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题阅读红色情怀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题。壮士心臧克家江庵的夜和着青灯残了,壮士的梦正灿烂地开花,枕着一卷兵书,一支剑,灯光开出了一头白发。突然睁大了眼睛,战鼓在催他,(深夜里木鱼一声又一声)跨出门来,星斗恰似当年,铁衣上响着塞北的朔风。前面分明是万马奔腾,他举起剑来嘶喊了一声,从此不见壮士归来,门前的江潮夜夜澎湃。[注]这首诗作于1934年1月11日,正值抗日战争时期,社会正处于日军践踏华北、窥视中原的危急关头。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一位壮士寄寓于江边的一个寺庵,从淹留中奋起,决然上马杀敌的故事,壮士就是爱国志士的缩影。B.“枕着一卷兵书,一支剑”主要突出了壮士的孤独,“灯光开出了一头白发”说尽了对岁月的蹉跎和英雄迟暮的感慨。C.“星斗恰似当年”涵盖了很大的时间跨度,蕴含了丰富的故事,可以想见壮士当年的英勇无畏与艰辛。D.壮士从梦境中冲向战场,义无反顾,执着地为理想信念而战,充满了英雄壮气,也暗喻了诗人的渴盼之情。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江庵的夜和着青灯残了”,既交代了地点,又说明了时间。“和”在这里是动词,为简洁如画的一句诗渲染了一种寂寥的氛围。B.“壮士的梦正灿烂地开花”,梦能开花,诗人想象奇特瑰丽,慧心独具,不落俗套,字里行间沸腾着诗情。C.第三节,壮士举剑呐喊,在万马奔腾中前进。这里留有很大空间,可能是想象中的战斗,也可能是真实的战斗。D.这首诗弥漫着一种沉郁的色调和凄凉的氛围,并在这种色调和氛围中描述了一个悲伤哀婉的故事,收到了特殊的艺术效果。3.诗歌的第一节使用了对比手法,请列举出两组。
4.诗歌结尾“门前的江潮夜夜澎湃”非常巧妙,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革命文化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文化支撑和精神标识,它承载了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时代诉求和革命行动,传承和升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革命实践孕育革命文化。一部革命文化的产生、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斗争史。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革命文化来源于伟大的革命实践,有了革命斗争实践才有革命文化。研究革命文化,必须研究革命斗争,包括军事斗争、经济斗争等。这些革命斗争实践为革命文化的产生提供了土壤,其蕴含的不畏牺牲、乐于奉献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都成为革命文化的重要特质。同时,革命文化也为革命实践的发展提供动力。例如,延安精神来源于党在延安时期坚持敌后抗战、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开展大生产运动的革命实践。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价值,正在于其中蕴含的精神要素对延安时期乃至今天的奋斗实践产生的指导、鼓舞和借鉴意义。没有理论自觉就没有文化自信。毛泽东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马克思主义是揭示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写在自己的旗帜上。革命实践与革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始终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其蕴含的核心要素都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比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中蕴含的鲜明的群众观念,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革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始终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取得的,包含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内容。人民群众是革命实践的主体,革命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组织人民群众创造的。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才有了中国革命,才孕育和形成了革命文化。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曲折艰辛的探索中,中国共产党结合革命不同历史阶段的目标与任务,充分坚持和尊重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主体地位,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坚持用革命理论武装干部、群众的头脑,系统地领导人民群众在以不同方式参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革命事业的过程中,共同创造了革命文化。毛泽东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的发展史,都是人民书写的历史。由于革命文化是我们党领导亿万人民群众不断创造和丰富发展的,因此它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最广泛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创造性,成为文化自信的力量之源。(摘编自朱喜坤《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革命文化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源于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等革命实践。B.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当代的文化自信,必须立足于革命文化。C.革命文化和革命实践是共生互促关系,因而革命文化指引着革命实践取得成功。D.研究革命文化,必须研究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斗争史。6.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门见山,先给革命文化下定义,然后指出革命文化具有的重要价值和地位。B.文章用延安精神论证了“革命实践孕育革命文化”,并阐述了革命文化的作用。C.文章第3段从理论自觉的层面,列举事例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而形成革命文化。D.文章摆事实,讲道理,采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论证有力。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革命文化内涵丰富,主要内容是革命精神,其次还包括奋斗精神和创业精神等。B.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就难以产生革命文化。C.人民群众是革命实践的主体,但并不是其参加了活动,就可以创造革命文化。D.根据文章内容可知,“党指挥枪”的原则、人民军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也属于革命文化。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战士孙犁那年冬天,我住在一个叫石桥的小村子。村子前面有一条河,搭上了一个草桥。天气好的时候,从桥上走过,常看见有些村妇淘菜;有些军队上的小鬼,打破冰层捉小沙鱼,手冻得像胡萝卜,还是兴高采烈地喊着。这个冬季,我有几次是通过这个小桥,到河对岸镇上,去买猪肉吃。掌柜是一个残疾军人,打伤了右臂和左腿。这铺子,是他几个残疾弟兄合股开的合作社。第一次,我向他买了一个腰花和一块猪肝。他摆荡着左腿用左手给我切好了。一般的山里的猪肉是弄得粗糙的,猪很小就杀了,皮上还带着毛,涂上刺眼的颜色,煮的时候不放盐。当我称赞他的猪肉有味道和干净的时候,他透露聪明地笑着,两排洁白的牙齿,一个嘴角往上翘起来,肉也多给了我一些。第二次我去,是一个雪天,我多烫了一小壶酒。这天,多了一个伙计,伤了胯骨,两条腿都软了。三个人围着火谈起来。伙计不爱说话。我们说起和他没有关系的话来,他就只是笑笑。有时也插进一两句,就像新开刃的刀子一样。谈到他们受伤,掌柜望着伙计说:“先还是他把我背到担架上去,我们是一班,我是他的班长。那次追击敌人,我们拼命追,指导员喊,叫防御着身子,我们只是追,不肯放走一个敌人!”“那样有意思的生活不会有了。”伙计说了一句,用力吹着火,火照进他的眼,眼珠好像浮在火里。掌柜还是笑着,对伙计说:“又来了,”他转过头来对我,“他沉不住气哩,同志。那时,我倒下了,他把我往后背了几十步,又赶上去,被最后的一个敌人打穿了胯。他直到现在,还想再干干呢!”伙计干脆地说:“怨我们的医道不行嘛!”“怎样?”我问他。“不能换上一副胯骨吗?如能那样,我今天还在队伍里。难道我能剥一辈子猪吗?”“小心你的眼!”掌柜停止了笑对伙计警戒着,使我吃了一惊。“他整天焦躁不能上火线,眼睛已有毛病了。”我安慰他说,人民和国家记着他的功劳,打走敌人,我们有好日子过。“什么好的生活比得上冲锋陷阵呢?”他沉默了。第三次我去,正赶上他两个抬了一筐肉要去赶集,我已经是熟人了,掌柜的对伏在锅上的一个女人说:“照顾这位同志吃吧。新出锅的,对不起,我不照应了。”那个女人个子很矮,衣服上涂着油垢和小孩尿,正在肉皮上抹糖色。我坐在他们的炕上,炕头上睡着一个孩子,放着一个火盆。女人多话,有些泼。她对我说,她是掌柜的老婆,掌柜的从一百里以外的家里把她接来,她有些抱怨,说他不中用,得她来帮忙。我对她讲,她丈夫的伤,是天下最大的光荣记号,她应该好好帮他做事。这不是一个十分妥当的女人。临完,她和我搅缠着一角钱,说我多吃了一角钱的肉。我没办法,照数给了她,但正色说:“我不在乎这一角钱,可是我和你丈夫是很好的朋友和同志,他回来,你不要说,你和我因为一角钱搅缠了半天吧!”这都是一年前的事了。第四次我去,是今年冬季战斗结束以后。一天黄昏,我又去看他们,他们却搬走了,遇见一个村干部,他和我说起了那个伙计,他说:“那才算个战士!反‘扫荡’开始了,我们的队伍已经准备在附近作战,我派了人去抬他们,因为他们不能上山过岭。那个伙计不走,他对去抬他的民兵们说:你们不配合子弟兵作战吗?民兵们说:配合呀!他大声喊:好!那你们抬我到山头上去吧,我要指挥你们!民兵们都劝他,他说不能因为抬一个残疾的人耽误几个有战斗力的,他对民兵们讲:你们不知道我吗?我可以指挥你们!我可以打枪,也可以扔手榴弹,我只是不会跑罢了。民兵们拗他不过,就真的带好一切武器,把他抬到敌人过路的山头上去。你看,结果就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临别他说:“你要找他们,到城南庄去吧,他们的肉铺比以前红火多了!”一九四一年于平山(有删改)8.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描写了抗日根据地石桥村冬季河边村妇淘菜、小战士捉鱼的场景,场面祥和、有趣,富有生活气息,展示了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B.小说叙事讲究策略,以“我”为叙述者,巧妙地串联几次对话,将几个不同时空的故事片段连接在一起,叙事灵活自由,节奏明快流畅。C.“一角钱的搅缠”刻画了掌柜的老婆的泼辣和小气,与掌柜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英雄不被理解的苦闷,从侧面表现了掌柜一家生活的艰难。D.小说讲述了抗战中几位受伤的“战士”的故事,真实、生动地展现了这一特殊群体的精神风貌,讴歌了抗日根据地军民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9.小说中的“伙计”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10.“战士”故事的讲述者最后变为“村干部”,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路标没有,没有,没有石子,没有草棍,没有树枝,更没有白粉,没有任何一点路标的痕迹。没有人,没有一个人。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地,在这灰蒙蒙的天地当中,只有自己,站在一条灰蒙蒙的路上。伍原想喊一声,就这么“喂”地喊一声。这里没有人,只是喊给自己听,壮壮胆,解解怯,泄泄闷,他要世界活着,自己活着。但是,不能喊,不敢喊。他要窒息了。行军路线是向北,他是向北走的。走了有三小时,也许是四小时。走了四十里,也许是五十里。应该快到铁路了,也许已经站在铁路的边边上了?停住脚,沉住气。再看一看,再听一听,只要有一点与人有关的东西,一缕烟、一个脚印、一丝灯光……那么,一切就有希望。自己,自己背上的档案,那里有埋在淮河畔的小榕的入党报告;还有老邹,咯着血的老邹,只有自己知道他躺在什么地方。没有,一切与人有关的迹象都没有。无声无息的泪水,乘着无月无星的夜,毫无顾忌地涌了出来。“可能走岔了路?”伍原在心里跟自己商量着。“不,方向是对的。在接近敌区时,是不做路标的。”“那么,现在已经接近敌区了?”“肯定,快到铁路了。”“那就快走!不能停留。”顿时,伍原感觉在这灰蒙蒙的后面,有什么东西活动了起来,无数隐蔽的眼睛,冰冷的枪口,潜伏的危机。但是,往哪里走呢?棉衣已经湿得贴在了胸口,背上是越来越沉的档案。伍原狠狠地跺了一脚,听天由命地坐到地上,泪水便像决了的堤。可是,慢!这是什么?好像冥冥中有神,不,鬼!鬼火?远远的,贴在地上,就那么一小点,一小点黄黄的光,不飘忽,不闪烁。伍原不敢眨眼,屏息静气,站起身,啊!一站起来,它便像钻入了地下。伍原赶紧趴下。在呢!荧荧的、黄黄的、小小的一点。在呢!在呢!伍原小心翼翼地,敏捷地,他不知哪里来的这份力气,竟像只猫似的向那一小点轻盈迅速地爬去。这如豆的一小点光。世界再不是死的,自己再不是孤独的,部队就在前面,档案当然安然无恙交给指导员,老邹当然也会马上接回来。这一点如豆的光,明天,包含着一切的明天,这不飘忽,不闪烁,小如绿豆似的光。有人了!找到人了!我到底找到老乡啦!“老乡!”伍原迫不及待地叫了一声。这一声叫,却不防把自己的眼泪叫得掉了下来。“老乡!老乡!”他连连地又叫了两声。一半是为了需要,一半是为了自己想叫。可是窝棚里静静地,没有任何反应。伍原赶紧爬到跟前,从高粱缝隙里看到,里面确确实实有一个人,一个老乡。他背对着棚口,席地坐着,正就着一盏油灯,低了头,紧张而有力地做着什么。“老乡!”伍原稍稍放大了声音,那人依然低了头,急急地朝一个口袋里搓着玉米穗。看来,是一个聋子。伍原只得爬进棚去,正伸手想拉他一把,突然之间这聋子像背后长着触角,敏捷地跳起,把灯吹灭,然后转身想跑。伍原哪里肯让他跑掉,两臂一伸,把聋子的腿抱住了。那个人也不作声,就在伸手不见五指的矮棚里,和伍原扭打起来。伍原不肯还手,一边抵挡着,一边死死抱住不放。明知他是个聋子,可还是大叫着:“老乡!老乡!”“老乡!”却毫不理会,只是“唔唔”地叫着,挣出手来进行袭击。伍原绝望了,这个人不但是聋子,还是个哑巴。伍原只得利用背上的重量,把他牢牢地揿在地上,但不知怎么才能让他明白自己是共产党,是野战军。伍原捉住哑巴的一只手,把它贴到自己帽子上,想让他明白,这不是国民党的大盖帽,这是八路军的帽子。可是哑巴并不理解,他死死捏紧拳头,硬勾着肘子,不肯就范,后来又忽然利用这个机会,迅速灵活地向伍原脸上猛击几下。急,痛,头昏,眼前金星直冒,浑身大汗淋漓,不知如何才能摆脱这一窘境。伍原突然觉得疲惫之极,手脚发软,不住地冒汗。却不知怎么,流下了眼泪,好像刚才在路上没来得及流下的泪水,一齐奔涌而出。伍原伏在哑巴身上,大哭了起来,为自己,为前面走不完的路,为小榕,为老邹,也为这个倒霉而顽强的哑巴。忽然,伍原觉得有只手,轻轻地摸索着自己的头,自己的帽子,自己的脸颊。哑巴顿时“哇哇”地大叫起来,那一只手还拍着伍原的肩,一边挣扎着要起来。伍原松了手,但说不清为什么,人却仍伏在地上抽抽噎噎。哑巴挣脱了出来,忙忙地摸了火镰打着,点上了灯,上上下下地打量着伍原。猛然,他似乎省悟了什么,双手直向棚外挥动,又急急地拿起灯,拉着伍原爬出窝棚。他一手擎着灯,一手直指东北方向,然后做了个正步走的姿势,一双眼睛急切地盯着伍原。伍原点头,然后敬礼,然后回身走去。伍原走上大路,回头望望,那一星豆子似的灯光,不飘忽,不移动,像是镶嵌在夜空当中。夜空下的世界,依然斗转星移。一九八四年十月二日(有删改)1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伍原是个迷路的八路军战士,为了把档案和掉队战友的消息送到部队,始终以坚定的信念毫不畏惧地前行。B.“老乡”虽是个哑巴,但内心明亮,在与伍原扭打后摸到他的军帽,知道了伍原的身份,并最终给了伍原帮助。C.本文与《百合花》一样,善用外在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内在特征,如写哑巴“一手擎着灯,一手直指东北方向”。D.小说以绿豆比喻荒野中的灯光,这灯光虽然微弱,但是它具有路标的作用,给了伍原力量、勇气和希望。1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为:“这一点不飘忽不闪烁小如绿豆的光,包含着一切的明天。”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13.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作用。
14.小说中多次写到伍原流泪,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段150字左右的赏析性文字。①眼泪展现人物心境②眼泪串起故事情节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重到腾冲肖复兴重到腾冲,心里还是有些隐隐的激动。到腾冲,主要为看国殇墓园。心里在问自己,如果没有它,腾冲,你还会来吗?真的,到一个地方,无论第一次到,还是重到,心里都有自己的一个目标,或者说,心里都有一个挂牵,就像惦记着一个你自己的亲人或友人,重到,便有一种阔别重逢的感觉。我8年前来过一次腾冲,也是秋天,远远地看到门楣上“国殇墓园”四个隶书大字,心里便禁不住发紧。秋风瑟瑟中,到这里似乎更合乎心情,满墓园的松柏谡谡之声,像小鼓击打着人的心房。这一次,秋风中,带有细雨,更是苍天契合的一种感情,如丝似缕的扑面而来。这一次,是从侧门进的,我买了一枝白菊花,攥在手中,好像攥着一只看不见人的手,总觉得花枝上有温度,也有雨的泪珠。一眼就看到屹立在来凤山上的纪念塔和塔下面的烈士陵园,心里便想起李根源老人,他是滇军抗战名将,如果没有他,也就没有了可以让我们面对历史并可以凭吊先烈的这座墓园。是李根源先生力主在旧有的火山上修建而成了这座墓园,大门上“国殇墓园”四个大字便是李老先生题写的。字如其人,那种遒劲中带有的苍凉,是心情的挥洒。冷却的火山的岩浆深处,成了烈士的归宿,当初喷发的炽热岩浆,曾经是烈士的一腔热血,烈士冢选择了好地方,火山是他们形象与心灵最好的写照。地热与心热,一起温暖到现在,让我们任何一个中国人到这里来,都会忍不住血流加速。像熄灭了曾经冲天的火焰,储存在煤层一样,把每一寸悲壮的记忆铭刻在山里面,只要一星火苗,立刻能够把整座火山重新点燃。上得山来,是忠烈祠。祠堂前的山石上是“碧血千秋”四个苍劲大字。祠堂内的四壁墙上都满满地镶嵌着石碑,一共76块,石碑上雕刻着全部阵亡的9168位烈士的名字。那一年持续了127天全歼日军惨烈的腾冲保卫战中,有石碑记下每一位烈士洒下的鲜血。那每一个名字,便有了生命,可以呼之欲出,活生生地站在我的面前。由于阴雨,祠堂里的光线黯淡,一切恍若梦中一般。但我可以细细地仰望着每一位烈士的名字,想象着他们当时的样子。每一位都是那样陌生,又是那样熟悉,那样亲近。我忽然发现墙上有些石碑是凋残的,有些名字已经没有了,或者残缺了。从残缺的状况看,显然是出自人工的破坏。值得庆幸的是,毕竟忠烈祠和山顶上的纪念塔,连同烈士冢,被整体保护了下来。出祠堂,攀山而上,四周布满一排排烈士的墓碑,一共3346块,每一块碑上刻着烈士的名字和军衔,简捷干净得如同一首荡气回肠的绝句。风霜剥蚀,墓碑残破斑驳,被苔藓浸透,字迹却依然清晰,刀凿斧刻,每一道笔画都浸透着方刚的血气,都迸发出心底的呼声,都有一段碧血丹心的故事。一路拾级而上,一路的墓碑像行注目礼一样紧紧地跟随着你,铺铺排排;像整齐的方阵、黑色的浪一样,由远到近,无声却极其有韵律地起伏着,蔓延在你的脚下,激荡在你的心里。碑上的字迹,像是这些中士下士上尉少校……还是按照当年作战的序列一样,掩映在丛林草莽之中,在听候进攻的号角,随时都可以冲出来,腾空而越,一片呐喊……蒙蒙的细雨中,萋萋芳草摇曳的山坡上,有一种湿漉漉的感觉,总觉得墓碑像是被水浸泡过一样,仿佛沉船刚刚被打捞上来,让你想蹲下来为它们擦拭。松风萧萧,吹得我的心头弥漫起哀婉却又深沉的乐声,像是一曲安魂曲,忍不住垂下头,强忍着没有落下泪来。在那场收复腾冲城的战斗中,全腾冲的人同仇敌忾,敲着各家的洗脸盆为他们助阵。激烈的巷战,刀光剑影、血流成河,我们付出了9168名将士的性命,将6000多敌人全部歼灭。面对日本侵略者,中国人视死如归的英雄血气,在腾冲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尽管腾冲全城毁于战火之中,2万多间房屋成了一片焦土,所有的树木都被炸倒烧毁,腾冲却如火中涅槃的凤凰一般,挺立在世人的面前。腾冲,配得上这样雄姿勃发的名字。山道两侧的墓碑上,都已经有人插上了白色或黄色的菊花。我走了进去,走到里面几排,不知该把手中的菊花献给谁,因为每一个人都应该敬献。我来到一块墓碑前,上面刻着“上士王玉龙”。我不知道他在哪天在腾冲的哪个地方牺牲,我只知道他的名字叫王玉龙,我相信他一定很年轻,也一定很自豪。他睡在这里,而我只能伏下身来为他献上一枝白菊花。走出烈士陵园,参观完新建的滇缅抗战博物馆,我想起上次来时腾冲的朋友告诉我的一件事情:当年克复腾冲的战役打得正激烈,一位战地记者拿着好几卷胶卷,到腾冲当时唯一的一家照相馆冲洗。照相馆的老板冲洗完之后一看,全部都是战火纷飞的场面,他赶紧连夜又冲洗一套,整整96张照片,一直保存到新中国成立以后,这96张照片保存了60来年,否则现在展览中就不会有那么多珍贵的照片了。这位照相馆的老板姓张。正义,是毁灭不掉的;英雄,是无法从人民心头抹去的。这就是世道人心,这就是正义,这就是英雄,这就是腾冲。离开腾冲,心还在国殇墓园里。忍不住写下一首小诗,留给自己一份缅怀和纪念:重到腾冲访旧游,壮魂又是欲相留。云深难忆惊山岫,草密伤情哭石头。铁血如潮真气概,野花似火叹风流。国殇馆里悲风起,扑面萧萧雨落秋。(选自《人民政协报》2023年2月10日,有删改)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荡气回肠:文辞简约的绝句感情充沛,优美而婉转动人。B.拾级而上:作者走出祠堂以后,沿着山路逐步登上台阶。C.同仇敌忾:全腾冲人怀着共同的仇恨,对付共同的敌人。D.淋漓尽致:在抗日战争中,腾冲人尽显视死如归的精神。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两次到腾冲,主要是为了瞻仰国殇墓园,祭奠先烈,表达了对先烈的怀念与崇敬。B.第5段作者说墙上残缺的石碑是人工破坏的,说明当地的人缺少对英烈的敬畏之心。C.第9段作者插叙照片的由来,意在说明:在腾冲,不管是烈士还是普通人,心中都有正义。D.作者在描写石碑、烈士的数目时运用了精准的数字,表现了作者在瞻仰过程中的虔诚。17.结合上下文,请简要分析第2段的主要作用。
18.作者在文中说:“到一个地方,无论第一次到,还是重到,心里都有自己的一个目标,或者说,心里都有一个挂牵,就像惦记着一个你自己的亲人或友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有这样一个“地方”,让人渴望“重到”。请你描绘一下这个“地方”,并谈谈渴望“重到”的理由。
群文探究1.《战士》中的“伙计”与《路标》中的“老乡”在性格上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两篇选文的内容加以分析。
2.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种具体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壮士心》中的“门前的江潮夜夜澎湃”和《路标》中的“那一星豆子似的灯光”都具有象征意义。请选取生活中的某一事物,运用象征手法写一段话,表达某种思想感情。300字左右。
答案全解全析主题阅读红色情怀“主要突出了壮士的孤独”错,应是“主要表现了壮士的身份”。“描述了一个悲伤哀婉的故事”错,本诗的色调虽然沉郁,氛围虽然凄凉,但描述的故事是悲壮热烈的。3.答案①凄凉的江庵和热烈的梦境。②壮士叱咤风云的当年和孤身独栖的现实。解析第一节中,“江庵的夜和着青灯残了”与“壮士的梦正灿烂地开花”,一为凄凉,一为热烈;“枕着一卷兵书,一支剑”是青年时的豪气,“灯光开出了一头白发”则是孤独衰老的现实。4.答案①以景物描写作结,寓情于景,意味深长,意蕴深远,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②江潮澎湃,契合了壮士壮烈的胸怀,突出了人物形象。③隐喻在壮士的感召下,众多抗日勇士前仆后继,视死如归。④江潮波澜壮阔,有力地烘托了抗战激情,升华了爱国主题。解析“门前的江潮夜夜澎湃”,壮士走了,留下江潮夜夜澎湃。“江潮夜夜澎湃”象征着抗日勇士前仆后继的壮烈,激发了读者的爱国情感。从诗句本身的内容来看,这是景物描写,用在诗歌结尾,烘托了壮士的形象,以景结情,升华了爱国主题。另外,这一处景物描写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是想象中的战斗,还是真实的战斗?意味深长,意蕴深远。“革命文化和革命实践是共生互促关系”中的“共生”理解错误。根据原文第2段可知,应该是先有革命实践,然后才有革命文化;另外,原文说的是“革命文化也为革命实践的发展提供动力”,并没有明确指出“革命文化指引着革命实践取得成功”。A.“先给革命文化下定义”错,文章没有对革命文化下定义。C.“列举事例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而形成革命文化”错,从内容上看,此段属道理论证;另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是包含在革命文化中的,所以“进而形成革命文化”说法错误。D.“对比论证”错,文章中没有运用对比论证。A项表述不当。根据原文内容可知,革命文化中包含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和创业精神是并列关系,而A项中的“主要……,其次……”将其划分了主次,改变了原文的逻辑关系。“突出了英雄不被理解的苦闷,从侧面表现了掌柜一家生活的艰难”理解错误。“一角钱的搅缠”体现了掌柜的老婆泼辣、处事不十分妥当的特点,并没有突出“英雄不被理解”,也不能表现“掌柜一家生活的艰难”。9.答案①英勇善战。不怕牺牲,追敌受伤;指挥民兵打赢伏击战。②义烈不挠。身受重伤,渴望再上战场杀敌报国,生命不息,战斗不止。③爱憎分明。在枪林弹雨中救助班长,不放走一个敌人。④自立自信。受伤后和残疾战友一起开合作社谋生,相信自己还有能力杀敌。⑤直率急躁。对掌柜言语直白,因为不能上战场而急坏了眼睛。解析答题时,从文中筛选出有关伙计的情节和细节描写进行梳理概括即可。伙计“伤了胯骨,两条腿都软了”,并且说“那样有意思的生活不会有了”,由此可见他虽然身受重伤,却渴望再上战场杀敌报国,是一个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铮铮铁汉;从他在枪林弹雨里救助班长,不肯放走一个敌人的情节中可以看出,他爱憎分明,将对同志无比的爱和对敌人无比的恨统一在一起;从他受伤后还指挥民兵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的情节中可以看出他英勇善战;从他负伤后和战友一起开合作社谋生和主动提出指挥民兵作战的情节中可以看出,他自立自信;从他说话“就像新开刃的刀子一样”和“他整天焦躁不能上火线,眼睛已有毛病了”等细节描写中可以看出他脾气急躁、性格直率。10.答案①增加了叙述视角,扩大了叙述空间,使叙述富于变化,更有张力。②进一步强化了“战士”英勇善战的一面,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③增强了故事的传奇色彩,使主题意蕴更丰富。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白各种叙事角度的基本作用,然后围绕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小说主题、给读者的感受等角度深入思考,最后按照题干要求作答。本题中,从叙述方面来看,文章前面都是从“我”的视角叙述的,最后变成了“村干部”,补充了“我”所不知道的内容,这样就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使叙述视角不再单一,而是富于变化;从人物形象方面看,借“村干部”的叙述来描述那个伙计,进一步强化了“战士”不怕牺牲、英勇善战的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真实可信;从主题方面看,这样的处理增加了故事的传奇色彩,表达了大家对战士的钦佩之情。“始终以坚定的信念毫不畏惧地前行”错,在行军路上落单的伍原,也曾经有过多次恐惧和绝望,最终他战胜了恐惧。12.答案原文多用短句,且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灯光带给伍原的激动与欣喜。解析解答本题,要从句式和修辞的角度比较二者的不同。原句多用短句,语气急促,强调了伍原此刻内心的激动与欣喜;原句连说两次“明天”,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具有强调的作用。13.答案①为故事的展开提供了背景,突出了人物无助的心理状态。②一小点光烘托了人物从迷茫到有希望的具体变化。③展现出人物看到灯光和夜空后的坚定信念。解析答题时,应先找出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然后结合上下文分析其作用。文中的景物描写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开头部分,“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地,在这灰蒙蒙的天地当中,只有自己,站在一条灰蒙蒙的路上”,这句话中的“灰蒙蒙”“只有自己”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烘托出伍原迷茫、孤独无依的心情;二是中间部分,反复出现的一小点光,“远远的,贴在地上,就那么一小点,一小点黄黄的光,不飘忽,不闪烁”“荧荧的、黄黄的、小小的一点”“这如豆的一小点光”,这一小点光给了伍原温暖、希望和信心,让他渐渐走出绝望和恐惧;三是结尾部分,“那一星豆子似的灯光,不飘忽,不移动,像是镶嵌在夜空当中。夜空下的世界,依然斗转星移”。这里不飘忽、不移动的灯光和斗转星移的夜空具有象征意义,表达了人物的坚定信念。14.答案(示例)眼泪展现人物心境:小说中反复出现的“眼泪”,使读者的心和伍原一起波澜起伏。开头部分,伍原因为迷路,流下了近乎绝望的泪;等到发现了灯光,他流下了激动的泪;因为聋哑“老乡”的误解,他又流下了委屈、无奈的泪;好在最后“老乡”认出他是八路军战士,才止住了他的泪。眼泪展现了伍原的心境,也使这个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解析如果从人物心境的角度赏析,就要先从文中找到眼泪出现在什么地方,再分析伍原为何流泪,体现了他怎样的心境。如果从故事情节的角度赏析,就要先梳理文中与眼泪有关的情节,然后分析眼泪是如何串联起这些情节的。答题时,可按照“总—分—总”的思路展开。荡气回肠: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结合原文“每一块碑上刻着烈士的名字和军衔,简捷干净得如同一首荡气回肠的绝句”可知,此处的“荡气回肠”是形容墓碑上刻着的简捷干净的名字和军衔虽然像绝句一样简短,却有着动人的力量,并非选项中说的“文辞简约的绝句”。“说明当地的人缺少对英烈的敬畏之心”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从残缺的状况看,显然是出自人工的破坏”,不能据此推断出“当地的人缺少对英烈的敬畏之心”这一结论。17.答案从内容上看,本段写作者两次来腾冲都是在秋天,营造了瞻仰墓园的氛围,衬托了当时沉重的心情;从结构上看,承上启下(过渡),解释上文的“重到”,引出下文对第二次来到腾冲的所见所闻所感的描写,并照应题目;从手法和情感上看,描写第一次到腾冲,是为了与“重到”进行对比,虽然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办公室产品展会市场分析报告
- 办公环境中小学语文学习的价值
- 农业科技系统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创新应用
- 2025建筑工程分包合同
- 2025附条件赠与合同 标准版模板全
- 2025中国银行劳动合同范本
- 卷烟配件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可行性报告】2024年污水流量计相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2026年中国循环经济市场竞争态势及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
- 智能电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灵新煤矿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范文(2篇)
- 2024年护校队安全工作制度(3篇)
- 安全生产知识负责人复习题库(附参考答案)
- 2024年安徽省广播电视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有线广播电视机线员)考试题库(含答案)
-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三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 糖尿病酮酸症中毒
- Unit 6 Food Lesson 1(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精通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东北师大附属中学2025届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GB/T 44570-2024塑料制品聚碳酸酯板材
- 雨的形成课件教学课件
- 金蛇纳瑞2025年公司年会通知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