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古代的与世界经济课件_第1页
专题复习古代的与世界经济课件_第2页
专题复习古代的与世界经济课件_第3页
专题复习古代的与世界经济课件_第4页
专题复习古代的与世界经济课件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世界上的文明古国不只有中国,但是,唯有中华文明始终没有中断过。为什么中华文明能够传承不息呢?高三二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罗马第1讲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与文艺)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二.古代中国的经济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2.手工业的发展史实、特征3.商业的发展概貌、特点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课标要求:二.古代中国的经济(2013安徽模拟)图一是商周时期的骨耜,图二是汉代二牛一人的犁耕。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古代()

A.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B.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C.经济结构的变化D.手工业技术的进步古代农业的发展二.古代中国的经济

(耕犁基本定型)发展阶段耕作方式变化农具的变化动力原始阶段

商周时期

春秋战国

汉代

唐代

刀耕火种(火耕)石、骨、木石器锄耕(耜耕)石、骨、木;青铜农具(少)铁犁牛耕(发达地区)铁制农具(发达地区)牛耕普及全国耦犁→一牛挽犁铁农具数量增加,曲柄锄、大镰、耧车(播种工具)铁犁牛耕曲辕犁人力

畜力标志我国耕犁技术的成熟1.耕作方式:古代农业的发展二.古代中国的经济1.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主要方式)2.水利灌溉:战国都江堰(李冰)、

郑国渠(郑国)汉代隋唐明清宋代秦魏晋郑国渠:前246年,秦王政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开凿。全长300余里,灌溉面积达18万公顷,成为我国古代最大的一条灌溉渠道。都江堰:是由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防洪、灌溉、航运综合水利工程,从此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使四川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战国水利工程战国都江堰(李冰)、

郑国渠(郑国)汉代隋唐明清宋代秦魏晋井渠法(关中创造、新疆流行)、修建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王景治理黄河(东汉)灵渠汉代的井渠法至今仍在新疆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坎儿井,就是在井渠的基础上加以发挥改进而成的。战国都江堰(李冰)、

郑国渠(郑国)汉代隋唐明清宋代秦魏晋井渠法(关中创造、新疆流行)、修建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王景治理黄河(东汉)灵渠翻车高转筒车、京杭大运河水转翻车风力水车

筒车“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za)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描写的是哪一灌溉工具?

水转翻车图一图二图三翻车古代农业的发展二.古代中国的经济1.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主要方式)2.水利灌溉:3.土地制度:基本形态历史时期土地制度表现形式原始社会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奴隶社会(商周)

封建社会(战国以来)土地公有制土地国有制(国王、贵族土地所有制)土地私有制井田制地主土地私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君主土地私有制土地国有制北魏、隋唐都曾实行过均田制;唐朝后期,均田制瓦解春秋时期瓦解古代农业的发展二.古代中国的经济1.耕作方式:2.水利灌溉:3.土地制度:基本形态影响①土地私有、允许买卖造成土地兼并严重,影响国家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不安②两种结果,一是封建政府采取抑制兼并的措施,使兼并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二是直接导致农民战争的爆发(2014广东六校联考)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又据《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井田制开始瓦解 B.商品经济发展C.小农经济兴起 D.家庭手工业产生古代农业的发展二.古代中国的经济1.耕作方式:4.经营模式:①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在田间集体耕作②春秋战国以来小农经济/小农户个体经营2.水利灌溉:3.土地制度:小农经济/小农户个体经营原因:a.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③自给自足;(2013滨州一模)读下表,该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以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时期内容备注春秋战国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有利于安排农事秦汉耧车提高播种效率选种、育秧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A.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 B.注重总结推广农业经验C.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 D.精耕细作的模式形成发展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材料最能表明元朝()A.棉花开始在中国种植 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C.农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D.家庭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小农经济/小农户个体经营原因:a.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③自给自足;④精耕细作【思维引导】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是一个意思吗?如何认识古代小农经济的地位。读图,区别三个经济概念提示:自然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小农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家庭经营,经营规模狭小。自耕农经济是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包括以租种地主土地为主的佃农。小农经济/小农户个体经营原因:a.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③自给自足;④精耕细作地位影响①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始终在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是封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立国之本)②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古代农业的发展二.古代中国的经济1.耕作方式:4.经营模式:2.水利灌溉:3.土地制度:5.农业政策:重农政策《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利因素探究①生产力因素:耕作技术的提高:耕作方式的转变、农用工具的进步、水利工程的兴修;②生产关系: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较高生产积极性。③自身发展动力: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促进农业向精耕细作方向发展。④政府政策因素:封建政府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利因素①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资金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②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固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这就严重地阻碍了农业的扩大再生产

③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

④严重的自然灾害

⑤土地兼并严重探究不利因素(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衰退(2014·广东文综·13)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的现象。这表明当时()A.井田制瓦解B.均田制受到破坏C.分封制恢复D.“市”突破空间限制(2013·重庆高考)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

)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图9东汉十四州示意图图10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答案】示例一:信息:汉代的州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体平衡。示例二:信息:汉代州名与唐代道名有很大不同。

说明: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说明:唐代“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理形势。唐宪宗时李吉甫撰《元和国计簿》,计天下方镇48道,申报户数224万有余(很多藩镇未报户口)。其中所谓“东南纳税八道”,其户数已占到全国申报户数58.3%。这表明A.南方的经济地位日益重要B.中国经济重心在唐朝完成南移C.京杭大运河成为朝廷的生命线D.唐朝时中原人口大量向南迁移高三二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罗马第1讲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与文艺)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二.古代中国的经济1.发展历程: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二.古代中国的经济原始社会晚期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周时期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三种主要形态;明中后期出现雇佣劳动关系2.经营形态:经营形态经营者产品去向特点发展状况水平最高,不计成本,生产效率低自给自足

较大的主动性,能按照市场需要开发新产品政府经营/“工官”工场官府专用,皇帝私用,不在市场流通民间私人自主经营供民间消费,在市场流通个体农户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直到明代前期为止,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明中叶以后,超过官营手工业,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发展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始终处于从属地位提醒:判断标准是是否有雇佣关系史料1:杭州人张瀚的祖先在成化末年(明朝)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业,织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清代全史》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民营手工业发展趋势如何提示: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经营方式不断进步。史料2: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将多用工匠。市肆中多一工作之人,则田亩中少一耕稼之人。——雍正帝古代民营手工业相比官营手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是什么?(1)官营手工业的压制;(2)重农抑商政策的限制;(3)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市场狭小;购买力低下)。史料3:长期以来官营作坊的工匠主要来自官府奴婢、刑徒和征调来无偿服役的民间工匠。在强制劳动、囚徒式管理下,工匠常常怠工、逃亡和起义。明清时期……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作商帮。万历年间,“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根据上述材料分析长期占据古代手工业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从明朝中叶开始为什么会被民营手工业超越。(1)官营手工业自身的弊端;(2)明清时期生产力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原料;市场扩大;经营方式变化);(3)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提供劳动力。1.发展历程: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二.古代中国的经济2.经营形态:3.主要成就:丝织品和瓷器是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纺织业时代纺织成就新石器时代商代汉朝唐朝宋朝元代明朝中后期纺织技术萌芽,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原料?)有专门负责蚕桑的政府官员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品种多、技艺高

(素纱襌衣、起绒锦)远销海外(丝绸之路、“丝国”)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规模大,分工细;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棉纺织家黄道婆革新技术,棉布逐渐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标志:手工工场和雇佣关系的出现),中心:苏杭1.发展历程: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二.古代中国的经济2.经营形态:3.主要成就:丝织品和瓷器是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冶金业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业繁荣(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大多作为礼制的象征,代表着权力和秩序)春秋:战国:汉代:南北朝:推行官营;燃料变化;供风技术(水排)灌钢法(2010年重庆卷)文献记载“钢铁是杂炼生(生铁)鍒(熟铁)为刀镰者。”此文献提到的金属冶炼技术发明于A.春秋战国时期B.两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D.隋唐时期C(2013·江苏单科·T1)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1.发展历程: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二.古代中国的经济2.经营形态:3.主要成就:丝织品和瓷器是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陶瓷业(1)新石器时代:彩陶、黑陶(4)唐代:制瓷业成为独立部门(2)商代到东汉:陶向瓷的过渡(3)东汉晚期:烧出了成熟的青瓷唐三彩(艺术陶制品)两大体系:南青北白

(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朝晚期:首创釉下彩绘1.发展历程: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二.古代中国的经济2.经营形态:3.主要成就:丝织品和瓷器是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陶瓷业(1)新石器时代:彩陶、黑陶(4)唐代:制瓷业成为独立部门(2)商代到东汉:陶向瓷的过渡(3)东汉晚期:烧出了成熟的青瓷(5)宋代名窑众多(7)清代:粉彩瓷(康熙、雍正)(6)元代:青花瓷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之一。右图是宋代部分名窑分布示意图,符合钧窑、定窑、景德镇窑、耀州窑排列顺序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②①④③D.③②④①D(2013·北京文综·T14)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该船沉没的时间最早应为()A.北宋中期B.元末明初C.明末清初D.鸦片战争时期C(1)发展水平:(2)经营形态:(3)生产布局:——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二.古代中国的经济4.发展特征:①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日益细化、生产技术不断进步。②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明清时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工场手工业。③生产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海外,享誉世界官营、私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发达,民营手工业经营艰难,家庭手工业处于从属地位。手工业生产布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发生相应变化。.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关系探究中国古代手工业,世界闻名,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手工业和农业存在着密切关系时期发展表现阶段特征先秦时期

秦汉时期

隋唐时期

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

1.商业的产生、发展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二.古代中国的经济商朝:善于经商,“商人”的来历,出现职业商人和货币春秋战国:官府控制商业局面被打破,商业繁荣,出现许多大商人、著名都会时期发展表现阶段特征先秦时期

秦汉时期

隋唐时期

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

1.商业的产生、发展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二.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农抑商政策,艰难发展1)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都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2)长安、洛阳等城市商业繁荣;3)农村集市(草市)贸易发展起来;4)出现柜坊和飞钱时期发展表现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

1.商业的产生、发展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二.古代中国的经济①坊市界限打破②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③海上丝绸之路发达,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④东京城市商业发达城镇商业发展,出现专业性工商业城市;棉花、茶叶等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经济作物广泛种植;白银广泛使用;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闭关锁国时期发展表现阶段特征先秦时期兴起和繁荣发展秦汉时期

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1.商业的产生、发展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二.古代中国的经济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打破时空限制,商业贸易发达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1.商业的产生、发展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二.古代中国的经济2.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朝代发展情况秦代汉代南北朝唐代宋代明清已经有了管理“市”的法律,明码标价,投钱入器专门管理机构,官府设市令(或市长)进行管理,长安9市草市形成,草市尉突破了时空限制;商业街形成;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草市”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都市中的商业区繁华严格限制阶段放松限制阶段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繁荣市的变迁朝代商业都会的崛起战国汉代新朝唐代宋代明清出现商业区(“市井”)都市因商业集中而繁荣汴京等都市的商业繁盛工商业市镇兴起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形成(长安、五都)长安、洛阳、扬州、杭州、湖州繁盛城市的发展古代城市发展的规律探究(1)从城市功能看:唐代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其后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2)从商业活动看: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宽,宋代以前县以上城市严格划分坊市,宋代打破坊市界限,且晓市、夜市出现。(4)从地区分布看:城市的地区分布与经济重心南移成相应变化。明清时,新兴工商业市镇大都分布在江南地区。(3)从数量和规模看:明清时期不仅规模巨大的商贸城市增多,而且还兴起了一大批中小工商业市镇。“城市”是由“城”与“市”结合为一的产物。有学者将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演变概括为5个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宥市无城。下列古代城市,展示了“城区即市区”阶段较早期面貌的是A.秦都咸阳B.唐都长安C.宋代东京D.明代苏州C(2012·江苏单科·T3)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右图场景的是()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C.“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D下表是明代三个时期江苏吴江县市镇数量的变化情况。对出现该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时间(时代)弘治(1488~1505年)嘉靖(1522~1566年)万历(1573~1620年)吴江县3市4镇7市4镇10市7镇A.经济中心地位使吴江县集市增多B.政府经济政策调整促进了市镇发展C.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江南城市的发展D.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镇的繁荣D(2013·海南单科·T5)唐初征收赋税时,钱币与绢布、粮食并收,财政收入以贯、匹、石等为单位计算;到南宋时,赋税征收以钱币为主体,以“贯”为单位计算。这表明南宋()A.商品经济快速发展B.农业手工业地位下降C.重农抑商政策松弛D.经济控制逐步加强A1.商业的产生、发展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二.古代中国的经济2.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3.商业发展的特点

市场形式多样(城市中有市、庙会等,乡村中有草市)城市商业都会发达,明清时期兴起大批工商业市镇交通交通和对外贸易发达(丝绸之路、陶瓷之路)货币北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清时期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商人明清区域性商人群体组成商帮,商人社会地位低下,到宋元明清时期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是古代士农工商等级观念始终没有改变1.发展过程艰难曲折,各个时期发展不平衡。一方面受到自然经济的制约,始终是自然经济的补充。另一方面受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束缚。商业经济在宋朝发展到顶峰后,随着封建统治的衰落而逐渐衰落。2.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秦汉时期,政府对商业交易活动有明确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到唐宋时期,政府控制减弱,时空限制逐渐被打破,促进了商业的繁荣。3.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最初主要在城市中进行,后来农村集市贸易逐渐发展。唐朝时加快,明清时突出,出现了专业性的市集,逐渐形成了新兴的市镇。4.交易内容的变化。商业开始时主要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以后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市场商品种类的增多、行业分工细致,为一般人民所需要的主要农副产品成为主要交易内容。促进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提示:政治: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政策:政府开明开放的政策经济: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提供物质基础交通: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金融:纸币的出现和应用的促进——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二.古代中国的经济3.商业发展的特点

4.古代商业发展的影响明中后期有人作《醒世词》描绘世态人情:“世间人睁眼观见,论英雄钱是好汉。有了他诸般趁意,没有他寸步也难。……人为铜钱,游遍世间。求人一文,跟后擦前。”①刺激了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②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对自然经济起了破坏作用,同时也是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的挑战③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市民的生活和观念也发生了变化——经济政策与资本主义萌芽二.古代中国的经济1.重农抑商政策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含义:原因:①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②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的流动性,与农耕经济和加强中央集权

的需要相矛盾③法家强调抑商的主张,儒家“重义轻利”观念的影响根本原因:自然经济的产物——经济政策与资本主义萌芽二.古代中国的经济1.重农抑商政策目的:含义:原因:实施:①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②西汉时期: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汉武帝推行推行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的政策(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措施);确立商人入市籍,不得为官的制度——经济政策与资本主义萌芽二.古代中国的经济1.重农抑商政策目的:含义:原因:实施:评价:前期起积极作用为主:①经济:有利于农业发展,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②政治: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对农民的控制,进而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

后期起消极作用为主: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而阻碍了社会的进步。2.“海禁”政策——经济政策与资本主义萌芽二.古代中国的经济1.重农抑商政策含义:明清时期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严格限制对外交往的政策建立和维护官方的朝贡贸易,外贸受严格限制日益萎缩清代只允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表现:根源: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评价:一定时期内、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来侵略,维护了国家主权;但限制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历代对外贸易的繁荣西汉陆上、海上

开通唐朝

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有

。两宋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及非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元朝

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主要特点官府控制,

占重要地位明清走向衰弱原因:统治者实行海禁和“

”政策;表现:只在广州一城,只允许同“

”交易。丝绸之路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历代对外贸易的繁荣西汉陆上、海上

开通唐朝

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有

。两宋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及非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元朝

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主要特点官府控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