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科技成就_第1页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_第2页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_第3页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_第4页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第27课一、新中国的重大科技成就:(一)两弹一星(四)“神舟”号飞船(三)“银河”系列计算机(二)“东方魔稻”当原子弹从潘多拉魔盒里跳出来后,爱因斯坦陷入了巨大的后悔与痛苦之中,自认一生最大错误就是建议造原子弹。他痛心地说,“早知如此,我宁可当个修表匠!”1945年8月6日,美军在日本广岛投下第一枚原子弹,这是爆炸瞬间在数千英尺高空腾起的巨大的蘑菇云。(一)两弹一星

思考:二战即将结束时,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了两颗原子弹,给当地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为什么建国初期我国还要研究原子能?探究1:结合我们了解的历史知识,分析研究原子能的原因。国防现代化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影响它的国际地位。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维护国家安全。材料二: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材料一: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当天,新华社播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明确指出: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战争的威胁。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一)两弹一星

1、研究两弹一星的原因(1)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维护国家安全;(2)国防现代化程度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影响到它的国际地位。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装载着核弹头的导弹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

图片说明的是新中国的哪些科技成就?1964年10月16日1967年6月17日1966年10月27日1970年4月24日两弹一星?

(一)两弹一星

---新中国科技的第一个里程碑1、研究两弹一星的原因(1)国防现代化程度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影响到它的国际地位;(2)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维护国家安全。2、两弹一星研制的重大意义何在?(1)两弹一星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和对中国的核威胁(2)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3)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了安定环境。秦山核电站内部大亚湾核电站和平利用:坐落于深圳龙岗区,年发电能力近300亿千瓦时。其中,大亚湾核电站所生产的电力70%输往香港,约占香港社会用电总量的四分之一。

秦山核电站总投资17亿多元,所产生的清洁电能源源不断地输入华东电网,有助于缓解浙江省和长三角区域长期的能源供应吃紧状态。

钱学森邓稼先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邓稼先我在美国待了20年,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的一切都在作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钱学森你认识他们吗?1961年4月12日发射“东方”1号宇宙载人飞船,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人。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登陆月球加加林阿姆斯特朗你认识他们是谁吗?请介绍一下:飞天梦想是中国人长久以来的一个美好愿望东方红一号卫星标志中国在空间技术上取得了首次突破这一愿望终于在刚刚到来的21世纪之初得以实现。“航天英雄”杨利伟“英雄航天员”费俊龙“英雄航天员”聂海胜请说出他们的名字“航天功勋奖章”景海鹏“航天英雄”翟志刚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

“英雄航天员”刘伯明举步量天“航天英雄”翟志刚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1、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2、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3、2008年9月12日-神舟七号根据图片资料,概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历程。(二)神舟号飞船

-----新中国科技发展的第二个里程碑思考: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有何重大意义?3、激发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1、继“两弹一星”之后又一个里程碑;2、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成为带动高新科技和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探月工程——中国科技发展的又一个新的里程碑2007年11月12日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嫦娥二号在进行成像实验月面虹湾局部影像图“嫦娥二号”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主要任务是获得更清晰、更详细的月球表面影像数据和月球极区表面数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在2004年8日发表的《2004年全球粮食安全状况报告》中指出,全球有8.52亿人处在经常性的饥饿中,饥饿和营养不良每年使500多万儿童死亡,饥饿直接和间接给各国国民生产力和国家经济造成上百亿美元的巨额经济损失。世界粮食问题中国是人口超级大国,国外曾有人质疑:“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16亿,那时谁来养活这么多人?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危机?”邓小平:领导制定改革开放的方针,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广大农民的经济权益得到了保障;袁隆平:杂交水稻的出现,提高了粮食产量,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现在中国水稻种植面积中,约有一半是采用袁隆平培育的杂交产品,每年生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6000多万人。2004年,袁隆平领导的超级杂交稻项目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在育种方面提前一年实现了大面积亩产超过800公斤的目标,这意味着每年又可以多养活7500万人。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靠袁隆平。中国农民为什么要这么说?(三)“东方魔稻”1973年-南优二号;此后培育超级杂交稻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三)“东方魔稻”2、突出贡献的意义;(1)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2)也有利于世界性饥饿问题的解决;“东方魔稻”“第二次绿色革命”(三)“东方魔稻”第五大发明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袁隆平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能,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三)“东方魔稻”又称高性能计算机、巨型计算机。世界公认的高新技术制高点和21世纪最重要的科学领域之一(四)“银河”系列计算机:超级计算机:请你介绍一下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巨型计算机研制取得的成就?1983年

12月22日,中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达1亿次以上的计算机——“银河—Ⅰ”在长沙研制成功。1997年6月19日,“银河—Ⅲ”并行巨型计算机在北京通过国家鉴定。意义: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生产力的快速发展。2009年10月29日中国成功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日前正式公布,由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制、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安装部署的中国“天河一号”二期系统(天河-1A)雄居首位。图为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主任刘光明接受奖状。最新消息第一次科技革命完成前后,英国发动了对中国的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回想:前两次科技革命对中国有什么影响?第二次科技革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进一步沦为直至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能力提升:二、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探究2、在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科技史上几乎没有中国人的名字。为什么建国后,我国的科学技术却发生了飞跃呢?

材料一: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近代科学。而中国在16—18世纪却没有产生近代科学,整个近代时期中国的科学技术严重落后于西方。而新中国成立以后,却先后在原子能、火箭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原因一:国家独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材料二为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自力更生,取得“两弹一星”的重大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事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都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原因二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我国科技发展。原因三

:广大科技工作者努力工作,取得了卓越成就。原因四

:改革开放后,经济实力增强,为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材料三1978年,中共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制订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做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

2002年,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加强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原因五:党和政府重视科技,为科技发展采取了一些重要措施。1.国家的独立(保障)

5.党和政府的重视3.改革开放经济实力的增强4.科学家的努力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二、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政治政治思想经济经济1、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强了综合国力;三:重大科技成就的影响2、提高了国际地位;3、振奋了民族精神。材料一:[美]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材料二:美国、欧洲的一些航天专家纷纷对“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发表评论。“这表明中国已成为21世纪世界舞台上科技与经济的强大参与者。”材料三:西班牙《世界报》评论说:“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三、科技发展与国家政治和经济是密切相关的。二、科教兴国。四、科学是一把双刃剑。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可以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1、被称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

A、钱学森B、袁隆平C、杨利伟D、邓稼先2、促进中国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国际因素是

A、美苏两极格局的结束B、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

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D、国际贸易的发展3、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

C、全国人民的支持D、科技工作者队伍的不断壮大课堂小结5、改革开放后,我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不包括

A、“神舟”六号发射成功B、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C、巨型计算机D、载人航天技术6、继“两弹一星”之后,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又一个光辉里程碑是

A、“神舟”五号发射成功B、“银河-Ⅲ”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C、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D、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的最主要原因是

A、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努力B、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