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与传染病的防控新上岗人员培训课件_第1页
医院感染与传染病的防控新上岗人员培训课件_第2页
医院感染与传染病的防控新上岗人员培训课件_第3页
医院感染与传染病的防控新上岗人员培训课件_第4页
医院感染与传染病的防控新上岗人员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概述1、历年院感发生事件:深圳市妇儿医院天津蓟县西安交大2、目前我院感控科承担的工作:医院感染控制传染病管理科工作慢病管理及报送食源性疾病的管理创文创卫工作艾滋病自愿咨询的报送死亡病例的报告工作二、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1、相应的法律法规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06年,2009年颁布的手卫生、中心供应室管理清洗隔离技术规范六大规范

2010年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2012年颁布的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消毒卫生学标准、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二、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2)内容(七大块的内容):①医院感染监测及医院感染散发和医院感染流行、暴发流行的报告与控制②消毒灭菌与隔离③消毒药械的管理、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④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围术期用药及指标)⑤医院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门急诊治疗室、ICU、产房、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新生儿室、导管室、内镜室、输血科、检验科和营养室及洗衣房等);⑥医疗废物的管理⑦职业防护。二、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3)高危因素:①介入性诊疗操作,破坏皮肤黏膜屏障如:外科手术、各种穿刺、各种插(留置)管、气管切开②现代医疗新技术如:器官移植、人工装置(人工关节等)③损伤功能的各种细胞毒药物、免疫抑制剂、放射治疗等;如:抗肿瘤药、肾上腺皮质激素钴60治疗;④基础疾病致宿主免疫功能低下;如糖尿病、肝硬化、慢性肾炎、艾滋病、恶性肿瘤等;⑤使用能引起正常微生态失衡的抗菌药物,破坏机体正常微生态屏障;⑥其他原因:如医院消毒、灭菌工作存在缺陷、医疗场所过于简陋等。二、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3、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见内网公共文件柜内—“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一栏是否感染↗社区感染↘医院感染————↗

临床诊断与之相关的操作程序↘病原学诊断如:血管相关的院内感染的诊断标准

A临床诊断:

1.血管性介入,体温高于38℃,穿刺部位有压痛,未发现其他原因。

2.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或出现蜂窝组织炎。

3.沿血管导管的皮下出现疼痛性弥散性红斑,未发现其他原因。

三条符合一条或以上即可诊断。

B病原体诊断:培养分离出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二、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4、医院感染的监测:全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监测(1)全面综合性监测包括三个方面:①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我们每人进行);②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每日、每锅次进行);③环境卫生学监测(重点科室每月或者一般科室每季度进行);二、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

(2)目标性监测:①手术部位感染的监测:一类切口感染率小于0.5%,二类切口感染率小于1.5%②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③血管相关性血流感染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感染⑤多重耐药菌的监测⑥手卫生监测⑦高危新生儿的监测⑧皮肤软组织的感染;以上为每月开展的的监测每年还必须开展医院感染现患率(横断面)调查。二、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5、医院感染的报告时限及程序报告时限:医院感染病例报告时限为24小时内报告程序:感染病例科室——院感科控制小组——

感控科——效果评价——

信息反馈二、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医院感染暴发处理流程

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组织院感管理小组↓流行病学调查↓确认医院感染暴发↙↘隔离病人加强消毒并查找感染原因汇报分管院长↓↓制定控制措施并实施按处置规范要求进行上报↓写出调查报告、制定防范措施二、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6、医院感染的控制措施可分为两大类↗标准预防↘额外预防(基于传播途径的预防)二、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6.1标准预防定义:是指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预防措施。二、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6.1.3标准预防措施包括以下几条:★6.1.3.1洗手和手消毒(手卫生):六步洗手法大家必须掌握!何时进行手卫生(二前三后)以及操作步骤(内、外、夹、弓、大、尖、腕);速干手消毒剂的使用);二、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二、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什么时间洗手: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2.摘手套后;3.不论是否戴手套,进行侵袭性操作前;4.接触体液或排泄物、粘膜、非完整皮肤或伤口敷料后;5.护理病人从污染部位移到清洁部位时;6.接触紧邻病人的物品后(包括医疗设备)二、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6.1.3.3预防针刺伤和锐器伤(职业暴露的预防、报告及处理程序);★6.1.3.4环境清洁和处理溢出物;★6.1.3.5正确处置医疗废物(分五类——感染性、损伤性、化学性、药物性、病理性),黄色垃圾袋,有警示图标及防渗防盗、防蚊、防火,禁止吸烟饮食等标识;生活垃圾则使用黑色垃圾袋,平常工作中注意不要混淆。二、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职业暴露处理流程图

被患血源性传播疾病患者使用过的锐器损伤冲洗消毒填写职业暴露表并报告感控科预防用药定期随访风险评估二、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6.1.4操作原则1、标准预防针对所有为患者实施操作的全过程2、不论患者是否确诊或可以感染传染病均采取3、包括洗手、戴手套、穿隔离衣、戴防护眼睛和面罩等基本措施4、进行可能接触患者体液、血液的操作时须戴手套5、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应洗手,必要时手消毒6、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面部:戴具有防渗透性的口罩、防护眼镜7、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污染身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的隔离衣或者围裙8、手部皮肤破损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戴双层手套二、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6.2额外预防(基于传播途径的预防):在确保执行标准预防的同时,应采取额外预防的措施包括:6.2.1经空气传播疾病的预防;飞沫核〈5微米的颗粒,见于活动性肺结核、麻疹、水痘肺鼠疫和肺性出血热等疾病。负压病房,同病种一间,门紧闭,将进入的工作人员佩戴外科口罩,具体详见消毒隔离技术规范;空气隔离—黄色标识。二、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

6.2.2经飞沫传播疾病的预防:飞沫核﹥5微米的颗粒,见于肺炎、百日咳、白喉、B型流感、腮腺炎;单间或者同种病人一间,距离病人1~2米进行诊疗操作时应佩戴外科口罩;接送病人时应给病人佩戴外科口罩;飞沫隔离—粉色标识。6.2.3接触传播疾病的预防、:由接触传播的疾病包括多重耐药菌的定植和感染、肠道感染和皮肤感染;单间或同种病一间,限制活动,实行标准预防,进入病房穿隔离;接触隔离——蓝色标识。二、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7.3泌尿系统感染预防与控制主要措施对留置导尿管患者应遵循:A正确固定导尿管,并采用连续密闭的尿液引流系统;B不得常规使用抗菌药物膀胱冲洗预防感染;C集尿袋低于膀胱水平;D集尿袋不接触地面;E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二、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7.4血管血管感染预防与控制主要措施A开展有关血管内置管的使用、维护及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培养;B保持插管部位清洁,有污染时,及时更换敷贴;C血管导管的三通锁闭要保持清洁,发现污垢或残留血迹时,及时更换;D开展导管相关感染的监测、分析与反馈;二、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7.5多重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根据“三甲复评”要求必须加强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等实施目标性监测,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怎样发现与防控?微生物实验发现→临床科室→感控科及临床药学组→合理用药、接触隔离。三、传染病管理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传染病院感相关法律条文法律

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6年《艾滋病防治条例》

2002年《消毒管理办法》

2003年《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2004年《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试行)》

2005年《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

2006年《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2003年医疗废物分类目录.2003年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

2004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04年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三、传染病管理规范及标准

2004年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2005年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5年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

2008年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

2009年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

2009年卫生部发布的医院感染检测、隔离技术规范、消毒供应中心管理等6个技术标准

2010年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2011年手、皮肤、普通物表消毒剂、空气消毒剂卫生要求的国家标准2012年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三、传染病管理一、组织机构职责:建立了管理体系(一)卫生行政部门(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三)医疗机构(四)采供血机构

三、传染病管理二、传染病信息报告

(一)责任报告单位及报告人。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三、传染病管理(二)报告病种。1、法定传染病39种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2)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茵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三、传染病管理

(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H1NI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其他类:水痘、尖锐湿疣2013年底《国家卫计委关于调整部分法定传染病病种管理工作的通知》,将H7N9Nn纳入乙类传染病,将HINI调整为丙类中流行性感冒类进行管理。三、传染病管理

(三)填报要求。

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传染病报告卡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要求字迹清楚,诊断准确,地址详细,未成年人应该留父母的姓名、地址、电话。三、传染病管理(五)报告时限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三、传染病管理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三、传染病管理三、报告数据管理

(一)审核(二)订正(三)补报(四)查重三、传染病管理四、传染病疫情分析与利用五、资料保存六、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七、考核与评估

四、慢病管理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一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高,严重耗费社会资源,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疾病。区创建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是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国家卫生城市必备的条件之一。为了落实创建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做好慢病工作。四、慢病管理一、登记报告病种1.肿瘤病人登记报告病种肿瘤登记:全部恶性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的新发病例、死亡病例C00—C97恶性肿瘤

D32脑脊膜良性肿瘤D33脑和中枢神经系统其他部位的良性肿瘤四、慢病管理2.心脑血管报告事件:以下8种病种的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I21急性心肌梗死I22急性再发心肌梗死I46.1心脏性猝死(心源性猝死)I60蛛网膜下腔出血,包括脑动脉瘤破裂(不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遗症)I61脑内出血(不包括脑出血后遗症)I62其他非创伤性颅内出血(不包括颅内出血后遗症)I63脑梗死,包括大脑动脉和入脑前动脉的闭塞和狭窄造成的脑梗死(不包括脑梗死后遗症)I64脑卒中,未特指为出血或梗死(不包括脑卒中后遗症)四、慢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