:①领用材料的差异:直接材料的价格差异=12000×(4.5-5)+10000×(11-10)=4000(元)直接材料的数量差异=(11000-30×400)×5+(9000-20×400)×10=5000(元)②直接人工工资的差异: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5000=-1000(元)直接人工效率差异=(5000-12×400)×2=400(元)③变动制造费用的差异: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1000(元)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5000-12×400)×4.2=840(元)④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45000-42000=3000(元)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1500(元)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4500(元)。(2)编制会计分录:①借:原材料160000???材料价格差异4000??贷:应付账款164000借:生产成本140000???材料数量差异5000??贷:原材料145000②借:生产成本9600???直接人工效率差异400??贷:应付工资9000??????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1000③借:生产成本20160???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840??贷:变动制造费用20000??????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1000④借:生产成本36000???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4500???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3000???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1500??贷:固定制造费用45000(3)结转完工入库产品标准成本的会计分录:借:产成品205760??贷:生产成本205760(4)编制结转本期各项成本差异的会计分录:借:主营业务成本17240???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1000???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1000??贷:直接材料价格差异4000??????直接材料数量差异5000??????直接人工效率差异400??????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840??????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3000??????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4500??????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1500
点线面构成教案点线面构成教案点线面构成教案自由的鱼——点线面构成一.教学目标
认知与技能: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意义、用途及方法。过程与方法:按平面构成点线面的要求设计一种构成练习。情感与态度:体会平面构成的形式美、秩序美。二、教学重点主要掌握点线面构成形式的设计。三、教学难点如何启发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平面构成的设计四、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分析法、合作法、演示法、评价法五、教具准备师:1.课件。2.绘制平面构成范画生:准备铅笔、圆规、尺子、钩线笔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案
导入新课
提问:你能说出哪些几何形?提出还有不规则形。用这些几何形组成一幅黑白装饰画你将如何画?欣赏别人是怎么设计的?组成元素是什么?引出本课学习课题。
说出各种几何行及尝试设计一幅黑白几何行装饰画做尝试。欣赏点线面构成范画。
?
讲授新课
点、线、面的基本概念1)点:相对比较小的图形称为点,有规则形和不规则形两种。点的构成比较活跃,他们即是点,又能构成线,也能构成面,是几何形造型最基本的元素。2)线:直线:垂直线、水平线、折线、斜线等曲线:圆线、抛物线、螺旋线、弹簧线、自由曲线等运用线的疏密、长短、粗细、重叠、交叉、参差、角度、方向等变化及不同形态的线相互组合,能产生变化无穷的纹样。3)面:点的扩大或线的连缀都可以构成面,面有规则和不规则两类。通过面的相交、相连、相叠也能住址出变化丰富的纹样。(分别用课件中图片讲解)了解了点线面的构成及特点,那要设计一幅包含点线面构成的画应该怎么设计呢?造型骨架。骨架与书法的九宫格形式相似,在此基础上以各种平行线、垂直线、对角线相连接,就能产生多种形式的几何骨架,再用各种集合图形进行有规律的连结、相交、相切、变异,能产生许多奇妙的几何图案。(结合课件讲解)
1、?大家畅谈:点线面的运用及其给人在视觉和心理上的不同感觉。?2、?知道点线面组成了千变万化的形象世界,生活的美离不开这些基本元素。?欣赏并思考
?
巩固测标
作业:利用点线面三种形态设计一幅平面构成。要求:点线面组合合理,画面有一定的创意。
1、?画一幅点线面为基本元素的画。2、?有创新性,注意形色的合理运用。
评价总结
作业评价:自评、互评、师评总结点线面;点线面的组合,组成了丰富的形象世界,是造型的基本条件,同时点线面形状给观者的一定的心理暗示。小巧简洁,活泼灵动的是点,千变万化,富于表现力的是线,占据大空间,沉稳而概括的是面。课堂延伸:欣赏点线面在生活中的应用。
1、自评、互评2、再次感受点线面构成。美术知识生活化。
?
加工费计算加工费计算
/加工费计算?经常有刚创业的机械加工的朋友为工时计算发愁,也有些朋友为如何计算外发件的成本而苦恼。老金根据网上的一些资料和实践经验,总结了一些常用的对外机械加工工时价格计算方法供大家参考。?其实各种工种的工时价格并没有固定的,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可以根据工件的难易,设备的大小,性能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当然关键是看加工的量是有多少,批量越大价格相对越低。不过一般来说机械加工工时都有一个基本价,根据不同情况在基本价之间浮动。?一以工时记价办法
记时单位从接手加工开始至加工完成验收合格结束
1.车基本价:20-40具体的有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象小件,很简单的工时就小于20元;有时甚至只有10元例如一些大的皮带轮,加工余量大,老板只赚铁沫子的钱就够了;有时如果工件大的话,一般市面上没法加工的就可以高点,两三倍,别人也没办法.2.磨基本价:25-453.铣基本价:25-454.钻基本价:15-355.刨基本价:15-356.快走丝线切割基本价:3-4/1200平方毫米7.电火花基本价:10-40,单件一般按50/件(小于1个小时)8.数控机床基本价:比普通的贵2-4倍9.雕刻:一般都是单件的,50-500/件10、钳工基本价:15-35?二以根据零件,数量,精度要求收费办法。
1、钻孔加工
直径25-60的按钻头直径*0.12(最小孔不低于0.5元)
对攻丝收费标准按丝锥直径*0.2收费(以铸铁为标准,钢件另*1.2)
在批量加工时以标准基价*0.2-0.8收取(根据批量大小与加工难易程度)
2、车床加工类
一般精度光轴加工长径比不大与10的按加工件毛坯尺寸*0.2收费(最底5元)
长径比大于10的按一般光轴基价*长径比数*0.15
精度要求在0.05MM以内的或要求带锥度的以一般光轴基价*2收取
一般阶梯轴(风机轴,泵轴,减速器轴,砂轮轴,电机轴,主轴等)以一般精度光轴加工基价*2收取
阶梯轴如有带锥度,内外罗纹,的按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服务合同的形式包括哪些创新条款
- 制造业转型升级投资合同
- 《生活中的信号》课件
- 国际贸易合同范本专业版
- 广州房屋租赁合同及转让合同范本
- 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10课《画圆与圆弧》说课稿
- 产品售后服务合同范本
- 电商巨头:拼多多个人店铺转让合同范本曝光
- 劳动合同的变革与劳动者、企业双方的责任义务
- 知识产权许可与转让合同
- JJF1175-2021试验筛校准规范-(高清现行)
- 产品结构设计概述课件
- 八年级下综合实践教案全套
- 第8课《山山水水》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
- word 公章 模板
- Python程序设计ppt课件完整版
- T∕ZSQX 008-2020 建设工程全过程质量行为导则
-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知识培训-2016
- 《腹膜透析》ppt课件
- 甲醇催化剂说明书
- 北京课改版(2021年春修订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