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两首_第1页
李清照词两首_第2页
李清照词两首_第3页
李清照词两首_第4页
李清照词两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李清照词两首走近作者知人论世

李清照生于官宦之家长成书香才女婚姻门当户对夫妇志同道合靖康耻阻幸福南渡夫逝孀居半世飘零悲死(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李清照大事记

1084——1103年:李清照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1103-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渡过了人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1126年:北宋末日,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1127年: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终年49岁,李清照时年46岁。1130年:李清照在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漂泊。1131年:卜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1134年: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李清照(1084-1155),宋代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她的词于苏轼、柳永、周邦彦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她杰出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赞扬。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

三李后人评清照词:“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南渡内容风格代表作前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清丽婉转(闲愁离愁)《如梦令》《醉花阴》《一剪梅》后思夫思乡思国沉哀凄苦(浓愁哀愁)《声声慢》《永遇乐》《菩萨蛮》李清照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等著作,但久已不传。现存诗文集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1卷,《漱玉集》5卷。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夏日绝句》、《醉花阴》、《武陵春》等。主要作品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前期代表作《如梦令》、《一剪梅》、《醉花阴》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声声慢》、《永遇乐》、《武陵春》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zé艋méng(小船)舟,载不动,许多愁。

后期代表作所谓“三瘦”,是指李清照喜以“瘦”字入词,来形容花容人貌,并创造了三个因“瘦”而名传千古的动人词句。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凤凰台上忆吹箫》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三瘦作品特色1、倾掳真挚情

真情是词之骨,词之言情,贵得其真。李清照之前,婉约词人多以男性写艳情幽怀,李清照则是以女性本位写自我爱情悲欢和亲历的家国巨变而获得空前成功的第一人。其前期的恋情词,如《一剪梅》、《凤凰台上忆吹箫》等,满怀至情,连篇痴语,自然率真最能体现女性纯诚细腻的灵性,这是男性作家代人立言的恋情词所无法比拟的。

其后期写愁的伤乱词,如《武陵春》、《声声慢》、《永遇乐》、《孤雁儿》等篇,字字血泪,声声呜咽,一派凄楚,动魄惊心,这“载不动”的“许多愁”,止不住的“千行泪”,“凄凄惨惨”的情怀,倾诉的“万千心事”,全是发自肺腑的心声,来不得半点雕琢矫饰。这些融和着家国之变、时代沧桑的悲慨之曲,来自情挚意浓的词人,植根于真实生活感受,是李清照坎坷生涯、悲剧人生、灾难时代的映现。

2、熔炼家常语

《漱玉词》的语言,有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柳永是把词引向市井的开拓者,他用语通俗明畅,然好为徘体,周邦彦变俚为雅,措词精工,施采丽密。李清照遣词造语,自出机抒,创造了以自然率真为主要特色的文学语言。所谓“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彭孙通《金粟词话》)。这种语言对于北宋末期华贵典雅的词风无异是一种冲击。

如“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风凰台上忆吹萧》)。仿佛毫不经意,冲口而出,但仔细体味,却含意多层,十分精细。亲人远别,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分手已定,重重心事,说又何用;离恨别苦,难以启口的内心隐秘,刺人衷肠,宁可自我承受,不愿再增加行者负担。

这重重思绪,微妙心态,全用家常语道出而含蕴绵绵不尽。如“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信手拈来,便增添了许多新鲜生动的情味漱玉词的口语化、通俗化,并不走向淡乎寡味、松散无力,因为它是在口语基础上匠心独运、提炼加工的结果。故而落笔精警雅隽,语工意新。如“雪清玉瘦”、“浓烟暗雨”、“柳眼梅腮”、“红稀香少”、“云阶月地”云云,平易清新,精妙传神,正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3、善用白描法

漱玉词长于以白描手法创造动人的意境。易安的白描与柳永的“细密妥溜”、美成的富艳典重不同,而是“冲口出常言,境界动心魄”。如《醉花阴》写离思凝重:“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永遇乐》写孤寂失落:“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均以直白之语,写深浓之情,有场景,有人物,有衬映。阶前花下心系伊人,刻骨相思的形象,闭关帘底,孤苦零丁,将无穷悲伤一己吞咽的心态,呈现眼前,栩栩纸背,令人一睹难忘。

《漱玉词》的白描,具有浑成、含蓄、宛曲的特点,因而毫无浅易平直之迹。

4、讲求韵律美

李清照论词很重视声律,所谓歌词分五音六律、清浊轻重,她的创作实践了自己的理论。这是由词作为一种乐诗特质决定的。漱玉词讲究声情,喜用双声叠韵,选辞注重声韵美。《声声慢》首句连下14个叠字,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调。张端义谓:“此乃公孙大娘舞剑手,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徐钒《词苑丛谈》谓其音响之美,“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李清照善以寻常语度人音律,平淡人调殊难,奇妙而谐律,更是出神人化。以是万树《词律》云:“其用字奇横而不妨音律,故卓绝千古。”醉花阴背景简介: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游宦在外;李清照独居青州,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词意梳理

薄雾弥漫,浓云笼罩,心有愁思感觉白天太漫长,瑞脑在铜兽香炉中早已烧尽。又到重阳佳节了,洁白的瓷枕,轻薄的纱帐,独自一人,半夜秋凉刚刚透入。

独在东篱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莫说不忧愁,秋风卷起珠帘,闺中人比菊花更显清瘦。愁感情把握一、“每逢佳节倍思亲”《醉花阴》作于什么时节?重阳节。初秋,气候渐凉,夜里更觉得凉意袭人。这时西风不断地吹卷着窗帘,东篱边的菊花正在开放。作者抓住初秋时的气温变化,西风起,菊花开等自然现象来突出秋天的节令特点。二、“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主要是借助了哪些意象表露这种情感的呢?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诗人将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厨、西风、黄花这些意象聚合在一起构成一幅清冷萧瑟的画面。薄雾笼罩,浓云密布,室内香气氤氲已尽,天气转凉,而夏天的器物仍在。欲举酒浇愁,怎奈触景又生愁,飒飒西风中,佳人瘦菊孤影相映,只能叹息愁怅。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景为情设,情因景生,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织。

我们来看黄花、西风是经常出现在诗词中的意象,我们同学能不能再说出几句利用这两个意象渲染氛围的诗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因此,我们要知道西风、黄花这两个意象一般都与凄凉萧索的意境相关。

三、“一语惊醒梦中人”“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哪一字暗含了作者的心情,试分析其妙处。“凉”“凉”一语双关。A表面上:重阳秋夜,天气转冷。玉枕纱厨,难御风寒。B深层面:独居家中,爱人不在旁侧,内心感觉孤独凄凉。

在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往往都有那种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词或句。这些词句往往运用一些表现手法,活用字词,多用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生动传神地刻画出景物,使得情感表达得更淋漓尽致。它们是读者窥探诗歌内容的窗口。我们在鉴赏一首诗歌时,要特别注意从这些词、句入手深入肌里,去理解诗歌情感。(关键字词句——诗眼、主旨句)四、“只三句绝佳”“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究竟有何佳处?请赏析。

【元】伊士珍《琅环记》: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阙,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

①结构上,“瘦”字和首句的“愁”字相呼应。因为有刻骨的离愁,所以衣带渐宽,腰肢瘦损;②手法上,运用夸张做比较的手法,极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因思念日渐消瘦的形象。③内容上,末了一个“瘦”字,归结全篇的情意,上面种种景物描写,都是表达这刻骨的离愁的。词人因相思而成的寂寞忧郁跃然纸上。问题探究这首词的意境是怎样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凄凉寂寥的意境︱思念丈夫的情感︱寂寞忧郁的基调

李清照作为理学盛行时的宋代女子,在《醉花阴》中坦白率真地表达出自己对于丈夫刻骨铭心的思恋,且词中描写了闺中孤独寂寞的生活,这在当时是一种不无叛逆的行为。故有人评说李清照作词是“无顾忌”地“肆意落笔”。李词敢于正面地展露自己的言行和内心,感情如此真率,正是她创作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这也正是李词最值得珍视的地方。声声慢如果说《醉花阴》抒写的是早年相思之愁、甜蜜的愁、离愁、闲愁,是闺愁;那么这一首词抒写的是怎样一种“愁”情?又是怎样表现的呢?文章音乐欣赏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初读感知要求:1、读准字音、句读。2、结合注释,读通大意,注意红色词语含义词意梳理

四下里张望空空荡荡冷冷清清,独处家中若有所失东寻西觅,凄凉惨痛悲戚,痛彻肺腑,天气忽热忽冷让人难以养息。害怕孤独喝下几杯薄酒取暖,怎能够抵挡住临晚深秋寒意。正在伤心,抬头瞥见大雁飞过,这传信大雁实在是曾经相识。满地是衰败零落的黄色菊花,眼下饱经忧患哪朵可供采摘?独自守着寒窗怎样捱到天黑?捱到黄昏却偏偏下起绵绵细雨,雨珠点点滴滴洒落梧桐叶上,这般光景一个愁字怎能说尽!《声声慢》词,是李清照经历国破、家亡、夫死、人骗等不幸遭遇,内心郁结无法排遣,写下的血泪文字。可谓忧患余生,呜咽满纸。整体解读“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亡国之痛孀居之悲飘零之苦深广厚重晚景之凄请找出本词的主旨句,并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精读鉴赏作者是如何来表达“愁”的?1、选择典型意象,借景抒情淡酒秋风鸿雁黄花梧桐细雨处处生愁,物物助愁,景景牵愁,一个“愁”的世界!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1、酒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柳永《雨霖铃》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结论:酒是“愁”的象征2、风怎敌他晚来风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张籍《秋思》结论:秋风渲染愁情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沙》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杜甫《月夜忆舍弟》乡音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结论:过雁象征离愁3、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在古诗词中,雁这一意象往往被诗人赋予了丰富的情感。一、触发乡情、亲情,抒写游子思妇的绵绵思念。二、代指书信、音信。三、比拟自身,表现落寞孤单之苦。

四、渲染气氛,写悲壮凄凉之景。五、壮写景物高远寥廓。总之,雁这一极具张力的意象,以其丰富、深邃、独特的个性,牵动着文人墨客的情思,形成了中国独具特色的雁文化,散发着恒久的艺术魅力。“雁”意象总结:黄花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首词中的菊花和《醉花阴》中的“黄花”有什么不同?

《醉花阴》中的黄花正值胜放之时,所以才会“有暗香盈袖”。其后,作者又借花写人,写道“人比黄花瘦”。一个“瘦”字,点出词人思念丈夫极苦时的消瘦之态。虽然如此,但当时作者和黄花一样,依然拥有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作者心里有愁,但仍未至彻心入髓的地步。而这首词当中的“黄花”,花香早已消散,堆积满地的,却只是败损的花瓣。枝条上的花,看起来也是憔悴无比,实在教人无可采摘。这里的“黄花”其实也是词人心境的反映。它象征着遭逢家国巨变、丈夫离世、四处漂泊的词人凄愁惨淡的晚景。与《醉花阴》里的黄花相比,这里的黄花显然也已经到了衰败之时,不仅让人伤感,更牵扯着词人内心的隐痛愁苦。这时的凄苦,比起《醉花阴》时的闺怨具有更丰富的内涵,而且更彻入心脾,极富于感染力。

如今有谁堪摘:有两重含义。现在无人摘,但过去再憔悴也有人摘。如今痛失爱侣,爱侣难觅,满腹伤情。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西厢记《长亭送别》

结论: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5、雨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结论: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雨,作为自然界的阴晴变化现象之一,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而作为生活表象的自然界的雨,一旦进入诗歌领域,便具有了深邃的思想启迪意义和隽永的审美意味,从而拓展出一个广阔辽远而又厚重深沉的审美想象空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东山》)从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开始,诗词中涉及到雨的佳句层出不穷,成蔚然大观之势仅《全唐诗》中的雨意象就有七千多处。以杜甫和李商隐为例:杜诗中雨意象出现246次,比晴的36次多了六倍;李诗中有关雨的意象出现73次,而晴只有10次。可以说,雨中滴洒着古人生命的血液,也激发了文人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的诗情。不论是现实主义诗人,还是浪漫主义诗人;不管他是豪放派词家,还是婉约派词家。雨在他们的作品中都充当了重要的抒情角色。一、雨的愁苦意象1、借雨诉相思2、借雨写离愁3、借雨写愁绪之长4、借雨写政治环境的险恶5、借雨写生活环境之艰难二、雨的欢乐意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雨古诗词中的“雨”经过诗人情感的点染、融合后,往往成为带有作者感情色彩的意象。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论苦雨,还是喜雨,其实都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从而赋予了自然界中无生命的雨更多飞扬灵动的色彩。6、梧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结论: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梧桐”意象内涵:一、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象征人品性的高洁。二、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寄寓一种美好的生活愿望。三、梧桐相待老,鸳鸯合双死——比喻爱情。四、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半飞——象征丧偶。五、人生愁恨何能免——象征凄凉悲伤的离愁之苦。古典诗词的意象往往不是单独存在的。因此,我们在解读“梧桐”这一意象的时候,必须把它放在整首诗词里并结合其它意象,把握整体意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解读这一具有丰富审美文化内蕴的传统意象。

探究问题

作者用四字一组的叠词开篇言情,好处是什么?寻寻觅觅孤苦无依冷冷清清情景萧杀冷清凄凄惨惨戚戚愁情凄然寡欢动作一连用十四个叠字,

富有音韵美;层进式地揭示出词人的内心世界;为全词定下哀婉凄凉愁苦的感情基调。叠字运用的表达效果,一是加强诗词内容的回环往复,增强情感表现力。二是加强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