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专题2
一、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国民经济实力十分薄弱,现代工业很少。受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影响。受苏联模式的影响。(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客观主观
当时在理论上普遍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条件:20世纪50年代,计划经济体制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国民经济实力非常弱小的条件下,我国能够集中主要力量开展以156个重大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比较迅速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针对经济建设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毛泽东等党中央领导对如何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体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不能只顾一头,必须兼顾三个方面;各个生产单位都要有一个与统一性相联系的独立性,才会发展得更加活泼。——毛泽东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陈云在党的八大上就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构想,即在所有制结构、经济运行和市场结构三个方面,允许保留一部分个体经营、一部分产品自由生产、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以此来弥补所有制过分单一、忽视市场机制的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不足。“计划与市场问题”手稿一、超级国家公司的组织成本极其高昂1.垄断购买和垄断销售都要付出巨大成本2.维持生产领域的准入成本高昂(户籍制度)3.信息成本太高,信息不灵二、企业缺乏自生能力1.不具备比较优势的重工业通过扭曲工资、原材料、消费品价格,在政府的扶持和保护下成长起来(中俄的重工业、日本农业,韩国和台湾的比较)2.社会主义国家企业的预算软约束,经营不好的企业可以向国家要优惠,要补贴三、计划和市场的边界1.两两人的交易,市场最有效(理性个体的利益最大化)2.存在外部性时,政府须出面(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在思考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效地发展生产力时,就已经提出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关系问题。1979年,邓小平提出,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肯定是不正确的,市场经济在封建社会时期就有了萌芽,社会主义应当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才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不搞市场经济,连世界上的信息都不知道,是自甘落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伴随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概念,明确肯定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和市场的作用范围都是覆盖全社会的”,新的运行机制总体上来说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期,经济活动中市场调节的比重已经超过了计划调节。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一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另一方面也出现了许多的矛盾和困难。如何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使之得到更快的发展,理论上需要有新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992年南方谈话
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二是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一是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对《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根据实践发展的要求,对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年份工业总产值(亿元)占工业总产值(%)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体企业外资企业私营企业其他企业200085673.747.313.927.46.15.3200195449.044.410.528.59.27.42002110776.540.88.729.311.79.52003142271.237.56.631.214.7102004187220.735.25.731.416.511.2注:1.外资企业指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
2.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指全部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资料1: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产值比重变化表年份城镇就业总数(万人)占城镇就业(%)国有单位集体单位私营企业个体外资单位其他形式单位1978951478.321.50.00.20.00.019801052576.2230.00.80.00.019851280870.226.00.03.50.050.019901704160.720.80.33.60.414.219951904059.116.52.58.22.711200023151356.55.59.22.84120012394031.95.46.48.92.844.620022478028.94.58.19.23.146.220032563926.83.99.99.33.446.720042647625.33.411.39.53.946.6注:1.外资单位指港澳台投资单位和外商投资单位。
2.其他形式单位指股份合作单位、联营单位、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资料2:城镇就业中不同所有制就业比重变化表年份投资总额(亿元)占投资总额(%)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其他经济外资经济1980910.981.95.013.10.00.019852543.266.112.921.00.00.019904517.066.111.722.20.00.0199520019.354.416.412.85.211.1200032917.150.114.614.313.17.9200137213.547.314.214.615.98.1200243499.943.413.815.019.97.9200355566.639.014.413.923.98.8200470477.435.514.114.026.59.9注:1.外资经济指港澳台投资经济和外商投资经济。资料3: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不同所有制经济比重变化表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各类不同的企业都进入市场,国有经济在市场平等竞争中发挥主导作用;在分配制度上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宏观调控上坚持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调节手段的长处。(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结构①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基础的独立的企业生产经营体系;(收支相抵、自负盈亏的硬性预算约束原则,企业独立的财产权)②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统一的政府、法律、税制、货币,打破地方保护主义)③以间接调控为主的的宏观调控体系;
(行业指导、反对垄断)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⑤稳定安全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社会化、对象普遍化)⑥完备规范的法律体系(进入、交易、竞争规则)
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模式一、美国竞争型市场经济模式(充分自由的竞争市场、防止垄断、政府干预程度较低)二、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社会保障体系居于主要发达工业国家之首,约占GDP的1/3)三、法国有计划的市场经济模式(经济计划事无巨细无所不包,对部门和国企有约束力;倾斜式增长,汽车、航空航天、通讯、核能)四、日本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模式(政府控制大部分税收、通过财政政策控制经济;年度计划、中期计划、长期计划;行政指导)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1、市场体系的涵义与构成
是指相互联系的各类市场的有机统一体。市场体系商品市场要素市场
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信息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市场体系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中央银行国有银行非国有银行商业银行金融活动的基础管银行的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中央银行国有银行非国有银行(民生银行)商业银行金融活动的基础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金融活动的补充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信贷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党的十二大肯定“劳动者的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补充”。党的十三大把私营经济、中外合资合作经济、外商独资经济同个体经济一起作为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党的十四大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是一项长期的方针。
改革开放后,我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认识不断深化。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该建立怎样的所有制结构,确立什么样的基本经济制度,我们党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首先要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公有资产在全社会总资产中占绝对优势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
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坚持公有制的性质,根本的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还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要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实行股份制: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有利于推进政企分开,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两权分离;有利于实现转换机制和科学管理,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和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非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还因为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二通过竞争,促进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加速市场化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第三外资企业的进入不仅会带来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且还会带来一些与社会化生产规律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经营方式和资本组织形式,可为我国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的体制创新提供借鉴。第一市场经济要求市场主体多元化,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多种市场经济主体,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条件;
一方面要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鼓励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措施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要依法加强监督和管理,引导它们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诚实守信、保障职工合法权益。要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和监管,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一、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三、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一、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马克思主义认为,分配方式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有什么样的分配方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收入分配领域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岗效薪级工资由岗位薪级工资、年功工资、业绩工资(即奖金)3个工资单元组成。资料:宝钢岗效薪级工资制
宝钢将企业的整体效益和岗位的劳动要素、劳动贡献作为工资分配的基本要素,建立起以岗效薪级工资制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工资制度,将企业的整体效益和岗位的劳动贡献作为工资分配的基本要素。一、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十分重视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反对平均主义的问题。
“不讲多劳多得,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
——邓小平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生产要素分配在私有制社会是不言而喻的,对社会主义而言则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提出的新问题。社会生产要素的分类:
一类是各种物质生产条件;
另一类则是人的劳动。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收入分配制度的一大特点。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一是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二是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三是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多种不同的分配形式,就其内容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三、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1.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社会主义必须走共同富裕之路,但怎样才能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改革开放以前,把共同富裕看成是全体人民在同一时间以同等的速度富裕起来,实行“大体平均,略有差别”的政策。平均主义的泛滥破坏了社会生产力。第一,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邓小平提出的这一大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共同富裕。他强调指出:“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大原则是共同富裕。”邓小平提出的“两个大局”的思想,就是处理“先富”与“共富”关系的基本指导原则。在一定时期内需要着重强调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而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就应该逐步把“共富”作为重点。1.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第一,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1.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第二,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级分化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承认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允许收入差别的存在和在一定程度内的扩大,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愈大愈好,愈大愈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条件。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惯用的判断国民收入差距程度的一个指标,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发明。如右图所示,图中横坐标为人口百分比,纵坐标为收入百分比,斜线为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曲线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斜线和曲线之间的面积A与斜线下部的全部面积(A+B)的比值被称为基尼系数。一般地说,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差距也越小。反之,弧度越大,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差距也越大。(0.4是警戒线,2014年中国是0.469)补充资料:基尼系数
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在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方面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要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1.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第二,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级分化1.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一次分配领域,中国的投资率太高,达到43%,而日本韩国在工业化进程的高峰期也没有达到40%。相反,居民消费率不到35%,储蓄率却超过50%。美国居民消费率是70%,印度的消费率都达到55%。二次分配,主要是社会保障,社会保障不完善,消费率不会高,内需也扩大不了2.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江泽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等。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及对中国的启示德国社会保障种类:1.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疾病保险、事故保险、失业保险、护理保险2.社会补偿:在战争或暴力行为中受伤的人3.社会救济: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保障无力自助的人4.社会补贴:教育补贴、住房补贴、育儿补贴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及对中国的启示德国社会保障特点:1.覆盖面广:使全体国民都能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使国民生活有很大保证2.采用现支现付的收支模式:社会保障的收支完全是社会互助,目前的从业者支付退休人员的退休金3.实行自治管理: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有社会专门的社会保险组织负责,组织为独立的社团法人,财务和组织上均独立于政府之外4.社会保障制度法制健全:先后制订了《劳动就业法》、《儿童补助法》、《住房补助法》、《社会保险法》等法律。健全的法制保证了复杂的社会保险制度的实施。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及对中国的启示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中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首先,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作为社会的稳定器,保障人民的基本生存问题。其次,社会保障制度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各个阶级间的社会矛盾。第三,在经济萧条时期,随着失业人数的增多,社会保障制度中各种救济、补助等支出增加,从而促进了社会购买力,一定程度上扩大内需最后,社会保障体系解决了大量人口就业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及对中国的启示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中社会保障制度的问题:1.社保金支出过大,严重拖累了政府在其他经济发展方向上投资的力度。出生率过低,人均寿命增长,老龄化问题严重。
2006年政府已经将退休年限从65岁提高至67岁2.
加重企业成本负担。企业必须承担其雇员一部分社会保险的责任,无形中大大加重企业的成本负担,削弱德国企业的成本优势3.滋生社会“福利病”。过高的福利水平使人们滋长懒惰习气,造成劳动力市场供求不平衡。经济缺乏活力,严重的威胁着德国经济的发展。然而“福利”的刚性又决定一旦有高福利,政府难以再进行降低。(法国、希腊)2.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要以经济的发展为基础,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合理地确定保障方式和标准。现有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国家法定的保障解决的是人们基本的保障,较高水平的保障需求应通过发展补充保险和商业保险来解决。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与个人财富的增加,保障范围和标准也将适当调整,使更多的城乡居民分享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2.健全社会保障体系2、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P229-230)(1)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社会保障面过于狭小、保障范围不统一、执行情况差距大。(2)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不健全。(3)社会保险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企业改革的要求。(4)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发展滞后。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四、统筹区域发展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六、积极扩大就业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以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是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中心的工业化,是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工业化,是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所谓“新”在于:它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从中国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情况出发,既遵循工业化客观规律,又体现时代特点的工业化道路。我国经济已经融入世界经济,成为国际分工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我们已不可能关起门来先搞工业化,再搞信息化,而是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一个带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一个带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问题。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同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密不可分的。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循环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稳定、完善、强化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加强扶贫开发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部署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
大力加强农田水利、耕地质量和生态建设。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健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障
进一步深化以农村税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统筹推进农村其他改革。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切实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培育农村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部署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概念的内涵: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三、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综合分析世界发展大势和我国所处历史阶段,作出了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三、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
进入21世纪,在科学技术的引领和推动下,人类正经历着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演进。科学技术特别是战略高技术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
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而且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三、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
创新型国家,一般来说,是指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必须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自主创新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引领未来就是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兴产业,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支撑发展就是从现实的紧迫需求出发,着力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重点跨越就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三、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
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
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不仅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四、统筹区域发展区域经济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经济活动。(一)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状况年递增速度国民生产总值东部中部西部(1979—1994年的15年间)019.88%16.2%15.78%东、中、西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1:0.67:0.551:0.54:0.43(1979—1994年的15年间)(二)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思想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邓小平:“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她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江泽民1999年6月18日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三)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意义第一,它将为21世纪我国经济的发展开拓新的广阔空间,是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第二,它对保持西部地区政治和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和保障边疆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第三,推进西部大开发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四)西部大开发战略重点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特色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培养各类人才,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在改革开放中走出一条加快发展的新路。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提出了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这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现代化全局出发作出的总体战略部署。温家宝考察江苏发挥优势更好加快东部发展四、统筹区域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困难地区的扶持。继续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作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等条件较好地区开发开放。建立健全资源开发有偿使用制度和补偿机制,对资源衰退和枯竭的困难地区经济转型实行扶持措施。四、统筹区域发展
区域竞争力(城市群)四、统筹区域发展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群······
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新世纪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飞跃,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根据我国国情和可持续发展要求作出的正确选择。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涵义“十一五”规划中仅有的两个量化指标:一,实现201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二,单位GDP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资源节约型社会1980年到2000年,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塞腰鼓听评课记录
- 陕西省宝鸡市太白县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土建计量》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
- 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土建计量》预测密卷含解析
- 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 党课课件含讲稿: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科技创新 支撑海洋强国建设
- 理解与应用民法模板
- 《财务报表课程》课件
- 吉林橡胶水坝施工方案
- 北京春节树木亮化施工方案
- 2024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范文
- 数学建模与数学软件(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生物化学实验(齐鲁工业大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集团公司股票交易管理办法(2023版)
- 2024年pmc年终工作总结8篇
- 文本数据可视化
- 发生盗窃应急处理预案
-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古代散文分类练习题汇编 (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国家统计服务中心招聘历年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 声学实验设计:探索声音的传播与谐振现象
- 算法竞赛入门经典(算法实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