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路德》与心理传记学_第1页
《青年路德》与心理传记学_第2页
《青年路德》与心理传记学_第3页
《青年路德》与心理传记学_第4页
《青年路德》与心理传记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年路德》与心理传记学16级历史学基地班田耕“心理史学”的两支脉络侧重于个体人物心理分析的“心理传记学”发源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并以此作为主导性的分析工具,由于二战期间大量欧洲学者到美国寻求避难而在美国形成了广泛影响。侧重于族群整体精神风貌研究的“心态史学”继承于法国的史学传统(如年鉴学派),研究的是历史上社会群众(或其中的一个部分或集团)所共有的观念和意识,这种观念和意识在民间世代相沿,一般不因政权更迭而发生变化,因此不同于官方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精神文化乃至整个人类历史种最具相对稳定性的部分。周兵:《心理与心态——论西方心理历史学两大主要流派》复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51-55目录本书作者和他的理论心理传记学的分析方法和准则分析实例:马丁·路德(MartinLuther1483-1546)的认同危机埃里克·埃里克森(ErikHErikson,1902-1994)美国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同一性危机(认同危机)概念的提出者,创立了以同一性概念为核心的心理社会发展学说。埃里克森于1958年出版的《青年路德》和1969年出版的《甘地的真理》这两本书,用其创立的同一性理论来解释宗教改革人物路德和印度国父甘地的生命故事与历史事件的关系,使他成了心理历史学和心理传记学领域的重要人物。他提出的理论和他的生命故事有密切的关系,作为私生子,埃里克森至死未知生父是谁,其一生都在寻求身份认同(同一性)的问题。埃里克森逝世之后,有多篇文章采用心理传记学的方法探究了他的生命故事。欧文·亚历山大:《埃里克森的心理传记与心理传记中的埃里克森》,载《心理传记学手册》,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关于本书,你需要知道的一些理论……(一):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的八个阶段(或八个生命周期)大致年龄对应的发展阶段/危机(“一个两军对垒的战场”)弗洛伊德的发展阶段出生~1岁基本信任VS基本不信任口唇期1~3岁自主VS羞耻和疑惑肛门期3~6岁主动VS内疚性器期6~12岁勤奋VS自卑潜伏期12~20岁自我认同VS角色混乱生殖期20~40岁亲密关系VS孤独生殖期40~65岁繁衍VS停滞生殖期65岁以后自我整合VS绝望生殖期关于本书,你需要知道的一些理论……(二)埃里克森:青少年的自我认同危机(“我将会是什么样的人?”)职业、理想、价值观、世界观、所处的文化和群体……青少年需要对这些建立认同。“在生命周期的那一段时期,认同危机的产生,是由于每一个青少年都必须在童年的残留与对成年的憧憬中,制造出一个自己的重心感与方向,与一个行得通的统一感。他必须在自己对自己的看法与别人对自己的判断和期望之间,找到一个有意义的相同点。”(埃里克森,《青年路德》)认同是人对自己存在问题的回答:长期无法建立认同感,会导致人变得压抑、敏感和失去自信;对未来充满无助感,自杀、犯罪的可能性也会变大。认同感建立的四种状态:早闭(foreclosure)、延缓(moratorium)、混乱(diffusion)、达成(identityachievement)心理传记学的分析方法和准则(一)分析的基本准则:如何避免犯错?弗洛伊德在《达·芬奇的童年回忆》(1910)中,提出了心理传记应该遵循的基本写作准则:1、孤证不立。“只发现某一个特征是难以令人感到满意的”2、避免把传主病态化/理想化。“精神病学的研究目的不应该是‘让辉煌黯然失色,使崇高蒙上污垢’。想把伟人的完美同普通人的不足分离开来的鸿沟填平,会让人感到不满意。”3、避免从不充分的材料中得出强硬的结论。“它只能是……研究者的责任,他们根据不充分的资料,非要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来得出某种专业的观点”4、在甄别史料时,应该把记述者本人的判断/辩解和所记述的事实区别开来。心理传记学的分析方法和准则(二)心理史学家们如何从史料中发掘线索(1)凸显指标重复事件:任何重复出现的交流、主题、情景或重大或偶然的事件、人际模式、观念等初始事件:在文中最先出现的内容,往往比其他内容告诉我们更多的事,或者有独特意义强调:传主努力通过某种方式刻意粉饰,包括强化/弱化所掩盖的事件孤立事件:在叙述中出现了孤立的资料,与周遭的文脉无关,似乎联系不起来独特性:传主本人过分强调事件的独特性和特异性被打断的叙述:传主开始讲述故事却又忘了要如何说完,跳到另一个话题,回避事件本身歪曲遗漏:描述了一个明显错误、不符合史实的记忆,或者对其歪曲否认:缺乏明确理由的情况下传主对一个事件的强烈否认心理传记学的分析方法和准则(二)心理史学家们如何从史料中发掘线索(2)原型情景(prototypicalscene)/屏蔽记忆(screenmemory)个体将自己发展历程中的创伤、冲突、危机凝缩于一段早期的记忆或情景之中,通过对这段记忆的解读我们可以探索传主内心的秘密。这种“原型情景”一般具有如下一个或几个特征:1、回忆清晰、具体,有着非常深刻的情感体验。2、情景总是弥漫或渗透在不同的语境、活动或创造性的作品中3、情景涉及个人与发展性冲突(参见之前讲的八个生命周期)的“遭遇时刻”,或者与家庭内部的冲突相关联。4、情景本身可能与当事人所处的现状相背离,且被反复提及。分析实例:路德的自我认同危机(1)独特的事件:唱诗班中的发狂分析实例:路德的自我认同危机其他传记作家要么把这则史料进行宗教化的解读(比如路德为魔鬼附身),用以攻击路德宗;要么把这则史料当成青年路德患有抑郁症的证据;有的人则因为路德本人留下来的文字没有提及此事,从而否认这则材料的真实性。埃里克森认为,这个事件很好地展现了青年路德内心的矛盾与冲突,而且我们为了解释这种冲突的性质,必须追溯到路德在原生家庭中的生活与他的早年经历。分析实例:路德的自我认同危机(2)路德的早年生活1、与父亲的冲突:路德从小就表现出很强的宗教情结,而他的父亲却想让他在世俗社会中出人头地,送他去读法律。在二十二岁的暴风雨事件之后,他未经父亲的批准就进入了修道院。2、父亲的身份认同:路德的祖父是一位农场主,他父亲却未能继承祖父的农场,不得不转业做矿工。父亲对农民的鄙视,影响了路德对农民的态度。3、父亲对待路德的态度:作为矿工,父亲宣扬强烈的怀疑。矿工常常把自己的过错归咎于魔鬼,也常常指责他人为魔鬼附身。他脾气不好,常鞭笞路德。4、母亲的影响:母亲一方面也责罚路德,一方面也为他提供了安全感。这影响了路德对上帝的看法。分析实例:路德的自我认同危机(3)路德的发展性冲突打击教学法:路德在7岁时被送进学校学习拉丁文,是时他正处于“勤奋对自卑”这一发展阶段。教师们常常采用恐吓与体罚(打屁股)的方式,强行把知识灌输进学生的脑子里。这给路德造成了心理上的伤害,也影响了他日后的理论。暴风雨事件:路德十四岁以后在游历中结识了不少宗教人士,这让他对世俗产生怀疑。在返校路上的暴风雨中,闪电打到了路德身旁。他马上向圣安娜(天使)呼救,立下诺言要去当修士。上帝和父亲的竞赛:父亲拒绝为儿子提供祝福,母亲与路德断绝了母子关系。后来因为瘟疫的缘故,很勉强地接受了儿子的决定。青年路德为了缓解父亲和“超我”给他带来的压迫,愈发向上帝靠拢。分析实例:路德的自我认同危机(4)路德的认同延缓期修道院的生活:净化仪式、封闭环境的磨练、祈祷与告解第一台弥撒:调解天上的父亲与地下的父亲,争取父亲的认同告解没有解决路德心中的矛盾:驱除“魔鬼”(不好的念头,如性冲动)与认同父亲路德的老师施陶华兹推荐他担任神学教授:“传道者的父亲”分析实例:路德的自我认同危机(5)艰难的认同感达成:新教的诞生罗马之旅:对教廷和圣城的失望对《圣经》的研究与讲演:新思想的出现与挣扎“塔中启示”对母亲的重新认同:“信仰是来自于听,而不是看”“信仰就是灵魂的器官与座位”1517:《九十五条论纲》,跟教皇的决裂,翻译德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