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第九章_第1页
管理信息系统第九章_第2页
管理信息系统第九章_第3页
管理信息系统第九章_第4页
管理信息系统第九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管理信息系统

56学时2第九章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主要内容:系统实施阶段的任务物理系统的实施程序设计与调试人员及岗位培训系统转换系统的维护与管理31系统实施阶段的任务1.1系统实施的步骤与内容特点:工作量大,投入的人力、物力多

相互联系、彼此制约的四项工作:硬件准备软件准备人员培训数据准备41系统实施阶段的任务1.1系统实施的步骤与内容硬件准备包括计算机主机、输入输出设备、存储设备、辅助设备(稳压电源、空调设备)、通信设备等;软件准备包括系统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一些应用软件;51系统实施阶段的任务1.1系统实施的步骤与内容人员培训主要指用户培训,包括主管人员和业务人员;基础数据是系统良好调试的保证。671系统实施阶段的任务1.1系统实施的步骤与内容

系统实施阶段的任务:实现系统设计阶段提出的物理模型,按照实施方案完成一个可以实际运行的信息系统,交付用户使用。891系统实施阶段的任务1.2系统实施成功的主要因素1.管理因素系统实施要涉及开发人员、测试人员、各级管理人员,涉及大量的物质、设备和资金,涉及各个部门及其应用环境,执行过程中具体情况十分复杂。101.2系统实施成功的主要因素应对措施:建立一个企业主要领导干部挂帅的领导班子。成员主要有企业主要领导人、主要部门负责人、开发单位负责人及开发项目负责人。各部门应积极协同开发人员的工作,主动理解和应用系统。人员培训是系统实施中的一项重要工作。111.2系统实施成功的主要因素2.技术因素

(1)数据整理与规范化

(2)软硬件及网络环境的建设

(3)开发技术的选择和使用121.2系统实施成功的主要因素(1)数据整理与规范化管理信息系统的成功实施,依赖于企业准确、全面、规范化的基础数据。系统的硬件、软件是可以花钱买到的,但是企业的基础数据只有靠企业自己去整理和规范化。没有高质量的基础数据输入的话,是没有高质量的信息输出的。131.2系统实施成功的主要因素(2)软硬件及网络环境的建设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的软硬件和网络环境是一项技术性高、工作量大的任务。是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的平台,因此,要做好这些工作。141.2系统实施成功的主要因素(3)开发技术的选择和使用系统实施主要的任务就是编写系统的应用程序。根据系统的设计文档,如何快速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其预定的功能和性能,并且有可扩展性和易维护性,符合开放系统的标准是系统实施面临的主要问题。152物理系统的实施

物理系统的实施是计算机系统和通信网络系统设备的订购、机房的准备和设备的安装调试等一系列活动。162物理系统的实施

计算机系统的实施主要就是在满足计算机环境要求条件下,遵循计算机购置的基本原则,确定合适的计算机及其系统等工作。172物理系统的实施

计算机的环境要求:机房要安装双层玻璃门窗,并且要求无尘;硬件通过电缆线连接至电源,防止静电感应;防止由于突然停电造成的事故发生,应安装备用电源设备,如功率足够的不间断电源(UPS)。182物理系统的实施

计算机购置的基本原则:能够满足MIS的设计和运行的基本要求合理的性价比良好的可扩充性良好的技术支持192物理系统的实施

通信网络系统的实施主要就是确定使用的网络类型、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通信时的通信介质和通信设备等工作。202122233程序设计与调试程序设计的主要依据:系统设计阶段的HIPO图数据库结构编程语言243程序设计与调试3.1程序设计的目标1.可维护性2.可靠性3.可理解性4.效率253.1程序设计的目标1.可维护性由于信息系统需求的不确定性,系统需求可能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因此,就必须对系统功能进行完善和调整,为此,就要对程序进行补充或修改。此外,由于计算机软硬件的更新换代也需要对程序进行相应的升级。263.1程序设计的目标2.可靠性可靠性指的是程序应具有较好的容错能力,即正常情况下能正确工作,意外情况下应便于处理,不致产生意外的操作,从而造成严重损失。3.可理解性程序不仅要求逻辑正确,计算机能够执行,而且应当层次清楚,便于阅读。274.效率效率指的是程序能否有效地利用计算机资源。程序效率的地位已不像以前那样举足轻重了,因为硬件价格大幅度下降,而其性能却不断完善和提高;程序设计人员工作效率的地位日益重要。不仅能降低软件开发成本,而且可明显降低程序的出错率,进而减轻维护人员的工作负担。为了提高程序设计效率,应充分利用各种软件开发工具。283.1程序设计的目标

在过去的小程序设计中,主要强调程序的正确和效率;对于大型程序,人们则倾向于首先强调程序的可维护性、可靠性和可理解性,然后才是效率。293.2自顶向下的模块化设计

结构化方法主张自顶向下实现,尽量先实现上层模块,逐步向下,最后实现下层最基本的模块,即首先调试整个系统的结构及各个模块之间的接口,确保系统结构和各模块接口的正确性。30313.2自顶向下的模块化设计

自顶向下模块化程序设计中应注意:(1)模块应该具有独立性在系统中模块之间应尽可能的相互独立,减少模块间的耦合,即信息交叉,以便于将模块作为一个独立子系统开发。323.2自顶向下的模块化设计

(2)模块大小划分要适当模块中包含的子模块数要合适,既便于模块的单独开发,又便于系统重构。(3)模块功能要简单底层模块一般应完成一项独立的处理任务。333.2自顶向下的模块化设计

(4)共享的功能模块应集中对于可供各模块共享的处理功能,应集中在一个上层模块中,供各模块引用。343程序设计与调试3.3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是指采用顺序结构、循环结构、选择结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来编写程序的方法。35

顺序结构表示含有多个连续的处理步骤,按照书写的先后顺序执行,如图:36

循环结构是由一个或几个模块构成,程序运行时重复执行,直到满足某一条件为止,如图37

选择结构是由某个逻辑表达式的取值决定选择两个处理加工中的一个,如图383程序设计与调试3.4程序和系统测试目前,检验软件的有三种手段:正确性证明静态检查动态检查393程序设计与调试3.4程序和系统测试

正确性证明指的是利用数学方法证明程序的正确性,该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403.4程序和系统测试

静态检查指的是人工评审软件的文档或程序,发现其中的错误。

主要包括代码审查与静态分析。代码审查指的是通过阅读程序发现软件错误和缺陷;静态分析指的是主要对程序进行控制流分析、数据流分析、接口分析和表达式分析。413.4程序和系统测试

动态检查即测试,有控制地运行程序,从多种角度观察程序运行时的行为,发现其中的错误。测试只能证明程序有错误,而不可能证明程序没有错误。423.4程序和系统测试

程序的调试就是要在计算机上以各种可能的数据和操作条件对程序进行试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加以修改,使之完全符合设计要求。433.4程序和系统测试44(1)黑箱测试黑箱测试是测试者把程序看成是一个黑箱,即在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和特征的情况下,测试软件的外部特征。根据软件的需求规格说明书设计测试用例,从程序的输入和输出特性上测试是否满足设定的功能。不考虑系统内部结构而运行系统,以检查在一定的输入下,系统的输出是否与期望相同。45(2)白箱测试白箱测试是将软件看做一个透明的白箱子,按照程序的内部结构和处理逻辑来选定测试用例,对软件的逻辑路径及过程进行测试,检测它与设计是否相符。不仅要完成前者的内容,还要检查输入的数据是如何通过系统内部设定的结构,达到输出的。464人员及岗位培训4.1人员培训的意义

人员: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管理与维护信息系统的专业人员474.1人员培训的意义(1)如果管理人员对即将使用的新系统的管理过程不了解,不能确定新系统是否适用于自己的工作,那么就有可能消极地对待新系统,甚至阻碍系统的推广应用。484.1人员培训的意义(2)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不仅是计算机在企业中的应用,同时也是一种企业变革。由于企业管理的传统思想及方法与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企业管理人员对这种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有一个熟悉、适应和转变观念的过程。494.1人员培训的意义(3)对于自行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来说,通过系统开发过程来培养一批既懂管理业务,又懂信息系统的企业专业人员也应是企业开发信息系统的主要目标之一。504.2人员培训的内容

1.管理人员的培训管理人员的培训重点应该是信息技术基本概念与一些结合具体项目的基础知识。514.2人员培训的内容2.技术人员的培训对企业信息管理专业人员的培养应把重点放在系统知识与系统规范方面,培养方法除强调在实践中学习外,还可采取委托培养、进修与外聘专家进行系统授课等方法。524.3培训管理

为了保证培训能真正获得成效,培训工作应与管理人员的工作绩效评定结合起来,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考核。具体操作可以分阶段地在培训后进行考试,也可以采用竞争上岗等方式,促使管理人员处理好当前工作与未来知识储备二者的关系。535系统转换

在完成系统测试之后,即可将其交付使用。所谓交付使用是新系统与旧系统的交替,即旧系统停止使用、新系统投入执行。整个交付流程也可以称为系统的转换流程。545系统转换

在转换流程中要做的工作:选择切换的方式要完成客户的操作训练、数据的转换等工作在新系统投入执行的使用流程中要做好系统的维护等工作555系统转换5.1系统转换前的准备工作1.数据准备2.文件准备3.用户训练565.1系统转换前的准备工作

1.数据准备(1)如果新系统是在手工管理基础上创建起来的,那么就要将手工处理的数据(如各类单证、报表、账册、卡片等)按照新系统的规则进行分类并集中在一起,然后组织人力进行数据的输入。575.1系统转换前的准备工作

1.数据准备(2)如果新系统是在已有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上开发的,那么就要通过合并、更新、转换等方法,将原系统的数据转换到新系统中来。582.文件准备整体规划、系统分析、设计、实施、测试等项工作完成后,应有一套完整的开发文件数据,这套数据记录了开发流程中的开发轨迹,是开发人员工作的依据,也是客户运行系统、维护系统的依据,因此文件数据要与开发方法相一致,并且符合一定的标准。在系统执行之前要将这套文件数据准备齐全,形成正规的文件。595.1系统转换前的准备工作3.用户训练由于系统切换工作涉及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方面,所以整个流程要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同时还要完成客户操作训练等工作。605.1系统转换前的准备工作

对于系统操作培训,实际上在程序设计完成之后的系统测试阶段就已经开始了,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要认真学习系统的操作流程和工作流程,学习如何应用所开发的系统完成各项管理功能,并进行一些实际操作。615.2系统转换的内容(1)新系统和旧系统的切换;

(2)把旧系统的文件转换成新系统的文件;

(3)数据的整理和录入;

(4)人员、设备、组织结构的改造和调整;

(5)有关资料档案的建立和移交。625.3系统切换的方式

系统切换是指系统开发完成后新老系统之间进行转换。系统切换有三种方式。63645.3系统切换的方式

1.直接转换法这种方式是新系统直接替换老系统。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转换简单、费用最省。但是由于新系统还没有承担过正常的工作,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因而风险大。实际应用中,应有一定的措施,一旦新系统出现问题,老系统能顶替工作。655.3系统切换的方式

2.并行切换法新系统投入运行时,老系统并不停止运行,而是与新系统同时运行一段时间,对照两者的输出,利用老系统对新系统进行检验,待试运行感到满意时再全面运行新系统,停止老系统的运行。665.3系统切换的方式

并行切换法的特点是:风险小、安全系数大开销大(需要同时运行2套系统)用户随着并行期的延长而失去热情,甚至

拒绝使用新系统隐含的假设是原系统是正确的675.3系统切换的方式3.分段转换法这种方式是新系统一部分一部分地替代老系统,直到全部代替老系统。这种方式避免了直接转换方式的危险性,费用也比并行方式省。但是这种方式接口复杂,必须事先充分考虑。当新、老系统差别太大时,不宜采用这种方式。685.3系统切换的方式

实际工作中,这几种方式可以混合使用。例如,系统中不很重要的部分采用直接转换方式,重要部分采用并行方式。这样,各种方式取长补短,可使旧系统平稳地过渡到新系统。696系统的维护与管理

原因:

一方面,精心设计、精心实施、经过调试的系统,也难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或者有的地方效率还可提高,或者使用不够方便,甚至还有错误。这些问题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暴露。706系统的维护与管理

另一方面,随着管理环境的变化,也会对信息系统提出新的要求,信息系统只有适应这些要求才能生存下去。因此,管理信息系统的维护是系统生存的重要条件。716系统的维护与管理6.1维护的内容1.程序的维护在系统维护阶段,会有一部分程序需要改动。根据运行记录,发现程序的错误,这时需要改正;或者随着用户对系统的熟悉,用户有更高的要求,部分程序需要改进;或者环境发生变化,部分程序需要修改。726系统的维护与管理6.1维护的内容2.数据文件的维护业务发生了变化,从而需要建立新文件,或者对现有文件的结构进行修改。736系统的维护与管理6.1维护的内容3.代码的维护随着环境的变化,旧的代码不能适应新的要求,必须进行改造,制定新的代码或修改旧的代码体系。代码维护的困难主要是新代码的贯彻,因此各个部门要有专人负责代码管理。746系统的维护与管理6.1维护的内容4.机器、设备的维护包括机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与管理。一旦发生小故障,要有专人进行修理,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756系统的维护与管理6.2维护的类型1.更正性维护这是指由于发现系统中的错误而引起的维护。工作内容包括诊断问题与改正错误。766系统的维护与管理6.2维护的类型2.适应性维护这是指为了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增加或修改系统部分功能的维护工作。例如,新的硬件系统问世,操作系统版本更新,应用范围扩大,等等。为适应这些变化,信息系统需要进行维护。776.2维护的类型3.完善性维护这是指为了改善系统功能或应用户的需要而增加新的功能的维护工作。系统经过一个时期的运行之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