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把握命题方向优化备考策略
——2016政治高考备考讲座
姆潘巴效应的启示……一杯冷牛奶和一杯热牛奶,同时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是同时结冰?还是有一杯先结冰?凭借我们的生活常识和生活经验很快会给出一个答案。请你在下列四个选项中选择:A.冷
B.热
C.同时D.不定那么,你能否证明自己的结论呢?坦桑尼亚初中生姆潘巴…——这给我们什么启示呢?姆潘巴效应的启示……本质与规律往往潜藏于事物内部,事物表面的东西只是现象,它往往不能反映其本质和规律,切忌把感性的生活经验当成规律。其实,我们的教学与备考也是如此。只有对学科规律、考试特点、备考规律、自身经验、学生特点等多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既找到适合多数学生的一般规律,更要寻求适合个别学生的特殊方法,才能切实提高备考效率。研讨提纲一、2015年政治科试题特点与命题方向(一)2015年政治高考试题特点(二)2016年政治科命题的方向(三)明确政治科备考的总体思路二、2016年政治科备考策略优化(一)以学科价值为依据,整合和强化重点考点(二)以核心价值和社会价值为导向,选择和解析重大热点(三)以学科价值和选拔功能为参照,确定和提升重要能力一、2015年政治科试题特点与命题方向(一)2015年政治高考试题特点(二)2016年政治科命题的方向(三)明确政治科备考的总体思路(一)2015年政治高考试题特点2015年全国高考文综卷Ⅰ政治试题立足稳中有变、凸显价值立意,与近两年试题相比,既有相对稳定,又有显著变化;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凸显了价值立意为主的命题创意,真可谓亮点频出。通过研究试题的特色,可以预测2016年命题的基本趋势,明确今后政治科备考思路,从而优化教学与备考的策略与方法。今年政治试题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坚持稳中有变,凸显价值立意。1.坚持稳中有变
——今年政治试题的基调(1)近三年全国卷Ⅰ政治试题分布情况1.坚持稳中有变(2)继承近年试题基本格局(7点)第一,模块考查构成相对稳定。第二,题型、题量、赋分相对稳定。第三,近三年选择题题量、赋分保持不变。第四,经济生活模块总分保持不变。第五,卷Ⅰ政治生活模块总分24分保持不变。第六,试题难度相对稳定。第七,试题对能力测试的要求没有变。1.坚持稳中有变(3)试题分布的调整与变化第一,主观性试题比前两年增加1问。第二,《经济生活》主观性试题设问增加。虽然分值未变,但由原来的1问变为2问。第三,《文化生活》主观性试题设问增加,赋分也大幅增加。第四,《生活与哲学》主观性试题与上年相比,设问和赋分都明显减少。高考试题立意的演变——知识立意知识与能力立意能力立意价值立意(或问题价值)2.凸显价值立意
——今年政治试题的突出特色2.凸显价值立意
——今年政治试题的突出特色(1)追求核心价值高中思想政治课把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作为核心价值。这一核心价值追求,在近年特别是2015年全国高考政治试题中得以充分体现。2.凸显价值立意
——今年政治试题的突出特色(1)追求核心价值高中思想政治课把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作为核心价值。这一核心价值追求,在近年特别是2015年全国高考政治试题中得以充分体现。2015年全国卷Ⅰ政治试题强化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教育,其主要内容如下:2.凸显价值立意
——今年政治试题的突出特色(2)体现学科价值思想政治课程性质决定其学科价值追求。思想政治的学科价值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核心价值——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第二,基本内容——提高学生认识、参与当代社会生活的能力。第三,培养目标——培养高中生的思想政治素质。2.凸显价值立意
——今年政治试题的突出特色(3)关注人文价值第一,关注人的精神生活(内容)。比如,全国卷Ⅰ中的“社会公众沟通机制”、“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等。第二,关注人文环境的创造(条件)。比如,全国卷Ⅰ中的“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等。第三,关注人的德智体美心的全面发展,以提高人文素养(目标)。比如,全国卷Ⅰ中的大学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2.凸显价值立意
——今年政治试题的突出特色(4)重视社会价值第一,体现国家意志,贯彻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大政方针。第二,展示国家形象。比如,全国卷Ⅰ中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结伴不结盟”等。第三,重视民族精神。卷Ⅰ大学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以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第四,关注民生问题。全国卷Ⅰ中的重视安全生产。(二)2016年政治科命题方向
根据近年政治高考特别是2015年试题凸显价值立意的突出特点,可以预测2016年政治科试题的命题方向。
1.以核心价值追求为主导全国文综考试大纲明确指出,政治学科考试应“使考生体现出应有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可见,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政治科考查为核心追求。(二)2016年政治科命题方向在高考试题的背景材料中,必然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1)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体现国家意志;(2)正面展示党和政府的形象,坚信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信人民政府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3)坚持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4)坚持改革开放的新理论、新观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二)2016年政治科命题方向2.以学科价值实现为主体(1)以“双基”考查为主体全国文综考纲明确指出,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政治考试角度来看,要体现其学科价值,就看考生“双基”的掌握程度,特别是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在高考试题中,“双基”考查和综合能力测试仍然是试题的主体。(二)2016年政治科命题方向2.以学科价值实现为主体(2)综合运用能力考查是文综测试的突出特色。综合运用能力,既指对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也指对技能技巧的综合运用能力。具体体现在: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演绎思维能力,即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过程;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二)2016年政治科命题方向3.以选拔功能价值为主旨
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它用来全面衡量、择优录取考生,正是这一明确的目的性,使其赋予选拔功能与价值。政治高考试题的这种选拔性价值主要是通过政治学科价值来实现的。因此,文综测试的试题应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同时还应当具有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三)明确政治科备考的总体思路1.解决“理论——实际”的问题。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专题知识整合,强化重点考点,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2.解决“实际——理论”的问题。在认真筛选时事材料基础上,对重大时事进行解析,找准实际问题在理论知识上的切入点和运用点。3.重点培养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在培养基本能力技巧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和训练重要能力,比如比较、理解、分析、概括、演绎等能力。同时,提升对知识与技巧的综合运用能力。二、2016年政治备考策略优化(一)以学科价值为依据,整合和强化重点考点(二)以核心价值和社会价值为导向,选择和解析重大热点(三)以学科价值和选拔功能为参照,确定和提升重要能力(一)以学科价值为依据,整合和强 化重点考点1.整合重点考点,形成综合性知识专题(1)整合重点考点,形成综合性知识专题。综合测试能力要求和文综政治试题,都突出价值立意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复习备考必须进行综合性知识专题的整合。综合性知识专题是对某一方面相关知识进行的专题式、综合性的整合,政治科综合性知识专题是对政治科考纲中相关考点按照教材内容和时政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形成的专题。(一)以学科价值为依据,整合和强 化重点考点1.整合重点考点,形成综合性知识专题(1)整合重点考点,形成综合性知识专题。在政治科复习备考中,对考点进行重新整合,形成综合性知识专题,有助于构建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有助于考生把握知识概念之间特别是相关考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助于考生有效地调动和运用知识,从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一)以学科价值为依据,整合 和强化重点考点1.整合重点考点,形成综合性知识专题(2)强化重点知识必须注意的问题(5点)
①在综合性知识专题整合中抓住重点。在复习备考中,必须学会抓住重点,选定重点考点是提高效率的关键。必须明确,在综合性知识专题中,并不能说所有内容都是重点,只有核心知识、常考点才是重点。(一)以学科价值为依据,整合 和强化重点考点1.整合重点考点,形成综合性知识专题(2)强化重点知识必须注意的问题
②主干知识与核心知识相结合。主干知识是每个考点知识系统的骨架,把握了主干知识,就抓住了考点的主体内容。核心知识是处于学科或模块核心地位的知识。一般来说,核心知识肯定是主干知识,但主干知识并不一定是核心知识,因为非核心考点同样也有主干知识。但必须明白,核心考点必定是重点考点,核心知识也必定是重点知识。因此,应当把主干知识与核心知识有机结合起来,突出重点,抓住核心,明确主干。《生活与哲学》有77个考点,其中核心考点(核心知识)主要有12个: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实践与认识关系;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联系普遍性和客观性,特别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及系统优化方法;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及方法论;量变与质变关系及方法论;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及方法论;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及方法论;辩证否定观及方法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历史的主体;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生活与哲学》模块的核心知识(实例)(一)以学科价值为依据,整合 和强化重点考点1.整合重点考点,形成综合性知识专题(2)强化重点知识必须注意的问题
③宏观把握与微观切入相结合。高考试题既有宏观设问,也有微观切入,因此,在把握知识内容时,既要系统把握宏观知识结构体系,又要准确把握对具体的考点内容,从宏观把握与微观切入上相结合建构知识体系。宏观设问和微观切入(实例)宏观设问:比如,经济知识、政治知识、文化生活知识、哲学知识等。微观切入:比如,2014年全国大纲卷运用政府职能的知识、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生产实践对社会发展作用的知识;2014年全国卷Ⅰ运用文化创新作用的知识、意识作用的原理;2014年全国卷Ⅱ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等,都属于微观切入。2015年全国卷Ⅰ运用认识论相关知识,从提供的答案来看,是从认识的来源、认识的反复性这两个点微观切入的。
高考试题,既有宏观设问,也有微观切入,因此,在把握知识内容时,既要系统把握宏观知识结构体系,又要准确把握对具体的考点内容,从宏观把握与微观切入上相结合建构知识体系。宏观把握与微观切入相结合(实例)在备考中,对于一个重点考点,仅从宏观上或微观上去把握,都是不够的。需要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加以把握。只有这样,才能在运用时根据试题设问要求找准对应的层次和角度,调取相关的主干知识。以“哲学发展观”为例——宏观与微观结合,找准试题角度Ⅰ.微观的哲学“发展观”地位——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含义——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方法论——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Ⅱ.宏观的哲学发展观它不只是包括最高层次的发展观,而是包括哲学所涉及到的所有发展观的知识与观点。结合《生活与哲学》教材有关内容,进行大致的归纳:A.辩证唯物论的发展观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物质与运动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有规律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认识论的发展观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都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认识具有无限性,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认识辩证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D.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观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人类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地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从而推动社会历史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与发展;在劳动和创造中实现人的价值、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B.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相当中观发展观)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主要有六个方面:发展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都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的原因——内因与外因辩证关系: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起作用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略)。发展的环节——辩证的否定。发展的趋势(方向)——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
特别提示:一般情况下,我们只需要从中观角度加以把握就可以了。无论从宏观还是中观运用这一原理时,并不要求把所有原理或观点全都照搬上来,而只需选出3~5条最切题的原理或观点,结合背景材料进行分析就可以了。判断:这三道题有宏观、中观和微观吗?这三道试题,例1为宏观,例3为中观 (或广义的宏观),例2为微观。即使例1、例3同样选用了宏观“发展观”,但选用的具体方面也有较大差别。不管是宏观、中观,还是微观,选择的原理或观点的角度,最多也没有超过5个。特别提示:例1:2014全国卷Ⅰ第39(1)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作用的知识,说明教育创新对培养人才的意义。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推动实践发展、文化繁荣和创新人才培养。②教育创新促进了民主、开拓、创新的学校文化的形成和发展。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民主意识、创新精神。④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微观设问与微观切入——实例例2:2014全国卷Ⅰ:第39(2)有人从钱学森的经历中得出结论:“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理由。答案示例一:该观点具有合理性。①意识对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②不同教学观念指导的教学,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是不同的。③用先进的教学观念指导教学,可以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基于落后教学观念的教学,往往使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强。④当然,学生的成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学观念不是唯一的因素。微观设问与微观切入——实例微观设问与微观切入——实例例3:2014年全国卷Ⅱ第39(2)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分析实践在冯洪钱创作《民间兽医草本》过程中的作用。参考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亲身的实践和他人实践为冯洪钱提供了研究课程,为《民间兽医本草》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材料,验证了兽医中草药成果的科学性;兽医药研制及其在畜病治疗实践中的成果应用,体现创作《民间兽医本草》的目的和价值。中观设问与微观切入——实例例4:2015年全国卷Ⅰ第39(2)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参考答案: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功能反映。认识受到主体状况、客体状况以及认识条件的制约。②不同学者在知识背景、兴趣爱好、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③记录片涉及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村规民约、民风民俗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导致不同学者感受的差异。(一)以学科价值为依据,整合 和强化重点考点1.整合重点考点,形成综合性知识专题(2)强化重点知识必须注意的问题
④强化综合知识与时政热点相结合。综合知识是指带有较强综合性的考点整合形成的知识体系。在整理综合知识专题时,往往会跨课、跨单元、跨模块,同时还必须结合时政热点相关内容进行整合,把重点知识或重点考点与时政热点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基本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以“生产与消费”知识专题整合为例①理论知识部分——关于消费: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发展生产的意义(分析从略)。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四方面,此处从略);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四方面,此处从略)。可见,“生产与消费”这一综合性知识专题,实际上是对教材第三课和第四课相关内容的整合。涵盖8个考点: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发展生产的意义。在整合中,内容上有跨单元、跨课的情况,考点的排列顺序也有所调整。强化综合知识与时政热点相结合(实例)②联系实际部分——
结合不同地区的恩格尔系数,分析消费类型和结构的合理性及人们生活水平的高低。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结合实例分析说明——我国社会生产迅速发展,决定消费快速发展。
新的消费热点(如平板电脑、3G4G手机、宽带上网、网购、微博、QQ、微信、物联网、刷卡消费、农家乐休闲旅游等)的出现,带动了新的产业出现和成长。强化综合知识与时政热点相结合(实例)(一)以学科价值为依据,整合 和强化重点考点1.整合重点考点,形成综合性知识专题(2)强化重点知识必须注意的问题
⑤适当补充知识、拓展思维空间。近年高考试题体现了拓展性,因此,适当补充与拓展知识十分重要:一是能使考点知识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刻。二是随着实践与认识的发展,理论也在不断发展,新的理论层出不穷,有必要进行拓展。三是政治科试题与时政知识联系紧密,时政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因此,要求与时俱进,反映时代特征。四是高考试题及答案要点本身具有拓展性。高考试题体现了拓展性全国历年经济学的计算题
价值总量不变、其他因素不变
(偏好、物价水平、币值等)2005年全国卷“阿房宫”一题前面提到的“发展的观点”一题北京卷“规律的知识”一题高考主观题的时事内容要点2015年全国卷Ⅱ第38题(2):税收优惠的作用;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考试题体现了拓展性全国卷Ⅰ第38题——(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政府应该如何强化预算管理。参考答案:(1)严格执行人大审批通过的预算;(2分)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体系;(2分)按照预算法的要求编制预算和执行预算;(2分)运用检查、审计等行政手段强化预算监管;(3分)公开预算,增加财政收支的透明度,接受权力机关监督和社会监督。(3分)高考试题体现了拓展性全国卷Ⅰ第38题——(2)结合材料二好所学经济知识,分析现阶段我国增加财政赤字的合理性,并说明应该如何用好财政资金。参考答案:(2)财政赤字是积极(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具体手段,在经济下行压力下(经济增长滞缓),增加财政赤字只能够加大财政支出,刺激社会总需求;(3分)我国目前财政赤字率虽然在提高,但低于3%的警戒线,是适度的、安全的。(3分)优化赤字资金支出结构,引导经济转型升级;(2分)加强赤字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率;(3分)遵循财政分配原则,维护赤字资金支出的公平性。(3分)如何补充与拓展?一是参考相关教材、教参,进行适度补充。二是概括最新理论进行适当拓展。三是对相关考点的时政内容进行适当补充。值得注意的是,不要“遍地开花”,只在重点考点上做文章。不是“多多益善”,只需点到为止,抓住精要。对此,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必须借助集体备考研究的力量。“加强宏观调控”这个重点考点,不仅要从经济的角度,把握宏观调控的含义、必要性、重要性、调控目标和手段等方面,而且要从经济、政治两个门类的相关知识的结合上去把握(国家或政府经济职能上把握)。在此基础上,联系经济、政治等实际进行分析,特别是联系当前我国进行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基调、重要措施等进行具体分析。我国宏观调控所采取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可以从经济、政治、哲学、文化等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实例分析——2.政治科综合性知识专题的科学划分参照2015政治考纲“考试范围”,将四个必修模块共划分为38个综合性知识专题,涵盖四个必修模块的所有考点251个。(1)《经济生活》整合成13个综合性知识专题,将本模块82个考点整合到13个专题之中。(2)《政治生活》整合成9个综合性知识专题,将本模块51个考点整合到9个专题之中。(3)《文化生活》整合成5个综合性知识专题,将本模块41个考点整合到5个专题之中。(4)《生活与哲学》整合成11个综合性知识专题,将本模块77个考点整合到11个专题之中。3.综合性知识专题整合的基本方法(1)层级式(序列式)
把知识专题分成层级清晰地展示出来。这种方法让人感到层次分明,便于把握要点和层次。
上面对四个必修模块38个综合性专题要点提示就是采用的这种呈现方式。(1)世界的物质性:①自然界的物质性;②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③物质的含义。(2)意识的本质: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③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3)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①物质决定意识;②意识的能动作用:A.能动认识世界;B.能动改造世界;C.对人的生理活动的调节和控制。(4)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①物质与运动的关系;②物质运动的规律性;③认识和利用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5)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6)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层级式整合方法——以“辩证唯物论”为例
3.综合性知识专题整合的基本方法(2)表格式——采用表格方式,可按原理(观点)一列(原理包括几个要点时,可分成几个小栏)、对应的方法论(意义)一列、举例一列展示出来。这种方法让人感觉一目了然,做成挂图,便于随时浏览。
以“辩证否定观”为例——3.综合性知识专题整合的基本方法以“辩证否定观”为例——3.综合性知识专题整合的基本方法(3)结构式——对于知识专题中包括多个考点、而且关系比较复杂的情况,可采用结构图形式将其内在联系展示出来。这种方法的突出优点在于,能揭示知识专题内部各个概念或观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知识专题。
以四个必修模块为例——模块1:以社会再生产四环节为依据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决定决定决定影响相互影响相互影响最终目的动力反作用影响模块2:以四项政治制度为主线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我国的外交政策决定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我国政府的宗旨、原则和职能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国际形势和我国的外交政策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内容、形式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模块3: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及其作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发展先进文化(是什么)文化的作用及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综合国力的关系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发展大众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什么)(怎么看)(怎么办)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模块4:总复习的思维线索(另PPT展开)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史观(价值观)(世界的本质)1.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派别2.辩证唯物论
1.社会历史观2.人生价值观(世界的状况)(探寻认识)(认识社会)1.唯物辩证的联系观2.唯物辩证的发展观和辩证否定观3.唯物辩证的矛盾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3.综合性知识专题整合的基本方法以“唯物史观——社会基本矛盾”为例:(二)以核心价值和社会价值为导向, 选择和解析重大热点1.重大热点解析的重要性2.重大热点选择的基本原则3.重大热点专题的内容结构4.2016年可供选择的重大热点专题5.重大热点专题内容分析6.重大热点专题实例分析1.热点专题解析的重要性关注热点问题,是政治科考试的突出特点。精选重大时事,确定热点专题,对热点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剖析,以强化理论联系实际、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当成为备考的重点。在整理和解析热点问题时,学生们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去做,交老师修改订正后,再在全班进行交流,最后形成热点专题系列。如果同学们经历了这个过程,一定会扩展眼界、提升能力、举一反三,最终在考试中大显身手。2.重大热点选择的基本原则(1)从空间上,以国内为主、国际为辅;(2)从时间上,以近期为主、远期为辅;(3)从内容上,以政治、经济、文化为主,其它方面为辅(科技、教育、体育等);(4)从角度上,坚持正面为主、反面为辅;(5)从呈现方式上,以生动具体的资料(数据、图表、描述)为主,以理论论述为辅。3.重大热点专题的内容结构从目前编制的热点专题来看,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我认为包含以下三个方面即可,完全没有必要弄得过于复杂。(1)背景综述:主要是简要概括热点产生的背景和依据。(2)内容分析:热点内容与教材知识观点结合点分析。(3)典型题例:模仿高考试题编出的热点新题以强化热点问题和重点理论。4.选择确定的重大热点专题可根据10月党的代表会议、年底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确定热点专题。然后根据考试当年3月份“两会”精神进行补充和调整。5.重大热点专题内容分析的关注点一是分析理解热点问题本身的内容、性质、特点、作用及影响等基本知识。但特别要注意,并不是分析得越多越好,越深越好。要适度,不贪多求全,抓住精要内容。二是恰当选择重大热点背景的切入点。三是调动和运用经济、政治、哲学、文化等基本观点和科学方法,辩证地分析理解热点问题。四是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以理析事,以事明理,事理交融,对热点问题的分析力求正确、准确、深刻,体现高考命题“能力立意”和“问题立意”的思路和方向。实例——坚决贯彻环保法,留住
“APEC蓝”热点背景——在《环球科学》杂志遴选出的2014年度十大科技热词中,“APEC蓝”排名居首。其入选理由是:2014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期间,久违的蓝天白云重新出现,“APEC蓝”在中国,乃至全球迅速传播。热点题例“APEC蓝”成为2014年度排名居首的十大科技热词。材料一2014年11月,APEC会议在北京召开。为保障APEC会议期间空气质量,中国环保部会同京津冀等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史上最严”的相关措施,实行联防联控。比如,会议期间北京放假调休6天,北京、河北、天津等8个以上城市采取汽车单双号限行政策,机关单位的公车封存70%;北京全市行政区域内的所有工地(抢险抢修工程除外)全部停工;河北省2000多家企业临时停产、1900多家企业限产、1700多处工地停工;2014年11月6日起,实施最高一级空气重污染应急减排措施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至山东省,要求尽可能采取限、停产措施。热点题例(1)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政府履行了什么职能?(2)结合材料,分析说明中国环保部会同京津冀等地方政府采取多项严厉措施联防联控,突出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观点?(3)“APEC蓝”作为一个科技新名词,作为一个理念追求和文化符号,对人们会产生什么影响?试题分析——(1)(2)(3)这道试题突出了高考试题开放性、拓展性、综合性、探究性等特点,既考查四个模块和时政相关知识,又考查了分析、概括、演绎等思维方法,具有一定的难度。设问(1)侧重考查《政治生活》政府职能的相关知识。从提供的材料中不难抽象概括出,政府采取“史上最严”的措施,旨在治理雾霾、防治污染、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显然,政府是在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试题分析——(1)(2)(3)设问(2)侧重考查辩证法的联系观,要求运用演绎的方法,即从抽象到具体
(大前提——小前提——具体结论)的方法编制答案。从思路上应当明白,唯物辩证法发展观是“大前提”;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及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都属于“小前提”;结合背景材料的对应分析都属于“具体结论”。设问(3)侧重考查《文化生活》中“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要求结合背景材料从“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方式、认识方式和思维方式”等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说明。(1)(2)(3)参考答案(1)政府履行了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基本职能。优化生态环境、防治污染,都是政府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具体体现。(2)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北京的雾霾天气、环境污染,与本地及周边的工业排放、汽车排放、工地粉尘、天气状况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存在着多种多样的联系,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严厉措施实行联防联控,才能在雾霾治理、环境保护上取得明显效果,“APEC蓝”的出现正好说明了这一点。(1)(2)(3)参考答案(3)从一定意义上讲,“APEC蓝”新词成为人们创造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它不仅正在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等生活方式,而且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人们在交流和交往中热议“APEC蓝”,追求“APEC蓝”,自觉为“APEC蓝”
而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的行为逐渐成为一种新时尚、新常态。热点题例——(4)材料三2014年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会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修订《环境保护法》,明确该法旨在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新修改的环境保护法,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4)新环保法的制定,为政府留住“APEC蓝”提供了法律依据。试从《政治生活》的角度加以说明。试题分析——(4)设问(4)明确了考查的知识模块,主体是政府,结合材料分析,主要体现了依法治国、政府工作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明确这样的思路,答案编制是迎刃而解了。参考答案:(4)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政府坚持依法行政。贯彻落实新环保法,采取多项举措争取和留住“APEC蓝”体现了政府依法行政。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政府依法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公害,保障公众健康,体现了政府的宗旨和原则。热点题例——(5)(6)材料三“APEC蓝”的背后,是人们对雾霾治理的期待,对重回蓝天白云的向往。因而留住“APEC蓝”成为全民关注、环境保护的热门话题。(5)有人认为,在治理雾霾时,采用工厂停产限产、汽车单双号限行等行政强制措施,在APEC会议特殊情况下,可能行得通,能够取得效果。但如果经常使用、甚至长期作出这种行政性规定,势必会侵害企业利益和公民财产使用权。对此,你持怎样的看法?(6)针对北京地区雾霾治理、生态环境保护,请你从政府、企业和个人等不同角度分别提出自己的建议。试题分析——(5)设问(5)涉及到公权力和私权力的矛盾问题,其实质就是法律法规与行政命令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如何才能找到平衡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不管是法律法规,还是行政措施,都必须以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因此,可以运用《政治生活》中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的相关知识作为理论依据进行分析说明。当然,从政府的角度,还可以运用责任和服务有关知识加以分析说明;从公民个人的角度,可以运用权力与义务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说明。试题分析——(6)设问(6)是全开放的,没有指明知识范围。既可以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也可以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还可以运用时事政治的相关知识。因此,难度较大。但是,设问指明了主体——政府、企业、个人。因此,可以围绕“主体”选取和运用相关知识。参考答案——(5)(5)政府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关注民生,尊重民意,不得损害人民利益,不能侵害公民的权利。在采用工厂停产限产、汽车单双号限行等措施时,必须考虑企业和个人的合法的正当的利益。政府必须坚持依法行政,防止滥用行政权力,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利。在采用工厂停产限产、汽车单双号限行等措施时,必须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不能简单地采用行政命令的方法强制推行。参考答案——(6)(6)从政府、企业、个人三个不同角度,建议如下:①政府:严格执行国家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加强对环境治理的监管;引导企业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限令排放不达标企业近快改造达标,限令不达标企业限产、停产或转产;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的制度机制等。②企业:严格遵守国家关于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把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更好地结合起来;对污染严重的行业进行改造或转产等。③个人:提高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做到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监督和检举排污企业等。特别提示:2015年9月1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生态文明建设是2016年命题的热点和重点。今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创客,多次视察创客创新项目。国家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因此“双创”仍然是2016年命题的热点和重点。中国政府网、央视首推“双创之星”(三)以学科价值和选拔功能为参照 确定和提升重要能力高考大纲对文综测试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能力目标与要求,具体体现为比较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概括能力、综合能力、归纳能力、演绎能力等。在文综测试中,即使是一道选择题,也不只是单纯考查识记能力,还要考查读图能力、理解能力、比较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判断能力等。近年的高考试题,即使是一道选择题,也会考查多个知识点,同时还会考查多种能力。这就要求考生具有检索和选用“知识库”中的相关知识,进行比较、鉴别、分析、理解和判断的能力。可见,这是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三)以学科价值和选拔功能为参照 确定和提升重要能力至于主观性试题,对能力要求更高,要么选用的知识点具有开放性,要么联系背景材料的分析具有拓展性和探究性,要么采用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具有灵活性,这些都大大提高了试题的综合性和难度。总之,近年文综高考试题对考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综合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要求更高,正体现了高考的选拔性特点,同时这也是今后高考命题必须坚持的一个方向。在诸多能力中,理解、比较、判断能力,属于基础性能力。文综政治试题考查的层次较高、较为普遍的能力是分析能力和演绎能力,因此,应作为备考的重中之重。1.提升重要的思维能力(1)判断的方法
没有判断能力的人,往往对一件需要做的事无法开始,即便开始也无力进行。
——牛顿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情况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我们要认识事物,必然会对事物作出判断,肯定它们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确定相关概念之间具有怎样的相互关系。判断能力高低决定答题水平的高低在文综高考试题中,每一道题都包含着一系列的判断。判断能力高低决定答题水平的高低。任何一道选择题,从题干与题肢的联结上,至少可以形成四个判断,对它们是与否、真与假的判断,就是我们所说的审题解题的思维过程。从主观性试题来看,更是有着比较复杂的判断体系。在编制答案时,任何一句完整的话,都可以形成一个判断,你的判断是否扣题,是否准确,决定你编制的答案水平的高低。实例分析——2015年全国卷Ⅰ第15题15.2015年3月6日,美元指数收盘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4164点;3月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较前一交易日又贬值30个基点。美元持续升值将对中国经济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其中积极的方面在于 ①扩大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增加出口 ②提升中国外汇储备的国际购买力 ③抑制中国居民的出境旅游,从而增加国内储蓄 ④优化中国对外投资结构,加快“走出去”步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比较的方法比较是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比较就是根据一定标准,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某种联系的事物间辨别高下或异同。既可以是同类或不同类事物的相同属性之间的辨别,也可以是同一事物的同一属性在不同时刻的辨别。比较的方法在高考各种题型中比较常见。按照比较的难易程度,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比较方法的三种情况一是指出比较对象的区别(不同点)。比如,2013年全国卷Ⅱ第40题: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二是指出比较对象的异同(不同点和相同点)。三是对复杂材料(多元要素)进行综合比较与分析。2009年北京卷第40题(2)对比甲村和乙村,结合经济常识,说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通过“强化产业支持”增加农民收入。答案要求从农业生产、产业化经营、农村产业结构等三个不同角度进行对比分析。(3)概括的方法概括是形成概念的一种思维过程和方法。概括思维能力的考查,在文综考卷中比较常见。比如,2014年全国卷Ⅱ第38题(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概括我国当前信息消费的特点并分析发展信息消费的积极作用。这一设问突出考查概括的思维方法。(3)概括的方法——实例从材料“2012年我国已是全球最大的通信和互联网市场,网民数量高达5.64亿”“全国智能手机销售4.23亿部,同比增长99%,约占国内手机市场的70%,智能电视机销售2113万台,同比增长31%,约占国内电视机市场的40%”,可概括出“我国信息消费市场规模大、网民数量多”。从材料中“信息技快速发展,不断出现新产品和新服务,信息消费日益成为消费热点,较上年增长28%”可概括出“信息消费总体发展快速,新产品和新服务不断涌现,新型业务发展迅速”。从材料中“电话、短信、彩信业务下降,QQ、微博、微信用户大幅增加”可概括出“传统业务萎缩、新型业务发展迅速”。但我国信息消费仅局限在智能手机、电视方面,体现了“其产品市场发展不均衡”。(4)分析的方法分析就是把研究对象的整体分为各个部分、方面、因素和层次,并分别地加以考察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法。分析方法的基本类型有哪些?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定性与定量结合分析、动态分析、静态分析、动态与静态结合分析、因果分析、功能分析等。①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是确定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或某种成分的分析。定性分析主要是解决“有没有”、“是不是”的问题。定量分析是确定研究对象在某个方面的量“有多少”的分析。②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静态分析是在相对静止状态中去分析和认识事物的方法。动态分析则是在运动变化中去分析和认识事物的方法。无论是静态分析还是动态分析,都必须透过事物的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③定量与定性、静态与动态相结合在高考试题中,单纯性考查定量或定性、静态或动态比较少见,往往把定量与定性、动态与静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2009年全国卷Ⅱ第39题(6)小题:改革开放30年来,尤其是在“中部崛起”战略的指导下,位于该地区的甲地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在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表3三次产业产值比重表(%)根据表3,指出甲地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经济发展的特点。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78年全国28.147.923.9甲地5130192007年全国11.348.640.1甲地29.733.536.8定量、定性、静态、动态分析(实例)参考答案A.第一产业比重大幅度下降(-21.3%),第三产业快速上升(+17.8%),第二产业的比重小幅上升(+3.5%)。B.第一产业的比重在1978年超过50%,这说明过去该地是典型的农业地区。2007年第一产业的比重仍然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高18.4%),这说明该地农业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农业是该地的传统比较优势产业。)C.第二产业发展缓慢,比重上升有限,略超过全国平均上升幅度(高2.8%),但第二产业比重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低15.1%)这说明该地的工业化水平较低,有很大的发展空间。D.第三产业的发展大体与全国发展水平保持同步(占比上升17.8%),但第三产业的比重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低3.3%),这说明该地第三产业仍然具有较大发展空间。点评:从这道试题的答案可见,既分析了某一年份的实际状况(静态),又分析不同年份的变化情况或变化趋势(动态);既采用了背景材料所提供的大量数据(定量),又通过数据分析概括出数据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或规律(定性)。较好地体现了动态与静态、定量与定性的有机结合。④功能分析功能分析是确定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些功能或具有哪些作用或影响的分析。这种分析主要是解决研究对象“有什么作用”的问题。比如,2015年全国卷Ⅰ第38(2)结合材料二好所学经济知识,分析现阶段我国增加财政赤字的合理性,并说明应该如何用好财政资金。(功能分析)⑤因果分析因果分析是确定引起某一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原因的分析。这种分析主要是解决研究对象“为什么”的问题。比如,比如,2015年全国卷Ⅰ第39(2)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因果分析)(5)归纳的方法归纳的方法,是指从个别性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思维方法。它体现了人们认识从个别到一般的过程。在文综试题中,经常被当作一种思维方法加以考查。比如,2005年北京卷第37题(3)小题: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于19世纪初获得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又迎来了“短暂的春天”。试归纳上述两个阶段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共同原因。2006年文综重庆卷第37题(1)归纳英帝国主义的特征。(6)演绎的方法①演绎思维方法的内涵演绎是与归纳相反的思维过程,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演绎的方法在文综测试中具有比较突出的地位,已成为近年来文综论述题经常考查的思维方法。它是从抽象到具体,即从一般性的前提推出个别的或特殊的结论的思维形式。其思维过程用公式表示就是:大前提——小前提——结论,由于其推理过程由三个部分构成,又称为“三段式”。
②演绎推理的形式大前提——一切客观规律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小前提——经济规律是客观规律结论——经济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用M表示上述推理中的“客观规律”,用P表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用S表示“经济规律”,其推理结构可以写成:
一切M是P
一切S是M
一切S是P在高考试题中经常考查演绎的思维方法,只是在推理过程中,不象演绎逻辑推理中的要件那么明显和齐全,往往隐含着某个要件。③政治科解题的演绎范式多年来高考命题都比较重视考查演绎思维能力。根据本人多年的思考与研究,把演绎思维方法编制答案的解题思路归纳为三种基本范式。范式一:大前提——原理或方法论标题(往往省略)小前提——原理或方法论的具体方面(主干)结论——结合材料分成几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演绎方法的三种解题范式范式1实例——2012年全国卷39(2)大前提——辩证否定观小前提——
A.世界观: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及克服又保留。
B.方法论:辩证的否定要求立足实践、不断创新。具体结论——
科研人员批判继承传统中医药文化,克服传统龙脑生产的局限性,创新发展思路,开发新产品,从而取得成功。范式1实例——2015年全国卷Ⅰ第39(2)大前提——认识论的观点小前提——
①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功能反映②认识的反复性:认识受到主体状况、客体状况以及认识条件的制约。具体结论——
①不同学者在知识背景、兴趣爱好、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②记录片涉及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村规民约、民风民俗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导致不同学者感受的差异性。范式二:◆大前提——原理标题(往往省略)◆小前提+结论
小前提①+结论①=答案要点①
小前提②+结论②=答案要点②
小前提③
+结论③=答案要点③范式2实例——2012年全国卷39(3)大前提
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小前提+结论小前提①——坚持从实际出发结论①——把传统中医药理论与新的实际结合起来小前提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论②——国家扶持和发展特色中医药产业演绎方法形式2——实例2013年全国卷Ⅱ第39题(1)结合材料一,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如何处理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大前提小前提具体结论对立统一观点——任何事物都包含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汽水静态混合加热器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单柱期刊架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年宫庭灯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木制太阳伞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PVC透明包铁窗纱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钢制屏风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绣花被罩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环型紫外线杀菌灯管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无管网灭火装置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环保粘接材料项目成效分析报告
- 医院玻璃采光顶玻璃雨棚施工方案
- 路易斯·康作品分析课件
- 十二木卡姆课件
- 人身保险产品定价原理课件
- 运输车辆卫生安全检查记录表
- 侨界领袖陈嘉庚(共33张PPT)
- 配电房、发电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 水利工程实验室量测作业指导书
- 房建装修修缮工程量清单
- 徕卡v lux4中文说明书大约工作时间和可拍摄图像数量
- 格力2匹柜机检测报告KFR-50LW(50530)FNhAk-B1(性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