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戊戌变法单元测试_第1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戊戌变法单元测试_第2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戊戌变法单元测试_第3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戊戌变法单元测试_第4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戊戌变法单元测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市永宁中学2023届高三历史复习精选专题巩固练(人民版,含解析):选修一专题九戊戌变法1.维新变法的法令在戊戌政变后()A.完全被废除B.保留了绝大部分内容C.只有京师大学堂保留下来D.变法法令依旧执行2.戊戌变法将使大小官员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这是因为变法规定()A、提出官民上书言事 B、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C、废除八股取士 D、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3.下列选项中不是维新变法期间形成的宣传维新思想的报刊()A.《中外纪闻》B.《强学报》C.《时务报》D.《民报》4.保国会成立后,维新变法浪潮激荡全国,因为它()A.以救亡图存为号召,符合时代要求B.在全国各地设立分支机构,扩大了影响C.促使光绪帝下决心实行变法,大快人心D.力图扶植清朝统治,得到上下广泛支持5.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一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

A.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B.寻找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原因C.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

D.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6.“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行变法自强之策,实自失胶州、旅顺、大连湾、威海卫以后始也。”梁启超此语中的“大梦之唤醒”是指()A、义和团运动粉碎八国联军瓜分中国的阴谋B、光绪皇帝任用维新派成员变法图强C、甲午战争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激发了人民的民族意识D、甲午战争后“救亡图存”的维新思潮兴起7.在工业文明冲击下发生的改革有()①戊戌变法②俄国农奴制改革③大化改新④明治维新⑤宗教改革⑥彼得一世改革A.①②③④B.②④⑤⑥C.①③④⑤⑥D.①②④8.某学堂因废八股、设西学而受到当地官员的传讯。他们抗辩道:“此乃当今皇上旨意,何罪之有?”这个“皇上”指的是()A.道光帝 B.咸丰帝 C.光绪帝D.宣统帝9.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针对维新派的变法指出:“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这反映出维新变法中存在的问题是()A.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内部意见出现分歧B.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C.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阶级局限性D.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11.戊戌变法的失败告诉我们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A.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道路行不通

B.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C.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行不通D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不具有进步性12.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A.吴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13.1895年,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其标志是()A、强学会的成立B、《中外纪闻》创办C、“公车上书”D、保国会成立14.“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文中错误的表述是()A.领导人B.时间C.参加者D.地点15.下列对戊戌变法的认识,不正确的()A.是一场挽救封建统治危机的政治运动B.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具有爱国和进步意义D.其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当时的中国行不通16.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这段话的主要意图是A.比较中日近代政治理念的异同B.证明甲午战争日胜我败的历史原因C.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D.质疑德相俾斯麦的评价17.1919年,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里号召东方青年为了“人类全体的幸福”振作起来“去超拨大海对岸那边”“愁着物质文明破产”而“哀哀欲绝地喊救命”的“好几万万人”。表明他由传统文化的掘墓人而变为守墓人。导致梁启超文化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辛亥革命未能改变中国现状B.一战给欧洲带来巨大灾难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D.五四运动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冲击18.戊戌变法在文化教育方面主要内容不包括()A.开办京师大学堂B.废除八股C.设立译书局D.废除科举考试1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刘涛《中国崛起第十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材料二“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回顾戊戌重温历史》材料三:戊戌变法以政变的形式收场,原因很复杂,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最近20多年的研究表明,在1898年秋天的北京,确实发生了一场政变,但这场政变的发生并不能简单地归因于清政府对维新势力进行镇压,也要看到先有康有为策划武装暴动,企图利用袁世凯在天津小站训练的新军及毕永年、唐才常等江湖力量,包围慈禧居住的颐和园,试图以暴力手段解决反对派,推动变法。然而,改革者的这些举措很快被后党获悉,于是慈禧迅速出击,逮捕、杀戮六君子,康梁等人也被迫流亡海外。——选自《回顾戊戌重温历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的主要表现。(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史学界部分学者将戊戌变法看作是“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4)材料三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提出了哪些看法?你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材料二长时间以来,关于戊戌变法是保守的观念,影响广泛而深巨。……近20年来,有学者认为:从中国近代化进程视角来看,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不可或缺的历史环节。……时下又流行一种意见,戊戌变法打断了洋务运动的进程,使中国丧失了一次走向近代化的机会,乃至指责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激进主义”的带头羊。——李喜所《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请回答:(1)材料一把戊戌变法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的理由是什么?(2)据材料二,概括史学界对戊戌变法的评价先后有哪几种观点?你同意哪一种观点?用史实说明你的理由。(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研究者观点不同的因素有哪些?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材料二“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竞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材料三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后来的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所以很难作为信史。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请回答:(1)材料一是如何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2)材料二将“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是什么?(3)据材料三,说明文中提到的两部文献在研究戊戌变法运动史中的缺陷。由此,你认为史学研究应注意哪些问题?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治二年,福泽谕吉发表的《劝学篇》,在深究欧洲之所以成为“富国强兵天下之首”的原因时,总结道:“普及天下之教育,修德谊,开智识……诸方建学设校,凡不知几千之数;彼产业廉美,商贸繁昌,兵备齐整、武器充足,究其万世太平之源,则在使其务实固本之学问矣!”材料二上可相夫,下可教子,近可宜家,远可善种。妇道既昌,千室良善,岂不然哉?岂不然哉?——梁启超《倡设女学堂启》材料三女权运动的真意义,是要女子有痛切的自觉,从知识能力上力争上游,务求与男子立于同等地位。这一着办得到,那么,竞业参政,都不成问题;办不到,任你搅得海沸尘飞,都是废话。——梁启超《人权与女权》材料四故治天下之大本二:曰正人心,广人才。而二者之本,必自蒙养始。蒙养之本,必自母教始。母教之本,必自妇学始。……是故女学最盛者,其国最强,不战而屈人之兵,美是也。女学次盛者,其国次强,英、法、德、日本是也。女学衰,母教失,无业众,智民少,国之所存者幸矣,印度、波斯、土耳其是也。——梁启超《变法通议·论女学》(1897年)材料五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据康有为《大同书》整理材料六19世纪末,年轻皇帝光绪意识到有必要对帝国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1898年,他颁发了一系列的改革法令,被称为“百日维新”。他们将地方政府集中在北京的领导之下,建立新学校传播欧洲的学风,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归纳福泽谕吉的主要观点。梁启超认为女子教育是国家生死存亡之本,据材料二、三、四概括他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的女学思想的历史影响。(2)据材料五并概括康有为教育思想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23.阅读下列材料:戊戌变法虽然过去100余年了,但其流风余韵至今犹存。如果把中国现代化道路比作一条环环相扣的漫长链条,那么,戊戌变法就是其始端不远处的重要一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祖宗崇拜将祖先、祖制圣化,使任何改革都非常困难,……在近代变革与守旧的理论斗争和文化冲突中,主变者一直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变革理论体系,没有真正突破传统话语,所以只能一直居于守势,往往只有招架之功。——雷颐《维新的挫顿》材料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李喜所《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材料三这场变法引起了满清权贵保守派的政治反动。一批更为昏庸、眼界更狭隘的“原教旨”保守派……注定成为清王朝残存的权威合法性资源的巨大消耗者。另一方面,戊戌变法的失败,使相当一批现代化知识精英,由于对体制内的变革失望,而开始走向体制外的革命。——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材料四“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回顾戊戌·重温历史》请回答:(1)材料一、二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视角有何不同?你认为哪则材料的分析更为合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2)就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而言,材料三、四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两位作者有何共识?(3)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评价历史事件应该注意哪些原则?24.材料一: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当王安石对神宗赵顼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的已知道可以信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之成长。——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二:脱离了农奴依附身份的农民享有其他自由的农村居民同等的权利。结婚和处理自己的家庭事务勿需地主同意,不再任人买卖、典押或赠予。每个农民可以遵照自由农村居民有关法规,获得不动产和动产为私产,可以转卖、抵押和把它们作一般处理。——据俄1861年《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的一般法令》材料三:19世纪末,年轻皇帝光绪意识到有必要对帝国进行一切彻底的改革。1898年夏,他颁发了一系列的改革法令,被称为“百日维新”。他们……建立新学校,传播欧洲的学风,鼓励西方式的生产方法,按西方式建立一支军队。(1)有人认为王安石变法未完全做到“不加税而国用足”。请你说明理由。(2)结合材料二,归纳脱离依附关系的农民获得的权利。据此指出“一般法令”收到近代欧洲哪些社会思潮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概括“百日维新”中维新派学习西方的主要措施(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参考答案1.C【解析】政变后,除了京师大学堂被保留下来以外,其他新政措施全部被取消。2.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戊戌变法,材料中涉及的是失业人数增加的现象,这是因为变法中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的结果,所以B项正确,CDA不是对现象的解释。3.D【解析】略4.A【解析】保国会成立后,其宗旨是“保国、保种、保教”,这一宗旨符合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推动维新变法运动走向高潮,故答案应为A项。5.A【解析】略6.C【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维新变法的背景。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败,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条约的苛刻性进一步刺激了列强的野心与欲望,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的危机空前严重。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民族意识空前觉醒。分析选项,ABD只是具体的某一个方面的表现,C项全面,符合题意。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戊戌变法·背景7.D【解析】略8.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相对简单,从材料“某学堂因废八股”、“此乃当今皇上旨意”可以看出这是维新变法时期,此时的皇帝是光绪帝。故选C。道光帝生卒年代是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咸丰帝是在1850-1861年在位;宣统帝是在1909年-1912年在位。考点:维新变法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维新变法在文化教育上的内容。维新变法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主要是在政治上,裁汰冗员,废除八股取士;在经济上设立农工商总局,发展经济;在文化上设立京师大学堂,翻译西方书籍,传播西方思想等。9.C【解析】略10.A【解析】本题只要理解严复所属的政治派别和主张,就能准确作答。11.A【解析】略12.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强调的是戊戌政变,D项描述的是戊戌六君子因变法而被杀的史实,该项符合题意要求,A反映的是清初的重大事件,B反映的是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C项说明的是清末地方军事势力的兴起。考点:戊戌政变点评: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13.C【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公车上书”是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的标志,这是教材上的基本知识点,答案是固定的,所以说牢记教材的基本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戊戌变法•“公车上书”14.C【解析】试题分析:甲午战后,在京参加应试的康有为联络的并非各省官员,而是各省的举人,因此参加者错误,故选C。其他各项都正确。考点:公车上书点评: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运动是标志着维新变法由思想发展成为行动。此外,还要掌握维新变法的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实行议会政治。但是为了减少阻力,采用托古改制的方式。虽然失败,但是依然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15.A【解析】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戊戌变法的性质。据本节“理解方法”中的有关叙述可知,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所以其目的不可能是挽救封建统治危机。据此推断,可直接得出正确答案为A。16.C【解析】略17.B【解析】试题分析:梁启超前期宣传维新思想,引进西方政治文明,但是一战爆发,西方列强在战场上厮杀,使得他认识到单纯的物质文明进步并不能带来理想的世界,人们对西方文明产生了怀疑。故选B。AC时期正是西方文明在中国传播鼎盛时期;D项说的是经济与材料主题不符。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梁启超的思想的变化18.D【解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在教育方面的内容。本题的A、C两项较容易判断,都是戊戌变法的内容。关键是对B、D两项的判断。戊戌变法只是废除八股,改试策论,而不是废除科举考试制度,这一制度的废除直至1905年才完成。19.(1)主要表现:政治:宪法赋予天皇拥有绝对权力,形成近代天皇制;(2分)文化:宣扬忠君思想、武士道精神,形成对天皇的神道崇拜。(2分)(其它表述,言之成理,酌情给分)。(2)依据:政治上,提倡君主立宪,触动传统中国政治体制,是政治民主化的有益尝试(2分)思想上,宣扬民权、平等、进化论,起到启蒙作用,影响近代民主革命。(2分)(3)看法:材料三认为是由于维新派铤而走险,企图武装暴动,招致顽固派镇压(4分)

根本原因: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政治上不成熟,与顽固派对比实力悬殊大。(3分)【解析】略20.(1)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2分)(2)保守;近代化不可或缺的一环;激进。(6分)保守:借助儒家思想;单纯依靠皇帝;不敢发动群众。近代化不可或缺:开国会、定宪法、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宣传民主思想。激进: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缺乏改良的社会基础;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没有充分思想动员。(只能选其中一个方面赋分,观点2分,理由6分)(3)政治因素;时代发展;史学方法论(史学发展)。(2点即可得4分)【解析】试题分析:(1)据材料一回答,“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的思想观念”,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2)材料二中史学界对戊戌变法的评价先后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关于戊戌变法是保守的观念;第二种观点,从中国近代化进程视角来看,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不可或缺的历史环节;第三种观点,指责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激进主义”的带头羊。考生可以任选一种观点进行论述,注意需论据充分,论证严谨。(3)对于同一历史事件,不同的研究者会有不同的看法。研究者的阶级立场不同、时代和历史学的发展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研究者观点不同。考点:对戊戌变法的评价点评:维新派进行变法的首要目的是为了救亡图存,虽然戊戌变法没能完成自强的目标,但它仍具有重要的爱国救亡意义,它把民族救亡意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戊戌变法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提倡新学,批判旧学,着重宣传“兴民权”,大大地提高了全社会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从此,民主主义成为汹涌的社会思潮,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思想文化界的面貌。戊戌变法是第一次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政治变革运动,它并不是洋务运动的简单继续,而是一次质的飞跃。洋务运动仅仅是为了维护和加强封建制度,而戊戌变法则是要逐步变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代表了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大趋势。21.(1)维新派在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2分)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2分)(2)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影响了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2分)(3)缺陷:是当事人的陈述,易带有主观色彩,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历史的真实性。(2分)应注意的问题:要重视史料的甄别、辨伪和互证;要关注和收集正反两方面的史料。(2分)【解析】略22.(1)观点:欧洲强盛的原因在于发展教育。(2分)理由:①女子教育的好坏,关系到家庭和睦和种族后代;②关系到妇女解放和民主政治的发展;③关系到国家的强弱。(6分)影响:否定了封建意识,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想通过普及女子教育而富民强国的美好愿望,有利于思想解放,对整个戊戌变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4分)(2)将儒家“仁”的思想(大同思想)与西方的先进思想(民主、教育理念)相结合。(2分)教育是兴国之本,要重视教育的地位;发展教育要从本国国情出发;教育内容、教育体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改革、发展等。(任答一点即可。其他答案切合题意言之有理亦可)(2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一是强调西方强盛的根本在于学校教育(即使其务实固本之学问矣),所以泽谕吉的主要观点也就很容易概括了。材料二是强调女子教育对家庭和后代的影响,材料三是强调女子教育对女权、妇女解放和民主政治的影响,材料四是强调女子教育对国家强盛的影响,分清每个材料的核心即可正确回答出该问题。“女学”思想的历史影响主要是强调否定了三纲五常的封建意识以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女子教育的普及、妇女地位的提高等常见的角度进行回答即可。(2)材料五的出处是《大同书》,材料的内容却是西方的民主教育理念,所以康有为教育思想的特点就是把儒家的大同思想和西方的民主教育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谈谈你的认识”其实就是谈谈对教育特别是女子教育的认识,当然角度是很多的,例如,可以一方面要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强调教育要与时俱进、教育要从国情出发等等都是非常好的角度。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戊戌变法•梁启超的女学思想、康有为的教育思想23.(1)材料一:传统文化的影响(历史原因)。材料二:整体的社会环境(现实原因)。(2分)材料二的分析更合理。理由:戊戌变法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里,其失败是必然的。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2分,只有观点没有理由不给分;如果认为材料一分析更合理,理由充分亦可得分)(2)侧重点:材料三侧重于对民主革命的影响;材料四侧重于对现代化进程的影响。(2分)相同点:都认为戊戌变法触动了传统体制;推动了民主革命进程。(2分)(3)全面性原则(一分为二);历史性原则(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评价);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言之成理即可)(2分)【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祖宗崇拜将祖先、祖制圣化,使任何改革都非常困难”可知,材料一侧重于分析传统文化对戊戌变法失败的影响,即历史原因。根据材料二中“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