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1页
《望海潮》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2页
《望海潮》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3页
《望海潮》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4页
《望海潮》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望海潮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1、能按要求描述杭州“繁华”景;品“清嘉”词味;听“沉醉”音;填“真意”词:能饱含感情美读全词,2、能赏析细读“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极致美,学习与运用作者对物像选取、修饰、联结方面的深厚功力。教学设计

兴趣故事导入,讲述在古希腊神话的女神海伦,因为美而引发特洛伊战争的传说,而过渡到中国历史上也有因为一首词,引发了一场战争的传说。

补充材料:此词流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三

试问,是怎样的美让人如此痴迷与神往?红颜已成白骨,诗词却流传千古至今依旧充满魅力,让我们一起走进有着词中清明上河图之称的《望海潮》一、齐读与个读

明确要求读准字音,韵脚与节奏,饱含情感,抒情时读舒缓,豪放时读气势二、答疑

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词句意思,自主提问。三、反问

可提问小细节,加深学生理解词,词人的年纪(15、16)、词所写的地方(杭州)、那个词最能概括杭州的总体风貌(繁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少年才气,挥毫写杭州繁华景,一起再次聚焦少年柳永景物描写的深厚功力。四、赏“繁华”景

拍摄一部杭州的宣传片,要求:成立摄制组,每组选一个最具表现力的画面来展现杭州印象(讨论限时3分钟)

选哪个镜头?怎么拍的美?各组推选一个导演汇报。

活动设计初衷是想训练学生,抓住景物描写的特点,景物描写三部曲定镜头(物象选择)加特效(物象修饰)连片段(物象连结)五、品“清嘉”味

小组讨论,何处无桂子,无处不荷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此句流传千古,让无数人对此美景心动,那么美在哪里?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堪称千古丽句。“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十里”是说湖中广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一句牵出了诸多意象,湖、山、秋月、桂花、荷花奔赴而来,令人心旷神怡,遐想万千。“三秋桂子”就让人联想起有关西湖的美丽传说。传说西湖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带露的桂子从天飘落,馨香异常,那是从月宫桂树上飘落下来的,是寂寞的嫦娥赠与人间有心人的。因此宋之问《灵隐寺》中写道:“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白居易《忆江南》中也有“山寺月中寻桂子”。美丽的传说给秀丽的西湖增添了神秘空灵的色彩。

再次质疑如此解读,表面看来很形象,也具有煽情的意味,然细细想来,对桂子荷花之美依然语焉不详。试问,哪里的桂花不香,花期不长;不用说“十里荷花”就是百里千里荷花在今天亦不是难事;再说那传说,毕竟只是给桂花之美增添了一丝神秘空灵的色彩,却未必是“三秋桂子”美之本质。“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承“清嘉”而来,“三秋”,秋季三个月。“桂子”,桂花。这句是写桂花飘香,时间很长,与“叠巘”相呼应。“十里荷花”,是写荷花种植很广,与“重湖”相呼应。这八个字,摄住了西湖“清嘉”之神。

引导学生,赏析“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八个字,重点应落在对“重湖叠巘”四字上。“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三句从湖山风光处落笔。“重湖”,指西湖,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在钱塘门外筑了一条长堤,世称白堤。而西湖以白堤为界,分为外湖和里湖,所以词人称为重湖。“叠巘”,当指杭州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山岭。“重湖叠巘清嘉”一句,十分准确地抓住了湖中有湖、山外有山的特色。“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承“清嘉”而来,“桂子”,与“叠巘”相呼应,山寺之上,月光之下,那桂花的香才是真的沁人心脾才馥郁久远。“荷花”,与“重湖”相呼应,阳光之下,浩淼水域之中,那荷花方才美艳之极。这八个字,摄住了西湖“清嘉”之神,不施重彩,不做刻绘,却把西湖湖光山色之清新秀丽之美传达的淋漓尽致。这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美景,是以“重湖叠巘”为背景才呈现出它全部的美丽。无处无桂子,无处不荷花;无处桂花不香,无处荷花不艳,而只有在杭州西湖,在潋滟水光空蒙山色之中桂子荷花才抵达一种美的极致。一隅之中的桂子,池塘之内的荷花,美则美矣,却缺少一种大境界大气象。

正如孙犁在《黄鹂》中所说: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这就是它们的极致。柳永让杭州呈现出,荷满重湖,桂开叠巘,方是它们迷人的极致,极致的视觉盛宴。六、再次引发细读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在“重湖叠巘”之中各自呈现了它们美的极致,然而它们的美又属于不同的类型。说荷花之美,写荷花流传最广的诗莫若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句,由此可知荷花之热烈美艳之极。一如泰戈尔诗“生如夏花之绚烂”,我想这绚烂的夏花之中荷花应是重要的一枝。来看桂花,李清照《鹧鸪天》有云: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如果说荷花呈现出美的热烈外放一端,而桂花则是幽微隐约的,呈现出美之内敛婉约之一极。且前一种美是短暂的,而后一种美则是持续的恒久的。这美之外放与内敛之两端都在西湖的湖山之中达到一种极致。所以才会有,金主完颜亮的投鞭渡江之志。

词中表现热烈外放之美的词句有: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羌管弄晴,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等句;而呈现一种婉约内敛之美的词句则有:烟柳画桥,风帘翠幕,菱歌泛夜,吟赏烟霞等句。

这里只想就“菱歌泛夜”四字作一深入的赏析。当然,西湖中的采莲(菱)人会有许多,但在我的想象里那些采莲的应该是青春的少女,美丽的少女,她们的美当如王昌龄《采莲曲》中的所描绘的那样: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如果说王昌龄的诗还属于侧面的含蓄描写的话,那么我们可以读一读梁元帝《采莲赋》,去看看那些采莲的少年女子的美: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不说那束素的纤腰,不说那“浅笑”“敛裾”的妩媚,只想象那“夏始春余,叶嫩花初”季节里如嫩叶初花的青春之美让已足以让人怦然心动了。更何况这些采莲的少女们,采莲似乎是业余的,而唱歌,唱那情歌艳歌似乎才是她们最重要的“工作”,也是最能引起人们无限遐想的地方,如果要说杭州最摄人心魄的美,并不在那“烟柳画桥,风帘翠幕”的朦胧婉约上,不在那“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的粗犷阔大上,不在那“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的豪奢上;也不在那“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自然风光里,不在那“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的热闹场景中,只在那“菱歌泛夜”的少女身上所透射出的极含蓄婉约而又极热烈奔放的歌唱里。这方是杭州之美的精髓所在,这方是杭州让人心驰神往真正缘由。

而这采莲少女的全部美丽,也只有在江南,在杭州,在西湖的湖光山色之中才能完全的淋漓尽致的传达出来,才能抵达一种极致。至此,我们可以来概述杭州城的美,无论是让完颜亮怦然心动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自然美景,还是让笔者魂牵梦绕的“菱歌泛夜”的少女之美。都有一个大的背影,那就是杭州清新秀美的“重湖叠巘”,湖光,山色,桂子,荷花,采莲的少女,自然和谐,浑融如一,这是一个多么惬意的世界,这是一种多么诗意的生活,这是一个怎样天人合一的境界。七、听“沉醉”词,

再次提问,荷花在夏日开,并且对应重湖,桂花在秋日开,并与叠巘相对,为何不写成十里荷花,三秋桂子?

再次齐读寻找答案,韵脚为a为了音律的和谐之美。这也是一中极致的听觉盛宴。再次品读。

作业布置诉“真意”词,运用景物描写三部曲(物象选择、物象修饰、物象连结)的方法融合词音韵和谐的特点,仿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填词一句。板书设计一场美到极致的视听盛宴

赏“繁华”景

品“清嘉”味

听“沉醉”音

填“真意”词教学反思

正如日本玄绛禅师所言“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