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灾难性事件及应急管理_第1页
第五章灾难性事件及应急管理_第2页
第五章灾难性事件及应急管理_第3页
第五章灾难性事件及应急管理_第4页
第五章灾难性事件及应急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灾难性事件及应急管理事故具有普遍性、随机性、必然性、突变性、潜伏性和危害性等特点。虽然采取各种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仍然存在着发生事故、造成损失的可能。灾难性事件与事故一样,也是意外事件,大多数灾难性事件均不可预防,一些重大的自然灾害和意外事件,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应对灾难性事件,应以拯救生命、抢救财产和减少损失为主,即以采取合适的应急措施与计划为主。许多重大的灾难性事件之所以造成重大损失,事件发生后应急措施不合理或应急计划不完善是关键的原因。第一节灾难性事件定义及分类一、灾难性事件的定义灾难性事件是在人们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们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并且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或环境污染的意外事件。与事故的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灾难性事件会导致大量的人员伤亡或重大经济损失。灾难性事件包括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和在一般工业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如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事故,在矿床开采过程中所发生的坍塌、瓦斯和煤尘爆炸、涌水事故,河海运输过程中的沉船事故,重大交通事故,飞机失事等)要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事件。灾难性事件的特性

灾难性事件与事故一样,也是意外事件,所以它具有事故的所有特性。即普遍性、随机性、必然性、因果相关性、突变性、潜伏性和危害性等。灾难性事件后果十分严重,会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会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二、灾难性事件的分类

灾难性事件按其发生原因可分为两大类,即由自然灾害导致的灾难性事件和由人为因素导致的灾难性事件。自然灾害,是指自然要素,如大气、海洋和地壳,在其不断运动中发生变异,形成特定的变异形态,如暴雨、地震、台风等。当其对社会造成危害时,即为自然灾害。由人为因素导致的灾难性事件又分为由刑事犯罪行为,如恐怖活动,故意破坏,盗窃、抢劫、绑架等导致的灾难性事件和由工业事故导致的灾难性事件。灾难性事件按种类划分,可分为15类1.天文灾害2.气象灾害3.地质灾害4.地貌灾害5.水文灾害6.生物灾害7.环境灾害8.火灾9.交通事故10.爆炸事故11.建筑物事故12.工伤事故13.卫生灾害13.矿山灾害15.科技灾害2.气象灾害具体可以分为20多种,主要的指标标志有

12条(1)水灾主要有洪水、涝灾2种。(2)旱灾包括十壤干旱、大气干旱2种。(3)台风指来自热带海洋面上的飓风灾害。(4)龙卷风包括陆龙卷与水龙卷2种。(5)干热风是少雨偏干与一定的风力相结合形成的对农作物影响较大的灾害种类。(6)暴风能够造成损失的大风灾害。(7)冷害包括冷空气、寒潮、冷雨等能够造成损失的灾害现象。2.气象灾害具体可以分为20多种,主要的指标标志有12条(8)冻害包括霜冻、冻拨害、冻雨、结冰、凌汛等能够造成损失的灾害现象。(9)雪灾包括雪崩、草原白灾、草原黑灾等。(10)雹灾包括冰雹、风雹2种。(11)雷电即雷击及其他雷电引起的灾害现象。(12)风沙即大风与沙尘相结合并造成损害后果的灾害现象。3.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变异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而造成的灾害。主要灾害种类有4种:

(1)地震地震是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它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人工地震等4种。

(2)地陷地陷包括喀斯特地面陷落和非喀斯特地面陷落等2种

(3)地火或地下火。

(4)火山爆发。4.地貌灾害是指构成地球表面形态的各种自然物质的运动变化而造成的灾害,或称地表灾害。主要有:(1)滑坡包括自然滑坡与人为原因造成的滑坡(即人为型自然灾害)。(2)泥石流包括泥流、泥石流、水石流等3种。(3)崩塌包括土崩、岩崩、山崩、岸崩等灾害现象。(4)地裂缝包括构造地裂缝、非构造地裂缝和混合成因地裂缝等3种(5)水土流失。(6)土地沙化。(7)土地盐碱化。5.水文灾害它是指江河湖海洋等水域发生变异而造成的灾害。其主要由海洋灾变等组成,统计标志有:(1)风暴潮。(2)海啸。(3)海浪。(4)海冰。(5)海侵。(6)厄尔尼诺现象。(7)地下水位下降。6.生物灾害它是指自然界中有害生物或其毒素的大量繁殖扩散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它作为中国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生产中的主要灾害,其统计指标标志主要有如下5种类:

(1)病害包括农作物病害、养殖业病害、森林病害等种类。每项又分为许多细类,如农作物中仅水稻病害全世界就达240多种。因此,病害作为一种生物灾害,是一个数目众多的灾害家族。

(2)虫害包括农作物虫害、养殖业虫害、森林虫害等种类。虫害亦是一个很大的家族,如农作物中的棉花虫害就达300多种,森林虫害高达5000多种。生物灾害作为中国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生产中的主要灾害,其统计指标标志主要有如下5种类:(3)草害包括农作物草害、养殖业草害、森林草害等种类。如农作物草害约有8000多种。(4)鼠害包括农作物鼠害与森林鼠害。如包括农作物鼠害约有160多种,森林鼠害亦达160多种(两者间有相通的鼠种)。(5)物种灭绝如有些生物种群因进化及其他原因灭绝,则会破坏生态平衡,并带来相应的灾变。7.环境灾害它是指由于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与生活环境造成的破坏所引起的灾害,其统计的种类标志主要有:

(1)水污染有害物质排入水体所引起的污染事故。

(2)大气污染各种有害气体排故所引起的污染灾害,如酸雨等。

(3)海洋污染各种有害物质排入海洋所引起的污染灾害,如赤潮等。

(4)噪声污染噪声引起的事故灾害。

(5)农药污染农药污染造成的灾害。

(6)其他污染。8.火灾它是指由于异常性的物体燃烧现象所引起的灾害。作为主要的人为灾害种类之一,火灾又可以被分为以下种类:

(1)城市火灾发生在城镇的各种火灾。

(2)工矿火灾发生在工矿企业的各种火灾。

(3)农村火灾发生在农村的各种火灾。

(4)森林火灾发生在森林的林业火灾。

(5)其他火灾即不属于上述范围的其他种类火灾。9.交通事故它是指以各种交通运输工具为主要受灾体和致灾因素的灾害现象。它作为人为灾害中的主要大类,包括如下灾种:

(1)公路交通事故机动车辆在运行中所致的各种事故,它又是中国交通事故中的主要种类,每年造成7万人以上死亡、10多万人受伤。

(2)铁路交通事故列车运行中发生的各种交通事故。如列车在运行中相擅、列车火灾等。

(3)民航事故包括飞机在飞行中发生的各种空难与飞行事故,以及飞机在地面发生的事故等。

(4)海事灾害各种船舶及其他海上交通运输工具、水上装置在水域发生的各种事故。10.爆炸事故它是指各种物理性爆炸与化学性爆炸造成财产损失与人身伤亡的灾害现象。爆炸事故主要包括如下种类:

(1)锅炉爆炸如工业用、民用锅炉的爆炸。

(2)火药爆炸如鞭炮爆炸、炸药爆炸等。

(3)石油化工制品爆炸如生产、运输、保管、使用石油化工制品的过程中均可能出现意外爆炸事故。

(4)粉尘爆炸主要是工业粉尘爆炸。11.建筑物事故它是指各种建筑物因各种原因发生的倒塌或损坏事故,并因此而造成其他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主要有房屋倒塌、桥梁断裂、隧道崩塌等灾害现象。12.工伤事故它是指企业职工在生产过程中因各种意外事件所导致的人身伤亡事故,包括电伤、烧伤、跌伤、撞伤、割伤等约20多种。13.矿山灾害它是指采矿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灾害事故,如矿井崩塌、瓦斯爆炸等。14.卫生灾害卫生灾害指由于医生失职与生活、工作中的其他原因导致的人身伤亡或疾病。主要有6种:(1)医疗事故由于医疗人员的失误或过错、医疗器械和设备的缺陷等造成病、伤员的伤害。(2)职业病是工作场所的有害物造成的病害,包括职业中毒、尘肺等9大类近百种。(3)传染病各种传染病导致的人身灾害现象。包括鼠疫、血吸虫病、结核病、病毒性肝炎、性病、霍乱等50多种。(4)中毒事故包括食物中毒、煤气中毒、沼气中毒、农药中毒、化学污染中毒等。(5)地方病主要有缺碘病等种类。(6)其他疫病包括呼吸系统病等多种。15.科技灾害它是指在科学技术发展进程中尤其是各种高科技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科技事故。主要有如下6个种类:

(1)航天事故卫星及其他人造天体的发射、运行发生的各种事故。

(2)核事故核能民用领域发生的事故,主要是核电站事故。

(3)计算机事故包括计算机犯罪、计算机故障、计算机病毒等。

科技灾害主要有如下6个种类:(4)生物工程事故生物工程失败、异化等带来的灾害事故。

(5)医药科技事故新药、新医疗器材等的缺陷所带来的事故等。

(6)其他科技事故不在上述科技事故范围内的其他科技事故。上述灾害事故种类,并未包括全部灾害事故。因此,在运用上述灾种进行统计时,还应当根据各具体灾种及相关规定进行处理。三、灾难性事件的严重程度分级对于灾难性事件,国际上有不同的说法,如死亡人数就有5人,25人,100人等多种。我国学者根据研究提出一种灾难性事件的范围及分类方法,即按照灾难性事件的严重程度及经济损失情况,可分为10级(表5-2)。这种分级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人为事故均可运用。(1)任何一个灾级均包含3个指标,就高不就低,只要其中一个指标达到该级标准即可算作该级灾害。

具体而言,各种灾害事故可以依其灾情达到某一灾级中的1~2个或3个指标,分别作弱、中、强等级划分。(2)根据各具体灾种发生的情况,一、二、三级灾害主要是大范围的洪水、干旱、地震、台风(热带风暴)等自然灾害;一般自然灾害多属于四级以下灾害;一般人为事故灾害则多属于五级以下灾害,但也有少数人为灾害因损害后果十分严重而例外。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家,衡量灾情轻重的标准会有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灾度或灾级的划分标准亦应作相应的调整,调整的规律将是:人员伤亡的要求标准会相对趋低,而直接经济损失的要求标准却会趋高。第二节灾难性事件与安全管理由于灾难性事件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必须对其采取必要的措施。与对事故的预防与控制对策一样,对付灾难性的事件也需采取“3E”对策,实施对其的预防与控制。由于大多数灾难性事件均不可预防,对灾难性事件的控制手段应以控制其发生后所造成的损失的严重程度及灾难性事件发生后拯救生命和抢救财产的手段为主,即应急措施与计划。对灾难性事件,除在设备、设施及建筑物设计上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外,最主要的工作应为应对灾难性事件发生后的技术与管理措施,保证企业在灾难性事件发生后能迅速恢复生产或转入新的发展轨道,而应急计划的制订及实施是其中关键的一环。在灾难性事件应急计划的制订中主要应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即灾难性事件的类型,应急计划制订中必要的步骤,应急计划中应有的内容及灾难性事件预防与控制所涉及的部门或个人。应急计划也称为“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或“重大事故应急系统”。制定应急计划可以加强对重大事故的处理能力。应急计划又称应急救援预案,是事故预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救援预案的总目标是控制紧急事件的发展并尽可能消除事故,将事故对人、财产和环境的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随着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其规模日趋扩大,生产过程中巨大能量潜在着重大危险,尤其是重大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事故危害极大。通过安全设计、操作、维护、检查等措施可以预防事故,降低风险,但还不能达到绝对安全。大多数灾难忙事件,包括自然灾害及企业控制范围之外的意外事件,均为不可预防的,因而与控制事故手段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对灾难性事件的控制手段应以控制其发生后所造成的损失的严重程度及灾难性事件发生后拯救生命和抢救财产的手段为主。对于灾难性事件,除在设备、设施及建筑物设计上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外,最主要的工作应为应对灾难性事件发生后的技术与管理措施,保证企业在灾难性事件发生后能迅速恢复生产或转入新的发展轨道,应急计划的制订及实施是其中关键的一环。灾难性事件应急计划制订中主要应考虑的四个方面问题:灾难性事件的类型,应急计划制订中必要的步骤,应急计划中应有的内容灾难性事件预防与控制所涉及的部门或个人。一、灾难性事件的类型及其应急计划一个企业没有必要应对所有的灾难性事件。一般主要应考虑的灾难性事件的类型包括火灾、爆炸、洪水、飓风、龙卷风、地震、重大事故、化学事故、辐射、人为破坏等。对于不同的灾难性事件,在应急计划中应有不同的考虑。应急计划定义与目的第一,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危害。对预计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预先制定所需要采取的紧急措施和应急方法,通过事前计划和应急措施,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力量,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事故发展并尽可能排除事故,保护现场人员和场外人员的安全,将事故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程度。第二,可以用来指导事故的预防。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是在事故发生前就开始的,通过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可以发现各种安全隐患,进行整改能消除隐患,从而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第三,可以训练和提升企业工作人员的安全素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需要所有人员参与,在编制预案以及演练过程中,所有人员对事故救援都有进一步的认识,强化了安全意识,减少了事故发生的可能。1.火灾在应急计划中必须考虑的是,根据企业的性质与规模,设立一支专业的或业余的消防队伍,并在各个部门、班次均安排好相应的负责人员,对负责人及其队伍进行必要的培训;做好火灾发生后的任务安排等。在应急计划中,不能完全依赖于地方的消防部门。因为其可能由于没有适用于本企业火灾的设备、距离较远或多处火灾、交通问题等原因不能及时赶到,而火灾发生的最初一段时间对于控制火情又特别重要。2.台风其应急计划,应主要考虑对气象部门台风警报的及时跟踪,在台风来临前企业应采取的应对措施,如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停产、减少台风及暴雨的破坏作用等。3.爆炸爆炸经常与其他灾难件事件同时发生,有时是火灾引起爆炸,有时则是爆炸引起火灾或坍塌等灾难性事件。而且爆炸发生特别突然,现在仍没有合适的探测和报警装置。因此,对于火灾等有关灾难性事件的预防与控制,应充分考虑引起爆炸的条件和可能性,及时采取相应措施。4.洪涝在洪涝发生可能性较高的地区必须建立永久件的防洪设施。应急计划中应考虑到由于洪水常常伴随着暴风雨,瘟疫等灾难性事件同时发生;在应急计划中还应当考虑,将装有有害化学物质的车辆或容器迁移到高处,保证自动灭火装置处于工作状态,关闭燃气主供给线路,熄灭火源等,以防因洪水对设备设施的破坏造成易燃易爆物质的泄漏与燃烧爆炸,防止洪水发生后带来的火灾爆炸事故。5.地震地震应急计划中,应对企业建筑物及几乎所有的各类防护设施,包括火灾控制系统、有毒有害物质储存系统等采取相应的防震措施,使其免遭破坏。地震应急计划中最主要应考虑如何保护和拯救人的生命,包括通过培训使人掌握逃生或自救的基本手段和设置相应设施,为救生提供合适的条件等。在应急计划中,应控制人为破坏,如纵火、爆炸等。除了在日常管理中尽可能地避免不必要的人员进入关键区域或岗位外,还应考虑爆炸物的探测、拆除,特别是人员的及时疏散等措施与手段。有些涉及爆炸物等危险物质的专用技术要由公安、消防等有关部门的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来实施。6.人为破坏7.辐射最主要的应急措施包括被污染人员的及时处理和控制污染区域的蔓延等。

当生产过程中涉及辐射物质的运输、贮存与使用时,必须在应急计划中考虑辐射事故。典型的事故包括放射性污染,辐射物质的泄漏,及涉及放射性物质或其使用、贮存区域的火灾事故等。二、制定应急计划的基本步骤1.评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即针对某一特定的灾难性事件,判断其发生的可能性。当然,灾难性事件发生后可能后果的严重性也应予以考虑。评估的方法可采用危险风险评价的方法。2.评估所涉及的危险灾难性事件发生后评估其对企业的可能的危害。要结合企业的现状、设备、工艺、原材料、建筑及人员情况等加以考虑。3.任命应急计划实施负责人这是保证应急计划实施的必要条件。其职责包括现场指挥、决策及应急计划的实施、人员培训等。4.应急计划制订在制订计划过程中,应考虑该计划的可行性,并同时应包括所有可能涉及的灾难性事件。此外还应使实施过程尽可能地简单化,使有关人员易于掌握。5.计划的批准应急计划与企业的生存发展紧密相关,因而必须使计划得到高级领导部门的认可和批准,同时也使得主要领导者对其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和理解。6.人员培训使制订的计划得以成功实施,人员培训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培训的主要目的是使相关人员了解逃生、救生路线、方法及相应设备、设施的应用等。7.应急演习应急计划制订得是否合适是不能等到灾难性事件发生后才予以验证的。因而,进行应急演习是验证应急计划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且,应急演习也是一种人员培训的手段。8.计划的修改在应急计划的演习或实施进程中,通过了解参与者的反馈信息,对应急计划进行必要的修改与调整是非常重要的,及时对应急计划进行评定与修改也是适应变化,保证计划顺利实施的重要手段;在计划的修改中,主要应注意发现涉及管理系统缺陷的问题。9.及时沟通对应急计划进行相应的修改之后,应及时将变化告知应急计划涉及的各有关部门。对诸如逃生路线、应急设备位置等有关信息的及时更新与沟通将会保证应急计划的顺利实施。1.指导方针是企业对应急计划基本思想的阐述,应简洁明犷,但也应全面地阐述该应急计划的基本功能和执行过程。2.目的应急计划的主要目的包括使灾难性事件不扩大及尽可能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及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两个部分。3.人员安排执行计划过程的人是应急计划得以实施的关键。在制订应急计划时应事先安排好接替者人选及排列顺序,以保证应急计划的执行。4.控制中心企业应建立应急控制中心以负责指挥和协调处理有关问题。控制中心的位置应能保证其在大多数灾难性事件发生后仍能正常运转或受影响较小,且能顺利与企业外部及事件现场进行必要及时的信息交流。三、应急计划的内容5.消防设备、设施应列出企业所有可用的消防设备、设施及其性能,适用范围,正常应在的位置等。6.灾难性事件分类及描述应简单地将其所适用的灾难性事件分类并适当描述各灾难性事件,以便于正确应用计划。7.厂区分布图应有厂区分布简图,以便于在灾难性事件发生后,合理地将厂区分解成不同的区域,及采取不同的处置措施。8.医疗设备、设施医疗及急救设备数量较多时,应制图标明各设备、设施所在的地点、状态及数量。应急计划中还应考虑应急抢救人员的选拔、培训,受伤人员的现场处理及运输方式和线路,与地方各医疗部门的联系及相关的物质、药品的供给等。9.安全区分布对于同的灾难性事件,均具有相应的相对安全的区域,这类区域的分布图示对于在灾难性事件中人员疏散路线的安排及避难力式的选择极为重要。10.疏散路线灾难性事件发生后、人员的紧急疏散是减少伤害的主要手段之一。而疏散路线的设计与选择与疏散效果的优劣紧密相关。应根据灾难性事件的类型、可能发生的地点及波及的区域,设计合理的疏散或营救路线,并设置相应的标识。11.通讯各项应急措施的实施与通讯联系的保持紧密相关。这包括对内和对外两部分的通讯联系。12.应急关闭灾难性事件发生后对能源供应系统及有关设备的应急关闭对于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企业的设备与资源及相邻区域的安全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3.外来人员控制灾难性事件发生后应通过严格的管理控制使外来人员不能进人危险区域。14.安全保卫15.恢复与修理在灾难性事件得到控制后,对关键设备的修复及对能源供给等方面的恢复也应在应急计划内加以考虑,这对于树立员工的信心和使企业及时恢复生产都极为重要。另一方面,能源及其他关键系统的关期也会影响到许多救援及恢复工作的进行。16.运输运输也是应付灾难性事件所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能。应急计划中充分地考虑并合理地利用所有可能的运力,同时使相关人员做好相应的准备就会更好地实现这一目的。17.培训应急计划制订过程中,必须考虑相关的培训,保证应急计划的正确执行。应急演习是较有效的培训形式之一。18.应急设施应急设施是灾难性事件发生后保护人员的重要手段。应急设施主要包括应急照明装置、报警及警告装置,指示标识与装置等。在应急计划中也应对这类设施、设备的布局及效能给予充分的考虑和论证。19.个体防护装备个体防护装备包括个体保护装备和救援设备。在应急计划中主要应考虑选择和安置适用的个体防护设备及日常的维修保养和使用人员培训等。20.资料保护在灾难性事件中对各类重要的数据资料的保护也很重要。在应急计划中应考虑对重要的数据资料的保护。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基本要素:包括10项。1.事故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责2.危险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3.事故通告程序和报警系统4.事故应急救援设备与设施5.事故应急评价能力与资源6.保护措施程序7.信息发布与公众教育8.事故后的恢复程序9.事故应急救援的培训与演练10.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维护1.事故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责是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人力基础,没有足够的人员参加,任何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都是纸上谈兵。最高领导人必须亲自担任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总负责人。2.危险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只有充分了解企业具体的危险危害因素才能制定出有效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必须确认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地点;确定事故影响范围及可能影响的人数;按所需应急反应的级别,划分事故严重度。3.事故通告程序和报警系统必须明确规范事故的通告机制和事故的报警系统。主要包括:确定报警系统、程序以及方式;确定24小时与政府部门的通信、联络方式,以便应急指挥和疏散居民;明确相互认可的通告、报警形式和内容以避免误解;明确事故应急反应人员向外救援的方式;明确向公众报警的标准、方式、信号等;明确应急反应指挥中心怎样保证有关人员理解并对应急报警反应。4.事故应急救援设备与设施必须列出事故应急救援所需要的各种物资,要提前准备好,平时定期检查和更新,保证能在最短时间内发挥作用,有效遏止事故的扩大。主要包括:办公场所、通信工具、应急物资、医疗资源、监测设备、个体防护装备等。都应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给予说明。5.事故应急评价能力与资源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必须明确各项应急事件的负责人、参加救援单位的沟通机制、信息的共享问题等。6.保护措施程序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要明确说明可授权发布疏散居民指令的负责人;明确负责执行和核实疏散居民(包括通告、运输、交通管制、警戒)的机构;描述特殊设施和人群的安全保护措施(如学校、幼儿园、残疾人等);确定疏散居民的接收中心或避难场所等内容。7.信息发布与公众教育必须明确对媒体和公众的发言人,及时向媒体和公众发布事故信息。还要明确如何开展长期的事故应急救援教育,让公众了解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常识。8.事故后的恢复程序9.事故应急救援的培训与演练10.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维护四、5项对外联系工作1.与救援、抢险有关的部门

包括医疗、消防、防化、交通、保卫及相关专业部门,如自然灾害的专业管理部门等。2.与灾难性事件处理相关的部门

包括检察院、法院、工会、企业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劳动安全部门等。3.与灾难性事件波及的区域及人员

如相邻的企事业单位、居民区、公共场所等。5项对外联系工作4.与新闻媒体及公众及时与新闻媒体沟通,使公众了解事件真相及进展情况,避免不必要的负面影响,维护企业形象。5.与企业员工的家庭及相关人员

这是减少不必要的误解、恐慌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并且建立相互理解基础的重要手段之一。国务院发布9件事故灾难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这9件专项预案,是为了规范事故灾难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及时有效地实施应急救援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国家处置铁路行车事故应急预案,国家处置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应急预案,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国家处置城市地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国家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国家核应急预案,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

一、化学事故由危险化学品所导致的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事故可称为化学事故。具体说来,危险化学品引起的火灾、爆炸通常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泄漏的危险化学品或火灾、爆炸的产物对大气、水源、土壤等造成污染,污染物经口、皮肤进入体内导致群体中毒、窒息甚至死亡,此类事故称之为化学事故。第三节化学事故及其应急计划化学事故特点化工生产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等特点,因而具有更大的危险性,且事故后果往往较为严重,造成人体伤亡及其惨重,损失巨大。不但影响本人也可影响后代;可以致畸也可以致癌。危险化学品绝大多数为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化学事故使各种毒物分布广、污染严重,环境被污染后消除极困难。生产、使用、贮存危险化学品的行业最易造成灾难性事件。受地形、气候和季节影响小。化学事故发生可能性大。化学物质种类多,化工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料、所生产的中间产品和成品种类繁多,有5000~10000种,确定是哪种物质引起十分困难。化学事故有因毒物造成,也可因化学物质爆炸和火灾造成。其后果主要为中毒、爆炸和燃烧。化学工业是一个包括众多工业部门的行业:基本化学原料制造业、化学肥料制造业、化学农药制造业、有机化学产品制造业、日用化学品制造业、合成化学材料制造业、医药工业、化学纤维工业、生产用橡胶制品业、日用橡胶制品业、生产用塑料制品业、日用塑料制品业、其他化学工业等。原则上石油化工是化学工业的一部分,它是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学工业。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学工业空前迅速发展,便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工业部门——石油化学工业。二、化学事故的安全管理1.危险化学品的分类1)第1类爆炸品2)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3)第3类易燃液体4)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5)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6)第6类毒害品和有毒品感染性物品7)第7类放射性物品8)第8类腐蚀品1)第1类爆炸品

爆炸品是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受压、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或仅产生热、光、音响或烟雾等一种或几种作用的烟火物品。

爆炸品按危险性分为5项。

第1项

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第2项

具有抛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策3项

具有燃烧危险和较小爆炸危险或较小抛射危险,或两者危险兼有,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第4项

无重大危险的爆炸物质和物品。

第5项

非常不敏感的爆炸物质等。

2)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是指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并符合下述两种情况之一者。(1)临界温度低于50℃或在50℃时,其蒸气压力大于294Pa的压缩或液化气体;(2)温度在21.l℃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275kPa,或在54.4℃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7l5kPa的压缩气体;或在37.8℃时,雷德蒸气压大于275kPa的液化气体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分为3项:第1项

易燃气体。策2项

不燃气体(包括助燃气体)。第3项

有毒气体(毒性指标同第六类,即毒害品和有毒品感染性物品)。此类物品当受到撞击、强烈震动或受热时其储存容器内的压力会急剧增加,致使容器发生破裂、爆炸,或导致气体阀门松动而漏气,从而酿成火灾或人员中毒事故。3)第3类易燃液体指易燃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物质的液体,但不包括由于其危险特性已列入其他类别的液体。易燃液体的闭杯试验闪点等于或低于61℃,但对不同运输方式可确定本运输方式适用的闪点,而不得低于45℃。易燃液体危险品按闪点分为3项。第1项低闪点液体,其闭杯试验闪点<-18℃;第2项中闪点液体,-18℃≤闭杯试验闪点<23℃;第3项高闪点液体.23℃≤闭杯试验闪点≤61℃的液体。各种规范中易燃液体定义

在《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1992)中,易燃液体是指在可预见的使用条件下能产生易燃蒸气或薄雾,闪点低于45℃的液体。在《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1992)(1999年版)中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见表5-3。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1987)(2001年版)中,闪点<28℃的液体为甲类火灾危险性物品,闪点≥28℃至<60℃的液体为乙类火灾危险性物品。

4)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1)易燃固体: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但不包括已列入爆炸品的物质。

(2)自燃物品: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

(3)遇湿易燃物品: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些不需明火,即能燃烧或爆炸。

5)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第1项氧化剂:它是指处于高氧化态,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包括含有过氧基的无机物,其本身不一定可燃,但能导致可燃物的燃烧,能与松软的粉末状可燃物组成爆炸性混合物,对热、振动或摩擦较敏感。按其危险性大小,可分为一级氧化剂和二级氧化剂。第2项有机过氧化物:它是指分子组成中含有过氧基的有机物,其本身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热、振动或摩擦极为敏感。

6)第6类毒害品和有毒品感染性物品第1项毒害品:指进入肌体后,累积达一定的量,能与体液和器官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学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某些器官和系统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经口摄取的半数致死量:固体LD50≤500mg/kg,液体LD50≤2000mg/kg;经皮肤接触24h,半数致死量LD50≤1000mg/kg;粉尘、烟雾及蒸气吸入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10mg/L的固体或液体。毒害品按其毒性大小分为一级毒害品和二级毒害。第2项感染性物品:它是指含有致病的微生物,能引起病态,甚至死亡的物质。

7)第7类放射性物品

指放射性比活度>7.4×104Bq/kg的物品。

8)第8类腐蚀品

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与皮肤接触在4h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或温度在55℃时,对20号钢的表面均匀腐蚀率超过6.25mm/a的固体或液体。按化学性质可分为酸性腐蚀品、碱性腐蚀品及其他腐蚀品3项。

危险货物的品名可查国家标准《危险货物品名表》(GBl2268-1990)。

2.化学品危险性的3种分类方法(1)对于现有化学品,可以根据《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1992)和《危险货物品名表》(GBl2268-l990)两个标准来确定其危险性类别和项别。(2)对于新化学品,应首先检索文献、利用文献数据对其危险性进行初步评价,然后进行针对性实验;对于没有文献资料的危险品、需要进行全面的物化性质、毒性、燃爆、环境方面的试验,然后依据《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1992)和《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1986)两个标准进行分类。(3)对于混合物、其燃烧爆炸危险性数据可通过试验获得,但毒性数据的获取则需要较长时间,费用也较高,进行全面试验并不现实。为此可采用推算法对混合物的毒性进行推算。详细内容可参见有关卫生学方面书籍。3.有关危险化学品的管理法规和标准

1)国际国内状况2)我国的化学品管理法规3)我国的化学品管理标准4)《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和170号公约的主要内容1)国际国内状况许多工业国家和有关国际组织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制订有关法规、标准和公约,以便强化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化学事故的发生。美国、加拿大、日本和欧共体国家有关化学品的法规和监控体系均已相当完善。仅美国就制定了16部与化学品有关的法规。国际状况1990年6月国际劳工组织讨论通过了:第170号《作业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公约》第177号《作业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建议书》主要内容有两方面。主要内容规定了化学品的危险性鉴别与分类、登记注册、加贴安全标签、向用户提供安全技术说明书以及企业的责任和义务等;各成员国要制定化学事故控制措施,建立相应的制度,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化学危害。国内状况l994年10月我国审议批准了国际170号公约,表明我国的化学品管理要逐步国际化。为有效地贯彻和实施170号公约,原劳动部和化工部于l996年联合颁布了《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并于1997年1月1日起正式执行。我国已开展危险化学品的登记注册工作。2)我国的化学品管理法规有11种(1)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2)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3)易燃易爆化学品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办法(4)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5)危险货物运输规则。(6)农药使用安全规定。(7)化学危险品经营许可证发放办法。(8)化学工业毒物登记管理办法。(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1)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3)我国的化学品管理标准有10种(1)《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1985).(2)《危险货物分类与品名编号》(GB6944-1986)。(3)《危险货物命名原则》(GB7694-1987)。(4)《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1990)。(5)《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190-1990)。(6)《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1992)。(7)《危险货物运输包装类别划分原则》(GB/T15089-1994)。(8)《常用化学危险物品贮存通则》(GB15630-1995)。(9)《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GB15258-1999)。(10)《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GB16483-2000)。4)《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和170号公约的主要内容工作场所是指化学品的生产、操作处置、贮存、运输场所,化学品废料的处理和处置场所,因作业活动导致的化学品排放场所;化学品设备和容器的保养、维修和清洁场所等。《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和170号公约的主要内容

国家制定化学品分类标准;生产企业和供应商对化学品进行危险性鉴别和分类,到有关机构对危险化学品进行登记注册;所有危险化学品的包装上必须加贴化学品安全标签;向用户提供安全技术说明书,对作业场所的工人进行培训和教育;工人应积极配合企业的工作,采取一切合理步骤将作业场所化学品可能产生的危害加以消除或减到最低程度。《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和170号公约的主要内容使用化学品的企业在购进化学品时,应检查包装上的安全标签,并向生产或供应企业索取“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生产和使用化学品的企业在化学品的作业场所要提供可靠的防护用品和应急设施;生产企业应对用户和社会作出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的承诺,提供应急咨询服务。《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和170号公约的主要内容使用化学品的企业应选用能将危险消除或降低到最小程度的化学品;选用能将危险消除或降低到最低程度的技术;使用适当的工程控制措施;采用能将危险消除或减到最低程度的工作制度和做法;采取适当的职业卫生措施;通过上述措施仍不能消除危险时,免费向工人提供个体防护用具,并落实措施以保证其合理使用。此外,应限制工人接触危险化学品以保护他们的安全与健康;提供急救设施;制订应急处理的预案。4.化学品的登记注册管理化学品的登记注册是指化学品的生产企业和进出口企业按照《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和170号公约的要求,依据《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填写有关材料及危险性分类工作单,对其生产和进口的化学品到指定部门进行申报,明确其职责和义务,制订化学危害预防和控制的措施,领取登记注册证书;同时,有关主管部门对申报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条件进行审查,指导并规范其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化学品登记注册制度是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和有效手段。通过登记注册,对化学品进行危险性评价和分类,督促企业建立和完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制度,有针对性地制订预防防护措施,使职工了解和掌握比学品的危险性质,建立企业和区域性化学品事故应急防御体系和信息系统。1)登记注册的组织机构国家设“化学品登记注册管理委员会”,下设“国家化学品登记注册中心”。“管理委员会”由国家经贸委以及相关部委领导组成,“中心”作为“管理委员会”的常设机构挂靠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安全工程研究院。各省(市)负责组织、成立“化学品登记注册管理办公室”。国家化学品登记注册中心是化学品登记注册的技术管理部门,是国家化学品管理的技术保障机构。其主要职责之一是设立国家化学事故应急咨询代理电话,提供化学事故的应急代理服务。化学品登记注册办公室是化学品登记注册的执行和监督检查机构。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本辖区化学品登记注册的组织管理、监督捡查;审核本辖区企业申报的登记注册材料,并对现场进行检查、检测,对合格单位进行登记注册、颁发登记注册证书;建立本地区化学品登记管理台帐;承担本辖区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代理业务。2)登记注册的6个基本条件化学品生产企业,在申请登记时,应具备以下条件。(1)所登记的化学品应具有质量标准。(2)化学品的生产应具有工艺技术规程,其生产岗位有岗位操作规程。(3)进入市场流通的危险化学品应具有“安全标签”和“安全技术说明书”。(4)化学品岗位的操作职工应经过严格的培训教育,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5)化学品的生产具有可靠的安全卫生防护措施和符合要求的个体防护用品。(6)设立24h化学事故应急咨询电话,或委托24h应急救援服务电话。3)登记注册的5个程序(1)各地“登记办公室”向企业提出登记注册要求,企业领取《化学品登记注册申请表》和《化学品危险件分类工作单》。(2)企业登记注册的主要工作内容和操作程序。对于现有化学品应普查,进行危险性鉴别与分类;填报申请表和分类工作单,编制安全技术说明书,上报主管部门登记注册;编印安全标签;设立化学事故应急咨询电话或委托应急代理电话;完善管理制度和预防措施。新化学品在投产半年前必须进行登记注册,履行的程序为:进行燃爆、毒性、环境方面的危害评价,确定其危险性类别和项别;填报申请表和分类工作单,编制安全技术说明书,上报主管部门登记注册;编印安全标签;建立管理制度,制订危害预防和防护的措施。(3)企业将填好的申请表和编好的安全技术说明书、安全标签报地方登记办公室进行登记;“办公室”对企业申报的材料进行审核,合格后颁发国家统一印制的登记注册证书。(4)“地方办公室”将企业登记材料报“国家中心”进行审核分类,注册备案,建立国家应急响应系统。(5)对于新化学品和本分类的化学品(或混合物)由企业直接报“国家中心”进行危险性评估和统一分类。登记注册每5年复核一次,复核化学品生产的变更情况和一书一签的更新情况。5.化学品安全标签化学品安全标签是指由生产或销售单位提供的附在化学品包装上、向作业人员传递安全或危险信息的一种载体。它用简单明了、易于理解的文字和图形表述有关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及其处置、搬运、储存和使用中所必须注意的事项,以及发生意外时简单有效的救护措施等。《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GBl5258-1999)规定化学品安全标签应包括的内容。1)化学品安全标签的12条内容(1)名称。用中英文分别标明危险化学品的通用名称,名称要求醒目清晰,位于正中上方。(2)分子式。居名称的下方。混合物此项可略去。(3)编号。标明联合国危险货物运输编号和中国危险货物运输编号,分别用UNNo.和CNNo.表示。(4)标志。采用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和《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1992)规定的符号。每种化学品最多可选用两个标志。标志符号居标签右边。(5)警示词。根据化学品的危险程度和类别,用“危险”、“警告”、“注意”三个词分别进行危险和危害程度的警示。具体规定见表5-4。当某种化学品具有一种以上的危险性时,用危险性最大的警示词。警示词一般位于化学品名称下方,要求醒目、清晰。(6)危险性概述。简要概述化学品燃烧爆炸危险特性、健康危害和环境危害。居警示词下方。《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GB15258-1999)附录A中给出了245条危险性概述常用短语,例如‘易爆、高毒、强刺激性”、“易燃易爆、强腐蚀性”等。(7)安全措施。表述化学品在处置、搬运、储存和使用作业中所必须注意的事项和发生意外时简单有效的救护措施等,要求内容简明扼要、重点突出。GB15258-1999附录B中给出了95条安全措施常用短语,例如“远离热源、火种,避免撞击、摩擦”、“切忌与氧化剂共储混运”等。(8)灭火。化学品为易(可)燃或助燃物质,应提示有效的灭火剂和禁用的灭火剂以及灭火注意事项。(9)批号。注明生产日期及生产班次。(10)提示向生产销售企业索取安全技术说明书。(11)生产企业名称、地址、邮编、电话。(12)应急咨询电话。填写化学品生产企业的应急咨询电话和国家化学事故应急咨询电话。2)应用要求(1)生产企业必须确保本企业生产的危险化学品在包装上加贴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标签,使化学品供应和使用的每一阶段,均能在容器或包装上看到化学品的识别标志。(2)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应有安全标签,并对包装上的安全标签进行核对。若安全标签脱落或损坏,经检查确认后应立即补贴。转移或分装后的容器应贴安全标签。(3)确保所有工人都进行过专门的培训教育,能正确辨识标签的内容,对化学品进行安全使用和处置。(4)经销单位经营的危险化学品必须具有安全标签。(5)进口的危险化学品必须具有符合我国标签标准的中文安全标签。(6)运输单位对无安全标签的危险化学品一律不能承运。(7)标签的粘贴、挂拴、喷印应牢固,保证在运输、贮存期间不脱落,不损坏。大量散运的化学品,可将安全标签与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同货物一起送交用户,以便在分装时粘贴。(8)标签应由生产企业在货物出厂前粘贴、挂拴、喷印。若要改换包装,则由改换包装单位重新粘贴、挂拴、喷印标签。(9)盛装危险化学品的容器或包装,在经过处理并确认其危险性完全消除之后,方可撕下标签,否则不能撕下相应的标签。(10)当发现某种化学品有新的信息时,应及时修订、更改标签。正常情况下标签的更新时间应与安全技术说明书相同,不得超过5年。6.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国际上称化学品安全信息卡,简称MSDS或CSDS)是一份关于危险化学品燃爆、毒性和环境危害以及安全使用、泄漏应急处置、主要理化参数、法律法规等方面信息的综合性文件。是化学品生产企业为用户服务的内容之一。为减少职业危害和预防化学事故,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94年就化学品的安全技术说明书的内容和编写要求做出了规定,颁布了ISO11014标准。为了与国际接轨,我国对1996年制订的标准进行了修订,形成了新版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GB16483-2000)。1)安全技术说明书的5个方面作用(1)是化学品安全生产、安全流通、安全使用的指导性文件。

(2)是应急作业人员进行应急作业时的技术指南。

(3)为危险化学品生产、处置、贮存和使用各环节制订安全操作规程提供技术信息。

(4)是化学品凳记注册的基础。

(5)是企业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安全技术说明书4条注意事项(1)它所提供的是化学品的基本安全信息,而并非全部信息。(2)化学品生产企业必须按照国家法规编写和向用户提供符合要求的安全技术说明书,并且要5年更新一次。有责任在紧急事态下,向医生和护士提供涉及商业秘密的有关医疗信息。(3)使用单位应向供应商索取最新版本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并对供应商提供安全技术说明书进行评审。(4)经营、销售企业所经营的化学品必须附有安全技术说明书。经营进口化学品的企业负责向供应商、进口商索取最新版本的中文安全技术说明书,并随商品提供给用户。

2)安全技术说明书的内容(1)化学品及企业标识。主要包括化学品名称、生产企业名称、地址、邮编、电话、应急电话、传真和电子邮件地址等信息。(2)成分/组成信息。指出该化学品是纯化学品还是混合物。纯化学品应给出其化学品名称或商品名和通用名。混合物应给出危害性组分的浓度或浓度范围。如果化学品包含有害性组分,则应络出化学文摘索引登记号(CAS号)。(3)危险性格述。简述本化学品最重要的危害和效应,主要包括危险类别、侵入选径、健康危害、环境危害、燃爆危险等信息。(4)急救措施。作业人员意外受到伤害时所需采取的现场自救或互救的简要处理方法,包括眼睛接触、皮肤接触、吸入、食入的急救措施。(5)消防措施。主要表示化学品的物理和化学特殊危险性、合适的灭火介质和不合适的灭火介质、消防人员个体防护、灭火注意事项等。(6)泄漏应急处理。指化学品泄漏后现场可采用的简单有效的应急措施、注意事项和消除方法,包括应急行动、应急人员防护、环保措施、消除方法等内容。(7)操作处置与储存。主要包括操作处置作业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安全储存条件和注意事项。(8)接触控制/个体防护。在生产、操作处置、搬运和使月化学品的作业过程中,为保护作业人员免受化学品危害而采取的防护方法和手段。包括最高容许浓度、工程控制、呼吸系统防护、眼睛防护、身体防护、手防护、其他防护要求。(9)理化特性。主要描述化学品的外观反理化性质等方面的信息,包括外观与性状、pH值、沸点、熔点、相对密度、相对蒸气密度、饱和蒸气压、燃烧热、临界温度、临界压力、辛醇/水分配系数、闪点、引燃温度、爆炸极限、溶解性、主要用途和其他一些特殊理化性质。(10)稳定性和反应性。主要叙述化学品的稳定性和反应活性方面的信息,包括稳定性、禁配物、应避免接触的条件、聚合危害、分解产物。(11)毒理学资料。提供化学品毒理学信息,包括不同接触方式的急性毒性(LD50、LC50)、刺激性、致敏性、亚急性和慢性毒性,致突变性、致畸性、致癌性等。(12)生态学资料。主要包括生物效应(如(LD50、LC50)、生物降解性、生物富集、环境迁移及其他有害的环境影响等。(13)废弃处置。是指对被化学品污染的包装和无使用价值的化学品的安全处理方法,包括废弃处置方法和注意事项。(14)运输信息。主要包括包装类别、包装标志、包装力法、危险货物编号、UN编号、CN编号及运输注意事项等。(15)法规信息。主要是化学品管理方面的法律条款和标准。(16)其他信息。其他对安全有重要意义的信息,包括参考文献、填表时间、填表部门、数据审核单位等。安全技术说明书规定的十六大项内容在编写时不能随意删除或合并,其顺序不可随意变更。十六大项为必填项,其中的每个小项按“填写指南”进行。安全技术说明书采用“一个品种一卡”的方式编写,同类物、同系物的技术说明书不能互相替代;棍合物要填写有害性组分及其含量范围口有关数据和资料要真实、可靠。说明书的内容每5年更新一次。7.危险化学品的包装对化学品进行良好的包装是化学品贮运安全的基础,而不良的包装则是危险化学品贮运安全的隐患。1)包装分级按包装结构强度和防护性能及内装物的危险程度,将危险品包装分成三级。I级包装

货物的危险性大,包装结构强度要求高,防护性能好。Ⅱ级包装

货物的危险性较大,包装强度要求较高,防护性能较好。Ⅲ级包装货物的危险性小,包装强度和防护性能要求低。《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12463-1990)规定了危险品包装的4种试验方法,即堆码试验、跌落试验、气密试验、液压试验。2)危险化学品包装的基本要求《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12463-1990)对危险化学品的包装提出了如下的基本要求。(1)危险货物运输包装应结构合理,具有一定强度,防护性能好。包装的材质、型式、规格、方法和单件质量(重量),应与所装危险货物的性质和用途相适应,并便于装卸、运输和储存。(2)包装应质量良好,其构造和封闭形式应能承受止常运输条件下的各种作业风险,不应因温度、湿度或压力的变化而发生任何渗(撤)漏,包装表面应清洁,不允许粘附有害的危险物质。(3)包装与内装物直接接触部分,必要时应有内涂层或进行防护处理,包装材质不得与内装物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危险产物或导致削弱包装强度。(4)内容器应予固定。如属易碎性的应使用与内装物件质相适应的衬垫材料或吸附材料衬垫妥实。(5)盛装液体的容器,应能经受在正常运输条件下产生的内部压力。灌装时必须留有足够的膨胀余量(预留容积)。除另有规定外,并应保证在温度55℃时,内装液体不致完全充满容器。(6)包装封口应根据内装物性质采用严密封口、液密封口或气密封口。(7)盛装需浸湿或加有稳定剂的物质时,其容器封闭形式应能有效地保证内装液体(水、溶剂和稳定剂)的百分比,在贮运期间保持亦规定的范围以内。(8)有降压装置的包装,其排气孔设计和安装应能防止内装物泄漏和外界杂质进入,排出的气体量不得造成危随和污染环境。(9)复合包装的内容器和外包装应紧密贴合,外包装不得有擦伤内容器的凸出物。(10)无论是新型包装、重复使用的包装、还是修理过的包装均应符合危险货物运输包装性能试验的要求。(11)盛装爆炸品包装的附加要求:①盛装液体爆炸品容器的封闭形式,应具有防止渗漏的双重保护。②除内包装能充分防止爆炸品与金属物接触外,铁钉和其他没有防护涂料的金属部件不得穿透外包装。③双重卷边接合的钢桶、金属桶或以金属做衬里的包装箱,应能防止爆炸物进入缝隙。钢桶或铝桶的封闭装置必须有合适的垫圈。④包装内的爆炸物质和物品,包括内容器,必须衬垫妥实,在运输中不得发生危险性移动。⑤盛装有对外部电磁辐射敏感的电引发装置的爆炸物品,包装应具备防止所装物品受外部电磁辐射源影响的功能。3)包装标志我国颁布实施了《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l91-2000)、《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l90-1990)两个标准。《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l91-2000)规定了运输包装件上提醒贮运人员注意的一些图示符号,如防雨、防晒、易碎等以及相应的操作。《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l90-1990)规定了危险货物图示标志的类别、名称、尺寸和颜色,共有危险品包装标志21种、19个名称,其中爆炸品有3个包装标志。在化学品包装上需加贴安全标签。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191-2000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780-997《包装——搬运图示标志》。相对于GB191-1990,本标准中有以下几点做了修改:1、依据新的国际标准,将标志由原来的12个增加到17个,考虑到标准使用的方便性,将个别标志的使用方法在标准中加以说明。2、本标准主要包括标志图形、颜色、尺寸以及标志的使用方法。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191-1990《包装储运图示标志》。本标准同中国包装总公司提出。危险货物包装标志8.化学品的贮存危险化学品的贮存是其生产、流通和应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如果贮存不当,则会造成重大事故。加强对危险化学品贮存的管理对于防止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颁布实施了(GB15630-1995)《常用化学危险物品贮存通则》。该通则对贮存危险化学品的基本要求、贮存场所的要求、贮存安排、贮存限量、贮存管理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1)贮存方式危险化学品贮存方式共分3种。(1)隔离贮存,是指在同一房间或同一区域内,不同的物料之间分开一定距离,非禁忌物品间用通道保持空间的贮存方式。(2)隔开贮存,是指在同一建筑或同一区域内,用隔板或墙将其禁忌物品分离开的贮存方式。(3)分离贮存,是指在不同的建筑物或远离所有建筑的外部区域内的贮存方式。2)贮存危险化学品的7点基本要求(1)必须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其他有关规定来贮存危险化学品。(2)危险化学品必须贮存在经公安部门批准设置的专门的危险化学品库中,经销部门自管仓库贮存危险化学品数量必须经公安部门批准;未经批准不得随意设置危险化学品贮存仓库。(3)危险化学品的露天堆放必须符合防火防爆要求;爆炸物品、一级易燃物品、遇湿燃烧物品、剧毒物品不得露天堆放。贮存危险化学品的7点基本要求(4)贮存危险化学品的仓库必须配备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其仓库及场所应设专人管理,管理人员必须配备可靠的个人防护用品。(5)贮存的危险化学品应有明显的标志,标志应符合《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l90-1990)的规定。同一区域贮存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级别的危险品时,应按最高等级危险物品的性能设置包装标志。2)贮存危险化学品的7点基本要求(6)根据危险物品的危险性分区、分类、分库贮存。各类危险品不得与禁忌物料混合贮存,禁忌物料配置见《常用化学危险物品贮存通则》(GBl5630-1995)附录A。(7)贮存危险化学品的建筑物、区域内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3)对危险化学品贮存场所的5点要求

(1)贮存危险化学品的建筑不得有地下空或其他地下建筑,其耐火等级、层数、占地面积、安全疏散和防火间距应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2)贮存地点及建筑结构的设置,除了应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外,还应考虑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的影响。对危险化学品贮存场所的5点要求(3)贮存场所的电气符合下列要求。①危险化学品贮存建筑物、场所消防用电设备应能符合《建筑没计防火规范》(GBJl6-1987)(2001年版)的要求,②危险化学品贮存区域或建筑物内输配电线路、灯具、火灾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都应符合安全要求。贮存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的建筑,必须安装避雷设备。3)对危险化学品贮存场所的5点要求(4)贮存危险化学品的建筑必须安装通风设备,并注意设备的防护措施。建筑通排风系统应设有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强通风管应采用非燃烧材料制作。强通风管道不宜穿过防火墙等防火分隔物,如必须穿过时应用非燃烧材料分隔。(5)贮存危险化学品建筑采暖的热媒温度不应过高,热水采暖不应超过80℃,不得使用蒸汽采暖和机械采暖。采暖管道和设备的保温材料,必须采用非燃烧材料。4)贮存安排及贮存限量8条要求(1)危险化学品贮存安排取决于危险化学品分类、分项、容器类型、贮存方式和消防的要求。贮存限量和贮存安排见表5-5。

(2)遇火、热、潮湿引起燃烧、爆炸或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气体的危险化学品不得在露天或潮湿积木的建筑物中贮存。

(3)受日光照射能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燃烧、爆炸、分解化合或能产生有毒气体的危险化学品应贮存在一级建筑物中。其包装应采取避光措施。贮存安排及贮存限量8条要求(4)爆炸类物品不准和其他类物品同贮,必须单独隔离限量贮存,仓库不准建在城镇,还应与周围建筑、交通干道、输电线路保持一定安全距离。(5)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必须与爆炸性物品、氧化剂、易燃物品、自燃物品、腐蚀性物品等隔离贮存。易燃气体不得与助燃气体、剧毒气体同贮;氧气不得与油脂混合贮存;盛装液化气体的压力容器,必须安装压力表、安全阀、紧急切断装置,并定期检查,不得超装。

(6)易燃液体、遇湿易燃物品、易燃固体不得与氧化剂混合贮存,具有还原性的氧化剂应单独存放。

(7)有毒物品应贮存在阴凉、通风、干燥的场所,不得露天存放和接近酸类物质。

(8)腐蚀性物品包装必须严密,不允许泄漏,严禁与液化气体和其他物品共存。4)贮存安排及贮存限量8条要求5)危险化学品贮存管理11条(1)危险化学品入库要检验,贮存期间应定期养护,控制贮存场所的温度和湿度。

(2)危险化学品出入库前,均应按合同检查,验收、登记后方可入库。无安全标签和安全技术说明书的不得入库。验收、质量检查、开封包装必须在远离库房的安全地点进行,操作现场必须有专人指导,并采取相应的消防措施。入库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库,根据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包装方式选择适当的码垛方式。危险化学品贮存管理11条(3)装卸、搬运危险化学品时,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做到轻装、轻卸,严禁锌、碰、撞、击、拖拉、倾倒和滚动。(4)贮存危险化学品必须配置相应的消防设施,并配备经过培训的兼职和专职消防人员,有条件的还应安装自动监侧系统、火灾报警系统和灭火喷淋系统。(5)仓库工作人员应进行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装卸人员也必须进行必要的教育;消防人员除了应具有一般消防知识外,还应进行专门的专业知识培训,使其熟悉各区域贮存的危险化学品种类、特性、贮存地点、事故处理程序及方法。

(6)危险品库工作人员接收危险化学品时,应按操作程序工作,以消除贮存中的事故隐患。进行入库验收,检查其包装有无水湿、酣淋或沾染其他物品,封口是否严密,有无破损、漏撒。5)危险化学品贮存管理11条(7)剧毒、炸药、放射性药品应单独存放,必须实行两人、两把锁、两本帐的管理办法。使用单位必须凭保卫部门批准的“危险物品领(退)单”由两人领取。(8)危险品库保管员除执行班前班后和风、雨、雪的前、中、后的安全检查外,还必须每3个月对库存危险品检查一次。5)危险化学品贮存管理11条危险化学品贮存管理11条(9)自燃物品、易燃物品堆垛,应当布置在温度较低、通风良好的场所,并应设通风降温装置。保管员必须每日检查并记录仓库温湿度,如达不到要求,采取通风或降潮措施。(10)危险品库工作人员必须熟悉各种危险品中毒的急救方法和消防灭火措施。应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器具。(11)加强对防雷、防静电设施和防爆电气的检查,确保其工作可靠。

6)储罐区管理6条(1)各种承压储罐应符合我国有关压力容器的规定,其液面计、温度计、呼

吸阀、阻火器、安全阀等安全附件应完整好用。(2)易燃、可燃液体和液化石油气的储罐和管线的绝热材料、装卸栈台、安全梯和管架等,均应用非燃烧材料建造。(3)液化石油气及闪点低于28℃、沸点低于85℃的易燃液体储罐,无绝热措施时,应设冷水喷淋设施,以达到夏令降温的目的,设施的电器开关宜设置在远离防火(护)堤处,不准将电器开关设在防火(护)堤内。(4)易燃、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储罐区内,不应有与储罐区无关的管道、电线等穿越,与储罐区有关的管道、电缆线穿过防火(护)提时,洞口应用不燃材料填实,电缆宜采用跨越防火(护)堤方式铺设。(5)罐区防火(护)堤的排水管应相应设置隔油池或水封井,并在出口管上设置切断阀,或在不排水时以土堵死出口。(6)储罐应采取防雷、防静电措施,易燃易爆场所的电气设施应符合防爆要求。6)储罐区管理6条9.危险化学品的运输9条要求《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对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做出了明确规定。其具体内容如下。(1)托运危险物品必须出示有关证明,向指定的铁路、交通、航运等部门办理手续。托运物品必须与托运单上所列的品名相符,托运未列入国家品名表内的危险物品,应附交上级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技术鉴定书。(2)危险物品的装卸运输人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