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考-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f8da09ddbfd95434f1f00c604dc20b3/8f8da09ddbfd95434f1f00c604dc20b31.gif)
![高中高考-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f8da09ddbfd95434f1f00c604dc20b3/8f8da09ddbfd95434f1f00c604dc20b32.gif)
![高中高考-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f8da09ddbfd95434f1f00c604dc20b3/8f8da09ddbfd95434f1f00c604dc20b33.gif)
![高中高考-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f8da09ddbfd95434f1f00c604dc20b3/8f8da09ddbfd95434f1f00c604dc20b34.gif)
![高中高考-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f8da09ddbfd95434f1f00c604dc20b3/8f8da09ddbfd95434f1f00c604dc20b3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本考点是全国课标卷的必考内容,分值一般为10分。近年来考查形式为在文言文选文中找出两个句子,要求准确翻译句子,是主观题。真题·指导考点·技法训练·检测返回目录——考点精讲——►角度一译好得分点文言文翻译跟很多题目一样,也是按得分点给分的。考生要通过训练,学会识别句子中的得分点,然后重点译好这些得分点。得分点(一):重要实词所谓重要实词,从词性上看,以动词居多,其次是形容词和名词。从考查频率上看,常用实词及次常用实词(课本中出现的)是重要实词。从特殊性上看,与现代汉语同形的词语(如“妻子”“亲信”)可能是重要实词;用其本义实在讲不通的通假字可能是重要实词;符合活用规律的词语(如名词用作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可能是重要实词,还有,需临场推断的多义词及疑难词语也可能是重要实词。
考点·技法返回目录【对点训练】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重要实词,并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左传
·烛之武退秦师》)重要实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要实词:东(名词用作状语)、封(第一个,使动用法)、肆(重要动词)、阙(重要动词)译文:(晋国)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第6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返回目录考点·技法(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劝学》)重要实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要实词:博学(古今异义词)、日(名词用作状语)、参省(重要动词)、知(通假字)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而又能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那么他就会见识高明而行为没有过错了。第6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返回目录考点·技法(3)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重要实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要实词:兵(一词多义)、云(名词用作状语)、响(名词用作状语)、赢(一词多义)、景(通假字、名词用作状语)译文:(他们)砍下树木做兵器,高举竹竿当旗帜,天下的百姓像云那样聚集起来,像回声那样应声而起,(许多人)担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陈涉)。第6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返回目录考点·技法2.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的重要实词,并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渤海鲍宣妻者,桓氏之女也,字少君。宣尝就少君父学,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宣不悦,谓妻曰:“少君生富骄,习美饰,而吾实贫贱,不敢当礼。”妻曰:“大人以先生修德守约,故使贱妾侍执巾栉。既奉承君子,唯命是从。”宣笑曰:“能如是,是吾志也。”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更著短布裳,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拜姑礼毕,提瓮出汲。修行妇道,乡邦称之。(选自《后汉书·列女传第七十四》)第6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返回目录考点·技法宣尝就少君父学,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重要实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要实词:就(“接近”,根据语境可译为“跟随”)、奇(意动用法)、妻(名词用作动词)、资贿(财货,这里指“嫁妆”)译文:鲍宣曾经跟随少君的父亲学习,少君的父亲对他的清贫刻苦感到惊奇,因此把女儿嫁给他,(少君出嫁时)陪送的嫁妆非常丰厚第6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返回目录考点·技法得分点(二):关键虚词从虚词角度,探究文言翻译题的规律,我们不难得出:1.《考试说明》规定考查的18个虚词是十分重要的得分点。只要句中出现,就要格外留心。2.关键虚词主要是指副词、连词、介词。虚词的译法较为复杂,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必须译出的:①有实词义项的要译出实义,如做代词的“之”“其”等;②现代汉语中有与之相对应的虚词可进行互换的,如“之”“而”“以”“于”等。
2.不必译出的:如起语法作用的“之”、发语词及句末助词等。总之,我们在翻译虚词时,能译出的要尽量译出,不需要译出的切不可强行译出。第6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返回目录考点·技法【对点训练】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关键虚词,并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司马迁《鸿门宴》)关键虚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键虚词:乃、之(到)、以译文:项伯于是在夜里快马加鞭奔到刘邦军驻地,私下里见了张良,把事情全部告诉了他。第6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返回目录考点·技法(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关键虚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键虚词:其(第一个,助词,无义;第二个,指示代词,那;第三个,第一人称代词,自己)、则或、者、而、之(第一个,第三人称代词,他;第二个,助词,的)译文:退出洞以后,有人就责怪那个想出来的人,并且我也后悔自己跟随他(出来),而不能尽情地享受游玩的乐趣。第6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返回目录考点·技法(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关键虚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键虚词:之(指示代词,这)、其(第一个,指代上文的“君子”;第二个,指示代词,这)、乃(竟然)译文: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有道德有修养的人不屑与他们同列,现在有道德有修养的人的智慧竟然比不上这些人,这真是奇怪啊!第6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返回目录考点·技法4.
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的关键虚词,并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司马迁《陈涉世家》)关键虚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6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返回目录考点·技法关键虚词:与、之(第一个是动词,“去、往”;第二个是音节助词,无义)译文:见参考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参考译文]陈胜年轻时,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有一次)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对伙伴们说:“如果谁将来富贵了,彼此都不要忘掉。”伙伴们笑着应声问道:“你是被雇佣来耕田的,哪里来的富贵呢?”陈胜长叹道:“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第6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返回目录考点·技法得分点(三):文言句式要审出译句中的特殊句式,必须具备“语言标志意识”。特殊句式总有一定的语言标志,如判断句多以“……者……也”或“乃、即、皆、则”等为标志;被动句多以“于”“见”“为”为标志。考生容易忽略的是定语后置句和宾语前置句,无被动标志的被动句,无判断标志的判断句和表反问的固定句式。平时要多积累,方能在做题时激活原有记忆。
第6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返回目录考点·技法要掌握各种句式的翻译格式。(1)判断句:必须加上“是”“就是”等词语。(2)被动句:必须加上“被”字。(3)倒装句:必须用“调”的方法将固定的句式调到位。如:介宾短语后置句,译时要将介宾短语调到动词前;定语后置句和宾语前置句,译时要将定语和宾语恢复原位。(4)省略句:必须用“补”的方法补出省略的成分,确保句意通顺。(5)固定句式(结构):千万不要生硬地翻译,它有固定的译法,须在平时掌握好。第6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返回目录考点·技法【对点训练】5.指出下列句子中的文言句式类型,并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句式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式类型:介词结构后置句和判断句译文:这和刺人并将他杀害,然后说“不是我杀的,是兵器杀的”有什么不同呢?第6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返回目录考点·技法(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战国策·荆轲刺秦王》)句式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式类型:定语后置句译文: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上白色的衣服,戴上白色的帽子来为他送行。第6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返回目录考点·技法(3)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句式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式类型:被动句和介词结构后置句译文:赵国强大而燕国弱小,而您又被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和您结交。第6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返回目录考点·技法第6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返回目录考点·技法【对点训练】7.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得分点,并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司马迁《鸿门宴》)得分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6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返回目录考点·技法第6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返回目录考点·技法得分点:秋毫,比喻细小的东西;籍,名词用作动词,登记;而,表目的;所以,……的原因;出入,偏义复词;非常,古今异义词;第二句是判断句。译文:我进入关中以后,财物丝毫不敢据为己有,登记官吏、人民,封闭了(收藏财物的)府库,来等待将军(的到来)。派遣士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发生)。(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劝学》)得分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6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返回目录考点·技法得分点:六跪(省略量词)、二螯(省略量词)、之、寄托(古今异义词)、……者……也(判断句)、用心(古今异义词)译文: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3)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班固《苏武传》)得分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6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返回目录考点·技法得分点:嘉、其、乃、以、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因、厚、赂。译文:汉武帝赞许他这种合乎情理的做法,就派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让他持节出使匈奴,送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趁机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回报他的好意。2.意译为辅,文通句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对于少数难以直接翻译的句子或句中的部分词语,要根据意思来翻译。客观地说,意译比直译有难度,需要根据词语的本义及上下文来揣摩。因此,意译时要做到文句通顺。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必须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有些学生只注意将文言词句对译过来,而不考虑通顺与否,这样翻译是不行的。第6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返回目录考点·技法即使词句意思都翻译正确了,但是不通顺,也是要扣分的。考生一定要养成斟酌、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地进行意译。第6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返回目录考点·技法第6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例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劝学》)[译文]
借助车马的人,不是善于行走,却能到达千里之外的地方。(这里“利足”译为“善于行走”,就是意译。)【对点训练】9.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得分点,并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战国策·荆轲刺秦王》)得分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返回目录考点·技法第6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得分点:之(无义)、遇、为(表被动)、戮没(杀戮和没收。重要的人杀掉,其他人等收为奴婢。翻译时要分别对应父母和宗族,需要意译)译文: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父母至亲都被杀死,其他的人都被收为奴婢。返回目录考点·技法第6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返回目录考点·技法(2)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李密《陈情表》)得分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分点:但以;日薄西山(比喻手法,翻译时要翻译出比喻的特点来,需要意译)译文:只因为祖母刘氏的生命就像太阳将要落山一样,气息微弱,生命垂危,随时都可能死亡。——技法点拨——
巧用六法破解文言翻译在对所要翻译的句子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后,根据古今汉语的异同,翻译时我们可以用留、对、换、补、删、调六法。一、保留法所谓“保留法”就是保留文言文中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人名、地名、官名、谥号、年号、庙号、特殊称谓、专门术语等,翻译时照搬即可。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庆历(年号)四年”、“滕子京”(人名)、“巴陵郡”(地名)可不译。第6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返回目录考点·技法【技法小练】1.
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的保留词语,并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孙策定丹阳,吕范[注]请暂领都督,策曰:“子衡已有大众,岂宜复屈小职!”范曰:“今舍本土而托将军者,欲济世务也,譬犹同舟涉海,一事不牢,即俱受其败。此亦范计,非但将军也。”策从之。周瑜闻策声问,便推结分好,及策卒权立,瑜谓权可与共成大业,遂委心服事焉。诸葛亮在襄阳,刘表不能起,一见刘备,事之不疑。此诸人识见如是,安得困于乱世哉!(节选自《容斋随笔》)[注]
吕范:字子衡。第6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返回目录考点·技法(1)孙策定丹阳,吕范请暂领都督,策曰:“子衡已有大众,岂宜复屈小职!”保留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留词语:孙策、丹阳、吕范、都督、子衡译文:见参考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诸葛亮在襄阳,刘表不能起,一见刘备,事之不疑。保留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留词语:诸葛亮、襄阳、刘表、刘备译文:见参考译文中画线的句子。第6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返回目录考点·技法[参考译文]孙策平定丹阳后,吕范请求暂时让他兼任丹阳的都督一职。孙策说:“子衡已有了大批人马,怎么适宜再屈任小职位呢!”吕范说:“我现在舍弃故土而投靠您的原因,是要拯救时世,譬如同坐一条船过海,一件事没做好,就都会受到它的危害。这也是为我考虑,不完全只是为将军考虑。”孙策依从了他。周瑜听说了孙策的声誉,便与他推诚相结友好,等到孙策死了,孙权即位,周瑜认为孙权是可以与之共同成就大业的人,于是就一心侍奉他了。诸葛亮在襄阳时,刘表不能够任用他,他一见到刘备,就毫不迟疑地侍奉他。这些人都有如此的卓识远见,怎么会在乱世中遭受困厄呢!第6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返回目录考点·技法二、对译法所谓“对译法”就是对应直译,逐字落实。指译文尽可能要对应原文,基本遵照原文的句式、风格,大量采用具有相同语素的双音节词,做到字字落实。如:“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战国策·荆轲刺秦王》)可译为:“秦国的大将王翦攻破赵国,俘虏了赵王,全部占领了赵国的国土,向北进军侵占土地,到达燕国南部的边界。”第6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返回目录考点·技法三、替换法对那些词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说法已经不同的词,在翻译时要替换为现代词语。如:“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司马迁《鸿门宴》)“非常”在翻译时要替换成“意外的变故”。另外,难以准确翻译,尤其是碰到文言文中运用修辞或典故的地方时,应学会变通地翻译。如:①对比喻句的翻译,应尽量保留比喻的说法,如果不能保留,只译出本体即可。如《过秦论》中“金城千里”,可译为“辽阔的国土,坚固的城池环绕,牢固可靠”。②对借代句的翻译,一般只要把所代的第6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返回目录考点·技法事物写出来就可以了,如可以将“缙绅”“三尺”“纨绔”分别翻译成“官员”“法律”“富家子弟”。③对委婉说法的翻译,只要将委婉语句按照现代汉语的用语习惯表述出来就可以了,如可将“会猎”“更衣”翻译成“出兵征伐”“上厕所”。第6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返回目录考点·技法【技法小练】
3.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的替换词语,并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草书大王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当时流辈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自不识,诟其侄曰:“胡不早问,致予忘之。”(选自《冷斋夜话·卷九》)
第6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返回目录考点·技法替换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替换词语:“龙蛇飞动”“波险”译文:见参考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第6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返回目录考点·技法[参考译文]张丞相喜爱写草书但不擅长,当时同辈的人都笑话他,丞相对此表现得很镇定。有一日他想到了一个好的句子,就拿起笔迅速写下来,整张纸上的字笔势蜿蜒活泼,有如龙蛇飞舞。他让侄子把句子抄下来。到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时,侄子茫然地停下来。拿着他写的字问他:“这是什么字?”丞相反复地看了许久,自己也不认识了,便责怪侄子道:“为什么不早问?以至于我都忘记写的什么了。”第6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返回目录考点·技法四、增补法补出相关省略成分和省略的语意。文言文中省略现象较多,常考的是主语、宾语和介词“于”的省略,为使译文语意明白通畅,不产生歧义,必须补充译出被省略的成分。可先将其补足,然后依照常规句式翻译,译出补充部分后用括号标示。①句子中省略的成分必须增补出来。如:“乃召其酋豪,谕以祸福,诸蛮皆以君言为可信。”译成:“于是召集他们的首领,把利害关系告知(他们),各部落都认为许逖的话是可信的。”该句“谕”后面省略了代词“之”(部落首领),即“谕之以祸福”,翻译时必须把它补上。第6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返回目录考点·技法第6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返回目录考点·技法第6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技法小练】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的增补词语,并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惊。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1)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惊。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增补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返回目录考点·技法第6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增补词语:(楚厉王)饮酒醉;(他)过而击之也;(楚厉王)使人止之。译文:见参考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增补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增补词语:(楚国)有警,(楚厉王)击鼓而民不赴,(楚厉王)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译文:见参考译文中画线的句子。返回目录考点·技法第6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参考译文]楚厉王遇到军情警报,就用敲鼓的方式来集合百姓参与防守。(有一天)楚厉王喝醉了酒,(他)错误地敲响了军鼓,民众都非常惊慌地赶来守城。(厉王)派人制止大家说:“我是醉酒后和近侍开玩笑,才错误地击了鼓。”于是民众都回家了。过了几个月,(楚国)又遇到军情警报,(厉王)击鼓,民众却不去备战。于是(他)更改命令,重新申明报警的信号,民众才相信。返回目录考点·技法五、删削法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如发语词、音节助词、部分连词等,在句子中只起语法作用,无实在意义,可删去不译。如:“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孟子·寡人之于国也》)这句中的“之”字是音节助词,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可以删去;“而”字是表修饰关系的连词,可不译,翻译时也可以删去。第6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返回目录考点·技法第6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返回目录考点·技法【技法小练】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的删削词语,并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删削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6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返回目录考点·技法删削词语:也译文:见参考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参考译文]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她的孩子跟在她后面哭泣,孩子的母亲(曾子的妻子)说:“你回去,等我回来给你杀猪吃。”曾子的妻子从集市回来,曾子打算抓猪来杀。他的妻子阻止他说:“我只不过是和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可不能和小孩子开玩笑。小孩子没什么判断力,只知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教诲。现在你欺骗了他,就是教他骗人。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就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用来教导孩子的方法。”于是就把猪杀掉煮了。六、调整法将倒装语序调整为正常语序,对于倒装句式要先找出该句的谓语,再以此为核心找出主、宾、定、状、补,然后分析出该句是宾语前置、定语后置、谓语前置和介宾结构后置等句式中的哪一种,根据句子的具体情况再做调整。第6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返回目录考点·技法【技法小练】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的调整内容,并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第6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返回目录考点·技法删削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整内容:“士有从原中出者”为定语后置句,应调整为“有从原中出之士”译文:见参考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参考译文]晋文公攻打原国,只携带着可供食用十天的粮食,于是和大夫们约定十天内(攻下原国)收兵。到原国十天了,却没有攻下原国,(晋文公便下令)敲锣退军,准备收兵回晋国。这时,有个从原国都城中出来的人报告说:“再有第6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返回目录考点·技法三天就可以攻下原国了。”晋文公身边的群臣也劝谏说:“原国的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也用尽了,请国君姑且再等待一些时日吧!”晋文公说:“我跟大夫们约定了十天的期限,若不回去是失去我的信用啊!得到原国而失去信用,我是不会这样做的。”于是下令撤兵回晋国去了。原国的百姓听说这件事,都说:“有像晋文公这样讲信用的国君,能不归顺他吗?”于是原国归顺了晋文公。卫国的人听到这个消息,便说:“有像晋文公这样讲信用的君主,能不跟随他吗?”于是归顺了晋文公。孔子听说了,就把这件事记载下来,并且评价说:“晋文公攻打原国同时获得了卫国的原因,是他能守信啊!”第6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返回目录考点·技法第6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训练·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0分)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选自《资治通鉴·卷第一》)返回目录(1)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从你镇守即墨,指责你的话每天都传来。然而我派人去察看即墨,(只见)田地被开辟,人民富裕充足,官府无事,东方因而十分安定。这是你不巴结我身边的内臣来求得帮助的原因。(注意点:“居”,镇守;“辟”,被开辟;“给”,富裕充足;“是……也”是判断句的标志)
第6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训练·检测返回目录(2)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天,齐威王下令烹死阿地大夫及曾经替他说好话的身边的内臣。于是群臣十分恐惧,没有谁敢再弄虚作假,都尽力做实事,齐国因此非常安定、太平,在当时成为天下最强盛的国家。(注意点:“烹”,烹死;“左右尝誉者”是定语后置句;“治”,安定,太平)第6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返回目录训练·检测
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你镇守即墨,指责你的话每天都传来。然而我派人去察看即墨,(只见)田地被开辟,人民富裕充足,官府无事,东方因而十分安定。这是你不巴结我身边的内臣来求得帮助的原因。”便封赐即墨大夫享用一万户的俸禄。(齐威王)又召见阿地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阿地镇守,称赞你的话每天都传来。我派人前去察看阿地,(只见)田地荒芜,百姓贫困饥饿。以前赵国攻打鄄地,你不救;卫国夺取薛陵,你不知道。这是你用重金来买通我的身边的内臣来求(他们)替你说好话的原因!”这一天,齐威王下令烹死阿地大夫及曾经替他说好话的身边的内臣。于是群臣十分恐惧,没有谁敢再弄虚作假,都尽力做实事,齐国因此非常安定、太平,在当时成为天下最强盛的国家。返回目录训练·检测第6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0分)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
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注]迎之。丈人望其真子,拔剑而刺之。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夫惑于似士者而失于真士,此黎丘丈人之智也。(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疑似》)[注]
逝:往。返回目录训练·检测第6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乡村的一个老人到集市去,喝醉了回家,黎丘的鬼仿效他儿子的样子,搀扶着他却在路上折磨他(使他受苦)。(注意点:“丈人”,古今异义词;“之”,动词;“苦”,使动用法)返回目录训练·检测
(2)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天早上,老人到集市上喝醉了,他真正的儿子唯恐他的父亲不能返回,就去迎接他。(注意点:“明旦”,第二天早上;“之”,第二个,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第6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返回目录训练·检测[参考译文]梁国北部有一个叫黎丘乡的地方,(那里)有奇异的鬼怪,喜欢模仿人的子侄兄弟的样子。乡村的一个老人到集市去,喝醉了回家,黎丘的鬼仿效他儿子的样子,搀扶着他却在路上折磨他(使他受苦)。老人回到家,酒醒后,责备他的儿子说:“我作为你的父亲,难道说不慈爱吗?我喝醉了,你在路上折磨我,是什么缘故?”他的儿子哭着用头碰地说:“作孽啊!没有这回事。昨天我到东城收债去了,这是可以问别人的。”他的父亲相信了他,说:“嘻(表示惊叹的声音)!这一定是那个奇鬼了!我早就听说过奇鬼模仿人的事了。第二天特意再次到集市上喝酒,希望遇到并刺杀奇鬼。”第二天早上,老人到集市上喝醉了,他真正的第6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返回目录训练·检测儿子担心他的父亲不能返回,就去迎接他。黎丘老人看见他真正的儿子,拔剑刺他。黎丘老人的智慧被像他儿子的奇鬼迷惑了,而杀害了他真正的儿子。被好像是贤士的人迷惑而失去了真正的贤士,这就是黎丘老人那样的智慧。第6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返回目录训练·检测第6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0分)燕人共立太子平,是为燕昭王。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卑身厚币以招贤者。谓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古之人君有以千金使涓人[注]求千里马者,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而返。君大怒,涓人曰:‘死马且买之,况生马乎!马今至矣。’不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于是士争趣燕:乐毅自魏往,剧辛自赵往。返回目录训练·检测第6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注]
涓人:古代宫中担任洒扫清洁的人。亦泛指亲近的内侍。(1)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卑身厚币以招贤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凭吊死者,探访幼年丧父(父母)的人,与百姓同甘共苦,自己屈尊降贵,用丰厚的礼物来招募人才。[要点:“吊”,凭吊;“卑身”,屈身;“厚币”,丰厚的礼物]返回目录训练·检测
(2)然诚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如果能够招揽贤士与他们一起治理国家,来洗刷先王的耻辱,这是我的愿望啊。[要点:“诚”,如果;“与共国”,是“与(之)共国”的省略;“孤之愿也”是判断句]第6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返回目录训练·检测(3)不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满一年,(果然)得到了三匹千里马。现在大王您打算招致人才,就请先从我郭隗开始,况且比我贤良的人,难道会认为千里的路程远(而不来投奔您)吗?(要点:“期年”,满一年;“致”,招引,招致;“于”,比;“远”,意动用法,认为……远)第6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返回目录训练·检测[参考译文]
燕国贵族共同推举太子姬平为王,那就是燕昭王。燕昭王是在燕国被齐国攻破后即位的。他凭吊死者,探访幼年丧父(父母)的人,与百姓同甘共苦,自己屈尊降贵,用丰厚的礼物来招募人才。他对郭隗说:“齐国乘我们内乱而攻破燕国,我深知燕国国小力薄,不足以报仇。然而如果能够招揽贤士与他们一起治理国家,来洗刷先王的耻辱,这是我的愿望啊。先生您如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大数据分析服务中介费居间合同
- 2025舞蹈编排合同协议书
- 2025企业管理资料不锈钢制作安装合同文档范本
- 2025年建筑行业劳务合同模板
- 2025年水库承包合同书模板
- 2025个人之间借款的合同模板
- 2025年中长期的借款合同(三篇)
- 2025年代理品牌经营合同(三篇)
- 2025合同制管理办法
- 2025年个人煤炭买卖合同经典版(2篇)
- 自卸车司机实操培训考核表
- 教师个人基本信息登记表
- 中考现代文阅读理解题精选及答案共20篇
- ESD测试作业指导书-防静电手环
- 高频变压器的制作流程
- 春季开学安全第一课PPT、中小学开学第一课教育培训主题班会PPT模板
- JJG30-2012通用卡尺检定规程
- 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
-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复习方法表格模板100天
- APR版制作流程
- 《C++程序设计》完整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