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苦难的琴音精读-参赛作品_第1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苦难的琴音精读-参赛作品_第2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苦难的琴音精读-参赛作品_第3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苦难的琴音精读-参赛作品_第4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苦难的琴音精读-参赛作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教案【教材分析】《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是典型纪录时代苦难的诗歌,表现的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迷茫,本诗表现的忧患意识,流露的忧郁情感,蕴含的时代悲剧性内涵,能产生巨大的情绪冲击力,激起学生的共鸣。【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食指及本诗的写作背景。(二)过程与方法:放在时代大背景来理解诗歌深刻内涵,强调思想性;反复朗读,突出诗歌的音乐美,品味富有弹性与张力的诗歌语言,强调人文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人独特地内心感受,培养热爱家乡的真挚感情。感受诗人深刻的人性关怀,体会诗人在这一瞬间独特的内心感受。【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感受诗人深刻的人性关怀,体会本诗的语言特点,品味诗句的含义深刻主题。教学难点:本诗幻觉意象的组合,解析幻觉意象的组合;体会诗歌词语和诗句的深层含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新课导入北京是我们国家的首都,是世界文化名城,2023年冬奥会将在这里举行,去看奥运会是很多人的梦想,但怎么去北京最实惠便捷呢?当然是乘坐火车了。几乎每个人都在电视上见过北京火车站,那个有着大钟楼极具中国特色的建筑,你能想象得到有人为它写诗吗?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它就写于北京的火车站。二、作者名片幻灯出示。食指,原名郭路生,著名诗人,被称为新诗潮诗歌第一人。小学开始热爱诗歌,20岁时写的名作《相信未来》、《海洋三部曲》、《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等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广为流传。2023年4月28日与已故诗人海子共同获得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著有诗集《相信未来》、《食指、黑大春现代抒情诗合集》、《诗探索金库·食指卷》、《食指的诗》。二、背景介绍幻灯出示文革及上山下乡图片,让学生了解感受时代背景。“多情自古伤离别”,这首诗表现的就是百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离开家园,奔赴乡野边陲时的一首离别诗。凡是经历过那种场面的人,都会永世不忘。远离父母、远离亲人、远离家乡,对刚刚步入人生的十几岁的青年到底意味着什么?在惶恐、希求与别离的痛苦之中,当时的北京火车站告别的泪雨与声浪如海潮般有卷走车站的力量。这不是一般的分离,也许就是永别。同学、朋友各奔东西,父母儿女远隔千里,到底何时能相见?到底明天会发生什么?“文革”的那些岁月里谁也无法预测,也许这就是他们“最后的北京”。那是一个社会物质贫乏,人民在精神上却无限狂热的年代。仿佛所有的人都看到共产主义的实现就在眼前,再加一把劲就能得到,而它的缔造者毛主席就在人们心中就如同神明一般。1968年《人民日报》刊发了毛泽东的一条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收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接着又连续几天以大量篇幅报道了全国各地青年上山下乡的消息,毛主席以他巨大的影响力改变了整整一代城市青年和数千万城市家庭的命运。几乎所有的青年在各式各样的号召下,怀着对毛主席的无限崇拜与忠诚投入到这场运动中。那个时候,满街都有这样振奋人心的标语口号,人们每时每刻都沉浸在一种革命理想主义精神的高度兴奋中。在追逐理想的冲动中,在城市的动员之后,那些并不比大家大多少的孩子们接到了一张张上山下乡通知书。时代的热情感染着他们,他们开始整理行装。于是知识青年们,以万、数十万计为单位的数量,先后挤上了一列列北往西去的列车。他们都还没来得及作一点必要的准备,甚至不知道如何准备,怀着各式各样的梦想和幻想,带着共同的青春和热血,带着共和国的年龄,这些定格在胶片中的青春面庞怀着最美好的理想踏上了最艰辛的道路,随着一声长长气笛,告别了欢送的锣鼓、告别了喧闹的城市、告别了读书声,告别了流泪的同学、年迈的父母。而这一去,他们并不知道是否还有明日的相见。在那场运动中,广阔天地把城市的孩子们分送给一个个贫穷的村庄。直到很多年之后,当一部分的知青发现十年一梦自己依然两手空空无房无家、发现自己本该光明的前程即将永远留给田地、战天斗地的热情在时间的冲刷下还原成最朴素的愿望,回家。1980年这场轰轰烈烈的影响了一代人的运动终于落下大幕,但是,有的知青回来了,而有的却永远留在了异乡的农村,成为了一个地道的农民。本诗写于1968年12月20日,诗中描述的是诗人1968年12月20日4:08分,告别家乡北京到山西插队的情形。“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成了诗人个人命运的记号。三、整体感知1.听名家朗读诗歌,梳理诗歌的情感脉络。学生讨论后明确:第一诗节四点零八分告别北京第二诗节火车离京迷惘失落第三诗节幻觉叠合眷恋母爱第四诗节告别亲人回归现实第五诗节物我颠倒漂泊无依最后两节依恋北京惶惑忧虑2.朗读指导,注意停顿和语气语调。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作者:食指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片/手的海洋/翻动;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声/雄伟的汽笛/长鸣。平缓而深沉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升起我双眼吃惊地/望着窗外,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降下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手中。稍许颤音线绳/绷得太紧了,就要扯断了,我不得不把头/探出车厢的/窗棂。紧促直到这时,直到这时候,放慢我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一阵阵/告别的声浪,就要卷走/车站;北京/在我的脚下,已经/缓缓地移动。无奈我再次/向北京/挥动手臂,想一把/抓住他的衣领,逐渐上升然后/对她大声地叫喊: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重音因为/这是我的北京,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升降1968年12月20日3.体会诗人的情感思路。迷惘恐惧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震惊绝望我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依恋北京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四、品味语言:1、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诗人当时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明确:产生这种感觉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外界的火车开动给作者造成的错觉,实际并不是北京站的建筑剧烈的抖动,而是火车启动时的抖动;另一种是作者内心的抖动,此刻的火车启动,提醒他马上就要离开母亲,离开北京了,马上就开始漂泊无着的生活了,这对于一个20岁的知青内心是一种极为强烈的撞击和震撼。2、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我”的心为什么会如此疼痛?)明确:因为马上就要离开母亲,离开北京了,强烈的依母恋乡之情使他不愿离开这里,但又不得不离开,所以内心无比痛苦。3、我再次向北京挥动手臂,想一把抓住她的衣领,然后对她大声地叫喊: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诗人把“妈妈”和“北京”叠合在一起写,有何深意?)明确:这样写的目的是既表达对母亲的依恋,也表达了对家乡北京的难以割舍的感情,同时跟深刻传达出内心对党、对国家、对政府的殷切期望,希望党和国家关注知青的命运,不要忘记知青,不要抛弃知青,在这里“妈妈”和“北京”已不是表层意义了,而是代指党和政府了。4、因为这是我的北京,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最后”有什么含义?)明确:这里的“最后”是最后一面的意思,这个词语表达了诗人对北京的依依离别甚至是诀别的心理感受。因为那个动荡的年代谁也无法知道自己将来会怎样,谁也无法预知将来能否回来,这也是内心迷惘与失落的一种外在表达。四、教师小结:20世纪,在整个世界都在快速发展的时候,我们却整整浪费了80年,在为我们主义的正确与否,政党的合法地位而无休止的上演尔虞我诈的勾当,几代人为虚无的政治牺牲了他们宝贵的青春。政治家在大谈主义的时候,却忽略了最普通的人性,当政治权力者们制造的所有神话都褪去了绚烂的光彩,显而隐藏在其背后的黑暗、悲哀与人性永恒的咏叹就赤裸裸地表露出来。好在,他们都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相信新生的生命力量一定能战胜腐朽的黑暗力量;坚信人类良知的伟大力量;他们是民族的精魂,也在努力保住人类最后的良知,就像他们的诗文所说的一样,请救救孩子吧,请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五、合作探究结合下列的问题,说说你对下列诗句的理解。1.“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诗人当时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1).外界的火车启动给诗人造成的错觉,实际上并不是北京车站的建筑在剧烈抖动,而是火车启动时火车在抖动。(2).是诗人内心的抖动,此刻火车的启动,提醒马上就要离开母亲,离开北京了,马上就要开始漂泊无依的生活了,这对一个20岁青年来说是一种极为强烈的撞击和震撼。2.“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

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我”的心为什么会如此疼痛?你知道诗人化用了那首诗吗?

因为马上就要离开母亲,离开北京了,强烈的依母恋乡之情使“我”不愿离开这里,但又不得不离开,所以“我”内心无比痛苦。这里化用孟郊的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3.“北京在我的脚下,

已经缓缓地移动。”这里有什么含义?

本应是火车缓缓地移动,但诗人用一种物我颠倒的错觉——“北京在我的脚下,已经缓缓地移动。”传达出心声:脚下的大地仿佛被掏空,自己要被北京、被故乡抛弃,此后将到异地漂泊谋生。写出诗人的失落伤感。

4.我再次向北京挥动手臂,想一把抓住他的衣领,

然后对她大声地叫喊:

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诗人把“妈妈”和“北京”叠合在一起写,有何深意?

这样写既表达了对北京母亲的依恋,也表达了对北京难以割舍的感情,同时更深刻地传达出其内心对党和国家的殷切期望,希望党和国家关注知青的命运,不要忘记知青,不要抛弃知青。在这里“妈妈”“北京”已不是表层的意义了,而是代指党和国家。5.最后一段中“抓”字很抢眼,作者为什么“抓”,抓什么?明确:诗歌结尾处,诗人拼命地用手一抓,抓住了一件自己也不知道叫什么的东西。知青的上山下乡有着一种远离主流、走向边缘的深层命运,每个人都无力摆脱。当作者明白自己不可挽回的要离开的时候,离开亲人、离开故乡、离开自己对命运的把握。诗人想抓住故乡、亲人、命运。6.“因为这是我的北京,

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最后”有什么含义?这里的“最后”是“最后一面”的意思,这个词表达了诗人对北京的依依惜别甚至是诀别的心理感受。因为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谁也无法知道自己将来能否回来,这也是诗人内心迷惘与失落的一种外在表达。7.“作者为什么要重复使用”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这一时间与地点?

明确:这是一个时间和空间的转折点,同时还是诗歌情感的触发点。它是一次列车的始发时刻。在这个时刻,这些和大家差不多大的孩子们,昨天还在校园里,在家庭的怀抱里无忧无虑地生活,今天却要告别亲友,远离家乡,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独立生活。从这一时刻开始,他们的命运开始改变,这是一个意义重大的改变千万人命运的时间与地点。它给了诗人丰富的情感刺激,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憧憬、迷惘或依恋,像按钮一样,被这个时间地点所激发而喷薄而出。8.思考:“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这”究竟指代了哪些内容?A诗人看到的手的海浪,人们在挥手告别。B诗人听到的“汽笛长鸣”,告诉人们火车就要出发了。C诗人感到的火车出发时剧烈的抖动,也是诗人内心震动的虚写。D诗人此时内心的吃惊、疼痛。E诗人对自己前途的迷惘、忧虑、恐慌。六、写法探究1.善于把握特定瞬间的景物和感受。诗人通过对火车在四点零八分开动这一历史瞬间的放大,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通过对个人遭际的速写式的记录,见证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2.语言朴实,亲切自然。如“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风筝的线绳就在母亲的手中”淳朴的语句中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3.用衬托的手法写离情。“一阵阵告别的声浪,就要卷走车站“诗中渲染告别的声浪,正是为了反衬离乡人的失落、恐慌及难以割舍的离情。4.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来表达对故土的留恋。如“北京在我的脚下,已经缓缓地移动。”“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这样能增强诗歌的感染力。学生再次诵读七、课堂练习1.给形近字注音、组词。管(guǎn)管理撒(sǎ)撒手菅(jiān)草菅人命撤(chè)撤走臂(bì)手臂缀(zhuì)点缀壁(bì)赤壁辍(chuò)辍学璧(bì)玉璧啜(chuò)啜泣2、理解词语2.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样的人生感悟?莫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聚了会散,散了也会再聚;莫道人生自古伤别离,道不尽离愁别绪,说不完千言万语。美丽人生有着许多美丽的偶然,热爱生活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