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优选)集美大学西方法律思想史第三版课件谷春德第一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绪论西方法律思想史概述第二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一章西方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对象、意义及方法
第三页,共三百一十二页。本章结构第一节西方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和范围第二节西方法律思想史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三节学习西方法律思想史的意义及方法第四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一节西方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一、西方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和范围西方法律思想史研究欧洲和北美主要国家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思想家的政治法律思想、观点、理论和学说及其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二、西方法律思想史的主要内容西方法律思想史的内容由两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内容是政治思想、理论、观点和学说第二部分内容是法律思想、理论、观点和学说55第五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二节西方法律思想史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一、西方法律思想史与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关系西方法律思想史同西方政治思想史有着密切联系,前者是在后者的基础上创立的。法律思想史侧重研究和讲授各种法学流派,政治思想史侧重研究和讲授各种政治学流派,当然有时二者的内容也有一定的交叉。二、西方法律思想史与外国法制史的关系二者联系主要表现为都研究外国(或西方)的法律问题。二者区别在于西方法律思想史是思想史、理论史、学说史,属于理论法学范畴。而外国法制史是法律制度史,属于历史法学范畴。三、西方法律思想史与西方哲学史的关系哲学史属于哲学的范畴,哲学与法学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66第六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二节西方法律思想史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西方法律思想家绝大部分是哲学家,他们的政治法律思想绝大部分也包含在他们的哲学思想之中。四、西方法律思想史与西方法哲学(法理学)的关系西方法哲学(法理学)是从哲学的角度研究法律和法学的一般原理,是以横的理论为线索来阐明法学的基本问题的。而西方法律思想史是以纵的历史为线索和人物来阐明这些问题的。77第七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三节学习西方法律思想史的意义及方法一、学习西方法律思想史的重要意义学习西方法律思想史有助于正确认识和把握西方法律思想的产生和发展规律,扩充知识面。学习西方法律思想史有助于繁荣法学事业。二、学习西方法律思想史的原则和方法学习西方法律思想史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厚今薄古”的原则。学习西方法律思想史必须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联系这些思想、理论、观点和学说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当时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来考察、分析和探索。88第八页,共三百一十二页。1西方法律思想史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是什么?2西方法律思想史同政治思想史、外国法制史、西方哲学史、西方法哲学有哪些联系和区别?3学习西方法律思想史有何重要意义?99第九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一篇古希腊罗马的法律思想第十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二章古希腊罗马的法律思想概述第十一页,共三百一十二页。本章结构第一节古希腊罗马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古希腊罗马法律思想的主要特点第三节古希腊前期智者和苏格拉底的法律思想第四节伊壁鸠鲁学派和斯多葛学派的法律思想12第十二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一节古希腊罗马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一、古希腊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古希腊奴隶制国家产生和发展的三个历史时期1氏族制度的解体和奴隶制国家产生时期随着奴隶制国家的确立和成文法典的制定和实施,这个时期开始出现了哲学思想、伦理思想和政治法律思想。2奴隶制国家发展和鼎盛时期时间约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雅典城邦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完善,特别是民主制的建立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哲学思想、伦理思想和政治法律思想的繁荣和发展,涌现了一批智者、哲学家和政治法律思想家及著作。1313第十三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一节古希腊罗马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和发展3奴隶制国家衰落和希腊化时期随着古希腊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危机和衰落,古希腊文明包括其哲学思想、伦理思想和政治法律思想也开始出现了危机和衰落。这个时期古希腊文明包括其哲学思想、伦理思想和政治法律思想就还继续有所发展且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古希腊文化在欧洲乃至世界继续发生影响。(二)古希腊的雅典和斯巴达二、古罗马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王政时代时间约为公元前754年或公元前753年至公元前510年或公元前509年。这是古罗马王政时代或氏族制度解体、国家逐步形成时期。1414第十四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一节古希腊罗马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和发展随着王政时代的结束、罗马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和成文法的制定,古希腊的政治法律思想也开始在罗马国家广为传播。(二)共和国时期时间约为公元前509年到公元前27年。公元前450年制定和颁布了《十二表法》。该法是罗马早期习惯法的汇集,既有程序法又有实体法,既有民法、刑法又有宗教法的内容,是罗马法的主要渊源之一。进一步肯定了平民的政治地位,扩大了平民的政治权利。随着政治经济的逐渐强大,罗马走上扩张主义道路。(三)帝国时期时间约为公元前27年至公元476年。1515第十五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一节古希腊罗马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屋大维统治时,罗马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贸易畅通,交通发达。但是,由于继续推行向外扩张的政策,致使罗马的政治、经济、法律都由极盛走向衰落。公元212年《卡拉卡拉敕令》的颁布,使市民法与万民法统一;公元129年《犹利安敕令》的颁布,宣告了万民法的终结;公元426年《瓦伦丁尼安引证法》的颁布,结束了罗马法学争鸣发展的历史。1616第十六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二节古希腊罗马法律思想的主要特点一、古希腊法律思想的主要特点(一)浓厚的城邦主义色彩(二)显著的自然主义倾向(三)相当程度的自由主义和民主主义(四)较大的依附性总之,古希腊的政治法律思想是相当丰富的,是人类宝贵的法律文化遗产。在形式上,虽然它们有贵族政治和民主政治、人治和法治之争,但本质上都是奴隶主阶级意志的集中反映,都是为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巩固奴隶主阶级政治、经济统治服务的。1717第十七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二节古希腊罗马法律思想的主要特点二、古罗马法律思想的主要特点(一)实践性突出(二)理论上发展(三)个人主义和世界主义倾向强化(四)专制主义倾向强烈(五)神权政治的出现1818第十八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三节古希腊前期智者和苏格拉底的法律思想一、前期智者的法律思想(一)哲学观点一般来说,智者派承认物质世界的存在,对传统事物倾向于怀疑否定,不承认普遍真理的存在,否认抽象的正义原则,以个人的感觉作为判断事物的标准,导致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二)政治观点在智者派中,有的(普罗塔哥拉)主张民主制,有的(卡里克利斯)主张贵族制。他们公开鼓吹“弱肉强食”的逻辑。(三)国家和法律观点智者派多主张自然法思想,希比亚把自然与法律对立起来,认为自然(事物的本性、自然的规律)是真正的自然法,与错误的、人造的世俗法律(人定法)是对立的,因为根据自然同胞是相互亲近的,而法律则统治人们,强迫许多人反对自然。1919第十九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三节古希腊前期智者和苏格拉底的法律思想普罗塔哥拉强调对于人们不重视公益、胡作非为的行为必须实行强制,而国家和法律在这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他还认为,城邦、法律和正义观念具有相对性,但由于这种观念是正确的,以及人人都能够接受,所以,这种观念又具有客观的性质。二、苏格拉底的法律思想(一)哲学观点真理应该有客观标准。美德就是知识,有知识就有美德。最高、最大的美德是政治美德。政治美德是管理城邦事务艺术,正是借助于这种艺术,人们才能成为优秀的政治家、首长、家长,对自己、对国家都有益处。苏格拉底鼓吹神是衡量万物的尺度,鼓吹灵魂不死和灵魂转回。2020第二十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三节古希腊前期智者和苏格拉底的法律思想他第一次提出辩证法的概念,认为知识、行为、学问、道德、理论以及实践应是统一结合的,反映了他的朴素、原始、粗糙和简单的辩证法思想。(二)政治观点苏格拉底从自然神论出发论述国家的产生。他认为城邦是适应人的生活产生的,是神的安排,是神计划的世界秩序。他主张城邦应由“知识贵族”来统治。苏格拉底坚决反对民主制,认为当时的雅典民主制已经衰落。统治不是享乐而是善行;统治的目的不在于满足统治者个人的古怪嗜好和任性要求,而是为整个城邦造福。依靠知识来管理城邦事务,是达到普遍幸福的唯一可靠的途径。而知识必须经过学习和训练才能获得,自动掌握是根本不可能的。
2121第二十一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三节古希腊前期智者和苏格拉底的法律思想(三)法律观点苏格拉底认为,法律同城邦一样,都来源于神,是神定的原则。法是正义的表现,也是强者的意志。法与城邦关系密切,是城邦自身的基石。法律没有城邦不可能存在,城邦生活的道德组织也不可能没有法律,法律与城邦内部是统一的。苏格拉底把法分为自然法与人定法。自然法也就是自然规律,是神的意志,具有普遍性。人定法是国家政权颁布的法律、条例、规定,具有易变性。无论是自然法还是人定法,都是正义的表现。正义既是立法的标准,也是立法的共同本质。无论是自然法还是人定法,人们都要坚决服从,严格遵守。苏格拉底以自己的行动以身殉法,证明服从法律的必要性。2222第二十二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四节伊壁鸠鲁学派和斯多葛学派的法律思想一、伊壁鸠鲁学派的法律思想(一)哲学观点伊壁鸠鲁反对唯心论、有神论,主张唯物论、无神论。他继承并发展了德谟克利特的无神论和原子论,主张不可分割的、绝对充实的原子,既有大小、形状的不同,又有重量的不同;由于内部的原因,原子在空间不仅有直线的,也有倾斜的运动。自然是按照自在规律发展变化的,无须神的干预。人应当从神和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强调感性认识的作用,认为感觉本身是可信的。错误只在于人们对感觉所作的解释和判断。(二)伦理学观点根本原则就是主张个人的快乐。2323第二十三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四节伊壁鸠鲁学派和斯多葛学派的法律思想“快乐”绝非什么肉体的享受,而是理智的人,特别是贤哲们可以达到的善。快乐、善、幸福都是个人自觉努力的结果,是个人思想和行为方式获得的成果。(三)政治观点主张国家起源于契约。人们订立契约、成立国家的主要目的是确保人们相互间的安全,克服相互间的恐惧,避免相互间的损害。(四)法律观点法律同国家一样,也是人们相互约定的产物。法律就是宣布正义。每一个地方和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正义,都有关于正义的自然观念。这种“正义的自然观念”就是自然法,它是随着人们相互交往的需求的不断变化而不断变化的。2424第二十四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四节伊壁鸠鲁学派和斯多葛学派的法律思想重视法律的遵守。凡是符合正义的法律大家都必须遵守;违反和破坏法律就是违反和破坏正义;为了摆脱恐惧以达到灵魂安宁与生活快乐,人们就必须遵守法律二、斯多葛学派的法律思想(一)哲学观点自然界没有任何东西是偶然发生的,自然界的全部发展过程都是被理性和普遍的自然规律决定着的。没有任何自然现象本身是独一无二的,现在发生的事情过去曾发生过,将来还会发生一切物体是由火、气、水、土四种元素构成。物体之所以有差别,是由于在元素的混合上和在火所起的作用上有不同。(二)伦理学观点2525第二十五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四节伊壁鸠鲁学派和斯多葛学派的法律思想人的本性是整个自然和宇宙的一部分,要求人们按照自然生活,即按照理性、按照宇宙的自然法生活,过诚实的、道德高尚的生活。要用理性抑制欲念达到寡欲,这是道德高尚生活绝对必要的因素,要节衣缩食,安其所乐(三)政治观点人们相互间的自然吸引和自然联系是公共生活的基础,国家是自然的联合体,而不是人为的、约定的契约组织。四海之内皆兄弟,一切人都是统一的世界国家的公民,而每一个人则是宇宙公民,大家都是同胞。在政治体制上,芝诺主张建立混合式的世界国家和世界法律,贬低单个城邦和法律的意义和作用,主张实行公妻制,反对家庭和个人婚姻。2626第二十六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四节伊壁鸠鲁学派和斯多葛学派的法律思想(四)法律观点自然规律是普遍的、通行的正义的体现,对人们的行为起着规范和准则的作用。自然法是一切法律的来源,是判断一切法律好坏的唯一标准,它高于其他一切法律。2727第二十七页,共三百一十二页。1古希腊法律思想有哪些主要特点?2古罗马法律思想有哪些主要特点?3苏格拉底的政治法律观点是什么?4伊壁鸠鲁学派的政治法律观点是什么?5斯多葛学派的政治法律观点是什么?2828第二十八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三章古希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法律思想第二十九页,共三百一十二页。本章结构第一节柏拉图的法律思想第二节亚里士多德的法律思想30第三十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一节柏拉图的法律思想
一、国家与法律的伦理基础——正义论正义论是柏拉图国家和法律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伦理学和政治法律学是包含在哲学之中的,正义论应该是国家和法律的最高原则。当理性支配意志和欲望时,人们便获得了正义的德性。在一个理想的国家当中,应该具备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这四种美德,这些美德分别属于不同阶级的人所享有,人是上帝用不同的质料分别制造的柏拉图认为,国家正义存在于社会有机体各个部分间的和谐关系之中法律应该是同正义相一致的东西,维护法律就是维护正义,遵守法律就是服从了正义。因为正义应该在法律中获得体现,比如选拔司法官3131第三十一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一节柏拉图的法律思想
二、哲学王统治从维护正义的思想出发,柏拉图认为,一个最理想的国家就是“哲学王”统治的国家。凡是酷爱各种知识,求之不厌而永不自足者,当称之为哲学家。哲学王更不能以搞权术为要务。只有那种为知识而知识的哲学家成为统治者,掌管和制定法律,这个国家才是最符合正义的国家。柏拉图关于哲学王统治与中国古代的贤人治国,虽然最终都导向人治,但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三、理想国与政体理论在他看来,理想国或者城邦根源于人的需要,每个人无论是正义的还是不正义的,都有多方面的需要,理想国恰恰是为了满足人们最基本的需要,即肉体的需要。3232第三十二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一节柏拉图的法律思想
人们需要的满足要靠每个人都掌握一门技艺,每个人都靠自己的技艺为他人劳动,而他人也为自己劳动。柏拉图承认,现实中可能出现四种变态政体,依照优劣次序分别是:其一,军阀政体,其二,富豪政体,其三,平民政体。到了后来的《法律篇》中,柏拉图进而主张采取混合政体论,即采取吸收三种正常政体所长而构成的混合政体。“共产、共妻、共子”制度教育制度柏拉图设计的上述理想国方案,曾两次去叙拉古进行实验,结果都以失败告终3333第三十三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一节柏拉图的法律思想
四、《法律篇》中的法律思想柏拉图在法治与人治关系问题上,前期和后期主张是不同的。总的说来,前期《理想国》中更倾向于人治,而中后期的《政治家篇》和《法律篇》,特别是后期的《法律篇》更多地强调法治。柏拉图经过亲自改革的失败和多半生的研究思考,认识到他的最优方案不可能在现实中真正得以实施,于是在《法律篇》中开始寻求次优方案,思想倾向也从人治向法治转化。柏拉图法治论有如下几个方面内容:第一,关于法治的必要性。第二,重视研究法律的概念问题第三,重视立法工作第四,关于守法问题。柏拉图特别强调官吏守法。
3434第三十四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二节亚里士多德的法律思想一、正义论的法律观他首先认为,人是城邦的政治动物,家庭、城邦的形成出自人类自然合群的本性。从伦理的角度来看,作为人应该具有善、美德和正义三种品质,其中,善是最基本的,美德和正义是围绕着善而展开的正义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首先,正义可以分为“自然的政治正义”和“习惯的政治正义”。其次,正义更重要的是可以被分为普遍正义和个别正义两大类。其中,个别的正义又可分为分配的正义和矫正的(平均的)正义两种。所谓分配的正义,就是求得比例的相称,即根据每个人的功绩、价值来分配财富、官职、荣誉等,它是以承认人天生的体力和智力的不平等性为前提的。3535第三十五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二节亚里士多德的法律思想所谓矫正的(平均的)正义,反映的是人们之间的绝对平等关系,它以人的等价性为依据,它所强调的重心不在于前提、资格、机会等纯形式方面的平等,而在于通过这种形式达到事实上的价值和利益的合理分配。而矫正正义有时又被称为交换正义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法律作用的大小、法律变革与否、政体的选择都要以是否符合正义为转移,因为法律本身是从社会的政治正义演化而来的,正义的原则必须寓于法律之中。二、法律的定义和特性法律是正义的化身和体现其一,平等性与普遍性其二,可变性与稳定性其三,正义性与权威性3636第三十六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二节亚里士多德的法律思想三、法的分类其一,基本法与非基本法其二,自然法与人定法其三,良法与恶法其四,习惯法与成文法四、国家(城邦)的起源及其特征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国家自然起源说。他认为,国家是自然发展的产物,“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人类在本性上应是一个政治动物”人的结合有两种形式:一是两性的结合,二是命令和服从的结合,即自然的统治者和自然的服从者的结合,而家庭是这两种结合的最原始形式。3737第三十七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二节亚里士多德的法律思想国家(城邦)这个至善的社会团体的基本特征:一是国家(城邦)比其他社会团体(家庭和村坊)的规模大、级别高,它是“高级的”、“完备的”、“至善的”社会团体,是社会团体发展的终点。二是国家(城邦)在性质上(本性上)同其他社会团体有原则的区别。三是国家(城邦)的最大特征在于它的完全独立性、自我满足性和自我生存性。五、政体分类及其主张1政体的概念“政体可以说是一个城邦的职能组织,由以确定最高统治机构和政权的安排,也由以订立城邦及其全体分子所祈求的目的。”2政体划分标准第一,根据执政者人数的多少;第二,根据统治所趋向的目的。
3838第三十八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二节亚里士多德的法律思想据此,亚里士多德首先把政体分为正常政体和变态政体。所谓正常政体,指不问统治者人数,只要该政体是为城邦整体共同的善而组成并有效能的政体。它包括统治者为一人的君主政体、统治者为少数人的贵族政体,以及统治者为多数人的共和政体。变态政体又称不正常政体或腐败政体,它包括为君主私人利益而凌驾于人民之上的僭主政体,为富有者利益而凌驾于平民之上的寡头政体,以及为平民利益而对富有者进行限制的平民政体。3政体主张人的一切行为都有过度、不及和适中三种状态,过度和不及是恶性的体现,而适中则是美德的特性。与之相联系,任何城邦都有极富、极贫和中产阶级三个等级。应该实行中产阶级治国3939第三十九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二节亚里士多德的法律思想4政体演变的原因及解决的方法主要原因是人们对平等的理解和要求不同亚里士多保护各种政体和维持各种政体的主要方法六、理想的国家制度(一)国家的目的人们建立国家(城邦)的目的在于利益,在于保证城邦全体人的幸福生活,而这种幸福生活的内容是,每个人都能共有适量的财富、强健的体魄和高尚的道德。(二)国家的规模国家的规模必须是中等规模一个理想的国家(城邦)应有良好的地理环境、适当的气候、丰富的资源、适当的人口、优美的民族性格。4040第四十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二节亚里士多德的法律思想(三)国家的职能理想的国家(城邦)其根本职能是满足人们的六种需要,即食物、艺术、军队、财政、宗教管理以及裁判公共利益。(四)政体的要素亚里士多德提出任何政体都是由三个要素构成的,即议事机能、行政机能和审判(司法)机能。(五)财产管理制度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既是公民的组合,又是财产的组合,所以,必须建立适合的财产管理制度。城邦在财产上的组合有三种方式:或者归公,或者不归公,或者部分归公。4141第四十一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二节亚里士多德的法律思想七、法治的概念、理论基础及对西方法治理论的价值定向“良法”和“普遍服从”构成了亚里士多德法治观的基本内核,其中,“良法”是前提,“普遍服从”是法治所要达到的一种状态第一,亚里士多德法治理论的人性论基础——人类普遍存在恶性第二,亚里士多德法治理论的认识论基础——众人智慧优越于一人智慧。4242第四十二页,共三百一十二页。1柏拉图政体分类及哲学王统治思想。2柏拉图《法律篇》中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3柏拉图“次优国家方案”的历史意义。4亚里士多德关于法律定义与特性的理论。5亚里士多德法的分类思想。6亚里士多德法治观的主要内容和理论基础。7亚里士多德法治模式对西方法治思想发展的历史影响。4343第四十三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四章古罗马波利比、西塞罗和罗马法学家的法律思想第四十四页,共三百一十二页。本章结构第一节波利比的政治法律思想第二节西塞罗的法律思想第三节罗马法学家的法律思想45第四十五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一节波利比的政治法律思想一、政体的起源及循环波利比继承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政体理论,把政体分为两类:一类是纯粹政体,包括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民主政体;另一类是腐败政体,包括暴君政体、寡头政体和暴民政体。他认为,各种政体都是自然的产物,都是按照自然本身的规律循环往复的。二、混合政体波利比认为,为确保政治的安定,防止政体的变动,避免政体变动中所带来的损害,就必须把三种纯粹政体(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共和制)所包含的长处结合起来。4646第四十六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一节波利比的政治法律思想波利比所谓的混合政体论实际上就是贵族主义政体论。三、国家机关之间相互制约平衡波利比理想的混合政体中的三种构成成分,实际上是同一个国家的三种职能机关,每个国家职能机关彼此密切联系,又都具有对其他机关的某种牵制和限制,都不能行使排他的专制和越权的职能。4747第四十七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二节西塞罗的法律思想一、国家的定义和起源(一)国家的定义和特点国家乃人民之事业,但人民不是人们某种随意聚合的集合体,而是许多人基于法的一致和利益的共同而结合起来的集合体国家具有四个特点:(1)国家乃是共同结合起来的集体,是一法人团体,而不是任何其他的集团;(2)国家权力来自人民,而不是来自上帝或其他神;(3)国家乃人民的事业,国家应依法对人民进行统治;(4)国家的目的有二,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公共的利益。(二)国家的起源根据西塞罗的分析,国家起源于人们的协定。他说过,人民共同体(即国家)是基于人们的共同需要、共同利益和共同法律认识而订立的一项协定。4848第四十八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二节西塞罗的法律思想西塞罗还详细分析了人们的这种共同需要和相互联系、结合的过程。二、政体形式西塞罗从上述国家概念出发,详细分析了历史上三种传统的政体形式及其各自的缺陷。这三种国家体制又是经常“轮回”和“循环变更”的。只有这三种国家体制适当地混合而成的第四种国家体制特别值得称赞。三、罗马共和国的国家机构(一)执政官(官员)西塞罗在《论共和国论法律》中十分强调设立执政官(官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法律要写上公民不仅要服从、听命于官员,而且要尊重、热爱官员;官员也要热爱、尊重公民。4949第四十九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二节西塞罗的法律思想官员的职责在于领导和发布正确的、有意义的与法律相一致的政令。执政官要依法对人民进行统治,并给予人民正当有益的指导。官员权力的行使不能超过人民授权的范围。(二)元老院元老院由所有官员组成,它有占卜、立法之权,它的决议具有法律效力,它有权任命官员、派遣使节、发布作战命令。元老院要受监察官和护民官的限制。(三)人民大会人民大会是罗马国家的权力机构(四)护民官护民官由平民自己推举出10人组成,他们作出的决定和提出的法案对平民均应有效。5050第五十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二节西塞罗的法律思想(五)监察官西塞罗提出罗马共和国除设立上述五种国家机构外,还应设立裁判官、财政官、市政官、审判官和指挥官,等等。由上述五种机构加上这些官职组成和谐、严密的罗马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它们之间要相互牵制、限制,保持平衡四、法律的起源及定义西塞罗认为法律源于自然。西塞罗把法律同人的本性、理性和神明的灵智统一了起来,把法律看做是“最高理性”和“神明灵智”,法律代表公正,不公正不能成为法律。五、自然法与制定法5151第五十一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二节西塞罗的法律思想(一)自然法是最高的法律,不可改变,它适用于所有时代,产生于任何成文法和任何国家形成之前。主要特点是:普遍性,永久不变性,不能取消,不能废止。自然法的主要内容和要求(二)制定法西塞罗心目中的真正法律必须是:与自然相符合的法律;能够区分正义与非正义界限的法律;对善良的事能够予以捍卫的法律。一个国家没有法律,就必然变得毫无意义。西塞罗还指出,制定法的发展有一个过程,最初是把民族惯例用文字表达出来,就像古代的《十二表法》和圣法那样。(三)自然法与制定法的关系5252第五十二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二节西塞罗的法律思想自然法是最高的法律,制定法必须接受自然法的指导,其合法与否要依自然法判断。(四)宗教法(祭司法)六、法律原则(一)平等原则法律对所有的人都是公平的、平等的,否则就是违反自然法,而自然法又是不可违反的(二)公开原则西塞罗主张无论是立法还是司法都应该公开,极力主张取消表决秘密的法律。(三)罪刑相适应原则西塞罗在论述官员收受贿赂应受惩罚时,提出应坚持罪刑相适应原则。5353第五十三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三节罗马法学家的法律思想一、罗马法学家集团的形成及其地位罗马法学家在立法、司法、执法等方面显示了自己的特殊作用公元426年东罗马皇帝颁布《引证法》,使法学家对法的解释正式成为罗马法的组成部分。公元426年,东罗马皇帝正式任命五大法学家,是公元426年由东罗马皇帝在《引证法》中任命的,他们是:盖尤斯,主要著作有《法学阶梯》;保罗;乌尔比安,曾任罗马皇帝的司法大臣,著有《罗马法学注释》;帕比尼安,曾任司法大臣;莫德斯蒂努斯。《法学总论》(亦称《法学阶梯》)是以盖尤斯的同名著作为蓝本,依照《查士丁尼新律》精神,参酌其他法学家著作改编而成,于公元533年问世。它被查士丁尼钦定为罗马私法的教科书,具有法律效力。5454第五十四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三节罗马法学家的法律思想二、法的概念罗马法学家都是斯多葛派追随者,他们不仅把制定法与自然法相混淆,而且把道德与法相混淆,认为“法是正义、公平、公道的表现”。三、自然法、万民法和市民法(一)自然法《法学总论》时,自然法的定义就更加全面和系统。该书明确指出:“自然法是自然界教给一切动物的法律。”(二)万民法指罗马人与其他所有民族共有的法。按照罗马法学家的定义,万民法是“罗马人与古代文明民族共有的或在同他们的关系中逐渐创立的规范总和”。5555第五十五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三节罗马法学家的法律思想(三)市民法市民法是纯粹为罗马人所特有的法律制度总和,是调整罗马公民个人关系的法四、公法和私法这是罗马法学家对法所作的另一种分类。公法是保护公共的利益的,调整政治关系以及国家应当实现的目的,是有关罗马国家稳定的法律,如宪法、行政法、宗教法、刑法等;私法是保护私人利益的,调整公民个人之间的关系,为个人利益确定条件和限度,涉及个人福利。五、法的渊源在盖尤斯看来,罗马法的渊源主要有:法律、平民会决议、元老院决议、君主谕令、有权发布告示者发布的告示、法学家的解答。5656第五十六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三节罗马法学家的法律思想第一,法律是由人民批准和制定的。平民会决议是由平民批准和制定的。第二,元老院决议是由元老院批准和制定的,它具有法律的效力第三,君主谕令是由皇帝通过裁决、告示或诏书制定的。第四,告示是那些拥有裁决权的人制定的规范。罗马共和国的执政官拥有这种权力。第五,法学家解答是那些被允许对法加以整理的人的意见和见解六、私法理论(一)人法罗马法学家们都提出并论述了人法,即私法主体理论。5757第五十七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三节罗马法学家的法律思想(二)物法罗马法学家所说的物法,是指权利的客体,所有权的取得、变更和区分,以及继承、债务等内容。取得个人所有的方式所有权,是指物的所有人对其权利标的物直接行使的权利。(三)诉讼程序法“一切诉讼由审判员或裁判员受理。”诉讼可分为“对物的诉讼和对人的诉讼”对人的诉讼是以请求给予某物或做某事为标的诉讼,叫做请求给付之诉。有些既是为了追回其物又是为了取得罚金的诉讼,叫做混合诉讼。除此之外,还有公诉,这种诉讼是历代罗马皇帝制定的法律规定的,用于一切图谋危害皇帝和国家的人。公诉,一般说来任何一个公民都可以提起。5858第五十八页,共三百一十二页。1西塞罗法的定义和自然法思想。2罗马法学家集团的形成及其地位。3罗马法学家是怎样论述自然法、市民法和万民法的?4罗马法学家是怎样区分公法与私法的?5罗马法学家的私法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6波利比的政治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5959第五十九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二篇中世纪西方法律思想第六十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五章中世纪西方法律思想概述
第六十一页,共三百一十二页。本章结构第一节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基督教和《圣经》第三节宗教改革运动中的政治法律思想
62第六十二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一节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欧洲封建制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中世纪早期这是封建制度和封建国家产生和形成时期,时间大约是公元5世纪至10世纪。“神圣罗马帝国”仅是形式,实权仍掌握在各封建领主手中。这个“帝国”没有统一的集权政府和成文法律,习惯法起着重要作用。(二)中世纪中期这是封建制度和封建国家的发展时期,时间大约从10世纪至14世纪。欧洲封建化的过程已经彻底完成,封建的政治、经济得到相当大的发展。在政治上表现的主要特点是:封建割据,领主间相互是附庸和纳贡效忠的契约关系。正是通过这种关系与最高领主——国王发生关系。6363第六十三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一节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公元13世纪末14世纪初,以英国国会的召开和法国三级会议的召开为标志,欧洲便进入等级代议君主制阶段。(三)中世纪晚期这是中世纪欧洲的衰落时期,时间大约是从14世纪到英国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以前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冲破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用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代替旧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促使生产力的更大发展。在政治上,封建主阶级为了挽救即将灭亡的命运,必然加强统治,加强对农民的镇压和盘剥,加强封建政权的集权化和专制统治,专制君主制代替了等级代议君主制二、欧洲封建社会法律思想的主要特点在长达一千余年的欧洲封建社会中,神学主义的政治法律观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是通过教父学、君权神授、神法等理论来表现的6464第六十四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一节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教父学公元2世纪至8世纪由一批基督教父(如奥古斯丁等)创立的。它的主要内容是创立和阐述基督教义1三位一体说。2创世说。3原罪说。4天国报应说,亦称末日审判说。(二)君权神授论国王的权力来自上帝的授予,因此,王权不受教权的支配。(三)神法自然法和人为法都是神法的派生,都要服从神法。这里所说的“神法”实际上就是基督教圣经。15世纪、16世纪发生的宗教改革运动,其性质是反封建运动,并未完全冲破神学政治法律观的迷网。6565第六十五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二节基督教和《圣经》一、基督教基督教是指崇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之各教派的统称。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以及其他一些小的宗教派别。罗马统治者起初对基督教采取镇压措施。公元313年,罗马帝国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公元1054年,东西教会分裂,东部“正教”(亦称“东正教”)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教权基本上从属于东罗马帝国;西部“公教”(亦称“天主教”)以罗马教廷为中心。教权与王权进行了长期斗争。伴随着资产阶级兴起和民族国家的形成,基督教中产生了许多支派。近代以来,基督教势力在西方国家逐渐扩大。6666第六十六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二节基督教和《圣经》二、《圣经》(一)《圣经》宣传不重今世、注重来世,轻视富人,扶弱助贫(二)《圣经》宣传政治权力是上帝批准的(三)《圣经》宣传人人在上帝面前平等(四)《圣经》宣传财产公有(五)《圣经》宣传守法6767第六十七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三节宗教改革运动中的政治法律思想一、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产生和发展欧洲宗教改革运动是16世纪资产阶级在宗教改革的旗帜下发动的一次大规模反封建的社会政治运动,表现形式是对以罗马教皇为首的天主教会发动猛烈冲击。以路德为首的一派建立了适应君主专制的新的教会与教义,得到市民上层和一部分德国诸侯的支持。以法国人加尔文为首的另一派在日内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式的长老制教会。宗教改革运动推动了农民反封建斗争,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6868第六十八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三节宗教改革运动中的政治法律思想二、路德和加尔文的政治法律思想(一)路德的政治法律思想1对罗马教皇“救赎”理论的批判和对封建教会的统治和特权的抨击。2确认世俗权力高于教会权力。3反封建的不彻底性(二)加尔文的政治法律思想1政治统治权的绝对必要性。2教政关系。加尔文认为,教会和政府都需要,因为它们都是上帝所建。教会要同政府联系,要为政府服务。3政体。加尔文倾向资产阶级的但又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贵族主义共和制度,即日内瓦式的共和制度。6969第六十九页,共三百一十二页。1欧洲中世纪政治法律思想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圣经》中有哪些政治法律思想?3路德有哪些政治法律思想?4加尔文有哪些政治法律思想?
7070第七十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六章奥古斯丁、阿奎那和马西利的法律思想第七十一页,共三百一十二页。本章结构第一节奥古斯丁的法律思想
第二节阿奎那的法律思想
第三节马西利的政治法律思想
72第七十二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一节奥古斯丁的法律思想一、神权政治论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提出:“神是最高的主宰”,“神是万物之源”,“神是最高的实在,最高的善,最高的爱,最高的美”,“不仅是真理的体现者,而且是真理本身”。他提出了“神恩说”。这些就是他的教父学的体系、神权政治论的纲要。二、对“原罪说”的发挥人生来就有社会性,上帝造人的时候本来是要使他们彼此平等和自由的,但由于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违背神意犯下了罪孽之后,本性遭到破坏。人类从其祖先那里继承了一种堕落的本性,人生来就是有罪的。因此,人类社会存在着不平等和奴役,这是人类罪有应得。7373第七十三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一节奥古斯丁的法律思想基督教为人们追求神的至善提供了条件,只有信仰上帝的人方能得到救赎。奴隶地位是由法律规定的,奴隶今世是不能得救的,只有“忍耐把解救的希望寄托于来世”,即使是基督徒成了奴隶,他也要服从奴隶制,要以爱心伺候他的主人,通过上帝的恩典可以获得最终的精神自由。三、“神国”与“俗国”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中提出并阐释“神国”(即“上帝之城”)与“俗国”(即“地上之城”)的对立,这是他的神学政治法律思想的主题和核心。他从人类历史存在着两个相互竞争的社会出发,认为存在两座城,而这两座城的兴起,是本于两种爱好。地上之城起于爱自己,而藐视上帝;上帝之城起于爱上帝,而藐视自己。前者求自己的光荣;后者则求上帝的荣耀。7474第七十四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一节奥古斯丁的法律思想奥古斯丁还从国家的目的对二者进行了区分。国家的目的是提供现世生活所需的利益,如健康、安全、友谊及和平。由此,我们可以将“上帝之城”理解为人们的精神生活世界,“地上之城”可以理解为人们的物质生活世界。在奥古斯丁看来,国家乃是惩罚及救济罪犯的一种社会制度。在原始社会,人是平等的,遵守理智和正义,但后来人则趋势于堕落,有犯罪和不正当行为,必须置于他人管制之下。世俗国家为世俗目的服务,没有真理可言;只有上帝之国拥有真理,在上帝之国完全代替世俗国家之前,上帝之国应在教会中得到实现,因此,教会权力应大于世俗国权力、国王权力(一)“神国”“神国”也就是“上帝之国”、“上帝之城”,生活在“神国”的人,除神和天使以外,还有上帝的选民。凡是死后经过“末日审判”升到神国的灵魂便可以得到永生,达到至善。7575第七十五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一节奥古斯丁的法律思想奥古斯丁所说的“神国”就是基督教王国,最初体现在希伯来民族身上,后来体现于教会和基督教化的帝国上面(二)“俗国”“俗国”也叫“世俗国家”、“地上之城”。奥古斯丁认为,“俗国”是建立在人的低级本质的、世俗的、饮食的和占有的冲动之上的,是一个由于社会交往而联合起来的人群,是由家庭发展而来的。凡是不能升到天国而在人间受罪的人,只能生活在俗国,即使将来可以进入天国的人,也要先在人间接受锻炼和考验。奥古斯丁所说的“俗国”实际是指撒旦王国,它的历史起源于天使们不服从,这一王国在亚述和罗马这两个异教帝国得到体现。但是“俗国”不能等同于现存的人类各种体制,也不能等同于邪恶的势力。相反,“俗国”乃是上帝指定的纠正罪恶的暴力手段。7676第七十六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一节奥古斯丁的法律思想(三)“神国”与“俗国”的关系“神国”与“俗国”又是不可分的,相互联系的,对今世和来世的人们是共有的,只有在末日审判时,“神国”与“俗国”才能完全分开。奥古斯丁倾向认为,教会代表神国,他给予教会以特大的权力,把拯救人类进入神国的责任赋予教会。四、“神法”与“人法”(一)“神法”(或“永恒法”或“自然法”)奥古斯丁所说“神法”即“永恒法”,就是最高的理性,“天主的法律一成不变,不随时间空间而更改,但随时代地区的不同而形成各时代各地区的风俗习惯”,“要为每一时代制定相应的法令”“神法”的主要特点“神法”的基本要求7777第七十七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一节奥古斯丁的法律思想(二)“人法”“人法”也叫“现世法”,是“神法”的派生物,它必须服从“神法”的要求。人法的产生也是人类原罪的产物“人法”是维护和平和秩序的一种手段,它通过对犯罪的惩罚来维护和平与秩序。人法的主要特点五、战争与和平“盼望和平是人的天性”。为反抗压迫、反抗侵略、进行复仇而战是正义战争。7878第七十八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二节阿奎那的法律思想
一、人类的天然不平等和统治与服从关系阿奎那的政治法律思想的基本出发点是建筑在自然界和上帝相和谐一致的基础之上。他认为,根据上帝的安排,自然秩序中不平等是普遍现象,社会中也是不平等的。在社会中有三种服从:一是无罪状态下的服从,二是为赎罪而服从;三是宗教的服从,这是最高、最终的服从。“地位较高的人,必须依靠上帝所规定的权能来向地位较低的人贯彻自己的主张。”只有才智杰出者才享有支配权、统治权;才智低下、体力较强的人天生适合当奴仆,服从统治。阿奎那将人的天然不平等和服从的政治关系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奴隶式的,在这种情况下,主人为了自己的便利而使用仆人。其次还有另一种服从的形式,主人依靠这种形式统治着那些为他们自身的福利而对他服从的人们。这种服从是在犯罪以前便存在的。7979第七十九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二节阿奎那的法律思想
二、神权政治论神权政治正是阿奎那的政治法律思想的核心内容。他认为,上帝主宰一切,一切归结为上帝。世俗的秩序必须符合上天的秩序,尘世生活必须依附于精神的生活,政治必须隶属于宗教,国家必须服从教会,皇帝必须服从教皇,人法必须服从神法。三、国家的起源和目的阿奎那因袭并发挥了亚里士多德的家庭制起源说的许多观点,认为国家起源于人的天然的“合群性”。阿奎那强调国家的目的是伦理性的,是为了谋求人的“公共幸福”,就是过一种有德性的生活,以达到享受上帝的快乐的目的。阿奎那还强调,国家要提供条件保证公共幸福,而这些条件就是,促使社会团结一致,丰富的物质条件,坚持以行善为目标,其中物质条件是最重要的。8080第八十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二节阿奎那的法律思想
四、正义统治与不正义统治阿奎那继承并发挥了亚里士多德的政体理论,认为人类社会应由政治统治这种控制力量来维护秩序。他按照政治统治的目的不同,将政治统治分为正义统治与不正义统治。正义统治有三,即平民政治、贵族政治和君主政治。不正义统治也有三,即暴民政治、寡头政治和暴君政治。阿奎那认为,君主制是最好的政体。阿奎那认为,正义的政权所凭借的统一的规模愈大,这种政权就愈加有益;在非正义的政权下,情况恰恰相反如何防止君主制蜕化为暴君政治五、法的产生、性质、特点和目的8181第八十一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二节阿奎那的法律思想
(一)法律的产生法律产生于自然,是对习惯的确定和认可,法律有自己独立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和历史。(二)法和法律的性质和定义“法是人们赖以导致某些行动和不作其他一些行动的准则或尺度。法这个名词由‘拘束’一词而来,因为人们受法的拘束而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径。”就是说,法是行为的准则、是非的尺度。“法律不外乎是由那统治一个完整社会的‘君王’所体现的实践理性的某项命令”;“法律不外乎是对于种种有关公共幸福的事项的合理安排,由任何负有管理社会之责的人予以公布”。这就是说,法律是后天的产物,是在人类社会中产生和存在的。(三)法律的基本特点8282第八十二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二节阿奎那的法律思想
“法律有两个基本的特点:第一个是指导人类行动的规则的特点;第二个是强制力量的特点。”法律的具体特点(四)法律的目的“法就必须以整个社会的福利为其真正的目标”六、法的类型(一)永恒法永恒法就是上帝的理性这种法律具有两层含义:一是神或上帝的理想,起源于神的智慧;二是上帝的施政计划,对宇宙万事万物的合理安排。(二)自然法自然法是永恒法对理性动物的关系,也就是永恒法在人类社会的体现,是人类社会的法。自然法的内容8383第八十三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二节阿奎那的法律思想
自然法的最主要特点,一是它的普遍性;二是它的不变性(三)人法人法也就是人定法,国家制定的法律。它是按照自然法箴规对人类世俗事物的具体安排。人法的必要性法与自然法的关系人法的基本特点根据不同的标准对人法进行了区分强调人法在适用时必须对它进行解释。一个君主的地位是超过法律的,然而按照上帝的要求,君主还是要受法律特别是神法、永恒法、自然法的指导和约束的。8484第八十四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二节阿奎那的法律思想
(四)神法“神法”就是“神衹法”,实际指的是基督教圣经,包括新、旧约全书。它是自然法的增益、神恩的礼物,自然法和人法的补充,是禁止各项罪恶的安排,是用来指导人类精神生活的。神法所以必要的理由七、法律的制定与实施要遵循的原则重视法律的实施和遵守8585第八十五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三节马西利的政治法律思想一、国家的起源和目的马西利继承了亚里士多德关于国家起源和目的的思想,认为国家是在家庭的基础上发生的。国家包含着世俗的、宗教的各种内容,是实现人类生活的各种机能的“活生生的存在”。二、人民主权在马西利的政治法律思想中有比较明显的人民主权观点。他认为,在每一个共和国中,最根本的政治权威并不是政府,而是人类的立法者,而人类立法者就是人民、全体公民。政府必须严格遵照法律来进行统治,而如果它胆敢违背法律,就该受到全体公民的惩罚三、政体形式马西利的政体思想也是因袭亚里士多德的。8686第八十六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三节马西利的政治法律思想马西利强调,统治者最重要的品质在于深谋远虑,就是实用智慧,它与道德上的德行乃是不可分割的。一个完美或文明的共和国,是由一群深谋远虑的人进行统治,也就是贵族政体,比民选的君主政体更为妥当。君主政体是一种在家庭中比在完美的文明社会中更适宜的政权类型,而贵族政体只是在最有利的条件下才成为可能四、法律的概念及分类法律是由人民制定的,法律反映的是人民的意志。他强调法律乃是掌握权力的人所制定的,包含有惩罚的两项要点,一是命令和制裁,二是立法者的意志及执行这种意志的权力。马西利把法律分为两类。一类是神法。另一类是人类法。他否认存在着一种真正名副其实的自然法,因为理性除了人类之外不知道有任何其他的立法者,因而所有名副其实的法律都只能是人类法。8787第八十七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三节马西利的政治法律思想五、立法权与行政权马西利非常重视立法权,并将它置于其他国家权力之上。制定法律的人必须是市民自己。全体市民决定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并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马西利把人类立法者的权力,不是简单地归于全体公民,而是归于“全体公民或者它的最强大或最优秀的一部分人”,同时主张人类立法者赋予统治者的立法权应有一定的限度,统治者应该将自己意志归于“人类立法者或任何其他人的意志”。行政权力以属于少数人为佳,坚决主张将立法权与行政权分开,分别由不同的国家机关行使。8888第八十八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三节马西利的政治法律思想六、教会与教会法马西利是作为宗教自由的捍卫者而闻名于世的。他认为,强制异教徒或不信宗教者是不允许的,是不妥当的。教会法不是真正的法律,它不具有国家强制力,它只能对教会内部事务、对僧侣教士信徒具有拘束力,尘世中的事务要靠人类法来解决,人类法对全体公民具有拘束力。8989第八十九页,共三百一十二页。1奥古斯丁是怎样论述上帝之城与地上之城的?2奥古斯丁是怎样论述神法与人法的?3阿奎那是怎样论述正义统治与不正义统治的?4阿奎那是怎样论述法的定义和特点的?5阿奎那将法分为哪几种类型?6马西利是怎样论述人民主权的?7马西利主张建立什么样的政体?8马西利是怎样分析神法与人类法的?9090第九十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七章马基雅维里和布丹的政治法律思想第九十一页,共三百一十二页。本章结构第一节马基雅维里的政治法律思想第二节布丹的政治法律思想92第九十二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一节马基雅维里的政治法律思想一、论人性马基雅维里认为,现世的人是不合人情、自私的动物,这种人只注意权力、名誉、功利和安全。他完全否认了道德和宗教的作用。他认为获得成功、取得权力和名誉是人生的首要目的,善只不过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工具。二、论权力政治手段和军事手段是他关心的唯一课题。在《君主论》中,马基雅维里开始就把政治学同神学、伦理学割断,他认为宗教也只不过是政治的工具。要实现意大利统一完全要靠暴力,要以残忍的手段进行欺骗甚至背信弃义。马基雅维里政治学的基本内容就是权力,政治就是权力、权术。9393第九十三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一节马基雅维里的政治法律思想获得权力要么是依靠他人武力或君主自己的武力,要么就是由于幸运或者能力。君主依靠什么维持自己的权力呢?一是靠法律,二是靠军队。三、论政体马基雅维里同古代学者一样历数了六种政体形式,其中君主的、贵族的、共和的是好的,而暴君政治、寡头政治和民主政治三种是不好的。以上六种形式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改变的。马基雅维里在《论提图斯·李维的前十卷》中推崇共和制,但由于意大利人的“德行”不足,现在还不能实行共和国制,而只能实行君主制。马基雅维里把君主国分为世袭的君主国、全新的君主国、市民的君主国、教会的君主国。9494第九十四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一节马基雅维里的政治法律思想四、论军队与法律法律与军队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极端重要的,是国家的主要基础和有效统治方法。首先,马基雅维里认为,法律是人类独有的统治方法其次,马基雅维里认为,武力是另一种统治方法。再次,马基雅维里虽然认为法律与军队是两种必要的统治方法,但比较起来,他对军队更为看重一些,因为军队更起决定性的作用五、论统治权术统治权术是马基雅维里政治法律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讲统治权术问题时,是从“人性恶”出发的。“一个君主要保持自己的地位,就必须知道怎样做不良好的事情,并且必须知道视情况的需要与否使用这一手或者不使用这一手”9595第九十五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一节马基雅维里的政治法律思想(一)赞扬和责难(二)慷慨和吝啬(三)仁慈和残酷(四)爱戴和畏惧(五)守信和无信马基雅维里还告诉君主要懂得,世界上有两种斗争方法,一种方法是运用法律,这是人类特有的;另一种方法是运用武力,这是属于野兽的,而君主要特别善于运用野兽的方法,他就应当同时效法狐狸和狮子。运用政治手腕的方法和范围尽可不同,但目的是同一的,即新君的安定,国家的巩固。国家只应问什么是有效或有害的,而不应当问什么是正当或不正当的。9696第九十六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二节布丹的政治法律思想一、地理环境对政治的影响他认为,气候、水量、雨量、土地、财产以及星宿等同政治制度有紧密的因果性,是政治制度的“母胎”。法国的孟德斯鸠就深受布丹这种思想的影响,并将其发挥为地理环境决定论。二、国家起源及定义布丹认为,家庭是人类社会联系的首要和关键的形式,国家最终是从家庭产生的家庭有两个特点:一是它以私有财产为基础,二是家庭体现了合法权威和政府的完美的原型国家的产生带有家庭的特点。“国家是由多数家族的人员和共同财产组成的合法政府,并被以拥有最高权力及理智所支配的团体。9797第九十七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二节布丹的政治法律思想三、论政府形式一个统一的、法律上的首脑作为真正国家的标志,而政府形式的区分则与结构联系。布丹还把君主国分为三类:一是专制的君主国,二是明君的君主国,三是暴君的君主国政府的组织和机构及其职能变革分为两类:一类叫“改革”,即变更法律和制度,而不改变主权者;另一类叫“革命”,改变主权所属。认为不管是哪种政体,“革命”都是不能避免的;但人们可以用智慧对“革命”加以预防,以减少其发生的次数和程度。四、论主权主权理论是布丹最早独立作出的,是布丹对政治学的最大贡献。9898第九十八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二节布丹的政治法律思想(一)主权的概念和特点布丹强调,主权是国家问题的核心,主权与国家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主权的性质和特点是:第一,它是最高权力、绝对的权力、它可以绝对地和完全地支配人们的财富、生命以及整个国家的权力。第二,它不受法律限制,因为主权者是立法者,所以不能受法律限制。第三,它是永恒的,不受时间限制,终身有最高权力的人才是真正主权者。第四,它是不能转让的权力。(二)主权的内容第一,立法权第二,宣布战争、缔结媾和条约的权力。第三,官吏任命权。9999第九十九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二节布丹的政治法律思想第四,最高裁判权。第五,赦免权。第六,提出有关忠节、服从的权力。第七,货币铸造和度量衡的选定权第八,课税权。(三)主权的限制首先,主权应该受到自然法的限制。其次,主权应该受到社会契约的限制。再次,主权应该受到国家基本法的限制。100100第一百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二节布丹的政治法律思想五、论法律(一)法律概念强调法律是由主权者制定的,主权者不受自己制定的法律的约束,强调法律和军队维护君主权力的重要作用。(二)法的分类布丹把法分为:1自然法2神意法。3基本法(三)法律与习惯布丹既把法律和命令分开,主权者制定法律,其他官吏发布命令;又把法律和习惯分开。法律来源于主权者,习惯来源于人民,习惯只有由主权者认可才有法律效力,才有强制力。101101第一百零一页,共三百一十二页。1马基雅维里政治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马基雅维里是怎样论述法律与军队的关系的?3马基雅维里统治权术的基本内容是什么?4简析“目的总是证明手段是正确的”。5布丹认为地理环境对政治制度有哪些影响?6布丹是怎样论述主权的概念和特点的?102102第一百零二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三篇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西方法律思想第一百零三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八章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西方法律思想概述
第一百零四页,共三百一十二页。本章结构第一节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西方法律思想的主要特点105第一百零五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一节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生和发展一、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尼德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欧洲来说是最早的尼德兰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以反对西班牙统治者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形式进行的;尼德兰的革命是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不彻底的革命,是以资产阶级同贵族的妥协而告终的。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不仅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且也促进了科学文化的繁荣。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圈地运动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造成大批农民破产,农民同地主对抗,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对抗。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也增加了。所有这些矛盾激化的结果,终于在1640年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106106第一百零六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一节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生和发展这次革命的大体过程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革命营垒内部出现了代表不同阶级利益要求的政治派别。在这个时期也涌现出一批思想家,他们比较系统地论述了自然权利、社会契约、自然法和民约法、政府的起源及解体、分权、法治等理论,对后来资产阶级法学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三、美国独立战争北美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战争的社会原因和阶级基础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在资产阶级内部存在两个政治派别:一派是保守派,也就是以汉密尔顿等人为代表的联邦主义派,他们代表大资产阶级和大种植园主的利益。另一派是民主派,以杰斐逊、潘恩为代表,他们代表小资产阶级和一般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107107第一百零七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一节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生和发展美国独立战争前后的政治法律思想除体现在上述两派各自的代表人物的著作和演说中外,还体现在官方的文件、宣言,宪法及其他法律文件中。在这些宣言和各州的宪法中所反映和体现的政治法律思想主要有:天赋人权思想、社会契约思想、三权分立与权力制约平衡思想和法治思想等。四、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1789年以前,法国仍然是一个封建专制国家,封建制生产关系占据着统治地位。当时法国社会存在着三个等级,存在着尖锐的阶级矛盾和阶级对立。108108第一百零八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一节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生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阶级矛盾的激化,特别是1788年发生的农业饥荒,促使1789年爆发了公开的革命。这次大革命涌现出三个主要政治派别,即立宪派、吉伦特派和雅各宾派,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是沿着上升路线行进的。其最主要原因是人民群众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坚决彻底,同时,也由于革命前产生的启蒙思想为这次革命做了充分的理论准备。109109第一百零九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二节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西方法律思想的主要特点一、用理性主义来替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作辩护二、一般都采用自然状态、天赋人权、自然法、契约论观点分析国家和法律的起源与目的三、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提出建立理性王国的政治纲领四、系统地提出民主、自由、人权、法治、分权、人民主权等理论五、多数思想家倾向唯物论和无神论110110第一百一十页,共三百一十二页。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产生的原因及特点是什么?2为什么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是沿着上升路线行进的?3这个时期资产阶级政治法律思想主要有哪些特点?111111第一百一十一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九章荷兰格老秀斯和斯宾诺莎的法律思想第一百一十二页,共三百一十二页。本章结构第一节格老秀斯的法律思想
第二节斯宾诺莎的法律思想
113第一百一十三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一节格老秀斯的法律思想一、法律的概念和分类法律所指示的,只不过是所谓正义而已,同时这个正义是消极的意义多于积极的意义,是强调法律规范的禁止性多于许可性,在格老秀斯看来,许可性的法律行为,只是“法律的沉默”。其次,法律是与权力相互对应的概念法律从总的方面分为自然法和意定法(意志法)两大类。其中,意定法包括神命法和人为法;而人为法又包括国际法、国内法和地域法;国内法包括成文法和不成文法。二、自然法格老秀斯是近代西方启蒙思想家中第一个比较系统地论述理性自然法理论的人。(一)自然法的概念114114第一百一十四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一节格老秀斯的法律思想自然法是正当的理性准则,它指示任何与我们的理性和社会性相一致的行为就是道义上公正的行为;反之,就是道义上罪恶的行为(二)自然法的特性第一,自然法凌驾于人定法之上,是最基本的、起决定作用的第二,自然法是以人的理性为基础的。(三)自然法的内容其一,不得触犯他人的财产其二,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和由此产生的收益归还原主。其三,应当赔偿由于自己的过错而引起的损失其四,应当履行自己的诺言,执行和遵守契约其五,违法犯罪应当受到处罚115115第一百一十五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一节格老秀斯的法律思想三、国际法国际法是“支配国与国相互交际的法律”,它是各国普遍接受用以保持人类社会的法律,它的目的在于保障国际社会的集体安全国际法存在的前提是国家主权。国家主权是指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即主权者行为不受别人意志或法律支配的权力就是主权。《战争与和平法》一书,侧重从战争的角度研究了国际法的相关问题格老秀斯在国际法领域中提出了一系列较为完整的原则,对国家主权调整的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16116第一百一十六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二节斯宾诺莎的法律思想一、自然法与国家和法律的起源斯宾诺莎在《神学政治论》一书中,首先从批判地研究《圣经》入手来研究自然法和法律起源问题。在市民社会和国家产生以前,人类曾经长期生存在自然状态下,受自然法的支配。自然状态下,人们为了享有天然的自然权利,就必然进行争斗。人类之所以要建立国家和法律,完全是出于人性趋利避害的要求。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国家和法制则是基于人性要求的必然结果。二、法律的定义、分类与法治原则“律是人给自己或别人为某一目的立下的一个方案。”他首先把法律划分为自然法和成文法,前者反映“物理之必然”,后者以命令形式反映人的目的。117117第一百一十七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二节斯宾诺莎的法律思想在此基础上,斯宾诺莎又将法律划分为神法和人法——他的目的是为了论证人法的重要性斯宾诺莎重视人法,坚决地主张服从法律。法律是人的理性的产物,也是节制人的欲望所必需的,服从法律是使人们过理性社会生活的必然要求。三、天赋人权与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第一位把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作为天赋人权进行论证的思想家自由是人的本性的一部分,人们在订立契约的时候,向共同体转让的仅仅是自由行动的权利,而不是也不可能是转让自由思想和自由发表言论的权利。政府力图控制思想言论自由会产生的坏处政府保障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的好处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的相对性118118第一百一十八页,共三百一十二页。1格老秀斯自然法思想有哪些内容和特点?2为什么说格老秀斯是近代国际法之父?3斯宾诺莎如何论述国家和法律起源?4斯宾诺莎怎样论证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是天赋人权?119119第一百一十九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十章英国霍布斯和洛克的法律思想第一百二十页,共三百一十二页。本章结构第一节霍布斯的法律思想第二节洛克的法律思想121第一百二十一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一节霍布斯的法律思想一、自然状态与自然权利(一)自然状态霍布斯从人的本性、目的和动机出发来描述自然状态,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自利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欲望得到满足,但人在体力、智力、生理、教育和经验上是有差别的,所以每个人的欲望不可能一样人们达到目的和希望也是平等的,人们的目的是“自我保存”。在自然状态下人与人的关系就像狼与狼的关系,经常处于战争状态造成争斗的主要原因(二)自然权利自然权利就是“每一个人按照自己所愿意的方式运用自己的力量保全自己的天性——也就是保全自己的生命——的自由”122122第一百二十二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一节霍布斯的法律思想主要内容应是人的平等权利、自由权利和生命保存权利。二、国家的起源和本质国家是基于契约产生的。“权利的互相转让就是人们所谓的契约。”契约所以有约束力,不是由于契约本身,而是由于人们畏惧毁约后会产生的不利后果。国家是在人们转让权利、订立契约的基础上产生的,目的是对外相互帮助抗御外敌,对内谋求和平。取得主权,建立国家的方式有两种三、君主主权和政体(一)君主主权主权者权力是契约授予的,主权者不是订立契约的一方,不存在违反契约的问题,主权者不可被推翻。123123第一百二十三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一节霍布斯的法律思想主权者的权力无限反对分权,主张集权,其主权论是君主专制主权论(二)政体主张按照掌握统治权人数的多少来划分政体。竭力推崇君主制,认为君主制有三点好处导致国家解体的原因四、法的概念及特点“法律,普遍说来都不是建议,而是命令,也不是任何一个人对任何另外一个人的命令,而是专对原先有义务服从的人民发布的那种人的命令;至于国法则只是加上了发布命令的人的名称。”法的特点法的作用首先是约束统治者。其次,法律保障自由。
124124第一百二十四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一节霍布斯的法律思想五、自然法与民约法(一)自然法的含义自然法讲的是一种义务,即决定或约束人们做还是不去做某种行为的义务。(二)自然法的基本内容(三)自然法的特征(1)自然法在人的内心范畴中具有约束力,但在人的行为中却不是永远有约束力。(2)自然法是永恒不变的。(3)自然法所要求的只是努力,努力履行这些自然法规则的人就是实现了正义。125125第一百二十五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二节斯宾诺莎的法律思想(四)自然法与民约法的异同原则、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维护和平,为了人们的自我保全,都有同样的约束力,都是一种行为规则。不同点在于:(1)来源不同(2)表现形式不同(3)实施方式不同六、犯罪与刑罚(一)罪恶与罪行(二)犯罪原因一切罪行都来源于理解上的某些缺陷、推理上的某些错误,或是某种感情爆发。(三)公罪和私罪(四)刑罚126126第一百二十六页,共三百一十二页。第二节斯宾诺莎的法律思想惩(刑)罚即公共当局认为某人做或不做某事是违法的行为,并为了使人们的意志因此更好地服从起见而施加的痛苦。”刑罚的特征惩罚可分为神的惩罚和人的惩罚在人的惩罚中,可以完全宥恕一种行为,取消其罪行性质的东西,只能是同时解除法律的约束力的东西。具体有五种在人的惩罚中加重惩罚的情况127127第一百二十七页,共三百一十二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老年慢病综合征的评估
- 2024农民承包土地合同书
- 专题 07课内阅读(所有课内片段阅读) -2022-2023学年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
- 2024简易维修合同格式
- 2024常用房屋装修合同范本
- 2024建筑工程专业分包合同
- 2024建筑工程承包施工合同书格式
- 2024工地运输合同参考范文
- 计算机编程培训课程
- 关于实习生实习报告模板集锦7篇
- 腰椎间盘突出区域定位及意义
- 天蓝色商务发展历程时间轴PPT模板课件
- 各潮位站基面关系
- 高处安全作业票填写模板(2022更新)
- 幼儿园绘本故事:《妈妈买绿豆》 PPT课件
- 急腹症(课堂PPT)
- 物流中心岗位设置及岗位职责
- 九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
- 某市康复医院建立的可行性报告
- 配位化学 第2章 配合物的结构和成键理论
- 化妆品半成品成品检验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