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_第1页
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_第2页
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_第3页
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_第4页
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图说历史古代的交通工具-——木船、马车、轿子我国古代交通的地域特点:南方舟楫;北方马车;百姓步行。(一)、铁路和机车:一、铁路和公路1、铁路的修筑(1)起步:晚清

我国最早的铁路--沪淞铁路光绪二年(1876)沪淞铁路通车,中国人就是在这儿,第一次听到了火车的汽笛声。

图说历史铁路上的“马拉火车”

为了运输煤炭,清朝政府同意在唐山到胥各庄之间修建一条长10千米的铁路。这条铁路于1880年兴建,1881年通车。铁路建成后,由于清政府视先进的蒸汽机车为怪物,尤其害怕它隆隆的震颤声惊动了附近的皇陵,就让骡马充当“火车头”,这就出现了“马拉火车”的天下奇闻。1909年9月24日,中国人设计的第一条铁路

----京张铁路通车京张铁路全长200多公里,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他设计了“人”字形路线。京张铁路的设计者詹天佑图说历史(一)、铁路和机车:一、铁路和公路1、铁路的修筑(1)起步:晚清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修筑吴淞口到上海的淞沪铁路——我国最早的铁路辛亥革命前,奠定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唐山—胥各庄铁路

——中国铁路诞生的标志;1909年中国人(詹天佑)自行设计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建成通车(2)民国:缓慢发展(西北、西南基本没有铁路)一、铁路和公路(一)、铁路和机车:1、铁路的修筑(1)晚清:起步①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控制。②政局动荡根本原因: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缓慢的原因是什么?(3)

建国后:迅速发展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彻底竣工并通车。青藏铁路从西宁至拉萨全长一千九百五十六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气候条件最恶劣的高原铁路。中国铁路建设者破解并攻克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难题”的严峻挑战。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创新精神。

改革开放后:京九铁路、青藏铁路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一五”期间:陕西宝鸡——四川成都的宝成铁路。十年探索期间:甘肃兰州——新疆乌鲁木齐的兰新铁路。

2、机车技术发展我国现在基本告别了蒸汽机车,普遍使用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高速列车和磁悬浮列车已经崭露头角。2007年4月18日,中国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正式付诸实施,主要干线开始“时速200公里”的高速运行,中国铁路开启“追风时代”。读图思考:旧上海的交通工具主要有哪些?畜力车黄包车自行车和汽车有轨电车(20C初)(二)、公路和汽车:20世纪初:汽车在上海出现(仅为权贵富绅代步工具)1、民国时期:发展缓慢。原因:政治;经济;油料;环境动荡①建立汽车制造厂(1950“一汽”)2、

建国后:公路运输快速发展②建立密集公路网③架设公路大桥(南京长江大桥)④偏远山区通公路(新藏、川藏、青藏)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批“解放牌”载重汽车,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诞生。2000年,中国汽车产量预计首次超过200万辆。中国终于跻身世界汽车十强之列。二、水运和航空1、水路和轮船:

(2)19世纪70年代初,李鸿章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首次打破列强的垄断局面。

(1)晚清:列强垄断水上运输业

今天其总部位于香港,是香港“四大中资企业”之一;是一个实力雄厚的多元化综合性企业集团;它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家民用工业;它曾是国民党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垄断中国航运的机构;它曾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开中国企业收购外商企业之先河;它开辟了中国第一条近海商业航线,开辟了至日本的中国第一条远洋商业航线;

它是中国第一家航运公司

——轮船招商局(4)20世纪90年代,逐渐萎缩。世界最大的豪华游轮“独立之海”号(3)1949年后:发展较快2、航空运输和飞机:(1)

1909年,冯如制成第一架飞机.——中国航空事业开始。(2)民航拉开序幕:

1920年北京——天津(3)较快发展:1920-1949内外航线52条(5)高速发展(1978年后)世界民航大国。

(4)有限发展:1949-1978政策的改变经济发展的需要经济实力增强原因中国客机图说历史计划于2006年投入使用的空中客车A380客机的模拟图片。这种被称为最先进、宽敞和高效的超级巨型客机将拥有555个客舱座位。图说历史思考近代以来交通工具变化发展的特征?动力:技术:地区发展差别:对象:进程:种类:人力、自然力机械力平民化、普及化引进自制自研城市显著,乡村缓慢

先慢后快

海陆空三、通讯工具的变迁1、电报在中国(2)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在台湾架设(用于军事)(1)19世纪70年代,丹麦在上海建立一个电报机房(3)20世纪初,上海建立无线电报局。(供官商通讯)材料:李鸿章从世界变局的视角和国家防务及外交需要出发,指出:“用兵之道,必以神速为贵,是以泰西各国讲求枪炮之外,水路则有快轮船,陆路则有火轮车,以此用兵,飞行绝迹。而数万里海洋,欲通军信,则又有电报之法。”……由于开设电报利于防务、外交和商务,清政府遂下令沿海疆吏设法筹办。1881年李鸿章架设了北塘直达天津的电报线。

……到1892年,经过10多年努力,全国主要地区都开设了电报。2、电话在中国时间成

就1875年上海招商局架设电话线,开通第一部电话。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电话局。20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设立了中国第一个电话局。新中国成立后电讯事业快速发展,到2003年末,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居世界第一位。材料:与有线电报推行的同时,有线电话也在中国开设起来。1882年2月,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在上海外滩7号创设有线电话局。此后英、美商人也相继开办电话业务。为了打破外商的垄断,清政府于1902年拨款在南京创建了自己的电报局。老式电话程控电话可视电话卫星电话手机传真机20世纪90年代起,机关、企业开始使用传真机,几分钟内就能发送信件、图文到千里之外。中国铁通

2002年,搜狐新闻中心就拜年方式进行了在线调查。5天内参加调查的有效选票为17520张,结果表明,电话拜年和手机短信拜年已成为时下最流行的拜年方式。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

便于交通,促进人口、信息的流动;加强与国际的联系方便百姓生活,改变人们思想观念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归纳——中国近代交通、通讯发展的原因2、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3、政府的大力提倡;4、群众反帝斗争的推动;5、中国人民聪明才智的推动。1、外来交通技术传入的推动;易错知识点最早在中国兴建铁路的不是清政府,而是英国。高考大揭秘——选择题易错分析1.因新情境理解不透,不能准确迁移知识(2009年上海高考15题)下列晚清时期的言论符合这幅漫画主题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扶清灭洋”D.“轮车、电邮、机械、百出夷人亦妖术也”诊断补偿:①A是鸦片战争后主张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代表人物魏源的主张,B是洋务派的主张,C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材料中的人物穿着清朝服饰,体现了清朝的封建顽固派对西方先进技术的抵制②此类错因的防范是结合所学知识推论,对选项较浅显的进行筛选,对难度稍大的由字面到内涵进行解读,作为历史题中的新表述要注重与教材内在的一致性,不可拘泥于表示中个别词的不同。答案:D2.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2009年上海高考18题)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诊断补偿:①“乘客不分男女座”体现了不分男女、等级的特点,是对封建社会男女有别的传统封建伦理道德的冲击,B、C背离材料,D项材料没有体现。②克服此类错误,要重视教材基础知识的学习,尤其对基本的历史史实要掌握其要素。答案:A考情分析交通与通信工具进步的表现与影响考向一关注主干知识(2010年高考天津文综历史部分7题)“盖天津〈城〉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这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点是A.以老城区为中心不断扩展B.伴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C.由城市周边的不断开发而发展D.伴随工商业的发展而发展【解析】考试内容: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分析:由“沿河流”到沿“铁道线”再到“沿电车道”。看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特点。【答案】B考向二关注新史观点(2008年高考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