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域的相关概念及理论913_第1页
城市地域的相关概念及理论913_第2页
城市地域的相关概念及理论913_第3页
城市地域的相关概念及理论913_第4页
城市地域的相关概念及理论91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地域的相关概念

及理论(一)城、市、镇、城市、城镇(1)夏代古城—山东章丘县城子崖(2)夏代古城—河南登封县王城岗(1)城:最早是一种大规模、永久性的防御设施,主要用于防御野兽侵袭,后演变成防御敌方侵袭,所谓“城成也,一成而不可毁也”。

但此时的城还不具备宗庙、宫室、商业市场手工业工厂等一般城市所应具备的物质要素。因此,其还不是城市。(2)城市:只有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在人口集中的城市设立市场,城市方才产生。此种意义上的“城市”出现在春秋时期。②市的位置:“城内”

(3)市:即商品交易的场所。早期“市”常在居民点的井旁;中期,市占一坊之地;宋以后,市由坊内扩展为一整条街。从区位上,汉魏之际,市位居城外郭内;之后,市逐渐移至奴隶主贵族居住的城中,并有固定的位置,于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方才产生。

(4)镇:早期以军事行政职能为主,“有商贾贸易者谓之市,设官防者谓之镇”是镇与市的区别。到宋代,镇才摆脱军事色彩,以贸易镇市出现在经济领域。成为介于县治与草市之间的一级商业中心;近现代引申为一级行政单位和起着联系城乡经济纽带的较低级的城镇居民点。(1)“市”的形态一:“市井”(2)“市”的形态二:“市坊”(3)“市”的形态三:“街市”①市的位置:“城外郭内”(5)“城镇”与“城市”两者有严格意义上的区分。只有那些经国家批准设有市建制的城镇才称为“城市(city)”。不够设市条件的建制镇才称为“镇(town)”。“市”和“镇”的总称才叫城镇或市镇。两者在许多场合下均作为“乡”的反义词而被混用。(二)城镇确定的标准城镇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①以非农人口为主,在职业构成上区别于乡村;②聚居较多的人口,在规模上不同于乡村;③有比乡村要大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④在物质构成上不同于乡村,具有上下水、广场、街道、影剧院等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⑤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和文教的集中地。在职能上区别于乡村。小村(hamlet)村庄(village)镇(town)城市(city)大城市(metropolis)农村居民点类型城镇居民点类型居民点类型体系城镇确定的指标①单纯用某级行政中心所在地为标准;②单纯以城镇特征为标准;③单纯以居民点人口数量划分城镇;④用居民点的人口数量和密度指标相结合;⑤用人口规模和城镇特征两个指标相结合⑥用人口规模和从业构成两个指标相结合⑦取两个以上指标作为标准。下限标准国家和地区100乌干达200丹麦,瑞典,挪威,冰岛,格陵兰,法罗群岛400阿尔巴尼亚500南非,巴布亚-新几内亚,新喀里多尼亚1000加拿大,委内瑞拉,格林纳达,澳洲,新西兰1400汤加1500巴拿马,哥伦比亚,爱尔兰2000肯尼亚,利比里亚,埃塞俄比亚,加蓬,扎伊尔,安哥拉,塞拉利昂,留尼汪,阿根廷,古巴,玻利维亚,洪都拉斯,瓜德罗普,马提尼克,以色列,阿富汗,捷克和斯洛伐克,卢森堡,法国,德国,希腊,南斯拉夫,荷兰,所罗门群岛2500美国,墨西哥,波多黎各,委内瑞拉,泰国,关岛3000英国5000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孟加拉,韩国,土耳其,尼泊尔,沙特阿拉伯,约旦,黎巴嫩,加纳,马里,马达加斯加,赞比亚,索马里,苏丹,喀麦隆,奥地利,比利时10000塞内加尔,马来西亚,科威特,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瑞士20000尼日利亚、毛里求斯50000日本单位:人城镇定义中包含有人口下限标准的国家和地区(三)城乡界限的划分理论上,城镇的辖区界限应该是城乡之间的分界线;但从地理空间上,城镇聚落的实体范围和城镇行政界线相一致的情况很少。存在两种情况,如图所示。实际上,由于空间上并不存在城市消失和乡村开始的明显的标志点,在城乡过渡带和城乡交接带画出的城乡界限具有主观性;另外,现代城市成为了中心城市和包括外围若干城镇在内的城郊复合体,城乡界线的划分更难上加难。城市边界城市建成区城市辖区和城市实体的不一致国外的划分方法(1)日本的划分方法

用人口密度的标准进行城市可比区域的定界,通过计算城市内部每一个最小行政单元的人口密度,画出不同密度的城市区域的轮廓。这种方法认为只有在相似人口密度值以内的城市区域才能进行合理的、有意义的比较。日本在1960年的国情调查中,将人口密度在4000人/平方公里以上,整个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地区叫做人口集中地区,以此来代表城市的实体。(2)美国的划分方法

对城市实体范围的划定使用详细的规定。美国国情普查规定,城镇人口由居住在城市化地区的全部人口和城市化地区以外的2500人以上的居民点的全部人口构成。这样,1980年左右代顿市的城市化地区图如右,中心城市代顿人口20.3万,有几十个单元组成的四周的密集居住区有人口39.2万,合起来是一座接近60万人口的大城市。国外的划分方法城市化地区(UrbanizedArea)是美国为确定城市的实体界线以便较好地区分较大城市附近的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而提出的一种城市地域概念。每一个城市化地区由中心城市和它周围的密集居住区(Urbanfringe)两部分组成,合计人口在5万以上。中心城市是指城市化地区内人口最多的一个或两个设有建制的市。中心城市周围互相邻近的密集居住区由下列区域组成:互相紧邻的2500人以上设有建制的居民点或普查规定的居民点;人口不到标准的居民点,人口密度需达到1000人/平方公里;由道路相连接的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公里1000人以上的没建制的邻近地域。假如上述标准都达不到,如果其被符合上述标准的地区包围,或距离城市化地区边界一英里内;或位居连接在城市化地区本体以外不超过1.5~5英里的符合上述密度标准的,也被视为密集居住区;在土地利用中作为铁路站场、飞机场等邻近的非居住用地。其它城市地域概念大都市区(MSA):一般指一个大的城市核心以及与该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的邻接社区的组合。由县作为构造单元。

美国早在1910年提出大都市地区(MetropolitanDistrict)的概念。1980年后改称为大都市统计区(MSA)在统计上,每个MSA必须至少包括一个5万居民以上的中心城市或至少5万居民的城市化地区。一个MSA有中心县和外围县两部分组成。中心县外围县外围县外围县外围县城市化地区大都市区其它城市地域概念确立大都市区地域标准的核心是以非农业活动占绝对优势的中心县和外围县之间的劳动力联系的规模和联系的密切程度。

中心县是中心城市所在的县,而且县的人口至少有50%以上是在城市化地区的邻接县。外围县必须满足某些大都市的特征和到中心县的通勤等特别要求。中心县外围县外围县外围县外围县城市化地区大都市区大都市带定义(megalopolis):有许多都市区连成一体,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活动存在密切交互作用的巨大的城市地域(Gottmann,1957)。世界性大都市带:几个大都市带相互联结而形成一种由许多大的结点或发展极联结成网络的具有巨大空间和人口的聚落形式。①区域内必须有密集的城市;②有相当多的大城市形成各自的都市区,核心城市与都市区的外围县有着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③有联系方便的交通走廊把这些核心城市联结起来,使各个都市区首位相连没有间隔,都市区之间也有着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④必须达到相当大的人口规模,戈特曼坚持以2500万人为标准;⑤是国家的核心区域,具有国际交往枢纽的作用。通勤场和城市场通勤场:指到有关中心城市通勤的外界(0%等值线)所包含的范围,是比大都市区更大的功能上的城市地域概念。大都市区的外界大体与通勤率10~30%的范围相当。城市场(弗里德曼,1965)同时包括围绕市中心及其周边许多城镇的主要用于农业和娱乐的开阔空间,这些空间均是城市化空间的组成部分。比通勤场更大,是从良好的社会经济网络演化成的有着相对低密度的、广阔的多中心结构。中心城市1都市区界小通勤场大通勤场界中心城市2都市区界小通勤场大通勤场界中心城市3都市区界小通勤场大通勤场界通勤场和城市场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匹兹堡东京-名古屋-大阪-神户伦敦-伯明翰-曼彻斯特-利物浦阿姆斯特丹-鲁尔-法国北部工业区长三角都市带米兰-都灵-热那亚里约热内卢-圣保罗洛杉矶-旧金山湾珠三角都市带中国的城镇概念和统计口径市镇设置标准

1955年,国务院公布第一个确定城镇的标准,采用居民点的人口下限数量和职业构成两个要素相结合的方式。规定常驻人口2000人以上,居民50%以上为非农业人口的居民区即为城镇;聚居人口超过10万的城镇可以设市。

1963年,设镇的下限标准提高到居住人口3000人以上,非农人口占70%以上;缩小了市的郊区范围,规定市镇中农业人口不超过20%;市区和郊区的非农人口列为市的城镇人口,农业人口不再作为城镇人口。

1984年,人民公社被撤销并恢复乡作为县以下的乡村基层行政单位。要求非农人口和自理口粮常驻人口需达到2000人以上。

1986年,设市标准出现变动。非农人口6万人以上,年GNP超过2亿,已成为该地经济中心的镇,可以设市;总人口50万人以下的县,县人民政府驻地所在镇的非农人口超过10万,常驻人口中农业人口不超过40%,年GNP超过3亿,可撤县设市;市区非农业人口25万人以上,年GNP超过10亿元的中等城市可以实行市领导县的体制。河南省城镇化率全国城镇化率全国城市数全国城镇数中国的城乡划分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