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LY/T 1899-2010 桤木培育技术规程》是中国林业行业标准之一,该标准规定了桤木从育苗到造林整个过程的技术要求。桤木是一种重要的速生丰产树种,在中国多个省份有广泛栽培,主要用于生态修复、用材林建设等方面。
根据标准内容,首先明确了桤木培育的目标和适用范围,适用于桤木的人工林营造与管理。对于育苗环节,详细描述了种子采集、处理方法以及苗床准备的具体要求;指出适宜的播种时间、密度,并对苗木生长期间的水分管理、施肥措施等进行了指导。此外,还特别强调了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及其具体做法。
在苗木出圃前的质量检验方面,《LY/T 1899-2010》给出了明确的标准,包括苗木高度、地径大小等指标,确保只有符合规格的优质苗木才能用于造林。关于造林部分,则涵盖了立地条件选择、整地方式、种植模式(如纯林或混交林)、栽植季节及方法等内容,旨在提高桤木人工林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10-02-09 颁布
- 2010-06-01 实施
文档简介
犐犆犛65.020.20
犅61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犔犢/犜1899—2010
桤木培育技术规程
犜犲犮犺狀犻犮犪犾狉犲犵狌犾犪狋犻狅狀狊狅犳狊狋犪狀犱
犲狊狋犪犫犾犻狊犺犿犲狀狋犪狀犱犿犪狀犪犵犲犿犲狀狋犻狀犃犾狀狌狊犮狉犲犿犪狊狋狅犵狔狀犲
20100209发布20100601实施
国家林业局发布
书
犔犢/犜1899—2010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省林业厅、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何方、杨模华、何柏、吴建军、韩华柏。
Ⅰ
书
犔犢/犜1899—2010
桤木培育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桤木速生丰产林指标、苗木繁育、造林、采伐更新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桤木短期木浆林营建。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中南、西南中亚热带退耕还林工程区,宜林荒山造林。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
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
3桤木速生丰产林指标
3.1单株林木年生长量指标
年树高生长1.5m~2.0m;年胸径生长1.1cm~1.9cm。
3.2主伐
3.2.1主伐年龄:8年~10年。
3.2.2主伐方式:伐区皆伐。
3.2.3干材采伐量:最后保留量1667株/hm2~3333株/hm2,采伐量165m3/hm2~225m3/hm2。
3.2.4干形通直,尖削度小于0.75。
4种苗繁育
4.1选用优树
选择优良种源进行采种繁育。繁殖用种子要在种子园中采集。现尚未建立种子园,要选采种母树
林。采种要选择6年~8年生林分,林相整齐,林木生长健壮。采种母树树高要高出平均树高的10%,
按优树标准选择。
4.2采种
4.2.1采种季节
繁殖播种用种子要充分成熟,最宜在12月上旬采集。当果苞(穗)由青绿转为暗褐色,即可采集。
4.2.2种子处理及贮藏
果苞采集后曝晒即会自行开裂脱粒。种子经去杂筛选,装入袋中,置通风干燥处干藏或密封贮藏。
4.3苗木培育
4.3.1实生苗培育
4.3.1.1苗圃地选择
如果就近造林地选择临时苗圃,应选择水稻田作圃地,耕作易,病虫害少、有水源。
4.3.1.2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最新文档
- 《血液学骨髓纤维化》课件
- 《大学英语听力应用教程(第1册)》课件-Unit 7 Live Longer
- 合伙人股权转让合同书
- 统计局聘用合同
- 铁路机务段合同样板
- 提前解除合同会议纪要
- 《骨质疏松的诊治》课件
- 2025年雅安货运从业资格模拟考试
- 2025年安徽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模拟试题
- 第3课 盛唐气象
- 海洋水产养殖碳足迹评估与减缓策略
- 数字媒体艺术课件
- 海洋科普趣味知识讲座
- 静脉输液操作课件
- 安全生产培训(完整版)课件
- 【瑞幸咖啡财务分析报告(附财务报表)5300字(论文)】
- 三傻大闹宝莱坞课件
- 护理科普作品
- 国家OTC药品目录(全部品种)
-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北方工业大学
- Android课程设计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