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课件【知识导图+拓展训练】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课件【知识导图+拓展训练】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课件【知识导图+拓展训练】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课件【知识导图+拓展训练】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课件【知识导图+拓展训练】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2022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课程目标: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日益加深,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剧,维新派掀起了一场旨在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变法失败,但产生了深远影响。

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潮,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清政府被迫与侵略者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目录:

一、时空分析

二、主干梳理

(一)再探索:

维新变法与义和团运动

(二)再失败:

庚子变乱与危机的加深

三、延伸思考......2022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一、再探索:维新变法与义和团运动(一)戊戌维新运动1.时代背景:时间:1895年。概况: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举人,联名上书,反对签订《马关条约》。影响: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2022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民族危机: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导致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为变法维新提供了理论依据梁启超《变法通议》宣传维新变法名称时期地点创办人《时务报》1896年上海梁启超《国闻报》1897年天津严复《知新报》1897年澳门康广仁《湘报》1898年湖南谭嗣同思想基础:宣传西方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启发人们探索救国道路的积极性,为戊戌变法的到来奠定基础;2022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材料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既不惊人,自可避祸”。——康有为孔子是旧中国的思想中心。抓住了孔子,思想之战就成了。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也可忧危。”──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探究: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的特点是什么;康有为为什么要请出2000多年前的孔子,以孔子之口说出维新变法的要求?特点:“托古改制”环境:封建主义正统思想即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策略:借孔子权威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性,减少改革阻力。主观:康有为出身经历、文化底蕴,特所处时代决定;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2022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2.高潮百日维新时间: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标志:光绪帝在维新派推动下,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光绪皇帝先后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除旧布新的举措,史称“百日维新”。内容:类别颁布的新法作用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文化教育军事方面运动性质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利于资产阶级参政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利于增强军事实力利于思想文化传播民族资产阶级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2022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3.“戊戌政变”守旧势力强大;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又把希望寄托于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急于求成,措施密集激进;牵涉太广;先天不足,夹缝中求生存,力量弱小材料一

维新志土们大多是青年士人,为国家民族之救亡图存大业挺身而出,以天下为己任,但却未能走入民间获得众的支持和力量,缺乏足够的社会支援。它是一场准备很不充分的政治运动。——王先明《中国近代史》材料二

百日维新的新政诏书连篇频发,然其在实践中却常常被化为无形,很多内容只是流于表面粉饰而无实效。各部堂官、各省督抚都持观望、延宕、抵制态度,拒不奉诏……光绪皇帝严责守旧大臣的诏令也达十多次,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力求有所推动。——王先明《中国近代史》材料三

戊戌变法持续时间仅103天,共发布280多件新政論旨,平均一天就是两件多,其中明确指示具体办法、論令实行的就有175件。2022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

“百日维新”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但在守旧势力阻挠下最终失败。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的开启事件,分别为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戊戌变法是谋求制度变革的一次尝试。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道路行不通。4.历史意义进步意义

政治上,维新希望通过改良变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虽然失败了,但它是资产阶级参与政权的开始,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第一次尝试;经济上,维新派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这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爱国意义

新兴民族资产阶级,面对着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的瓜分狂潮,挺身而出,为救亡图存奔走呼号,是近代中国摸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场爱国运动。启蒙(思想)意义

维新派大力提倡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观念,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2022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二)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1.义和团运动兴起与发展2022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二)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1.义和团运动兴起与发展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直接原因:反洋教斗争的兴起。口号“扶清灭洋”“扶清”:反映出义和团民对清政府抱有幻想,利于争取官军,却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但同时带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2.各国公使要求清政府取缔义和团(1)1900年5月28日,英、美、法、德、俄、日、奥匈、意八国决定联合出兵镇压义和团。(2)慈禧太后采用“招抚”义和团的办法,企图对义和团加以控制利用。(3)结果: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失败3.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材料一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山东义和团民谣材料二男练义和拳,女练红灯照。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材料三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实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瓦德西《拳乱笔记》

进步性:(1)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帝国主义,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体现了反抗精神和朴素的爱国意识。(2)沉重打击了外来侵略势力,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局限性:(1)指导思想带有蒙昧迷信和盲目排外落后性。(2)义和团运动没有统一的领导,对清朝统治者缺乏警觉,斗争中存在严重盲目性、自发性和分散性。2022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2、八国联军侵华概况:义和团和清军抗击八国联军的侵略1900年,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第一批联军从天津乘火车向北京进发,在廊坊附近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的顽强阻击,被迫退回天津。八国联军攻陷大沽炮台,向天津进犯,义和团和清军奋起投入天津保卫战。慈禧太后作出向各国“宣战”的决定,天津陷落。北京失陷,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仓皇出逃,后到西安。逃亡途中,慈禧太后发布铲除义和团的谕旨,指定庆亲王奕劻与李鸿章为全权代表与列强议和。二、再失败:庚子之变与危机的加深

1、八国联军侵华原因:(1)根本原因:为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维护在华利益;(2)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2022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继续派兵攻城略地,扩大征伐,在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犯下骇人听闻的罪行。俄国军队趁机侵占中国东北。在中外势力联合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义和团运动时,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2022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影响:清政府已逐渐丧失对一些地方大员的控制;地方与中央的矛盾日渐尖锐。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深恐波及属其势力范围的长江流域,便策动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合作,经买办官僚盛宣怀从中牵线策划,由上海道台余联沅出面,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6月,与清朝南方各省督抚达成"东南互保"协议,东南督抚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清室向十一国宣战后,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和闽浙总督许应骙、四川总督奎俊、铁路大臣盛宣怀、山东巡抚袁世凯,即和各参战国达成协议,称东南互保。他们称皇室诏令是义和团胁持下的"矫诏、乱命",在东南各省违抗支持义和团的命令。此举使得清廷颜面扫地,革命势力得到发展。2022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2、民族危机的加深《辛丑条约》的签订(1)1900年,列强向清政府提出《议和大纲》,后又订立详细条款。(2)由于各国利益不同,谈判旷日持久,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组成联军的8国及西、荷、比3国共11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2022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德、俄、英、法等十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空前丧权辱国的条约。这就是李鸿章和庆亲王奕劻代表清政府与各国列强签约时的情景。《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特点:赔款数额大,赔款周期长,赔款附加条件重;增加镇压中国人民反抗的条款;外国侵略势力进入到清政府的统治心脏;体现出清政府已经完全沦为帝国主义侵略工具。2022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内容危害惩办“首祸诸臣”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白银约9.82亿两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各国可在自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12个重要地区驻扎军队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等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的衰败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实际上成为“国中之国”2022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

因签订的条约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

英国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禁烟运动《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英法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修约被拒绝《北京条约》

《天津条约》等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加深

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

日本根本原因—大陆政策、蓄谋已久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马关条约》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

列强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辛丑条约》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材整理: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三、延伸与思考......

救亡、革新与革命是近代中国三大急迫而突出的课题,救亡与革新曾激扬起历史的波涛,而启蒙之激发理性,启迪民智,反对迷信,反对愚昧,改造几千年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一切变革与革命的前提。——马洪林《戊戌维新的历史思考》2022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马关条约公车上书义和团运动戊戌维新东南互保辛丑条约八国联军侵华1895189819001901

小结: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这个重任会落在谁的肩上?中国又会迎来怎样的巨变呢?改革道路行不通,只有暴力革命推翻专制统治,才能挽救民族存亡。旧的传统纲常伦理观念根深蒂固2022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历次列强侵略后,中国人学西方的层次经过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器物:洋务运动制度: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思想:新文化运动习题巩固:1.学者陈旭麓指出:“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以下各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A.晚清政府拒绝通过改革挽救其统治B.维新运动宣传新思想促进国人觉醒C.百日维新首次实践了君主立宪制度D.戊戌政变导致变法措施完全被废除【答案】B【解析】百日维新虽然失败,却对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材料强调了维新变法运动宣传新思想,促进国人觉醒的启蒙作用,故选B项;材料强调晚清改革客观上的进步性,而非其局限性,排除A项;百日维新没有将君主立宪的主张付诸实践,排除C项;戊戌政变以后保留了京师大学堂,并没有完全废除变法措施,排除D项。2022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2.八国联军在北方横行之时,南省中国“东南互保”,南省初指刘坤一、张之洞管辖的五省,不久浙江、福建相继参加,后李鸿章声明自保两广,断不尊奉慈禧对列强的宣战诏书。四川、陕西、河南督抚也同意刘坤一、张之洞的主张,互保的区域实际包括了十三省。地方坐视朝廷危机,不发兵勤王。这表明()A.地方督抚认清了清政府本质B.清政府统治实际上土崩瓦解C.部分督抚反对朝廷基本政策D.清政府中央权威的极大下降【答案】D【解析】表明清政府对地方政府已经没有足够的权威,故选D项;地方督抚是清政府在地方的大员,他们与清朝中央政府是利益共同体,所以说他们认清了清政府的本质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清政府统治实际上土崩瓦解是在武昌起义之后,全国有十几个省宣布独立的时候实现的,与题目所述时间不符,排除B项;题干仅仅反映的是在八国联军侵华之时,东南部分督抚临时性的没有尊奉宣战诏书,据此不能说明他们反对清政府的基本政策,排除C项。2022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3.下图为近代某次列强侵华战争示意图,与这次战争相关的史实是()A.列强开始攫取在华领事裁判权B.外国经济势力从此深入中国的内地C.苏州、杭州被开放为通商口岸D.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答案】D【解析】图中显示侵略军天津登陆、进入北京、清帝西逃可以判断是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成为洋人的朝廷,故选D项;列强开始攫取在华领事裁判权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A项;外国经济势力从此深入中国的内地是《天津条约》签订后,排除B项;苏州、杭州被开放为通商口岸是《马关条约》签订后,排除C项。2022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4.关于戊戌变法的影响,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