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狮子林作者:潇洒哥aiai来源:百度文库2013-8-11
功能分区交通流线建筑特色
借景手法狮子林
狮子林介绍
狮子林狮子林位于苏州城北园林路西,距拙政园较近,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元末至正年间(1341—1367)天如禅师建,初名狮林寺,后改菩提正宗寺;因寺北园内竹林下多怪石,形似狮子,所以也称狮子林。清末为贝氏词堂的花园。现园面积约12亩,主要建筑集中于东、北两面,西、南两面则缀以走廊。水面汇集于中央,著名的石假山则位于池东南。目前入口可达园内主厅燕誉堂,此堂和后面的小方厅,原是园主宴客之处,采用留园鸳鸯厅的形式。前院施“花街铺地”;南端设湖石花台,环境幽雅宁静。自小方厅北上折西;至指柏轩,为园内另一主要建筑,高二层。形体较大。越厅南小地上石拱桥。即达石假山。石假山全由湖石砌成;面积不足2亩;奇峰林立。其中洞壑宛转,石径迂回;上下周旋,如入迷宫。池北以曲桥和湖心亭划分水面,西北隅有石舫一艘,外观非中国传统式样;与周围景物颇不协调。池北岸依次排列荷花厅、真趣亭和暗香疏影楼,都是园中主要观景之处,本身造型亦颇有特点。东南构复廊;通立雪堂和小院。狮子林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遂而盛名于世,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
狮子林假山,群峰起伏,气势雄浑,奇峰怪石,玲珑剔透。假山群共有九条路线,21个洞口。横向极尽迂回曲折,竖向力求回环起伏。游人穿洞,左右盘旋,时而登峰巅,时而沉落谷底,仰观满目迭嶂,俯视四面坡差,或平缓,或险隘,给游人带来一种恍惚迷离的神秘趣味。“对面石势阴,回头路忽通。如穿九曲珠,旋绕势嵌空。如逢八阵图,变化形无穷。故路忘出入,新术迷西东。同游偶分散,音闻人不逢。变幻开地脉,神妙夺天工。”“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就是狮子林的真实写照。
1.门厅2.祠堂3.燕誉堂4.小方厅5.指柏轩6.卧云室7.立雪堂8.修竹阁9.见山楼10.荷花厅11.真趣亭12.暗香疏影楼13.石舫14.飞瀑亭15.湖心亭16.问梅阁17.双香仙馆18.扇子亭19.文天祥碑亭20.御碑亭21.小赤壁狮子林的功能分区[Imageinformationinproduct]Image:Notetocustomers:ThisimagehasbeenlicensedtobeusedwithinthisPowerPointtemplateonly.Youmaynotextracttheimageforanyotheruse.门厅
原贝氏祠堂大门,今入口处。坐北朝南,面阔19.68米,进深7.56米;台基高0.57米,中间设四阶条石台阶,两侧筑八字照墙,墙裙高1.01米,须弥座石雕缠枝花卉图案。硬山顶,龙吻脊,两端置鱼龙吻;檐口做斗拱。
燕誉堂位于大厅西,为园内主厅,坐北朝南,两面朝向。面阔12.11米,进深11.55米;台基高0.46米,北台基高0.35米,硬山顶,西山墙山尖饰寿星张果老倒骑毛驴泥塑,纹头脊。梁架南扁北圆,鸳鸯厅作法。堂内方砖铺地。
狮子林燕誉堂内景
小方厅
此厅特点为建筑及构件呈正方形,三亭拱卫是一小巧玲珑文会雅集之所。厅背窗下是“金砖”。此砖特别烘制后为清代皇宫铺地专用。厅左右各有大型空窗,东窗外是素芯腊梅,在粉壁映衬下恰如一副腊梅图。西窗外则是城市山林,一派生机
指柏轩
卧云室
位于燕誉堂西侧,主假山中央,四周由湖石假山围护。为两层楼阁式建筑,平面凸字形,由长方形的主楼和北侧长方形的抱厦组成,抱厦内设设木楼梯。主楼面阔4.85米,进深3.45米,抱厦宽4.66米,进深2.13米。
主楼屋顶为卷棚歇山顶,抱厦部分为仅有两只戗角的攒尖顶,并与主楼的歇山顶相衔接,上、下两层各六只戗角飞翘,造型奇特。楼下三面回廊,廊宽0.91米,上有挂落,下设栏杆,南墙开8扇长窗。
立雪堂
位于燕誉堂西南,坐东朝西,面阔7.76米,进深7.22米,卷棚歇山顶,山尖饰灵芝仙鹤泥塑。方砖铺地。原为传法之所,取“慧可立雪”的佛家故事为名。东墙开方形明窗一扇,窗外为燕誉堂南庭院。堂中置落地圆光罩,图案制作工艺称“一根藤”。圆光罩左右各有一隔断,上为海棠形图案。堂西有雨达栏杆和12扇半窗相隔。
立雪堂圆光罩
修竹阁
位于紫藤架东,跨涧而筑,凌于水上。东西朝向,面阔4.89米,进深4.98米,卷棚歇山顶。方砖铺地。
阁南北两侧有挂落、坐槛,槛上设鹅项靠。东西相对开有长方形和八角形砖细洞门。阁东南植有竹林,以纪念狮子林旧景“竹谷”。
修竹阁
见山楼位于花篮厅东,东、南两侧紧贴湖石假山,西面临水。两层楼阁式建筑,卷棚歇山顶。长方形,面阔4.11米,进深4.67米,高7.52米。
楼下向北开门,有廊与花篮厅相通,西、南两面各开4扇半窗。东由假山蹬道登楼。向东开门,门两侧各有半窗2扇,其余三面各开4扇半窗狮子林荷花厅及见山楼真趣亭位于古五松园南,倚廊而建,南面临水,面阔6.95米,进深4.02米,卷棚歇山顶,山尖饰有瓶插牡丹图案。三面设鹅项靠,有坐槛围合,北面靠走廊处,以六扇屏门相隔。方砖铺地。
六扇屏门的裙板上,从西到东依次刻有:万象更新,欢天喜地,太师少师,威震山河,马上封侯,三羊开泰图案。芯仔上从西到东依次刻有:鸳鸯戏水,锦上添花,喜上眉梢,节节高升,凤穿牡丹,和睦延年图案;屏门背面镶嵌书法六条。
亭子临水的两根柱子上,各有一只倒挂镏金木雕小狮子,均口衔金如意,西侧的口边立有一幼狮,东侧的口中叼有绣球。亭内顶饰有镏金状元帽牡丹花样,插角为立体镏金凤凰。梁下垂花篮4只,柱头为四方倒悬镏金官帽花样。挂落和飞罩为镏金凤穿牡丹图案。三面木制鹅项靠上有6只木雕小狮子。亭名取自宋代王禹:“忘机得真趣,怀古生远思。”诗句,意为悟得山林真正意趣之亭。
暗香疏影楼
位于花园西北,两层楼房,由主楼和附楼组成,中间以楼梯间相连。主楼呈东西向狭长形,东西宽15.07米,进深3.43米,台基高0.75米,总高9.09米。卷棚硬山顶。取自宋代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诗句意。
石舫
位于暗香疏影楼南,真趣亭西,筑于水中,为船头向东的舫形建筑。主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船头为平台,水泥地坪,有水泥跳板与岸通。中、后舱均为两层,楼下彩色水磨石地面,前舱内檐装饰两槅扇、一飞罩。前、中舱间有一屏门,两侧飞罩、隔断,屏门上镶嵌透明玻璃。中舱内檐有两槅扇、三飞罩。后舱有木楼梯。中舱顶上为水泥平台,后舱两层为水泥圆弧顶。石舫四周安有86面镶嵌彩色玻璃的和合窗。
飞瀑亭
位于暗香疏影楼和人工瀑布间的土假山上。平面长方形,面阔3.68米,进深4.52米,卷棚歇山顶,水泥地坪。因亭西有瀑布而名,又称听涛亭。亭三面有挂落、坐槛,西面有4扇屏门,两侧各有飞罩相配。
材质屏门正面上方刻有贝仁元《飞瀑亭记》,下面从北到南依次刻有杏林春暖、荷净纳凉、东篱佳色、山家清供四幅图案。
湖心厅
问梅阁位于西部假山上,暗香疏影楼南,坐西朝东,是西部假山上的主体建筑。面阔9.09米,进深7.56米,台基高0.45米,总高8.13米。重檐歇山顶,纹头脊。内铺梅花形水泥地。取禅宗公案故事“马祖问梅”为名。
双香仙馆
位于问梅阁南,平面长方形,单檐卷棚歇山顶,大半个屋顶与西侧走廊共享。三面围木制半栏杆,上设挂落,水泥地面。意为梅莲并香的馆所。
林扇亭
位于花园西南角,长廊拐角处,东北朝向。亭为扇形,故名。卷棚歇山顶,筑筒瓦。方砖铺地。狮子林旅游路线之平面图
交通流线狮子林
古典园林
皇家园林
假山王国
佛教
建筑特色建筑特点1.以“假山王国”著称于世。狮子林假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堆山最曲折,最复杂的实例之一。元末明初建园时,搜集了大量北宋“花石纲”的遗物,经过叠石名家的精妙构思,假山群气势磅礴,以“适、漏、瘦、皱”的太湖石推叠的假山,玲珑俊秀,洞壑盘旋。象一座曲折迷离的大迷宫。假山上有石峰和石笋,石缝间长着古树和松柏。石笋上悬葛垂萝,富有野趣。假山分上、中、下三层,共有9条山路、21个洞口。沿着曲径磴道上下于岭、峰、谷、坳之间,时而穿洞,时而过桥,高高下下,左绕右拐,来回往复,奥妙无穷。两人同时进山分左右路走,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少顷明明相向而来,却又相背而去。有时隔洞相遇是可望而不可及。眼看“山穷水尽疑无路”,一转身“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边转,一边可欣赏千姿百态的湖石,多数像狮形,大小小有五百来头,有怒吼的,有憨睡的,有嬉戏打闹的,或躺或立,或大或小,或肥或瘦。也有像鼋的,像鱼的,像鸟的。还可找到十二生肖图,真叫人看得眼花缭乱。在假山顶上,耸立着著名的五峰:居中为狮子峰,形如狮子;东侧为含晖峰,如巨人站立,左腋下有穴,腹部亦有四穴,在峰后可见空穴含晖光:吐月在西,势峭且锐,傍晚可见月升其上。两侧为立玉、昂霄峰及数十小峰相映成趣。清代文人朱炳靖钻过假山后写道:“对面石势阻,回头路忽通。如穿几曲珠,旋绕势嵌空,如逢八阵图,变化形无穷。
2.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狮子林是禅宗寺庙园林,惟则法师为禅宗高僧。园因寺而闻名。在佛学中佛为人中狮子,狮子座为佛之坐处,泛批高僧坐席,林即禅寺。因此,狮子林本身即是一个宗教用语。禅僧以参禅,斗机锋为得道法门,不念佛,不崇拜,甚至呵佛骂祖。所以狮子林不没佛殿,唯树法堂。而建筑题名全都寓以禅宗特色。如立雪堂,为讲经说教之堂。其名取自慧可和尚少林立雪之事:达摩祖师在少林修禅时,慧可为拜师在门外站了一个晚上,积雪没膝,后被达魔祖师收为第子,修成正果成为禅宗二祖。如卧云室,为僧人休居的禅房。还有指析轩、问梅阁等,都是以禅宗公案命名。即便独生子林成为私家园林,这些建筑重建后,题名依然不改,可见狮子林是禅宗与中国园林相互影响的一个详细例证
3..狮子林对皇家园林的影响。在狮子林的沧桑变迁中,有一位皇帝对狮子林倍加赞赏。曾五次游览狮子林,并留下大量题字和“御制诗”。他就是清高宗弘历,即乾隆皇帝。乾隆二十二年春(1757),弘历二巡江南到苏州,他取来倪云的狮子林图展卷对照着观赏狮子林。赐匾“镜智圆照”于狮林寺,双题五言诗《游狮子林》,此诗后被刻成御诗碑并新添一景名为“御碑亭”。1762年,乾隆二游狮子林,因爱其景,为狮林寺题额“画禅寺”,在他临摹的倪云林《狮子林全景图》和倪氏原作上分别题字。将临摹之作“命永藏吴中”。1765年,狮子林已归黄祖兴所有。乾隆游狮子林后(时称涉园),题下“真趣”匾额,又作“游狮子林即景杂咏”七绝三首、七律一首。回京后在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各信建一座狮子林。1780年,游狮子林后作《狮子林再叠旧作韵》。1784年,乾隆再次南巡,见到了徐贲画的《狮子林十二景点图》,十分感慨。游狮子林后,在《游狮子林三叠旧作韵》中写到:“真山古树有如此,胜曰芳春可弗寻。”这位75岁的老人自觉年事已高。只能“他日梦寐游”了。乾隆五次游览狮子林,题写三块匾额,留诗十首、临摹倪云林《狮子林全景图》三幅。在皇家园林掀起了摹拟江南山水,效法江南园林的高潮。1771年,乾隆在颐和园长春园东北角仿建狮子林,由苏州织造署奉旨将狮子林实景按五分一尺烫样制图送就御览,建成后名景点匾额均由苏州织造制作,送京悬挂。1774年,承德避暑山庄建成,东部是以假山为主的狮子林,西部是以水池为主的文园,合称“文园狮子林”4.近代建筑与古典园林结合的产物。狮子林自无代以来,几经荒废,几经兴旺。历次的重修都打上了深深的历史烙印,反映了当时的历史、文化、经济特征。颇具争议的是最后一代园主贝润生对狮子林的重建。清咸丰年间,狮子林年久失修,叠石亭台坍塌;由贝润生购下重修。植花木、浚水池,增建燕誉堂、小方厅、九狮峰、牛吃蟹等景点。园周环以长廊,上置“听雨楼藏帖”、“乾隆御碑”、“文天祥诗碑”等碑刻71块。建湖心亭、九曲桥、石舫、荷花厅、见山楼、人工瀑布等景点,峰石依旧。又购园东住宅,建族校、家祠,在修建过和中采用了部分现代的建筑材料,如水泥、钢筋、彩色玻璃等,修建了部分西洋风格的建筑,留下了造园上的败笔和有争议之处。但也很好地保护了原存的建筑和假山,搜集了大量文物,使一代名园得观光辉借景手法苏州是我国古典园林的萌发地之一,聚集了江南私家园林的精粹,具有悠久的历史,造园技艺精湛,“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的成就是与它独特的造园手法和造园思想分不开的。在苏州古典园林中,为了满足人们对于景物的观赏要求,除了良好的观赏路线和视觉观赏条件外,处处有景,步移景异,具有百看不厌的魅力,使人们感觉其园林空间虽小但又不觉其小。造园手法体现在对各造景要素进行构景设计的环节里,采用对景、敞景、分景、框景、漏景、夹景、借景等处理方式将景物与视线巧妙地组合起来。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极大的体现出视觉传播艺术的环境认知和符号传达的优势,是最能体现视觉传播艺术的典范之一对景:苏州古典园林通常在重要的观赏点有意识地组织景物,形成各种对景,但不同于西方庭院的轴线对景方式,而是随着曲折的平面,步移景异,依次展开。这种对景以道路、廊的前进方向和进门、转折等变换空间处以及门窗框内所看到的前景最为引人注意。所以沿着这些方向构成对景最为常见。
障景,其构景艺术意识来源于“欲扬先抑,欲露先藏”的匠意,起着抑制视线且又使阴道转折的屏障景物的作用,多设于景区入口或空间序列的转折引导处。处理宜有动势,宜高于人的视线,形象生动,构图自由,景前应有足够的场地空间接纳汇聚人流,并应有指示和引导人流方向的诱导景观。漏景是由框景进一步发展而来。苏州古典园林中,在围墙及廊的侧墙上,常开有许多造型各异的漏窗,来透视园内的景物,使景物时隐时现,造成“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含蓄意境。漏景的构成可以通过窗景、花墙、通透隔断、石峰疏林等造景要素的处理来实现。疏透处的景物构设,既要考虑视点的静态观赏,又要考虑移动视点的漏景效果,以丰富景色的闪烁变幻情趣。夹景是一种带有控制性的构景方式,主要运用透视消失与对景的构图处理方法,在人的活动路线两侧构设抑制视线和引导行进方向的景物,将人的视线和注意力引向计划的景物方向,展示其优美的对象。多运用于河流及道路构图设计中。
如在环秀山庄山谷中的山路上,两边的假山石造型优美,本身可以作为景观供人观赏,但同时也抑制了行人的视线,将人们的视觉中心引导到环秀山庄的主景西望边楼上,展示出美好的视觉感受框景——框景是用有限的空间框架去采收无限空间的局部画面的构景手法。在中国古代园林中,多采用建筑物的门框、窗框或亭、楼阁外廊的柱与檐、栏构成的方框构景。总结:借景多是立面景观的构景方法。就是将园外甚至远方的景观组合到园内某一方向的立面景观中,使之景深增加,层次丰富,造成在有限空间看到无限景致的效果。中国古典园林也是以围墙环绕,与外界隔绝的封闭空间。然而不管多大规模的园林也只是地表环境中的一个局部,都是处于外界环境的包围之中。这种自我的封闭如果不在构景中给以掩饰和突破,就会使人产生狭小的感觉,而降低景观的美感强度;外围的景观若与园内景观在立面上不协调,也会因其结构的混乱而造成美感强度的降低。因此如何将园内外的景观组合好,影响着全园景致的整体效果,“巧于因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借得恰到好处就是对生境、画境、意境的最好统一。
苏州园林的造园艺术,满足了人对自然美的认识、理解和感情。在“天人合一”的思想影响下,形成了写意山水的风格
沧浪亭诗人苏舜钦购得,傍水建亭,以“沧浪濯缨”之典故取名,后归章、龚两氏。南宋韩世忠曾居此,时称韩园。元时改为妙隐庵、大云庵。明嘉靖廿五年(1546年),僧人文瑛复建。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江苏巡抚宋荦移亭土阜之上;道光、同治年间又经修葺、重建,遂成现状。1954年向公众开放。2000年11月,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的扩展地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园占地1公顷余,布局开畅自然,巧于因借,将园外萦回之葑溪纳入园景;临水处建复廊,以漏窗通透内外景物,使内外山水融为一体;有未入园先得景、引人入胜之妙;其手法在苏州众多园林中独树一帜。入园有横亘东西之土丘,土石相间,箬竹丛生,古木森郁,极富山林野趣。沧浪亭是一座风格独特的园林。它未入园门先见景,一湾清流将园紧紧环绕,园内参天古木,亭台楼阁,一条复廊,将园内之山和园外之水连为一体。踱桥入园,只见山石横卧,将满园景色深深遮掩,循廊西行,有藕花小榭、锄月轩等;南折,曲廊中置御碑,上刻康熙帝南巡时题写的诗联。南有清香馆、五百名贤祠。祠南为翠玲珑。祠之东为明道堂。西南楼阁下叠石为洞,名印心石屋;石屋上有高阁两层,名看山楼。明道堂后假山上,沧浪古亭坐落山巅,此处四周老树参天,怪石嶙峋。古亭石枋上“沧浪亭”三字为俞樾所书,亭柱有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过亭向北,沿长廊而行,透过廊壁上的漏窗,可略窥园外风光。这些漏窗无一雷同,被称作沧浪亭一绝。廊东北尽头有临水而筑的观鱼处,屏风板上有现代学者蒋吟秋所书苏舜钦《沧浪亭记》。堂馆轩榭环山而筑,多集于山南,有“明道堂”、“瑶华境界”、“清香馆”、“翠玲珑”等。东西有康熙、乾隆二帝之“御碑亭”。临水有“面水轩”、“藕花水榭”、“锄月轩”等,廊轩相连,与水辉映,自成院落,别具一格。园内有五百名贤祠,壁上嵌有自周至清二千余年间与苏州历史有关的名人石刻像594尊,弥足珍贵。另有花窗108式,图纹各异,形式活泼,别具特色。综观全园,该园保持了建园时“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之特色,景色自然,建筑朴实简雅,园林专家誉为典型之“城市山林”。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沧浪亭、留园、拙政园、狮子林个别代表了宋、元、明、清的园林设计。沧浪胜迹坊—>大门—>面水轩—>观鱼处—>沧浪亭—>明道堂—>瑶华境界—>看山楼—>翠玲珑—>仰止亭—>五百名贤祠—>清香馆—>御碑亭
沧浪胜迹坊“沧浪胜迹”石碑坊原立于沧浪亭门前,三门四柱,檐角飞翘,显得古朴、庄严。是苏州唯一树有石牌坊的古典园林,现移至人民路口。
面水轩面水轩的得名取自于唐朝杜甫的诗句“层轩皆面水,老树饱经霜”而来的。轩四面均设落地长窗,视野开阔,园内园外均在视野之内,是品茶赏景之佳处。
石梁桥石梁桥位于沧浪亭大门前,沧浪亭造园艺术与众不同,未进园门便见一泓绿水绕于园外,漫步过桥,始得入内。桥下这片水面,它一方面构成了沧浪亭的园外景观,同时,它也让园主人苏舜钦等一批在官场失意的古代文人心醉于“沧浪之水”的意境,淡泊名利,宁静而致远!
观鱼处
沿复廊向东走就可以可到达“观鱼处”,它的原名叫“濠上观”,俗称“钓鱼台”。取意于庄、惠濠梁问答和庄子濮水钓鱼的典故,旨在表现园主归隐江湖,超然于世的清高墙界。
沧浪亭假山上的这座结构古雅的方形石亭,这就是真正的沧浪亭。据园主苏舜钦《沧浪亭记》中记载:“构亭北碕,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隅又竹,无穷极。”从他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知道,沧浪亭最初是建在水边的。康熙年间,当时的江苏巡抚宋荦因为仰慕苏舜钦,特地来这里想寻访苏氏的沧浪亭遗迹,但没有找到。于是,他怀着景仰先贤的动机,在这假山上重建了这座沧浪亭。明道堂
明道堂同时也是沧浪亭园内的主厅,原名寒光堂,是清末同治年间重建后取苏舜钦所写《沧浪亭记》中“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出鬼没无邪则道以明”之意而改名为“明道堂”的,明道堂面阔三间,屋宇宏敞,庄严肃穆,明、清两代为文人讲学之处。明道堂位于沧浪亭中部,是沧浪亭园内最大的建筑物,原为文人讲学之处。室内有清代红木家具,典雅华贵。
复廊
沧浪亭园内沿水布置复廊,使一湾清流与假山远峰透过廊牖而映照交融,特具苍古自然之美。
闻妙香室闻妙香室是三面通透的,形状为曲尺形的建筑,以前是园主读书的地方。“妙香”本意是指佛寺里那种超凡脱俗的檀香味,这里是指“书香”,就是说,人通过读书能怡情养性,就好像闻到妙香一般神清气爽。
瑶华境界“瑶华境界”座落在“明道堂”南,庭院相隔,轩三间,素雅质朴,“瑶华”,传说中的仙花,色白似玉,香味浓郁,见之则长寿。轩南窗外丛竹掩映,轩北院内植玉兰、柏树,原为园主会客之所。
看山楼看山楼”,飞檐翘角,结构精巧,外形美观。登楼可俯视南院、农田林舍,远则可眺望城外,西南方七子、灵岩、天平诸山峰。
翠玲珑翠竹丛中的“翠玲珑”,由三间贯通相连的建筑组成。取苏舜钦:“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诗意而名。前后遍植翠竹,有20余种。室内家具雕有竹节图案,与景相符。此处以竹造景,历来为文人墨客雅游、咏诗作画之地。
仰之亭
在沧浪亭内五百名贤祠院前西侧,为六角半亭,前后皆有廊与翠玲珑和五百名贤祠相连。亭始建于清同治年间,名取《诗经》“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亭中间嵌有文徽明画像石刻,简古有神,乾隆帝为之
五百名贤祠
“五百名贤词”是沧浪亭主建筑与主要人文景观之一,位于园西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4827-2024分子体外诊断检验尿液、静脉血清和血浆代谢组学检验前过程的规范
- GB/T 44776-2024航天器空间环境及其效应仿真分析通用要求
- GB/T 25085.1-2024道路车辆汽车电缆第1部分:术语和设计指南
- 2024年伐木劳务承包合同范本大全
- 2024年出售建筑砖头合同范本大全
- 2024年出口车架采购合同范本
- 丝印应用技术培训
- 2024年贵金属复合材料(含微型、异型)项目成效分析报告
- 2024年运输代理服务项目评估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高精度光电跟踪铣槽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3燃气工程分包合同正规版
- 六年级上册书法《走之底》课件
- 中小学反恐风险评估报告
- 基础管理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双体系)
- 年产xxx套棉花种植机械化设备项目投资计划书
- 蛛网膜下腔出血诊疗规范2023版
- 人教版新教材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及答案(共五套)
- 《网络游戏利与弊》课件
- 4.与食品经营相适应的主要设备设施布局操作流程等文件
- 法律文书校对规定
- 小学食堂结算统计表(午餐、晚餐都吃的学校适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